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眼见未为真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13    阅读:

篇一:眼见未为真
眼见不一定为实

眼见不一定为实

作者:张国祥

老话不一定都正确,俗语不一定都有道理,伟人的话也不一定全是真理。 就拿“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来说,就常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相信事实,不要被谎言迷惑。骗子们就常常利用人们“眼见为实”的心理,行骗术、施魔法,从你眼前骗走钱财。也有心怀叵测的人用假象迷惑世人、欺骗善良。时下的钓鱼执法,也是“证据确凿”、诱人上当,然后罚你没商量。古往今来,多少无辜的百姓在“事实”面前被冤枉,都是“眼见为实”惹的祸!【眼见未为真】

都说“邪不压正”(又是一句老话),可是,自古以来,又有多少邪恶压制正义,多少妖魔残害忠良?都说“好人有好报”(也是一句俗话),可是,从二十四史到文革,又有多少好人受欺凌、多少坏人得猖狂?正义不与智慧联姻,社会不与法治结盟,邪就会压正,恶就会欺善——这倒是亘古不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同样的方法,坏人可以用它来行骗,好人也可以用它来扬善。老宋就用“眼见为实”法,举正义,制恶霸,为弱小者大大出了一口气。善良如我者听后无不拍手称快!

某日,老宋路过一小巷,见一宝马车主(长得人高马大),带领二名手下,正在教训一手推单车的汉子。老宋听得分明:三人要汉子拿出一千五百元,赔偿宝马车被单车碰花的损失,汉子不服,说是宝马车自己碰到单车上的铁锹刮花的,与他无关。汉子是外地的民工,身上也没有带钱,便以哀求的目光投向老宋。这老宋本来就是行侠仗义之人,人称外号“鲁智深”,便开口劝三人放过汉子。哪知,宝马车主却回敬老宋一句:“你少管闲事!”“我管了你又怎么样?”二人言语不合,双方立即争吵起来。对方仗着人多势众,根本不把老宋放在眼里,不仅口无遮拦,而且语多挑衅。(汉子趁机跑掉了)老宋看看周围无人,小巷也没有摄像头,瞅准时机,对着宝马车主脸上就是一拳,当宝马车主的两个手下反应过来,双双挥拳扑过来时,老宋顺势一转,让在一边,然后立即抓紧一个往另一个身上一推,二人立即对撞在一起。老宋迅速往大街上跑来:并朝人群喊话:快报警,有人打人啦!三人一起追赶老宋的情景不仅被大街上的众人看到,而且也被正好巡逻至此的民警看到。四人立即被带到派出所问话。

毫无疑问,双方都控告对方先动手打人。但老宋的话更令人信服。老宋说: “你们警察都是明事理的人,你们说说,我一个人敢先动手打他们三个人?我有病啊?我傻啊?他们三个身强体壮,我是他们的对手?再说了,他们追打我,可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啊!”

而对方三人欺负一个人的事又自己说不出口,三人只是说老宋先动手,可又讲不出理由。加之无人受伤,警察只好说:“如果你们互相控告对方打人,不和解,我们只能先行拘留你们,等找到证人证据之后再做决定。你们看怎么样?”【眼见未为真】

老宋立即同意:“你们怎么处理都行。我没有意见。”这下对方不干了,“我的公司还有几百号人等我安排呢。” 宝马车主说,“我算服了你。我们不追究了。”

“你不追究,我还要追究呢。”老宋牛起来了,“他撞了我老乡的单车,就这么算了?”

【眼见未为真】

“我赔一千给他行了吧?”宝马车主终于低头了。

【眼见未为真】

在警察的劝解下,双方签订了和解协议。老宋没有拿走那一千元现金,他说让我的老乡自己来派出所领取。老宋同时警告宝马车主,如果再欺负我老乡,我把你的宝马砸烂。

老宋大获全胜(宝马车主也算识时务者,后来见了老宋毕恭毕敬)。 老宋总结说,法治社会才能邪不压正,正义加上智慧才能惩恶扬善。 警察眼见的不实,我听来的却真。这就是事物的多样性。

有的人也许会认为古人留下的话语都是十分正确的,像什么“眼见为实”之类的。其实不然,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思考方式的改变,许多原有的真理都受到了后人的质疑。当然真理许多都是经过许多次的事实来验证为真理的,所以大多值得相信。但也不应该完全的顶礼膜拜,因为有的是有别的深层含义的,需要仔细思考和重新认识。

 有许多人相信“眼见一定为实”,其实不然。有些时候人们见到的之所以不为实,因为它是经过了改动的事实。现在的人无论是外形还是思想都比以前的人改进了许多,所以应该学会仔细分析一些事实。像现在的警察都知道伪造现场的做法,就是犯罪分子改变了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了让人造成一定的错觉来相信眼见的。而且有些人不像看起来的那样,是好是坏要了解深了才可以做判断,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

【眼见未为真】

 换句话说,如果眼见都为实,那人与人都会变的难以判断。因为有的人会投机取巧的来改变你所看到的事实,让人误以为看见的就是事实。而且如果只需眼睛就能看清楚一切,那大脑的用处又从何体现呢?所以人要学会判断和思考,不能一眼就相信一件事或一个人。那是片面的看法和做法,而且有些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当然,确实有的时候人看见的就是事实。但是如果只听信别人或是相信自己的“第一眼”判断,那可能得不出非常正确的结论。  总而言之,分析一件事或相信一个人要先仔细观察,然后学会思考和判断,不能轻易下结论或做决定。如果轻易的下了定论,那只能说明一个人思想不够成熟稳重。当然,许多公司招聘人都把要招的人留给他们的第一印象看的很重要,所以求职时要适当的给应聘公司留好第一印象。但是“眼见不一定为实”也是正确的,因为谁也不能保证看到的一定是准确的事实。真正想洞察一个人需要反复的观察和深入的了解,眼见不一定为实,但在看到的东西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是有的。因为毕竟人们数百年来都是相信“眼见为实”的道理。

 总之,面对一个人要学会在观察的同时也要仔细的判断和思考,而且要知道:眼见不一定为实。

篇二:眼见未为真
启迪人生_眼见不一定为实

孔子被困在陈国、蔡国之间,只能吃野菜充饥,7天没有吃到粮食。孔子白天躺着睡觉。颜渊去讨米,回来后烧火做饭,饭快熟了,孔子看见颜渊抓锅里边的饭吃。

过了一会儿,饭做熟了,颜渊拜见孔子并且端上饭食,孔子假装没有发现颜渊抓饭吃的事,起身说:“今天我梦见了先君,我看把饭食弄干净了然后我们去祭扫先君。”【眼见未为真】

颜渊回答说:“不行。刚才灰尘落进饭锅里,扔掉粘着灰尘的食物不吉利,我抓出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我们所相信的是眼睛,可眼睛看到的还是不可以相信;所依靠的是心,可心里揣度的还是不可依靠。各位学生你们要记住:了解人本来就不容易呀。”

人常说眼见为实,可是眼睛看到的也往往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如果再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别人看外部事物,那就更看不到事情的真实和本来面目;人们凭心灵去看人料事,可心灵又被所见所闻与往日成见所左右,揣度他人,能不谨慎小心,而轻率就下结论么?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