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翻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12    阅读:

篇一:《《词画堂春》》

《画堂春》 作者: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赏析:

我常常想,作为一个贵族公子,一个深受皇帝的宠臣,纳兰性德何来如此情怀。可是,当我读完他的词,慢慢的从词中找到踪迹的时候,我明白了。因为他本来就是神一般的人物,他不是人间富贵花。他是神般的人物,有着神般的情怀。他是个痴人,一个对感情执着而又孤独的人。这首《画堂春》也正是他这个特点的最好体现。

词的一开始,他写道,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这里的一生一代一双人,正说明了这首词所写的对象。单看这一句,一生,同一生;一代,同一辈;一双,两个。这里留给读者一个疑问,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再细细体会,想到这里用的是一双这词,会想到,这里的两个人,会用一双,自然是关系比较密切的恋人,而接下来的一句证实了这个想法,争教两处销魂。如果不是恋人关系的话,这争教两处销魂是怎么也不会出来的。可是,这里会有人问了,既然是恋人,那为什么不在一起而要两处销魂呢?所以接着,作者说明了: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到了这里,相信读者的心了跟着沉了下去。相思相望不相亲,何等的残酷,对恋人来说,彼此相思,彼此能够相望,却不能相亲,这是何等的残酷,也难怪作者会问天为谁春了。

到了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那个画面,一对恋人,被迫分开,彼此相思种种,这日两人再度相逢,却只能千言万语尽在那深深凝望中,不敢说,不敢讲,不敢透露那一丝一毫的感情,这是怎样的痛啊。

那么,这时候,有人要问了,既然彼此深爱,却又何又不在一起?接着,作者作了解释: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这句用了两个典,一个是裴航乞药,一个是嫦娥奔月。裴航于蓝桥乞药而得妻,嫦娥奔月而不得见。这里借这两个典说明了为什么不在一起,是因为对方已经入宫。如果未嫁,那裴航于蓝桥容易得妻,只是现在嫦娥已入月宫,与后羿相会无期了。可是,即使已经相会无期,作者还是在苦苦守望。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这里的饮牛津,实际上也是用典,用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其中。这里的结句实际上就是作者的一个幻想,如果能与之结合,对着她,即便是贫困,也毫不在意。

这首词从一开始纯用白描,层层深入,直至结句的一咏三叹,实在不愧是纳兰词中的佳作。 佶屈聱牙 jí qū áo yá

形容文字艰涩生僻、拗口难懂。

【近义词】 佶屈聱口、诘诎聱牙、诘曲聱牙、聱牙佶屈

【反义词】 出口成章、琅琅上口

篇二:《画堂春》

放不开的爱——纳兰性德的人生

有一种默默的爱,叫放弃,轻轻的叹息,为了爱而离开;有一种守候的爱,叫思念,恒久的牵挂,为了爱而祝福;有一种宽容的爱,叫忍让,不做更多奢求,为了爱而分享;有一种绝美的爱,永远无法表白,用死亡作终结,而这种爱却是最刻骨铭心的。——题记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也许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午后,一人独酌,满目悲凉。那张不知翻看了多少遍的画卷静静的躺在案台之上,眼已经朦胧,心早已沉醉,也只有此时才能见到那画中的人。

曾记否,林下闺房世罕俦;曾记否,不辞冰雪为卿热;到如今,风雨消磨生死别。 一生一代一双人的天赐良缘,却终究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此刻那春色仅仅留在了画堂之上,无法进心,无法入命,只可远远观望,永远无法企及。春在哪里?为谁绽放?

裴航在蓝桥下得遇云英,纵是天地之大也要觅得玉杵,终结良缘。捣药百日,双双先去。而他连百日都不得。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而他,便是有那灵药,也无法得见他心中的牵挂。

如果她是织女,他便愿做他的牛郎,相对亦可忘贫。而他,连抛弃富贵的机会都没有。 她站在万人中央,想忘却终不能忘,只能在那悠悠的思念和绵绵的期盼中度日。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人生若只如初见,

他,满清贵胄,才华横溢,有刻骨铭心的爱人,温柔贤淑的娇妻。人生如此怕是没有什么可以不满的了,但偏偏他太执着太放不开,到最后,只得郁郁而终,结束那仅仅三十一载的风华。

他是纳兰容若,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与陈维松、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家”。他的父亲是首辅纳兰明珠,他是康熙最器重的御前侍卫,他结交的江南名士是皇帝搜罗已久的人才。在别人眼中他拥有这世上的一切,可在他眼中这样的生活更多的竟是一种煎熬。他是至情至性之人,可以视金钱为粪土,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可以为爱人相思成狂。

初识纳兰是因他的一首《浣溪沙》(当时只道是寻常),总以为写出如此哀婉词句的人一定有多舛的命运,但真正了解了他的人生后,我才发现事实远不是我所想的那样。他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最令人想往的,但这些恰恰成就不了他的心愿,他太执着,太放不开。他太执着与自己的心,以至于忘记了身边的人。他温柔贤惠的妻子与他相敬如宾的生活,直到她因难产而死后,容若才记得她的好,可一切都已无法挽回,留下的只是无尽悔恨与思念。

有些时候人要懂得如何遗忘,遗忘过去,遗忘那些永远无法达成的梦。有些人可以爱却无法拥有,有些爱可以拥有,却无法抵达。达观的看待人生,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人生有太多的未知与无奈,遗忘则是一门学问,对于那些无法抵达的放弃或许才是最好的结果。

人生可以遗憾却不能后悔,“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放开手会发现驻足之处皆风景。握不住的她放开也罢,明知不该为而为称之为勇,明知不能为而为称之为罪 ,那样的执念只会蒙蔽你的双眼,何不珍惜眼前,何不面对眼前。

纳兰容若的一生短暂,将自己圈禁在了自己的爱中,忘记了父母,妻子,朋友。然诺重,君须记,今生缘,恐结他生里。但来生太遥远,莫不如珍惜眼前。放开手,放开心,也放开自己。哀婉的词句唤不回失去的一切,遗失的美好不该成为生命的主题,蓦然回首时那些遗失的终将化为一道瑰丽的彩虹,荡漾在心湖之上,驱散那些阴霾,带来新的希望。

篇三:《一生一代一双人》

【原创小说】一生一代一双人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会,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画堂春》

双林禅院,停灵处。

他,纳兰性德静静地坐在一樽灵柩旁。望着棺内那张苍白而又绝美的容颜,毕生不忘。 此刻,他的眼中已容不下周遭的一切。她想卢氏,一生的至爱。而今,却已天人永隔。 “挑灯坐,坐久忆年时。薄雾笼花娇欲泣,夜深微月下杨枝。催道太眠迟。 悄悴去,此恨有谁知,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未梦已先疑。”这是纳兰为卢氏写的词,只是她却见不到了。若有可能,他此生也不愿提笔为之

纵使一生诗词无数。而今,却叹任笔尖如何轻灵飘逸,终不见她婉转清丽。

犹记卢氏初入纳兰府。那时的纳兰对于这段父母强加的婚姻并未抱有任何的期望,亦或是他并未从与那个女子的分离之痛中超脱出来。他对于卢氏这个新婚妻子的态度一直是冷淡的。殊不知,这个嫁给他的女子,也是个可怜的人儿。

而后的生活,却也是意料中的同床异梦。

那时,卢氏常看着站在窗外发呆的丈夫,回首又见书桌上留下的张张纸笺。其上所书的却是丈夫对于另一个女子的深深眷恋。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划(chan,爪机无力,打不出这个字)地东风,彻夜梨花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翻译

她拿起桌上一张墨迹未干的纸笺轻声读着,声音很低,生怕惊扰了屋外的丈夫。

不觉间,一滴泪自眼角滑落,不知是叹词中的哀怨缠绵,还是对那位素未谋面的女子的羡慕。 看着桌上题词的纸笺,卢氏拭去眼角的泪痕,收拾着凌乱的书桌,看着手中那多不胜数的题词,一时间她心中竟升起一丝无奈。奈何自己的丈夫是个痴情之人,奈何自己的丈夫倾心之人却不是自己。奈何自己落花有情他却流水无意。

当中无奈,终化作一声低叹,叹造化弄人。

放下纳兰的词作。莲步微移,走到桌前,铺好纸,砚好墨,纤指握笔,在纸上留下几行小字。望着纸上未干的墨迹,卢氏面颊微微泛红,不自觉的挂上了一丝淡淡的微笑,然后把桌上的纸轻轻叠起,藏到床上的枕下后方才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仿佛一瞬间轻松了许多。

卢氏透过窗看了一眼屋外的纳兰,拾起床边的刺秀,针尖在锦缎上灵巧的穿行,纤细的银针映着卢氏微微泛红的脸颊,刹那间娇羞无限。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翻译

这个可怜的人儿此刻心中或许正念着某个人,心中不断的浮现着那哀婉缠绵的词。于是,也不知怎的,那穿梭的银针竟在绸缎上留下了两只戏水的鸳鸯。

床边的新妇不时的抬头看看窗外,又再度低头刺绣。留下片刻的绝美风华,只是这般美景却无人得见。

绝美的风华,只为君绽放!

时间便在这针尖悄然流逝,春去春来,花开花落。那戏水的鸳鸯不知绣了多少,而纳兰对卢氏却依旧是不冷不热。

这卢氏倒也是与众不同,她不爱使寻常女子的那一套,她从不会一哭二闹三上吊。只是静静地在闺房中看着屋外的丈夫,绣着手中刺绣,偶尔写上两行鸳鸯小字。夜晚,她也只是在一旁看着在书桌前挥毫的丈夫,偶尔为他挑一挑那将熄的烛灯。

每一日都如此平静,这样的日子卢氏也倍感欣慰。纵使丈夫并不在意这一切。

填词,作诗,站在窗外发呆,这几乎成了纳兰每日必做的事。而卢氏,则是一如既往的在房中刺绣,题上一两行鸳鸯小字,偶尔再看看窗外的丈夫,然后将丈夫写给那个素未谋面的女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翻译

子的词整理收集起来,纵使纳兰并不在意这些词。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两人重复着相同的事。

纳兰终究是个有心之人,卢氏日日夜夜的苦等又怎么可能引不起纳兰一丝一毫的注意。 这一日,一切同往常一般,纳兰站在屋外看着春日里新开的几株鲜花,而卢氏却是一如既往的在闺房中做着那些不知做了多少遍的事,只是,她依旧默默地做着,未曾有半句怨言。 卢氏放下手中那绣了一半的鸳鸯,站起身,走到书桌前,拾起桌上的那一叠词作,将之整理好,拿在手中细细的阅读起来。

这一切同往常一样,唯一的不同便是,此刻,纳兰正在屋外透过窗,看着卢氏的一举一动。只是这一切,那深深沉迷在诗词中的卢氏却是全然不知,还在痴痴的看着手中的词句,面上挂着一丝淡淡的微笑。

纳兰没有打扰卢氏,站在屋外透过窗看着卢氏,不知心中在想些什么。

也不知过了多久,卢氏终将手中的词看完,随后将之放在书桌的一角,捋了捋额前垂下的一缕青丝。铺开一张纸,提起那支丈夫常用的毫笔,轻轻地沾了些许墨汁。笔尖在纸面微动,不知在写些什么。

见着这一幕,纳兰轻声的走进新房,悄悄地走到卢氏身后,看着卢氏在纸上写写画画,却也不做声。而卢氏也是十分投入,并未觉察到身后的纳兰。不多久,卢氏停下手中的笔,将纸张收好后,转身,却发现身后站着的纳兰。

看着纳兰那戏虐的眼神,仿佛再说:“别躲了,我都看见了!”一抹红霞刹那间飞上脸颊,卢氏连忙低下头,不敢再看眼前的丈夫。

纳兰看了一眼满脸羞红的卢氏,微笑的从她的手中接过那墨迹未干的纸张,看了一眼纸上所题之词,又看了一眼卢氏,不自觉的轻笑了一声。听的纳兰这笑声,卢氏更感羞人。

这纸上所记得不是别的,正是女儿家对心上人的爱慕,虽然卢氏早已嫁作纳兰妇,但此刻被丈夫看着自己的密事,却也是万分羞人的。一时间卢氏心中也是忐忑不安。

望着卢氏满面娇羞,纳兰不禁放声大笑,随后也不再捉弄她,迈着潇洒的步伐走出房去。 卢氏低着头,听着丈夫的笑声和渐行渐远的脚步声,卢氏的心中却是娇羞无限,素手静静地捏着衣角,不知该如何是好。只是这无限的娇羞中,不知怎的,竟有些许失落。

便是在这样一种忐忑不安中,时光悄然流逝。不觉间,日落又出,天黑又亮。待得卢氏起身后,纳兰早已不在了。与往日一样,他此刻应该又是在门口发呆吧,卢氏心中这般想着。 对此,卢氏也不多说什么。她也如往日一般来到书桌旁,拿起桌上的词,低声读了起来:“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依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

不知为何,卢氏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昨日的情景,一抹红霞也在此刻再度飞上脸颊。

卢氏不自觉的向着窗外看了一眼,却发现此刻纳兰也在静静地看着她。见得此状,卢氏本就有些发红的脸颊更是染上了一抹红晕。

卢氏不自觉的摸了摸自己发烫的脸颊,抬起头向着窗外看去。恍惚间,与屋外的丈夫四目相对,纳兰冲着卢氏微微一笑。这一笑,宛若初升的旭日,在久经夜晚的黑暗之后,清晨,东面所绽出的那第一缕光明,纵使仍带着夜间所遗留下的凄寒,但却使人倍感温馨。

望着丈夫和煦的笑容,卢氏不禁有些失神。不知怎的,她这一刻也忘了女子特有的羞涩,呆呆的望着屋外的丈夫。

也不知她在想着什么,竟连纳兰已经离开了都不知。

纳兰缓步来到屋内,看着卢氏竟还在发呆。纳兰轻声走到卢氏的背后,双手搭在她的肩上。 “啊!”卢氏不自觉的惊呼一声,待看到身旁的纳兰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前时的羞状,不由得脸颊通红。

望着娇羞的妻子,纳兰把她推到屋中的梳妆台前,让卢氏坐在台前,道:“在下不才,愿为

佳人画眉,不知可否?”

卢氏面颊发烫,不自觉的低下了头,但却又忍不住的点了点头。纳兰让卢氏坐好,提起笔便在卢氏的柳眉之上细细勾勒。这双握惯了诗词之笔的手在此刻却显得有些生硬。而卢氏自始至终面上都带着一抹红晕和那若有似无的浅浅微笑。

一笑倾城,再笑倾国,三笑倾心!

看着面前满面娇羞的女子,纳兰不觉得升起一丝玩味,手指轻轻掠过卢氏额前垂下的一缕发丝,指尖在不经意间轻轻触碰卢氏的面庞,“啊!”感受着丈夫的动作,卢氏不经低呼一声,随着纳兰的动作,卢氏头越发的低了下去。面上的一抹红晕更难拭去。

纳兰低下头,在卢氏的耳畔,低声说道:“昨天,写的不错。”

卢氏心中大羞,纵使眼前的是她的丈夫,也禁不起他如此的调笑。

一切完毕后,纳兰轻轻扶起卢氏,说道:“今正值春日,院中的桃花也已尽数开放。你,可愿同我一道光赏这亮丽的春色。”

纳兰的相约对于卢氏而言是无法拒绝的,她唯有羞涩的点点头以示答复。面上虽仍带羞涩,卢氏的心中却是异常的欣喜。这次的相约,便会使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切的美好,便在此刻向世人展开,留下一段千古传唱的佳话。一生一代一双人。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翻译

纳兰携着卢氏的手,漫步来到院中。长廊中,绘彩的壁画衬着才子佳人,更添些许亮丽。院子四周,种着几株娇艳的桃花,正在和煦的春日中绽放,花香四溢,使人不由得心旷神怡。 微风清徐,带下片花瓣。娇弱的鲜花随风而物,掠过伊人衣襟,留下一抹淡雅的余香。纳兰轻折下一支开得正盛的桃花,戴在卢氏鬓间,娇红的花映着人羞红的脸。花娇,人更娇。 三千红颜怎如你婉转清丽!

无须承诺,承君一言,甘愿舞尽锦瑟年华。

无须承诺,承卿一言,甘愿挥剑倾尽天下。

才子佳人的绝配在纳兰和卢氏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纳兰此刻只怕也在后悔当初的冷漠。但所幸的是为时未晚。此刻醒悟,便从此刻开始相依相守。

任风雨凄迷,相守亦不离不弃。

风渐起,卢氏感到一阵寒意,但看看身旁的纳兰,见他兴致正浓,卢氏也不去打扰他,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

忽的,一阵微风掠过,带着春的寒意,卢氏身子不由得一颤,动作并不大,但纳兰却依旧感受到了。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翻译

双手搭上卢氏的肩,面对着卢氏,笑道:“起风了,回屋去吧!”卢氏摇了摇头,道:“不必了,我便在这陪你吧!”

纳兰微微一笑,却并未答话,只是拉着卢氏的手,向着里屋走去。

微寒的风在这一刻消失殆尽。

纳兰走在前方,卢氏紧随其后。他为她挡尽将来的风雨。她,是唯一的一人。

“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光阴渐逝,夜渐深了。新房中的红烛依稀闪烁着,映着桌前床旁的一双人。男子站在桌前,手中之笔在纸上飞舞着,留下几行诗,几句词。

随后,叫着身后的女子,同赏着方才题的几首新词。两人低声絮语的说着什么,偶尔传出一两声低笑。淡淡的温馨使得寂静的夜里多了几许生机。

纳兰为卢氏铺好纸,砚好墨,再将一支笔递给卢氏。卢氏望了一眼身旁的丈夫,提笔,留诗两句。 “被酒未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有时,两人就书中所记也会有所争论,两人共阅一书,每及兴起,便会毫无顾忌的大笑。有时,卢氏会为丈夫沏上一壶热茶。翌日清晨,房中尚残余着淡淡的茶香,而两人也是相视一笑。

或为丈夫暖上一壶热酒,两人以诗词助兴。最终却以卢氏醉卧床塌而告终。纳兰为卢氏盖上被子,一夜宿醉,清晨,纳兰起身之时,卢氏却还在沉睡中。面颊上还残留着昨夜酒红的一摸红霞。纳兰笑着摇了摇头,低身为卢氏理好被子,便转身出了门。

“当时只道是寻常”

而后又不知是多久,卢氏为纳兰生下了一个儿子。而纳兰却并未因此而感到喜悦。卢氏因生子时难产而长期抱恙,一直都在卧床调理。望着床上日渐消瘦的卢氏,纳兰只感到心在发痛。 或许是这一双人的一段情,完美的让天都妒忌了。卢氏,在纳兰二十三岁那年离开了。离开了她心爱的丈夫,与之天人相隔。她的离去,带走了一手鸳鸯小字,带走了一屋泼茶余香,带走了一夜宿醉后的春睡,带走了纳兰的一颗心。失了一颗心,人还能有多少呢?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梦中与卿相见,别时有言:“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一浮生,一尘世,一双人。夜挑灯,对月只感凄冷。两相望,却惆怅,孤影徒自心伤。天上人间,卿逝,心如残月。赌书泼茶,留的新房余香。林下风致不再,伊人去相思长,相望相思,奈何夜夜凄凉。只道寻常,寒风伴残阳,沉思过往空叹心神伤,客惆怅,相伴一生人一双。

篇四:《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翻译赏析_作者纳兰性德》

<画堂春>作者是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其全诗如下: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翻译赏析_作者纳兰性德
[注释]
①一生二句: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怎教。
②蓝桥:地名。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上,传说此处有仙窟,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太平广记>卷十五引裴硎<传奇·裴航>云:裴航从鄂渚回京途中,与樊夫人同舟,裴航赠诗致情意,后樊夫人答诗云:“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后于蓝桥驿因求水喝,得遇云英,③药成句:<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