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泉州水环境现状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13    阅读:

篇一:泉州水环境现状
泉州生活污水处理现状思考

泉州生活污水处理现状思考 福建泉州一中 高一(4)班 林巧眉 指导老师:刘培端 引言 众所周知,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中国这个泱泱大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的保护和水污染的治理成为现代社会最关注的问题。污水也是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今天,我以自己所生活的泉州为调查对象,以小见大,来了解情况,并提出解决的建议,从中实践和得到学习地理的知识。

一、生活污水对泉州的影响

污水泛滥

通过对报纸的粗略观察,我发现时常有污水乱排放的事件发生。最近有这样一则消息,因为周边居民、酒店等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崇武港湾里的水很浑浊,并且时常有成片垃圾漂浮。这导致外地游客到这游玩时,被直接排到滩上的生活污水吓走了。有人会说,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只是城市面貌。但是,有更多的消息是,人们的生活污水是排向内沟河。这将带来很大的危害。通过下表,我们就可以看出:

生活在附近的居民也将自食其果,忍受恶臭,夏天是的蚊虫乱飞。内沟河的污染只是城市污水的一部分,还有在大马路上,在路边坑坑洼洼里。这一切,不但影响市容市貌,更是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果是在夏季的台风暴雨天气,因为污水还可能会导致城市内涝,一切将不堪设想。

二、泉州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泉州的政府部门也采取了许多行动。针对内沟河的问题,政府部门采取大规模清淤和整治。政府通过管理和制止群众的乱投放垃圾以及街道办事处的配合。这让污水的大问题内沟河得到很大的改善。对于污水的处理,市区宝洲污水处理厂是市区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承担着市区60%的污水处理量。新引进的带式脱水机每小时处理的稀污泥量达40立方米比普通设备高出10立方米,使该厂日污泥处理量提升了近一万吨,生物污泥过剩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而在2006年,当时全市的污水处理厂仅有宝洲污水处理厂这一家,污水处理率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泉州步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行列后,为巩固和提升创模成果,提高城市宜居水平,我市用BOT等形式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建设,逐步推进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北峰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城东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目前,东海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主要服务范围为泉州市东海组团规划范围。

目前,泉州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县(市、区)均建成一座以上污水处理厂的目标,率先实现生活污水城际联盟处理,现有污水处理项目14个,污水日处理能力达64.25万吨。

带式脱水机 工作原理图

在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同时,我市全面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并对中心市区主、次干道污水管道进行清淤、疏通及改造。新建见龙亭、东海等污水泵站,对浦西、刺桐、金山等7座泵站的设备进行维修、改造,实现污水泵站自动化管理,完善污水收集系统,提高污水接管率和污水的收集率。数据表明,历年来我市着力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共完成新建、疏浚和改造污水管道228.80公里,污水管网总长度达1440.72公里,全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均实际处理污水量达到49.8万吨,总负荷率达80%,显著改善了河流、海域的水质质量。今年,中心市区还启动管网项目16个,修建管道10.42公里,投资2298万元。

这一切都体现出政府对于污水的处理,如今走在路上已很难看到污水横流的

景象。许多的内沟河也重新焕发光彩。污水处理的能力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 三、对泉州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通过调查和搜索,我发现虽然泉州市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本人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首先,对于内沟河的整治。我认为政府部门应多多主动去了解,而不能一直等到居民的举报和投诉才采取行动。这样问题才能得到更全面的解决。

其次,对于污水的处理方法,已经是十分成熟和好的。但是还应该城市自身的发展水平不断进步,逐步采用更先进的方法来处理。

总的来说,最重要的是提高居民的素质,提高对污水危害的认识和如何合理处理的意识,不要单纯只是一味地宣传,要加强落实到实处。

结语

泉州,正是以保护环境,贯彻科学发展观这样的方式,不断发展自己。由这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才更能折射出这一点。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中国的发展壮大中,每个城市也要一起加入保护环境发展的路线。这应该就是学习地理的意义,让我们认识生活环境,适应生活环境,更好地保护生活环境,由此享受生活环境。

篇二:泉州水环境现状
泉州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水文学论文

泉州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2012年6月

泉州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摘 要】 水是人民生活和工农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社会发展和生物界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为了使泉州市水资源得到持续利用,本文分析了泉州市水资源特点与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已成为泉州市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关键词】 泉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Quanzhou City 【Abstract】 Water, the irreplaceable material base for the life of people 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e and the industry, is the essential natural resource for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for the biosphere. In order to get the water resource to be used sustainably in Quanzhou,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it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its shortage, and also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economic and the accelerating progress of the urbanizati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 highlights increasingly. What’s more, the water resource has become the significant constrain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n Quanzhou coastal areas.

【Key word】Quanzhou City; the Water Resourc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公共性的社会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就泉州

【泉州水环境现状】

3市的情况而言,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100亿m,占福建省多年平均总量的8%,却养育着占

全省20%的人口,支撑着全省26%的经济总量。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的地位和作用愈显突出,特别是在泉州市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水资源将成为21世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1][2~4]的重大制约因素。经过多年的发展众多学者分别在泉州市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和泉州市水

[5~6]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领域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泉州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方法。【泉州水环境现状】

为了使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发挥效益,必须掌握水资的基本特点。水资源有着和其他资源不同的特殊性,即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再生性及动态性,这些特性表现为补给的循环性、变化

的复杂性和利用的广泛性以及利与害的两重性。只有充分地了解水资源的特性,才能益于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结合必要的经济手段,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合理调度,科学分配,使水资源可持续地利用,可使有限的水资源在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

[5]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1 泉州市水资源现状

1.1 泉州市概况

泉州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厦漳泉经济开放区金三角地带,l17.25 一119.05 E、24.30 一25.56 N;辖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金门县(待统一)及清潆科技工业区管委会。

泉州市域在气候上表现出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热量差异,以及湿润区与亚湿润区的水分差异。在热量差异方面,年均温自西北向东南递增,变动于19.5~21℃之间,反映着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势变化对热量空间格局的多重影响。在水分差异方面,东南部由于地势平坦且受台湾雨影区影响,年降水量仅为1000~1200mm,中部增至1300~1600mm,西北部则高达l800~2100mm,降水的这种自东南向西北递增的态势主要受制于地势变化。降水差异和热量差异

[7]的共同影响又导致形成了东南偏干、西北偏湿的水分空间格局。

泉州的主要河流有晋江、洛阳江、大漳溪,还有15条支流分别汇入回江、九龙江或单独

22入海,河流控制流域面积9374.6 km,占全市面积10865.9km的86.3%。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

33资源量为95.50亿m,保证率90% 枯水年的水资源量54.58亿m,全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

3为9.71亿m 但水资源的时空变化比降水量更大,内陆山区水量丰富,沿海平原水量贫乏。河

流径流量年内年际变化大,晋江的石砻水文站4~9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81.45%,最丰

[8]年与最枯年的径流量之比达2.9%。

根据2004年的统计,泉州市现有蓄、引、提各类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共6万多处,小(二)

33型以上蓄水工程363座,总库容共14.48亿m,大中型水库17座,总库容12.33亿m,各类堤

防总长508.13公里,保护226.6万人口和保护耕地30.8千公倾,万亩以上灌区22处,有效灌溉面积67.4千公顷,地方水电总装机62.44万千瓦,建成一批乡镇供水和村级人饮工程。近两年来,水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新的成效。一是水利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石狮市沿海防潮防洪工程、晋江九十九溪下游防洪涝工程、南高干渠二期整治工程、北高干渠水源保护污水截流应急三期整治工程、惠安县惠女水库除险加固与总干渠节水改造工程、龙门滩四级水库电站、山美水库安全监控系统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有的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1.2 泉州市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泉州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达100.86×108 m仅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8.63%,而1999年泉

3州市人口已占全省人口的19.84%。由于人口多且增长迅速,人年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 533m.仅

3为全省的2/5左右.也只有全国的2/3。按照国际通用概念.人年均水资源量在1000~1667m

【泉州水环境现状】

33属于“水资源紧张”地区;低于1000 m属于“贫水区”;低于500 m属于“绝对贫水区”。泉

州市全市年人均水资源量属于“水资源紧张”地区。

现状水利设施大多为中小型水库,调蓄能力较低,不适合当地的降雨规律,导致洪涝灾害时有发生。水利设施布局不甚合理,对河道干流的水资源开发不充分。水资源开发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量和质的需求存在较大矛盾。

随着工业的发展、农村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水质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根据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晋江九十九溪部分河段、永春桃溪进入山美水库河段、德化污溪城关河段、石狮南低渠渠段产惠安林辋溪河段水质均在Ⅳ类或V类以上,从而减3

少了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量。

节水水平有待提高,浪费现象普遍。农业灌溉大多沿用传统方式,大水漫灌。工业回用水率不高,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较高,据统计部门调查,2000年企业平均回用水率仅为37%,全

3市规模以上企业平均万元产值新水用量为53.6 m。工业、农业用水的节约潜力较大。

2 可持续发展观

2.1 一般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科学的发展观。其理论主张发展 “不仅要满足当代人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造成威胁”。这一科学发展观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向联合国正式提出。它包含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必须满足当代人,特别是穷人发展的需要;二是今天的发展要有利于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这一一自学发展观为世界各国接受并采用。

2.2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观

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是社会进步、消除贫困、促进发展、保护环境。水资源作为人类进步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对水资源利用的实践是一项最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工作。水在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足生态环境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重要因素。物种的进化、气候的变迁、地貌的变化都与水的运动与循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行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丰流,人类对水资源的开采与利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类生活环境。但是,大规模的开发水资源和污染问题不仅破坏了原有的平衡,也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应按照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开发和利用好水资源,以确保人类社会在进步与发展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实现《中国2l世纪议程》的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把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放到重要的位置

[9]上。面对泉州市位于太平洋西面、亚欧大陆东部沿海,处于台风灾害和多暴雨的情况下应该减少灾害的损失;提高水资源综合经营管理水平,开源节流使得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控制,实现水资源和水环境的良性循环,使有限的水资源能够持续利用,以保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与社会、经济同步协调发展。 3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措施

据(福建省泉州市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报告)预测,至2010年,若遇到频率90%的枯水年份

33和95%的特枯水年份,泉州市将分别缺水6.8×108 m和9.1×108 m。水资源供需矛盾将相当

突出。因此,为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泉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0]

【泉州水环境现状】

3.1 深化水利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水资源管理

(1) 实现由分割管理向统一管理转变,突出规范管理。要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要通过政府机构改革和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防洪、排涝、灌溉、供水、防止水污染一体化运作。

(2) 实现由粗放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突出科技创新。资源水利要求我们树立规划意识,按照客观规律,科学治水要进一步修订泉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规划,为泉州市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要把科技创新放在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动水资源管理现代化进程。

(3) 实现由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突出依法管理。要加强泉州市地方性水利法规建设,

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使泉州市水资源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管理轨道。【泉州水环境现状】

3.2 加强水资源与水环境的保护

(1)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做好对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工作,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收费的制度。

(2)严格控制发展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并对现有污染企业进行环保治理整顿。【泉州水环境现状】

(3)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管理坚持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应经处理后排放的原则。城镇生活污水要统一规划排放管道.集中统一处理;农村主要是控制有毒农药的使用,防止水源污染。

(4)加快污水资源化的步伐。实行污水资源化就是根据不同的用水目的,处理废水、污水使其达到适当的水质标准后再加以利用。城市污水资源化既能节约大量新鲜水,缓解工业与农业以及工业与城市争水的矛盾。又可大大减轻水污染,保护天然水资源。当利用城市污水灌溉农田时,还利用了污水中氮、磷等肥分,节省了脱 氮、脱磷等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流程。因此,污水资源化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3.3 提高用水效率,促进节约用水

提高用水效率的基本措施是经济、技术、法规政策和公众的参与。水价是提高用水效率、克服浪费的最有效措施,即使在不完善的市场条件下,水价依然是配置水资源的重要手段,要利用经济杠杆激励水资源的节约利用。要依靠科技兴水,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努力创建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在农村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实行高效用水。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因地制宜选择不同需水农作物品种,错开需水高峰,减少用水量。

4 结束语

根据泉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及2020年远景发展总体目标,经济社会将全面进入快速发展期,全市用水量特别是工业用水及城镇生活用水将呈较快增加趋势。因此,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节约用水工作,从用水全过程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促进节水减排,对进一步促进泉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泉州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元殿.解决泉州市水资源问题的思路.区域经济.2005(7):20-22.

[2]傅春添.浅谈泉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水利科技.2009(1):3-5.

[3]林广斌.泉州市水资源与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建设探讨.广西水利水电.2011(1):35-37.

[4]洪泽生.泉州市水资源综合管理改革探索与实践.“中国水利杂志专家委员会会议暨加快水利改革高层研讨会”专辑.2011,6.

[5]黄迪森.论泉州市水资源现状及保护与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利建设和管理.2010

(12):49-52.

[6]郑伟民.泉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FUJIAN GEOGRAPHY.2001,12,16(4):6-9.

[7]黄文斌.泉州市水资源供需状况诊断与开发.FUJIAN GEOGRAPHY.2005,9,20(3):14-18.

[8]陈丽辉.略谈泉州市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水利科技.1996(4):22-23.

[9]杨义灿,郑垂勇,董维武.论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都水利.1994(4):4-7,28.

[10]黄 猛.9午后.泉州将有水荒[N】泉州晚报. 2001—8—9(C).

篇三:泉州水环境现状
2015泉州市区域环境现状评价

文章标题:泉州市区域环境现状评价

摘要:植被退化状况:草地、森林的退化状况。土地退化状况: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水生态失衡状况:江河断流、洪涝、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污染状况:点源和面源污染状况。生物多样性破坏状况:物种减少、退化等。泉州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现辖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及金门县(待统一)和泉港区、清濛管委会。全市人口728.07万,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泉州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全市通行闽南方言。泉州市依山面海,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有盐、贝、藻、鱼、虾等海洋资源500多种,港口条件好,海上交通便捷,具有建设深水良港、发展对外贸易和渔业生产的天然条件;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四季常青,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溪流多,水资源较丰富,为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发展经济作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目前,全市已形成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泉州至厦门、福州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漳(平)泉(州)肖(厝)铁路已投入营运;泉州晋江机场1996年正式通航,现已开通十几条内地航线和香港、马尼拉包机。泉州港已跨人全国大型港口行列,现有港口码头泊位38个(其中国家一类口岸3个,二类口岸8个),年吞吐能力1600万吨。电力建设走在福建省前列,形成了较完善、配套的供电网络,年用电量达60亿度。通信事业居全国地级城市先进行列,全市程控电话和无线容量都超过100万门,移动电话交换容量100万。泉州目前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较高,资源数量多,总量大。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但局部地区还存在着环境污染。部分农村没有合理的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措施。对工厂的排污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由于没有注意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有退化的现象。另外工业的发展也加剧了水污染。植被退化状况:草地、森林的退化状况。土地退化状况: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水生态失衡状况:江河断流、洪涝、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污染状况:点源和面源污染状况。生物多样性破坏状况:物种减少、退化等。主要有水污染,大气污染,海域沿岸的水污染。(一)水资源及其环境污染状况1、陆域水系(1)主要河流晋江水系是泉州市的主要水体。晋江发源于戴云山之麓,流域面积5629平方公里,上游分为东、西两溪。东溪源于永春县锦斗乡,全长120公里,流域面积1917平方公里,西溪发源于安溪县感德乡,全长l53公里,流域面积31O1平方公里。东、西两溪于南安市双溪口汇合,干流由汇合口至入海口(前埔)长29公里,其中金鸡水闸至河口长21公里,为感潮河段。晋江多年平均径流量48.8亿立方米,平均流量为153立方米/秒。除晋江外,泉州市的地表水还有属闽江水系、九龙江水系和独自入海的洛阳江、黄塘溪、林辋溪、九溪等19条流域面积均在100平方公里的河流以及其他一些直接入海的小河,水沟。(2)水资源污染泉州市陆域水系主要指晋江水系,其水系包括上游东、西溪及下游的南、北干渠。其他各小支流多数直接入海。晋江水系主要河段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和COD排放直接导致水污染。2.海域水环境(1)各海区水质现状及评价根据近几年来泉州市环境监测站及各有关科研单位对泉州沿海近岸水域的水质调查监测资料进行统计,泉州市近岸海域水质日益下降。(2)水质评价选用PH值、溶解氧、化学耗氧量、油类、无机磷、铅、镉、汞为评价参数。A、评价方法评价方法采用超标分类评价方法。分类评价方法是以海区为评价单元,将各评价单元水质监测结果的平均值与评价标准比较,若所有评价因子的含量均小于或等于一类海水水质保准,而又低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则划为II级海水水质,以此类推。B、评价结果根据雄威的实验调查,泉州湾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崇武海区为I级水质;祥芝海区为I级水质;永宁海区为I级水质;深沪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无机磷,围头澳为I级水质;晋江东部海区为I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无机磷;安海湾为I级水质;湄洲湾潮间带及海域为I级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泉州市沿海海域泉州湾,深沪湾及晋江东部海域为II级水质,其余各海区为I级水质。主要污染物是油类和无机磷。海湾内的污染物含量相对较高,有机污染物含量偏多,这是我国多数港湾、近岸海域普遍存在的现象。油类及无机磷含量与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业肥料的流失有关。磷是海洋含量浮游

篇四:泉州水环境现状
2016泉州市区域环境现状评价

篇五:泉州水环境现状
2015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报告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下一篇: 朋友道别的话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