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再见,列宁》观后感

编辑:lin13459411179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1-16    阅读:

《再见,列宁》观后感

  听这部电影的名字,知道了它是关于两德统一的内容,但没有想到是这样的呈现方式。历史背景非常复杂,但在电影中,以一个19岁少年工人生活的一系列细微且有趣的变化来呈现。

  1945年后,德国处于分裂状况。由于很多人对东德的社会主义政权不满,大批东德人逃至西德。对此,东德实行的政策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在1961年8月13日东德开始建造柏林围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实际上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禁止东德人逃入西柏林。1989年3月28日,东德开始实施新的边境管理条例,放宽对公民出境管制,直接引发了一定规模的逃亡潮,在此后的不到一年间,约有十馀万东德公民通过各种途径移民西欧,形成第三次东德居民出逃浪潮。1989年9月,东德进一步放宽边境管理,允许西德居民在东德过夜,进一步激起了东德公民的抗议浪潮。

  东德政府在10月初重新收紧了一度放开的边境管制,再次禁止西德公民进入东德。此举不仅没有平息抗议浪潮,反而火上加油。

  1989年10月7日,东德的40周年国庆,东德各大城市爆发抗议示威,在首都柏林国庆庆典会场附近,7000馀名市民聚集抗议,并与警察爆发了冲突,数百人被捕。(这就是主人公被捕的那一次游行)

  1989年10月18日,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埃里希·昂纳克宣布辞职,新党总书记克伦茨上台后宣布实行“彻底改革”,宣布赦免所有外逃和参与游行的人,并与西德政府正式接触。辞职和新政策都没有平息民众的抗议,东德各地的游行继续。

  11月9日东德宣布其公民无需申报特殊理由即可办理护照,东德居民获得迁徙的自由,不久东德居民开始翻越柏林墙前往西德,此后柏林墙形同虚设,两德居民实现了自由迁移。(主人公骑摩托车到西德旅游)

  12月8日德国统一社会党召开特别大会,选举了党的新领导人,并宣布更名为民主社会主义党,在德国实行多党制,建设民主社会主义。25日圣诞节期间,数十万西德居民涌入东德旅游。

  1990年3月18日,东德大选,东德基民盟成为第一大党,民主社会主义党第一次成为在野党。

  5月18日东德新政府与西德签署国家条约, 7月1日条约生效,东德马克退出流通(之前东德居民限量以2:1的比例将东德马克兑换成西德马克),自7月2日开始西德马克成为两德统一共同的货币。(兑换马克却过期了的一幕)

  1990年8月31日签署了第二个国家条约,条约规定,东德恢复1952年行政区划调整以前的五个州,这五个州遵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集体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五个州实行三权分立的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

  1990年,德国人在国会大厦前庆祝统一。

  1990年10月2日,东德政府机关停止工作,西德接收了东德的驻外使领馆,10月3日,两德统一庆典在柏林举行,两德正式宣布统一。

  这样浩大复杂,甚至沉重的历史改变,就用生活中切切实实的食物,货币,服装和说话方式来体现。渐渐出现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卫星电视、色情节目、快餐、进口食品、西方品牌的巨幅广告、彩色落地灯、世界杯,到房屋的所有权变化,新马克的流通,私家车的出现和宗教的开放(耶稣画像),这些东西对观影的几乎所有人来说,应该勾勒起了一个可触碰、熟悉、亲切的世界,仿佛自由世界的大门和旗帜。

  但电影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物品、活动和称呼对陆生来说,感触大概要比别的同学更深,不谈现在依旧保留的少先队、红领巾、代表大会和人民大会堂诸如此类天天在耳朵旁边的东西,就连现在不复存在的限量供应,人民公社和早就大幅减少的领导人画像,也依旧存在在上一代人现实的记忆中和这一代人对上一代的印象之中,更何况“同志”依旧是上一代正式场合的称呼或者这一代开玩笑时调侃别人的用语,“阶级敌人”依旧是这一代的笑料和上一代的心理阴影。

  整部片子的基调温馨,嘲讽,细碎而宏大。

  主人公亚力克斯存活于这两种体制的中间,站在历史的路口。亚力克斯不是一个对政治太懂的人,他像所有年轻人一样喜欢参加政治性活动,但其实也没有太明白是为什么,他在抗议游行时一边啃苹果一边喊口号,结果还把自己呛到,仿佛那只是一场运动会;他参加游行,却不妨碍他依旧关心他坚守社会主义的母亲。亚力克斯母亲失去意识的八个月,正是东德产生剧变的八个月,这样的剧变对于一个喜好玩耍的年轻人来说似乎只会受欢迎,不会不受欢迎,但是对于一个为了构建一个乌托邦而奋斗了十年的中年女人来说,则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

  于是亚力克斯“让民主德国在母亲的房间里复活”。这甚至无关政治,只是一个没有更好电子的年轻人为了哄骗心脏病的母亲而做的把戏,就像某些社会新闻里儿子不告诉母亲父亲已经去世是全然一样的。

  全剧的中心是他和死党伪造央视新闻,解释房外的世界所发生的一切,捅了一个篓子,就要用一集接上,原本只是想用官腔来胡编乱造和原来一样的新闻,最后却不得不想尽办法解释广告,汽车和两德合一。而他的母亲则以可笑却又善良的目光看待“可口可乐”“推倒的柏林墙”“涌入的西德难民”等。她用她熟知的世界观,提出要帮助来东德的西德人,再次让观众为她的优越感和善良莞尔。

  关于新德国的生动活跃和陌生,以及关于旧东德的沉闷腐朽却熟悉随时透过细节从每一幕里传达出来。每一个人都在适应,甘愿或不甘愿。导演把一个个的“政治正确”化为普通人的生活习惯,当“所有人”为自由的到来欢呼雀跃的时候,亚力克斯发现他买不到母亲要的酸黄瓜和咖啡,当他们终于穿上喜欢的衣服时,亚力克斯发现母亲一生的积蓄化为一堆废纸。

  那些报纸上某某领导人的更换,某某协议的签订,对普通人来说,是新工作或者失业,老食品店或新超市,难看的衣服和好看的衣服,官腔的新闻和娱乐节目这一类鸡零狗碎的细节。

  在亚力克斯用力拥抱新世界的同时,他为母亲无所不用其极地伪造一个民主德国。

  电影中还体现了两德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姐姐与姐夫),遗老遗少的不甘(母亲的朋友),以及最后莫过于母亲走出大楼,所看到点题的唯一一点——挥手的列宁像被直升机吊着在街上巡回,仿佛与这个城市做告别。这一幕仿佛历史的车轮滚滚轧过,带来了很多东西,带走了很多东西。

  电影以宇航员飞天为开头,寄托了一个时代中疯狂而诚挚的“社会主义梦”,一个女人被丈夫“抛弃”投身宣传事业的无奈和热忱,片尾再用宇航员题材做结尾,寄托了下一个时代对于融合,以及对于宽容的向往。而母亲也在得知真相之后,用她的宽容原谅了上一个时代的荒谬,下一个时代的冒进和儿子的善意谎言。

  亚力克斯最后说,东德是母亲努力想要创造的乌托邦,但是这个乌托邦注定无法存在。

  老人们永远怀念旧时光,不是因为旧时光更好(他们甚至无视旧时光的罪恶),而是旧时光里永久保留他们年轻时代的奋斗和憧憬的梦想。

  本篇最独特之处在于,在其他影片揭露旧时代的丑恶的时候(这种揭露是必须而且必要的),导演反过去用旧时代人的眼光来看待新世界,看待乌托邦的破灭,使得时代变迁的路口展现在观众面前,观众不属于旧时代也不属于新时代,而是站在路口,平等地看待,批评和欣赏。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