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低碳农业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08    阅读:

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低碳农业 第一篇

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低碳农业现状及问题

地球上1亿480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中大约有3100万是可耕地,但目前可耕地面积正以每年10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流失。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74亿亩,比上一年度减少29万亩。在世界上排名第四。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在2010一2050年间,沼气替代生物质能和煤炭可使二氧化碳 年排放减少307.77万吨到4 592.80万吨,二氧化硫年排放减少13.1l万一8.87万吨。

另一方面,退耕还林还革,减免耕、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的生态农业方式,能极大地增加我国的碳储量,改变生态环境,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总之,生态农业系统可以抵消80%的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见发展低碳农业已成当务之急。由此看来,对我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便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但是,我国目前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低碳农业发展缺乏中长期规划与制度保障

1.1 普法固法的必要性

“低碳农村的建设需要法律体系的支撑。我国农村的环保工作起步晚,现行的许多环保法律是针对工业部门和城市的,对农村环境的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具体规定很少,很多法律对农村环境保护是不试用的。目前农村环保无法可依,政府职能部门很难对农村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管理。另外,由于农村土地等资源产权关系不明晰,致使农村的环境资源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农村的环境污染不像工业污染具有明确的责任主体,责任主体不能清晰界定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中国低碳农村建设探析 陈晓春 唐姨军 胡婷】此段文字充分说明了我国法律在低碳农业这一方面存在的纰漏。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坚持的方针,因此,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也应该是相一致的。

但是,我国在低碳农业这方面还是缺少中长期的规划与制度保障。加拿大采取了农地造林制度,充分发挥森林系统可提供抵消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多元途径,诸如减少森林砍伐(保存碳源)、扩大人工造林(提高碳积储容量)、生产生物质能源(抵消石化能源燃烧消耗)。在美国,人们采取保护性耕牦及休耕以重新吸存、储存土壤有机碳,并且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例如《公共事业管制政策法》、《能源税法》、《大气清洁法修正案》、《能源政策法》、《低碳经济法案》、《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等一系列法案,这些法案虽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色彩,但是这的确可以引导公民和企业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从而也规范了国民的行为。在日本,虽然日本是个资源匮乏,领土较少的小国,但是日本对低碳的号召可是可见一斑。日本政府十分了解自己国家的公民,他们利用政策优惠和补助金的制度来引导公司和公民的消费趋向,从而使得人民自己主动的响应政府的号召。澳大利亚在半干旱农地实施灌溉。相比之下,中国的制度便显得有点薄弱。虽然中国于2003年1月和2008年8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

进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但是,中国还需更加努力。此外,中国的低碳农业缺乏中长期的规划,中国更注重的是短期时间内的规划和效果,在对低碳农业的长期规划中没有做出更加长远的打算,中国应将目光放的长远,将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

1.2 普制固制的必要性

我国的政府体系经过了60多年的洗礼,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外各种自然、人为等事件中显示出了共产主义的优越性和在中国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而期间建立起来的各级政府之间的合作,官民之间的合作正是普制固制的关键所在。制度的建立需要党的领导,同时也需要人民的反馈。低碳农业这项利国利民的发展项目与全体人民都有着紧密联系。政府在大力宣传发展低碳农业的同时,必须让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脚步跟上人民开展低碳农业的节奏。

法律是制度,但是制度不一定非得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的机器机关保证实施的代表国家权力和意志的制度。也就是说法律制度是制度当中的一种。而制度可以是任何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是外延,法律制度是制度的内涵,所以在建立低碳农业制度保障的过程中,大家都是主人公,我们共同遵守适合我国的一套发展准则,这才是普制固制的真正含义。

二、低碳农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监督体系不完善

2.1 初步规范化

【低碳农业】

我国于2011年1月19日正式发布了《中国低碳城市评价体系》,其中写出了多项城市低碳评价的内容及标准,但是在低碳农业这一方面,我国还不完全成熟。在监督体系这一方面,我国更是不完善,因为我国耕地面积较大,农民的低碳意识薄弱致使在监督管理这一方面更加不易实施。但是一方面还是需要利用市场机制对农业进行监管,另一方面运用环境影响评价对农业审批项目进行监管。使我国的低碳农业趋近于规范化。此外,我国还未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来标准低碳农业,这也就成为了监管体系的一个漏洞,虽然我国有出台一些相关的法律,如《环境保护法》、《农业法》。但在《环境保护法》中仅仅对农业有简单的涉及,并没有推出详细的规定,至于《农业法》,虽然这是至今为止我国出台的较为详细的有关农业的法律制度,但是这部法律的原则性太强,所以可操作性不强。这也使得我国的监管体制得不到完善。

除此以外,我国的农村缺乏具体的监管机构,环境监测和检查体系不完整,使得农村环境越发的恶劣。成为低碳农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绊脚石。

2.2 细究小农经济的阻碍性

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生产单位基本是农户,而从事生态生产的农户与其他农户的生产仍较为分散、孤立,农村生产还缺乏普遍的组织与支持。“如果一个农户或一个种植园实行低碳农业模式,而周围的耕地仍旧受到影响和污染。因此,我国这种以小农分布的农业特点,直接影响了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的组织,提高了低碳农业发展的成本。”【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42卷

第5期】分散的农业单位必然给发展的低碳农业的组织,教学,后期跟进服务等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另一方面,农户收入低下,制约了消费观念的转变。一项调查显示,家庭月收入在1 000元以下的人对5%的低碳绿色产品溢价一般不接受,而家庭月收入在8 000元以上的人100%购买过绿色产品。其根深蒂固的粗放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对我国发展低碳农业极为不利。

三、低碳农业的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3.1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低碳农业】

发展低碳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传统的农业形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较高,并且效率较低。但是如果引进是有机械,虽然效率达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却增大了化石资源的使用,使得更多的温室气体被排放到了大气之中。因此,发展低碳农业要求更高的技术水平,因而便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来实现设备的提高。然而,就目前我国政府对低碳农业的资金投入来说,还远达不到技术提高的水平。一方面投入少,政府对低碳农业发展进程支持力度缺乏有力的供给。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但我国不足0.2%,另一方面,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使用分散,投入交叉重复。另外,农业项目资金由上级财政拨付专款、地方财政配套和农民自筹三方面共同负担,但是资金还是不到位。由此可见,政府还是没有将低碳农业放到首要位置。近几年,中央不断的加大对西部地区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每年200多亿的扶贫基金,有65%以上投到了列入西部开发的12个省区市,另外,我国农业项目较多,资金平均分配到各个项目中便少之又少。相比较西方国家,我国投入的资金较少。

3.2 科学研究投入不足

因为要发展低碳农业,就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基石,不断的发展创新才能使得我国的低碳农业水平跻身世界前列,这一方面要求我国政府对此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国打开国门,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水平,学习先进的技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不高、农业科技人员断层、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直接影响到低碳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目前正推广应用的生态农业模式,在技术上存在局限性。”【陆静 后京都时代金融发展的法律途径】因此,我国应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坚持弥补这些不足,使我国的科技技术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梯。

四、低碳农业技术研发与普及不够

4.1 人才培养之路

都说二十一世纪最需要的是人才,这句话在低碳农业领域同样经典。一方面,由于政府对于低碳农业的投入资金不足,低碳农业的技术研发便不能有质的飞跃。虽然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已经跻身于世界前列,但是在农业技术方面,我国现阶段的技术水平不高,我们需要使用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资金来发展和创新科

技。

一方面,我国缺少技术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使得我国在低碳农业方面设备不够先进,不够完善。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市场和科技企业对农业科技推广的最用更加突出。但是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并且基础较差,较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技术水平就更显落后了。所以,如何来促进农业技术市场和农业科技产业化生产的快速发展便成为了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任务和难题。

【低碳农业】

人才的培养并不要求我们一定要求以一种政府补贴的形式来发动学子或者社会人士把精力投入到这个领域,因为这样无疑是又多了一种与公务员等铁饭碗类似的职业,这样不仅不会起到促进的作用,反而更有可能适得其反。所以笔者认为培养人才的过程说到底是培养兴趣的过程,而培养兴趣的过程则是一部分相关领域的探路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际成果改变人们观念的过程。

而值得庆幸的是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低碳,生态等相关领域,而恰巧的他们不知道如何更多的认识这些领域。难道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吗?相应的,有了人才的培养、政府的支持、先驱的付出,成功发展的脚步必定会迈进低碳农业的大门!

4.2 成果普及之路

对于一些比较先进的设备,由于价钱的关系,使得农民大都不愿使用,也造成了即使有先进的设备也不能普及的现象,他们不愿使用农业贷款,因为在现在的农村,人们还未形成先消费的意识,他们依然保持着旧的金钱消费观。在技术普及方面,我国缺少低碳农业的引导机构来引导农民发展低碳农业,每个产业的新兴都需要一个引导机构来进行引导,就像教师的作用,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他人,从而便使得更多的人能掌握发展低碳农业采取的措施以及技术。“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大约为6000项,科技转化率为30%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我国农业改造问题的研究】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的现象,一是因为农村设施不完备,二是因为农民素质不高,据调查,从事农业的工作者有85%是初中以下的文化水平,三是我国的农业规模小,采取承包责任制和分散性的小农经济,使得生产分散。

这些都是影响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问题所在,也是我们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当然,成果不只是实物部分,相应的在遵循生态原则的大前提下,把相对独立的各个人工生态生产系统按产业化经营的形式与要求,统一安排组织,走“小群体一大规模,小农户一大基地”的发展路子,使其在总体上既能获得优质、营养、安全的绿色食品,又使这一生产产量最大化,从而实现经济和生态运行的良性循环。这种以产业化经营实现低碳农业的高效益的创新:把分散的农户生态生产组织起来,在产业化经营组织体系的情况下,将农户以产业化经营的方式组织起来,实现“六统一”配套的产业化经营,即统一布局,统一耕作技术,统一品种,统一收获加工,统一销售,统一结算。

这就是一种模式的创新,而在对这种非实物的普及的过程中,相应的就又会牵扯到我国教育模式弊端对普及文化的阻碍性。

当然,无可厚非的是,学习也是一种兴趣的表现,同样只有对低碳农业有了兴趣,人们才会学,才会懂得去重视这个领域,乃至于从事于这个领域。这样看来,对

低碳农业的普及与对其研究开发的投入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二者缺一不可。

【低碳农业】

五、农民低碳生产、生活意识淡薄【低碳农业】

5.1 农业现代化加强的必要性

90%农民并没有过接受高等高等教育,他们完全不了解低碳农业是什么,也不了解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性,即使被告知发展低碳农业的优点及好处,他们也不能完全接受这一种植模式。据调查,有将近%80的人对绿色产品一无所知,90%以上的农民第一次听说低碳经济,99%的农民对低碳经济闻所未闻。农民对低碳农业意识薄弱,也是导致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这些农民完全不懂得发展低碳农业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1、发展低碳农业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治理污染的紧迫【低碳农业】

任务;

2、低碳农业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

3、发展低碳农业是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拓展农业功能的现实需要;

4、发展低碳农业是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42卷第5期】

而与此同时有粗放式农业生产方式加剧了发展与保护的矛盾。

5.2 农村城市化对农民的激励性

农业模式的调整固然重要,但此外,农村的人们的环保意识薄弱,再加上没有具体的法律明文对农村的约束,更使得农村的环境越发的恶劣,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不会提高,由此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对于那些乡村企业,各级政府对这种乡村企业十分重视,但也是由于这种重视使得这些小企业一味以利润为上,将利益放在了首要位置,忽视了环境。这就会导致农民产生有肉吃也闻不到肉味的社会普遍存在的无奈。

除了这些,农民不懂得进行贷款来支持低碳农业。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农民根深蒂固的旧思想,农民不像城市居民一样,农民将耕地作为自己一生的工作,他们不敢轻易的去尝试新的耕种方法,所以,大多数农民选择使用旧的、传统的、高碳的耕作方式。

“首先,农业技术运行存在习惯性,技术进步理论称之为‘路径依赖’,即人们在选择技术时,经济上的适应性总是优先于技术上的适应性,而新技术的采用往往要付出较高成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学习成本等),结果必然是新技术难以顺利被采用。其次,农民的意识和行动往往有惰性。对于农民个体来说,在化学农业观念业已生产和生活各个环节的情况下,自觉能动的进行农业低碳华生产无疑是要进行一场从思想到行动的全新变革,这需要有较高的思想境界、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久的坚持力、掌握足够的知识、技术和资金。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马伦姣 发展低碳农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思考】

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是应试制度,城市的孩子包括农村的孩子都不愿意报考农业类学校,认为搞农业没有前途,即使国家采取了农业类学校降分录取的政策,但是对大多数考生而言,他们不愿意学习农业知识,成为一名农业技术型人才。这也是由于人们对农业的了解的不完整,他们的思想依然局限在“搞农业就

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低碳农业 第二篇

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徐庆国 刘红梅 黄丰

摘要:该论文总结了我国构建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构建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我国构建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中国

CO2、CH4等温室气体排放的温室效应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正在深刻影响着全人

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农业生产既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又具有汇集和转化温室气体的功能,同时其过程还要受到温室效应的严重影响。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农业已成为人们探索追求的目标。如何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实现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等石化农资产品使用减量化,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再循环,进行保护性耕作,充分发挥农作物、林木和草地植物的碳汇潜力和价值,减排增汇,既能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气候和改善环境,又能提高农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进行了文献资料分析和实地调研,对我国的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思索探讨,总结成文,供各位专家领导参考。

1 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1.1 构建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英国2003年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其引伸概念低碳农业(low carbon agriculture)是指农业生产与经营中排放最少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最大收益的农业发展模式,它是低碳经济的基础。可

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概念最先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提出,它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两者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是目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因果链,只有构建低碳农业,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纵观人类农业发展进程可将农业发展历史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工业化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三个阶段。相应地按照农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以CO2为主)排放

多少,即碳经济概念,则可将农业发展历史划分为低碳低效农业发展阶段、高碳高效农业阶段和低碳高效农业等三个阶段。低碳低效农业发展阶段即原始农业阶段,以刀耕火种为主要特征,维持原始生态环境,没有工业化农业造成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农业生产低碳(排放)和低效率;高碳高效农业阶段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传统工业化农业阶段,以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高碳排放工业产品为主要特征,农产品单产获大幅提高,正处于这一发展阶段的我国农业体现高碳高效率;低碳高效农业发展阶段即我国今后构建的现代农业阶段,要求保持传统农业的高效率,从而满足人口不断增长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需求,同时,还要进一步减排温室气体,构建低碳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新阶段,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几代领导人和人民大众60年努力奋斗的目标。2007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还系统提出了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我们现在及未来需要探索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要从高碳高效农业转向低碳高效农业。并且,过去的原始农业也是低碳农业,这不是我们所需求的农业,因此,准确地说,我们追求的现代农业就是要发展低碳高效农业。

1.2 构建低碳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

低碳高效农业的特点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是节约型、效益型、安全型、友好型农业。简言之,它是高综合效益的生物多样性农业经济模式。它是人类继传统工业化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与品质,满足人类需求后,进一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可持续发展是针对传统工业化农业发展中出现的资源消耗大、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农业发展战略,这种发展能够有效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水资源、植物和动物遗传资源,而不会造成生态环境退化。

2007年12月,中国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 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建设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国家综合战略举措。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引入国际视野和现代理念,注重借鉴汲取国内外现代农业建设的经验教训,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低碳农业技术,先试赶闯,创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现代农业发展新途径。

1.3 构建低碳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维护国家声誉和体现国际责任的要求

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构建低碳农业是一场涉及农业生产模式、农村和农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发展低碳农业并不是未来的事业,而是应该从现在做起,关乎每个人的事情。防范全球变暖,需要国际合作,关乎全球每个国家和地区。因此,构建低碳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中国农业发展本身的需要,更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体现对全球农业发展作贡献和尽责任及义务的要求。

2007年5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大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9年12月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

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在维护第三世界发展权和承担自己的国际义务方面走在世界的前沿。从1995年开始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1997年《京都议定书》签署,再到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通过了一份不具法律约束力协议,围绕包括低碳农业在内的低碳经济世界博弈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并将对今后世界多极化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不言而喻,我国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工作,工业系统固然要勇挑重担,但是,我国“三农”工作系统同样责无旁贷。这是因为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一个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同时又受到温室效应的严重影响。 2 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在发展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巨大的贡献,但也还存一些极待解决的问题,依然任重道远。

2.1 农业生产方式不尽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严重不足,资源利用效率相对低下。如土地总量较大,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耕地面积仅0.085 hm2,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为了应付日益膨胀的人口增长需求,我国过去采取了一系列的不合理农业生产方式,已成为我国低碳农业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是土地利用改变,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破坏和降低了森林、草地植物的碳汇功能。土地利用变化是目前大气中碳含量增加的第二大来源,其作用仅次于石化燃料的燃烧。2006年中国共减少耕地67.4万hm2,2006年底全国

耕地面积只有1.218亿hm,已逼近1.200亿hm的“红线”;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38万km2,年均土壤侵蚀总量为45.2亿吨,且以每年1万km2的速度流失;全国沙化面积达173.97 km2。致使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地日益缩小,加上人为乱捕滥猎,导致物种数量减少和濒临灭绝。据有关资料,我国有15%~20%的物种处于濒危和受威胁状态,包括4600多种高等植物和400多种野生动物。近几十年已绝迹的高等植物就有200多种,野生动物有10余种,还有20多种濒临灭绝。 22

二是土地利用与施肥方式不合理。为了追求农产品单产,提高农地复种指数,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农田土壤退化,土壤中有机碳大量丢失排放,引起农业生产报酬递减,进而造成整个农业生态系统脆弱,病虫害频繁发生,进一步加大化肥和农药使用的恶性循环。同时,施肥方式不当加剧了温室效应。如大量施用石灰和尿素已成为CO2的排放源。向土壤中施用石灰能够降低土壤的酸性,促进作物

生长;但是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的溶解和释放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CO2。尿素施用过程中碳素的易挥发性也导致大量CO2的损失。

三是草地过度放牧。我国草地总面积的大约90%存在着不同程度退化,全国沙漠化、盐碱化的草原面积达1.35亿hm2,约占总面积的1/3,且以每年200万hm2的速度迅速增加。严重降低了我国现有的60亿亩(4亿km2)草原的碳汇功能。

四是农业灌溉方法不当。占我国有效水资源利用量77%的农业用水不采用节水灌溉,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加上大量施用化肥、牲畜粪便有害排放等导致水资源污染严重;过度开采地下水以保障生活和农业用水,这又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土壤退化和沙漠化,降低了农业碳汇功能。

2.2 农业生产废气大量排放

2015发展低碳农业对策研究
低碳农业 第三篇

发展低碳农业对策研究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紧缺的情况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已日益为社会各界所重视。从目前看,对低碳经济发展研究的视野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着重于解决工业高排放、高能耗引发的环境问题,而对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即农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事实上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伴随着化学农业、石油农业、机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和农村的能源消费迅速增长,农业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使农业在节能减排中有所贡献,必须大力发展低碳农业,为此,我们提出本研究课题,旨在推动我市现代农牧业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通过发展低碳农业节约资源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使我市农牧业发展走上生态文明之路。

一、我市发展低碳农业的背景分析

(一)低碳农业的由来及其特点

1、低碳经济与低碳农业。

**年英国政府在《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理念;其后**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使“低碳”理念更为世人所知。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人们之所以对低碳经济高度关注是因为在当今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新技术尤其是新能源资源的巨量开发利用,给我们的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与变化,而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导致温室效应日益严重,引发了全球变暖与能源资源枯竭等世界范围性的危机。而其中农业生产在产生高能耗的同时受到的危害更为严重,很多气候灾害的出现,使农业结构、农业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产生了变化,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困难,随着农业环保问题日益严峻,低碳农业应运兴起,由低碳经济引出低碳农业。

低碳农业是指以减少大气温室气体含量为目标,以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和适应变化技术为手段,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壤有机质、做好病虫害防治、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等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实现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汇的农业。低碳农业首先是一种理念,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发展方向,它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碳排放的降低。不仅要像生态农业那样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而且在农业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种植、运输、加工等过程中,电力、石油和煤气等能源的使用都在增加的情况下,还要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排放的降低。

2、低碳农业的特点。

低碳农业具备五大特点。

一是低耗性。低碳农业体系是科学地安排不同生物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或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环境条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更多更好的产品。二是持续性。低碳农业的转型,不仅意味着农业经济形态的转变,更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农业革命,它涉及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农业生产技术转型、食品安全、国民健康、城乡关系,以及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多方面的问题。低碳农业并不意味着产出剧烈下降,生产停滞不前,而是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高优性。低碳农业是生产绿色产品的过程,既要收获优质产品,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产生态双安全。四是协调性。低碳农业运作与发展涉及多领域,尤其是生产与生态的协调。资源与环境是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资源贫乏、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现实困惑都要求人们必须发展低碳农业。低碳农业的本质是生态农业经济,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强化生态建设来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更是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五是系统性。发展低碳农业,要有统筹的思维,即要考虑如何从技术、制度、管理等方面避免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农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们健康,这无疑是发展低碳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我市发展低碳农业的意义

1、低碳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模式。

低碳农业是把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发展模式,是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整体功能的一种高效农业技术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报告中,对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节能减排做了重要工作部署,连续几年以来的党中央一号文件,对贯彻落实发展生态农业、节能减排、绿色经济都作了进一步的工作部署。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是现阶段包头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举措,是农牧业走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发展方式,是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策略相一致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方式。

2、低碳农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低碳农业首先是节约型农业。尽可能节约投入农业各种资源的消耗,使人力、物力、财力科学合理的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第二,低碳农业是效益型农业。以最少量的物质投入获取农业最大的产出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提高物质利用率、土地产出率。第三,低碳农业是安全型农业。通过采取多项措施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中可能对人类、经济、社会、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水平,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应当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把低碳农业作为包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农牧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农牧业发展走上生态文明之路。

3、低碳农业是提高农业固碳功能的可行途径。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减排,可以通过二氧化碳减排和固碳两种方式来实现。农业是天生具有固碳这一生态功能的产业,比如森林系统具有强大的碳吸收能力,草地与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在固碳方面的作用十分显着,湿地也具有巨大的固碳和调节气候的功能。然而,农业的生产功能是追求作物的高产、稳产、高效,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随着农业机械、化肥等的大量使用,农田土壤受到严重的面源污染,湿地遭到严重的破坏,农业固碳的生态功能不断减弱,土壤、湿地中的碳逐渐氧化分解,农业由“碳汇”变成了“碳源”,必将大大加剧气候变暖的进程。因此,提高农业碳汇能力,恢复农业生态功能,需要从农业生产环节入手,减少高碳能源及化肥的使用。低碳农业是在农业生产、加工等过程减少碳排放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提高农业固碳功能的可行途径。

4、低碳农业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从全球范围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单位能耗指标、环保指标要求越来越高,农业产品出口的质量控制正逐渐由单纯的产品质量认证转变为全过程的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农业竞争力集中表现在产品的数量、质量、安全、效益和生态等五个方面,它是一个地区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水平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企业不仅生产的最终产品质量要合乎标准,而且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都要达到单位能耗标准、环保标准等。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不同,低碳农业是在农业生产、加工等过程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的农业发展模式,它一方面要求保证农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强调农业生产、加工等环节的节能减排。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是提升包头农牧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二、我市发展低碳农业的潜力分析

(一)我市农牧业生产基本情况

**期间,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我市积极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实施“南菜北薯、乳肉并举”战略,全力提升菜、薯、肉、乳四大主导产业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年,我市农作物播种面积31.0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2.5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00万吨,其中,小麦、玉米、马铃薯产量分别达到6.2万吨、80.1万吨、12.4万吨。年末全市牲畜存栏达260万头(只),全年肉类、鲜奶和禽蛋产量分别达到15.7万吨、**万吨、2.6万吨。全市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49.2万千瓦,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

设施农业发展迅速。通过实施“南菜北薯”战略,设施农业快速发展,滴灌、覆膜、喷灌技术推广工作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全市蔬菜保护地总面积达到5.1万亩,设施马铃薯面积达到54万亩,占马铃薯种植总面积的比重达到43%。达茂旗在全国马铃薯主产区率先基本实现马铃薯种植全程机械化。

畜牧业生产方式明显转变。奶产业基本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奶牛小区由178个增加到219个,奶站由416个减少到200个,奶牛规模化水平达到70%。羊产业基本实现由散养为主向舍饲圈养的重大转变,全市累计新改建羊舍饲棚圈270万平方米,建设青贮窖32.6万立方米,羊规模化饲养水平达到50%。

2、农牧业科技工作成效显着。

一是积极实施重大农牧业科技项目。近年来来,我市围绕农牧业菜、薯、乳、肉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开展重大农牧业科技项目攻关和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先后实施“内蕃4号新品中试与示范”、“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肉羊杂交改良、快速繁育”等重大科技项目。达茂旗塞北铃脱毒种薯科技示范基地等种植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为引导农牧民科学致富的重要渠道。二是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通过整合全市所有面向“三农”的科技服务资源、信息资源、服务手段和服务形式,提升基层科技服务能力,实现了农牧业科技服务与广大农牧民“零距离”的衔接。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以“96048”农牧业科技服务热线为平台,乡设服务站,村派科技特派员为主体的“网格化”畜牧兽医科技服务网络。三是科技培训成效明显。依托包头市农广校等培训机构,深入旗县区基层,通过空中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固定课题,借助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灵活多样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为广大农村牧区培养了创业能手、经营能手、综合管理人才达56.59万人次。

3、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期间,我市森林覆盖率由9.25%提高到15.1%,5年提高了5.85个百分点。森林面积增加243万亩,达到*万亩;森林蓄积增加18万立方米,达到332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五年完成国家和自治区下达的各项林业重点工程任务220万亩,其中,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67.8万亩,“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26万亩,退耕还林工程18.3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99万亩。

从**年起我市启动实施“黄河湿地、大青山森林、山北草原”三大生态工程,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已经初见成效。黄河沿线湿地景观道路、景点建设和蓄水工程等恢复性保护工作全面实施,黄河湿地沿线景观得到明显改善;*山南坡绿化工程10万亩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大青山南坡和京藏高速公路两侧景观林带基本形成。

在全市范围实施围封禁牧战略,加强对山北地区2400万亩草场保护,转移安置2万农牧民,同时,在国家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治理和我市“收缩、转移、集中”战略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示范带动下,全市草场植被覆盖度达到28%,较禁牧前提高了5.7个百分点,草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在此基础上,**年又延伸启动了城郊结合部绿化工程,着力将城市周边宜林地全部绿化,完成绿化面积2万多亩,城郊生态环境更加美观。

4、沼气工程建设和秸秆综合利用初具规模。

**年以来,包头市将沼气工程建设作为促进农户增收、改善农村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工程。目前,包头有农牧区户用沼气池7600座,村级物业站24个,联户工程5个,大型沼气工程1处。同时,在丰富和完善“一池三改”和“四位一体”两种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推广了玻璃钢型、砖混型、混凝土型、“两池一体”、“三池一体”和小型沼气工程等新型模式。

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我市农业技术部门进行了积极地探索,组织实施了《秸秆生物反应堆》项目,在**年通过自治区专家验收鉴定。该项目示范推广面积达6850亩,平均亩增产30%以上,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社会生态效益,利用生物技术和生物质资源开展农业生产,对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提升保护地生产水平、推进绿色有机蔬菜瓜果的进程,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二)我市发展低碳农业潜力巨大

低碳农业的核心内容是以低消耗(能源、资源)、低污染(环境、产品)、低排放(废弃物、CO2等温室气体)为基础的现代农业,实质是能源和资源利用高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以及清洁生产问题,发展低碳农业一般可参考如下路径:一是合理且更有效率地利用化肥;二是推广施行节约型农业;三是新型农作物育种技术;四是畜禽健康养殖技术;五是沼气工程节能减排;六是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等。

就包头目前的农牧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我市发展低碳农业潜力巨大:

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目前,我市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转变,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产品种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这些都为今后积极推进改良土肥配方、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土壤有机质以及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推广实施节约型技术等提供了良好的生产条件。

畜牧业规模化发展。我市畜牧业发展迅速,奶牛业与肉羊养殖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正在按照“生态、健康、循环”的原则朝着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这为推广畜禽健康养殖技术,实现传统养殖方式向清洁养殖方式的转变,以低碳模式实现养殖业污染物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农牧业科技水平较高。我市农牧部门始终高度重视农牧业科技工作,农牧业科技创新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各种农技培训使得农牧民科技素质不断提高,已经形成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牧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不断增强,这些都为推广和实施低碳农业的各类新型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人才保障。

沼气工程和秸秆综合利用前景广阔。沼气工程和秸秆综合利用是发展低碳农业非常重要的途径,通过对农村牧区各种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和深度利用,可以大大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我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31.0万公顷,每年粮食产量可达100万吨左右,按照粮食产量与秸秆产量1:1的较小比例计算,每年至少可产生100万吨的秸秆用于综合利用,市场前景广阔;我市畜牧业牲畜存栏达250万头左右,由此产生的养殖污染物产量巨大,可以广泛用于沼气工程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天然有机肥等用途。

森林、草原碳汇潜力巨大。森林和草原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沙固沙、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价值和碳汇价值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它主要是指森林、草原等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森林、草原碳汇主要是通过森林和草原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是实现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部分。有研究表明,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可以使大气中吸收固定0.6-7.1亿吨碳;草地有机质每增加0.1个百分点,可增加草地碳汇6亿吨。我市森林和草原面积较大,今后还将继续加强绿色生态建设,森林和草原面积将进一步加大,森林、草原碳汇潜力巨大。

此外,近几年我市积极推进新农村和新牧区建设,加快实施各类农牧业重大项目以及建设农牧业示范基地,可以说,从当前我市农牧业的发展条件来看,发展低碳农业的各种要素的积聚能力不断提高,基本具备了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绿色农业经济”的有利基础,发展低碳农业潜力巨大。

三、我市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宣传,编制全市整体规划

低碳农业是一个新兴的农业发展模式和技术体系,对于广大的农牧民而言,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农业思想,提高对低碳农业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要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提高全民的认识。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发展低碳农业的积极性,培育全社会参与共识,大力倡导低碳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和全民积极参与的低碳农业发展体制。特别要让农业生产的主体,农牧民和农牧业企业主认识到这些问题,并把应用低碳农业技术、发展低碳农业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编制农牧业总体规划,减少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碳生产率。要做到以下几点:将低碳农业的经营模式纳入我市农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将低碳农业的研发技术纳入我市的年度科技攻关计划;制定农村牧区新能源发展利用纲要,使农业生产的碳排放量由高向低转变;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农业的发展目标、重点和相关措施等,建立低碳农业的科学核算机制,研究确立低碳农业的统计方法和考核指标。

(二)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不仅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改善农牧区民生建设的必要手段。

一是不断加大财政对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坚持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牧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牧区民生工程。二是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重点加强农牧业水利建设,提高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开展节水灌溉,推广节水技术。切实抓好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和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沃土工程,广泛开展科学施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积极发展农牧业机械化,加大农机补贴力度,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三是抓好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牧区电网改造工程,加大农牧区公路建设力度,加快农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突出抓好农牧区生活污染治理,实施农牧区清洁工程,建立农牧区生态能源新模式,不断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提高农牧民幸福指数。

(三)重视低碳农业的研究、示范和推广

应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低碳农业对于我市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重视并推动关于低碳农业的研究、示范和推广。

首先,加快推广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低碳农业技术,如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绿肥饲用技术、沼气工程、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各种节能减排技术。进一步改善农牧业的能源利用结构,在有条件的地方结合设施农业、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

其次,选择与乡村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相符合的低碳农业经营模式,尤其要将低碳理念与各旗县区原有的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有益经验结合起来,在我市近郊、远郊和山北地区等不同类型地区分别建立若干低碳都市型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企业、农牧户的传、帮、带作用,为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提供样板和相关技术支持体系,率先在对我市农牧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实现低碳化发展。

最后,要加强低碳农业技术的研究。要系统收集整理有关我市农田灌溉耕作、农作物布局、化肥农药使用、病虫防治、新品育种、畜禽养殖、农作物秸秆利用等资料数据,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充分调动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加强低碳农业技术的集成创新,建立以经营性为取向、多元灵活的低碳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根据我市农牧业产业的布局和特点,研究提出适合我市农牧业自然生产条件的一系列低碳农业发展综合配套技术。

(四)加快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

要进一步加快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种植结构低碳化改造和养殖业低碳循环发展,把重点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生产作为低碳农业的调整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循环农业。要进一步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涉农企业生产,积极开发和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能源消耗低的农产品,通过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增值,同时,将各类农产品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进行系列开发、深度加工,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要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流通领域的各项制度。通过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技术、无害加工保鲜技术、农产品信息交通网络,鼓励农产品和农资的低碳运销,实现加工物流环节的节能减排。强化农产品生态标识制度,在现有“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中逐步加入有关碳排放量的参考标准。

建立低碳农业品牌机制。把市场、种养殖基地、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科研机构等各项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供、销、研一条龙的低碳农业产业链,创建符合国家绿色标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低碳农业品牌。积极争取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提高产品公众美誉度,注重品牌宣传,将品牌农产品与低碳、环保、健康联系在一起,凸现低碳农产品的环保、安全、营养功能,取得长期的市场购买认同,从而赢得市场、赢得声誉。

突出发展农牧区旅游业。农牧区旅游业是典型的低耗能、低污染的低碳产业,应充分发掘我市广大农村牧区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大力开发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农事参与、餐饮接待、康体修炼、特色农产品加工观光等特色鲜明的农牧区旅游产品。

(五)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政策支持

制定低碳农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建议尽快出台《低碳经济(农业)促进法》,依据法律制定低碳农业税收优惠、融资优惠政策,刺激和引导企业增加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投入,进行农业清洁生产、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技术研发。坚持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

加强农业政策性银行对从事低碳农业项目的贷款支持,为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低碳农业产品开发以及低碳农业发展项目提供银行贷款。制定和实施农牧业碳汇及生态补偿政策。抓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扩大全市林业生态建设的投资规模,抓好三大生态工程和特色绿化工程,开展碳汇造林试点及计量监测,为进一步建立我市林业碳汇市场创造条件。保持和增加草原碳汇的关键在于防止草原的退化和开垦,要巩固北部草原围封禁牧成果,通过人工种草和退化草地恢复、舍饲圈养、轮牧、引入优质牧草等方式增加草原碳汇,维护草地碳平衡。健全和落实林业和草原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农牧业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鼓励发展循环农业和生物质经济等,努力实现生态保护和农牧民增收“双赢”。

2015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低碳农业 第四篇

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医药产业已成为当今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在使用中医药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约有13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和使用中药,我国药品市场近十年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在几次金融危机中,全球医药产业都能独善其身,未受较大影响。经过十年努力,我县中药材产业得到了较好较快发展,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优势和机遇

(一)条件得天独厚。我县地处武陵山腹地,是xxxx、贵阳、长沙、武汉四大城市的几何中心,区位优势明显,是xxxx市规划建设的五大地区级物流枢纽之一,药品销售市场前景看好。境内药用植物种类有1270余种,达到国家和省级标准约有268种,重点药材有银花、白术、玄参、天冬、杜仲、骨碎补、黄姜、黄精、续断等品种,其中银花、白术量大质好,是极具代表性的中药材资源。

(二)产业初具雏形。截至目前,我县以银花为主的中药材面积超过35万亩(银花30.1万亩、白术3万亩左右、天冬6000余亩、黄精3000余亩、青蒿8000余亩、百合2000余亩,另试种了白芨、重楼等名贵中药材),药农户年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中药饮片、绿原酸提取和植物中间体提取、金银花凉茶生产线已经投产。与西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开展了xxxx银花成分分析和药理、药效、毒理等基础研究,开发试制了包括银天颗粒在内的一批新产品。“xxxx银花”获国家地理商标认证和GAP基地认证,“药食同源”认证在国家卫计委网站完成公示。依托中药材天地网建立了首个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原料动态监测与信息服务站,“中药材买卖通”等电商交易平台运行良好。成功举办两届武陵山中药材产业发展论坛,xxxx中药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着提高。

(三)扶持政策给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单节列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将xxxx银花、白术等纳入特色中药材基地规划。全市《医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xxxx-2020年)》将xxxx银花作为“五园七基地”之一进行布局。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中药材“1211”的发展战略,明确到2020年,中药产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并从今年开始,每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5000万元以上,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

二、问题和挑战

(一)外部竞争激烈。近年来,外资医药企业争先恐后地加大在华投资,国内各大医院进口药、合资企业药和国产药大约各占1/3,技术领先、资本雄厚的外资医药企业基本上垄断了高端药物市场,传统的中医药产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

(二)资源欠缺管理。部分中药材品种受市场、病害等客观原因影响严重,产量差异极大。如银花产业因受市场低迷、《药典》分离等因素影响,群众种植积极性有所降低,目前很多中药材种植基地养护、管理不到位,自生自灭现象普遍存在。对稀有药材还未形成系统管理,乱采乱摘现象仍然存在,破坏十分严重。

(三)产业结构失衡。虽然我县明确提出打造100亿级的中药材产业的战略目标,但我县企业仍然集中于简单的种植和加工等生产环节,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化工等行业仍处于“零”起步阶段。以祥华生物、红星中药材为主的我县中药材企业,在化工原料、制剂和制药等方面研发投入不够,生产水平仍然十分落后,如不能引入大型制药企业落户,产业集群将很难形成。

(四)队伍素质不高。目前,我县绝大多数从业人员未受过专业培训,专业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虽然成立了专门的中药材产业办公室,但与中医药专业相关的人才几乎没有,既缺乏中药材种植、加工、制药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也缺乏专门从事医药产业评估、市场运作的产业化人才。而在产业开发方面,虽然与xxxx大学等科研机构研发了一些科研产品,但仍未成规模开发、生产,利用效率太低。

三、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产业支撑,构建发展体系。继续加大对药材示范种植大户的扶持力度,对种植典型户建档立册,跟踪服务,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在药材发展种植过程中的种子、技术、销售等困难,确保已成规模的药材基地不因外部因素受到破坏。加大对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力度,建议由县中药材办公室抽调专人对全县范围内中药材资源开展一次资源普查,并建档管理,对稀有药材进行跟踪保护。同时,要抓紧制订我县中医药产业中长期规划,避免产业结构重复、产品项目雷同等现象,既要确保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发展,又要制订大型医药企业引入规划,并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采取各种形式加大对项目、人才、技术的引进力度,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逐步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为补充,政府投入为引导,金融投入为放大的医药产业投入支撑体系,使相关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二)加大招商力度,推进集群发展。结合我县中药材产业基础、地域特点、自然环境和市场条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中医药产业错位发展,搞好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产业链延伸,努力形成差别化竞争的产业集聚与区域分工发展布局,重点要依靠招商引资来增加产业投入和新品开发。在我县出台的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的意见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尤其要围绕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制定相关政策,从企业落地、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加以扶持。继续加大对产业项目的招商力度,力争引入1-2家具有影响力的世界500强医药企业落户园区。向上争取国家对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投入和国家扶持农业的多种专项资金,打捆使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着力构建一个地区级医药产业集群,把医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三)引导企业创新,增强竞争能力。继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兽药产品及日化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强对新产品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促进企业新产品的研发、推广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抓好专业人才集聚工程,帮助企业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大对现有人才的教育培训,建议每年对从事中药材和中医药管理人员开展1-2次专业培训。鼓励县级用人单位优先选拔医药领域高端科技人才,县政府可酌情解决住房、落户、子女上学、生活待遇等问题。此外,还应牵头成立武陵山区中医药产业发展战略联盟,建立信息、融资、招商等互通互助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增强新兴产业的行业竞争力。

2016科技局整改落实工作方案
低碳农业 第五篇

区科学技术局对今年以来履职工作情况已向区人大作了报告,通过区人大征求的工作意见和建议,我局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与不足:1、希望科技下乡要落实到村、组、户;2、加大对农村科技项目的申报指导;3、农村科技知识宣传太少。为了将区人大反馈的工作意见和建议落实到实处,我局及时召开班子工作会议和单位全体人员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剖析,明确责任到科室和个人。经局党组研究,制定以下整改方案。

一、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将科技知识送到村组户。

坚持以“科技兴农”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技下乡的工作要求,大力宣传科技法律、法规和党的科技富民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农民增效;要以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知识为突破口,加快科学技术推广,使科技技术更好地为全区农业经济建设服务。

为了做好科技下乡工作,我局将成立科技下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副局长专门负责,制定科技下乡活动方案,把送科技下乡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同时,科技下乡工作要与领导干部下基层和科技调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文化、卫生等部门开展的下乡活动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科技下乡活动不仅要在乡镇集镇上开展,而且要进村、到组、入户,使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科技服务。

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活动,拓宽农民科学素质教育的渠道。要以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宣传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保护耕地、发展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建设生态家园等内容,倡导卫生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

牵头领导:

责任科室:办公室责任承办人:

整改时限:2016年1月底整改到位。

二、加强农业技术引进推广,培育申报科技项目。

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对农村科技调研力度,围绕农业科技项目培育申报,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要深入全区每个乡镇开展科技工作,加强与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的联系,进一步摸清全区农业科技资源现状、产业特点以及科技项目培育要求,要努力提高农业项目申报水平,加强对业务人员培训,邀请省市专家来我区授课指导农业项目申报,参与农业项目研发,提升农业项目科技含量,提高农业项目申报的成功率。2016年努力实现培育开发农业科技项目30个以上,申报省级以上农业科技项目10个以上。要为申报的农业项目提供无偿包装服务,对实施的农业项目实行全程帮办。

积极组织开展科技挂靠联活动,推进农业合作社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引导科技人员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牵头领导:

责任科室:综合计划科

责任承办人:

整改时限:2016年3月底整改到位。

三、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

要经常联合区科协等单位,以科普宣传周、科技下乡、科技调研等活动为载体,采取科普集市、大篷车等形式,向农民宣传创业创新优惠政策、科技富民政策以及科技、知识产权、防震减灾等相关知识。同时依据部门职能组织相关人员进入乡镇和农民田间地头开展专题辅导,把科技送入每个乡镇、每个村组、每个农户手中,让科技创新深入人心,为农村经济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2016年我局将联合区农委、区科协等部门开展送科技、送信息下乡活动不少于10次,送书籍100套,送宣传资料20000万份,送科技信息10条以上。

加强科技信息网站建设,要结合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完善区科技局网站,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定期充实更新内容,方便群众了解科技动态,掌握科技信息,为科技宣传提供服务平台。

牵头领导:

责任科室:生产力促进中心

责任承办人:

整改时限:近期整改到位。

2015新华保险的培训心得
低碳农业 第六篇

新华保险也是全国性的切排名前列的大型保险公司,下面是新华保险入职新员工进公司的培训工作的个人体会,总结个人对公司企业文化,公司工作要求的了解,下面是这篇新华保险的培训心得新华保险的培训心得一

2015年是新华保险公司转型的重要的一年,新型的公司就需要更新的企业文化。通过这些天对公司新版企业文化晨会宣导的学习,我对公司的五大企业文化理念体系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我也将会充分地融入公司,将企业文化作为工作中的旗帜,努力和公司一起成长。

新华保险公司的愿景是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以全方位寿险业务为核心的金融服务集团。这些优秀是多方面的,对于我们员工来讲肩负了为客户提供幸福生活的保障,公司的使命就是为员工创造成就自我的机会;为股东贡献稳定持续的回报;为社会增添和谐安宁的力量。这些是公司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们集体奋斗的方向。

“诚信、责任、公平、创新、进取”是新华保险公司的价值观。诚信是公司生存的根本,公司要发展必须着眼长远,诚信经营,诚信服务,不误导、不欺骗客户,注重承诺,树立保险行业诚信典范形象;“责任”是新华保险价值观的“核心”,也是公司乃至整个保险最核心的价值观,是对每一位新华员工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要求我们履行对客户的承诺和责任,致力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从公司全局利益出发,敢于担当,对得起公司赋予的平台、机会和资源;公司视员工为发展动力和合作伙伴,尊重人、信任人、依靠人、善待人,为志同道合的员工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公正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在公司这种文化氛围下我们员工之间也应该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公平竞争,与同事和新华保险公司共同进步;市场风云变幻,创新才有活力,才能生存、发展,创新需要我们提升学习、专业、协同等各方面的能力,创新能够使我们不断进步,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永久的活力,于是创新也成了我们的价值观;公司坚定朝着中国最优秀的以全方位寿险业务为主导的金融服务集团迈进,不断进取、不断成长,我们作为她的一员,又怎能不思进取呢,我们员工要放眼世界,紧跟时代潮流,开阔视野,突破自我,不断进取,勇往直前;公司的价值观总领整个集体,激励我们每一位员工与时俱进,完善自我,不断超越。

公司需要不断发展,但是有着发展的原则——简单、客观、协作、责任。方向清晰、实事求是、相互协作、尽职尽责,简洁明了地勾勒出了我们工作的原则,这也是一种高效的工作状态,都需要我们在现实工作努力去实现。

作为一个刚工作不久的新员工,通过此次宣导,让我对公司的新文化有了清楚的认识,对公司的发展方向,发展中对我们员工的要求也有了深入的了解。我也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结合自己的行为,融入整个团队,以公司的价值观为方向,以公司发展原则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完善自我,不断超越;从处理新单,管理承保开始,从关心集体,维护公司利益开始,努力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成为一名干练的新华人,一名合格的新华人,和公司一起从2015年开始完成一次华丽的大转型。新华保险的培训心得二

两个月弹指一挥间,回首难忘的日日夜夜,收获良多,感慨万千。

1、“寿险无捷径,访量定输赢”,这是我在公司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之一,它既是保险书籍上的经验之谈,也是无数个成功人士的肺腑之言。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天道酬勤。天上从来没有掉馅儿饼的事,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任何工作任何岗位都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成功之路无捷径,需要汗水和辛勤。

2、“剩者为王”,同样一句简单的话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当今各类淘汰频频上演的时代,一个优秀的寿险营销员或成功者只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如果树立目标、不懈努力,就会成功,因为贵在坚持!

3、“积极的人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心态决定成败,心态就像杠杆需要支点,就像小鸟需要翅膀,就像地球需要阳光一样。心态可以说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走上成功之路的一条绿色通道。当我们面对旁人的不解、客户的拒绝时,切不可灰心丧气;当我们有小小成就时,亦不可沾沾自喜。应做到心态平和,波澜不惊。

4、做事必先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和关键,也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因素,做人的方向错了,做事也就失败了。由于保险经营的特殊性,保险活动中对诚信的要就尤为严格。我们同客户打交道,首先要诚信,要善于与人沟通,这样客户才会信任我们。只有人做好了,保险才能做好。

最后感谢新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实习的机会,能让我们到社会上接触学校书本知识外的东西,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开拓眼界。感谢蒋宏总监、江涛经理、张营主任、陈建超主任、所有内勤老师以及我们所在部门的所有同事,是你们的帮助让我们能在这么快的时间内掌握工作技能,是你们帮助我解决处理相关问题,包容我们的错误,让我不断进步。感谢在我们实习期间所有帮助过我们、教导过我们的人。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