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槐米的别名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04    阅读:

《槐米功效》
槐米的别名 第一篇

槐米功效

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 下午 8:19

【科属】为豆科植物槐的花或花蕾。

【别名】怀花、槐米。

【性味归经】性寒凉,味甘平;入肝、大肠经。

【功效主治】凉血止血,清肝降火。主治肠风便血,痔血,尿血,血淋,崩漏,啊血,赤白痢,目赤,疮毒,高血压等病症。

【营养成分】每100克鲜品含水分78克,蛋白质 3.1克,脂肪O.7克,碳水化合物15克,钙

8.3毫克,磷69毫克,铁3.6毫克,胡萝卜素 0.04毫克,维生素 B1 0.04毫克,维生素B2 0.18毫克,尼克酸6.6毫克,维生素C 66毫克。此外,还含有芸香甙、槐花素等物质。

【食疗作用】

1.凉血止血 槐花主要用于出血属于血热的病症,可配合地榆治疗下部出血如便血、尿血、痔血,配合仙鹤草、白茅根治疗上部出血如咯血、衄血等。

2.降低血压,预防中风 槐花所含的芸香甙(芦丁)是具有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的维生素,可增强血管壁弹性,提高毛细血管的韧性,对高血压患者有防止脑血管破裂的功效,可预防中风;槐花液对麻醉狗有显著降血压作用。

【保健食谱】

1.槐花酒 槐花100克,白酒750毫升,白糖适量。摘取即将开放的槐花蕾,装人纱布中,与白酒同装人容器内,加人适量白糖,密封,2个月后即可饮用。每次饮用30~5O毫升,每日 1次。此酒甘醇清香,具有降低血压,预防中风,健胃消食,消除疲劳的功效,适用于老年人心血管疾患及脾虚纳呆,体倦欲寐,形体肥胖等病症。

2.槐花饮陈槐花 10克,粳米 30克,红糖适量。先煮米取米汤,将槐花研面调人米汤中,加红糖适量调服。此饮清香甘甜适口,具有凉血止血,清肝降火的功效,适用于风热内扰引起的大便便血,目赤,痔血等病症。

3.菊槐茶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菊花、槐花洗净,沥干水,与茶叶同放入杯中,用开水沏泡片刻,然后饮用。此茶清香芬芳,具有清肝疏风,降火明目,止渴除烦的功效,对于辅助治疗高血压有一定效果,还适用于目赤,眼目昏花,消渴,烦热等病症。

【注意事项】槐花性寒凉,阳气不足、脾胃虚寒者慎食。

【文献选录】

【槐米的别名】

《日华子本草》:“治五痔,心痛,眼赤。”

《大明本草》:“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腔虫及皮肤风热,肠风泻血,赤白痢,并炒研服。” 《本草纲目》:“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烟血,崩中漏下。”

【文化欣赏】

唐·翁承赞。《题槐》:“雨中妆点望中黄,勾引蝉声送夕阳。忆昔当年随计吏,马蹄终日为君忙。”

金·赵秉文。《玉堂槐花》:“玉堂阴合冷窗纱,雨过银泥引篆蜗。营草戎葵俱不见,蜂声满园采槐花。”

清·叶申芗。《忆秦娥.槐花》:“风飘香,雨余满院槐花黄。槐花黄,昔年辛苦,三度曾忙。婆婆生意欣偏强,凉归高树延秋光。延秋光,辞巢客燕,噪晚鸣精。”

历史传说:据《周礼》载,“面三槐,三公位焉”。意谓朝见天子时,三公面向三棵槐树而立。唐时又有“槐花黄,举子忙”之说。吴澄注云: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也;王安石释云:槐黄,中怀其美,故三公位之;《春秋无命包》云:槐之言归也。古者树槐,听讼其下,使情归实也。

《槐米的有效成分》
槐米的别名 第二篇

槐米的有效成分

槐米中芦丁、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别

【目的】

1.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原理和方法。

2.掌握黄酮类成分的主要理化性质及鉴别方法。

3.熟悉和了解采收与炮制对芦丁含量的影响。

【原理】

1.槐花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莆。前者习称槐花Flos Sphorae;后者习称槐米Flos Sophorae Immaturus。主产于河北、山东、河南、陕西、江苏、广东、广西、辽宁等地。以河北、山东、河南产量大。 性能:苦,性微寒。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应用: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等。

2.主要含有芦丁(芸香苷)、槲皮素,还含少量皂苷类及多糖、粘液质等。近代研究表明槐米含芦丁可高达23.5%,槐花开放后降至13.0%。芦丁可用于治疗毛细血管脆性引起的出血症,并用作高血压辅助治疗剂。芦丁还可以作为制备槲皮素、羟乙基槲皮素、羟乙基芦丁、二乙胺基乙基芦丁等的原料。

3.芦丁为浅黄色粉末或极细微淡黄色针状结晶,含3分子结晶水(C27H30O16?3H2O),加热至185℃以上熔融并开始分解。芦丁的溶解度,在冷水中1:10000,沸水中1:200,沸乙醇中1:60,沸甲醇中1:7,可溶于乙醇、吡啶、甲酰胺、甘油、丙酮、冰醋酸、乙酸乙酯中,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石油醚。芦丁分子中具有较多酚羟基,显弱酸性,易溶于碱液中,酸化后又可析出,因此可以用碱溶酸沉的方法提取芦丁。

【仪器与试剂】

1.1000、500、100、10ml烧杯,10ml试管,试管架,托盘天平,量筒,三角漏斗,洗瓶,布氏漏斗,电炉,10×20cm薄层板,10×20cm薄层色谱缸,色谱专用滤纸,聚酰胺色谱膜,点样毛细管,紫外灯(仪),玻棒,牛骨匙,纱布,脱脂棉,显色剂喷瓶,小型空压机。

2.槐花米粗粉,滤纸,pH试纸,生石灰,硼砂,2%硫酸,浓硫酸,稀盐酸,浓盐酸,10%氢氧化钠,乙醇,10%α-萘酚乙醇溶液,镁粉,1%醋酸镁甲醇溶液,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2%二氯氧锆甲醇溶液,2%枸橼酸甲醇溶液,Ba(OH)2,滑石粉,甲醇,氨水,芸香苷、槲皮素、葡萄糖、鼠李糖对照品,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4:1:5)上层溶液(纸色谱),90%乙醇或乙醇-水(7:3)(聚酰胺色谱),显色:苯胺-邻苯二甲酸盐试剂。

【步骤】

1.芸香苷的提取 称取50g槐花米粗粉,于500mL烧杯中,加入0.4%硼砂沸水溶液300mL,在搅拌下小心加入石灰乳调至pH8~9,加热微沸30min,注意添加水,随时补充蒸发掉的水分保持原体积并维持pH8~9,趁热用脱脂棉过滤;药渣同样操作再提取一次,合并滤液,稍冷,用浓盐酸调至pH4~5,静置过夜使沉淀完全,抽滤,用蒸馏水洗3~4次,抽干置空气中自然干燥得淡黄色粗制芸香苷。

2.芸香苷的精制 将芸香苷粗品置500mL烧杯中,加适量(约100mL)蒸馏水,再用石灰水调至pH8。加热煮沸数分钟,使充分溶解。趁热抽滤,滤液滴加3mol/LHCl调至pH7,

放置18h以上,即析出沉淀。减压过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沉淀2~3次。抽干,于70~80℃干燥1h,即得精制芦丁。称重,计算产率。

3.芸香苷的水解 取精制芦丁2g,研细,置于500mL圆底烧瓶中,加2%硫酸溶液150mL,于直火回流30min,放置至室温,析出黄色槲皮素结晶,抽滤,滤液保留作糖部分的鉴定。沉淀水洗后再用95%乙醇重结晶一次,得黄色针状结晶,于70~80℃以下干燥,即得精制槲皮素。

4.检识【槐米的别名】

(1)取芸香苷、槲皮素少许,分别用10mL乙醇溶解,制成试样溶液,照以下方法进行实验。

①Molish反应:取试样溶液各2mL,分置于两支试管中,加10%α-萘酚乙醇溶液1mL,振摇后倾斜试管45°,沿管壁滴加2mL浓硫酸,静置,观察两液面交界处颜色变化(棕色环)。

②盐酸-镁粉反应:取试样溶液各2mL,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各加入镁粉少许,再加入浓盐酸数滴,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③醋酸镁反应:取两张滤纸条,分别滴加试样溶液后,加1%醋酸镁甲醇溶液2滴,于紫外灯下观察荧光变化,并记录。

④三氯化铝反应:取两张滤纸条,分别滴加试样溶液后,加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2滴,于紫外灯下观察荧光变化,并记录。

⑤锆-枸橼酸反应:取试样溶液各2mL,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各加2%二氯氧锆甲醇溶液3~4滴,观察颜色,然后加入2%枸橼酸甲醇溶液3~4滴,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2)糖的纸色谱鉴定 取水解母液20mL,用Ba(OH)2的细粉(约2.6g)中和至pH7,滤去生成的BaSO4沉淀(可用滑石粉助滤),滤液浓缩至约1mL,供纸色谱点样用。 样品:水解浓缩液

色谱滤纸:新华滤纸

对照品:葡萄糖、鼠李糖水溶液

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4:1:5)上层溶液。

显色:苯胺-邻苯二甲酸盐试剂,喷后105℃烘10min,显棕红色斑点。苯胺-邻苯二甲酸的配制:将1.66g苯二甲酸和0.93g的苯胺溶于100mL水饱和的正丁醇中。

(3)芦丁、槲皮素的纸色谱和聚酰胺薄层色谱鉴定

样品:自制芦丁、槲皮素的乙醇液

色谱材料:新华滤纸,聚酰胺薄膜

对照品:芦丁、槲皮素的乙醇溶液【槐米的别名】

展开剂: 正丁醇-乙酸-水(4:1:5)上层溶液(纸色谱)。90%乙醇或乙醇-水(7:3)(聚酰胺色谱)。

显色:

①可见光下观察及紫外灯下观察。

②喷三氯化铝试剂后再观察。

【基本操作注意事项】

1.加入石灰乳即可达到碱溶解提取芸香苷目的,又能使槐米中含存的大量粘液质生成钙盐沉淀除去,但应严格控制在pH8~9,不得超过10。pH过高,在加热提取过程中可促使芸香苷水解破坏,造成产率明显下降。酸沉时加浓硫酸调pH3~4,不宜过低,否则会使芸香苷生成盐溶于水,也会降低收率。【槐米的别名】

2.加入硼砂的目的是使其与芸香苷邻二酚羟基结合,这样既保护邻二酚羟基不被氧化破坏,亦保护邻二酚羟基不与钙离子络合,使芸香苷不受损失。同时还有调节碱性水溶液PH值的作用。

【槐米的别名】

3.芸香苷的提取还可以利用芸香苷在冷、热水中的

《槐米是怎么治痔疮的》
槐米的别名 第三篇

槐米是怎么治痔疮的?

分享到:0

【槐米的别名】

下面是一名患者使用偏方的经历。

我在1991年前就得了痔疮,并且一开始就大便出血、痔核脱垂。大便困难不说,常常需要用手才能将脱出的痔核还纳。裤子里那种臭味就没法说了,真是出不了门也见不得人,就这样整整过了13年。

槐米是怎么治痔疮的?

在这13年间,我用过“PP粉”(即高锰酸钾溶液)、马齿、艾叶、满山红烧水熊洗,“灭痔灵”用了有近百瓶,电视上宣传的“XX肛泰”用了40 多贴,统统不见效。

到了2004年,一位吉林朋友来看我,听了我诉说的苦恼,便告诉我说:咱这里不是盛产槐米吗?在采摘槐米时称出1000克(2斤)既干净又新鲜的,用铁锅炒黄、炒焦,研成细末。然后每次取1汤匙加开水拌成粥样,在饭前喝下去,每日3次,必定见效。

我按照朋友说的做,不到10天,肛门就不发黏了。半月之后,痔核也不脱垂了,那感觉真是喜从天降。接着我坚持着将剩下的槐米按上法喝完,结果害了13年的痔疮真的好了,肛门平日也不发炎了,痔核也不见了,一切都正常了。为了巩固疗效我又称了500克继续吃,至今已经6年了,没有复发。

朋友在给我这个方子的时候,还叮嘱我坚决忌食白酒和辣椒。对这点我也是深有体会,要彻底治愈痔疮,就一定不能迁就自己的嘴!

点评:槐米为槐树的花蕾,形似麦粒,味苦,性微寒,入肝、大肠经。于每年6~7月花未开放时连梗折下,晒干后打落花蕾即得。

槐米含芸香(芦丁)、桦皮醇、槐二醇及鞣质等,可凉血止血、降血压。主要用于便血、痔疮出血、吐血、尿血、血痢、高血压等。由于槐米兼有润肠之功效,故可用于便秘、痔疮肿痛兼有出血者。每次用量9~15克,可煎服或代茶饮。槐米炒制时注意火候,不宜过急。脾胃虚寒者慎用。

痔疮, 痔核, 满山红

治疗痔疮是有偏方可循的,葡萄干偏方是其中的一种,每天吃30粒葡萄干,还要多参加一些运动。每天的下午四点食用,连续服用1

个月,基本上可根治。痔疮患者可以试试的,效果不错的。

《终南山翻译赏析_作者王维》
槐米的别名 第四篇

<终南山>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维。古诗全文如下: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翻译赏析_作者王维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前言]
<终南山>是诗人王维的五言律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6卷第65首。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次联写终南山的近景,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第三联高度概括,终南山尺幅万里。讲述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注释]
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终南山别名。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传说天帝居所。这里指帝都长安。
青霭(ǎi):山中的岚气。霭:云气。
海隅(yú):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分野:以天上星宿配地上州国称分野。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hè):山谷。“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人处:有人烟处。
[译文]
终南山高大雄伟,几乎接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角。回望刚刚在身前退向两边的茫茫白云,淡淡青雾,又弥漫成了朦胧迷蒙的一片奇幻的境界。中峰高大雄伟,成了分野之界,阴天和晴天里千岩万壑的景象相差悬殊。天晚了,想要找个人家住下,我只好隔着水向樵夫打听。
[鉴赏]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 象”,都是这个意思.。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次联写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生,而除了王维,又有谁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切呢?
“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这一联诗,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孕。即如终南山中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值得观赏的景物还多,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进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经看见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霭”俱“合”,则刚才呈现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明说,但他却在已经勾画出来的“象”里为我们留下了驰聘想象的广阔天地。
第三联高度概括,尺幅万里。首联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和从西到东的远,这是从山北遥望所见的景象。至于终南从北到南的阔,则是用“分野中峰变”一句来表现。游山而有“分野中峰变”的认识,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之状已依稀可见。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阴晴众壑殊”,就是尽收眼底的全景。所谓“阴晴从壑殊”,当然不是指“东边日出西边雨”,而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千形万态。
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评价。有些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不相称,从而持否定态度。王夫之辩解说:“‘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则山之辽廓荒远可知,与上六句初无异致,且得宾主分明,非独头意识悬相描摹也。”(<姜斋诗话>卷二)沈德潜也说:“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唐诗别裁>卷九)
这些意见都不错,然而“玩其语意”,似乎还可以领会到更多的东西。第一,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有个省略了的主语“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第二,“欲投人处宿”而要“隔水问樵夫”,则“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赏心悦目,诗人之避喧好静,也不难于言外得之。第三,诗人既到“中峰”,则“隔水问樵夫”的“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涧;那么,他怎么会发现那个“樵夫”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树林,有音响。诗人寻声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欣然发现樵夫的情景,不难想见。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然有“人处”,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望的情景,也不难想见。

《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槐米的别名 第五篇

苏子的功效与作用:苏子又名荏,有紫苏和白苏之分,紫苏多为药用,别名:紫苏子、黑苏子。苏子具有除痰降气,止咳定喘,润心肺,治胸闷气逆,大便不通功能。苏叶可食用,辣味苏叶咸菜,粘豆包、馒头熟底食用,清心开胃

苏子的功效:
苏子又名荏,有紫苏和白苏之分,紫苏多为药用,别名:紫苏子、黑苏子。苏子具有除痰降气,止咳定喘,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经。
功能主治: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3-9g。
来源:该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苏子的作用:
苏子配伍杏仁:苏子辛温 下气利膈消痰、润肺平喘;杏仁苦温 降肺气以化痰止咳平喘.二者合用 其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更著.且二药皆入肺与大肠 有润肠通便之功.用于治疗外感风寒、痰涎壅肺、肺气上逆之胸膈满闷、咳嗽气喘以及伴有大便不通者.
苏子配伍陈皮:二者皆能理气化痰、止咳定喘.但苏子质润 功擅降气消痰 尚能温中降逆;陈皮性燥 长于理气化痰 并可理气和胃.相伍为用 燥润并施 则燥不伤阴、润不留痰 共奏化痰止咳、降气定喘、和胃降逆之功效 用于治疗肺气上逆之咳喘痰多、胸膈满闷;痰浊中阻、胃失和降之呕吐、呃逆等症.
苏子配伍紫菀:苏子降气平喘、化痰止咳 功擅降气;紫菀润肺下气、消痰止嗽 长于润肺.二者伍用 共奏化痰止咳、下气平喘、利膈宽胸之功效 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咯痰不利、胸膈满闷等症.
1、苏子治气喘咳嗽,食痞兼痰: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吸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2、苏子治小儿久咳嗽,喉内痰声如拉锯,老人咳嗽吼喘:苏子一钱,八达杏仁一两(去皮、尖),年老人加白蜜二钱。共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服一钱,白滚水送下。(<滇南本草>苏子散)
3、苏子治食蟹中毒:紫苏子捣汁饮之。(<金匮要略>)
4、顺气、滑大便:紫苏子、麻子仁。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之。(<济生方>紫苏麻仁粥)
5、苏子治消渴变水,服此令水从小便出:紫苏子(炒)三两,萝卜子(炒)三两。为末,每服二钱,桑根白皮煎汤服,日二次。(<圣济总录>)
6、苏子治脚气及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踵不可践地:紫苏子二两,杵碎,水二升,研取汁,以苏子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葱、豉、椒、姜食之。(<圣惠方>)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