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四季调神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31    阅读:

篇一:《《四季调神大论》》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第一季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

片花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国学堂之中医太美。对面呢,依然是最近人气暴涨的徐文兵徐小周老师。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很多人说您有赵忠祥的声音。

徐文兵:哎哟,不知道是夸我呢还是骂我。

梁冬:我们在过去的十三周里面呢,粗略的讲了讲上古天真论,跟着徐老师学习了一遍,从今天开始,要开始学习四气养神大论,是素问的第二篇,请徐老师给我们破一下题?

徐文兵:为什么讲四气养神大论,首先我们在上古天真论的第一篇聆听了黄帝的老师岐伯的谆谆的教诲,诲人不倦,他反复几次地提到:第一,上古之人呢,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个法于阴阳就是人的所作所为要根据阴阳的变化制定一些规则去做,后来他指出一些不善于养生的人,说他们不知持满,不时御神。这个不时御神就是指不按昼夜和四季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生命的节奏,上次节目我们重点提出生命是有节奏的,生命的节奏要和大自然的节拍符合一致的话,就过得很顺。否则的话,呛着就会很累。所以他在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中也提到了,圣人、贤人也是调于四时,根据四季的变化去安排自己的身心作息节律。所以,一个调于四时就扩展开来在第二篇紧跟着

就来讲了,归结成一个大的题目,叫四气调神大论。

梁冬:那调神又作何解释?

徐文兵:调神就是说人的意志,就是我们出生以后,后天被培养成的理性的思维,是可以慢慢学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排自己的起居作息,然后调设自己的魂魄,魂魄是先天赋予你的,改变不了的,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使得自己的心和意达到一种沟通,也就是说,让你先天赋予的那个神的本能,就是符合按照你的意愿,按照一种新的规律去做。这叫调神。

梁冬:对,我们常常讲心意、心意,但是心和意显然不一样。 徐文兵:完全不一样。

梁冬:到底怎么不一样呢?

徐文兵:你看我们经常说过年说:祝你万事如意!还有一种更好的说法叫祝您称心如意!很多人经常,排比句,就是祝我好,不对,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很多是称心的未必如意,如意的未必称心。 梁冬:此话怎解?

徐文兵:这个心是先天赋予的那个本心,是本能的东西,是不以后天意志为转移的东西,这叫心,本心。那个意是出生以后,被灌输培养的,教育出来的东西。

梁冬:你能举个例子吗?

徐文兵:举个例子:禅中有个故事,说有个小和尚跟着老和尚第一次进城,小和尚就在庙里长大,没见过世面,走到大街上以后呢突然看见许多花姑娘,他就问师傅师傅,这是什么?

梁冬:师傅说什么?老虎啊。

徐文兵:师傅就说是老虎。

梁冬:满街的母老虎。

徐文兵:是老虎,是要吃人的,你要躲远点,结果就教育完了。等晚上回到庙里以后呢,师傅一看小和尚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就问你干嘛呢?你猜小和尚说什么?

梁冬:我大概知道,但是不知道标准答案。

徐文兵:他说我想老虎。你看,这就是心和意的区别,这个小和尚发自本能内心呢他喜欢看或者和美丽的姑娘亲近,这是他的本心,可是他的老师给他灌输的教育是什么呢?那是老虎,要吃人的,很危险,这就叫意。所以这个小和尚将来就会心和意总在打架,是吧,这就是心和意的不一样。将来怎么办呢?要么就顺心去走,还俗回家,回家娶个老婆,要么就是,消灭自己和慢慢引导自己的本心那个性欲,转化成参禅悟道,开慧到更高级别的快感。

梁冬:存天理,灭人欲。

徐文兵:他不是灭人欲,他是引导人欲,要是灭人欲,干脆把自己阉割做太监了。你是把先天的一种能量引导到另一条路上。这叫开慧!啊,所以,他有两条路可走,另外一个比较通俗的例子呢,心和意的区别,就是丈母娘选女婿,是动心还是动意?四季调神

梁冬:应该是动意了。

徐文兵:对啊,丈母娘挑女婿,这孩子有什么学历啊,是不是博士啊、硕士啊,有没有车啊,有没有房子啊,是吧?结没结过婚啊,

带没带小孩啊,考虑的是理性。后天的这些东西。那闺女选自己的爱人,她考虑的是什么?

梁冬:看什么阶段,一般的还是动一下心,是吧。

徐文兵:一般来讲,她是先动心。这个人让我怦然心动,让我觉得心头撞鹿。

梁冬:心如一头小象。

徐文兵:啊,就有那种感觉,我们很多大龄剩女找对象找不着,什么原因?没感觉。什么叫没感觉?没动心!没动神!

梁冬:有感觉的都结婚了。

徐文兵:哎,碰上有感觉的都结婚了。所以呢,这就矛盾在哪呢?闺女看上的人,让她怦然心动的人,丈母娘看不上。你怎么对一花花公子动心?要钱没钱,要房没房,外面还搞着好多女人。女孩子说,没办法,我就爱上他了,对吧?就是说,称了闺女的心,没满足丈母娘的意!但是呢,丈母娘介绍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很好,有学历,有收入,啊,什么什么都挺好的一个男人来了,很reasonable的一个男人,但是放到女儿那呢,女儿说什么?没感觉。所以呢,满了丈母娘的意,没动闺女的心。所以呢,生活就是这么无奈。称心的不如意,如意的不称心。所以道家或者中医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怎么办?它在心和意中间架一个桥梁,让你的心和意沟通起来,不让你心和意老在打架。

梁冬:如何做到呢?

徐文兵:如何做到?很有意思啊,我讲这么一个道理,就是说,

你能用你的意识控制你的胳膊、腿,动。西医叫随意肌,随着你的意识动的肌肉。但是你能控制你的心跳吗?

梁冬:对。

徐文兵:对不对?你有本事让你的心跳快点?或者是见到我妈介绍的那个reasonable男人马上怦然心动一下,心跳一下,没感觉,指挥不了。就是说你的意识指挥不了你的心。是吧?那么,有没有一个办法让我们的意识能影响到我们的内心呢?道家说,有!就是说,我们身体有一个器官,同时受心和意两个指挥官控制。请问这个器官是什么?

梁冬:我猜想应该是肺!

徐文兵:你猜得很对啊,是你学过还是你有这个慧根?

梁冬:因为很简单嘛,我自己有这个体会:有一个什么事情发生,调节呼吸,心情很紧张的时候,你通过调节呼吸呢,就能够控制自己的紧张心情。

徐文兵:所以呢,这个呼吸是唯一的受心和意同时控制的这么个器官。也就是说,它是我们心和意中间的一个桥梁。比如说,你不用意识的时候,它还在呼吸,你睡着了,它还在呼吸,对不对?但是你想调节它,你大口地喘气,改变呼吸的节奏和频率,你也做得到,这是拿你意识。所以呢,肺是我们心和意的中间的一个桥梁。所以,调自己的呼吸是沟通自己的心和意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梁冬:所以历朝历代各门的学说。

徐文兵:哎,瑜伽也好,太极也好,静坐也好,站桩也好,第一

篇二:《黄帝内经 四季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云: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天阳气上升,渐渐向外发散,所以生育万物,显示出应有之姿容。这就叫“发陈”。这一时节之中,天气温,地气发,天地相应,温发相和,故万物滋荣。

相较于秋日早卧早起、冬日早卧迟起的要求,春天的养生法则中,最重要之处在于要“夜卧早起”。

“广步于庭”,是说春天人们应多走走,在公园里散步,把冬日在身体里积蓄的潜能发散出来。庭”,古时指屋外面,院子里面的空间,在这样的地方“广步”,是提醒我们春季要避免风寒。春寒料峭,吹到身上,还是会伤害到我们宝贵的阳气。俗话常说“春要晤”,就是同样的道理。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古人认为,这段时间里,多给周围人一些鼓励、帮助的话,不光是对对方,对自己也会带来一年好运的好兆头。所以古时的处罚之刑,不会放在春天,一定是秋后。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如果不遵守春季养生方法,会伤害到肝的功能。这是因为,春属木,人体五脏之中,肝也属木,不按照春季养生方法行动,肝气得不到良好的滋养,本该属火、充满温煦的夏,就会因为没有足够的“奉长”之资,反为“寒变”。

中医认为,春应于肝。

从饮食上: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曾指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此时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补益脾胃。如: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苡米、豇豆、扁豆、黄豆、甘蓝、菠菜、春笋、香椿叶、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圆、栗子、大枣、山药等;此外,要多吃大葱、生姜、大蒜、韭菜、洋葱等温性食物,能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应少吃黄瓜、冬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它们会阻碍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忌吃羊肉、狗肉、鹌鹑、荞麦、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及辛辣物等。

从情志上:肝气喜条达,故不宜抑郁而宜疏泄。因此,春季尤应重视精神调摄,保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以使肝气顺达,气血调畅,达到防病保健康之目的。

夏三月

指农历的四、五、六三个月。又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素问吴注》:夏三月,此谓蕃秀, 蕃,音烦。物生以长,故蕃茂而华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至阴气微上,阳气微下,故言天地气交。阳气施化,阴气坚成,故言万物华实也。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夜卧早起,缓阳气也。无厌无怒,宽志意也。缓阳气则物化,宽志意则气泄。物化则华英成秀,气泄则肤腠宣通,时令发扬,故所爱顺阳而在外也。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长,上声。夏气养长,人道应之。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痎,音皆。逆,谓失其养长之令也。心象火,旺于夏,失其令则心伤。至秋金王而令而清肃,火气不得宣发,外与之争,金胜则寒,火胜则热,是为痎疟。夜发谓之痎,昼发谓之疟,义详《疟论》。夏令主长,秋令主收。既失其长,何以能收?故云奉收者少。冬至水胜,火为所克,故冬至重病。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此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氦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三月,天地气交,天为阳,清阳日温。地为阴,浊阴日腾。阴阳相交,道气动,变云变雨。立夏之后,万物生长,蕃衍繁茂。草叶碧绿,鲜花含苞吐蕊。鲜花得阳光雨露而竞相开放,秀色诱人。

值此阳气外泄,宜夜卧早起。令人白天神清气爽,毫无倦意。心情愉快,心志平和而无怒气。风和日丽,宜外出旅游。到大自然中去淘冶心志,这是适应夏气,夏三月养长之道。何谓养长?缘于春生夏长,故谓养长。

夏三月孟夏时分,蛤蟆群鸣,蚯蚓频出。栝楼生长,苦菜嫩绿青秀。麦粒饱满,故孟夏第二个节气称小满。孟夏时节,晴雨相间,阴雨多于晴好。这时节,细菌病毒繁殖生长,人们易被感染,注意预防流行病。中药对预防流行病有一定作用,自温病大家叶天士始,吴鞠通著温病条辨,为华夏人防治温热病、疫疠保驾健身。

仲夏螳螂生,伯劳鸟开始鸣叫,百舌鸟从立春始叫,夏至却不叫了。鹿角脱落,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花开。初麦有芒,芒种收麦。收麦时要注意安全,预防过敏性皮炎。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避免农药中毒(专题)。

南方已入梅,西到秦巴山地、贵州高原,东到长江中下游,南到南岭,北到淮河流域。梅雨时节,梅子熟了,故称梅雨。梅即霉,亦叫霉雨。霉雨时节,空气潮湿,要注意食物发霉,预防霉菌感染。夏至时,阴阳相争,白天长,夜缩短。人们宜心静勿躁,止声色,饮食宜清淡。

季夏凉风始至,蟋蟀出,鹰初飞。夏夜草丛中,萤火虫闪光。季夏时节,树木繁盛,大雨时行,土湿暑生。暑为炎热,小暑后出梅。中伏入大暑,要预防中暑。

人之情,欲长寿而恶夭折,欲安宁而恶危害,欲名利而恶羞辱,欲安逸而恶疲劳。四欲得,四恶除,人心舒适而快乐,四欲得在于治身以长寿。但人们必须退嗜欲以治身,嗜财则财大气粗,嗜色则不啬而精竭,不治身而先夭,此非养生长寿。《吕氏春秋》

请听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正是仲夏时节,宁静中鹊飞蝉鸣,蛙声一片,静夜中自然而优美的乐章。同时稻花香飘散在夜空中,人们祈祷着丰收,期盼着一个好年景。辛弃疾触景生情,忧国忧民。“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远天七八个星,近山两三点雨。旧时茅店社林边,山河破碎。和平中风雨欲来,收复山河忽见路转溪桥,充满着崇高的爱国情操。正所谓退嗜欲以治身,宁静致远,养生长寿。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容”就是容纳,“平”就是平和,意思是秋气是平和而宽容的收纳之气。

天气以急,中医认为秋对应燥气,这里的“急”说的是燥气的性质:肃敛、不由分说。燥气就是收敛之气,“燥”从火,就是用火热之气来凝敛。举个例子就好理解了:北京的夏天有很长一段时间叫“桑拿天”,这个时期家里的衣服、墙壁、地板都是潮乎乎的。可是入秋后,能明显感觉到家里的东西全变干燥了,这就是燥气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抽干水分留下重要的形质。

地气以明,说的是地气一上来,就显出干燥的气象,所以我们经常用“秋高气爽”形容秋天。为什么能够秋高气爽呢?因为燥气属“金”。“金”又是什么概念?燥就是把一切都燥干的意思,而燥干了之后的东西就会很密固,就会收得特别紧,这就叫“金”,金气就是收敛之气。什么叫金属,金属是收敛得最纯粹的东西,收敛之气最足。像金子就特别明澈,而那些水晶之类的结晶品都是非常亮的,都是指这个概念。

早卧早起,天地的收敛之气开始发挥作用了,人就应该早睡早起。晚上10点睡觉,11点就能养肝胆之气,不然你的肝胆死活是养不起来的。尤其嗜酒的男人,老喝酒最损肝胆,然后再夜里不睡觉,就更加损坏,所以现代男性的肝病越来越多,都是自己的习惯在造病,别怨别人。四季调神

与鸡俱兴,金鸡报晓,早晨太阳一出来,公鸡就打鸣、活跃起来了,人这个时候也应该顺应自然的气机起床开始一天的生活。属相中讲“酉鸡”。酉时为肾精当令,所以这里的“鸡”代指肾精,“与鸡俱兴”就是人随着肾精的生发而起。如果凌晨3点到5点人经常会醒来,这是生命处于低水平状态的表现,因为这表示你身体的收敛之气没了,收不住阳气,天还没亮,阳气就飘到了体表,准备应对病人一天的耗散了。

使志安宁,肾藏志,顺应了秋收之气,就能使肾精不妄动。说句实在话,秋天性生活都要有所收敛。动物交媾都是春天和夏天最疯狂,秋天和冬天非常少见,有些动物甚至干脆冬眠。动物是最遵守自然法则的,要不是因为外来伤害送命的话,绝对都是“尽其天年”的。

人呢,现在成了抛开季节性规律的动物,随时随地就可以耗散自己,耗散了身体就会得病,还是逃不出自然规律(俗谓“天命”)。

以缓秋刑,舒缓秋天的肃杀之气。秋后问斩。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把神收回来,使秋气平,让秋气不那么肃杀。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不要再往外扩散了,这样就能够使肺气比较清肃。 此秋气之应,这是秋天时正常的人和自然的对应。

养收之道也,养收敛,秋天就是酉时,酉时主气味的味。大蒜和辣椒气味最厚,但不入药。

古人认为大蒜入气分,凡是入气分的药,都走清窍,如人体的眼睛,小便。大蒜气味厚重,吃后会流眼泪,小便有味。中药虽取其偏性,但也是因人而定。大蒜、辣椒每人承受量不一样,能吃多少吃多少。

辣椒走味道,入味就是入血分,血、味道都属于阴。入血分的药走人的浊窍,如口,大便。辣椒吃多了,会生口疮,肛门疼痛。

秋天就是味厚,果实,所谓五谷,要取其味,味入血分,万物收获,要吃入血分的层面。

四季调神

逆则伤肺,如果忤逆了它,就会伤肺,因为肺对应秋天。

冬为飧泄,飧是夕食,晚饭,飧泄是食谷不化,吃的东西没有消化就拉出来了。肺与大肠成表里,如果肺气虚弱,大便成形能力就会很差。这些毛病冬天就会显出来。 奉藏者少,收敛气没收住,奉献给冬天的东西很少,藏不住。

(以上内容为曲黎敏主讲的黄帝内经)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

你们看,到了秋天,晚上睡觉的时间就要变了,不能再夜卧了,而是要早卧。也就是说,不能挨到十点半才睡觉了,在九点半就要考虑上床了。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秋天是开始收敛的季节,大地进入回收,阳气要回收啊,一切都在收敛。

“此谓容平。”“容平”是什么意思呢?容就是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地需要一个平衡。前面的春生、夏长,都是在往外扩散,往外释放,那么,到了秋天,就该收敛了,就要回过来调整、回收,以便达到一个和谐和平衡的状态。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我们形容秋天时,常常会说“秋高气爽”。到了秋天啊,天气会怎么样呢?会往上走了!结果呢,秋天的夜空就会非常的清朗,一览无余;月亮也会特别的清明,这就是“天气以急”的结果。

“地气以明”,“明”是“明澈”,这句话是说,到秋天的时候,地气也会往下走了。结果呢,池塘里的水就会变得清澈。

春夏的时候,地气是向上的,所以,那个时候,池塘的水往往是浑的。但到了秋冬季,地气往下一收,能把污垢冲击起来的东西没有了,那自然而然,水就能变清了。四季调神

到了秋天,因为天和地的气息都在内敛,在往回收,天地之间就会变得很明澈。

那作为人来说,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呢?“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到了秋天,晚上一定要早睡,要比春跟夏早睡一个小时左右。然后,还要早起,“与鸡俱兴”。

我们佛家庄院子里有一只鸡,你们可以仔细观察它一下,看它晚上几点钟睡觉。像现在这个时候(处暑节令刚过),天还没黑,它就会上到架子上准备睡觉了。然后,到了早上,一大早它就起来了。秋天的这个时候,早上鸡叫,差不多也就是五点左右的这个时间。过去古人闻鸡起舞,听到鸡叫了,就要爬起来,开始要舞剑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以缓秋刑”是什么意思呢?秋天的时候,有这个秋煞——秋天的煞气是很重的。在古代,犯人要到秋天才问斩。因为秋天的时候,万物会产生肃杀之气,人也会产生这种杀气。所以,古代的战争都会在秋天发动,因为在这个时候,士兵的杀气是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的,这是自然之道。人在秋天这个季节,很容易产生杀心,情绪很容易变得激昂。所以,在这个时候,气如果收不住,就很容易出问题。因此,到秋天的时候,人一定要通过早睡觉来慢慢回收,以“使志安宁”。不然的话,还很容易出现悲秋的情绪。

秋天的时候,人很容易觉得伤心,尤其是男性,很容易悲愤激昂,正因此,历史上产生了许多悲秋的诗篇,像是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当然,现在的文化人也会悲秋。而且还不光是文化人,很多人都有这个状况。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夏天都呆在空调房里,该散发出去的气息没有散发,该补充的没有得到补充,该成长的没有成长好,结果,一到秋天,自然而然,一些急躁的东西就会产生了,就该犯病了。病一犯,心情当然不好,种种的状况也就会产生了。那秋天的时候,如果能够很好地收养神气,“使秋气平”,让这种萧杀之气能够平和地过去,悲秋的情绪也就不会产生了。四季调神

“无外其志。”就是不要让神志外泄。秋天时,神志如果外泄出去了,没有回收,那到了冬天,就会出问题了。

篇三:《12四季调神大论-四季养生(冬)》

四季养生(下)

冬天怎么养藏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瘘厥,奉生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这是冬季养生主旨的一句话。要关闭所有的开泄的气机,要收藏住。

四季调神

水冰地坼,水是散的,都结冰了,发挥收藏之性。好东西藏在里面,整个的地都冻开了。

无扰乎阳,此时不要打搅阳气。冬天打雷,就叫做扰乎阳。禽流感前一年,出现了冬日打雷,冬天的阳气它都不藏了。天地会造成一定的瘟疫。人如果不养藏,也会造成疾病。冬日打雷,十栏九空。动物一定会遭殃,遭到扑杀。鸡流感,不是鸭流感。鸡为火性,天地火性不藏了,鸡的火性也不藏了。人也要少洗澡。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太阳升起再起。

使志若伏若匿,志就是情志,就是肾精,若,好像。肾精好像起来了,又好像藏进去了。冬三月,有一个过程,让它保持在起与不起之间。若有私意,若己有得,自己美滋滋地享受,养,又不可以把它发泄出来。冬天就讲究养字,一定要养。

去寒就温,躲避寒冷,保持身体的温暖。冬天阳气都藏在丹田处,四肢会发冷,要去寒就温。可以吃点味厚的、滋补的东西,要靠饮剂,如醪糟酒,化掉味厚的东西。日本料理生鱼片配清酒和芥末,清酒化开,芥末辛散宣开。

无泄皮肤,肺主皮毛,中医称人为倮虫,皮主收敛,毛主宣散。人体皮多于毛,收敛大于开泄。满面红光,小孩子并不是这样,老人如果粉粉的满面红光,是一个危险的像,虚阳外越。小孩身上有一层细细的毛,很润泽地把阳气收在里面,涵在里面。 肺有两个特性,一个是肃降为主,一个是宣发为辅。

人的体表,特别是后背,都为太阳,不要经常开泄。中国人提倡洗脚,西方人特别喜欢洗澡。西方人吃大鱼大肉,体味重,所以要经常洗澡。中国人以吃纤维类食物为主,体味清淡。冬天一星期洗一二次澡就可以了。古代强调洗脚,脚上有60多个穴位,三阴经和三阳经都走脚。小脚趾外侧是膀胱经,脚面是胃经,足大趾外侧属于脾经,足二趾三趾跟肝经有关,足底有涌泉穴,属肾经。如果春夏秋冬洗脚,都会得到益处。春天,增加生机;夏天,去热解暑;秋冬,温曛丹田,使小腹温暖。洗脚要泡,20分钟左右,脚的穴位是分井荧输经合,应该泡到脚腕以上。脚关节很重要,人体几大重要部位:咽喉要道,所有气血经过颈部上头,上部的病看咽喉颈椎;下部的病看腰椎,腰是枢纽;人是两脚站立动物能思考的动物,脚腕要支撑身体,所有经脉通过。

冬天要藏,不要泄。

使气亟夺,亟有2个读音,读qi表示多次;读ji表示急。不要使气多次或很快地流失掉。如果过分开泄皮肤,里边的气就可以快速跑掉。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这就是冬天的养生之道。

逆之则伤肾,如果忤逆了它,没有藏住最终伤害的是你的肾经,伤害你的收藏功能。肾经不只是2个腰子,气走的线路是肾经,是一条很长的线路,它生命的方式是收敛。

春为痿厥,痿,凡是筋病,如腿没有劲,或者抽筋、半身不遂等都是痿症,全属于木即肝经的病。冬天肾水没有藏住,春天就会出现痿症,出现肝病,筋脉松弛的病。厥,四肢厥冷,如果冬天藏精不够,到了春天,还是手脚冰凉。春天的病从冬天来。 奉生者少,如果冬天没有养好,给春天生发的力量就不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阴阳是万物的根本,四时就是四季。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生发生长,秋冬养收敛收藏。

以从其根,要依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根本。天地就是这样运行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和万物一起,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如果违背了这个根本,就伐掉了你的根本。真,人体的本性。

  • ·四季调神大论篇译文(2016-04-20)
  • ·四季调神大论篇(2016-05-27)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