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江畔独步寻花的结构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4-25    阅读:

古诗《江畔独步寻花》的教学
江畔独步寻花的结构(一)

古诗《江畔独步寻花》的教学

古诗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遗产,它结构严谨,短小精悍,节奏鲜明,形象生动。学好古诗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陶冶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在古诗教学中一定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教学境界,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情境,理解诗意,领悟诗人的真情实感。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厄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这句话很明确地说出兴趣教学具有强大的引力,也是引导学生探索奥秘的动力。

为了讲好杜甫的这首《江畔独步寻花》,把学生带入一副清新隽永生机勃勃的画卷当中来,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诗意的。

1.以简笔画引导学生入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当学生读出:“黄四娘家花满蹊”时,教师根据诗意,为学生在黑板上勾勒出稀疏篱笆环抱一座院落,期间青藤缠蔓,紫粉色的牵牛花绽开笑脸,篱笆间一条蜿蜒的小路伸向江边,小路两旁无数盛开的花朵争芳斗艳,花枝繁茂,掩盖住了小路(教师语言渲染)”微风轻拂,绿叶飒飒响,花影婆娑” 的彩色简笔画。因为小学生对色彩感的直观画面尤感兴趣,教师在通过语言渲染,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想黄四娘家附近的江水平静,渔船静泊,家人互谈的场景。这些场景诗人虽然没有提到,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因势利导,要充分利用画面这种直观教具和形象化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能力,启发诱导学生进入情境。

2.借助媒体引导学生入境,升华诗文意境。

当学生诵读出:“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时,教师接着在板上勾画出“盛开的鲜花中上下飞舞的蝴蝶,不间断地吻吮着花蕊,黄莺鸟在花丛中啼鸣”这样的简笔画,同时播放黄莺鸟啼鸣的录音,来再现诗中的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励学生对美好春天的热爱。此时此刻学生的头脑中有了这幅诗的画面,学生伴着古筝曲听老师诵读,让学生闭目静听,并张开想象的翅膀,把诗人描绘的景象呈现在自己的眼前,产生步入期间之感,学生似乎感悟到了春风吹面,闻到姹紫嫣红的花香,好一派辉煌灿烂的明媚春光,进而使诗人描绘的意境在学生想像中拓展,并得到升华,同时也很自然地讲出诗意,感悟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巧妙合理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促使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好的教学情境,具有一种感染性,催人向上的力量,也能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也会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更好地接受知识。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的结构(二)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陕西师范大学金泰假日花城小学 高楠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3单元的第一课。教材结合单元主题“花”选编了两首描写春花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里的第六首, 记录了诗人在四川成都锦江边独自散步寻花的所见。全诗围绕着花景来写,前两句从满蹊(分布)、干朵万朵(数量)、压枝低(繁茂)等不同角度写花之状态。后两句细致刻画了蝴蝶和黄莺流连花间的景象,由写静态转为写动态,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

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的唐诗,已经基本能够通过诵读,结合插图等理解古诗大意的方法对古诗含义有初步的感悟,但受年龄限制,对诗句中一些字词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感觉较为困难,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理解。另外学生生活在市区,对繁花似锦的景象印象不深,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利用好图画,唤起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回忆和向往。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等方法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

3、体会春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朗诵伴奏)

教学过程:【江畔独步寻花的结构】

一、导入。

1、播放《春天在哪里》

这首歌是什么歌?

春天的景色,我们都非常熟悉,在你们的眼里,春天都在哪里呢?

2、春天的景色非常迷人,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走进春天,不过我们今天不去山林里也不去草地上,我们要走进一首诗里,去感受诗中的美丽春景。齐读课题《江畔独步寻花》【江畔独步寻花的结构】

3、题目是什么意思?

4、通过预习,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 谁对他有了解呢?

师:杜甫的诗不论是形式还是用字方面都很有成就,堪称一代宗师,我们今天在学习这首古诗的时候要仔细的体会看看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到底是什么使诗人诗兴大发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诗里去寻找答案吧!【江畔独步寻花的结构】

二、初学古诗,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诗

3、读给同桌听。

4、你们可真厉害,才读了几遍就把诗读得这么流畅了,在平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古诗大意的呢?

⑴、一个字词一个字词理解意思,再连起来;

⑵、查工具书;

⑶、多读,读中理解;

⑷、借助插图想象理解。

5、就用这些方法,先来自读自悟这首古诗的意思,如果有疑惑,就请同组的伙伴帮忙。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

⑵ 指生说“蹊、留连、戏、娇莺、恰恰”分别是什么意思? ⑵谁愿意把这四句连起来说一说。

三、再读古诗,体会意境。

1、齐读古诗

2、边读边想画面,想象你都看到了哪些景色?

3、结合看到的景色和诗句及下面这组图片,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美景?边读边体会诗中哪个字或词用的好?为什么?

⑴“满”——花多(想象都可能有什么花?都会有什么颜色?你可能会闻到什么?

这回再来体会第一句,你会怎样来想象?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 ⑵“戏”——欢乐才会嬉戏【江畔独步寻花的结构】

为什么蝴蝶会这样?

⑶ “恰恰”——形容莺的声音动听

为什么会叫声动听?你如果就是这只小黄莺,你在高兴的叫什么?

⑷ “留连”——蝴蝶都玩得入迷了

如果你就是这只入迷的蝴蝶,你会干什么呢?

如果你是这只小莺,蝴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4、请带着那种快乐、高兴、兴奋的感觉,再来读读古诗。 ⑴齐读

⑵指名读(谁愿意把你的这种感觉读给大家听?)【江畔独步寻花的结构】

5、咱们理解了诗意,也体会了好词好字了,老师相信这回你再来读古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试着有感情地说出来。(播放繁花的图片)

⑴同桌说一说

【江畔独步寻花的结构】

⑵指名说

6、带着美丽画卷再读古诗,试着背下来。

⑴师范读

⑵指生读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和同学们得朗读,这回你再来想象,你可能有新的体验,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7、真迷人呀,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的朗读加表情加动作,把你们这种陶醉的感觉读出来。

8、面对这优美的景色,你体会到诗人现在的心情了吗?

四、总结拓展

这首诗是公元760年,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仙境。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一口气写了七首《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是其中第六首。

五、作业

1、收集其它几首江畔独步寻花。【江畔独步寻花的结构】

2、写一首描写春天的小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为了改变串讲串问的教学结构,老师抓住重点进行教学。两首古诗没有平均地使用力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江畔独步寻花的结构】

二、主导作用发挥得当。

在学习难点的设计上,老师能顺势引导,随机应变,表现出对古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这是诗的点睛之处。老师在处理“满园春色”时,提出“拍电视片段”,让一幅春天美景图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另外,激励语言的运用,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少了老师个人风采的展示,多了切实为学生服务的应变。

绝句的章法结构分析
江畔独步寻花的结构(三)

绝句的“章法”分析【江畔独步寻花的结构】

构成绝句的基本方法是起承转合。“起”是起头所写,“承”是承接上文,“转”是转出新意,“合”是合拢收束。要特别注意的是,起头之后的各个步骤都与上一步骤有承接的关系,即转是承上而转,合也承上而合。同时章法的关键即在转折之处,能揭露作品在转折处的承上启下秘密,就从根本上理解了作品。古人为文、为诗大都讲究这样的起承转合。我们可以据此去分析绝句中的篇章结构。

请看王之涣的五绝《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白日依山尽”为起句,写诗人登楼西望所见,白日渐渐隐没于山后;“黄河入海流”是承句,承首句而言,写作者东望所见,滔滔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一起一承,互为补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山水画。这都属于写眼前所见之景。由景生情,作者有了一种强烈的愿望,想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或者有了一种深切的感悟,体验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于是,诗人便以第三句“欲穷千里目”而宕开一笔,由实写转到虚写,由写景转上议论述怀。“目”字与一二句的所见有了照应,“欲穷千里”便顺理成章地导致结句“更上一层楼”。转折之后,拓宽了诗的意境,使全诗论随景发,情因景抒,揭示了要登高望远的抱负和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这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诗中的起承转合是显而易见的。 再看贺知章的七绝《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通过对初春柳树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对春风及一切创造性劳动的赞美。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起于对柳树高挑风姿的整体描写,说一株高高的柳树,像刚刚打扮好的碧玉姑娘一样漂亮。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承首句而来,沿着作者观察的顺序,集中地写柳枝茂密,轻柔下垂的样子,也是对柳树柔美风姿的补充之笔。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二字与首句的“树

【江畔独步寻花的结构】

高”和次句的“丝绦”在词语上作了照应,表面看来像写柳叶,但是略加品味,不难看出,笔锋已开始转向。前两句描写柳树高大轻柔,如美人碧玉,如绿色丝带,这是写实。第三句已是作者联想的开始,它不再说柳叶怎么美,而是通过柳叶展开联想。“谁裁出”三字即逆转笔锋以设问的手法,从写柳树转向写春风,并自然引出了合句:“二月春风似剪刀”。合句在转句的基础上借助想象的翅膀,捕捉春天的形象,以妙不可言的比喻回答了前边的设问。至此,水到渠成,让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贯穿全诗,将整首诗剪成了一幅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图画。转折之后,也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诗人美好的情趣升华到对初春的赞美,也就是对一切创造性劳动的赞美。

以上两首诗的篇章结构,起承转合,层次分明。尤其是在转折这个环节,由写景转入抒情,由实写转入虚写,表现得十分明显。但是,应该指出,并不是所有绝句体裁的作品,它们的篇章结构,特别是其中的转折之处都是如同《登鹳雀楼》、《咏柳》那样,由景到情,一看便知的。

分析绝句的起承转合,要抓住转折的不同情况,既要掌握异中之同,也要看到同中之异。【江畔独步寻花的结构】

以下尝试分析一些绝句的转折情况,让大家对绝句章法这个关键之处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①杨万里的七绝《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篱落疏疏一径深”为起句,写篱笆、写小路、写山林,为我们展现了人物活动的背景,“树头花落未成阴”承首句而作,绘树、绘花、绘叶,继续为我们补充了人物活动的时节及此时田园风光的美好。一起一承,一粗一细,均为景物的静态描写。第三句“儿童急走追黄蝶”却在写作对象上有了变化,即由写景物而转到写人物,由写静态而转为写动态。“黄蝶”与次句的“花”存在意义上的照应,而“儿【江畔独步寻花的结构】

童急走追”也自然导出第四句“飞入菜花无处寻”,完成了从景的静态到人的动态的转折。

②杜甫的七绝《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道:“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 黄师塔前’句。”僧亡塔在,崇敬之余,夹杂着几分悲怆之情。心怀悲怆,又因春光而感懒困,头脑昏昏沉沉要靠微微吹着的春风才保持清醒。前两句写的是作者情绪低落的情形。第三句“桃花一束开无主”,“无主” 照应首句的“黄师塔”,“桃花”照应次句的“春光”,也引出结句对桃花的异常喜爱之情,“可爱深红爱浅红”(桃花开得多么可爱啊!应该爱深红色的还是爱浅红色的呢?),实现了情绪从低到高的转变。

③杜甫的七绝《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江畔独步寻花的结构】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二句写的是静态春光,三四句写的是动态春光。第三句在前面所写的“花满蹊”而又“压枝低”的基础上,直接转到“戏蝶舞”,然后末句用“娇莺啼”作结。动静结合,互相补充,既有繁花似锦,又有蝶舞莺啼。“留连”、“自在”,不仅描写了戏蝶娇莺,也折射出诗人当下的欣喜心态。

④杜甫七绝《江畔独步寻花其七》: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前两句说,作者已不是“爱花欲死”的少年,而是担心“花尽老催”的老年。第三句“繁枝容易纷纷落”,怎么转呢?“繁枝”(繁花满枝)照应次句的“花尽”,而

“繁枝易落”又引出末句的希望,希望“嫩蕊”们商量一下,绽放得慢一点。这就是说,由担心什么,转到希望什么。

⑤李白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前两句交代了分别的时间、地点,离开的地点和要去的地点。第三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孤帆”两字,与首句的“辞黄鹤”和次句的“下扬州”意义上有照应,而“远影碧空尽”又引出了末句的“长江天际流”。粗略一看,似乎前半与后半都是写景,没有转折。实际上前边写景而后边已经转向了抒情,不过是作者善于“以景写情”罢了。后两句写的是作者目光望着帆影,一直望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作者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遥远的水天交接之处。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景中寓情,景中见情,更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古诗江畔独步寻花的意思_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_作者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的结构(四)

<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词如下: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前言]
<江畔独步寻花>是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古诗江畔独步寻花的意思_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_作者杜甫。写的都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独自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人景象。
这首诗是写草堂附近的邻居黄四娘家的春天景象,诗人独自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人景象。所以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抒发了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全诗描写动静相应,没声没色,但是却生动自如,别有一番风味。
[注释]
①独步:一个人行走,这里指的步指散步,全意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②寻花:赏花
③蹊(xī):小路。
④留连: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古诗江畔独步寻花的意思_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_作者杜甫。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⑤时时:时常。
⑥自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
⑦娇:婉转动听的。
⑧啼:(某些鸟兽)叫声。
⑨江畔:江边
⑩戏:嬉戏。
[译文]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鉴赏]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艳。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赏花时,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是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

古诗江畔独步寻花的诗意_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_作者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的结构(五)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古诗全文如下: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
黄师墓地前的锦江水向东流去,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使人感到有些懒困。古诗江畔独步寻花的诗意_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_作者杜甫。忽然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却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鉴赏]
从诗题看,诗中有江、花、人。诗第一句交代了地点,提到了江;第二句交代了时间,即春天,同时描写了诗人懒困的神情。为什么会懒困呢?原来是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造成的,正当诗人要在春风中休息时,却感到眼前一亮,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