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邓小平文献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09    阅读:

邓小平理论参考文献
邓小平文献(一)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参考文献一览表

(所有章节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排序)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8.《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9.《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二十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

11.奚广庆主编:《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赵智奎:《邓小平理论的范畴体系》,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3.《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4.《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5.李君如:《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大事记》,学习出版社1997年版

16.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7.薛汉伟:《时代发展与中国特色——当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8.廖盖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

19.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20.王景伦:《毛泽东的理想主义和邓小平的现实主义——美国学者论中国》,时事出版社1996年版

2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2.孙临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世界历史意义》,《科学的理论,伟大的旗帜》,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23.梁锦伟:《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与中国》,红旗出版社1994年版

24.王韶兴:《邓小平理论:结构·体系·特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徐宝康:《韩杂志赞扬江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民日报》2002年10月17日

10.施晓慧、张川杜、吴志华、刘华新、于青:《开放开明气象新——外国记者谈十六大》,《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2日

11.叶伟世:《日破云涛万里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脉络》,《解放日报》2002年7月2日

12.《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人民日报》2002年2月26日

13.[蒙古]依德活赫腾,人民日报记者杨涛整理:《“三个代表”是创新理论》,《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日

14.[日本]二阶俊博,人民日报记者孙东民译:《“三个代表”是对中国的贡献》,《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4日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改造我们的学习》P795-803 《

《整顿党的在作风》P811-829

《反对党八股》P830-846

2.《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P140-153 《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P274-283

4.《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5.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6.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解放思想,独立思考》P260-261 《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P264-265

8.《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半

9.魏胤亭:《实事求是论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10.陈志良、杨耕:《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1.《对外开放政策文献汇编(1979年7月—1985年4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

12.王炳林:《从封闭到开放——中国开放的历程》,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3.凌志军、马立诚:《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14.凌志军、马立诚:《呼喊——当代中国的5种声音》,广州出版社1999年版

15.龚育之:《精髓·前提·哲学基础——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理论研究文库》第1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16.田瑞昌:《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四种表述》,《邓小平理论研究文库》第1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17.陈华兴:《论邓小平实事求是理论的哲学内蕴》,《邓小平理论研究文库》第1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18.刘奔:《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毛泽东一百周年纪念——全国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19.张庆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邓小平理论文库》第1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P141-147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P370-383

2.《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P311-314

4.《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6.奚广庆主编:《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曾雅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新飞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巡礼》,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金东珠:《完整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巡礼》,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顾荣福、周纪良:《试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库》上册,团结出版社1997年版

10.白锁:《浅谈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邓小平理论研究文库》第1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11.侯经体:《社会主义本质与公有制》,《邓小平理论与实践》(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编),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12.郭加复主编:《邓小平——走自己的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13.赵曜:《对社会主义认识的飞跃与深化》,《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1998年

14.金羽主编:《邓小平思想宝库》,红旗出版社1993年版

15.岳华庭:《邓小平的重大突破与建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

16.李良瑜:《论邓小平理论的时代意义》,《邓小平理论与实践》(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编),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17. 薛汉伟:《时代发展与中国特色——当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8.《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邓小平文献】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0.李敏:《我的父亲毛泽东》,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1.《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2.《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上、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23.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4.郑为汕:《时代口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5.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三联书店2001年版

【邓小平文献】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P81-82 《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P107-109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P113-114

《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P115-118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P123-125

《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P130

《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P134-135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P136-140

《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P194-197

《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P264-265

《善于利于时机解决发展问题》P363-365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P370-38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毛泽东选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7.《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邓小平文献】

10.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1.赵绍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及其历史比较》,《邓小平理论研究文库》第1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12.郑德荣主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3.任青、李成志编著:《国内邓小平理论研究述评》,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4.李锦坤主编:《九十年代邓小平理论研究》,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15.孙显元主编:《邓小平理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6.奚广庆主编:《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8.阎志民:《强国之路——邓小平改革思想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9.张瀛:《邓小平发展动力的思想》,《邓小平发展思想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20.蒋映光:《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1.裘元伦:《中国社会发展战略》,中国社会发展战略出版社1994年版

22.郭代模、陈志楣:《跨世纪的命题——加快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23.顾海良、张雷声:《邓小平的经济思想》,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24.廖建祥:《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与广东实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5.叶自成:《对外开放与中国的现代化——经济文化政治的开放及其正负效应》,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6.李海舰、余明勤、杨斯迈:《圈层开放:扩大开放的新战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

27.刘建武、郭渐强:《改革开放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8.《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9.陆铿:《风云变幻的邓小平时代》,香港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8年版

30.宋强、乔边:《人民记忆50年》,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1.《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2月3日

32.《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3.《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4.《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邓小平文献】

35.[美]理查德·尼克松著、王观生等译:《1999,不战而胜》,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

36.马启民:《国外邓小平理论研究评析》,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7.中宣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校编:《邓小平理论研究文库》(5),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38.[美]戴维·W·张著、喻晓译:《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39.中宣部理论局编:《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学习出版社2002年版

40.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1.俞邃:《莫斯科的冬与春——一个时代的终结》,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4.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刘海藩、杨春贵主编:《邓小平理论研究文库》,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7.江流主编:《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青岛出版社2001年版

8.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8年版

9.刘林元、姚润皋主编:《跨越实际的征途》,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认识邓小平文献整理
邓小平文献(二)

一、 邓小平同志生平简介

邓小平,四川广安人,1904年8月22日生,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开始革命生涯。归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为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被剥夺一切职务1973邓小平年复出,1975年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不久,由于同‚四人帮‛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再次被错误地撤职、批判。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邓小平再度恢复工作后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进行拨乱反正,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旗臶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支持和领导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并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他辞去了最后担任的中央军委主席职务。1997年召开的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

参考网站 http://baike.com/view/1883.htm

参考文献 《邓小平人生纪实》作者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作者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1

二、邓小平在法国时期的经历,回国后到新中国成立的经历和贡献。

(一)、邓小平的旅法岁月

上世纪20年代的法国,是培育中国共产主义幼苗的园地。虽说周恩来在这片六边形国土上的经历已为人们熟知,邓小平的旅法生涯却仍若暗若明,但这些年月在他的生命历程中却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在他旅法的岁月中,他在工厂上劳动,投身于革命事业,尝到了幻想破灭的痛定思痛和生活朝不保夕的煎熬,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才造就了他的伟大。

留法勤工俭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1912年4月,蔡元培、吴玉章等在北京发起了以‚节俭费用,推广西学‛为宗旨的留法俭学会。该会成立后在北京建立了一所‚留法预备学校‛。到1916年6月,该会共组织了两批共80人到法国留学。(

1918年末或1919年初,年仅15岁的邓小平进入重庆留法预备学校,同他一起入学的还有比他年长的叔叔邓绍圣,他准备前往法国勤工俭学。五四运动时,邓小平与同学们参加了反日示威。他在留法预备学校法语,汉语和技术知识,经

过一年学习以后,邓小平通过了预备学校的考试。(《与邓小平一起亲历历史》湖北人民出版社 李颖,程美东主编 2005年1月第1版)他抱着到欧洲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学点本事回来‚工业救国‛的满腔热望远涉重洋,前往法国。

在《历史转折关头的邓小平》(中原农民出版社 薛庆超著 1996年8月第1版)一书中,邓小平说:‚我在法国的五年零两个月期间,前后做工约四年左右(其中一年左右在党团机关工作)从自己的劳动生活中,在先进同学的影响和帮助下,在法国工人运动的影响下,我的思想也开始变化,开始接触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参加一些中国人的和法国人的宣传共产主义的集会,有了参加革命组织的要求和愿望,终于在1922年夏季被吸收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员。‛

【邓小平文献】

法国的勤工俭学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很不容易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从1920年下半年后,欧洲开始出现一派萧条的景象。20世纪20年代早期的法国正处于经济危机的中间阶段,伴随工业由战争到和平时期的转变和百废待兴局面的到来,经济状况也是凋敝不堪,经济结构暴露出严重的不合理。

大部分人想到巴黎那些雇用大批外国工人的大型工厂去打工,如巴黎南郊的比顿古尔市的雷诺汽车厂。邓小平在法国最后三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那儿打工度过的。在那里,邓小平与其他勤工俭学的学生同甘共苦,非常亲密地住在一起。但中国人即使是在那些较好的大工厂打工的,工资也只有普通法国工人的一半。他们处于欲工不能,欲学不得的困境之中,许多人由于政治的原因或社会的原因加入到新生的共产主义运动中。到1920年底,在法国的1600名勤工俭学学生中,已经做工的不到总数的四分之一,而由于冬季到来又失去工作的几乎又有做工人数的四分之一。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只能住在贫民窟里,有的则合租房间,自己

动手做饭。平时吃面包加卷心菜或洋芋,因为价钱太高,连西红柿也不敢多买,逢年过节或遇上喜庆的事,能吃上腌黄瓜、香肠就算是改善生活了。这些学生因为营养不良,面黄肌瘦,有的人长久躺在潮湿的花园草地和地板上,导致腿脚肿胀,行走困难。(

当时,在欧洲各国,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工人运动十分高涨,马克思主义空前广泛的传播,邓小平臵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工业救国‛思想,转为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进而走上了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道路。(《历史转折关头的邓小平》中原农民出版社 薛庆超著 1996年8月第1版)【邓小平文献】

回国后他的经历也很丰富,有辛酸也有成就。

(二)、回国后的经历

1927年 春,离苏回国。7月,到武汉,任中共中央秘书,更名邓小平。12月,到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29年 夏,化名邓斌,前往广西。12月,同张云逸、韦拔群等发动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任红七军政治委员、前委书记。

1930年2月,同李明瑞、俞作豫等发动龙州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兼任红八军政治委员。在广西右江地区11个县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1931年2月,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8月,到达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

1932年7月,任中共会昌中心县委书记。

1933年 春,任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长。5月,遭‚左‛倾路线打击,被撤销职务,受党内‚最后严重警告‛处分,到乐安县南村当巡视员。不久,调任红军总政治

读邓小平文献有感
邓小平文献(三)

读邓小平文献有感

专业:通信工程

学号:111307202

姓名:党军伟

读邓小平文献有感

“不争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精华之一,也是邓小平的发明。我认为这也是对我的学习最有指导意义的关键所在。班级里、宿舍里,我们早已习惯于说点什么,来发发牢骚,对某个问题辩论一番或是怨天尤人,难道这样就能改变现状吗?与其天天对着各种不好的现象大加评论还不如都从自己做起,遵守秩序,爱护环境,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我们有时也会不自觉地纸上谈兵,这时就应该想想伟人小平同志的“不争论”,赶快拿出实际行动。光说不能发现问题,光想不会有所作为,要大胆尝试,大胆地闯荡,大胆地创新。我想这就是将邓小平理论融入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一种方式吧!时刻用正确的人生观规范自己的活动和思想。

在学习邓小平文学中,有两句话使我铭记在心,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更体现出了他的伟人气概,使我受益匪浅。一是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二是摸着石头过河。第一句话就是人们常说的猫论,其实就是实事求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果能达到三个有利于;采用各种的工作方法及手段,亦有何妨。联系到教学上,只要我们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又何必局限于某一种教学程式和方法呢!第二句话就是人们常说的摸论其实质也许是,对某些问题(如思想、理论、政策、办法、做法等等),可以允许去探索尝试创新。有好结果就推行,没有好结果则要么自生自灭,要么强制其毁灭,表现在思想理论领域,就是允许大胆地去探讨;表现在政策、办法乃至具体做法上,就是允许大胆地去闯,在某个局部,某个时段来实行,总之,表现在态度上,就是不要轻易下定论去否定什么,肯定什么,而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即对看不清的问题,最高决策者的立场不要轻易鲜明化。例如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假如我么在79年的时候,放开去争论,;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是否符合经典理论,是否符合这个符合那个,却不去先大胆地闯一下--那么,我们也许可以肯定三点,第一这种争论至今仍未有结果。第二,后来的其它改革方略及其带来的成就便不会取得。第三,就不会有哪些成就所带来的社会条件之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却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等思想观念。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是为了争取时间干,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什么也干不成。联想起在我们教学中也应该有摸论精神,不要总是评头品足,说三道四,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样不符合什么模式,到头来,什么也干不成,只要我们看准了,就大胆地去试,大胆地闯,就能闯出一番事业.

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只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我们才能彻底改变原来落后的旧面貌。事实上,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丰硕

成果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在新的一个世纪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壮大自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课题,也是邓小平理论的实质所在。

人的自然欲求性和人的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最简单的说,人的自然欲求性表现为我要,要我所需要的东西,以至于活得更好,以至于下一代活得更好等。人的社会性表现为血缘关系,产业关系,地缘关系等。人的自然欲求性就是通社会性来实现的。我们不难看出,个人作为社会的细胞都向社会伸出贪婪的手,我要。我能够要到多少,能够给我多少。所有的个人都在给社会这个“大老板”打工,个人为“大老板”付出劳动,智慧,以及个人所能够付出的所有的能力,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换取自己所需财富。在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石头,木棒等工具,这样的能力换来的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的能力一日千里的变化,换取的是回报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老师的生动全面的教学下,我进一步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深入地了解到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力量,使我正确的认识了社会主义,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了对祖国明天更美好的信心。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一门学科,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做为新世纪的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消化邓小平理论。

今天,有的人指出邓小平理论关心的都是些大计方针,没有在现实生活中给出具体的指导,我想邓小平的思考并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思考,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每个人的处境经历都不尽相同,所以人格完善的道路也各不相同,所以没有必要定一个具体的模式,我们只有结合现实,用心去揣摩邓小平那些睿智的思想,从而丰富自己的现实哲学,为了共同的信念而各尽一分力量。

社会主义没有一条现成的路可走,人生也是如此。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邓小平文献(四)

最近,趁闲暇时间,我阅读了<邓小平文选>。这本书,由人民出版社一共分三卷出版,并在全国发行。它讲述了一位伟人在其辉煌一生的不同阶段中的各种重要讲话、文章和着作,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的人格魅力,他遥远又亲切的形象深深地征服了我,使我对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以及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邓小平同志,能够有如此辉煌的成就,也是因为他经历了与众不同的坎坷一生。邓小平也如同那些历史人物一样,<邓小平文选>第一卷集中了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以前28年中的重要文章、讲话,而第二卷收入了邓小平在1975——1982年中共十二大以前的讲话、谈话,最重要的第三卷记录了邓小平1982——1992年期间的重要着作,这一部分内容也是邓小平一生中思想的最精髓,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思想部分,其中的言论均体现了邓小平本人的思想政治价值观。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他的思想影响着中国前进的进程,而他的这些理论,彻底的改变了中国,到现在也在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

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历史的巨人,邓小平同志虽然已溘然长逝,然而他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作出的丰功伟绩和他的理论、思想,都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指引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向前迈进!

读了<邓小平文选>之后,我认为作为时代的代言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要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邓小平理论构筑精神支柱。大学生是新一代的代表,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而目前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积累知识和经验,掌握不断创新的科技,不要让过多的课余活动占用我们宝贵的时间,知识的天堂、智慧的书屋才是我们真正向往的殿堂。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学才能使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二)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历史的巨人,虽然已溘然长逝,然而他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做出的丰功伟绩和他的理论、思想,都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指引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向前迈进。

读了<邓小平文选>,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他博大而精神的思想体系、高尚的情操,让人信任与爱戴的人格魅力,都深深地感染了我。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观,继承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赋予了更加精准的定义和富有时代特征的内涵,并在实践中逐步丰富,从而成为了中华民族新的精神支柱。

这本书启迪我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观点审视世界和未来。比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着名讲话,强调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他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就要亡国亡党”。通过这本书,我变得善于理论思维,不是唯心的而是唯物的,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

这本书还启迪我们要紧密结合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实际,结合当前的形式和任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经历,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总结经验教训,澄清模糊认识,以增强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邓小平理论同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结合起来,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并要联系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

这本书还启迪我树立爱国观。邓小平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祖国为最大的光荣。”“对我们的国家要爱,要让我们国家发达起来”。邓小平的这句话,既是对全国人民的期望,更是他一生追求的真实写照。可以说,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斗,这是邓小平爱国的主旋律。

这本书还启迪我们要“解决思想,实事求是”。该书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他敢于冲破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下,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在实践中开辟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正确道路,从而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新思想、新观点。()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事物的精神态度,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与客观实际。防止我们犯“左”的错误,当然同时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邓小平理论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切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工作。

这本书还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发展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揭示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总体设计,是制定各种社会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领袖、领导和理论工作者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正确指导各种社会实践。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以世界发展格局为参考,继往开来,准确的把握了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其在发展问题上的世界眼光是一般的政治家所无法比拟的。早在1985年3月4日,他就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南巡时再度发出警示:“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这样一种远见卓识已经、正在、也即将在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得到回应。

因此,在我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我必将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用贯穿于这一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克服和抑制唯心论,机械唯物论。主观主义,形而上学以及极端个人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蚀,增强觉醒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质和政治水平,加快成熟,尽早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三)

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追随者,我感叹于邓小平同志所设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性和建设性;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人,我目睹了邓小平同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中国社会所引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深深的缅怀他,并以重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来纪念他。

再度翻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不再仅仅是高中生的佩服和欣赏,更多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领悟和理解。

与毛泽东的理想、浪漫和英雄主义不同,邓小平是理智、务实的现实主义者。前英国驻中国大使理查德_伊文思曾这样评道:毛常处理抽象事物,邓则喜欢处理具体的事情,即使阐述一些原则问题时,亦是这样。邓的领导风范已不仅仅是风格问题。他有远见且实干,他能够并且已经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蓝图……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作为邓小平同志思想的充分,无疑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这幅蓝图做了最具体的描述。全书收入的是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9月至1992年2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着作。邓小平同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想正是在这段时期成熟和全面展开的,因而本书最能代表邓小平同志的理论成就,是把握邓小平理论最原始、生动、权威的教材。

作为邓小平理论的杰出代表作,<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自始至终贯穿着务实、发展的思想,从开篇的十二大开幕词到结尾的南巡讲话,貌似零散的所有着述无不围绕着人民的利益和中国的发展这两点而展开。

务实作为一种工作态度,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演绎和表达,发展作为一种社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既是邓小平同志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作风,也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主旨。

发展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揭示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总体设计,是制定各种社会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领袖、领导和理论工作者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正确指导各种社会实践。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以世界发展格局为参考,继往开来,准确的把握了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其在发展问题上的世界眼光是一般的政治家所无法比拟的。早在1985年3月4日,他就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南巡时再度发出警示:“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这样一种远见卓识已经、正在、也即将在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得到回应。

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是理智而务实的。他是务实的,他以殷实、富裕的生活代替任何空谈回报他深爱的人民。不拘一格搞好经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思想散见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管姓“社”还是姓“资”,只要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都可以大胆借鉴。可他也是理智的,共同富裕是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的,在不可能同步富裕的基础上,必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通过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种“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的暂时“不公平”的社会表象深处是邓小平同志深邃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把握能力,因为与其用同步富裕的谎言欺骗人民不如把历史进化过程中的必要代价和过程如实告诉人民。因此,面对贫富差距暂时拉大的社会现实和风言风语,他一笑置之。是啊,担当人民事,何计身后评,何况历史自会有它公道的评判。

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
邓小平文献(五)

[篇一: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历史的巨人,虽然已溘然长逝,然而他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作出的丰功伟绩和他的理论、思想,都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指引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向前迈进!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知道思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坚持改革开放,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作为时代的代言人,当代大学生,面对如此的宏图和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不仅认识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它的精神都体现在邓小平的原著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要文献中。因此,反复阅读,刻苦钻研,深刻领会其著作中的内涵对我们将来的思想和行动是极其有意义的。

因此,在我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我必将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用贯穿于这一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克服和抑制唯心论、机械唯物论、形而上学、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蚀,增强觉醒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质和政治水平,把邓小平理论同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结合起来,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篇三: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心得体会]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历史的巨人,虽然已溘然长逝,然而他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作出的丰功伟绩和他的理论、思想,都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指引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向前迈进!

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紧密团结在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作为时代的代言人,当代大学生,面对跨世纪的宏图和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不仅认识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更真切地感到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迫切性。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邓小平理论构筑精神支柱。下面就结合自己学习邓小平理论谈几点体会与认识。

一、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

要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并把它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学习和贯彻十五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牢固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自觉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实践反复证明,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旗帜,光辉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是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经受一切考验的根本保证。xx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必须坚持其科学的思想体系,完整地学习,准确地理解,全面的掌握,熟练地运用,决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要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在去年结束的九段,因此在这个阶段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告诉我们,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工作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党的基本路线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精神,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行动纲领,只有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使邓小平理论在中国转变为现实,最终实现邓小平理论的宏伟目标!

三、实事求是地运用邓小平理论

要深刻理解我们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我们是跨世纪的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的一代,是新中国的接班人。我们的历史责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展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成就,把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目的在于运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得出新思路。我们要自觉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日常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高我们处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我们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当前特别要处理好专业学习和理论学习的关系。在校学生专业学习固然重要,这是学生目前的主要任务,但是理论学习更为重要,是方向和指针。专业学习越忙越艰巨,越需要多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达到成功的彼岸!

[篇四:邓小平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名中青年,我荣幸地参加了***第十四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学习。在党校老师们的生动全面的教学下,使我进一步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使我更加社深入地了解到了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力量,使我更加正确的认识了社会主义,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更加热爱。更增强了我对祖国明天更美好的信心。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一门学科,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做为新世纪的中青年领导干部,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党的十五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像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主要包涵这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邓小平理论属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有继承也有发展,相对于毛泽东思想而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邓小平理论不是哪一个人的理论成果,而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邓小平是这一理论的创立者,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成果。

从内容上来看,邓小平理论系统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形成了科学体系。

理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理论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建设画卷: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基础,展开了一幅建设社会主义的画卷。

作为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

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党、对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他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就是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认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以及特定的历史根据和时代背景、命题提出和形成的发展过程。邓小平理论就是在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并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靠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党才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经受住了国际国内风波的考验,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严重曲折中站稳了脚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国才取得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如果 没有邓小平理论,就不可能有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生活;不可能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政治思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严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

,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邓小平理论是实现中国发展和稳定的思想体系,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

邓小平理论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它是我们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学习邓小平理论更要学习其中的哲学道理及人生观态度

我觉得学习邓小平理论,不光是研究其理论内容本身,对于中青年来说,真正以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导,不断要深入理解理论内容,更要学习其中的哲学道理及人生观态度,健康成长。

不怕出错、敢于纠错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到计划与市场、“资”与“社”的区别。在谈到关于证券、股市是否是好东西时,他指出:“允许看,但更坚决的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此外,邓小平作为国家领导人也多次毫不避讳地指出并承认自己的失误,这是何等宽大的胸襟!

学习邓小平的理论,我们何不先学习伟人的胸怀呢?在忙碌的学习中,我们都曾经是某个区域的佼佼者,这也使我们身上多少染上了一些“傲气”,使我们常常看不到,或者不情愿说出自己的错误。然而,一个不能认真反省自己的人,如何能从以往的经历中发现自己的弱点,总结教训,获得更好的发展呢?这样的人又如何能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呢?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争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精华之一,也是邓小平的发明之一。我想这也是对我的学习最有指导意义的关键所在。单位里,宿舍里,我们早已习惯于说点什么,发发牢骚,对某个问题辩论一番或是怨天尤人,这难道能改变现状吗?与其天天对各种不好的现象大加评论还不如我们都从自己做起,遵守秩序,爱护环境。我们有时也会不自觉地纸上谈兵,这时就应该想想“不争论”,赶快拿出实际行动。光说不能发现问题,光说不会有所作为,要大胆尝试,大胆地闯荡。我想这就是将邓小平理论融入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一种方式。时刻用正确的人生观规范自己的活动和思想。

邓小平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和学习过程中,我时刻能感受到那股朴实而执着的爱。或许我们从小就被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封闭在革命烈士为国捐躯的小圈里,以至于在今天和平、安定,物质文化飞速发展的环境中淡薄了爱国主义的主题。我觉得爱国并不是在大使馆被炸之后上街游行示威就可以了,而是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譬如说,珍惜淡水,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也许有人觉得太离谱了,但我认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祖国的一草一木都不想爱护,他怎能会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如今,许多人的热点依然是出国,依然有很多的人向往那看起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可是当我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了解了共和国艰辛的成长史之后,我越发热爱我的祖国,我越发可以理解她与别人相比不足的地方,而正是这些不足之处应当成为我们年青人奋发的动力。立志建设她、美化她应当成为我们最崇高的理想。

总之通过这一次学习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深刻地体会到时代赋予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多么古老而又深刻的一句话。“青年一代的成长,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邓小平也将历史的重任放在了我们的肩上,因此,珍惜优越的条件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全面发展,我们义不容辞!面对新世纪带来的新挑战,新一代的中青年更要以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先辈的鞭策下不断前进。

[篇五: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心得体会]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通过对邓小平理论简单学习,使得我更加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了我对祖国明天更美好的信心。

作为新上海人的农民工,能够非常幸运的坐在教室里学习,我感到非常的来之不易,通过这几个月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使我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更加真切地感觉到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迫切性。作为产业工人,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用邓小平理论构筑精神支柱。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进行了概括,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及其发展规律,全面地、发展地、本质地看问题,即对事物的现象的认识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论分析,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和本本出发,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作为一名小组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吧工作落实到实处,不做面子工程,实实在在把认真完成公司的生产任务和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小而言之就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一定要和实际生活和生产工作相结合,不能生搬硬套,避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在实际工作中我一定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并且把它活学活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更好更快地完成生产任务,避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作为产业工人,我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刻苦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为建设一个富强、兴旺、发达的新中国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篇六:学习邓小平理论的体会]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有力地验证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正确性。

邓小平全面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主线。它科学地阐明了发展道路、发展战略,解决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全面理解并深刻领会邓小平关于全面发展理论的精神实质,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生产力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中心。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的持续和快速发展,任何社会都没有资格谈什么优越性。而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以往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解决好的课题。邓小平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归根到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我们的政治路线,是把四个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抓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除非打起世界战争。即使打世界战争,打完了还搞建设。”面对国内国际出现种种风波和干扰,邓小平凭借其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政治智慧,始终“抓住”发展生产力不放松,“顽固”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再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从而使全党对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形成共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以成功的实践回答了“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当80年代末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却社会主义旗帜高高飘扬,整个国家生机勃勃。这个新鲜的历史经验又一次证明,“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今天重温邓小平这些重要思想,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千方百计地发展自己,发展经济。

第二,科学技术是全面发展的关键。生产力系统中各个要素的发展既具有整体性,也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成为渗透于生产力系统中的催化剂,并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智力,创造和革新生产工具和工艺,扩大劳动对象等途径,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以说,5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创造出的社会财富,超过了此前人类创造的全部财富的总和。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强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地与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针对这一现实,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1988年,他深刻地概括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全新的命题,准确地阐明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邓小平根据世界科技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现实国情,一再指出:“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1992年视察南方时他又强调:“经济发展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在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系列战略思想,为我们赶上世界科技的发展,迎接2l世纪的挑战,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第三,民主和法制建设是全面发展的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其发展状况如何,直接而又全面地反映着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也直接而有力地影响和制约着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实现。因此,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也成为邓小平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思想的重要内容。他全面总结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著名论断,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邓小平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也作了明确阐述,首先,我们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民主,不是资产阶级民主。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民主严格地区分开来,一定要把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结合起来,把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民主和纪律、民主和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其次,民主政治建设要适合中国国情,“我们不能搞西方那一套”。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和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加强国家权力机关的建设,便利人民群众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和监督。其三,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文化大革命”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其四,民主和法制必须紧密结合,“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其五,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序地推进。他指出:“不要党的领导的民主,不要纪律和秩序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并不排斥权威,邓小平明确强调:“我的中心意思是,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不能否定权威,该集中的要集中,否则至少要耽误时间。对于不听中央、国务院的话的,处理要坚决,可以先打招呼,不行就调人换头头。”总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第四,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邓小平一贯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否则就不是搞社会主义,就不能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他尖锐地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到破坏,走弯路。”“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邓小平的论述明确告诉我们,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同时,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经济也不可能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邓小平还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在这“四有”中,邓小平同志认为“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他多次强调说,我们过去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有了共同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没有共同的理想,就会出现思想混乱,没有共同的纪律,整个社会就会动荡和无序。显然,共同的理想和纪律对我们这个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大国,是十分重要的。在新形势下怎样搞好精神文明建设?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即我国现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围绕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一指导方针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布局中的地位,也强调了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第五,全面改革是全面发展的动力。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邓小平主张以全面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早在1978年10月,邓小平就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1987年邓小平又指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邓小平同志的论述明确告诉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就必须改革,这种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进行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改革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旧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体制,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我国的改革必须是一场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全面性的变革,改革的各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实践证明,不重视改革的全面性,在改革中过分强调“突破口”的带动效应,不重视改革各方面的“大体同步”,往往会因孤军深入而受阻。从后发展国家的普遍性经验看,由于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绝不仅是一项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一项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其每一项重大的经济决策,无不包含政治目标和政治意义,也离不开政治条件的配合。例如,发展经济与维护国家政治独立和安全是联在一起的,而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又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条件。可以说,经济目标、政治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性相交互性是后发国家现代化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难点,这在客观上要求后发国家的宏观决策既要满足 经济目标和适合经济活动规律,也要符合政治目标和社会目标。中国目前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因此,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方面全面深化改革,为现代化创造更好的体制环境,是推进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实现“富强、民主、文明”总目标的根本途径。

第六,人民的利益是全面发展的目的。人民的利益是我们党的出发点和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邓小平同志认为,增进人民群众的利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就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我们制定什么样的路线,执行什么样的政策最终都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因此,他一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民富国强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才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搞不好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了才是社会主义。之所以这样强调,就是因为人民群众最现实、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的实现,有赖于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只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才能显示出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同时,人民是我们的立党立国之本。历史经验证明,有了人民的支持,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失去人民的支持就要遭到挫折和失败。如果我们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霸气对白

下一篇: 艺名关于闺蜜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