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五月的风缓缓而来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25    阅读:

金山区2015年高三语文一模试题(附答案)
五月的风缓缓而来(一)

金山区2015年高三语文一模试题

2015.1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国民精神的火光

焦垣生

①民为一切之本,戏曲艺术亦然。中国戏曲源于民间歌舞,其人民性是与生俱来的。 ②中国戏曲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有着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戏剧不同的发展 特点。西方的戏剧,随着社会发展,艺术分工越来越细,分化成歌剧、舞剧、话剧等艺术 形式,走的是如蘸医分科般越来越细的路;而中国的戏曲则是随着社会发展,艺术综合性 加强,融歌、舞、演、技等于一体,走的是如中医综合辩证般的路。为什么同属世界三大 古老戏剧的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现在都难有商业演出,而中国戏曲数以百计的剧种至 今仍活跃在舞台上?中国戏曲内在的特质是合及和,并能不断吸收消化新的东西而化合成 更高级的形态。自原始社会而来的民间歌舞,到奴隶社会与滑稽戏交会,到封建社会佛教 传入后,与佛门弟子的说唱艺术交汇融合,并通过遍布市井民间的勾栏瓦肆争奇斗艳,终 使中国戏曲生成并定型。

③中国戏曲的人民性还表现在它特别善于利用一切契机,使自身向前发展。元代蒙古 族取得中原后,取消科举,许多文人落魄,戏曲得到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加入,立即由量变 到质变,趋于成熟。到明代,因文人雅士多钟情戏曲,戏曲又抓住这一机遇,致使传奇剧 本文辞典雅,舞台表演婀娜多姿。到清代,因为皇帝从顺治到光绪,无一例外都是戏曲爱 好者,戏曲又利用了这个机缘,由“花雅之争”打磨出了能代表中国300多个剧种晟高水 平、把唱腔和演技都推到空前阶段的国剧——京剧。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成为举世 公认的雅俗共赏的艺术。民国时期,京剧借助大众媒体报纸的平台,评选出“四大名旦”、 “四大须生”,把国剧明星抬到天上又深入到国民的心里。电灯出现后,照明效果的改变 把“听戏”变成真正的“看戏”,视觉艺术属性鲜明突出。没过多久,几乎所有剧种的角 色行当都时尚而合情合理地男女演员齐登舞台,群星闪耀,观众赏心悦目。

④优秀的文化,还能抵御社会进化和社会存在对它进行的反辐射。富于人民性的戏曲 积聚了历史积淀的足够的正能量,使它能不断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在社会转型、

文化多元的商品经济时代,戏曲的继续存在和发展受到了空前的挑战。20年前有人说,“电 视普及,电影都没市场了,遑论戏曲?”晚近十年,又有人说,“网络时代了,有空就玩 手机,谁还去剧场?”

⑤“五四”时期,就有不少人认为方块文字应该取消,但拼音终没有取代汉字。计算 机出现后,汉字依然没有像当初有人预料的那样“寿终正寝”,反而流行愈广,影响日深。 方块字为什么没有消亡?重要的原因是14亿人在使用它,它具有非凡的人民性。优秀的 文化遗产,有优秀的守护者,像计算机开发出了许多汉字软件一样,戏曲也上了电视,上 了网络。广播电视上戏曲节目随处可见,不少省市电视台的戏曲节目,收视率都意外地高。 最近几天,中央电视台直播的全国少儿京剧大赛,更引发了众人关注。戏曲移步不换形, 变生存危机为发展契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庶几可作对今日戏曲的 寄语。

⑥虽戏曲的人民性与生俱来,但仍需我们精心守护和鼎力坚持。我们欣喜地看到,这 些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人民也一直关注着自己的艺术。五个“一”工程、舞台 艺术精品工程等一个接一个发力。戏曲院团改制寻求发展动力;戏曲院校不拘一格选拔人 才;有的综合性大学还新设了戏剧学院.借鉴西方大学戏剧学院架构,培养中国戏剧人才。 在村镇,在社区,甚至在公园,在田间,我们都能看到戏曲的各种身影。

⑦但其实对于戏曲人民性的呵护和坚持,还有不少方面需要引起注意。比如有些仍在 上演的传统剧目,与时代格格不入。比如今天我们怎么处理《琵琶记》“一夫二妻”这样 的大团圆结局?秦腔的代表性经典剧目《周仁回府》,其“义”的表现是设计动员他的妻 子替朋友的妻子去死,这样的安排,不免使当代人毛骨悚然。有些新编的现代戏,也存在 低俗、媚俗现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我们还有很长的 路要走。戏曲要不断适应并有前赡性地引领社会心理,使之成为鲁迅先生所说的“是国民 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2013年10月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第②段列举“西方的戏剧”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③段中画线词“最优秀的知识分子”指的是( )(2分)

A.苏 轼 黄庭坚 秦 观 晁补之

B.关汉卿 郑光祖 白 朴 马致远

C.王 维 孟浩然 韦应物 柳宗元

D.关汉卿 张养浩 乔 吉 王实甫

3.第④段画线词“反辐射”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第⑤段引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3分)

5.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现在都难有商业演出,是因为缺少中国戏曲所有的“合及和”。

B.富于人民性的戏曲积聚历史积淀的足够的正能量,所以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化。

C.清朝出现了代表中国剧种最高水平的京剧,使历任皇帝无一例外地更加爱好戏曲。

D.戏曲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所以不能低俗媚俗。

6.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9分)

五月〃托尔斯泰

杨光

(l)西北的五月,夏天已然开始。

(2)临窗望去,远远近近的绿,已经不再是东躲西藏的样子了,各种颜色的花朵次第开 放,满足了人们眼睛的欲望,但大大小小的槐树仍旧沉浸在冬日的回忆里,铁杆锈枝,不 动声色。雨不再是春天的贵客,进入五月,便一场接一场纷至沓来,空气变得潮润清新, 天空显出明净的蓝,一尘不染,太阳在中午会无所顾忌的热烈,以至于爱美的女孩子穿上 了吊带短裙。五月的光与色每天都是新妍的,可是槐树还在矜持着自己那身装束,仿佛它 在提醒人们,在玉月的欣欣向荣里,不要轻易忘记不很遥远的冬季。于是,敲击键盘的手 指,不觉就触摸到了一个风雪之夜,这个风雪之夜,使一个火车小站,在极短的时间里成 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3)就在不停的疑惑或者期待中,槐树绿了,鲜活的绿遮蔽了去冬凋零在枝头的一团团 灰黑色叶子。正在想,你也该绿了,槐花便就一夜间绽放了,一簇簇一片片如云似彤。走 在槐荫路上,淡黄的花瓣繁亮如星,洒落满地,似乎是要吻遍脚下每一寸土地。这时,人 们在槐香的氤氲里频频仰望,直让人感到,一种久积的美丽欣然问世,不是扭扭捏捏,不 是袅袅娜娜,而是义无反顾的倾情奉献和技压群芳的云蒸霞蔚。可是越是这样,越让人把 它和冬季连在一起。那个夜晚,有风,有雪,有一个老人踽踽独行…“.伤痛由是在暗黑中 缓缓泻流。

(4)托尔斯泰造访岁末的火车小站,本不应该惊奇,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打成一片、生 活其中,早就是他平常的举动。惊奇的是与妻子激烈吵架之后才有了这样一次出而不归的

悲剧;仅仅会是意见不合,还是另有隐情?世人猜忌纷纭、言难尽衷。然而世人公认不讳 的是,托尔斯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家;他是用如椽之笔构建了俄罗斯文学大厦的巨人,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忏悔录》、《复活》等作品,使世界现实主义 杰作的行列辉光四射。毋庸臵疑,他应该享有世界声誉,同时也应该享有家人不可忽视的 尊重和悉心照顾。可是他不是在自己家里安然长逝,是在一个偏僻的火车小站——阿斯塔 波瓦——巨星陨落。八十二岁,愤然弃家;夜色晦暗,风雪凄迷……当时是怎样一种情怀? 谁能解析他思想深处的怆凉?他一生不倦地用笔热恋和亲吻俄罗斯,想必他知道自己大限 将至,所以才决心以暮年之躯,彻底融进平民的行列?事实是,事实正是如此。

(5)灯下黑,是中国极具哲理的一句俗语。托尔斯泰的思想之光能为世人导航,却无法 拨亮身旁亲人的眼睛。暮年的日子,他是否感到心灰意冷?抑或就是对钱财充满了极大的 愤慨和仇恨?他要散尽千金,与民平等,障碍来自家庭,“战争”的硝烟与“和平”的橄 榄枝很难统一。

(6)托尔斯泰生来就是地主,世传财富让他一生富有,可他卓尔不群,解放农奴,热衷 教育,不仅参加了高加索和克里米亚两次战争,而且在挣脱纸醉金迷后,甘愿过平民化的 生活,特别是晚年,竟至于从事体力劳动,浇园耕地,自食其力,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 贵族特权,妻子索菲雅坚决反对,冲突频频升级,当然还有她对情爱的偏狭和嫉妒。

(7)托尔斯泰走了,离开他的庄园,走在岁末的风雪之夜里,直至消失。

(8)后人遵照托尔斯泰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森林里,慕上不设任何标记。鲁迅说: “愈是无聊赖,没出息的脚色,愈想长寿,想不朽,愈喜欢多照自己的照相,愈要占据别 人的心,愈善于摆臭架子。”我们由此来看托尔斯泰,可见他的睿智决不同于常人。托尔 斯泰用自己思想艺术的不朽,铸就了欧洲十九世纪文学的峰顶。奥地利〃茨威格在《世间 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中写道: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 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 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9)那个开满鲜花的长方形土堆,一准就是五月天幕下的大景致、大美丽,柔弱的草棵 子浓密嫩绿,高大的树木顶天立地,忽然想,这高大的树木应该或者就是槐树吧,在这温 热的五月里,槐花喷薄而发,玫红的,浅黄的,乳白的,晴天满树霞光,雨天落英缤纷。 那样朴素的墓冢,唯有鲜花能够装扮它。

(10)鲜花开在五月里,五月没有不开的鲜花。

(11)五月,没有空白,蓬勃热烈。

(12)千万朵花儿簇拥住一个小土堆,谁也说不上哪一朵花儿会在什么时候,含一滴泪, 悄然滑落。

(13)我们的心,总不免隐隐疼痛:风雪中一个耄耋老人在行进,家人不知,亲人不至, 幸好有一位崇敬他的铁道工人……他没有走远,他是融在了广袤的泥土当中了,是走进五 月的鲜花丛中了;五月飘落的槐花,宛若就是那个夜晚为他送行的雪花。

(选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7.第(2)段画线词“矜持”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第(3)段描写槐花一夜的绽放,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根据(4)一(6)段文字,作者从____和____两个方面高度评价托尔斯泰的伟大。(2分)

10.下列对槐树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用槐树的高大和槐花的美丽烘托托尔斯泰的崇高和睿智。

B.文章写托尔斯泰,从五月的槐树写起,托物言志。

C.彭开头写槐树,是为下文写托尔斯泰的坟墓作铺垫。

D.文章通过写槐树,侧面描写反衬墓地的朴素和简陋。

11.根据第(4)段文字,展开合理想象,描述托尔斯泰“当时的情怀”。90字左右。(5分)

12.联系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赏析第(13)段的画线句。(5分)

(三)名句默写(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3)____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远浦帆归》)

(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6)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8) 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寻陆鸿渐①不遇

(唐)皎然②

③移家虽带郭,野径八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④陆鸿渐:名羽,皎然的好友,著有《茶经》,被奉为“茶圣”、“茶神”。②皎然:僧 人,本姓谢。③带郭:靠近外城:7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 (1分)

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两句写出了陆鸿渐刻意搬家,远离城市,表现自己的脱俗。

B.第三句中的“篱边菊”是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

C.第六句中“欲去问西家”的“欲去”还“问”表示惆怅和关切。

D.本诗语言质朴流畅平实,又不失清新淡雅之感,音调自然和谐。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陆鸿渐”这个人物形象加以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8分)

李勉传

①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

②至德初,从至灵武,拜监察御史。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 过问之,对日:“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日: “元恶未殄,遭点污者 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 ..

化日至。

③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 勉询将吏日:“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啐,飞表上闻, 啐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谒见,面陈王啐无罪,政事条举,尽力 吏也。肃宗嘉其守正,乃除太常少卿。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对 .

称知人。

④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 .⑤大历四年,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番禺贼帅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 阻洞为乱,前后累岁,陷没十余州。勉至,遣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翎并力招讨,悉斩之, 五岭平。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岁才四五,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末年至者四十余。 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 中。

(节选自《|日庸书李勉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 (2)肃宗遽令奔骑宥释( ) ..

(3)乃除太常少卿( ) (4)会李辅国宠任( )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5分)

勉询将吏日: “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

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乃为权幸所诬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勉不为之屈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C.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 ..

D.投之江中 今日之事何如 ..

20.结合文意,判断③④两段画线句中两个“竟”的表意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3分)

21.联系全文,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李勉的主要品质。 (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菱溪石记

欧阳修

①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 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 神。

②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渍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 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日此溪是也。杨荇密有淮南,淮人 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③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为吴时贵将,与荇密俱起 ①

上海市金山区2015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
五月的风缓缓而来(二)

金山区2015年高三语文上期末 一模 试题

2015.1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国民精神的火光

焦垣生

①民为一切之本,戏曲艺术亦然。中国戏曲源于民间歌舞,其人民性是与生俱来的。

②中国戏曲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有着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戏剧不同的发展特点。西方的戏剧,随着社会发展,艺术分工越来越细,分化成歌剧、舞剧、话剧等艺术形式,走的是如蘸医分科般越来越细的路;而中国的戏曲则是随着社会发展,艺术综合性加强,融歌、舞、演、技等于一体,走的是如中医综合辩证般的路。为什么同属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现在都难有商业演出,而中国戏曲数以百计的剧种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中国戏曲内在的特质是合及和,并能不断吸收消化新的东西而化合成更高级的形态。自原始社会而来的民间歌舞,到奴隶社会与滑稽戏交会,到封建社会佛教传入后,与佛门弟子的说唱艺术交汇融合,并通过遍布市井民间的勾栏瓦肆争奇斗艳,终使中国戏曲生成并定型。

③中国戏曲的人民性还表现在它特别善于利用一切契机,使自身向前发展。元代蒙古族取得中原后,取消科举,许多文人落魄,戏曲得到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加入,立即由量变到质变,趋于成熟。到明代,因文人雅士多钟情戏曲,戏曲又抓住这一机遇,致使传奇剧本文辞典雅,舞台表演婀娜多姿。到清代,因为皇帝从顺治到光绪,无一例外都是戏曲爱好者,戏曲又利用了这个机缘,由“花雅之争”打磨出了能代表中国300多个剧种晟高水平、把唱腔和演技都推到空前阶段的国剧——京剧。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成为举世公认的雅俗共赏的艺术。民国时期,京剧借助大众媒体报纸的平台,评选出“四大名旦”、 “四大须生”,把国剧明星抬到天上又深入到国民的心里。电灯出现后,照明效果的改变把“听戏”变成真正的“看戏”,视觉艺术属性鲜明突出。没过多久,几乎所有剧种的角色行当都时尚而合情合理地男女演员齐登舞台,群星闪耀,观众赏心悦目。

④优秀的文化,还能抵御社会进化和社会存在对它进行的反辐射。富于人民性的戏曲积聚了历史积淀的足够的正能量,使它能不断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在社会转型、文化多元的商品经济时代,戏曲的继续存在和发展受到了空前的挑战。20年前有人说,“电视普及,电影都没市场了,遑论戏曲?”晚近十年,又有人说,“网络时代了,有空就玩手机,谁还去剧场?”

⑤“五四”时期,就有不少人认为方块文字应该取消,但拼音终没有取代汉字。计算机出现后,汉字依然没有像当初有人预料的那样“寿终正寝”,反而流行愈广,影响日深。方块字为什么没有消亡?重要的原因是14亿人在使用它,它具有非凡的人民性。优秀的文化遗产,有优秀的守护者,像计算机开发出了许多汉字软件一样,戏曲也上了电视,上了网络。广播电视上戏曲节目随处可见,不少省市电视台的戏曲节目,收视率都意外地高。最近几天,中央电视台直播的全国少儿京剧大赛,更引发了众人关注。戏曲移步不换形,变生存危机为发展契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庶几可作对今日戏曲的寄语。

⑥虽戏曲的人民性与生俱来,但仍需我们精心守护和鼎力坚持。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人民也一直关注着自己的艺术。五个“一”工程、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一个接一个发力。戏曲院团改制寻求发展动力;戏曲院校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有的综合性大学还新设了戏剧学院.借鉴西方大学戏剧学院架构,培养中国戏剧人才。在村镇,在社区,甚至在公园,在田间,我们都能看到戏曲的各种身影。

⑦但其实对于戏曲人民性的呵护和坚持,还有不少方面需要引起注意。比如有些仍在上演的传统剧目,与时代格格不入。比如今天我们怎么处理《琵琶记》“一夫二妻”这样的大团圆结局?秦腔的代表性经典剧目《周仁回府》,其“义”的表现是设计动员他的妻子替朋友的妻子去死,这样的安排,不免使当代人毛骨悚然。有些新编的现代戏,也存在低俗、媚俗现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戏曲要不断适应并有前赡性地引领社会心理,使之成为鲁迅先生所说的“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2013年10月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第②段列举“西方的戏剧”的作用是(2分)

2.第③段中画线词“最优秀的知识分子”指的是( )(2分)

A.苏 轼 黄庭坚 秦 观 晁补之

B.关汉卿 郑光祖 白 朴 马致远

C.王 维 孟浩然 韦应物 柳宗元

D.关汉卿 张养浩 乔 吉 王实甫

3.第④段画线词“反辐射”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

4、第⑤段引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表达作用是(3分)

5.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五月的风缓缓而来】

A.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现在都难有商业演出,是因为缺少中国戏曲所有的“合及和”。

B.富于人民性的戏曲积聚历史积淀的足够的正能量,所以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化。

C.清朝出现了代表中国剧种最高水平的京剧,使历任皇帝无一例外地更加爱好戏曲。

D.戏曲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所以不能低俗媚俗。

6、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9分)

五月·托尔斯泰

杨光

(l)西北的五月,夏天已然开始。

(2)临窗望去,远远近近的绿,已经不再是东躲西藏的样子了,各种颜色的花朵次第开放,满足了人们眼睛的欲望,但大大小小的槐树仍旧沉浸在冬日的回忆里,铁杆锈枝,不动声色。雨不再是春天的贵客,进入五月,便一场接一场纷至沓来,空气变得潮润清新,天空显出明净的蓝,一尘不染,太阳在中午会无所顾忌的热烈,以至于爱美的女孩子穿上了吊带短裙。五月的光与色每天都是新妍的,可是槐树还在矜持着自己那身装束,仿佛它在提醒人们,在玉月的欣欣向荣里,不要轻易忘记不很遥远的冬季。于是,敲击键盘的手指,不觉就触摸到了一个风雪之夜,这个风雪之夜,使一个火车小站,在极短的时间里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3)就在不停的疑惑或者期待中,槐树绿了,鲜活的绿遮蔽了去冬凋零在枝头的一团团灰黑色叶子。正在想,你也该绿了,槐花便就一夜间绽放了,一簇簇一片片如云似彤。走在槐荫路上,淡黄的花瓣繁亮如星,洒落满地,似乎是要吻遍脚下每一寸土地。这时,人们在槐香的氤氲里频频仰望,直让人感到,一种久积的美丽欣然问世,不是扭扭捏捏,不是袅袅娜娜,而是义无反顾的倾情奉献和技压群芳的云蒸霞蔚。可是越是这样,越让人把它和冬季连在一起。那个夜晚,有风,有雪,有一个老人踽踽独行…“.伤痛由是在暗黑中缓缓泻流。

(4)托尔斯泰造访岁末的火车小站,本不应该惊奇,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打成一片、生活其中,早就是他平常的举动。惊奇的是与妻子激烈吵架之后才有了这样一次出而不归的悲剧;仅仅会是意见不合,还是另有隐情?世人猜忌纷纭、言难尽衷。然而世人公认不讳的是,托尔斯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家;他是用如椽之笔构建了俄罗斯文学大厦的巨人,《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忏悔录》、《复活》等作品,使世界现实主义杰作的行列辉光四射。毋庸臵疑,他应该享有世界声誉,同时也应该享有家人不可忽视的尊重和悉心照顾。可是他不是在自己家里安然长逝,是在一个偏僻的火车小站——阿斯塔波瓦——巨星陨落。八十二岁,愤然弃家;夜色晦暗,风雪凄迷……当时是怎样一种情怀?谁能解析他思想深处的怆凉?他一生不倦地用笔热恋和亲吻俄罗斯,想必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所以才决心以暮年之躯,彻底融进平民的行列?事实是,事实正是如此。

(5)灯下黑,是中国极具哲理的一句俗语。托尔斯泰的思想之光能为世人导航,却无法拨亮身旁亲人的眼睛。暮年的日子,他是否感到心灰意冷?抑或就是对钱财充满了极大的愤慨和仇恨?他要散尽千金,与民平等,障碍来自家庭,“战争”的硝烟与“和平”的橄榄枝很难统一。

(6)托尔斯泰生来就是地主,世传财富让他一生富有,可他卓尔不群,解放农奴,热衷教育,不仅参加了高加索和克里米亚两次战争,而且在挣脱纸醉金迷后,甘愿过平民化的生活,特别是晚年,竟至于从事体力劳动,浇园耕地,自食其力,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妻子索菲雅坚决反对,冲突频频升级,当然还有她对情爱的偏狭和嫉妒。

(7)托尔斯泰走了,离开他的庄园,走在岁末的风雪之夜里,直至消失。

(8)后人遵照托尔斯泰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森林里,慕上不设任何标记。鲁迅说: “愈是无聊赖,没出息的脚色,愈想长寿,想不朽,愈喜欢多照自己的照相,愈要占据别人的心,愈善于摆臭架子。”我们由此来看托尔斯泰,可见他的睿智决不同于常人。托尔斯泰用自己思想艺术的不朽,铸就了欧洲十九世纪文学的峰顶。奥地利〃茨威格在《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中写道: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

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9)那个开满鲜花的长方形土堆,一准就是五月天幕下的大景致、大美丽,柔弱的草棵子浓密嫩绿,高大的树木顶天立地,忽然想,这高大的树木应该或者就是槐树吧,在这温热的五月里,槐花喷薄而发,玫红的,浅黄的,乳白的,晴天满树霞光,雨天落英缤纷。那样朴素的墓冢,唯有鲜花能够装扮它。

(10)鲜花开在五月里,五月没有不开的鲜花。

(11)五月,没有空白,蓬勃热烈。

(12)千万朵花儿簇拥住一个小土堆,谁也说不上哪一朵花儿会在什么时候,含一滴泪,悄然滑落。

(13)我们的心,总不免隐隐疼痛:风雪中一个耄耋老人在行进,家人不知,亲人不至,幸好有一位崇敬他的铁道工人……他没有走远,他是融在了广袤的泥土当中了,是走进五月的鲜花丛中了;五月飘落的槐花,宛若就是那个夜晚为他送行的雪花。

(选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7.第(2)段画线词“矜持”的表达效果是2分)

8.第(3)段描写槐花一夜的绽放,是为了2分)

9.根据(4)一(6)段文字,作者从和两个方面高度评价托尔斯泰的伟大。(2分)

10.下列对槐树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用槐树的高大和槐花的美丽烘托托尔斯泰的崇高和睿智。

B.文章写托尔斯泰,从五月的槐树写起,托物言志。

C.彭开头写槐树,是为下文写托尔斯泰的坟墓作铺垫。

D.文章通过写槐树,侧面描写反衬墓地的朴素和简陋。

11.根据第(4)段文字,展开合理想象,描述托尔斯泰“当时的情怀”。90字左右。(5分)

12.联系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赏析第(13)段的画线句。(5分)

三、名句默写(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分野中峰变, 。(王维《终南山》)

(3) ,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远浦帆归》)

(4)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5) ,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6)悟已往之不谏,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8) ,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寻陆鸿渐①不遇【五月的风缓缓而来】

(唐)皎然②

移家虽带郭③,野径八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④陆鸿渐:名羽,皎然的好友,著有《茶经》,被奉为“茶圣”、“茶神”。②皎然:僧人,本姓谢。③带郭:靠近外城: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 (1分)

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两句写出了陆鸿渐刻意搬家,远离城市,表现自己的脱俗。

B.第三句中的“篱边菊”是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五月的风缓缓而来】

C.第六句中“欲去问西家”的“欲去”还“问”表示惆怅和关切。

【五月的风缓缓而来】

D.本诗语言质朴流畅平实,又不失清新淡雅之感,音调自然和谐。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陆鸿渐”这个人物形象加以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8分)

李勉传

①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

②至德初,从至灵武,拜监察御史。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过问之,对曰:“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曰:“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

③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勉询将吏曰:“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啐,飞表上闻,啐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谒见,面陈王啐无罪,政事条举,尽力吏也。肃宗嘉其守正,乃除太常少卿。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对称知人。

④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

⑤大历四年,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番禺贼帅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阻洞为乱,前后累岁,陷没十余州。勉至,遣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翎并力招讨,悉斩之,五岭平。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岁才四五,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末年至者四十余。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

(节选自《旧唐书 李勉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 (2)肃宗遽令奔骑宥释( )

(3)乃除太常少卿( ) (4)会李辅国宠任(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5分)【五月的风缓缓而来】

勉询将吏曰: “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

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乃为权幸所诬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勉不为之屈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

D.投之江中 今日之事何如

20、结合文意,判断③④两段画线句中两个“竟”的表意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3分)

21、联系全文,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李勉的主要品质。 (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菱溪石记①

欧阳修

①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②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渍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日此溪是也。杨荇密有淮南,淮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③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为吴时贵将,与荇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矜富贵之佚欲②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口!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④,尚有居溪旁者。

④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臵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⑤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臵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注释:①本文是作者在庆历五年被贬滁州任太守的次年写的。②佚欲:淫佚之欲。③编民:

编入户籍的平民。

22.写出本学期学过的欧阳修的作品篇名《》(2份)

23.写出第①段的段意。(2分)

24.第②段画线句“理或然也”中的“然”指(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5.填入第③段方框处最恰当的虚词是( )(2分)

A.也 B.矣 C.哉 D.夫

26.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作文(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英国著名诗人兰德说:“我跟谁都不争,跟谁孥我都不屑。”

日本著名女子排球教练大松博文说:“人生的每一天都在胜负中度过,一切都以竞争形式出现。每天都是为在竞争中取胜,或者至少不败给对方而进行奋斗。因此若有一天懈怠,便要落后,要失败。人生就是这样严峻。”

金山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参考答案

一、阅读80分

(一)(17分)

1.(2分)指出中国戏曲有着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戏剧不同的发展特点。

2.(2分)B

3.(2分)社会进化和社会存在对优秀文化所产生的负面作用。

4.(3分)生动形象地(1分)表达了作者希望并深信具有人民性的戏曲在今日和未来有发展契机。(2分)

5.(3分)B

6.(5分)文章以“中国戏曲的人民性”为话题,先提出中国戏曲的人民性与生俱来,(1分)接着分析了其人民性的两个方面,即随着社会发展,艺术综合性加强和善于利用一切契机,使自身向前发展;(2分)然后通过和汉字终究没有消亡做类比,指出具有人民性的戏曲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会继续存在和发展;(1丹)最后论述了守护和坚持戏曲人民性应采取的措施和注意的问题。(1分)

(二)(19分)

7.(2分)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五月世间万物都在发生变化一,槐树却竭力保持自 己庄重的样子。

8.(2分)表现槐花的美丽绚烂,与后文托尔斯泰出走在那个寒冷晦暗的冬夜景象形成对比,与后文写托尔斯泰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相辉映。

9.(2分)文学成就(或“文学贡献”)平民思想(或“放弃私有财产与贵族特权”)

10.(3分)A

11.(5分)把握“当时的情怀”的关键是理解托尔斯泰为什么离家出走以及他的思想动

态。他想放弃私有财产与贵族特权,妻子不但不理解,反而坚决抵制,他内心既愤怒,又苍凉,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却还抱着以死明志的决心,坚决抵抗不合理的贵族特权制度。(要求:能够联系上下文,想象合理,描述生动,90字左右。)

12.(5分)在结构上,既和开头呼应,(1分)又点题。(1分)在内容上,用诗意的语言和比喻的手法,升华了文章的主旨,(1分)赞美了托尔斯泰的平民思想,说明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1分)借槐花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怀念和敬意。(1分)

(三)(6分)

13.(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阴晴众壑殊 (3)落花水香茅舍晚 (4)金就砺则利(5)香雾云鬟湿 (6)知来者之可追 (7)茕茕孑立 (8)两情若是久长时

(多字少字错字别字均不给分)

(四)(8分)

14.(1分)A

15.(3分)A(错在“刻意”)

16.(4分)作品以描写和叙述的手法,(1分)塑造了一位寄情山水、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1分)写“野径入桑麻”、“篱边菊”、“无犬吠”等景物,表现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突出其高沽不俗;(1分)写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

金山区2015年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五月的风缓缓而来(三)

金山区2015年高三语文一模试题

2015.1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国民精神的火光

焦垣生

①民为一切之本,戏曲艺术亦然。中国戏曲源于民间歌舞,其人民性是与生俱来的。 ②中国戏曲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有着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戏剧不同的发展特点。西方的戏剧,随着社会发展,艺术分工越来越细,分化成歌剧、舞剧、话剧等艺术形式,走的是如蘸医分科般越来越细的路;而中国的戏曲则是随着社会发展,艺术综合性加强,融歌、舞、演、技等于一体,走的是如中医综合辩证般的路。为什么同属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现在都难有商业演出,而中国戏曲数以百计的剧种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中国戏曲内在的特质是合及和,并能不断吸收消化新的东西而化合成更高级的形态。自原始社会而来的民间歌舞,到奴隶社会与滑稽戏交会,到封建社会佛教传入后,与佛门弟子的说唱艺术交汇融合,并通过遍布市井民间的勾栏瓦肆争奇斗艳,终使中国戏曲生成并定型。

【五月的风缓缓而来】

③中国戏曲的人民性还表现在它特别善于利用一切契机,使自身向前发展。元代蒙古族取得中原后,取消科举,许多文人落魄,戏曲得到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加入,立即由量变到质变,趋于成熟。到明代,因文人雅士多钟情戏曲,戏曲又抓住这一机遇,致使传奇剧本文辞典雅,舞台表演婀娜多姿。到清代,因为皇帝从顺治到光绪,无一例外都是戏曲爱好者,戏曲又利用了这个机缘,由“花雅之争”打磨出了能代表中国300多个剧种晟高水平、把唱腔和演技都推到空前阶段的国剧——京剧。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成为举世公认的雅俗共赏的艺术。民国时期,京剧借助大众媒体报纸的平台,评选出“四大名旦”、“四大须生”,把国剧明星抬到天上又深入到国民的心里。电灯出现后,照明效果的改变把“听戏”变成真正的“看戏”,视觉艺术属性鲜明突出。没过多久,几乎所有剧种的角色行当都时尚而合情合理地男女演员齐登舞台,群星闪耀,观众赏心悦目。

④优秀的文化,富于人民性的戏曲积聚了历史积淀的足够的正能量,使它能不断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在社会转型、文化多元的商品经济时代,戏曲的继续存在和发展受到了空前的挑战。20年前有人说,“电视普及,电影都没市场了,遑论戏曲?”晚近十年,又有人说,“网络时代了,有空就玩手机,谁还去剧场?”

⑤“五四”时期,就有不少人认为方块文字应该取消,但拼音终没有取代汉字。计算机出现后,汉字依然没有像当初有人预料的那样“寿终正寝”,反而流行愈广,影响日深。方块字为什么没有消亡?重要的原因是14亿人在使用它,它具有非凡的人民性。优秀的文化遗产,有优秀的守护者,像计算机开发出了许多汉字软件一样,戏曲也上了电视,上了网络。广播电视上戏曲节目随处可见,不少省市电视台的戏曲节目,收视率都意外地高。最近几天,中央电视台直播的全国少儿京剧大赛,更引发了众人关注。戏曲移步不换形,变生存危机为发展契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庶几可作对今日戏曲的寄语。

⑥虽戏曲的人民性与生俱来,但仍需我们精心守护和鼎力坚持。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人民也一直关注着自己的艺术。五个“一”工程、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一个接一个发力。戏曲院团改制寻求发展动力;戏曲院校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有的综合性大学还新设了戏剧学院.借鉴西方大学戏剧学院架构,培养中国戏剧人才。在村镇,在社区,甚至在公园,在田间,我们都能看到戏曲的各种身影。

⑦但其实对于戏曲人民性的呵护和坚持,还有不少方面需要引起注意。比如有些仍在上演的传统剧目,与时代格格不入。比如今天我们怎么处理《琵琶记》“一夫二妻”这样的大团圆结局?秦腔的代表性经典剧目《周仁回府》,其“义”的表现是设计动员他的妻子替朋友的妻子去死,这样的安排,不免使当代人毛骨悚然。有些新编的现代戏,也存在低俗、媚俗现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戏

曲要不断适应并有前赡性地引领社会心理,使之成为鲁迅先生所说的“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2013年10月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第②段列举“西方的戏剧”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③段中画线词“最优秀的知识分子”指的是( )(2分)

A.苏 轼 黄庭坚 秦 观 晁补之

B.关汉卿 郑光祖 白 朴 马致远

C.王 维 孟浩然 韦应物 柳宗元

D.关汉卿 张养浩 乔 吉 王实甫

3.第④段画线词“反辐射”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第⑤段引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3分)

5.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现在都难有商业演出,是因为缺少中国戏曲所有的“合及和”。

B.富于人民性的戏曲积聚历史积淀的足够的正能量,所以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化。

C.清朝出现了代表中国剧种最高水平的京剧,使历任皇帝无一例外地更加爱好戏曲。

D.戏曲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所以不能低俗媚俗。

6.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9分)

五月〃托尔斯泰

杨光

(l)西北的五月,夏天已然开始。

(2)临窗望去,远远近近的绿,已经不再是东躲西藏的样子了,各种颜色的花朵次第开放,满足了人们眼睛的欲望,但大大小小的槐树仍旧沉浸在冬日的回忆里,铁杆锈枝,不动声色。雨不再是春天的贵客,进入五月,便一场接一场纷至沓来,空气变得潮润清新,天空显出明净的蓝,一尘不染,太阳在中午会无所顾忌的热烈,以至于爱美的女孩子穿上了吊带短裙。五月的光与色每天都是新妍的,可是槐树还在矜持着自己那身装束,仿佛它在提醒人们,在玉月的欣欣向荣里,不要轻易忘记不很遥远的冬季。于是,敲击键盘的手指,不觉就触摸到了一个风雪之夜,这个风雪之夜,使一个火车小站,在极短的时间里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3)就在不停的疑惑或者期待中,槐树绿了,鲜活的绿遮蔽了去冬凋零在枝头的一团团灰黑色叶子。正在想,你也该绿了,槐花便就一夜间绽放了,一簇簇一片片如云似彤。走在槐荫路上,淡黄的花瓣繁亮如星,洒落满地,似乎是要吻遍脚下每一寸土地。这时,人们在槐香的氤氲里频频仰望,直让人感到,一种久积的美丽欣然问世,不是扭扭捏捏,不是袅袅娜娜,而是义无反顾的倾情奉献和技压群芳的云蒸霞蔚。可是越是这样,越让人把它和冬季连在一起。那个夜晚,有风,有雪,有一个老人踽踽独行……伤痛由是在暗黑中缓缓泻流。

(4)托尔斯泰造访岁末的火车小站,本不应该惊奇,与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打成一片、生活其中,早就是他平常的举动。惊奇的是与妻子激烈吵架之后才有了这样一次出而不归的悲剧;仅仅会是意见不合,还是另有隐情?世人猜忌纷纭、言难尽衷。然而世人公认不讳的是,托尔斯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家;他是用如椽之笔构建了俄罗斯文学大厦的巨人,《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忏悔录》、《复活》等作品,使世界现实主义杰作的行列辉光四射。毋庸臵疑,他应该享有世界声誉,同时也应该享有家人不可忽视的尊重和悉心照顾。可是他不是在自己家里安然长逝,是在一个偏僻的火车小站——阿斯塔波瓦——巨星陨落。八十二岁,愤然弃家;夜色晦暗,风雪凄迷……当时是怎样一种情怀?谁能解析他思想深处的怆凉?他一生不倦地用笔热恋和亲吻俄罗斯,想必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所以才决心以暮年之躯,彻底融进平民的行列?事实是,事实正是如此。

(5)灯下黑,是中国极具哲理的一句俗语。托尔斯泰的思想之光能为世人导航,却无法拨亮身旁亲人的眼睛。暮年的日子,他是否感到心灰意冷?抑或就是对钱财充满了极大的愤

慨和仇恨?他要散尽千金,与民平等,障碍来自家庭,“战争”的硝烟与“和平”的橄榄枝很难统一。

(6)托尔斯泰生来就是地主,世传财富让他一生富有,可他卓尔不群,解放农奴,热衷教育,不仅参加了高加索和克里米亚两次战争,而且在挣脱纸醉金迷后,甘愿过平民化的生活,特别是晚年,竟至于从事体力劳动,浇园耕地,自食其力,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妻子索菲雅坚决反对,冲突频频升级,当然还有她对情爱的偏狭和嫉妒。

(7)托尔斯泰走了,离开他的庄园,走在岁末的风雪之夜里,直至消失。

(8)后人遵照托尔斯泰的遗嘱,遗体安葬在一个森林里,慕上不设任何标记。鲁迅说:“愈是无聊赖,没出息的脚色,愈想长寿,想不朽,愈喜欢多照自己的照相,愈要占据别人的心,愈善于摆臭架子。”我们由此来看托尔斯泰,可见他的睿智决不同于常人。托尔斯泰用自己思想艺术的不朽,铸就了欧洲十九世纪文学的峰顶。奥地利〃茨威格在《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中写道:“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9)那个开满鲜花的长方形土堆,一准就是五月天幕下的大景致、大美丽,柔弱的草棵子浓密嫩绿,高大的树木顶天立地,忽然想,这高大的树木应该或者就是槐树吧,在这温热的五月里,槐花喷薄而发,玫红的,浅黄的,乳白的,晴天满树霞光,雨天落英缤纷。那样朴素的墓冢,唯有鲜花能够装扮它。

(10)鲜花开在五月里,五月没有不开的鲜花。

(11)五月,没有空白,蓬勃热烈。

(12)千万朵花儿簇拥住一个小土堆,谁也说不上哪一朵花儿会在什么时候,含一滴泪,悄然滑落。

(13)我们的心,总不免隐隐疼痛:风雪中一个耄耋老人在行进,家人不知,亲人不至,幸好有一位崇敬他的铁道工人……他没有走远,他是融在了广袤的泥土当中了,是走进五月的鲜花丛中了;五月飘落的槐花,宛若就是那个夜晚为他送行的雪花。

(选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7.第(2)段画线词“矜持”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第(3)段描写槐花一夜的绽放,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根据(4)-(6)段文字,作者从____和____两个方面高度评价托尔斯泰的伟大。(2分)

10.下列对槐树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用槐树的高大和槐花的美丽烘托托尔斯泰的崇高和睿智。

B.文章写托尔斯泰,从五月的槐树写起,托物言志。

C.彭开头写槐树,是为下文写托尔斯泰的坟墓作铺垫。

D.文章通过写槐树,侧面描写反衬墓地的朴素和简陋。

11.根据第(4)段文字,展开合理想象,描述托尔斯泰“当时的情怀”。90字左右。(5分)

12.联系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赏析第(13)段的画线句。(5分)

(三)名句默写(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3)___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远浦帆归》)

(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6)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8) ____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①寻陆鸿渐不遇

②(唐)皎然

③移家虽带郭,野径八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①陆鸿渐:名羽,皎然的好友,著有《茶经》,被奉为“茶圣”、“茶神”。②皎然:僧人,本姓谢。③带郭:靠近外城。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

A.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 D.诗余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两句写出了陆鸿渐刻意搬家,远离城市,表现自己的脱俗。

B.第三句中的“篱边菊”是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

C.第六句中“欲去问西家”的“欲去”还“问”表示惆怅和关切。

D.本诗语言质朴流畅平实,又不失清新淡雅之感,音调自然和谐。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陆鸿渐”这个人物形象加以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8分)

李勉传

①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

②至德初,从至灵武,拜监察御史。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过问之,对日:“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日:“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 ..

③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勉询将吏日:“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啐,飞表上闻,啐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谒见,面陈王啐无罪,政事条举,尽力吏也。肃宗嘉其守正,乃除太常少卿。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对称知人。 .

④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 .⑤大历四年,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番禺贼帅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阻洞为乱,前后累岁,陷没十余州。勉至,遣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翎并力招讨,悉斩之,五岭平。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岁才四五,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末年至者四十余。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

(节选自《旧庸书李勉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 (2)肃宗遽令奔骑宥释( ) ..

(3)乃除太常少卿( ) (4)会李辅国宠任( )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5分)

勉询将吏日:“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

19.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乃为权幸所诬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勉不为之屈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C.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 ..

D.投之江中 今日之事何如 ..

20. 结合文意,判断③④两段画线句中两个“竟”的表意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3分)

21. 联系全文,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李勉的主要品质。(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①菱溪石记

欧阳修

①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②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渍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日此溪是也。杨荇密有淮南,淮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③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为吴时贵将,与荇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

②逢乱世,功成志得,骄矜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

之盛口!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③,尚有居溪旁者。

④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臵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⑤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臵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注释:①本文是作者在庆历五年被贬滁州任太守的次年写的。②佚欲:淫佚之欲。③编民:编入户籍的平民。

22.写出本学期学过的欧阳修的作品篇名《______________》。(2分)

23.写出第①段的段意。(2分)

24.第②段画线句“理或然也”中的“然”指_____________。(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5.填入第③段方框处最恰当的虚词是( )(2分)

A.也 B.矣 C.哉 D.夫

26.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二、作文(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英国著名诗人兰德说:“我跟谁都不争,跟谁孥我都不屑。”

日本著名女子排球教练大松博文说:“人生的每一天都在胜负中度过,一切都以竞争形式出现。每天都是为在竞争中取胜,或者至少不败给对方而进行奋斗。因此若有一天懈怠,便要落后,要失败。人生就是这样严峻。”

描写五月的优美句子
五月的风缓缓而来(四)

1、五月盛开的石榴花,艳红似火,有着火一般的光辉,因此许多女子都喜欢榴花带在云鬓上,增添娇艳。

2、五月,这个似水的季节,悠然地坐在暮春的肩头,温暖的阳光洒进心扉,激荡着心灵深处的温馨诗行,用心聆听着泥土灵魂的悠悠歌唱,窥探着乡间原汁原味的秘密。

3、雨不知疲倦地下,下湿了这座城市,下湿了人们回家的路,淋湿了我原本就潮湿的心情。才知道这万物蓬勃的五月,怀念也会无休无止。描写五月的优美句子

4、踏青就是给心情换一个率性自然的休闲春装。以崇山为峨冠,5、五月,携一缕浅夏的芬芳,凝一脂冰清玉洁的清梦,连同五月特有的浓郁,随风越过枝头,停留在有你的彼岸,蕴润即将风干的记忆。

6、五月的天,阳光明媚和蔼,不经意地透过薄薄的云层,化作缕缕金光,洒遍大地,留下了款款热情;五月的天,风儿早就改变了性情,改变了方向,缓缓地、含情地轻抚身边的小孩的脸,轻轻地、柔柔地唤醒冬天里贪睡的青蛙;五月的天,小溪变得丰满起来,哗啦啦的停不了脚步,似乎要奔向远方,奔走中与石头撞个满怀,发出了叮咚;五月的天,大地似乎甩掉了累赘,脱掉了厚重,焕发着青春,散发着活力,张扬着奔放,呈现着缤纷。

7、五月里的河水已经不再冷了,姑娘大嫂们都站在河水里清洗衣服,欢声笑语远远传来。一同跟来玩耍的孩子们,也调皮的脱下鞋袜,高高地挽起裤脚进到水里,用手浇起水花来打仗。描写五月的优美句子。清凉的河水溅到衣服上、脸上、脖子里,却仍然乐不可支……

8、我顺着一缕阳光的嫩绿思绪,寻找着五月在季节里的清香。紫粉色的梧桐花娇艳地吹开五月的喇叭,把五月的激情浪漫浓重地渲染;润白的槐花把五月的故事一串串地高挂在嫩绿的枝头,用淡雅的色调修饰五月素洁的衣襟。

9、五月,情窦初开。诡异的春风,悄然漫过初夏的河堤。听说石榴花开过,而我依然还在春的背后,匆忙整理着岁月过往的思绪。踏上五月的沙滩,是谁,在云天之外呼唤着我?用夏潮湿的声音。春,初容已改。

10、悉数春夏秋冬,就五月最美,四月绵雨把五月的天洗得剔透,天空没有尘埃,蔚蓝,多情的四月离去而让我独爱五月的炙热,瘦红肥绿的山川,恰到点精之妙处。

11、塞外的春天总是跚跚来迟,草原五月,当万物复苏,树木吐绿,草原依然是满目枯黄,唯独那些迟迟从土壤里钻出来的小芽儿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盎然春意。

12、水田里的禾苗都已经长高长绿了,远远望去绿油油一片,恍如一片绿的海洋。风儿一来,便如波澜起伏,层层叠叠的全都是绿浪!你只要默默地看上几分钟,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马上就会包围你,让你情不自禁的觉着清爽、恬静与快乐!

13、五月的槐花,开在舍南舍北,开在漫山遍野。那是白茫茫的一片,随风起伏,如潮涌的波浪,任芳香飘荡四野,香拂柔情。如果有爱,她会开在你的心里,香到你的梦里。

14、五月,漫山遍野都是翠色盈盈,风光如画。那如绿毯一般铺开来的嫩草,总让人忍不住的想要趴下去躺一躺,去抚摸一下那柔软的绿。或者,就在上面打几个滚,闻一闻泥土清新的香味!那偶尔夹杂期间的不知名的小花,也都趁着这风和日丽都绽开了妩媚的笑颜,迎接夏天的到来!

15、、五月的槐花,开在舍南舍北,开在漫山遍野。那是白茫茫的一片,随风起伏,如潮涌的波浪,任芳香飘荡四野,香拂柔情。如果有爱,她会开在你的心里,香到你的梦里。

16、五月是浪漫的,浪漫的五月总能营造出绚丽多姿的色彩,总能姿意出淡雅清新的情愫。虽不是温情下的缠绵悱恻,却依然能超脱出怦动的激情,人因五月的传奇故事而风情浅淡恬静。

17、五月,欢庆过劳动者的汗水,纪念过青春沸腾的历史,回味过温馨淳淳的母爱,夏,赤着脚,携着五彩斑斓一路走来,炙热的情怀,舞醉一地阳光,辉映清风皓月。

18、五月的傍晚很美,独自伫立在桥头,聆听流水奔跑时拍打的节拍。

19、五月的香,缓缓而来,迟了季。风把云酿成美酒,惊了心扉。挥洒中锈了记忆。尘封日久,你又来拉拉我的袖。熟悉遥远的你滑过我的梦,拂过我的面,似这般爱与忧。

20、五月的风景俏丽地展示着她美丽的身影,无论是朝暮里温婉柔美的波幔透出的悠远宁静,还是在艳阳下闪亮水花里飞溅的激情,都是那么令人飘然而超脱。()这时,寄情于山水间,一个个易感的心灵与大自然和谐交流,情景相融共同架构起灵魂的通感,使艰辛的人生在一种生命还乡的欣慰与生命谢恩的热望中,获得一种“偷得浮生半自闲”的惬意和欢畅。

21、三月的天,春寒料峭略带阴霾,四月的雨,缠绵而不失凄婉,五月的风,像极了婴儿的手,温润柔软。五月的一切都是恰到好处,淋漓而不失柔美,热烈而不失婉约。

22、踏青吧,五月踏青,在大自然的画廊梦谷里,轻轻挽起春的流韵,在陶然中释放心灵、感悟自然、放逐人生。

23、五月,雨洗后的天空更加明净。白云悠游在一片海的湛蓝,明媚,靓丽,光芒四射,星空上一弯霁月,洁净的光辉不再清冷。

24、五月,温暖的春天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汗水也在明媚的阳光下出现在劳动者的额头。

25、时光,绕指渐行,悲空了岁月的风华,撰写了年轮的沧桑。眼眸的风景,耳际的浅笑,还有湖边渐瘦的脚印,都一一跌入流年的光影里。花絮零落,春梦搁浅,心底的思念,总是婉婉轻徊,粉如五月的微红,若歌盈袖。

26、阳光明媚的日子,去田野河畔走一走吧,你会被这个绚丽多彩的季节迷住的!白的梨花、粉的桃花都还没谢尽,火红的石榴就迫不及待的想要趁着这五月的阳光盛开,将放未放的样子,及惹人怜爱!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