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关于西藏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03    阅读:

关于西藏 篇一:《关于西藏的十个秘密》

关于西藏的十个秘密

一、红雪之谜

说到雪,大家的第一个反应肯定都是诸如“纯白”“无暇”之类的词语吧,又说到红雪的话,喜欢看刑侦片的读者朋友们肯定脑子里面就想到了大雪封山的早上,一片雪白的学弟里面躺着一具尸体,旁边没有脚印,太阳照射着地上被血染红的雪。哈哈哈,其实我就是一个悬疑小说爱好者。我们说回正题,说到红雪,中国登山队员和科学考察者,登上了喜马拉雅山的5,000米以上的冰锥表面和雪地,映进视野的一望无际的冰雪,却点缀着血红色和玫瑰色,红白相映构成自然界的美画。这红雪是怎么回事呢?

喜马拉雅山上的红雪是由雪衣藻、溪水绿球藻和雪生纤维藻等藻类组成的。藻类是低等植物,它们具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它们所含的色素比例不同,能呈现不同颜色。这些雪藻含有特殊的色素——血色色素。当白茫茫的冰雪被这些雪藻染成血红色后,在阳光的照射下,使被覆冰川和瑞雪的喜马拉雅山,更加绚丽多彩,生气盎然。在永久性冰雪中,它们分布广,耐寒性强。零下36゜C也不至于死亡,但在4゜C以上反而难于生存。这些雪生藻类生长适宜温度是0゜C左右,常常在夏季冰雪融化时生长最好。它们怎样获得养料和抵抗低温而生活的呢?雪藻周围的湿空气可能是矿质盐类的主要源泉。由于它们含有特殊的血色色素,能吸收短波长的紫外光和蓝色光等,提高光合作用能力,制造大量

可溶性糖,降低细胞内含物的冰点,使细胞的胶体结构在低温下不起剧变或被破坏,从而提高了抗寒能力。有的含有较高的脂肪。这些都可能是雪生藻类在低温的冰雪中能生活的原因。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上,它们获得了这一特性,成为高山冰雪的征服者。

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由来之说

传说冈底斯山有三男一女,老大是雅鲁藏布江,老二是狮泉河,老三是象泉

河,小妹是孔雀河。

(关于西藏)

有一天,冈底斯仁波切把他们召集到自己面前,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

长大了,俗话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你们正是闯荡天下、开阔眼界的时候了”。于是他们四个兄妹各自奔流而去。

老大雅鲁藏布江过了许多村庄,拐了许多弯路便到贡布地方。那儿连绵的

群山被郁郁葱葱的树木覆盖,花儿处处争妍、香气四溢、鸟儿自由鸣唱,蝴蝶和蜜蜂翩翩起舞,这优美的景色使他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缓缓地继续向东流去。这时看见有一只鹞鹰从遥远的天边朝着自己飞来,雅鲁藏布江想这只鹞鹰是从老远老远的地方飞来的,也许知道我的弟妹们奔流的方向。当鹞鹰快要接近自己时便问道“你知道我的弟妹们去向何方?”,这只鹞鹰想了一会儿,便谎说:“你的两个弟弟和还有一个妹妹都往南向印度洋那边去了。”雅鲁藏布江一听这话焦急万分,立即卷起大浪,拐了个大弯向着印度洋的方向匆匆忙忙地呼啸而去。于是便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三、谢珠林寺的肉身菩萨

位于拉萨贡嘎机场咫尺之遥的谢珠林寺,在西藏多如繁星的大小寺庙中,绝

对是不起眼的。每天,在贡嘎谢珠林的小山脚下,来往于拉萨市区内至机场的车

辆川流不息,然而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在山顶的小庙中,供奉着一尊神奇的菩萨像。

她是独一无二的,这不仅是因为这尊佛像在藏传佛教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

地位,更令人惊奇的是她是一位一千年前存留至今的女肉身像!她坐化于一千年前,圆寂时只有十二岁,圆寂后身体自然收缩至只有一肘高,呈度母坐姿。传说她是绿度母现吉祥天母身的真实化身,后被信徒供奉于此庙中。穿越悠长的岁月,如今,她仍静静地安坐于谢珠林寺的山巅,默默地守护着这一方圣洁的土地。 “谢珠林”是藏语的译音,意思是“讲修洲”,属于格鲁派寺院,它于五世达赖喇嘛时发展至最大规模,当时成立有显密二院,有僧人500多人,讲辩,修学佛法,至今保存有五世达赖喇嘛的法座。经过了岁月的沧桑,十年浩劫后,色拉寺的钦则活佛重修了该寺,把原供于山下的肉身吉祥天母像迎至山顶的寺中,供信众观瞻。于是,此千年少女得以与谢珠林一起重现于世人面前。

四、西藏起尸秘闻

起尸又叫行尸。“行尸”是藏语“弱郎”是指人死后再起来到处乱闯,危害

活人。所谓“弱郎”既非复活也不是诈尸。

许多老者和天葬师都说,他们曾经见过起尸,并且见过多次。但起尸都不是突发性的,而是事先皆有预兆。那些将要起的尸,其面部膨胀,皮色呈紫黑,毛发上竖,身上起水泡,然后缓缓睁眼坐起,接着起身举手直直朝前跑去。所有起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会讲话,不会弯腰,也不会转各,连眼珠子都有不会转动,只能直盯前方,身子也直直往前跑。假如遇上活人,起尸便用僵硬的手“摸顶”,使活人立刻死亡的同时也变成起尸。这种离奇而可怖的作用只限于活人之身,对别的动物则无效。

人们常言起尸具有五种类型:第一肤起,第二肉起,这两种类型的起尸,是由其皮或肉起的作用。第三种叫做“血起”,此类起尸由其血所为。这三种起尸较易对付。只要用刀、枪、箭等器具戳伤其皮肉,让血液外出就能使起尸即刻倒地而不再危害人了。第四种叫做“骨起”,即导致这种起尸的主要因素在其骨中,

只有击伤其骨才能对付。第五种则叫“痣起”,就是使他变为起尸的原因在于他身上的某个痣。这是最难对付的一种起尸,尚未击中其痣之前四处乱闯害人,所以只能诱歼而无法捉拿。

无论是现实还是传奇,这无疑给藏民族的心灵之上铸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为了预防可怕的起尸冲入,根据起尸不能弯腰的特点,藏区专门设计和修建了一种矮门的房屋,其底楼的门仍较矮,比标准的门少说也矮三分之一,那就是给起尸设置的障碍物。

五、神秘“大脚印”为侏罗纪恐龙足迹

在西藏昌都地区距离昌都镇20公里处的一处悬崖上,赫赫有名的神迹“大脚印”周围摆放着数不清的洁白哈达,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人来感受神秘。

因为工作关系,阿旺顿点经常往来于西藏昌都镇和邦达机场之间。每次经过,阿旺顿点都要特别留意下“大脚印”。悬崖上至少8对“脚印”由上往下而行,其中一对脚印最长达1.7米,近观犹如巨人光着脚丫踩在泥泞上而留下的印迹。

当地信徒坚信这是威震藏区的格萨尔王留下的脚印,许多人不辞辛苦朝拜而来并敬上一条哈达。在昌都地区广电中心任主任一职的阿旺顿点见多识广,自然是不信神迹一说,但他也不知道用哪种科学道理解释这奇怪的现象。

昌都“大脚印”是格萨尔王,是史前巨人,是山神,还是什么神秘之物所留?15日出版的《地质通报》刊登了加拿大艾伯塔大学博士生邢立达等学者撰写的研究报告——《中国西藏恐龙足迹的首次纪录》。

报告揭示:“大脚印”遗址是来自侏罗纪时期的大型恐龙足迹,这是西藏恐龙足迹的首次记录,对研究西藏恐龙的分布、古环境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六、西藏真的有龙吗?

数年之前,网上出现了一张照片,说是一个乘飞机去西藏的人,在飞机上拍摄到的照片。一条似龙生物在云层中蜿蜒飞行。对于这张照片的真假和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龙,人们争论至今,依然没有结论。

关于西藏 篇二:《关于西藏的书单》

(关于西藏)

关于西藏 篇三:《关于西藏旅游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西藏旅游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西藏)

社会实践参加者:陈贝贝 陈 聪 陈智敏(关于西藏)

程春林 丛 茜 丁胜男 高玲玲

高 咪 郭先慧 姜 彬 蒋慧珏

实践主题:关于西藏旅游状况调查报告

实践时间: 2014年11月28-29日

实践地点: 网络、学校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西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成立于1965年9月1日,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西藏以其古老的历史气息、浓郁的传统文化、神秘的宗教色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是令人神往的旅游圣地,有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优势,既有独特的高原雪域风光,又有妩媚的南国风采,而与这种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观,也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了真正独特的魅力。至今,还有许多藏族人的生活习俗与高原之外的现代人有着很大的距离,也正由于距离的产生,才使西藏的一切具有了观赏价值。西藏名胜古迹众多,如: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拉萨河、八角街、大昭寺、哲蚌寺、甘丹寺等等。目前,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9处。这也是吸引我们小组做本主题调查分析的主要原因,我们分析了西藏旅游的现状,思考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我们对西藏旅游发展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二、调查结果的基本概况

通过我们小组成员调查统计,具体分析如下:

调查问卷客观数据显示,利用寒暑假前往西藏旅游的人较多,因为此次调查对象以大学生居多;40%的被调查者的经济水平低于中等经济水平,一般人群的

月收入大约在1500-5000元,只有近10%的被调查者的收入大于5000元。多数被调查者的出游频率在每年1-3次左右且旅游动机大多为休闲度假与观光;只有极少数被调查者的旅游动机为增长知识、探亲访友和公务出差。同时,火车仍然是人们出游西藏的首要选择。旅游者在选择旅游地过程中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也多种多样,近50%的被调查者是通过朋友推荐和旅游书籍来选择旅游目的地的;而通过旅游电子商务网站、旅行社、旅游达人的微博、微信等方式获取旅游信息的较少,只有少数旅游者会选择在专业的旅游论坛来获取旅游信息。同时,多数被调查者向往青藏高原的自然风景、布达拉宫的文化名迹和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人文风俗。

被调查者主观意向显示,过半的被调查者对西藏旅游最关注的服务要素是住宿和餐饮,还有一部分人关注交通方式、导购与娱乐方面。西藏旅游也存一些问题,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路线表达不清楚、特色介绍不明确;同时,还存在住宿、饮食介绍不全面、超过费用预算等问题。 被调查者希望景区在游客安全及旅游指导、便民设施、旅游点的景点维护和相关配套设施如停车场、宾馆、餐厅等方面做足准备措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而且可以令景区更好的可持续发展。

三、调查中发现以及存在的基本问题

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服务功能有待提升:

所谓旅游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日前山南地区大部分景区没有过硬的基础设施,旅游景区建设投入渠道单一,旅游产业发展还停留在原始阶段。

2. 基础薄弱, 观念保守:(关于西藏)

西藏因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经济基础薄弱,所以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相对落后,更无力去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部分地区自我封闭的经济观念根深蒂固 。

3. 远离客源市场,受地理环境制约

西藏地处“地球第三极” , 西藏地广人稀,交通不是很便利,交通费占旅游费用 的主要部分,西藏远离国际和国内主要客源市场, 虽具有独特的民俗,但路途遥远险恶,高原反应严重,成为制约其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关于西藏)

4. 旅游业投入不足,政策性依赖过强。

西藏经济在对资金的分配利用上倾向于传统产业, 且对旅游业认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旅游业景点开发滞后, 宣传力度不够。(关于西藏)

四、今后的建设方向或应该采取的措施

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创汇、高效益的产业,没有有效的投入就难以形成产业规模。日前在山南地区召开的旅游产业研讨会上,地区行署副专员普布顿珠一针见血地指出:“山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还停留在原始阶段,大部分景区没有过硬的基础设施。”这严重阻碍了山南旅游业发展,因此,要推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把改善和提升旅游发展条件放在首位。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所提出建议如下:

1、加强对西藏旅游的宣传促销,以增加游客数量

重视旅游宣传尤其对主要客源地的宣传,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必须加以改进。据香港旅游协会资料,每增加1美元的旅游宣传投资,可增加123美元的旅游收入。西藏也应加强对旅游业的宣传工作,每年划出一部分经费,其来源可从政府税收拨款,另一方面也可督促有关旅游企业支付一定的宣传费用,把宣传工作做好。对主要客源地,宣传应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因为不同的客源地有不同的爱好,西藏对客源地则可以“文化古迹、民族特色、宗教圣地”等为宣传侧重点。在宣传方式上,也宜采取多样化,如通过举办旅游产品展销会、各行业交流会、缔结友好城市、组织友好访问团、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各种图文并茂的印刷宣传品进行宣传。

2、加强西藏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吃、住、行、游、娱、购六个要素。西藏对旅游设施的资金投入比较少,设施不全,导致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比如,有些旅游景点交通不够便捷,客运能力差,在旅游旺季长期处于紧张运营状态。可见便利的交通对西藏旅游业的贡献非同小可。另外,基础设施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卫生条件差、公交车秩序比较乱,关于这一点,很多被调查者都曾提出意见。服务质量差是旅游景点内的通病,这一点在西藏也不例外,旅游商品往往缺乏统一标准,且中外旅客有别。旅游消费品则品种单调,缺乏高质量的新颖产品。西藏要想发展

好旅游业,必须在改善这些基础设施方面加大力度。

3、加强旅游资源及产品开发创新

围绕西藏旅游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产品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以创新为灵魂,将西藏巨大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世界五大旅游时尚产品分别为生态旅游、探险旅游、文化旅游、海洋旅游和沙漠旅游,而西藏在这五中里占了三种,这是先天优势,应该充分利用。比如在西藏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名人或探险家走过的路线,利用西藏的民族节日,利用处在边境的条件,设计专题、专项旅游项目:文成公主路线游、唐蕃古道游、体验藏历年(望果节、雪顿节)游等

4、必须高度重视旅游安全,建立有关法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对游客的人身和财物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避免一切事故的发生。因此,西藏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重视旅游旺季、重大节日等特殊时期的安全保障问题,关注可能影响游客生命的环境因素,加强对旅游设施的安全管理和检查,注重提高安全管理部门人员专业素质,努力帮助游客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建立有关法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层层落实,特别要让风景点所属的主管政府部门负起应有的责任。

5、充分利用西藏文化条件,加强对西藏古老文化的保护

知识除来自课堂书本外,更多的来自于实践活动中,这也是中国古人追求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境界。旅游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人们历史、地理、文学、民俗风情、宗教等各方面的知识,西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民族文化更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源泉。与此同时,在旅游活动开放性的允许下,在西藏,不同文化背景人群间的交流越来越普遍,给西藏带来丰厚旅游收入的同时,也对西藏环境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给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日常生活、社会活动,甚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等带来影响,特别是原来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在外来游客的冲击下发生异化,传统习俗、服饰、生活方式、举止行为等会在不经意中发生改变甚至消亡。

6、加强核心景区建设,打造旅游精品线路

推动西藏旅游业快速发展,必须把打造旅游品牌作为重要突破口。山南各县、各级旅游部门在景区打造、包装推介上应学习兄弟地市的成功经验,围绕雍布拉

康、桑耶寺、藏王墓、拉姆拉错神湖和羊湖做文章,推出叫得响、名气大的核心旅游景区。发展山南旅游,精品路线的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游客,提起山南,知道的仅仅是几个“第一”,来山南旅游基本上当天到当天回,没有像样的特色路线。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引导和投入,集中力量打造精品线路,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着力推动全地区旅游产业整体上水平。山南要依托藏源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旅游板块;利用高原生态旅游资源,建设高原国家山水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以勒布红色旅游资源,建设山南一流红色旅游板块;依托雍布拉康、桑耶寺宗教文化资源,建设国际知名宗教文化旅游板块;发挥地热资源优势,建设沃卡温泉等休闲旅游板块;依托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湿地、峡谷、民俗等地质构造和文化资源,建设雅鲁藏布江风情旅游板块。

2014年11月30日 14酒店B第一小组

关于西藏 篇四:《描写新疆的句子

1、走进西藏,你会听到狂风卷起的砂砾击打高山铿锵的鼓声,暴风雪压盖下,小草桀骜不驯嘹亮的放歌。

2、大昭寺前有一个讲经广场,我喜欢黄昏漫步在这个广场上。依旧是夕阳照耀大昭寺,依旧是转经的人群拥挤着围绕寺院,加上他们手中拿着的转经筒,此刻的拉萨,似乎也依旧是旋转的。

3、一场大雪之后,在白茫茫的大地衬托下,漂浮在空中的从烟筒里冒出的褐色烟尘就是一幅状况景象。描写新疆的句子

4、走进西藏,你会发现浩荡长风把乐谱描写在山的衣裳,粼粼碧波把雪峰镶嵌在心的深处,灿烂阳光把色彩纹刻在水的身上。

5、冬天的新疆是孩子们的天堂。雪后,他们在户外尽情玩雪。

6、印经院几个年轻喇嘛快乐的围绕我们,7、新疆人勤劳好客,冬天他们会拿美味可口的羊排招待你。

8、走进西藏,你就走进了雪山,走进了高原,走进了自然;走进西藏,你就走向了阳光,走向了理想,走向了天堂。

9、走进西藏,你才会发现浩浩皇天外还有皇天,荡荡后土外还有后土。描写新疆的句子

10、哇,一串串晶莹滴翠的葡萄密密麻麻吊挂在栅栏上面,我终于来到着名新疆的葡萄沟,位于新疆吐鲁番东北的山谷的葡萄沟。

11、这里的黄昏是静态的,当我从汽车上下来,心里突然有这样的印象。()一条并不汹涌的河水从德格县城中穿过,两座桥,三条歪歪斜斜的马路,沿街低矮的房屋在迷茫的光线里,散发出氤氲的气息。僧侣的房屋在山坡上比邻而建,县城中间,是新修的宾馆和政府办公地点。马路上散落着很多喇嘛和藏人,比我沿路经过的所有城镇都要更多的站在那里。他们互相交谈着,对几个陌生人的到来显得并不关心。

12、我的背后就是那条世人瞩目的青藏铁路,一条钢铁铺就的天路直入西藏。阳光那么好,强烈,线条明朗,普照整个高原。可在我看来,去西藏,最好的交通工具,还是汽车。虽然现在开通了铁路,但我依然倾爱公路。从拉萨到那木措,我们曾伴随着青藏铁路前行,缓缓弯曲的铁路一会在左边,一会在右边,巍峨的唐古拉脚下,那条铁轨显得张弛有度,沉默,闪烁着温暖的光。当我在路边下车,步行进入草原深处拍摄大雪山时,一列开往拉萨的火车从山谷里穿过。它像一条绿色的,移动的巨龙,无声无息的破云而来。

13、当我一踏进葡萄沟,就被眼前的景色所迷住,我往里走走,满眼都是晶莹欲滴的葡萄,绚丽多彩,长的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紫中带亮,滑润可爱,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葡萄有各式各样的:无核白葡萄;马奶子葡萄;珍珠葡萄等等。

14、格桑花就是杜鹃花。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娑萝。娑萝听起来,似乎是质地很好的感觉。我对词语的感受,大多源于直接的生命感觉。这两个字听起来,有点丝绸的意思。很单薄,又很复杂,比杜鹃,好听多了。

15、两进西藏,匆忙又充实。风景看了,宗教触了,觉得造化弄人,世间万物,谁都抵挡不了时间的抹杀,惟有精神一脉,可以转世重来。在青海塔尔寺,当我转身离开的时候,第7世孟嘉活佛突然轻轻问了我一声:“请问,你从哪里来?”,我镇定的说:“大师,我来自武汉。”没有回头我走了。或许,回头就是另一个世界。

16、离开德格,正是中午,天色依旧阴沉。我回头张望着德格,山谷里,它宁静如处子,又如苍翠之中一朵绛红色的花朵盛开。这时候山顶祥云密布,一阵鼓声,破空而来。

17、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话能最完整,最准确的表达西藏,我想除了“嗡嘛呢叭咪吽”六个字以外,再无其他。如果说,人的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那么,“嗡嘛呢叭咪吽”六个字之外,一无所有。

18、在西藏,有人告诉我,说格桑花是通往幸福之路的意思。如果谁能够找到八瓣的格桑花,就意味着他找到了幸福。但传说格桑花是有毒的,连草原上的牦牛也不会吃。或许,美到极至的东西都是这样吧灿烂中隐藏着悲伤。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