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易中天大宋革新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8-04    阅读:

2015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教学反思
易中天大宋革新 第一篇

反思一: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教学反思

曾有很多历史学家将宋朝视为“中华文明的第二座高峰”,所以我也很想在本节课挖掘大宋的“软实力”。宋朝的文化在教材中主要体现在“历史学”和“文学”两个层面。历史学首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因为之前学生已在语文课本中学过选自其中的《孙权劝学》,学生对此书的内容、时间、体例也有一定了解。加上“砸缸”的故事,学生会觉得司马光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正巧,他们的语文月考有篇《司马光好学》的小短文,文中的司马光记诵很慢,他能赶上他的众兄弟,全是多投入数倍心血的结果。在《资治通鉴》成书的过程中,展现出的,更是司马光的自律、认真和严谨。讲至此,学生也得出:古今成大事者,与其说是因为聪明,不如说是因为勤奋。

我同意一种观点:历史是一部广义的英雄史。凡给到我们震撼、激励、提醒、感动的,都是一个个饱满鲜活的人。他们的品格与智慧,就这样,在“春风化雨”间,影响着我们,也塑造着学生。

反思二: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教学反思

一、我之历史教育浅见

1、“旧史学”的弊端。历史教育在学校所面临的危机,众所周知,似乎不需要费心费力去弄个问卷调查来证明。笔者以为,这缘于“旧史学”的陈旧观念影响着整个社会。其特征表现为把研究的视角过多地集中在了政治家、思想家等公众人物以及他们参与的社会活动,并通过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历史发展的脉络及趋势。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了帝王将相成为历史发展的主角,从而忽略了普通民众的心理需要。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学习是被迫的,不是从学习者真正的兴趣出发时,有效的学习相对来讲是无效的。”要知道,对于初一年的学生来讲,他们不需要高深的政治,不需要“旧史学”影响下的历史教育中的一个一个教条式的历史结论,他们需要的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出发,经过自身的体验,感受到的真实的情感,从而在自己的心灵碰撞中健全自己的人格。例如女性在历史上的作用,在历史教科书中鲜为人知,后者的出现,也不过是政治上的“附庸”,这样的史学教育岂不把青少年引入歧途?

2、破除“旧史学观念”,树立新课程“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尊重儿童文化,注重情感型的人格教育。素质教育的本位应该是人格教育,历史课程是国民素质基础教育课程。因此,新的历史课程必须破除“旧史学”观念,必须正视现行历史教育的弱点,着实于新时代学生的健康行为和心理发展,把人格教育作为历史教育的核心理念。唯有本着“青年人的教育必然是社会的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唯一基石”的理念出发,革新历史教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二、在上述核心理念“人格教育”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修改、设计、开发课程。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从初一年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出发,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和社区资料,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即“三基”。【易中天大宋革新】

1、课前历史故事演讲。培养学生的历史表达能力,激发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兴趣,促进其传承和发扬祖国文化的自觉意识的形成。以此为契机,形成从小爱学历史的学习氛围。选派一名节目主持人,进行主持,以在学生间形成求真、求善、求美的相互激励的求知欲望,同时导入课题。

2、加强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传统的史学教育突出了政治史、经济史,忽略了至关重要的文化史,以至于将丰富多彩的文化简化成教条,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未能真正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注重加强历史与社会、语文、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的整合,通过学生的探究并结合社区资源,来增强其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易中天大宋革新】

3、课时安排:分2课时,第1课时根据《课程标准》,完成“司马光与《资治通鉴》”、“意境悠远的宋词”、“‘感天动地’的元杂剧”基本目标。第2课时分组吟诵宋词,分成“苏派”、“辛派”、“李派”比赛,并由学生组成评审组进行评判,从而加深对宋词从形成到内容的理解,了解中国古代文学成就。

反思三: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教学反思【易中天大宋革新】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之前播放录像《中华五千年》隋唐文化片断,创设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下课的散漫状态快速进入学习的氛围当中。导课我是这样设计的,“隋唐文化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可谓是硕果累累,群星璀璨。继隋唐之后,宋元文化又成为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亮丽的风景?悬念设置,激发每个学生积极思维,投入地去学习。

二、提供现场,激发兴趣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感悟力。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激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学生从小学就熟背唐诗宋词,于是设计了读词、赏词、赏人环节。大胆让学生尝试,主动参与其中,激情饱满富有表情的朗诵,感受词曲的美妙与历史的沧桑,体验宋元时代的名人精神。使学生在说和做中,感知真情,陶冶情操,坚定信念,培养了能力。为中国文化有着深厚民族根底的道德情操和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而自豪。同时,为了让学生一直保持浓厚地学习兴趣,还采取多形式的传递知识方法,创设宽松有趣的情景,寓知识于景之中。如自编的“看故事说史”和“猜灯谜”。尤其谜语:财务工作大检查(答一史书)、泳泳泳泳泳泳(诗人)、葱姜大蒜能除病(词人)、囚禁苏武(曲作者)。使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快快乐乐地学习,并及时出示人物像,快快乐乐地感悟历史人物及事迹。

三、启发诱导,开发潜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转变的创新理论,就是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启发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潜能和聪明才智。所以,我设计了苏轼词与辛弃疾词、辛弃疾词与陆游诗在风格、内容上有何相同之处?应学习他们什么精神?宋元与隋唐的科技成就有哪些相似点?等一系列探究性问题。尤其感悟论坛:学习了三大发明与传播,你有什么感悟?从沈括、郭守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提示学生发散思维,由古知今,从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发明的精神。

四、由史及今,延伸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师的开放性表现在教材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课内外结合,要学用结合。作为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的禁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该做教材的主人。如:让学生以莱芜电视台名栏目“艺术之窗”为范本,结合课本图片、内容,自编、自导一台节目,说说自己的创意。这样,既让生活回归了课堂,也让课本知识走向了生活,使学生内化了课堂学习内容,使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何乐不为!

  • ·易中天2016(2016-07-13)
  • ·2016易中天(2016-08-13)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委托理赔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