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免疫更新监测技术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8-01    阅读:

免疫分析检测技术检测方法
免疫更新监测技术 第一篇

免疫分析检测技术

原理:

基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和结核反应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抗原或抗体进行标记(酶、荧光物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等),利用标记物的信号放大作用,与现代测试技术相结合,对样品中特定的目标物进行一定的目标物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特点:

1)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2) 方法便捷、分析容量大、检测成本低

3) 可提供系列化的产品以及技术,产品可以商业化。

1. 免疫检测技术按标记抗原或抗体标记物的不同可区分为放射免疫分析法(RIA)、酶免疫分析法(EIA)、荧光免疫分析法(FIA)等,并由这些方法延伸形成了免疫传感器、免疫亲和层析法等。最早残留免疫检测中,RIA占了很大比重,但由于该方法存在放射性防护和废物处理等问题,应用受到较大限制。免疫检测法特别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按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过程中是否有两种抗体(抗原)同时与一种抗原(抗体)竞争结合的情况,而区分为非竞争性ELISA法和竞争性ELISA法两种类型。一般目标检测物是大分子的常用非竞争性ELISA法,而目标检测物是小分子的则常采用竞争性ELISA法。大部分残留物质分子量小于1000,不具备免疫原性,以此制备的抗体,进行农药残留免疫检测时多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反应。

2. 免疫检测技术在农畜产品安全检测应用中的技术要点

2.1抗原的制备

大多数残留物是小分子物质(一般分子量小于1000),本身不具备刺激机体产生针对残留物抗原的决定簇的特异性,需与大分子物质(如载体蛋白)偶联后才能刺激动物产生抗体,因此待测残留物小分子需具备有能与大分子物质反应的活性基团。大多数需要引入活性基团合成具有活性基团并尽量保持待测物空间构型和电子分布的半抗原。

2.2抗体的制备

抗体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多克隆抗体(PAbs)、单克隆抗体(MAbs)、以及基因工程抗体。

多克隆抗体(PAbs)是采用抗原免疫动物制备的血清,为多种抗体的混合物。多克隆抗体具有生产成本低、方法简便、来源广泛、易于制备等特点,但是其抗体的特异性不够强。会随着动物种类及个体差异而有变化,易于发生交叉反应。

单克隆抗体(MAbs)来源于免疫小鼠的脾细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并筛选出的能力稳定分泌目标分析物抗体的细胞株。单克隆抗体虽然对设备要求相对较高,技术相对复杂,且成本也高,但其特性稳定,交叉反应少,并可大批量生产,在生产商品试剂盒上很有价值[1]。

基因工程抗体应用重组DNA技术或基因突变方法改造某种抗体基因的编码序列,产生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蛋白质分子。

3.实验方法的建立和条件的优化

获得特异性抗体之后,要得到最高的灵敏度,要对各个环节精心试验并摸索最佳试验条件,如抗原抗体相对亲和性考察、最是工作浓度选择、各种反应条件的选择、目标分子对抗原抗体结合抑制率考察、抗体的特异性考察、待测样品的前处理及基质干扰的影响、与传统理化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验证、稳定性试验等。综合各试验因素,使免疫检测方法得以确立

[2]。

免疫分析技术在鲜肉检测中的应用

1. 免疫酶技术(ELISA)

主要检测鲜肉沙门氏菌,采用特殊材料制成固相体,聚酯布(Polyester cloth)结合单

抗放置在层析柱的底部富集鼠伤寒沙门氏菌,然后直接做斑点印迹实验。也可将沙门氏菌固定到氧化钛膜上,滴加抗沙门氏菌鞭毛抗体,再加酶标抗体。还有一种浸渍片方法,可减少检测时间和ELISA中的繁琐步骤,达到快速检测沙门氏菌的目的。整个过程仅需20min,其敏感性可达106CFU/ml,英国的bio。Merienx公司最新推出了一种全自动ELISA沙门氏菌检测系统。其原理是将捕捉抗体包被到凹形金属片的内面,可以从前增菌中吸附被检沙门氏菌。该系统仅需要做的是用吸管把样品加到测定的试验中就行,其余过程为自动分析。

2. 免疫传感技术

免疫传感器就是利用抗体的双重功能将抗体或抗原和换能器结合而成的装置。由于蛋白质分子(抗原或抗体)携带有大量电荷、发色基因等,当抗原抗体结合时会产生电学、化学、光学等变化,通过适当的传感器可检测这些参数,从而构成不同的免疫传感器。其选择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许多细菌是引起人感染和中毒的主要病原体,一般细菌检测法费时、繁琐、以电化学为基础的免疫传感器已成功地用于检测细菌毒素蛋白质。

检测鲜肉中的细菌毒素:

多数病原微生物具有内毒素,鲜肉在产前、运输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被污染,而且毒性大。主要集中在鲜肉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炭疽(荚膜型)杆菌和肉毒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所用的传感器大多采用光纤免疫传感器如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lococal Enterotoxin)亲和纯化的兔抗SEB捕获抗体(一抗)共价结合到光纤上以结合SEB。然后用结合上Cy5标记的亲和纯化羊抗毒素检测抗体(二抗)、从而在光纤表面形成荧光复合物,损耗波激发纤维表面以产生信号,并在计算机上显示出图形。该方法与ELISA比较,在分析大量样品中的SEB有很大的优势。

检测鲜肉中残留农药:

传统的薄层层析法和气相色谱法已不适应当前消费者对农药的限量,Ase等大多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免疫传感器快速测定了脱脂牛奶中的硫胺二甲嘧啶残留物,检出限低于1mg/ml。而这种传感器表面经NaOH和HCl处理后重复使用。有机磷、有机氯等除草剂,杀虫剂,磺胺,抗菌素等兽药可积累在畜禽机体中,通过动物性食品进入人体中,利用压电免疫传感器,表面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测定鲜肉的农药有着特殊的意义,而且今年来将得到较快的发展。

猪肉中瘦肉精的免疫分析检测技术:免疫分析技术的酶免疫法是克伦特罗残留免疫检测方法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此外放射免疫法 荧光免疫法也是免疫法分析克伦特罗常用的手段。免疫检测法具有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不需要特殊仪器,适合现场监控 但是免疫法检测费用昂贵,对实验条件要求也较苛刻。

(1) 酶免疫分析技术酶免疫分析技术是将抗原和抗体亲合反应的特异性、高专一性酶

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结合起来的固相免疫测定技术目前,使用较普遍的是酶联

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

(2)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将克伦特罗的抗体与胶体金结合成免疫

金,制备成结果肉眼可见的检测试纸条,该方法不仅特异性好,敏高度高,并且简单,便 捷,对操作者没有太高的技术要求,适用于现场的快速检测工作。

(3)荧光免疫分析法荧光免疫分析法是用三价稀土离子及其螯合物作为示踪物标记分析

物,根据荧光强度和相对荧光强度比值,判断反应体系中分析物的浓度我国学者时瑾等

建立了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猪尿样品中克伦特罗的浓度,其检出限为0.01 g/L,并证实这种检测方法受其他干扰物影响较小 荧光免疫分析法灵敏度高,无放射性污染,是一 种稳定,理想的检测方法但该法对温度的有较高要求和荧光强度取决于激发波长,也限制了其在瘦肉精检测上的应用。

参考文献 [5][4][3]

[1]Queffelec A L,Nodet P,Healters J P,et al.Hapten synthe-sis for amonoclonal antibody based ELISA for deltamethrin [J].J Agric Food Chem ,1998,46:1670-1676.【免疫更新监测技术】

[2]李春生.免疫检测技术在农畜产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09,26(1):50-54.

[3]黄素珍,陈汉中.免疫分析技术在鲜肉检测中的应用[J].肉品卫生,2000(9):31-34.

[4]刘见.免疫金试纸法快速检测盐酸克伦特罗,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技版),2009,22(4)350-354.

[5] 王芳,马艳梅,丁原春. 猪肉中瘦肉精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湖南农机, 2012,39(7):236-237.

比较几种免疫检测的异同
免疫更新监测技术 第二篇

【免疫更新监测技术】

免疫学课后作业【免疫更新监测技术】

比较几种免疫标记技术的异同。

答:根据标记物种类的不同,免疫标记技术可以分为放射免疫分析、酶标记免疫分析、荧光标记免疫分析、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胶体金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它们之间具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现将其归纳如下。

一、相同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均具有高特异性。五种免疫标记技术的免疫技术都是采用抗原抗体反应,而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一一对应、特异性结合的,故它们都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性。

2、均具有高灵敏性。由于五种免疫标记技术的标记技术均采用示踪物标记,例如酶、放色性核素、荧光素、胶体金以及致密物质等,当与标本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反应后,可以不必测定抗原抗体复合物本身,只需测定复合物中的标记物,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手段使不见的反应放大,转化为可见的、可测知的光、色、电、脉冲等信号,并可借助仪器精密测定,从而间接测出微量的抗原或抗体。

3、检测对象相同。除了放射免疫技术只能检测抗原外,其他四种免疫标记技术均可检测抗原或者抗体,即通过已知抗原(或抗体)特异性结合待测抗体(或抗原),从而定性或定量地测出抗体或抗原。【免疫更新监测技术】

4、免疫标记的程序基本相同。其包括纯化抗原或抗体、确定标记物质(即决定了最终的检测方式)、进行标记、对标记产物分离纯化和分析鉴定等一系列程序。

二、不同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检测原理不一样。首先,酶免疫技术是以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作为主要试剂,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酶催化底物反应高效性和专一性结合起来的一种免疫方法,其对作为标记用的酶具有特定的要求,如活性高、纯度高等;放射免疫标记技术是以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物的标记免疫测定方法;免疫荧光技术是以荧光素作为标记物与已知的抗体或抗原结合,然后将荧光素标记的抗体作为标准试剂,用于检测和坚定未知的抗原,其对用于标记的荧光素也有特定的要求,如荧光效率高,与蛋白质结合稳定,易于保存等;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是将发光分析与免疫反应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新型超微量分析技术,它是使用发光剂

标记抗体(或抗原),通过发光检测抗原(或抗体)反应的免疫分析方法;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则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记物,而胶体金在碱性环境中带负电荷,与抗体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因静电而形成牢固结合应用于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新型免疫检测方法。

2、所采用的标记物不同。由于彼此间免疫标记的原理不一样,故采用的标记物必然存在差异性。荧光免疫技术的标记物为荧光素,一般采用四乙基罗丹明、异硫氨酸荧光素及藻红蛋白等;酶免疫技术的标记物为酶,一般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碱性磷酸酶(AP);放射免疫技术的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一般有131I、125I、14C和3H;发光免疫技术采用化学发光物质来进行标记,常用的化学发光剂有鲁米诺、异鲁米诺以及鲁米诺的衍生物;免疫胶体金技术的标记物为胶体金,,是由金盐被还原成原金后形成的金颗粒悬液,胶体金颗粒大小多在1—100nm。

3、检测所需仪器或方法不同。酶免疫技术通过加酶的底物显色,然后通过酶标检测仪比色来进行检测;放射免疫技术是采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晶体闪烁计数仪或X胶片来进行免疫检测;免疫荧光技术则是采用荧光比色计或荧光显微镜来进行分析;发光免疫技术所需仪器为发光分析仪;免疫胶体金技术是通过免疫电竞或斑点免疫金染色法进行检。

2015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免疫更新监测技术 第三篇

第1篇: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开展预防接种是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是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是关系到儿童健康成长的大事,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意义,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职责,保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搞好扩大免疫规划宣传培训工作

各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面向社会宣传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目的和意义,要结合“4.25”计免宣传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墙报等多种形式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要教会广大群众会算防病与治病的经济账,争取儿童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各类疫苗接种率,中心将利用定期会、专业培训会对各乡镇防疫医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各乡镇要加强对乡村医生的专业技术培训。

三、做好儿童建卡建证和预防接种工作

1、各基层接种单位要及时掌握辖区所有适龄儿童的人数,做好适龄儿童建卡、建证工作,要求适龄儿童建证率≥95%,建卡率100%。2、按扩大国家规划免疫程序完成常规冷链运转,重点注意流动儿童和边远儿童的建卡建证工作,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指标为原国家免疫规划的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含白破疫苗)的全程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新纳入免疫规划的A群流脑疫苗(基础)、A+C群流脑疫苗(加强)、甲肝疫苗、乙脑疫苗接种率以县为单位达到85%以上;麻腮风联合疫苗(含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要在1月内完成8月龄和18月龄的适龄儿童接种的工作,确保以乡镇为单位目标儿童麻疹类疫苗2剂全程接种率达到95%以上;出血热疫苗目标人群的接种率达到70%以上;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应急接种目标人群的报告接种率达到70%以上;流动儿童报告接种率≥90%。

四、及时、准确上报免疫规划的各类报表及文字资料

每年1月底收集和上报辖区内上一年的人口资料、冷链档案设备表和接种单位档案表; 3月上报下一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使用计划;在3月和9月进行儿童接种表卡的清卡查证工作并汇总上报;每月5日前上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报表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表。

五、开展接种率调查工作、巩固无脊髓灰质炎成果

于5月前开展接种率调查工作,写出调查报告上报并根据接种率调查的情况,对接种率低的地区开展查漏补种。

六、全面推进儿童乙肝疫苗项目工作

各单位要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和及时接种率,确保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城市达到90%以上,农村达到85%以上,首针及时接种率达85%以上。

七、加强二类疫苗的宣传、接种和管理工作

要加强二类疫苗的宣传、接种工作,逐步提高二类疫苗在我区的接种率,构建免疫屏障,控制相应传染病在我区的传播。

根据省、市有关传染病防控工作要求和我区传染病疫情状况,开展重点传染病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以控制近几年在我区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如: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等传染病在我区的传播,切实保护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

八、开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工作

各单位均要切实完成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工作,要按照四川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项目要求,完成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儿童的个案信息录入工作,并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纳入常规化管理,对辖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信息要及时录入和更新。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资料与纸质的“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簿” 应同时记录并进行管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资料与纸质的“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簿”数据应保持一致。

九、完善制度,搞好科学管理

1、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各项法律、法规,搞好冷链器材设备的管理使用。疫苗储存、管理和使用要按相应法律、法规要求进行。

2、严格执行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四川省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执行,积极协助教育部门,每年开展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查验率应≥95%,并按要求开展补种、补证工作,防止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暴发流行。

3、加强安全注射工作,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定期更换消毒液,注射器做到“一人一针管一使用”,注射废弃物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理,防止接种事故的发生。

4、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应设立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定制合理的预防接种时间,房屋的选择尽量在40㎡左右,室内地面硬化、清洁明亮、空气流通;配有宣传材料、规章制度和接种操作规程;接种人员由经过卫生行政部门资格认证的医务人员担任;设备器材配备要尽量完善,以保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目标任务的完成。

5、加强异常反应的监测和上报工作,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中关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的报告及处理”要求,建立和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常规报告制度,及时上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月报表,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及时调查上报。

九、加强督导检查

中心将对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疫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安全注射的情况、预防接种工作实施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导检查,其中综合工作督导要全覆盖各乡镇卫生院,并及时将工作督导向督导单位反馈,促进我区免疫规划工作规范实施。

第2篇: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20XX年在乡政府等有关部门和院办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在上级单位业务指导下,在免疫规划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乡免疫规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项业务工作运行良好,免疫规划工作保持在较高水平,相应的可免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很好地保护了全乡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为保证我乡免疫规划工作不滑坡,解决我乡免疫规划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根据20XX年##县计免交叉检查、市免疫规划督导检查、区黄牌机制检查情况,制定20XX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工作目标

(一)继续加强我乡计划免疫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巩固工作成绩,加强AFP监测,保持无脊灰状态,加大流动儿童管理的力度,提高流动儿童的接种率。

(二)认真贯彻执行卫疾控[20XX]305号文件,做好扩大免疫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各项工作,保证基础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扩大免疫接种率90%以上,强化安全注射、规范疫苗管理及使用制度。

(三)加强免疫规划培训、宣传工作,提高免疫规划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全民预防接种意识。每年有两次以上免疫规划专题培训。

(四)每月对辖区的计划免疫工作进行一次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免疫规划工作滑坡。

(五)推进信息化管理:免疫规划科至少配备1台计算机,至少有一人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保证电子报表通畅,每次接种完后及时做好上传下载工作。

(六)继续落实村医报酬:村医报酬落实率达到100%,每月不低于300元。

(七)认真做好查漏补种和入托入学验证工作,每年在全乡范围内进行两次的查漏补种活动,查验率达95%以上;入托入学验证率达95%以上,对未种者及时补种,补种率达100%。

具体措施

一、经费保障

乡卫生院积极向乡政府请示汇报,争取政府对免疫规划工作的扶持力度,力争乡政府保障下列经费投入,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给予落实。

1、100%的村医生落实报酬,每月不低于300元

2、每年冷链经费投入达到人均0.20元以上。

3、开展强化服苗时要投入强化免疫活动专项经费。

4、上级下拨的免疫规划专项经费100%及时划拨到位。

二、机构建设

1、乡卫生院设置防疫科。

2、100%的行政村设置卫生室(所)。

3、人员配备:

(1)乡级:每万人口配置1名专职防保人员,基数不少于2人。

(2)村级: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名村医负责免疫规划工作。乡村医生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三、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加强AFP监测

1、积极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强化免疫工作,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服苗率达到规定指标以上。

2、加强AFP监测力度,做好每旬的主动监测和上报工作,杜绝AFP漏报现象,AFP病例的个案调查及采样送样等各项指标达到卫生部规定。

四、继续保持预防接种门诊"四室"建设门诊条件,努力创建接种大厅。

五、巩固基础免疫,维持加强免疫

1、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建卡、建证率达98%以上,全年上卡率应高于当年统计年鉴的出生率和自治区下达的指标。坚持每月与计生、妇幼部门的出生名单进行核对,不能有漏卡现象。

2、每月不少于五个工作日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坚持每年运转12次,每次运转后及时统计,按时上报。每月对辖区内未种儿童进行调查,并下发通知,防止接种率下降。五苗接种率应在95%以上。扩大免疫规划疫疫苗接种率在90%以上。每次接种后将接种信息录入国家信息平台并做好上传下载工作。

3、全年进行两次以上目标人群摸底登记和查漏补种工作。每月进行未种原因分析,定期接种率调查、漏卡率调查、并进行文字总结。每二月进行一次12-24月龄儿童的计免监测。在接种进程中严格按照免疫程序,不能发生有提前接种和间隔时间不够、卡证不相符的现象。

4、加强流动人口中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管理,强化对流动人口密集区域(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和街道)的搜索建卡、建证补种工作,居住本地三个月以上适龄儿童建卡、建证接种率在95%以上。每季度对流动儿童进行监测,一年有两次流动儿童专项调查,做好流动儿童的建证建卡工作,努力提高五苗合格接种率。

5、加强薄弱区域管理、每两个月进行监测工作,对薄弱环节制定追赶方案、强化管理措施,加强薄弱区域、薄弱环节的工作,全面提高工作质量,用2~3年时间消除免疫规划工作薄弱区域。。

6、每年进行入托入学验证、验证率达95%以上,对未种者及时补种,补种率达100%。

六、加强相应传染病的控制

1、加强新生儿破伤风及麻疹的监测与控制工作,对新生儿破伤风及麻疹病例进行主动监测,及时搜索可疑病人。

2、对麻疹疑似病例进行采血和个案调查。

3、及时上报主动监测报表及疫情调查报告。

七、继续做好乙肝扩大疫苗免费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实施

1、按卫疾控[20XX]305号文件《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统一要求,确保适龄儿童乙肝扩免疫苗及时、安全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2、严格疫苗的使用、管理,各级预防接种单位建立完善的专人管理和疫苗收发登记、使用制度,做好各种报表的上报工作。

3、加强对扩免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技术指导,做好适龄儿童免疫接种工作效果监测与评估。

八、疫苗、冷链设备管理

1、规范疫苗管理,不能出现疫苗浪费,建立完善的疫苗专人管理和疫苗收发登记制度,疫苗使用要严格按照广西计划免疫条列和全国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执行。每次运转结束后要清点库存,与运转报表一起上报。一类疫苗不能挪为二类用,杜绝一类疫苗收费现象。

2、保证冷链设备正常运转,冷链设备的使用要完善管理制度,各种资料归档齐全,冷链设备不能挪为他用。

九、强化安全接种意识,杜绝接种事故发生。

1、认真执行区卫生厅桂疾控[20XX]101号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各种安全接种制度。

2、接种疫苗必须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要做好销毁工作,并有使用记录。

3、对安全接种事故进行即时处理,对事故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通报。

4、加强免疫接种副反应的处理,即时报告接种副反应的问题和纠纷。

十、加强宣传、培训与督查指导

1、卫生院有五条以上免疫规划固定标语,每字≥30㎝,含一条乙肝内容。每村有一条以上免疫规划固定标语,每字≥30㎝。

2、采用广播、宣传单、告家长书等形式在4.25宣传日和强化免疫日大力进行免疫规划宣传。不断提高群众对计划免疫、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认识和支持,不断提高我乡的儿童免疫接种率,使全乡形成一个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人民群众个个关心、接受、支持计划免疫工作和强化免疫活动的良好局面。

3、加强免疫规划培训,提高免疫规划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全民预防接种意识。每年有四次对乡村医生免疫规划专题培训,每年一次对学校、幼儿园、水厂等重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

十一、加强各类报表的统计上报工作

认真填写有关报表及时上报,并保证报表的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与真实性。

第3篇: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20XX年在院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在免疫规划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免疫规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项业务工作运行良好,免疫规划工作保持在较高水平,相应的可免性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为保证我院免疫规划工作不滑坡,制定20XX年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一.继续加强免疫规划宣传,提高群众对免疫规划的认识让群众主动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及主动给儿童接种.

二.加强责任心,严格做好免疫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告知询问接种前的禁忌症,避免错种、漏针,提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

三.按上级要求,完成五苗接种率和四苗覆盖率,使新生儿在一月内建卡、建证,接种率达到100%,控制相应传染病发病率为零.

四.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居住3个月以上建证、建卡,接种疫苗工作,严禁计免死角出现.

五.一类疫苗决不收分文钱,二类疫苗按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条例的规定购买.

六.按照上级的要求计免已实行信息化管理,所录儿童信息及时上报.

第4篇: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20XX年我院将继续贯彻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疫苗贮存与运输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根据《年长武县疾病控制工作要点》要求,重点落实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免疫接种

1、积极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抓好春、秋季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规范资料管理。

2、做好乡级冷链运转条件下的预防接种工作,确保全年12次冷链运转。“九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两脑” 接种率提高到95%以上。

3、 做好流动人口等常规免疫难以覆盖人群中儿童的 免疫接种工作,进一步巩固免疫屏障,消除“免疫空白”。

4、提高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对于15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开展麻疹疫苗的补充免疫接种工作。

5、进一步提高乙脑和流脑疫苗及时接种率,特别是加强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二、针对传染病监测、调查处置

1、继续做好维持无脊灰状态和麻疹消除工作,加强AFP病例监测,确保无麻疹暴发 。无白候,破伤风病例,其余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发病低于往年水平。

2、新生儿破伤风、白喉和百日咳监测: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方案》的要求,加强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的个案调查和主动监测工作,防止病例漏报;做好白喉和百日咳病例个案调查工作;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做好适龄儿童百白破疫苗常规免疫工作,提高全程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三、计划免疫管理

1、建立计划免疫儿童个案信息网

(1)20XX年实现儿童接种资料个案管理信息化,出生儿童接种卡发卡率达到100%。

(2)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

2、继续开展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对20XX年幼儿园、小学入学新生开展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要求幼儿园、小学入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到100%,漏种疫苗补种率达到100%以上。

3、进一步加强接种门诊管理工作。规范接种程序,搞好接种环境卫生,为群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接种环境。

4、疫苗及冷链管理 继续贯彻执行条例和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做好疫苗管理和冷链系统管理。加强疫苗的计划、使用和内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行专人负责、专帐管理;继续做好疫苗微机化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其管理水平。及时制订和上报第一类疫苗的年度使用计划,确保第一类疫苗有计划的分发和使用,避免疫苗浪费。严格冷链使用管理制度,完善疫苗贮存、运输温度记录和库存管理等冷链运转机制,要按要求做好配发冷链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工作,保证专物专用。

5、预防接种管理 正确处理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的关系,必须在优先确保第一类疫苗接种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其他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决不允许因开展其他疫苗的预防接种冲击和干扰免疫规划项目的正常实施;二类疫苗必须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自行选择使用,不得强制使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常规免疫的日常管理,在做好基础免疫的同时,切实将加强免疫接种纳入常规冷链运转的免疫服务工作,提高加强免疫的合格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提高常规接种率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统一使用《陕西省儿童预防接种证》,加强接种卡、证的管理,提高卡、证相符率。

6、预防接种安全及异常反应监测 要加强预防接种前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技术指导,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减少和避免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在预防接种积极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加强注射器使用后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加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工作,按照工作规范相关要求,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报告和处理。

7、宣传和培训 充分利用提供预防接种服务的时机,采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广泛宣传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普及免疫防病知识,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做好“4、25”宣传日和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日的宣传工作。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和冷链运转前例会制度,有计划地开展针对工作人员的《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及《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培训及业务技术培训。

8、流动人口管理 流动人口是免疫预防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要求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流动人口的调查,切实了解辖区流动人口的分布及动态变化情况,并结合当地流动人口的实际,想方设法,在预防接种门诊的开诊频次、时间、方式等多方面为流动人口提供更方便、周到的服务。

2016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计划
免疫更新监测技术 第四篇

根据动防办[2016]1号《关于印发2016年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的通知,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深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控工作全局,切实履行“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职责,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为防控重点,统筹兼顾牛出败等动物疫病,以建立长效机制为基础,为提高防控能力为核心,以控制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公共卫生为目标,以建立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为依托,不断提高预警、预报、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方针,确保我镇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二、总体目标

(一)免疫目标。

2016年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五种强制免疫的总体要求是,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疫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达到70%以上。

(二)档案的建立和保存。

在完成免疫工作基础上,要以村委会为单位建立动物免疫档案,对猪全面实施佩戴二维码标识,牛羊佩戴免疫耳标。农村散养户及养殖专业户的免疫档案由镇畜牧兽医站建立保存。

(三)建立免疫示范村。

每个村委会至少建立2个以上免疫示范村。在免疫示范村范围内,强制免疫动物的免疫率、猪二维码标识的佩带率、免疫证的发证率和建档率均达100%。非免疫示范村的猪二维码标识的佩带率和动物免疫的建档率至少达90%以上。以后各村委会的免疫示范村以每年2个村以上的速度增加。

三、免疫原则及免疫程序

各种疫苗免疫接种剂量和方法按相关产品说明书规定使用。

四、实施步骤

春季集中免疫时间短,接种的疫苗种类多,技术要求高。各村要科学安排猪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和猪瘟等各种疫苗的接种时间,避免在短时间内连续注射疫苗的现象。春季免疫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动员

3月初召开春季动物免疫工作部署会议,广泛宣传动物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疫苗组织、器械购置、人员组织等准备工作,抓紧时间安排做好春季免疫操作技术培训班。

(二)集中免疫阶段

按上述的免疫原则和要求,3月10日至5月上旬,对所有的家禽和家畜开展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接种。并在规定的免疫时间后抽检血清进行免疫抗体监测。

(三)补漏复查阶段

5月初,各村委会自行组织检查验收,查漏补缺,补免补防,并进一步完善免疫档案。

(四)总结阶段

5月30日前,春季动物免疫工作全部结束,认真做好春防的总结,档案材料汇总和上报工作。

(五)迎检阶段

6月份,准备迎接国家和省里的检查,做好相关的材料准备。

五、保障措施

【免疫更新监测技术】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是预防动物疫病的重要环节,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对免疫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一定要充分做好春防的准备工作,做到措施更具体,目标更明确,要求更严格。要相应成立免疫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制定免疫方案,组织召开主要领导、村委会干部和村畜牧兽医员参加的动物免疫动员大会,部署任务,分片包干,落实责任,扎扎实实地开展动物免疫工作,向社会宣传动物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全社会各界的支持。

(二)技术培训

技术培训采用县、镇二级培训机制。培训内容包括免疫操作方法、疫苗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免疫效果监测、疫苗的运输、储存、免疫档案的建立等内容,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切实提高基层防疫队伍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经费保障

镇政府应采取多种办法和多种渠道,积极筹措疫苗费用、耳标钳、免疫器具、消毒药品、急救药品、业务培训、冷链维修运转、村级防疫员补助等经费。

(四)疫苗组织及供应

镇政府必须加强强制免疫用疫苗管理,规范疫苗进出库制度。要按“高效、精确、节约”的原则使用疫苗,严格根据免疫进度领取疫苗,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县畜牧兽医局负责强制免疫用疫苗的组织和供应工作。各乡镇对疫苗储存的冷链设备要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疫苗安全存放,有效使用。特别是在集中免疫工作开展前,要对村级防疫员使用的携带式冷藏箱的保温性能进行全面检查,有问题的应及时修理或报废,以保证疫苗质量。

(五)免疫效果监测

免疫效果监测是检查免疫接种成败的重要手段,是制定补免计划、免疫程序的基础。实行常年监测、集中监测和随机抽检监测相结合的机制,重点在集中免疫后根据免疫的进度组织开展免疫效果的监测,并对其监测结果进行汇总、评价,于5月30日前上报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做好诊断试剂和相关用品的订购,以免贻误监测工作开展。县畜牧兽医局将组织免疫抗体监测组,不定期到各村委会和各饲养场,进行抗体随机检测和效果评价,并以监测结果做为评价各乡镇免疫效果的主要依据。

(六)检查、督导、验收和总结

在免疫工作开展后,镇畜牧站要组织有关领导及业务技术骨干,到各村委会、自然村检查督促免疫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阶段性总结和阶段性汇报。免疫工作基本结束后,每个村委会应进行自我验收或由县畜牧兽医局组织抽查验收。

六、其他要求

(一)对调出县境的非屠宰家禽和非屠宰家畜在调运前2周分别进行一次禽流感免疫和口蹄疫免疫。未按规定免疫的家禽家畜,防疫监督机构不得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未满2周龄的雏禽除外)。

(二)尽量减少免疫应激反应。修订后的《动物防疫法》规定,因依法实施强制免疫造成动物应激死亡的,给予补偿,具体补偿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发生不良反应时,应积极采取救治措施,避免饲养者的损失。同时耐心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三)各村委会应依据本方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相应的动物免疫方案。

(四)从3月1日开始到5月25日,每周一上午8:00前将免疫进度周报表(详见附件)上报镇畜牧站,镇畜牧站汇总结果上报县畜牧兽医局。

2016年扩大免疫规划项目实施方案
免疫更新监测技术 第五篇

为贯彻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政策,进一步加强各级预防接种单位服务能力建设,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根据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6年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内容

(一)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继续在全县范围内使用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

(二)对重点人群进行脊灰疫苗、麻疹风疹疫苗等针对性疫苗接种,加快消除麻疹和控制乙肝,保证目标人群接种率达到规定的要求,确保全县麻疹发病率为零。

(三)在全县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对既往漏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接种相应的疫苗。

(四)发生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

通过接种上述疫苗,在适龄人群中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等传染病。

二、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巩固并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提高接种服务质量,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消除麻疹,控制乙肝,进一步降低疫苗针对疾病的发病率。

(二)2016年工作指标

1、以乡为单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覆盖率100%,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其中含麻疹成份的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报告率以乡镇和接种门诊为单位达到100%。

2、全面实现县、乡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全县所有预防接种单位应将2016年1月1日以后出生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补)录入客户端系统并上传至省服务器;以乡为单位儿童预防接种证打印率、接种信息上传及时率和接种单位数据及时备份率分别达90%以上、100%和100%;以县为单位,儿童个案重卡率低于0.2%。

3、以县为单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报告乡级接种单位覆盖率达100%;48小时报告率达90%以上,48小时调查率达90%以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率达90%以上;

4、健全和完善麻疹监测网络,开展以病例个案为基础的发热出疹性病例症状监测,对所有疑似病例进行血清学诊断分类,开展麻疹监测工作的考核,提高麻疹监测的敏感性和监测系统运转质量。以县为单位,符合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率达到100%,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血清标本采集率达到95%以上;

5、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确保AFp各项监测指标达到国家要求;做好流脑、乙脑等疾病监测工作,进一步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

6、开展以《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置及补偿办法》等为内容的培训,促进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业务能力的提升,提高我县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做好“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和“7.28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群众主动参与免疫规划意识;

7、建立与教育部门长效配合机制,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儿童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技术指导,保证新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率达到100%,应补种儿童完成全程补种率达到95%以上。

三、项目实施

(一)冷链设备装备和冷链系统运转维护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冷链设备的要求,为保证疫苗全程冷链运输安全及基层冷链设备常规更新的需要,为全县预防接种单位共装备13台常温冰箱;根据全县冷链设备数,结合服务人口数补助各预防接种单位冷链运转维持经费。

(二)重点人群针对性疫苗接种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统一布置,组织开展对全县8月龄-4岁儿童进行麻疹风疹疫苗补充免疫(查漏补种);按照全省维持无脊灰策略,组织开展对全县2─47月龄儿童进行脊灰疫苗补充免疫。

(三)免疫规划常规工作

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要求,各医疗机构应开展疫苗针对疾病监测、社会动员、宣传、培训等工作,确保各项国家免疫规划措施落到实处,保证全县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无白喉病例发生;降低疫苗针对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效保护全县儿童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四)疾控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免疫规划服务能力建设。按照《省预防接种门诊星级评定标准(2016年版)》,积极开展预防接种星级门诊创建工作。

2、提升疾控系统人员服务能力。为强化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意识,强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管理,2016年继续开展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考核工作。

3、加强传染病和健康监测,继续认真开展霍乱外环境和海水产品监测工作。

(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工作,预防接种单位、医疗机构等责任报告单位接到AEFI报告后,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规定的AEFI报告范围、时限和程序要求做好登记和上报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方案》的要求,对需要进行调查的AEFI,应当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组织专家开展AEFI的调查诊断工作。

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机制,妥善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高度重视并严格按照《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试行)》、《省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工作程序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19号)等文件的相关规定开展异常反应补偿工作,对需要进行补偿的异常反应病例,在收集齐全相关材料后,及时办理补偿手续,并尽快上报县卫生局。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确保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任务实现。

预防接种工作已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省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任务。各预防接种单位要继续将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作为工作重点,切实加强领导,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会同教育部门,组织落实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保证实现医改任务中提出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目标。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切实加强一类疫苗供应、管理工作,确保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顺利开展。县卫生局将严格按照省卫生厅《省第一类疫苗管理办法(暂行)》要求,加大对第一类疫苗使用管理的督查力度,坚决杜绝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失效、浪费和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用于非免疫规划人群等现象,确保疫苗安全有效和有计划地分发使用。

(二)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管理,建立健全免疫规划经费保障机制。

预防接种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每接种1剂次5元补助经费从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安排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列支,并每年按辖区内上一年度实际接种剂次数×5元/剂次预留预防接种补助经费。县卫生局将严格按照《省预防接种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暂行)》(赣财社〔2016〕59号)规定,在年初及时将70%的补助经费预拨至承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任务的接种单位(含首针接种的医疗机构),年末依据县卫生局对各预防接种单位的考核结果,合格者足额拨付余额,考核不合格者按要求扣减,不足部分在下一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补足。

同时,县财政要按照《省财政厅关于下达省级计划免疫规划专项资金计划通知》(赣财社〔2016〕217号)的要求,按1.77元/剂次的工作经费标准解决好本级工作经费,并将此工作经费纳入常规预算,建立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经费长效保障机制,确保全县所有适龄儿童享受到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各预防接种单位要按照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赣卫疾控字〔2016〕25号)要求,对承担预防接种工作入户宣传、摸底登记、预约通知等任务的村医或基层干部和接种人员根据承担任务数量、完成质量和及时性等情况给予1元/剂次标准的补助,激励其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管理,充分发挥设备作用。各预防接种单位要按照《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和《省冷链设备管理办法(暂行)》的有关要求,加强冷链设备的管理,严格实施疫苗的冷链运转,做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储存、运输、使用各环节的冷链监测和管理工作,对设备的使用、保管、调剂、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并对设备使用效益进行评估。

(四)加强督导和考核,确保免疫规划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县卫生局将继续按《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民生工程工作督导方案》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每两个月对各预防接种单位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督促和指导预防接种单位和人员及时改进工作。严厉查处违反免费政策、接种工作不落实、擅自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行为,确保免疫规划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将免疫规划工作纳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年度考核管理,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责任和奖惩措施,对因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不到规定要求而导致发生疫苗针对疾病流行或发生预防接种事故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充分发挥指导培训作用,加大对各预防接种单位的技术指导、培训和考核,加强培训资料管理,具体包括:培训项目方案、通知文件、培训教材、考试成绩、进修鉴定等。人员培训考核结果记入本人业务技术档案。及时按计划分发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重点检查各级冷链运转、疫苗管理、流动人口接种情况,确保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覆盖所有目标人群、不留盲点,确保把免疫规划工作落到实处,保障广大儿童身体健康。

(五)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参与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氛围。

各预防接种单位要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成就,以及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开展经常性宣传与“4·25”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全社会参与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氛围。为使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政策、预防接种基本知识深入人心,继续在全县实施“123”工程,即每个预防接种单位有1块长期宣传免疫规划知识的版报;结合“4·25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日活动,每年组织2次的大型街头宣传活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在电视台、报刊或广播电台播出3期以上免疫规划知识宣传。

2016加强常规免疫项目工作总结
免疫更新监测技术 第六篇

加强常规免疫项目工作总结

**县2016年年的免疫规划工作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中心领导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以及《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积极探索免疫规划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以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加速麻疹控制、全面推进病毒性肝炎监测与控制、控制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等工作为重点,很抓落实,免疫规划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率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各种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的控制。现将一年来的免疫规划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我县根据项目活动要求,继续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县委、县政府领导也对免疫规划工作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我县2016年落实各项配套政策与经费:

1、落实免疫规划工作经费2.7万元;

2、落实乡村医生报酬,全县212个乡医人均每月80元;

3、落实了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及乡镇34名防疫专干的防疫津贴,每人每月154元;

4、预防接种补助经费20万元;

5、落实了2016年项目配套资金10万元;

二、提高队伍素质,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培训力度

4月28日2016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在县医院三楼会议室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县医院、县妇保院、各乡镇卫生院院长、专干及疾控中心全体共45人,县卫生局局长张建军、副局**士有出席了培训会。张建军局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并要求全县于10月底前全部完成接种门诊建设工作,县疾控中心副主任李延琦通报了2016年免疫规划督导检查结果,侯树来对《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等再次进行了培训,牛贵侠主任总结了我县加强常规免疫项目2016年工作、安排部署了2016年工作。

6月13日**县加强常规免疫项目终期评估培训会在**县郡府大酒店会议室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乡镇卫生院院长、专干及疾控中心全体共47人,县卫生局局长张建军、副局**士有出席了培训会。张建军局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并强调了此次项目终期评估的重要性,侯树来就项目终期评估《方案》进行了系统的培训,牛贵侠主任对会议进行了详细的总结。

9月1-2日召开了全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乙肝补种工作暨培训会议,县卫生局副局**士有主持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县卫生局局长张建军传达了省卫生厅《关于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和乙肝补种活动的通知》,县疾控中心主任牛贵侠宣读了**县卫生局《关于印发〈**县2016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和〈**县2016年乙肝疫苗补种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确了麻疹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时间、对象和指标、各级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并确定了县、乡两级幼儿园要设立临时接种点,每个乡镇需固定1辆车负责疫苗运输、督导检查等工作,对全县麻疹强化免疫工作和保障措施提出了要求。参加会议的有县财政、教育、公安、药监、广电局主管副局长,医院院长、专干,**县麻疹强化免疫和乙肝补种技术指导组、异常反应诊断处理小组、医疗急救小组成员,县医院、妇保院、疾控中心抽调参与麻疹强化免疫工作的所有人员,麻疹强化免疫督导人员,共计64人。并成立了以县卫生局局长张建军为组长,财政、教育、公安、药监、广电局主管副局长,疾控中心主任,县医院、妇保院副院长为成员的麻疹强化免疫和乙肝补种协调领导小组。各乡镇制定了麻疹强化免疫和乙肝补种实施细则,召开了工作会议,对接种人员进行了培训和资质认证,确定了接种点和巡回接种组,签定各乡(镇)及城区目标责任书,实行分片包干,责任明确,奖优罚劣的管理。

三、督导与考核是搞好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环节

为了有效的确保常规免疫规划工作的质量,提高有效接种率,加强日常工作的督导和考评,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县委、县政府从2016年起将卫生工作纳入了乡镇工作半年及年终考核目标中,其中卫生工作占到乡镇整体工作的40%,而免疫规划工作占到卫生工作50%,这将会有力的起到对免疫规划工作的推动作用。2016年3月份、5月份李延琦副主任带队对,免疫规划科全体人员对县医院、14个乡镇卫生院28个政村、县城4个社区进行了2次累计21天的全面督导检查。3月份对2016.6.1-2016.12.31出生的儿童进行了基础疫苗接种率调查,共调查目标儿童140名:

6月25日省项目督导组一行6人对我县的加强常规免疫项目终期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督导,通过听汇报、查看资料、接种率调查,对我们所做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9月9-10日、9月18-22日、10月22-24日分别对全县15个接种点进行了麻疹强化接种前、接种现场、接种率快速评估及乙肝补种接种现场督导检查,麻疹强化快速评估接种率97.78%。

【免疫更新监测技术】

通过几次的督导检查发现我县还存在表册填写不规范、上报不及时,疫苗、冷链管理资料、预防接种前告知等不规范,宣传不到位督,疫苗脱漏率高,报告接种率搞而调查接种率低的现象。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给予现场指导并限期整改,检查结果在全县通报,并根据检查结果兑现防疫专干津贴和接种针次补助。及时开展AFp麻疹、新破、流脑、乙脑、1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例的主动监测工作,每10天到县医院进行一次主动搜索,对发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弥补。

四、加快规范化门诊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

按照《**县卫生局关于对加快免疫规划规范化预防接种接种门诊建设工作的通知》(塞卫发[2016]66号)文件和加强常规免疫项目工作计划,我县加快了规范化门诊的建设,全县共设17个接种点(15个预防接种门诊),截止今年10月底共完成14个规范化门诊的建设(正在考核验收),其余1个为合格门诊。信息化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截止10月30日完成05-10年11093名目标儿童的输入工作,并通过《信息系统》进行预约通知。通过对该客户端软件的实施使我县的预防接种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但客户端软件里的基础和加强免疫统计报表疫苗不完善(只有BCG、OpV、DpT、MV、HBV),急需尽快完善。

五、认真做免疫规划知识宣传和全民健康促进工作

实施免疫规划是预防控制疾病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提高群众知晓与主动参与率是我们顺利实施免疫规划的关键,我们以提高不同人群知晓与主动参与率为重点。一是结合卫生下乡,科技之春宣传月等大型活动,积极组织卫生防疫员开展免疫规划、传染病等相关政策法规知识的确宣传。二是利用4·25免疫规划宣传日,结核病防治日等活动,采取电视、挂横幅、散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共悬挂横幅53条,发放宣传画20000张、宣传单30000余份、免疫规划宣传围裙12000块,乡、村宣传板报24次、一次性纸杯5000个、免疫规划宣传扑克牌1500块、免疫规划宣传手提袋5000个、县有线电视台新闻报道1次,电视宣传告家长通知书7天,广播宣传26次,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病意识和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今后的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五、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为保障预防接种的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加强AEFI监测工作,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我县加强了AEFI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从2016年实行月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制定了《**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预案》,成立了以卫生局局长为组长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领导小组。截止11月15日我县共网络上报一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经调查组调查核实为一般反应),17个接种单位在未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

六、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提高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

为加强和完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服务和管理,确保流动儿童享受免疫保健权利,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流行,我县根据《**县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办法的通知》(塞卫发[2016]37号)文件精神,我们积极协调教育、妇联、广电、乡镇政府、社区居委会(村)等部门开展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查漏补种工作和宣传工作,大大提高了我县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规定包片人员每月入户摸底登记、督促不少于2周,城区接种门诊实行按日接种(无节假日)。全县共有适龄流动儿童(0-6岁)263名,其中县城为77名,占到全县适龄流动儿童的29.28%。通过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使我县的流动儿童管理进一步规范化。

七、麻疹强化免疫和乙肝疫苗补种工作

全省麻疹强化免疫和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活动培训会议结束后,我县及时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县卫生局于9月1-2日召开了**县麻疹强化免疫和乙肝疫苗补种工作暨业务培训会议,县卫生局局长张建军主持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县卫生局下发了《**县2016年麻疹强化免疫实施方案》、《**县2016年乙肝疫苗补种实施方案》《**县麻疹强化免疫和乙肝疫苗补种技术指导小组》、《**县麻疹强化免疫和乙肝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预案》,县疾控中心下发了《**县乙肝乙脑疫苗补种查漏补种工作安排》。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由卫生院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相关业务技术小组,制定了乙肝乙脑疫苗查漏补种实施细则,召开了工作会议,对接种人员进行了培训,县上向每个乡镇派1名经过培训的专业督导人员,并且实行分片包干,明确责任,奖优罚劣的管理。

从9月3日-10日,各接种单位开展了扎实的摸底接种登记工作,全县麻疹强化共摸底登记8月龄-4岁应种儿童10756名,其中外地户籍儿童122名。9月20日-28日乙肝疫苗共摸底登记2001年-1996年出生的儿童9751名,1996年需补种儿童1194人,1997年需补种儿童1321人;(

9月11-18日在摸底登记评估的基础上,要求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操作。麻疹强化免疫共接种8月龄-4岁儿童10677名,接种率99.39%。县疾控中心副主任牛贵侠、李延琦、计免科李伟于9月18日-22日对14个乡镇的摸底工作进行了评估,并对查出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

10月18-30日乙肝疫苗第一轮共接种适龄儿童5170名,使我县93%以上的儿童完成了乙肝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

八、存在的问题

根据定期及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我县目前的免疫规划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预防接种卡、证管理不够规范,儿童家长对接种的作用认识不足,不持证接种或接种证丢失现象比较普遍。

(二)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整体技术素质不高,甚至部分预防接种工作人员不具备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资质。

(三)整体免疫规划资料缺乏科学化管理。

(四)计划外生育儿童、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接种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本地出生儿童不定期外出与返回,给当地的免疫规划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五)乡级免疫规划人员认识不到位,新接替工作的人员对乡级防疫工作内容还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工作中投入时间不足,导致整个工作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出现接种工作不落实。

(六)免疫规划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不思进取,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

免疫规划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县疾病控制工作队伍肩负着保护儿童健康的历史使命。让我们以加强常规免疫项目为契机,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切实加强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免疫规划队伍素质,提高免疫工作质量,提高群众对免疫规划知识的知晓率,努力把我县免疫规划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良好的面貌和出色的成绩向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上交一份的答卷。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