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两个黄鹂鸣翠题目及作者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18    阅读:

两个黄鹂鸣翠题目及作者 篇一:《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作者: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再者,首

(两个黄鹂鸣翠题目及作者)

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这就是诗人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的手法。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但同时,诗人以这种感受,从另一角度来说明一种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融化千年的积雪则更为困难。于是,诗人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却有着更深的忧虑。因此,这句就不仅仅是对窗前雪的描写了,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而这种对景物的体察,其实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了。“两个”、“一行”,数目历历分明,观察仔细,不是因为内心的轻松愉快,而是诗人要排遣那种长期受到闲置的愁闷意绪和百无聊赖的心情。这与《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与《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景物的体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现心中百无聊赖的心情。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泊有“停留不开”的含义,杜甫用的正是这个含义。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他应该知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在当时很难实现,而且在严武向朝廷推荐他之前,他刚刚结束流亡的生活,对朝廷虽有所望,但却又极感希望渺茫。“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以表示希望不大。这是第一层含义。第二,这只停泊在门前的东吴船并非从东吴来,而是到东吴去的。东吴,正是杜甫心中那点希冀的象征。不直言长安而说“东吴”,原因是,诗人以成都、东吴间相距之远和路径之难,来暗示他的抱负难以得到施展;另外,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借东吴代指孙权,不仅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更是他那“致君尧舜上”的志向的寄寓之所。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 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 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 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

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 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两个黄鹂鸣翠题目及作者 篇二:《六年级古诗文练习题及答案》

一、写出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对偶 )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反问 )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夸张 )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夸张 )

5、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拟人 )

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比喻、对仗 )

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设问 )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夸张)

(两个黄鹂鸣翠题目及作者)

二、你知道下列诗句括号中的字词具体指的是哪个人吗?

江晚正愁(余)辛弃疾 落花时节又逢(君)李龟年

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

平明送(客)楚山孤温庭筠

(故人)西辞黄鹤楼孟浩然

西出阳关无(故人)辛渐

却看(妻子)愁何在 妻子和儿子

三、用线将诗题、诗句、作者连起来:

《春晓》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回乡偶书》杜牧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小池》 柳宗元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草》 孟浩然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山行》 贺知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两个黄鹂鸣翠题目及作者)

《绝句》 杨万里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江雪》 白居易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游园不值》 苏轼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渔歌子》 叶绍翁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惠崇春江晚景》张志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根据情景写诗句。

1 、 当你看到草原上生机勃勃的小草时,你会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远眺洞庭,平静的湖面在皎洁的月光的辉映下,明亮而迷蒙,美丽的君山在其中,你不由吟道:“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3、中秋的夜晚,小芳在院子里对着一轮圆月,想着远在异乡的朋友,祈祷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小明读了战争的资料,想起了以前那么艰苦的边塞生活,说道:“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毛毛读了古代清官们的故事,想到了那歌舞升平的迂腐生活,不禁吟起了《题临安邸 》中的诗句:“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到瀑布脚下,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句诗来。

7、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8、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9、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0、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昌龄发出了“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满腔豪情。

11、月亮渐渐西沉,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12、、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爷爷,你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爷爷笑了,摸摸我的头:“就你会耍贫嘴!”

13、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如李白的《赠汪伦 》写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写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的《别董大 》写到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昌龄的《 芙蓉楼送辛渐》写到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4、人们常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唐朝大诗人王昌龄用“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表白自己坚贞的操守,光明磊落的品格。曹植质问哥哥苦苦相逼的诗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5、导游小姜领着一队华侨周游全国。应游客的要求,需要边赏景边吟诗。猜猜看,小姜会怎么应答:站在庐山脚下,小姜吟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听到瘦西湖内的民乐演奏,小姜吟道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来到高邮湖边,小姜吟道 夜半湖心明月上,还疑神女弄珠游 „„

16、毕业在即,同学们请你在留言本上写毕业赠言。小明平时不珍惜时间,你可以送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诗或者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寸光阴” 这句话(格言)与他共勉;小江是你视为知己的朋友,你可以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来表达你与他依依惜别之情;对有远大志向的

小刚,你会用“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来祝福他;对为你操劳的班主任老师,你会这样赞美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7、“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8、春天的大地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真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9、一个人要想不被社会所淘汰,就必须读书,正如宋代大文字家朱熹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然,光读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做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就必须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正如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商山早行》的作者是温庭筠, 全诗抓住“早行” 两个字 , 真实地反映古代社会许多旅客共同的感受。

21、《暮江吟》这首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一句交待“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原因。

22、“故人西辞黄鹤楼 , 烟花三月下扬州 。”诗中故事发生的时间是阳春三月,地点是黄鹤楼,被送的人要去的地方是扬州 。原诗中借景抒情的句子是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3、古诗《泊船瓜洲》中的疑问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作者是宋代 王安石,我们还读过他的 《元日》、《梅花》(两个黄鹂鸣翠题目及作者)

24 、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 25 、《清平乐·村居》中的词牌名是清平乐, 词的作者是辛弃疾,抒发了词人对乡村悠闲自得生活的向往,你知道的词牌名还有令奴娇、西江月、满江红等。

26 、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 , 常常引用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写作文时,有时我们无从下笔,经过冥思苦想,突然间文思泉涌,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7、“嫦娥一号”的升空让我们浮想联翩:寂寞的牛郎织女,“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些诗句都是关于你们的,今天,你们是否可以坐上我们的飞船相聚呢?可是“台独分子”的言行又让我们气愤不已,我想对他们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即使你们想阻挡两地统一的进程,但是,大部分台湾人民还是希望回到日益强大的祖国怀抱的。

28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 苏轼在《题西林壁 》中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29、灾情就是命令,解放军官兵义无反顾地奔赴灾区抗震救灾。他们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争分夺秒地抢救被困者。我想对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牺牲的战士们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你们将永留史册!

30、汶川地震发生后,很多地方顷刻间夷为平地,面对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灾民,我想

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只要我们像竹子一样顽强,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31、秋天到了,很多树叶渐渐枯黄了,飘飘悠悠地落下来,有人感到可惜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有人却吟出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的诗句表达对秋叶的喜爱之情。

32 、开发大西北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在不久的将来,祖国的大西北将会重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的迷人景象。

33、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写了一首诗,表现了他重新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诗的题目是《 大风歌 》,最能表现他渴求良将贤才的诗句是: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两个黄鹂鸣翠题目及作者 篇三:《六年级古诗文练习题及答案》

一、写出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对偶 )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反问 )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夸张 )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夸张 )

5、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拟人 )

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比喻、对仗 )

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设问 )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夸张)

二、你知道下列诗句括号中的字词具体指的是哪个人吗?

江晚正愁(余)辛弃疾 落花时节又逢(君)李龟年

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

平明送(客)楚山孤温庭筠

(故人)西辞黄鹤楼孟浩然

西出阳关无(故人)辛渐

却看(妻子)愁何在 妻子和儿子

三、用线将诗题、诗句、作者连起来:(两个黄鹂鸣翠题目及作者)

《春晓》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回乡偶书》杜牧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小池》 柳宗元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草》 孟浩然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山行》 贺知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绝句》 杨万里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江雪》 白居易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游园不值》 苏轼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渔歌子》 叶绍翁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惠崇春江晚景》张志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根据情景写诗句。

1 、 当你看到草原上生机勃勃的小草时,你会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远眺洞庭,平静的湖面在皎洁的月光的辉映下,明亮而迷蒙,美丽的君山在其中,你不由吟道:“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3、中秋的夜晚,小芳在院子里对着一轮圆月,想着远在异乡的朋友,祈祷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小明读了战争的资料,想起了以前那么艰苦的边塞生活,说道:“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毛毛读了古代清官们的故事,想到了那歌舞升平的迂腐生活,不禁吟起了《题临安邸 》中的诗句:“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到瀑布脚下,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句诗来。

7、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8、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9、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0、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昌龄发出了“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满腔豪情。

11、月亮渐渐西沉,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12、、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爷爷,你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爷爷笑了,摸摸我的头:“就你会耍贫嘴!”

13、赠别诗在我国古诗占重要地位,如李白的《赠汪伦 》写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写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的《别董大 》写到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昌龄的《 芙蓉楼送辛渐》写到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4、人们常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来形容老师对学生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唐朝大诗人王昌龄用“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表白自己坚贞的操守,光明磊落的品格。曹植质问哥哥苦苦相逼的诗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5、导游小姜领着一队华侨周游全国。应游客的要求,需要边赏景边吟诗。猜猜看,小姜会怎么应答:站在庐山脚下,小姜吟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听到瘦西湖内的民乐演奏,小姜吟道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来到高邮湖边,小姜吟道 夜半湖心明月上,还疑神女弄珠游 „„

16、毕业在即,同学们请你在留言本上写毕业赠言。小明平时不珍惜时间,你可以送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诗或者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寸光阴” 这句话(格言)与他共勉;小江是你视为知己的朋友,你可以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来表达你与他依依惜别之情;对有远大志向的小刚,你会用“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来祝福他;对为你操劳的班主任老师,你会这样赞美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7、“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8、春天的大地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真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9、一个人要想不被社会所淘汰,就必须读书,正如宋代大文字家朱熹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然,光读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做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就必须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正如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商山早行》的作者是温庭筠, 全诗抓住“早行” 两个字 , 真实地反映古代社会许多旅客共同的感受。

21、《暮江吟》这首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一句交待“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原因。

22、“故人西辞黄鹤楼 , 烟花三月下扬州 。”诗中故事发生的时间是阳春三月,地点是黄鹤楼,被送的人要去的地方是扬州 。原诗中借景抒情的句子是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3、古诗《泊船瓜洲》中的疑问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作者是宋代 王安石,我们还读过他的 《元日》、《梅花》

24 、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

25 、《清平乐·村居》中的词牌名是清平乐, 词的作者是辛弃疾,抒发了词人对乡村悠闲自得生活的向往,你知道的词牌名还有令奴娇、西江月、满江红等。 26 、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 , 常常引用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写作文时,有时我们无从下笔,经过冥思苦想,突然间文思泉涌,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7、“嫦娥一号”的升空让我们浮想联翩:寂寞的牛郎织女,“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些诗句都是关于你们的,今天,你们是否可以坐上我们的飞船相聚呢?可是“台独分子”的言行又让我们气愤不已,我想对他们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即使你们想阻挡两地统一的进程,但是,大部分台湾人民还是希望回到日益强大的祖国怀抱的。

28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 苏轼在《题西林壁 》中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29、灾情就是命令,解放军官兵义无反顾地奔赴灾区抗震救灾。他们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争分夺秒地抢救被困者。我想对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牺牲的战士们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你们将永留史册!

30、汶川地震发生后,很多地方顷刻间夷为平地,面对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灾民,我想

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只要我们像竹子一样顽强,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31、秋天到了,很多树叶渐渐枯黄了,飘飘悠悠地落下来,有人感到可惜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有人却吟出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的诗句表达对秋叶的喜爱之情。

32 、开发大西北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在不久的将来,祖国的大西北将会重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的迷人景象。

33、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写了一首诗,表现了他重新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诗的题目是《 大风歌 》,最能表现他渴求良将贤才的诗句是: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34、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 大李杜 。其中,李白被称为 诗仙 ,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 对收复山河的喜悦。我们还学过杜甫写景的诗《望岳》和《江畔独步寻花》

两个黄鹂鸣翠题目及作者 篇四:《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阅读答案_作者杜甫》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词如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前言]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心情愉快所作。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阅读答案_作者杜甫。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后两句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阅读答案_作者杜甫
[翻译]
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抬头一看,许多只又白又可爱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子真是令人喜爱。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覆盖,[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而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两个黄鹂鸣翠题目及作者 篇五:《题稚川山水阅读答案_作者戴叔伦》

<题稚川山水>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戴叔伦。其古诗全文如下: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译文]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题稚川山水阅读答案_作者戴叔伦。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此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
[鉴赏]
山水诗向来多是对自然美的歌咏,但也有一些题咏山水的篇什,归趣并不在山水,而别有寄意。此诗即是一例。这首题咏稚川山水的小诗,写得风光如画,感情充沛。稚川,所在不详。从诗中描绘的境界看,像是江南山水之乡。戴叔伦曾先后在新城(今浙江富阳)、东阳(今浙江东阳)当过县令,诗中所咏山水,前两句即景描写,由近及远。“松下茅亭五月凉”,松下茅亭是诗人观赏稚川山水的立足点和题咏之处。时值仲夏,天气已开始有些暖热,而苍松覆盖下的茅亭却依然凉意袭人,为览眺这一带的山水提供了一个宜人的场所。从下文“行人”之语推测,诗人大概是行旅路经此地,在茅亭歇脚。这就更给这次览眺增添一份不期而遇的欣喜。
次句“汀沙云树晚苍苍”,是茅亭眺望所见的中景和远景。近处有江流,对岸有白沙覆盖的汀洲,再远一点,便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时近傍晚,汀沙云树渐渐融入暮霭,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的色调。这两句以茅亭为中心,勾勒出一幅有山有水,有风景有人物(诗人自己就在画中)的稚川山水画。“晚”字暗引出下文的乡思,笔法浑然无迹。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秋风思”用西晋张翰见秋风起,思吴中菰菜、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