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心灵的互动

编辑:huangtingting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10    阅读:

  心灵的互动

  ————学习动机的诱导

  儋州市第一中学 潘玲

  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注、深思熟虑的,小心翼翼的去触及年轻人的心灵。”工作十载,我作为一名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是认同。德育确实是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而在德育的过程中,如何能够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我认为就如教育家林格说的关系大于教育,真诚的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互动,做到学生能把教育者当成自己人,则“教是为了不教”,即能收到意外的德育效果。

  案例:2015年教师节,我收到2012级的曾*发来的节日微信:

  “老师,教师节快乐,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今天收到通知,刚参加全国大学生设计作品大赛获得了银奖,很多公司通过导员找我签这个设计的专利权。没想到啊,我终于成功了!我这样一个差生也有这么荣耀的一天,老师,您是我的贵人,非常感谢遇见您,高中三年有您的信任、您的指引、您的鼓励、您的支持与陪伴,才成就了今天的我。感恩,我亲爱的友师!”看着微信,满满的欣慰涌上心头,那些年的琐碎画面映上眼帘:

  镜头一:

  2012年9月开学第一天,我坐在班级等待学生入学报到,走进班级的第一个学生便是曾*,还记得他是一个不爱笑的男孩,穿着很干净,耳朵里塞着耳机,有一双忧伤的眼睛,总流露出渴望被关注的期待,却又呈现出一副很冷漠、蛮不在乎的表情,与他简单的交流,要么不屑的站着不说话,要么我行我素的敷衍回答不知道。这样的一个学生引起了我的关注,我的预感激起了想转化他的动力。

  镜头二:

  第一次月考结束,在进行月考成绩分析时,我让全班同学在晚修期间反思,并对自己的试卷进行详细分析、制定第二次月考的新目标和本月的学习计划以分析报告的形式交上来给我。结果我发现曾*没交报告,心里很是疑惑便找他谈话。他的反应让我很是震撼:

  “老师,你别管我了,这样的成绩将来我能做些什么?我是不可能考上大学了,而且,为什么要考大学?”

  “考上大学也许可以让你将来的生活更轻松些更精彩些。”

  “我就是一个差生,我也不知道将来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而学。考不上大学我也一样可以活着啊。你别管我了!”

  “知道吗?著名作家龙应台对儿子曾经说过: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可以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只能被迫谋生。小曾,老师对你也是这么想的。”

  “、、、、、、”

  曾*愣了一会突然安静了下来没说话,一反常态抬头看了我一眼,眼眶红红的,又缓缓低下头发呆。丢下一句“老师,别在我身上浪费时间了,我不想学!”便匆匆离开了我的视线。

  镜头三:

  “怎么又是你啊?这次是和别人打架了还是旷课太多了?”

  “没有啊?都不是啊!”

  “哦?难道是考试作弊?”

  “、、、、、、”

  “怎么不说话?是不是比这更严重?闯了大祸不好意思说?”

  “、、、、、、哎,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当我赶到德育室的门口时,映入眼帘的画面便是曾*与父亲的对话,看着父亲的严厉责备,曾*刚开始想极力解释点什么到满脸的厌恶及随后一副常态的不屑,让我内心深处泛起一股凉意,便急匆匆的向德育主任了解情况。

  原来曾在爸爸眼里是一位“后进生”,成绩很不好,曾经和同班同学起争执打过架,平时又总是有迟到早退的现象不爱学习,总想闹着退学;所以在爸爸眼里他只会闯祸。而事实上,因为以前打架被学校处分后的他已收敛了许多,没有再迟到早退、没有再犯错误,只是规规距距的做一个普通学生只是不想学习而已。而这天,在班级里两个同学起冲突打架,作为旁观者的他便上前去阻拦;最后同学们通知保卫股,他和那两位同学都被叫到了办公室,于是德育处便通知了家长,而爸爸一到学校很担心却还没有问清楚情况,就出现刚才的画面。于是我急忙对爸爸解释了一切并搂着曾*的肩膀说道这孩子规规矩矩乐于助人,德育室是要表彰的,在我这个班主任的眼里,他的这个优点让我很骄傲。在班里,虽然他成绩不理想,可是他没放弃过,从未缺考,一直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这是我一直很欣赏他的地方啊。这时,爸爸用力的搂着他,两人对视,什么也没说,而我发现曾的眼神柔和了许多,两人一路向外走,曾*缓缓回过头,眼眶红红的看着我,又低下头离开了德育室。

  镜头四:

  下课后往办公室走,发现曾*双手握紧来回走于办公室前,看到我,低头说道:“老师,我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吗?”顿时我百感交集,拉着他往办公室里走说:“当然,我们应该把重心从来不来得及转向怎么努力?为什么而努力!”“可是,老师,我的基础太差,我能考的上大学吗?”、、、、、、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后我顿时豁然开朗,据平时对曾*的观察,我发现他很细腻,很注重个人形象,平时爱写艺术字,爱涂鸦,。我脑子里蹦出一个想法,让他学美术!!于是继续交换想法,他表示自己小的时候学过专业。便引导他往术科方向发展,给他介绍了若干个术科大学的招生情况、需具备的条件、分数等。发现整个交流越来越顺畅,从目前成绩分析到术科专业报班到文化课制定目标、学习计划,他的眼角已微微上扬,精神抖擞了不少。

  镜头五:

  曾定时找我反馈学习文化课和专业课情况,我们每次交流前都会谈术科专业的未来发展动态、理想院校的招生近况,从每天到每周、每个月定目标、学习计划,我们从反馈到反思、修正、进步、飞跃,这么坚持了三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梦想的指引下曾如愿考上了中国九大美术学院之一湖北美术学院。

  案例反思:

  著名教育家林格说过:“我们的教育承担了不应由它来承担的过多的社会压力,升学、就业、致富、当官、成名成家,这些压力通过考试升学的途径,全部加到了中小学生和教师、家长的身上。”

  我想,首先,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进行感觉上的引导?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就是摁着牛头吃草,我们不如变教育者的被动教为孩子们的主动学!不如回归心灵深处,让关系大于教育,与孩子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真正了解孩子们的需要,进行引导,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内心的变化的基本线索,这也是吸引孩子从内心里出发想学习、爱学习的基本线索——感觉引导。假如,当孩子的学习能满足自己的好奇,能从中收获美感和满足感,在我们的正确引导下制定目标与学习计划,按自己的意愿自己的兴趣不用别人催促和监督,这样的学习不是最有效的吗?

  其次,降低难度也是激发兴趣的好办法。孩子不想学不爱学,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成就感,没有尝到甜头,而解决的办法应是降低难度,让孩子们不断的获得成就感。倘若我们能引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把一个大目标科学地细分成若干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那么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就得到一次激励,而一步步走向成功。

  最后,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有主动性、都有无限的潜能,如何协助拓展孩子的主动发现可能,如何协助孩子发掘出自己从未察觉的潜能,应当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