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珠江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工程简介和案例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0-12    阅读:

第一篇:《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涵盖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

一、三北防护林工程

工程的背景情况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1978年11月3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以国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建设范围

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北纬33°30'—50°12'之间。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工程建设期限

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20年为珠江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工程简介和案例

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2001-2010年为四期工程,2011-2020年为五期工程;2021-2050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2031-2040年为七期工程,2041-2050年为八期工程。现正在进行第五期建设。 总体规划建设内容与规模

三北工程规划造林3508.3万公顷(包括林带、林网折算面积),其中人工造林2637.1万公顷,占总任务的75.1%;飞播造林111.4万公顷,占3.2%;封山封沙育林759.8万公顷,占21.7%。四旁植树52.4亿株。规划总投资为576.8亿元,建设任务完成后,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四期工程建设情况

2001年,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规划经国家计委批复,四期工程正式启动实施。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涉及三北地区的十三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90个县(旗、市、区),总面积405.3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2.2%。到2010年,在有效保护好工程区内现有2787万公顷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完成造林950万公顷,工程建设区内的森林覆盖率净增1.84个百分点,建成一批比较完备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初步遏制了三北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在沙区,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使40%的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使风沙危害程度和沙尘暴发生频率有效降低。毛乌素、科尔沁、呼仑贝尔三大沙地基本得到治理,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在水土流失区,使50%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基本治理,治理区的土壤侵蚀模数下降30%以上,流入黄河的泥沙量明显减少。在平原农区,以现有农田防护林为基本框架,建成多林种、多树种、网带片相结合的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 现阶段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1、 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不足,地方配合不力 由于国家财政政策的调整对林业的投资有所减弱。林业尤其是大型防护林 在某些地方政府和老百姓的心中都不算是“第一要务”,搞好林业工程历时时间 长、见效慢、收益周期较长。

2、林地产权不清,补偿、 林地产权不清,补偿、处罚机制不到位 产权问题是造林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 也是老百姓进行林业建设的动力之 源。尤其在西北地区,虽然国家一直强调“谁造谁有”,但是实际执行的情况并 不理想, 无论是国有林地、 集体林地还是私人承包林地, 产权落实存在很大问题, 产权不明确严重影响了林区的稳定性和各方的积极性。

3、与林业科研机构联系不紧密 在华北地区, 营造的人工林树种单一、 病虫害严重、 稳定性差、 森林质量低, 不少林木提前老化,有的成了长不大的 “小老头树” ,严重影响了其发挥保持水 土,涵养水源的作用

4 、宣传有待提高, 宣传有待提高,群众认知程度较低 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群众认知度远远不及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甚至大江 大河的河道整改工程。 发展对策珠江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工程简介和案例

1、坚定不移地完成工程建设规划目标和计划任务,始终把生态效益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调和其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要的位置,调和其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三北防护林建设是工程学问题,尽管与林学科研有重要联系,但各种实际效 益的实现还在于工程建设的质量,而质量保证之关键就在于地方上是否一五一 十、不打折扣地执行工程规划。

2、加大资金投入,同时拓宽林业投资的渠道 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吸引外资对防护林的投入以及将防护林的产出资金再次投入到林区的 再建设之中。政府应提高林业建设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同时进一步完善对 林农的补助政策,以确保林业建设的顺利开展。

3、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林木的权属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农村实行“谁承包、谁治理、谁造林、谁受益,允许继续,允许转让、长 期不变”的承包造林政策,积极推行“五荒”地使用权公开拍卖,全面实施承包 治沙,区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户层层签订造林合同,把造林任务落实到各级 领导肩上,限期完成,严格奖罚。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来规范林木的权属。

4、提高树农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鼓励树农积极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开展 集体学习以求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 开展工程建设。组织并积极参与交流活动,

与其他林区的林农进行专业技术以及 经验交流。在树农中推广林业建设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

5、发挥媒体以及社会舆论的作用加大宣传,引起重视。政府通过相关媒体可以更好的宣传三北防护林工程, 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媒体以及社会对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关注度。同时,社会各界可 以利用媒体这一渠道反映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五个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珠江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工程简介和案例

工程的背景情况

珠江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工程简介和案例

1978年,三北(西北地区、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启动实施后,为从根本上扭转我国长江、珠江、海河等大江大河及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1989年、1990年、1987年、1994年、1996年,先后启动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绿化、太行山绿化、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到2000年底,5个防护林工程一期建设结束。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0年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了长江、沿海、珠江、太行山绿化、平原绿化等5个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规划。2002年国家计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工程规划进行了评估,并顺利通过了评估,2004年9月29日国家林业局正式印发了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太行山绿化等4个防护林工程二期规划。到2010年,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2000-2010)已经结束。按照加快构建“十大生态屏障”的总体部署,经研究,2011年3月1日国家林业局决定在全面总结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编制《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规划》。至今仍在进行中。

工程进展及建设成效

1、工程进展情况

(1)一期工程建设基本情况。长江流域等防护林工程一期规划造林(不含平原绿化)为1470.4万hm2,规划总投资(不含平原绿化)为109.4亿元。到2000年底,共完成造林1371.66万hm2(不含平原绿化),累计完成投资56.08亿元(不含平原绿化),分别为一期规划的93.3%和51.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期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685.5万hm2。其中,人工造林422.5万hm2,飞播造林7.5万hm2,封山育林221万hm2。幼林抚育34.5万hm2。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期工程从1996年,首批启动实施了13个县,1998年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珠防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又先后试点启动了34个县。到2000年,一期工程建设共完成营造林67.28万hm2,其中人工造林23.45万hm2,飞播造林2.76万hm2,封山育林28.19万hm2。完成低效防护林改造任务12.88万hm2,四旁植树1.7亿株。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期工程累计完成造林323.68万hm2,其中人工造林246.44万hm2,封山育林71.98万hm2,飞播造林5.26万hm2。通过一期工程建设,全国大陆海岸线长18340km,已有17000km的海岸基干林带已基本合拢。太行山绿化一期工程累计完成造林295.2万hm2,其中人工造林164.57万hm2,飞播造林30.63万hm2,封山育林100万hm2。此外,还完成四旁植树1.7亿株。平原绿化工程截至2000年底,全国920个平原、半平原、部分平原县(市、旗、区)中有869个达到了部颁“平原县绿

珠江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工程简介和案例

化标准”,占规划数的94.5%。全国平原绿化累计完成造林698万hm2,新造农田防护林376.8万hm2,保护农田3256万hm2,农田林网控制率由1987年的59.6%增加到现在的70.7%,提高了11个百分点,道路、沟渠、河流两岸绿化率达到了85%以上。目前,平原地区有林地面积已达1518万hm2,活立木蓄积达6.2亿m3。

(2)二期工程基本建设情况。按照国家林业局对六大林业工程建设的统一部署,国家加大了对长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投资力度,防护林工程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从2001年开始,长江流域等防护林工程建设全面实施,2004年底,共完成投资72.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0.62亿元,地方配套25.84亿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6.14亿元。累计完成营造林289.91万hm2,其中人工造林114.58万hm2,飞播造林14.33万hm2,封山育林161万hm2。完成低效防护林改造18.85万hm2。截止到2010年工程建设取得了全面性成果,工程区森林资源进一步增加,质量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区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3)三期工程正在规划中„„

2、主要建设成效

(1)减少了水土流失,促进了大型水利设施功能的长久发挥。经过多年的长江流域等防护林工程建设,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上游森林资源显著增加,水土流失总量逐年下降,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逐步增强。据《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公报》,长江、淮河流域土壤流失量下降了50%左右,其中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3.88万km2减少到2000年的2.96万km2,水土流失强度明显降低,生态状况明显好转。许多县(市)水土流失恶化状况已得到初步控制,部分省(市)沙化、石漠化速度开始下降,不少昔日被泥沙淤积的河床已明显刷深,很多干涸多年的小溪恢复了清流,减少了水库泥沙的淤积,维护了水利工程设施功能的正常发挥,局部地区出现了山川秀美的新景观。

(2)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稳产增收。长江流域等防护林工程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针对不同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自然灾害的种类,营造了功能各异的防护林,初步建立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屏障,增强了抵御台风、干旱、洪涝、风沙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保证了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地观测,已建成的农田林网内,由于农作物生长条件改善,粮食亩产增加10%—20%。据对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区160个县的调查统计,粮食产量由工程实施前的1749万吨增加到2667万t,增幅52.5%,在诸多因素中,森林的屏障作用是重要原因之一。

(3)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长江流域等防护林工程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下,把工程建设同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建设了一批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基地,使工程区活立木蓄积大幅度增加,木材供需矛盾得到初步缓解。依托森林资源,不仅带动了养殖、种植业发展,而且促进了木材加工、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了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培植了地方财源,增加了农民收入。例如,太行山绿化工程区的河南省济源县裴村通过大力发展林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3425元。

(4)防护林工程对全国生态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树立了中国政府改善环境、造福人民的良好形象。长江、沿海、太行山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最早实施的林业生态工程之一,在工程建设

思路、组织形式、工程管理、治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做了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为我国大规模实施生态工程建设提供了经验和路子,发挥了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已经成为向国际上宣传我国政府加强生态建设,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标志性工程,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第二篇:《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

一、三北防护林工程珠江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工程简介和案例

工程的背景情况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1978年11月3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以国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建设范围

珠江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工程简介和案例

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北纬33°30'—50°12'之间。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工程建设期限

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20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2001-2010年为四期工程,2011-2020年为五期工程;2021-2050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2031-2040年为七期工程,2041-2050年为八期工程。

总体规划建设内容与规模

三北工程规划造林3508.3万公顷(包括林带、林网折算面积),其中人工造林2637.1万公顷,占总任务的75.1%;飞播造林111.4万公顷,占3.2%;封山封沙育林759.8万公顷,占21.7%。四旁植树52.4亿株。规划总投资为576.8亿元,建设任务完成后,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

由5.05%提高到14.95%,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四期工程建设情况

2001年,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规划经国家计委批复,四期工程正式启动实施。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涉及三北地区的十三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90个县(旗、市、区),总面积405.3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2.2%。到2010年,在有效保护好工程区内现有2787万公顷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完成造林950万公顷,工程建设区内的森林覆盖率净增1.84个百分点,建成一批比较完备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初步遏制了三北地区生态恶化的趋势。在沙区,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使40%的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使风沙危害程度和沙尘暴发生频率有效降低。毛乌素、科尔沁、呼仑贝尔三大沙地基本得到治理,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在水土流失区,使50%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基本治理,治理区的土壤侵蚀模数下降30%以上,流入黄河的泥沙量明显减少。在平原农区,以现有农田防护林为基本框架,建成多林种、多树种、网带片相结合的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

长江中下游地区等五个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工程的背景情况

1978年,三北(西北地区、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启动实施后,为从根本上扭转我国长江、珠江、海河等大江大河及

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1989年、1990年、1987年、1994年、1996年,先后启动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绿化、太行山绿化、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到2000年底,5个防护林工程一期建设结束。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0年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了长江、沿海、珠江、太行山绿化、平原绿化等5个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规划。

(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一期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685.5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422.5万公顷,飞播造林7.5万公顷,封山育林221.0万公顷。幼林抚育34.5万公顷。工程实施11年来,森林覆盖率由1989年的19.9%提高到29.5%,净增9.6个百分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万平方公里,治理区土壤侵蚀量由治理前的9.3亿吨降低到5.4亿吨,减少了42.0%。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增强了抵御旱、洪、风沙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维护了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营建的防护林有效庇护农田666.7万公顷以上,仅此一项按减灾增益10%计算,产生的间接效益就达数十亿元。国家在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安排了长江中上游水源林、水保林营造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攻关成果,解决和提供了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并为今后的防护林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储备。在多年的治理实践中,工程区科技人员和干部群众针对不同自然和社会状况,探索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提高了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成效。

二期工程建设范围包括:长江、淮河、钱塘江流域的汇水区域,涉及青海、西藏、甘肃、四川、云南、贵州、重庆、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山东、江苏、浙江、上海17个省(市)的1033个县(市、区)。规划造林任务687.6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13.2万公顷,封山育林348万公顷,飞播造林26.45万公顷。规划低效防护林改造388.1万公顷。

(二)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1996年,一期工程首批启动实施了13个县,1998年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珠防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又先后试点启动了34个县。到2000年,一期工程建设共完成营造林67.5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3.45万公顷,飞播造林2.76万公顷,封山育林28.19万公顷。完成低效防护林改造任务12.88万公顷,四旁植树1.7亿株。由于一期工程建设启动晚、建设时间短,营造的防护林的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工程建设加快了工程区造林绿化进程,取得了一定的生态效益,对促进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工程区宜林荒山面积大幅度减少,有林地面积得到增加,为促进农民增收和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工程实践,培养了一批工程技术管理骨干和懂技术的林农。尤其是工程区技术人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符合珠江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造林绿化技术和适用与本地区的治理模式,为二期工程建设及大规模开展石漠化治理奠定了基础。

第三篇:《关于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我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专题审议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根据工作安排,今年3月,我们组织调查组,对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听取了农办、环保、经贸、农业、林业、工业园区管委会等部门的有关工作情况,召开发改局等相关部门座谈会,走访20个乡镇、街道,实地考察了部分医化企业,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年3月,我县提出了建设生态县的目标:争取到2020年,把仙居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发达高效、人居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进步、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目标。20**年6月,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并提出审议意见。近年来,按照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县政府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制订和实施规划,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重视环境保护和污染整治,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明确工作目标,健全工作机制。县政府把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在建立工作机构、召开动员会议、与各相关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制订生态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组织编制了《仙居生态县建设规划》,经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制订了《仙居生态县建设规划实施细则》,生态乡镇规划编制已作了相应部署;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生态环保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保意识,树立生态环保理念。

(二)重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生态环境。各有关方面按照生态县建设的要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加强自然生态资源保护管理。一是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战略。大力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退耕还林,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强化森林保护。五年来,完成封山育林75万亩,绿化造林12万亩。二是实施百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建设生态公益林113万亩,其中省级73万亩,县级40万亩,全面实行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三是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建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小区4个,面积1.9万亩。四是开展生态乡镇、村和绿色创建活动。创建了横溪、白塔等2个生态乡镇和高迁下屋、上麻等8个市级生态示范村;建成绿色学校23所,其中省级5所、市级10所。

(三)发挥自然生态优势,生态经济发展初见成效。一是生态农业稳步发展。已初步形成了杨梅、三黄鸡、高山蔬菜、优质米、淡水养殖等为主的种养殖业,建成各类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4个,面积14万亩,绿色食品基地和有机食品基地1万亩,53只农产品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其中杨梅种植面积达10万多亩,20**年产量3.5万吨,产值3.2亿元。二是培育发展生态工业。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工业产业布局和结构,加快现代、永安等工业集聚区建设进程,初步形成“一城四园”的格局;重视引进高科技项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加强医化等行业的技术改造,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全县已有4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建成省级绿色企业2家,市级绿色企业2家。三是生态旅游蓬勃发展。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杨梅观光体验、“农家乐”等生态旅游。已建成25个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20**年共接待游客35万人次,其中杨梅果园观光游人数达6.5万人次,门票收入超过60万元。

(四)有重点地实施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一是重视医化行业污染整治,促进医化行业改造提升。对上规模企业要求加快环保设施投入改造,实现“三废”达标排放,对规模小、设备工艺落后、难以治理的小化工企业实施关停。实行排污申报许可制度,禁止无证排放,努力控制排污总量。规范项目审批程序,严把项目审批关,相关项目实行环保前置,坚持执行“三同时”验收制度,加强项目后续管理,控制污染源头。二是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优化畜禽养殖业布局,重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出台了《XX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三是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改厕改水、清理垃圾、清理河道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十百”工程,完成示范村 7个,整治村100个;实施“百村饮水工程”,完成了291个村514个自然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解困和改善饮水条件人口17.96万人;开展百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完成整治123公里;已有6个乡镇建立垃圾中转站,295个行政村建有保洁队伍,全县去年清理垃圾数量达3300吨;消灭露天粪坑6022座,建造公厕195个。

关于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五)生态环境管理能力有了提高。一是建立环境事件预防和应急体系。制定环境突发性污染应急预案,落实环保应急措施,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理了一些环境突发事件,缓解社会恐慌,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加强环境监察巡查。对一些环境影响大、群众反响强烈的污染项目进行重点监控,对市控重点污染源实行“月巡查”,一般污染源做到“季巡查”。三是严厉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事件。针对一些“三废银”冶炼、非法炼油等突出环境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予以重点查处。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由于我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又地处灵江流域上游,加上以医化行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布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存在一定矛盾,生态县建设一些经济指标完成难度较大,环境保护压力较重。

(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共识。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20多个部门和所有乡镇、街道,但少数成员单位重视程度还不够,配合意识还不强,面上工作进展不平衡,部门之间、城乡之间还未有效形成整体合力;生态环保宣传的深度广度还不够,有关政策精神未能得以及时贯彻落实;一些环境污染主体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环保问题较为突出;广大群众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缺乏理性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不浓。

(二)环保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控制性工程未建成投入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正在建设之中,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进展艰难;城市环保基础设施落后,污水收集管网、排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集镇环保设施严重缺乏,农村几乎没有环保设施;城区供水管道老化,部分城区、城郊及多数集镇没有自来水设施,饮用水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一些涉污企业污染处理设施落后,“三废银”等废金属集中冶炼设施尚未建成。

关于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关于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出自

第四篇:《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_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的讲话_关心每一寸土地_浅谈沙漠化防治》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的讲话

一、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情况及中国政府所做的工作

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是由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和中国国家林业局联合举办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以“防治荒漠化、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重点研讨荒漠化成因、防治荒漠化中遇到的困难和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能力建设等问题,为今年5月份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16次会议做准备。

本次会议得到了联合国、有关国家政府、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为会议发来了贺信,副秘书长沙祖康专程参加会议。共有55个国家、40多个国际机构和国际组织的24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近20个国家派高级别代表团参加会议。会议期间,各位代表围绕防治荒漠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主题,重新认识防治荒漠化的重要性,就荒漠化成因、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相关技术和能力建设,进行了广泛交流,深入讨论,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形成如下普遍共识:

一是认为荒漠化侵蚀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直接威胁粮食安全、国家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已经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是认为人类生产活动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成因之一,只有认真反思、总结和改进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有效地防治荒漠化。

三是认为荒漠化是历史性和全球性生态问题。防治荒漠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国际社会应积极推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切实履行公约义务,在能力建设、资金安排和技术转让等方面采取实际行动。

四是认为荒漠化防治应以人为本,统筹保护和发展,把防治荒漠化和改善沙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

五是认为防治荒漠化要采取综合措施,注重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植树造林和种草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本次会议形成了主席总结报告,通过了会议《北京声明》。

中国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应邀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并代表东道主国政府致辞。会前,回良玉副总理会见了与会的外宾代表。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主持了开幕式。

国家林业局专门成立了会议中方筹备小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和安排,并与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多次进行友好而富有成效的磋商,精心筹备,认真做好会议的各项组织工作,为会议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和实物支持。这次会议,得到了会议协办方XX市园林绿化局、《联合国防治荒漠化》秘书处的大力支持。

二、中国防治荒漠化工作的成效、形势和设想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一;沙化土地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一些地区沙化土地仍在扩展,因土地沙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多亿元,全国有近4亿人受到荒漠化沙化的威胁,贫困人口的一半生活在这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之一。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土地荒漠化治理,始终将防沙治沙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20世纪50年代,就组织开展了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建设,1980年代起,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1990年代,实施了全国防沙治沙工程,本世纪初开始,启动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生态防治工程。中国政府还颁布施行了《防沙治沙法》、《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的决定》,召开了全国防沙治沙大会。受国务院委托,国家林业局还首次与防治任务较重的省区签订了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书。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_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的讲话_关心每一寸土地_浅谈沙漠化防治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_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的讲话_关心每一寸土地_浅谈沙漠化防治

经过几十年、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荒漠化防治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荒漠化面积缩减,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从2016年到20xx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3.79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7585平方公里。全国已有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重点治理区林草植被盖度增加20个百分点以上,并呈正向演替方向发展,大江大河泥沙淤积逐年减少,局部地区沙尘暴由过去的强加强区变为弱加强区。京津风沙源工程通过五年的实施,工程区土壤的风蚀量在同等风力条件下减少近1/5,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二是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得到有效推进。防治荒漠化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特色种植、养殖、加工和生态旅游等产业不断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初步形成,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日益拓展,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有1600多万农牧民直接受益,20xx年与2016年相比,工程区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近50%。京津工程区通过五年建设,以种养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年均以1.2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减,荒漠化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较快发展,群众收入不断增加。

三是提高文明程度,社会效益得到有效发挥。通过荒漠化防治改善了沙区生态状况,促进了人们的生态伦理观念转变,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生产方式转变,改变了广种薄收的生产习性,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向非农转移。防治荒漠化促进了兴边富民,增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社会和谐与稳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荒漠化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22%,一些地方开始呈现生态与经济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喜人局面。

目前,中国土地沙化形势仍十分严峻。沙化危害依然突出,局部扩展依然严重,治理难度依然很大,治理成果依然脆弱,人为隐患依然较多。全国还有近32万平方公里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如果利用不当,极易成为新的沙化土地。在全国现有的沙化土地中,具备治理条件的还有50多万平方公里。一些已治理的地区,植被刚开始恢复,稳定性差;一些地方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再次造成土地沙化。沙区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相当突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防沙治沙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封禁保护,发挥自然修复作用;转变生产方式,严格沙化源头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_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的讲话_关心每一寸土地_浅谈沙漠化防治来自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