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深圳市政法委,工作亮点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05    阅读:

县委政法委干部作风整顿亮点
深圳市政法委,工作亮点 第一篇

县委政法委干部作风整顿呈现四个亮点 全县干部作风整顿活动开展以来,县委政法委按照“化整为零,以零为整”的工作思路认真开展此项活动,本着求创新、出亮点的工作理念抓出了特色,突出了亮点,取得了实效。

一、突出“化整为零,以零为整”的工作思路。把干部作风整顿活动整体工作分阶段、分内容、分要求的细化到活动四个阶段中,再把每个阶段作为一个整体,依次类推。将“一盘定胜负”的思想贯穿于活动的四个阶段,自我加压,紧张、有序的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活动。

二、实行机关内部考核,以责任追究促作风转变。成立目标责任考核领导小组,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负责制定目标责任考核办法,领导和监督目标责任考核工作,审定考核结果。将干部作风整顿纳入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经济奖励挂钩。

三、实行公民治安承诺制,深化平安建设。成立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公民治安承诺领导小组,针对地域或行业特点由各乡镇、各相关单位拟定承诺内容,然后报公民治安承诺领导小组审定后,制定承诺卡组织实施。乡镇由乡镇综治办负责;宾馆饭店由公安局治安大队负责;网吧、娱乐场所由文化稽查大队负责;店铺、门市由工商部门负责;出租车由交通部门负责;居民小区由办事处负责。通过公民治安承诺,不断激发全社会成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积极参

与平安创建的热情,不断强化公民的平安和谐靖边创建意识,彰显新时期社会公民的整体素质。

四、以开展“三问三解”活动为契机,提高工作水平。促进平安建设的深入开展。确定一名专职干部负责舆情信息采集,整合有关政法工作舆情信息资源,增强政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公、检、法、司的工作信息及网络、电视等媒体报道的涉及政法工作的重要新闻第一时间送领导阅示,从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社会性的舆情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综合整理,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同时也使这些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和处理。4月份开通了靖边县委政法网,旨在为群众了解政法工作,参与平安创建提供平台,通过群众的监督和建议提高工作水平,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服务。

2014年法院工作亮点回眸之五
深圳市政法委,工作亮点 第二篇

2014年法院工作亮点回眸之五

开弓没有回头箭

——人民法院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综述

201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下发通知,部署在全国法院开展2015年度廉洁司法集中教育活动。时间回溯到2014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明确提出,“以最坚决的意志最坚决的行动扫除司法腐败”,言之凿凿、言犹在耳。

刚刚过去的2014年,从年初到岁末,全国各级法院整顿作风,严明法纪,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坚持不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彰显坚决惩治腐败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司法形象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举措频频 严字当头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从“以铁的纪律培育好的作风、树立好的形象”,到“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再到“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腐败”,最高人民法院的一项项要求和部署,均将“严”字诀贯穿其中。

“对人民法院队伍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从严查处,这是我们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基本要求,必须持之以恒抓好落实,抓出成效。”

2014年元旦刚过,最高人民法院以法发〔2014〕1号文件的形式,下发《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纪律作风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全国各级法院转变管理理念,把对干警的关爱融入到严格的管理之中,“把从严管理的要求贯彻落实到法院队伍建设各个环节”。

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一场严抓严管、有腐必反的“战役”在全国法院系统悄然打响。

一年来,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廉洁司法教育大会、全国法院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全国法院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关于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切实防止司法腐败的意见》视频会议、最高人民法院党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会议、最高人民法院 “增强党性、严守纪律、廉洁从政”专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等重要会议陆续召开。

5月,全国法院纪检监察综合业务培训班在国家法官学院举行。中央纪委、公安部、国家审计署和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等单位的同志,围绕违纪违法案件查办等内容,为学员们举办了专题讲座。全国各高级人民法院和部分中级人民法院的240余名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了培训。

8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出通知,要求对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和各省、市、自治区各级人民法院自建培训中心的情况进行摸底排查,严肃查处培训中心存在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

9月,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党委召开常委会议,审议研究院机关党建有关工作和机关基层

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等问题。

作为在党风廉政建设实践中创建的一项内部监督制度,5月、9月和11月间,最高人民法院派出司法巡查组,分别对河南、宁夏、安徽、福建、辽宁、甘肃等6个高级法院进行了巡查。

自曝家丑 决不护短

有案必查、有案必曝光。

对发生在法院系统的“任何腐败现象和违纪违法行为,不管涉及谁,都要坚决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决不放纵,决不手软。”周强院长的话掷地有声。

敢于亮剑、勇于曝光,法院系统一份份“反腐倡廉成绩单”相继“晒”出,做到了及时透明公开。

4月、9月、12月,最高人民法院相继向社会公开通报了法院干警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20起典型案件,要求广大干警认真汲取教训切实做到在制度面前决不越雷池半步。

媒体分析说,坚决查办自身队伍中的违纪违法案件,体现了持之以恒推动人民法院纪律作风建设的决心,展示了司法机关“不护短”的态度和勇气,也是反腐倡廉、取信于民的重要体现。

负面教训就发生在身边,典型案件的集中公布具有很强的现实警示意义,“红线决不能碰、底线决不能破”。广大法院干警深切体会到公正廉洁是法官的本色和底线,也是树立司法公信力的重要基础。

10月,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就6名法院院长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履职不力的典型案件进行通报,要求各级法院党组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把案件的细节、见不得光的违法乱纪行为“晒”出来,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监督,形成倒逼机制,使各级法院干警特别是领导干部守住底线、规范用权。

法院队伍“不敢腐”的氛围日益强化的同时,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司法清明的信心在不断增加。

制度规范 着眼长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度建设是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工作同样离不开建章立制。各级法院立足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积极探索,努力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

一年来,一整套制约有力、便于操作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得以建立健全。《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纪律作风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人民法院纪检监察部门履行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关于人民法院在审判执行活动中主动接受案件当事人监督的若干规定》、《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密集出台,为提升廉洁司法的水平架起了一道道不能碰、不敢碰、碰不起的“高压线”。

周强院长反复强调,主体责任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牛鼻子”。落实主体责任,是对党章规定的重申,是各级党组织职责所在、使命所系。

5月,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按照王岐山同志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方面发挥表率示范作用的要求,研究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试行)》,进一步细化了党组落实主体责任的具体措施。

此举受到了中央国家机关工委领导的高度肯定,称赞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问题上行动迅速,工作扎实,走在了政法系统的前列。

为实现司法作风建设的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一些地方法院聚焦改进司法作风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了具体管用的精细化制度。2014年9月,浙江高院针对法官队伍8小时以外的品行问题,在全国率先出台《浙江法官业外行为指引》,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肯定和推广。

开弓没有回头箭,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必须决战决胜。接过2014年的接力棒,2015年,人民法院要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继续进行到底,把不断壮大的正能量蓄积和释放,一幅法官清正、法院清廉、司法清明的法治愿景就在不远的前方。

人民法院2015工作亮点综述(一至六)
深圳市政法委,工作亮点 第三篇

让人民群众拥有公平正义“获得感” ——人民法院二0一五工作亮点综述之一

2016-01-18 07:26:44 |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一版 | 作者:罗书臻

开栏的话

新年伊始,回首全国法院过去一年来的工作,让那些闪光的足迹一一重现。人民法院报今日起开辟“2015法院工作亮点回眸”专栏,记录下过去的2015年,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各项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回眸过往,开启未来,相信人民司法事业必将取得更长足的进步。

走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的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办公大楼,大楼外电子显示屏上的一句话分外引人注目——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这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机关提出的明确要求,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和期盼,也是人民法院孜孜以求的目标。

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过去的2015年,各级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了最直接的“获得感”。

司法公开永远在路上

2015年12月15日,在位于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大楼9楼的信息集控中心,随着周强院长启动按钮,最高人民法院官方英文网站暨新版中国裁判文书网正式开通。

作为对外发布的权威平台和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最高人民法院官方英文网站的开通,是人民法院深化司法公开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显示了最高人民法院“拥抱世界”的胸襟。

“向世界讲述中国法治好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好声音,回应国际社会对我国法治建设和司法工作的关注,满足国际社会对中国司法的认知需求。”周强院长的话落地有声,表明中国法院的司法公开开始走向国际视野。

而新版中国裁判文书网最大的亮点,则是实现了少数民族语言裁判文书的公开,提供了蒙、藏、维、朝鲜和哈萨克等语种文书的浏览和下载服务功能,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和专业用户对裁判文书的多样化需求。

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推进司法公开不遗余力,动作频频——

2月27日,中国法院手机电视APP开通上线,第一时间向用户推送人民法院重点新闻和重要案件庭审情况等司法信息,开通四个月用户就超过50万人。

3月10日,《中国法院的司法公开》(白皮书)公布,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历史上第一次以白皮书的方式介绍司法公开工作。

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律师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司法公开又多了一个渠道,实现了周强院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出的“加快律师服务平台建设”庄严承诺。【深圳市政法委,工作亮点】

„„

司法公开,人民法院永远在路上。

“立案难”彻底成历史

2015年5月4日这一天,对全国法院来说,可能是全年最忙碌的一天。

4月1日,《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通过,最高人民法院于4月15日印发了该意见,5月1日起该意见正式施行。

这意味着,实行了多年的立案审查制变为立案登记制,中国的案件受理制度发生了彻彻底底的变革,而5月4日,是立案登记制实施后的第一个工作日。

这一天,周强院长来到最高人民法院信息集控中心,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亲自检查各地法院落实立案登记制的情况。“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他强调,“要坚决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诉权。”

据统计,立案登记制实施一个月时,全国法院案件总量增幅已接近三成,但在全国各级法院的努力下,登记立案秩序井然,案件入口更加畅通,当场立案率超过九成。

在多位对“立案难”有切身感受的律师眼里,“实行立案登记制,是人民法院有史以来最彻底、最有效的改革。”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有关负责人则表示,“我们已经把人民法院立案难这顶帽子,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勇纠错案让天下无冤

2015年12月21日,倍受社会关注的云南巧家投毒案再审宣判,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钱仁风投放危险物质再审案件进行宣判,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宣告钱仁风无罪。

2015年,人民法院继续纠正冤假错案,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进一步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依法复查、及时纠正机制。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景汉朝主持召开专门座

谈会,就建立健全发现和纠正刑事冤假错案机制听取著名法学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纠正冤假错案不仅没有影响司法权威,还提升了老百姓对两高的评价。”2015年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周俊军在审议“两高”报告时认为,司法机关坚决纠正冤假错案赢得民心。

2016年1月7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5年福建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十大举措”,“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是其中一项。据介绍,2015年,福建高院深入贯彻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程序法治、庭审中心等法律原则,完善防范冤假错案机制,先后依法宣告30名被告人无罪,其中包括依法再审黄兴、林立峰、陈夏影绑架案。

勇纠错案,努力让天下无冤,显示了人民法院在保障程序和实体正义上的态度和决心,赢得了媒体“勇于自纠”的舆论认可,也引发了社会公众“正义或许会迟到,但却不会缺席”的强烈共鸣。

以人民群众需求为风向标

——人民法院2015工作亮点综述之二

2016-01-19 09:53:15 |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一版 | 作者:荆龙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圳市政法委,工作亮点】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次作出精辟论说。大道至简,言简意赅,一句句朴实但含义隽永的话语引领着人民法院戮力前行。

2015年,全国各级法院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工作主线,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努力满足多元司法需求,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工作中,全国法院积极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大力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实现诉讼事务一站式办理;进一步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加强诉非衔接,提供更多纠纷解决方式。

从立案、诉讼到解纷,人民法院努力打造了一条司法为民的全程服务链。

敞开大门 立案难成为历史

依法立案是公正司法的开始,有案不立、有诉不理,司法公正无从谈起。为了从制度上彻底解决立案难题,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先后出台了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和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决定自5月1日起实行立案登记制,要求各级法院敞开大门,实行有案必立、有诉必理。

诉权保障全面落实。对依法应该受理,如涉及到物业纠纷、村民自治组织成员权益纠纷、拆迁纠纷、信息公开纠纷等案件,在实施立案登记制前一般不进入审判程序的,各级法院做到一律予以登记立案。

立案工作更加规范。最高人民法院对接受诉状、当场立案、告知补正、诉讼费收取等提出明确要求,各地法院规范诉讼指引,细化登记立案流程,实行“一次性”告知,让当事人明明白白、轻轻松松完成登记立案程序。

诉讼服务同步跟进。各地法院以立案登记制改革为契机,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如上海在律师服务平台上开通网上立案,福建泉州推行异地立案等,通过形式多样的诉讼服务让司法更加贴近群众。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姜启波表示,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人民法院兑现了对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的庄严承诺,群众反映的“立案难”问题,已经得到了根本解决。

建立平台 群众享有一站式司法服务

“走进一个厅,事务一站清。”去年以来,各地法院大力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将除庭审外的诉讼服务事项整合前移至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当事人在诉讼服务中心就可办理申请立案、递交材料、申诉信访、判后答疑等事项。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称赞这一做法实现了诉讼服务“从后台到前台、从分散到集中、从多点到一点”的优化,不仅服务了群众,也方便了法官。

同时,各级法院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延伸服务触角,形成包括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移动客户端、12368热线在内的立体式服务网络,许多法院还建立了电子法院、网上法庭等智能服务平台,让当事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诉讼服务。

一些法院运用网络和移动应用技术,将实体诉讼服务向移动终端拓展,促进诉讼服务转型升级,为当事人提供智能服务,并开展视频接访、视频庭审、视频调解等,实现了“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建立司法文书电子送达系统,破解送达难问题。吉林法院开通了“微导诉平台”,当事人可以通过关注法院官方微信,快速了解诉讼指南、起诉须知、法律援助等诉讼信息。

有些法院在诉讼服务过程中引入自助服务,通过当事人自主完成相关诉讼事项,提高诉讼事务办理质效,缓解法院“事多人少”压力。北京法院开通的12368诉讼服务热线可提供自助语音服务,方便当事人随时查询案件进展。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河北省唐山市中

级人民法院设立了自助立案服务区,当事人可以按照提示独立完成立案工作。

形成合力 打造多元解纷机制“升级版”

随着立案登记制改革的实施,大量纠纷涌入法院,全面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迫在眉睫。

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到哪里,人民法院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就要跟进到哪里。面对案件数量激增的现实,人民法院整合法院内外的解纷力量,优化法院内外的资源配置,在全社会树立“国家主导、司法推动、社会参与、多元并举、法治保障”的现代纠纷解决理念,努力打造多元解纷机制的“升级版”,一年间实现了六个转变:将诉调对接平台从单一平面的衔接功能向多元立体的服务功能转变,将诉调对接机制从单向输出向双向互动转变,将诉调衔接对象从重点突破向全面启动转变,将诉调对接操作规范从零散差异向系统整合转变,将解决纠纷人才的培养从经验型向职业型转变,将法院内部调解机制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四川省眉山市创造了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眉山经验”,党政主导各方推进,眉山市委在组织、力量、制度、经费保障方面,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形成市、县、乡、村、组五级一万多个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网络覆盖全市各个角落。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构建了“走出去、请进来、搭平台”多元解纷机制。“走出去”,与街道社区、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基层单位组织沟通合作;“请进来”,在立案大厅推出人民调解工作室、心理驿站、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法官解难窗口等十项便民服务措施;“搭平台”,与行政机关、人民团体、行业组织、专业调解组织、公益组织等几十家单位合作建立诉调对接机制。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利用互联网电子平台,探索建立互联网纠纷非诉解决机制尤其是电子督促程序;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将湖湘文化与现代司法理念有机结合,探索了“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机制”、“微争议事实法官折中平衡机制”等机制„„

一项项具有特色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已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黄超所说,诉讼服务中心的建设为群众提供了很好的导诉工作,提高了效率,使法院在群众中的口碑树立起来。

让群众享受更多的司改红利

——人民法院2015工作亮点综述之三

2016-01-20 07:49:26 | 来源:人民法院报第一版 | 作者:郭士辉

“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2015年,是全面依法治国开局年,也是全面深化

3个数字解读2013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亮点
深圳市政法委,工作亮点 第四篇

3个数字解读2013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亮点

发布时间:2013-01-08 16:58:40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分享到:0

新年伊始,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三大建设、四项改革、五个能力――会议对政法机关创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出新要求,释放出新时期中央政法工作的新思路、新信号。

2013年政法工作任务

会议明确,要以平安建设、法治建设、队伍建设为载体,以推进劳教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四项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2013年政法工作三大建设目标

会议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鲜明地提出了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三大建设目标。

平安中国

全国政法机关要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全面深化平安建设、建设平安中国。要以人民群众对社会平安的需求为导向,紧紧抓住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加大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防范打击力度,努力完善立体化社会防范体系和公共安全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积极推进平安建设网络化、信息化、社会化,最广泛地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平安建设,创建人民群众追求的平安。

法治中国

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长治久安,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法治。法治建设推进得越持久、越深入,其成效就会成倍放大。政法机关是党领导下的执法司法力量,行使的是国家权力,服务的是人民群众,在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进程中发挥着特殊重要作用。

队伍建设

全国政法机关要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以提高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水平为重点,以提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坚持政治建警、素质强警,坚持依法治警、科学用警,坚持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全面加强政法机关领导班子建设和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

和制度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可靠、执法为民、务实进取、公正廉洁的高素质政法队伍。

2013年政法机关重要工作:四项改革

劳教制度改革

近期,湖南上访妈妈唐慧和重庆大学生村官任建宇事件让舆论再次聚焦劳教制度改革。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最大争议是劳教实施过程中实施机关对劳教权的随意扩大。对缠访闹访上访人员、特别是对现行劳教决定不涉及的人进行劳教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此次政法工作会议明确要推进劳教制度改革,意味着这一制度的改革被正式提上日程。

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

会议要求全国政法机关紧紧抓住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积极稳妥地改革劳教制度,引导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内妥善解决。

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

孟建柱指出,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相比,政法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全国政法机关要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坚持以推动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方向,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执法司法问题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司法改革,强化司法权力监督制约,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渠道,推动司法公开,让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断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深圳市政法委,工作亮点】

户籍制度改革

【深圳市政法委,工作亮点】

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统筹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区别情况、积极作为,稳妥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让大多数流动人口在城镇和农村安居乐业、各得其所。

2013年政法工作要着力提升“五个能力”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政法队伍拒腐防变能力。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

着力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牢固树立政法机关既是执法司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政法干警既是执法司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的理念,无论环境和条件怎么变化,执法为民的宗旨不能变,群众路线不能丢,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把传统有效做法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有效提升新形势下社会沟通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公共安全问题、最关切的权益保障问题、最关注的公平正义问题,把执法司法过程变成联系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过程,努力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

孟建柱指出,要着力提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从实体、程序和时效上充分体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努力使每一起案件的办理、每一件事情的处理都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下大气力解决执法不严、裁判不公和诉讼难、执行难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

孟建柱强调,努力让经济确有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让有理有据的当事人赢得了官司,让打赢官司且具备条件执行的当事人及时实现胜诉权益,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公正,让人民群众感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1月7日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最大限度地增加舆论的“正能量”。

孟建柱指出,要着力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既要切实加强对新形势下政法工作规律特点的研究,又要着力加强对现代新闻传播规律的把握。

他强调,要着力提升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推动信息共享共用,增强信息化应用实效,以信息化促进执法规范化,以信息化引领政法工作现代化。

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

要着力提升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推动信息共享共用,增强信息化应用实效,以信息化促进执法规范化,以信息化引领政法工作现代化。

政法队伍拒腐防变能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1月7日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着力提升政法队伍拒腐防变能力,毫不动摇地坚持从严治警的方针,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反对司法不公,坚决惩处司法腐败,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害群之马”,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孟建柱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在监督之下工作,学会在法治轨道上用权,保持清廉本色,坚守精神高地,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努力促进干警清正、队伍清廉、司法清明。

专家解读

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教官员守法

孟建柱要求把“促进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作为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目标。其中,既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培训,也要深化对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过去的普法是针对老百姓,没有对领导干部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次提出了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政,十分重要。

建设法治中国最核心的是执法问题

“建设法治中国,最核心的是执法问题,即法律的实施。”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说,有效的实施法律,需要改革现在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一套新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马怀德认为,现在考核政府领导、党委领导工作做的好不好,关键是看GDP发展的好不好,社会的稳定做的到不到位,但没有把法律的实施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而他设想的这个体系中,法律实施应占很大的比例,要成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

废除劳教另立新法是改革出路

关于劳教制度的改革,目前在学术界和实务界渐成共识的观点是尽快出台一部《违法行为矫治法》,以取代劳教制度。2005年3月,《违法行为矫治法》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长期关注劳教制度改革,他在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劳教制度改革必须以立法方式进行。

马怀德表示,第一步就要改变公安机关一家说了算的做法,“可以考虑由法院作出判决,然后由公安机关执行,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将是很大的进步”。改革劳教制度的第二步是要严格控制被劳教的对象,只能限制在法定的范围内,不能随意扩大。第三步是要缩短劳教的期限,控制在半年或1年以内。

加快户籍改革难在大城市

北大教授人口专家陆杰华:一直以来比较难解决的主要是东部的一些地级城市、省会城市,最难解决的是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特大城市的户籍问

题。如果在这些“难点”上不积极突破,仅仅靠在小城市积累的经验来推进反而就会形成一些新的问题。

【深圳市政法委,工作亮点】

首先要明确户籍制度改革依靠某个部门是不现实的,除了公安部以外,需要发改委、财政部等多个部门配合。户籍制度改革这么多年来无法获得实质性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之间存在利益博弈,户籍制度所附着的民生利益的保障需要改变相关财政政策,涉及到转移支付的问题,涉及到财税体制问题。

关于善待媒体:光靠封杀记者解决不了问题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系副教授张福松表示,政法会议此次提出善待媒体,善用媒体,提升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沟通能力,主要还是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张福松表示,政法部门与媒体打交道,说错话是难免的,关键是要转变态度。只要态度端正,不要想着出了问题就掩饰,把媒体看作公众的代表,说真话而不是说谎,即使说错了话也问题不大。只要这一点做到,其他的都是技术性问题,可以通过培训解决。

2013年政法综治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思路
深圳市政法委,工作亮点 第五篇

中共**市委政法委员会

**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2013年政法综治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思路

关于2013年政法综治工作的总结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和综治办有力支持下,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办紧紧围绕 “2258”工作思路,不断强化维护稳定各项措施,以提升政法综治队伍整体素质为保障,大力开展对敌斗争,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集中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重点地区,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全面完成政法综治各项目标任务,为“两个最适宜”城市建设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现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支持下,各级专门机关发始终站在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高度,不断加强敌情、社情的分析研判,及时获取深层次、内幕性、预警性信息,有效打击了各类渗透破坏活动和“法轮功”、“门徒会”等非法邪教组织。与此同时,市委政法委组织各级政法机关“本着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的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相继开展了 “百日攻坚战”、“打盗抢、保民安”、“肃毒害、创平安” 、“大排查、大教育、大整治”、“酒驾、毒驾”等专项行动,成功破获了一批大案要案,严惩了一批犯罪分子,有效遏制了刑事案件频发势头。1-12月份,全市共立刑事案件21145起,八类案件立案897起,同比下降1.3%,伤害案件267起,同比下降4.3%。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99.3万起,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46%、

8.4%、0.7%。

二、强化措施,深入推进平安建设

(一)周密部署,平安建设有序推进。5月31日,平安中国会议在江苏苏州召开,**市在此次会议上被中央综治委授予“2009-2012年度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誉称号。为了贯彻落实会议部署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切实把我市

铁路护路联防书法、摄影作品选拔工作和枸杞采摘期人员及牛羊上道专项治理、铁道两侧废旧金属回收专项治理。

三、多措并举,大力加强法治建设

(一)出台意见,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和“两区”建设。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市党委、政府关于支持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有关指示精神,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障“2258”思路的顺利实施,努力为“两区”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市委政法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政法机关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二)拓宽渠道,大力宣传政法综治工作。一是通过报纸、电视、网站、微博、展板等多种

渠道,深入开展政法综治宣传活动。2013年,共编发政法情况75篇、综治动态77篇,在《法治新报》、《**日报》、《新消息报》、《**电视台》共发布新闻稿件68篇,在网站、微博发布信息212条。二是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综治宣传月活动。3月份集中宣传日活动中,共组织149家单位认真开展了宣传月活动,发放宣传材料15万余份,悬挂横幅标语70余条,摆放宣传展板95块,设立法律咨询点20余个,接待群众咨询300余人次,接受宣传教育群众达1万余人。三是经过认真收集整理,编纂制作了《2013年全市政法综治工作巡礼》,目前已分发到相关领导和各有关单位。通过广泛宣传,使更多群众了解政法综治工作,有效提升了知晓率和参与率。

(三)加强监督,促进公正廉洁执法。2013年,市委政法委组织公检法等相关部门共召开8次案件协调会议,督促落实会议决定事项,其中协调解决了法院执行难等切实问题;认真开展了“党政机关执行法院生效载判专项积案活动”,对清理出的30件积案全部执结;组织全市公检法机关对信访案件进行专项清理和督办,清理出的86件积案已化解60件,化解率70%;组织研究审核了市公检法机关提请的22件司法救助资金申请。

(四)积极协调,开展法学理论课题研究。一是组织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有关单位、专家教授召开“醉驾入刑”座谈讨论会,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大“酒后驾驶”、“醉驾入刑”的处罚力度。二是开展以“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市、服务‘两区建设’”为主题的课题研究。目前已收集论文50余篇,正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三是为搭建我市法学、法律工作者学习交流的平台,创办了《法治**》刊物。

四、突出重点,创新加强社会管理

(一)完善机制,全面部署社会管理工作。市综治办先后印发了《2013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任务书》、《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考评办法(试行)》等文件,对各县(市)区、成员单位的社会管理重点任务、试点任务以及考核措施进行了明确。并严格落实综治工作例会制度,每月组织召开1次综治办主任会议,听取县(市)区综治工作汇报,安排部署综治工作。

(二)密切配合,积极开展综治专项工作。一是及时督导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进展情况。为完成好自治区综治办下达的23项重点工作和19项试点工作,市综治办多次督导承担试点任务的单位和各县(市)区推进重点试点工作,整体推进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以及矛盾纠纷化解、平安建设、保障民生等方面社会管理工作。二是发现培育亮点工作,探索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新机制。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委于10月30日召开全市政法综治工作现场观摩会,对各县(市)区8个政法综治亮点工作经验进行了观摩学习,着力提高全市政法综治工作整体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注重推广典型经验,推动政法综治工作上台阶。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效应推动社会管理和平安建设出经验、出成效,在各县(市)区和成员单位中提炼出54项典型经验,编辑印发了《创新加强社会管理,建设和谐平安**》经验汇编,供各县(市)区和成员单位学习交流。四是专项组工作成效显著。各专项组积极组织召开成员单位会议研究专项工作,通过各成员单位和专项组向综治委进行述职等方式,有力推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此举得到市综治委主任、副主任的充分肯定。其中市综治办积极协调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团市委)和有关单位,结合实际提出我市《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责任分工》;在一次领导重视的网络舆情出现之后,市综治办及时协调互联网专项组(市委宣传部),要求提出网络舆情监管、网评队伍建设、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等工作法制化管理的措施和机制。

(三)创新载体,着力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建设。2013年,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

市综治办牵头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创新载体,投资2亿元着力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初步完成,各子系统建设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软件平台开发初具雏形,一期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目前兴庆区、西夏区、贺兰县作为平台试点,进展顺利,成效显现。中央和区、市各级领导多次对**信息网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深化教育,全面加强队伍建设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政法队伍整体素质。一是按照2013年教育培训计划,成功举办了全市政法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和全市政法综治科级干部培训班。参加学习的每位学员结合实际,撰写了心得体会,谈认识、谈体会,从而激发了广大政法干警和综治干部爱学习、勤干事的热情。二是按照自治区法学会“双百”报告会要求,邀请湖北徐汉明教授作了题为《深入探索健全模式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化》的报告,全市500余名干部聆听报告。三是督导政法部门集中开展政法干警的教育培训工作。目前全市政法部门已组织各类培训共264期6094人次。四是践行“文化育警、体育强警”。市委政法委组织全市政法干警积极参加全区第四届政法系统运动会,并取得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并组织政法委机关干部参加市直机关工委举办的“书香伴我行”讲演比赛和软式排球比赛,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五名的好成绩。

(二)推进干部交流,增强政法队伍活力。市委政法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协商制定了《**市政法部门干部轮岗交流办法(试行)》,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市委办公厅于2月8日印发。市直公、检、法部门按照交流办法相关规定,对一批符合条件的中层领导干部进行了分批次交流任职。目前,公安系统轮岗交流68人,法院系统轮岗交流40人,检察系统轮岗交流66人,全市政法干部交流工作还在稳步推进中。

(三)加强自身建设,树立机关干部良好形象。市委政法委以全市“学党章、守纪律”活动为契机,从4月到年底在机关开展“强素质、树形象”学习教育活动。活动开展以来,通过认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等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定完善《机关卫生评比规定》、《公务用品采购制度》、《司机管理制度》、《单位干部职工及家属住院慰问》等制度,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关心基层干警,激发干警工作热情。

2015政法书记在全县公安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深圳市政法委,工作亮点 第六篇

文章标题:政法书记在全县公安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县委常委政法书记在全县公安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2月23日)

我们常说,“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我虽然是第一次参加全县公安系统的工作会议,但对公安工作还是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是公安工作很重要,职责很光荣。公安机关是一支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队伍,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既肩负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崇高使命,又履行着服务发展、维护稳定的重大责任。

二是公安工作很辛苦,任务很繁重。广大公安干警始终站在维护稳定的第一线,身处打击犯罪的最前沿,位于管理服务的最基层,发挥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安宁的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三是公安工作很主动,成效很显著。2015年,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多、发展快,但矛盾和问题也多。全县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在抢险救灾、重点建设项目环境整治和优化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专项整改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执法为民的思想正在逐步成为全体干警的自觉行动。全市公安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平利召开,构建警示训诫防线的系列做法在大会交流并受到好评。通过积极争取,基层派出所和警用装备进一步改善,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有了新的进步。全县发案率下降、破案率上升、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好转。公安局被省市分别命名为文明单位和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实践证明,我们公安队伍政治坚定,作风优良,能打硬仗,是保障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坚强力量。第一,服务大局要更加主动,更加有为。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也是本届县委、政府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的关键年,又是公安部确定的公安工作“基层基础年”。无论是县委工作会上提出的改革与发展任务,还是公安工作自身的建设任务都很繁重,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将更加突出,“平安平利”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也更加艰巨。[本文转载自范文搜网-

第二,“平安平利”创建要加大力度,加强效能。在上一周县委召开的全县政法工作会议上,就“平安平利”创建工作,何书记亲自作了动员讲话。今年政法工作的重点是四项建设,即平安平利、政法队伍、执法能力、保障条件四项建设,这与公安部提出的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要求是一致的。建设“平安平利”是公安工作服务大局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安机关的职责所在。希望你们在创建活动中走在全县的前列,走在政法各部门的前列,充分发挥“正规军”和主力军的先锋作用。

一是打击力度要再加大。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努力保持高压的态势,铸就打击犯罪的铁拳,坚决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打出声威,打出实效,震慑犯罪。针对社会治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大对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混乱区域的整治力度。

二是治安防范要再严密。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预防、控制和打击犯罪的能力。继续加大全天候治安巡逻的力度,提升治安巡逻水平,实现防控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牢固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思想,在创建活动中坚持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参与社会治安工作,推进创建工作社会化。

三是维稳工作要再超前。对影响稳定的新矛盾和问题要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妥善处理各类不安定事端,尤其是要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灵通情报信息,完善情报信息网络,健全预警信息工作机制,及时掌握不稳定苗头因素,服务县委、政府决策和有效处置。

第三,公安队伍要提高素质,提升形象。事业成败,关键在队伍。公安部把今年确定为公安工作的“基层基础年”,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核心在于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为公安工作的长远发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