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秋浦歌的注释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10    阅读:

《秋浦歌》
秋浦歌的注释 第一篇

秋浦歌

作者: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箇)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注释

1. 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

2. 缘因为。

3. 个:这样。

4. 秋霜:指白发。

简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鉴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箇)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箇)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同上)。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秋浦歌其四译文》
秋浦歌的注释 第二篇

秋浦歌(其四){秋浦歌的注释}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秋浦歌的注释}

注释:1、一朝:极言鬓发很快脱落变白。飒,凋零。衰,头发疏落变白。

译文:入了秋浦之境,一个早晨就愁白了我的双鬓。那凄切的猿声,叫得将我满头的白发郡成了纷乱的素丝。

《7秋浦歌》
秋浦歌的注释 第三篇

《秋浦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试着从音义和字义结合理解诗歌含义。

2、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歌情感。

3、吟诵诗歌,读出自己的情感。

4、欣赏徐建顺的吟诵,体会诗人与吟诵者表达的情感{秋浦歌的注释}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壮志未酬,人已衰老爆发出的悲愤。{秋浦歌的注释}

【教学过程】

一、谈话释题目导入:

亲爱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进入古韵悠悠的吟诵课堂吧。

师解释题目:秋浦,是一个地方,在现在的安徽省贵池县西面。李白住在秋浦的时候写下了十七首诗歌,我们今天学的是第十五首。

二、读准字音

1、指名读,表扬读准黄色标出的翘舌音

2、齐读

三、标音长

1、刚才,我们用朗读的语调读了这首诗,我们都是学过吟诵的孩子,肯定更想用吟诵的调子来读。谁愿意来按吟诵的规则为大家标出每个字的音长呢?

2、指生标字音的长短,集体订正

1)先标出押韵的字:押韵的字拖得最长,所以我们先找押韵的那些字出来,给它标上最长音。请你看看,哪些是押韵的字?

2)逐行标音长,说规则

3、自己试着用吟诵的调子读一读。边读边揣摩一下,诗里的李白是什么样子的?

四、理解诗歌

过渡:现在我们来仔细看看每一行诗歌的意思

(一)第一行诗

1)指名读第一行。

2)师相机示范诵读(手抚头发,满脸不可思议地示诵读)

3)相机讲解:一天,好久没照镜子的李白站到了镜子前面,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是满头白发,一脸衰老的样子,不由得大吃一惊。所以第一行诗连用了两个入声字“白”“发”,短促、爆破力极强的入声字表达着诗人看到自己满头白发时的触目惊心,简直无法相信啊,我已经这么老了!

4)跟老师吟诵第一行{秋浦歌的注释}

(二)理解第二行诗

1)过渡:孩子们,一丈是三米,三千丈是九千米,李白的头发真的有这么长吗?

2)对,不可能,这是一种故意夸大的说法,那么,到底是什么长呢?我们来看看第二行诗。{秋浦歌的注释}

3)指名诵读。

4)孩子们看注释,缘是因为的意思,似是好像的意思,你能猜猜诗句的意思吗? 生猜,师引导:一个人忧愁多了,头发就会变白,有的人忧愁太多,甚至一夜之间满头黑发就变成白头发。原来呀,不是白发长,而是诗人心底忧愁太多太多,

满头白发所代表的愁思啊,就像有三千丈那么长。

5)咱们再读一读这两行诗。

(三)理解三、四行诗

1)李白到底在愁什么呢?上学期老师给大家讲过李白的故事,谁来猜猜,李白到底在愁什么?

2)师联系李白生平讲解:

从小饱读诗书,练就一身好剑术的李白,20岁就带着全家人的期待离开了家乡,到处游学奔波,只求拥有一展才华的机会,为自己的祖国奉献力量。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经50多岁了,还在外乡漂泊,还在苦苦寻求能够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时机。突然看到镜子里满头白发,他担心自己的理想已经没有实现的机会了,痛苦到了极点:他愁哇,他忧愁时光流逝太快,转眼间自己已经白发苍苍。他怨哪,他抱怨命运捉弄自己,空给了满腹的才华却没有报国的机会。他恨哪,他仇恨那些权贵们,自己不学无术,还千方百计排挤有才学的人。有多少怨,多少恨,多少愁、多少痛统统压抑在心底,所以看到镜子里的满头白发,李白继续悲愤地吟诵:“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明亮的镜子里,触目惊心的满头白发是哪里来的呀,什么时候我已经成了这模样!这个入声字“得”想说却又说不出来,哽咽在喉头,饱含着诗人多少壮志未酬,人已衰老的愤恨和悲愁!事实上,李白的担忧后来也成了现实,在55岁的时候,李白就病死他乡,永远离开了这片他热爱着的中华大地。

3)所以,徐建顺先生是这样吟诵的。(放录音)

4)再听一遍,听完以后请你告诉大家,从徐建顺先生的吟诵里,你好像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

五、再读诗歌,领悟情感

1、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徐建顺先生眼中的李白。现在,你就是李白,你想怎么读?自己试试。

2、指名读。

六、完成古诗配画

1、诗是心灵的语言,这首诗宣泄着李白的愤恨,倾诉着李白的忧伤,是一首真情真意的好诗呢。赶紧抄到你的古诗诵读卡上,再画出你心中的李白吧。

2、生抄诗作画。

《古诗秋浦歌的意思_作者李白》
秋浦歌的注释 第四篇

<秋浦歌>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诗词如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前言]
<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古诗秋浦歌的意思_作者李白。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注释]
⑴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⑵山公:指山简。
⑶宁戚:春秋时卫国人。
⑷白石烂:宁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之句。
⑸黑貂裘:<战国策·秦策>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古诗秋浦歌的意思_作者李白
⑹水车岭:<贵池志>载,贵池西南七十余里有水车岭。
⑺寄生:一种植物,其根部不扎在土里而依附在松树、杨树等枝杈上,靠吸取这些树的养分而存活。
⑻江祖一片石:<一统志>载,江祖山,⑼逻人:今称逻人矶,乃江边一巨石。人:一作“叉”。
⑽鱼梁:地名,在逻人矶附近。
⑾舟:一作“行”
⑿平天:湖名,旧址在贵池西南的齐山脚下。
⒀赧(nǎn):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⒁个:如此,这般。
⒂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⒃白鹇(xián):大型鸟类,也叫“白雉“。
[翻译]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赏析]
第十五首诗,是组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