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关于热的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02    阅读:

关于天气热的描写
关于热的(一)

关于天气热的描写

[摘要]那个黄昏和夏季所有的黄昏一样,被太阳暴虐了一天之后显得憔悴昏倦,有一种令人心醉的病态美。满天红云像是高烧病人赤热的脸颊,望一眼都觉得烫手,真是热气腾腾的一天啊!

1、八月骄阳似张火伞,中午,天空亮得耀眼,好像一大张烧烫了的白马口铁板。路边垂柳的细枝一动不动,树影缩成一团,蒙着一层尘土的叶子都蔫蔫地打卷了。柏油路面也被晒得软软的,向远处看去,空寂无人的马路上,似乎有一片透明的蒸气在升腾。

2、炽热的火伞高张在空中,热得河里的鱼不敢露出水面,鸟也不敢飞出山林,就是村中的狗也只是伸长舌头喘个不休。

3、打扫完房间,我下楼到垃圾,一出楼道门,就感到热浪向我袭来,再一抬头,真是“蓝蓝的天空云丝飘,刺眼的阳光当头照。”院子里静静的,遛早的老人们也都一个也看不见了。我心想,一大早就这麽热,到了中午可怎麽过呀!

4、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尘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马路上发着白光,小摊贩不敢吆喝,商店门口的有机玻璃招牌,也似乎给晒化了。

5、今天天气真热啊!火辣辣的太阳毫不留情地烤着大地,大地被晒的滚烫,仿佛一个巨大的笼子使人透不过气来。

6、烈日当空,道路两旁,成熟的谷物在热得弯下腰,低着头。蚱蜢多得像草叶,再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岸边的芦苇丛中,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

7、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

8、马路两旁大树叶子被晒得无精打采地耷拉下了脑袋,小草也被晒得蔫蔫的,就像被霜打了的茄子一样。人呢?有的人开起了空调,有的人开起了电风扇,有的人则拿着扇子“忽嗒忽嗒”地使劲扇着……正在外面工作的人大汗淋漓,不停地说:“这天真热!要是在家就好了,开起空调来多舒服,可现在热死了,热死了,我们满身大汗和落汤鸡一样真难受!”

9、柏油马路晒得比草地还要柔软,踩上去拔不出脚来,而且有一种焦枯的难闻味道。白色楼房静立在黄昏的光线中,温柔而又矜持二只有远处几座山头,无限热情地接受了晚霞的拥抱,通体辉煌,使人不敢久视。

10、那是夏季一个最炎热的正午,南部的太阳把几亿万高温从它那核子炉中向外毫无顾忌的抛散。这时除了泡在漓江中的人和有冷气设备的地方工作的人外,其余的都昏沉沉头重脚轻。天空现出一阵阵轻烟,不消说那是给太阳烤的,云彩都化成气,嗤溜溜地沉到水里去了。

11、你看,小狗躺在地上气喘吁吁,好像在说:“哎,热得我受不了啦!”知了在树上撕扯着嗓子,不住地叫唤:“这个夏天真热呀!太阳都快把我身上的水分晒干了。”田里的禾苗被太阳晒弯了身子,有气无力地说:“渴呀!渴呀!我都要渴死啦!”

12、盛夏的一天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毫不留情地烤着大地上的一切。大地被晒得发焦发烫,地面上仿佛被一个巨大的蒸笼罩住了,使人透不过气来。

13、盛夏的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毫不留情地炙烤着眼前的一切:小区里的水泥地面和对面的楼房就像一面面铜镜,刺得眼睛都睁不开;树儿们都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挨着这难熬的时光,不时地又抬起头,好像在看远处的天空能否有乌云飘过。此时的地面,就像是被一个巨大的蒸笼罩住了,让人热的透不过气来。躲在空调房里的我,只盼望能早点下一场大雨。

14、暑假里的一天,天气热得厉害。太阳毒辣辣地烘烤着大地,整天没有一丝风,护城河旁的柳树垂头丧气,没有一点儿生气;知了拼命地叫着“热……热……”;地面上连只蚂蚁也难寻到―它们也受不了这热魔。

15、太阳像个大火球一样,散发出一道道强烈的光,照射着大地万物,让人觉得身处一个热的王国中。人们没什么事一般都不愿迈出门去,如果实在有事出门了,也要戴上一顶遮阳帽,或是带上一条湿毛巾。一回到家里,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电风扇或是空调,享受它们送出的清凉的风。

16、太阳像个老大老大的火球,光线灼人,公路被烈日烤得发烫,脚踏下去一步一串白烟。

17、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炉,把大地烤得发烫,就连空气也是热烘烘的,人一动就浑身冒汗。

18、小鸟不知躲匿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垂头丧气,像是奄奄等毙;只有那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出破碎的高叫;真是破锣碎鼓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19、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

20、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着令人烦躁地叫声,像是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21、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烤得地面滚烫滚烫的。家家户户的老人都出来了,坐在阴凉而爽快的地方说说这个谈谈那个,个有个的看法,个有个的主张。树上的蝉、“知了”都无精打采地叫着,好像在说:“哎呀!今天真热啊,这死太阳快把我给晒死了。这死夏天真是热。不过夏天也有好处,可以让秧苗快快长大!”

22、中午没有一丝云,头顶上一轮烈日,没有一点风,一切树木都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23、茁壮挺拔的老柳树没精打采的垂着枝条,碧绿的叶卷曲着,仿佛一个挨了批评的小孩,垂头丧气地耷拉着脑袋。风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到处都是热的。树上的知了也拉长嗓音拼命地叫“受不了,受不了……”

关于热的本质的认识
关于热的(二)

关于热的本质的认识

人类在生活和生产中最早接触到的自然现象之一就是热现象。热究竟是什么,历史上对此有过长期的争论。从史前时期直到18世纪初,虽然人们对热现象的本质进行过许多探索,但由于掌握的知识不够丰富,方法不够科学,因而对热的本质认识只是一些设想。18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促进了工业迅速发展。人们为进一步提高热机效率,对物质的热性质作了深入研究,从而推动了热学实验的发展,从此对热现象的研究走上了实验科学的道路。为了定量地解释实验结果,一些学者根据片面的实验事实认为,热是一种没有质量的流质,叫热质;但热质说不能解释摩擦生热、撞击生热等现象。另一些学者认为热不是一种流质,而是物质运动的一种表现。1842年,德国医生J.R.迈尔的论文提出能量守恒的学说,他认为热是一种能量,能够和机械能互相转换。后来J.P.焦耳前后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做了许多实验,测定热功当量,得到了完全一致的结果,从而给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奠定了坚实基础。

1、热质说和量热学的发展

古代原子论者相信热是一种物质的;近代伽桑狄(Gassendi Pierre,1592~1655)也明确提出了“热原子”和“冷原子”的概念,认为物体发热是因为“热原子”在起作用。伽桑狄的理论虽然只是思辨性的,但却受到后来物理学家的重视,并由此发展出了热质说。热质说的观点认为,热是一种自相排斥的、无重量的流质,称作热质。它不生不灭,可透入一切物体之中。一个物体是“热”还是“冷”,由它所含热质的多少决定。较热的物体含有较多的热质,冷热不同的两个物体接触时,热质便从较热的物体排入较冷的物体,直到两者的温度相同为止。

热质说确实可以解释当时碰到的大部分热学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可以看成是吸收或放出热质造成的,热传导是热质的流动,物体受热膨胀是因为热质粒子相互排斥,潜热是物质粒子与热质粒子产生化学反应的结果。由于热质是一种物质;一个物体所减少的热质,恰好等于另一物体所增加的热质;从而热质在传递过程中是守恒的;即遵从物质守恒定律。热质说的这些优点,赢得了当时大多数学者的赞同。1738年,法国科学院曾悬赏关于热本性的论文,获奖的三个人都是热质说的拥护者。可见在当时热质说已被很多人接受。因为这种学说,能比较直观地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实验结果,所以得到了广泛的承认。

热学是从对热现象的定量研究开始的。定量研究的第一个标志是测量物体的温度。早在上一个世纪,伽利略就已经造出了第一个温度计,以后意大利齐曼托学社的成员们继续研究温度计。测温的基本依据是物质的热胀冷缩,其次还要有一个约定的标度系统。伽利略的温度计利用的是空气的受热膨胀和遇冷收缩,但没有固定的刻度。齐曼托学社将一年中最冷和最热的时候作为两个固定点,制定了一个大致的计量系统。他们发现,冰的溶点是一个常数,这启发后来的人们将此作为固定点。惠更斯在1665年已提出以化冰或沸水的温度作为计量温度的参考点。

1702年,法国物理学家阿蒙顿(Amontons Guillaume,1663—1705)改进了伽利略的空气温度计,测温物质仍为空气,但整个装置完全封闭,不受外部大气压的影响。这个温度计比伽利略的准确一些。阿蒙顿选定水的沸点为一个固定点,但他不知道沸点也取决于大气压力,所以没有选好准确的固定点。阿蒙顿还提出了绝对零度的概念,他说,当空气完全没有弹性、收缩到不能再收缩的程度时,就一定是极冷点了。

继续着阿蒙顿事业的是出生于德国但泽(今波兰的格但斯克)华伦海特(Fahrenheit Gabriel Daniel,1684~1736)。他青年时代移居荷兰阿姆斯特丹学习商业,以制造气象仪器

为业。华伦海特注意到阿蒙顿的工作,十分感兴趣。通过实验,他发现每一种液体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沸点;他还发现,沸点均随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1714年,华伦海特用水银代替酒精作为测温物质,制作了自己的温度计。他发明的净化水银的新方法,使这件水银温度计成了真正可供应用的温度计。水银的使用大大扩展了测温范围,因为酒精的沸点太低,不能测量高温,而水银的沸点远远高于水。此外,水银的热胀冷缩变化率比较稳定,可以用作精密测温。华伦海特将盐加入水中,得到比任何冰点都低的最低冰点,并以此作为零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想出现负温度。他又将人的体温作为另一个固定点,将这两个固定点之间划分为8×12=96个刻度,这样人的体温就是96度。后来,他作了调整,令水的沸点为212度,使纯水的冰点为32度。调整后的人体体温为98.6度。这套计温体系就是所谓华氏温标。1724年,华伦海特公布了他的温度计,并在当年选为皇家学会会员。华氏温标很快被英国和荷兰采用。今天,许多英语国家仍在采用华氏温标。

1742年,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Celsius Anders,1701—1744)提出了一个新的测温系统。他以水银为测温物质,将水的沸点定为0度,冰的溶点定为100度。八年以后,摄尔修斯的同事建议把标度倒过来,于是形成了今日广为采用的摄氏温标。

在热学的早期发展中,与温度的测量同等重要的成就是热量的测量。但是,人们一开始并没有认识到温度与热量之间的区别,最早指出它们之间区别的是苏格兰化学家布莱克(Black Joseph,1728—1799)。大约在1757年,布莱克提出将热和温度分别称做“热的分量”和“热的强度”,并把物质在相同温度时的热量变化叫做“对热的亲和性”。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后来出现了“热容量”和“比热”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奠定了热平衡理论的基础。布莱克最著名的发现是“潜热”。他在实验中发现,把冰加热时冰缓慢熔化,但温度却不变;同样,水沸腾时化为蒸汽,需吸收更多的热量,但温度也不变。布莱克后来进一步发现许多物质在物态变化时都有这种现象,它们的逆过程也同样,而且由汽到水、由水到冰所放出的热量,正好等于由冰到水、由水到汽所吸收的热量。因此,布莱克提出了“潜热”概念,认为这些未对温度变化有所贡献的热是潜在的。

2、热之唯动说的建立

十七世纪以后,多数人根据摩擦生热的现象,认为热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在近代史上,第一个对热进行系统的科学探索的是英国的弗·培根。他认为热的本质、精髓只是运动,热是一种在其斗争中作用于物体的较小分子之上的运动。随后,法国的笛卡儿、俄国的罗蒙诺索夫,把热看作为物质粒子的一种旋转运动。那时在英国,培根的学说受到了极大的反响,他的后继者,大部分都接受了他的观点,化学家波义耳、物理学家胡克、牛顿等都相信热是一种运动。波义耳就认为热是一种在物质内部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混乱运动;胡克认为热是一种由微粒的运动而产生的性质;牛顿认为物体各部分的振动是热的活动性质的由来。这种热之唯动说的观点流传得相当广,但是由于缺乏精确的实验依据,所以它还不能形成科学的学说。

热质说支配着18世纪后期的热学;它能成功地解释热量守恒定律,还能解释与比热和潜热概念相关的实验事实。但它也有一个弱点,即人们不能肯定热质是否也像所有其它物质一样拥有质量。18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一个美国出生的英国物理学家

对热质说提出了挑战,他就是本杰明·汤普森(Thompson Rumford

Benjamin,1753~1814),后人常称他为伦福德伯爵。

1798年,美国的伦福德伯爵仔细地观察了枪炮的制造过程,后来又

做了实验。他把炮筒固定在水中,用马来拉动很钝的钻头,使钻头转动,

在炮筒内钻孔加工。结果发现,加工出来的铁屑很少,但是炮筒周围大量

的水却不断地变热而沸腾。随着加工过程的不断进行,热几乎可

以无穷无尽地产生出来。伦福德又设计了一系列钻孔的实验,设法将仪器与外界绝热,然后测量钻孔前后的金属的热容量有没有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炮筒和切削出来的碎片的热容量完全一样,并没有变化。这个著名的实验,证明了热质说的错误,并支持了应当把热看作是一种运动的学说。

1799年,伦福德回到英国并创办了皇家学院。摩擦生热的实验促使他得出了热是一种运动的结论。他在《伦敦哲学学报》》上发表文章说:“热不可能是一种物质的实体,它只可能是运动。”伦福德的看法引起了正在新创办的皇家学院任教的戴维(Davy Sir Humphry,1778~1829年)的兴趣,他精心设计了一个更有说服力的实验以证实伦福德的观点:在一个绝热装置里,让两块冰相互摩擦,结果两块冰都融化了。

有人认为,伦福德和戴维的实验只是指出了热质说的困难,但并没有证明热质是不存在的。照现在的观点看来,这两个实验都证明了热之唯动说的观念是对的,但是由于这两个实验还比较粗糙,那时还没有找到机械运动转化为热运动的定量关系,所以还不足以击破人们头脑中的根深蒂固的热质说的观念。甚至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在有些化学教科书中,仍然把“热”列为元素中的一种。直到1842年,开始在实验中精确地测定了热功当量的数值后,热质说才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而宣告破产。

3、卡诺的贡献

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工业革命在欧洲逐步振兴起来了。当时的热机工程界对这样两个问题进行着热烈的讨论:(1)热机效率是否有一极限?(2)什么样的热

机工作物质是最理想的?在对热机效应缺乏理论认识的情况下,工程师

们从热机的适用性、安全性和燃料的经济性几个方面来改进热机。法国

工程师卡诺(N.L.Sadi Carnot,1796—1832)

采用了截然不同的途径,他不是研究个别热机,而是要寻一种可以作为一般热机的比较标准的理

想热机。

1824年,卡诺出版了生前发表的唯—一本著作《关于火的动力的

思考》。在这本书中,卡诺提出了他的理想热机理论,奠定了热力学的

理论基础。他构造了一台理想热机,即由一个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组成,

以理想循环工作的热机。他认为,所有的热机之所以能做功就因为热由

高温热源流向了低温热源。他证明了理想热机的热效率将是所有热机中

热效率最高的。他还证明了,理想热机的热效率与高低温热源之差成正

比,而与循环过程之中的温度变化无关。

卡诺循环中能量的转换情况可用图5-3(1)表示。工作物质从高

温热源吸收热量Q1,一部分用于对外作功A,一部分热量Q2放给低温热

源。因为卡诺循环只同两个热源交换热量,所以可逆卡诺循环是由两个准静态等温过程和两个准静态绝热过程组成的。图5-3(2)是理想气体可逆卡诺循环的p-V图。(1)等温膨胀,工作物质从温度为T1的热源吸收热量Q1,由状态(T1,VA)膨胀到状态(T1,VB);(2)绝热膨胀,由状态(T1,VB)到状态(T2,VC);(3)等温压缩,由状态(T2,VC)到状态(T2,VD),工质放出热量Q2;(4)绝热压缩,由状态(T2,VD)到状态(T1,VA),完成一个循环。在此循环过程中,卡诺热机所作的功为A=Q1-Q2,循环的效率

QA12 Q1Q1

而理想气体卡诺循环的效率则为:

1T2, T1

仅同两个热源的温度有关。

卡诺进一步提出:(1

和相同的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一切可逆热机,效率都是 1T2,同工作物质无关。(2)在相同的T1

高温热源和相同的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一切不可逆热机,其效率都不可能大于可逆热机的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卡诺在1824年论著中借用了“热质”的概念,这是他的理论在当时受到怀疑的一个重要原因。卡诺之所以要借助于“热质”,是为了便于通过蒸汽机和水轮机的形象类比来发现热机的规律。“我们可以恰当地把热的动力与一个瀑布的动力相比。瀑布的动力依赖于它的高度和水量;热的动力依赖于所用的热质的量和我们可以称之为热质的下落高度,即交换热质的物体之间的温差。”在卡诺看来,“热质”正如水从高水位流下推动水轮机一样,它从高温热源流出以推动活塞,然后进入低温热源。在整个过程中,推动水轮机的水没有量的损失;同样,推动活塞的“热质”也没有损失。卡诺后来意识到将热机与水车类比是不确切的。从1830年起,他实际上已经抛弃了热质说而转向热之唯动说,并且得出了能量守恒原理。他在笔记中写道:“热不是别的东西,而是动力(能量),或者可以说是改变了形态的运动,它是一种运动。动力是自然界的一个不变量。准确地说,它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实际上它只改变它的形式,也就是说,它有时引起一种运动,有时则引起另一种运动,但决不消灭。”他还在手稿中计算了热功当量。

在卡诺去世两年后,《关于火的动力》才获得了第一个认真的读者——克拉贝龙(Emile Claperon)。1834年,克拉贝龙在学院出版的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论热的动力》的论文,用P—V曲线翻译了卡诺循环,但未引起学术界的注意。10年后,英国青年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威廉·汤姆孙)(Kelvin,William Thomson Baron,1824~1907)在法国学习时,偶尔读到克拉贝龙的文章,才知道有卡诺的热机理论。1848年,他发表的《建立在卡诺热动力理论基础上的绝对温标》一文,主要根据克拉贝龙介绍的卡诺理论来写的。1849年,开尔文终于弄到一本他盼望已久的卡诺著作。十余年后,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R.Clausius)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他一直没弄到卡诺原著,只是通过克拉贝龙和开尔文的论文熟悉了卡诺理论。

卡诺的理论不仅是热机的理论,它还涉及到热量和功的转化问题,因此也就涉及到热功当量、热力学第一定律及能量守恒与转化的问题。可以设想,如果卡诺的理论在1824年就开始得到公认或推广的话,这些定律的发现可能会提前许多年。

关于热分析法
关于热的(三)

关于热分析法的研究

摘 要:在药剂学领域,热分析是研究药物晶型、纯度、稳定性、固态分散系统、脂质体、药物-辅料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热分析法主要包括差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法,该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他们的原理、应用范围及实例以及优缺点。

关键词:原理 应用 热分析

1.差热分析(DTA)【关于热的】

差热分析,也称差示热分析,是在温度程序控制下,测量物质与基准物(参比物)之

间的温度差随温度变化的技术。

1.1原理:纵坐标表示温度差ΔT,ΔT为正表示试样放热;ΔT为负表示试样吸热。横坐标表示温度。ABCA所包围的面积为峰面积,A′C′为峰宽,用温度区间或时间间隔来表示。BD为峰高,A点对应的温度Ti为仪器检测到的试样反应开始的温度,Ti受仪器灵敏度的影响,通常不能用作物质的特征温度。E点对应的温度Te为外延起始温度,国际热分析协会(ICTA)定为反应的起始温度。E点是由峰的前坡(图中 AB段)上斜率最大的一点作切线与外延基线的交点,称外延起始点。B点对应的温度Tp为峰顶温度,它受实验条件影响,通常也不能用作物质特征温度。

1.2应用范围:熔化及结晶转变、氧化还原反应、裂解反应等的分析研究、主要用于定性分析。

1.3优缺点:优点:测量物质的转变温度是比较准确方便的

【关于热的】

缺点:1)试样在产生热效应时,升温速率是非线性的,从而使校正系数K

值变化,难以进行定量;

2)试样产生热效应时,由于与参比物、环境的温度有较大差异,三

者之间会发生热交换,降低了对热效应测量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3)用于热量测量却比较麻烦,而且因受样品与参考物之间热传导的影

【关于热的】

响,定量的准确度也较差。

1.4应用实例

1)含水化合物。对于含吸附水、结晶水或者结构水的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失水时,发生吸热作用,在差热曲线上形成吸热峰。①

2)高温下有气体放出的物质。一些化学物质,如碳酸盐、硫酸盐及硫化物等,在加热过程中由于CO2、SO2等气体的放出,而产生吸热效应,在差热曲线上表现为吸热谷。不同类物质放出气体的温度不同,差热曲线的形态也不同,利用这种特征就可以对不同类物质进行区分鉴定。

3)矿物中含有变价元素。矿物中含有变价元素,在高温下发生氧化,由低价元素变为高价元素而放出热量,在差热曲线上表现为吸热峰。变价元素不同,以及在晶格结构中的情况不同,则因氧化而产生放热效应的温度也不同。如Fe2+在340~450℃变成Fe3+。

4)非晶态物质的重结晶。有些非晶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伴随有重结晶的现象发生,放出热量,在差热曲线上形成放热峰。此外,如果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晶格结构被破坏,变为非晶态物质后发生晶格重构,则也形成放热峰。②

5) 钙镁磷肥在热力学上属于介稳态。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变为稳定晶态,而使产品有效

P_2O_5降低,此一转变过程称为“反玻璃化过程”③。利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化学分析研究钙镁磷肥的“反玻璃化过程,”并确定了“反玻璃化温度。”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中控制合理的工艺操作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1.5仪器:

2.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关于热的】

差示扫描量热法是在DT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热分析法,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输给物质与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的一种技术。

2.1原理:纵坐标:热流率(每秒钟的热量变化) 横坐标:温度T (或时间t) 峰向上表示吸热,向下表示放热

在整个表观上,除纵坐标轴的单位之外,DSC曲线看上去非常像DTA曲线。像在DTA的情形一样,DSC曲线峰包围的面积正比于热焓的变化。

2.2适用范围:研究范围与DTA大致相同,但能定量测定多种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如比热、反应热、转变热、反应速度和高聚物结晶度等

【关于热的】

2.3优点: 1)克服了DTA分析中试样本身的热效应对升温速率的影响:当试样开始吸热时,

本身的升温速率大幅落后于设定值;反应结束后,试样的生物额速率又会高

于设定值。

2)能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而DTA只能进行定性或半定量分析

2.4应用实例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是目前在医药领域应用最广的热分析仪之一,DSC通过测量药物热焓和温度随程序温控的变化,具体可以研究的信息如: 药物纯度、药物的

多晶及亚稳态、无定形态的研究、优化冷冻干燥以及测量食品热物性:测量苹果表皮相变;在面粉热损害估计方面的应用;在牛肉蛋白质变性和脂肪氧化方面的应用;在米粉和米淀粉体系的回生特性研究的应用;在食品玻璃化转变的测量;④

2.5仪器

3.热重法(TG)

热重法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的技术。该法是将试样置于具有一定加热程序的称量体系中,测定记录样品随温度而发生的重量变化。

3.1原理:热重曲线(TG曲线),TG曲线以质量作纵坐标,从上向下表示质量减少;以温度(或时间)作横坐标,自左至右表示温度(或时间)增加。

从热重法可派生出微商热重法(DTG),它是TG曲线对温度(或时间)的一阶导数。以物质的质量变化速率 对温度T(或时间t)作图,即得DTG曲线,DTG曲线上的峰代替TG曲线上的阶梯,峰面积正比于试样质量。

3.2应用范围:沸点、热分解反应过程分析与脱水量测定等,生成挥发性物质的固相反应分析、固体与气体反应分析等【关于热的】

3.3优点:可以不必把药物的主要成分从片剂、胶囊和丸剂中分离出来而直接进行分析。

3.4应用实例:1.无机物及有机物的脱水和吸湿 2.无机物及有机物的聚合与分解 3.矿物的燃烧和冶炼 4.金属及其氧化物的氧化与还原 5.物质组成与化合物组分的测定:对汽车轮胎橡胶进行鉴定⑤ 6.煤石油木材的热释 7.物料的干燥及残渣分析 8.升华过程 9.液体的蒸馏和汽化 10.吸附和解吸 11.催化活性研究 12.固态反应 13.金属的腐蚀 14.反应动力学研究,反应机理研究 15.新化合物的发现

3.5仪器:

结语

通过查找各种文献,找到了资料并写成了这篇综述,这篇综述中介绍了各种热分析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可以作为我们以后做实验时选取何种方法的一个依据。

参考文献

①展海军,白静,曾德健, 崔丽伟;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匡敬忠; 江西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 赣州市341000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1981年01期

易小红,邹同华; 天津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天津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天津②③④

300134; 天津300134

⑤刘英姿,李延阁,王成祥,孙同山;山东公安专科学校;

学院 济南250014; 济南250014; 济南250100

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

关于天气热的日记
关于热的(四)

篇一:关于天气热的日记

   大地像是被烤焦了,站在空旷的地方几秒钟,仿佛就要熟了。
去转了一圈,全身像被抽光了所有的力气,筋疲力尽,一副大病初愈的样子。
走在路上,阳光刺得眼睛都睁不开。
偶尔会刮一阵风,可那是热风,吹在脸上,没有丝毫的凉爽。关于天气热的日记
这时,多么想下一阵雨,好想当落汤鸡,虽然狼狈,但那至少那样要比现在好很多很多。


篇二:热死了

今天可真不是一般的热啊,中午去学校的时候感觉自己都要被煮熟了,不喜欢冬天,以前都是很喜欢夏天的,因为冬天太冷了,又不能带着被子,真是要被冻死,而夏天的时候还可以吹风扇。可是现在夏天真是有点受不了了,问题是现在还是春天呢,全球变暖真是可怕,我们得好好爱护地球村啊!!


篇三:今天气温又高了

   最近几天气温在二十七八度左右,我觉得温度正好不冷也不热。可今天又开始升温了,气温一下又升至三十多度,让人又觉得酷热难当,我穿着短袖还是身上直冒汗,这还是刚刚初夏,天气就这么热,到了盛夏就会热到什么程度呢?
天气热,我的心里也热,我现在正在努力学习,准备给初二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但这不能光凭嘴说,要靠实际行动才能实现。从现在开始再不能松懈了,必须刻苦努力投入到像夏天一样火热的学习中去!


篇四:天气热

七月透蓝的天空,悬挂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像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关于天气热的日记。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绿叶儿在大街上,在公园里,在田野中悄悄地来了。
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来到公园散步。一进门我发现少了点什么。哦原来是歌声,原本每天在大树上欢歌笑语的小鸟哪去了?是太阳,火辣辣的太阳把大树晒得像生病一样,叶子挂着灰尘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不动,连小鸟也怕阳光把自己的羽毛烫伤不知躲到哪去了。只有知了在不停的给烈日助威。
街上,马路发着白光,小摊贩们不敢大声吆喝,只是躲在大树爷爷的怀抱里悄悄的收拾物品。
天气热的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田野中的谷物也弯着腰,低着头一点精神也没有。
在田野中,在大街上,在公园里到处是热的身影,热的足迹,热的声音。


篇五:天气真热

   今天的天气真热,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好像一个大火炉,不把大地烤焦决不罢休。
   马路两旁大树叶子被晒得无精打采地耷拉下了脑袋,小草也被晒得蔫蔫的,就像被霜打了的茄子一样。人呢?有的人开起了空调,有的人开起了电风扇,有的人则拿着扇子“忽嗒忽嗒”地使劲扇着……正在外面工作的人大汗淋漓,不停地说:“这天真热!要是在家就好了,开起空调来多舒服,可现在热死了,热死了,我们满身大汗和落汤鸡一样真难受!”
   不知什么时候从远处走来一只小狗也热得躲在树荫下伸展四肢,把肚皮贴着地面,吐着长长的舌头大口大口不停地喘着气“诉苦”:热死了!热死了!


篇六:今天的天气真热

   唉!今天的天气真热!室内的气温竟然达到34摄氏度,难怪做什么事情都心烦气躁。
   太阳像个燃烧的大火球高高地挂在空中,射出耀眼的炫光,令人目不忍睹。整个大地好像一个大蒸笼,建筑物被太阳炙烤得发炀,一丝风儿也没有,一棵棵植物呆呆地站立,一动也不动,有气无力地弯下腰,好像受到什么委屈一样神情沮丧,叶子显得很软弱,没有一点儿光泽,也没有既往的朝气和葱茏。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吱吱喳喳………地叫,好像在埋怨“唉!今天的天气真热!!!!!!热得真难受啊!”
   在大街里、公路上,行人冷冷清清,行人根本上没有心情闲悠迅步,总是行色匆匆,半行半跑着,尽管手里撑着太阳伞,头上戴着帽子,也难抵挡这闷热的气温。看得到颊上、面上、颈上都挂满豆大的汗珠,一颗颗晶莹的汗珠好像断线珠子不停地往下流,身上的外衣全都湿透,好像刚从水里捞上来一样几乎能挤出水来。
   田野里,金黄的稻谷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显得金光灿灿,炫眼夺目,好像刚出炉的烙铁、一把把燃烧的火炬。收割稻谷的农民个个热得无精打彩,没有显露出丝毫丰收的喜悦。除了听到一阵阵令人烦闷的“隆颅……”打禾机声外什么也没有,一切动物都好象热慌了躲藏了起来,连一个小鸟飞翔的踪影也看不到。
   唉!这天气真热,热得很难受阿!我忍不住问爸爸:“难道这些农民不怕热吗?”“怎么会不怕热”爸爸很严肃地说“如果个个都因为怕热而不种田那么我们现在吃什么?”啊!现在我终于体会到唐朝诗人“李绅”所以写<闵农>诗中的其中之一首诗的真正含意了,这诗是这样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诗不但概括表现了农民耕种的辛苦,体现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让我体会到每一粒粮食都是来之不易的,都包含着农夫的辛酸和苦劳。以后我会对每粒粮食都倍加珍惜和爱护。不再随意浪费一粒粮食了。同时希望每个人都要好好珍惜每一粒粮食。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伟人论音乐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