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塞下曲六首其二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0-18    阅读:

卢纶《塞下曲六首(其二)》高考诗歌鉴赏
塞下曲六首其二 第一篇

卢纶《塞下曲六首(其二)》鉴赏

古诗鉴赏

0131 1403

塞下曲六首(其二)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因为是和张仆射之作(诗题一作“和张仆射塞下曲”),语多赞美之意。

此为组诗的第二首,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通过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将军的勇武。诗的取材,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就有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

射之。中石没

【塞下曲六首其二】

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

不能复入石

矣。”

首句写将军

夜猎场所是幽暗

的深林;当时天

色已晚,一阵阵

疾风刮来,草木

为之纷披。这不

但交代了具体的

时间、地点,而

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次句即续写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塞下曲六首其二】

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平明”),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塞下曲六首其二】

清人吴乔曾形象地以米喻“意”,说文则炊米而为饭,诗则酿米而为酒(见《围炉诗话》),其言甚妙。因为诗须诉诸读者的情绪,一般比散文形象更集中,语言更凝炼,更注重意境的创造,从而更令人陶醉,也更象酒。在《史记》中才只是一段普普通通插叙的文字,一经诗人提炼加工,便升华出如此富于艺术魅力的小诗,不正有些象化稻粱为醇醪吗?

(周啸天)

唐诗《塞下曲 其二》及赏析
塞下曲六首其二 第二篇

《塞下曲·其二》

作者: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塞下曲六首其二】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塞下曲六首其二】

【注解】:

1、黯黯:同“暗暗”;2、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3、咸:都。【塞下曲六首其二】

【韵译】: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评析】:

这首乐府曲是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非战思想。

王昌龄《塞下曲其二》阅读答案及赏析
塞下曲六首其二 第三篇

塞下曲【作者】 盛唐 王昌龄 【体裁】 五言古诗【原文】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译文】深秋的黄昏,军士牵着马来到洮水畔,牵马入水,河水寒冷,令人瑟瑟发抖,塞外的秋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吹在脸上更是像刀割一样。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这里曾经是长城之战大败吐蕃的地方,斗志高昂,意气风发是众人的说法。然而,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阅读训练及答案](1) 诗歌开头四句描写了什么内容?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2) 诗中的咸足分别是什么意思?咸是都的意思。足是充满的意思。(3) 这首诗歌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主题?请作简要分析。此诗是通过描绘满目疮痍的荒凉景色来表达主题的。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全诗写得触目惊心,用眼前所见的凄凉景色表达了非战的思想感情。(4) 赏析诗歌第一联中的水和风字。水寒风似刀这句描绘的是河水的刺骨和秋风的寒冷如刀。水是寒冷刺骨的,而风刮在脸上犹如刀割一样,诗人通过取眼前所见的平常景色赋予细致的描述,表现了塞外那种冷到刺骨的感觉,也为下文粗目惊心的白骨和破旧的城墙做了铺垫。寒水和刀风虽冷,却冷不过眼前那种凄惨与荒凉。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诗人牵马饮水渡过了塞下大河,尽管是秋天,已是水寒刺骨寒风凛冽。B.虽已日近黄昏,但因为平沙莽莽无遮掩,所以昏暗中可以望见临洮城。C.诗人联想起昔日的烽火战事,仿佛感受到了当年戍边战士的豪情壮志。D.黄尘迷漫是边塞古今一贯的特点,但片片野草间仍能见到零乱的白骨。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开头两句写景,分别点明了诗人活动的地域和季节特点,也有明显的叙事意味。B.风似刀这一比喻,形象地刻画出秋风逼人的寒意,与平沙黄尘的环境协调一致。C.诗人追思历史之后,黄尘足今古一句使景物与情思紧密联系,衔接巧妙自然。D.作者通过秋水、平沙、黄尘、蓬蒿等意象,写出了凄清、忧伤的意境。 6.诗歌颔联中黯黯见临洮的黯黯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黯黯即暗淡的意思,这里明指天气,(1分)描绘了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也暗指征人心情的黯淡凄凉,表达了厌战的情绪。(1分)

7.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4分)答案:这首诗运用渲染、对比等表现手法,(1分)通过对塞外恶劣环境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渲染了凄冷、荒凉的气氛,表达诗人对塞外古战场凄凉的感受;通过昔日长城战高昂的士气与眼前白骨遍野的惨象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穷兵黩武的抵触情绪。(3分)。(表现手法回答侧面描写亦可得分)【赏析】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开头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达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首句的饮马者是军士,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饮马须牵马入水,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外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出来。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平沙是沙漠之地。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日甘肃东部的泯县,是长城的起点。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势恢宏。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通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里所谓的白骨,包括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及这以前战死的战士。接

着,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这里是议论,是说理,但这种议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情绪。

塞下曲六首其二_塞下曲阅读答案_作者卢纶
塞下曲六首其二 第四篇

<塞下曲>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卢纶。其全文诗词如下:
第一首: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译文]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塞下曲六首其二_塞下曲阅读答案_作者卢纶。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鉴赏]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塞下曲六首其二_塞下曲阅读答案_作者卢纶。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第二首: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译文]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鉴赏]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惊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塞下曲六首
塞下曲六首其二 第五篇

<塞下曲六首>

作者:李白

原文:

(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六首

(其二)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其三)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塞下曲六首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其四)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其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其六)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注释:

1、天山:指祁连山。
2、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3、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4、天兵:指汉朝军队。
5、衔恩:受恩。甚:多。
6、海:瀚海,大沙漠。陇头:田野。
7、高枕:高枕无忧。
8、鸣鞭:马鞭挥动时发出声响。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
9、天骄:指匈奴。
10、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
11、麟阁:即麒麟阁。霍嫖姚:即霍去病。
12、云砂:细碎的石粒,指边塞风光。
13、沙棠:植物名,果味像李子。
14、独不见:为乐府古题,吟诵的是思而不得见的落寞愁绪。
15、虎竹:兵符。龙沙:即白龙堆,指塞外沙漠地带。
16、剑花:剑刃表面的冰裂纹。
17、殊:远。嗟:感叹。
18、甘泉:甘泉山,秦时在山上造甘泉宫,汉武帝扩建。
19、合:满。陇底:山坡下。
20、负:凭借。净:一作“静”。妖氛:指敌人。

诗意:

(其一)

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
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
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
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
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其二)

天朝的大军开向北方的荒塞,
是因为胡人的兵马准备南侵。
战士们横戈走马纵横作战,
只是为了报效朝廷的厚恩。
他们不畏艰苦,在瀚海握雪而餐,
在陇头拂沙而眠。
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攻破敌国平定边疆,
使祖国的百姓高枕无忧,安居乐业。

(其三)

骏马像一阵旋风驰骋,
战士们鸣鞭纵马出了渭桥。
背着弓箭辞别了汉地的明月,
在战场上弯弓射箭打败了胡人。
战争结束后天上的客星也为之暗淡,
军营渐空,海雾已消。
功成之后,在麒麟阁的功臣像上,
却只有霍嫖姚的画像。

(其四)

战马在黄金塞上奔驰,
塞上的白云和黄沙回绕在思妇的梦中。
在这易生悲思的秋天里,
边疆的征夫勾起了闺中少妇的思念。
萤火虫在秋窗前飞来飞去,
边城之月在闺房门前远近徘徊。
秋霜凋落了梧桐的残叶,
西风在沙棠树枝间沙沙作响。
思念的人儿怎么等也等不见,
相思的泪水只有暗自空流。

(其五)

胡虏乘着秋高马肥之际兴兵南侵,
唐朝大军出动兵马前去迎敌。
将军带着虎符出征,
战士们在龙沙坚守御敌。
夜晚的月亮弯如弓影,
胡地的霜雪凝剑成花。
大军尚未进入玉门关,
闺中的少妇还是不要太着急了吧。

(其六)

烽火在沙漠深处燃起,
战火映红了甘泉宫的天空。
汉皇勃然大怒,
按剑而起,
召李将军率领大军前去迎敌。
杀气直冲云霄,鼓声震天动地,
天兵英勇战斗,所向无敌。
横行战场靠的是勇敢的气魄,
一战而扫清胡虏,平定天下。

赏析:

(其一)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这里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其二)

这首诗写战士们努力征战,不辞辛苦,希望能真正营造出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让广大人民不再受外族入侵的威胁,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其三)

首句写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健儿们,马壮是为了借喻兵强。在唐代前期,胡马南侵是常有的,唐高祖李渊甚至一度被迫“称臣于突厥”(<旧唐书·李靖传>)。因此,健儿们杀敌心切,斗志昂扬,策马疾行。
“出渭桥”和“辞汉月”,是指出军队的出发点和行军路线。“出渭桥”而“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进一步烘托出健儿们的急切心情,也渲染了军事任务的紧迫和唐军士气的旺盛。气势雄浑,大有高唱入云之势。从“辞汉月”到“破天骄”,即从军队出发到克敌制胜,是一个极大的转折。“插羽”,鞍上箭。“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这里泛指敌人。从“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大转折,省掉了多少鏖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足见布局的简洁,笔法的洗炼。然而这又是十分自然的、可信的。既然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自然就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天兵所向,势如拉枯摧朽。这是符合逻辑和顺理成章的。也暗示将领指挥得当,这次战役完全符合“兵贵神速”的兵法要求。

五、六句描写“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在正义之师面前,敌人不堪一击,土崩瓦解,望风而逃。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星芒已尽,就意味着战争结束。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海雾消”,指漠北战争气氛已经消失。

麟阁,即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后即以此代表卓越的功勋和最高荣誉。霍嫖姚,指霍去病,汉武帝时大将,曾任“嫖姚校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句确实或有讽刺之意。同时也是以士卒口吻表示: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他们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功业不朽不一定必须画像麟阁。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使此诗具有更能震撼人心的悲壮色彩。诗人为“济苍生,安社稷”,是“愿为辅弼”的。但他一直希望功成身退,归隐林泉。他多次表示要“功成身不居”(<商山四皓>),“功成谢人间”(<翰林读书言怀>)。从中可以窥见诗人的素志和生活情趣。这首诗前六句为总的铺叙以引出结尾两句的感慨。在前六句中,前三句描绘出师时的雄壮,后三句妆摹破敌时的英威。全诗笔力雄健,结构新颖,篇幅布局,独具匠心。

(其四)

这首诗写的是闺中女子对远征亲人的思念。开头写闺中女子想象亲人戍守边塞的情形,以此寄托思念之情。接着写女子在离愁的煎熬中,度日如年的情景。

(其五)

首联两句,分述了敌我两军的态势,指明了这场战争的性质。“塞虏”,塞外的强盗,含有轻蔑、贬斥之意。当时的北方诸胡,有的还是原始部落,有的则转向世袭王权制,处于原始社会解体时期。他们对唐王朝的物质文明常怀觊觎之心,故边境屡遭蹂躏边塞战争大都起因于此。“乘秋下”,是指到了秋收季节,他们就乘隙而入,烧杀劫掠。“天兵”,天朝的军队,含有歌颂、赞美之意。他们堂堂正正,出塞去抗击胡虏。通过措词的褒贬色彩,表明了诗人鲜明的爱憎。

颔联两句,与首联“天兵”照应。“虎竹”,兵符,分铜虎符与竹使符两种,合称虎竹,由朝廷和将领各执一半,发兵时相对合作为凭证。“将军分虎竹”,是指将领接到征战的诏令。()“战士卧龙沙”,指军队已抵达塞外战场。“龙沙”,指白沙堆沙漠,在楼兰国附近。这两句属对工整,气势磅礴。从将军到战士,同仇敌忾,威严整肃,争相建功报国。刚刚颁发诏令,很快就已深入敌区,表明进军神速,所向无敌。

颈联两句,描写边塞风光和战斗生活。“胡霜”与首联的“秋”相照应。“边月”、“胡霜”,均为静物。皎洁的月色,银白的寒霜,笼罩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上,造成一派朦胧苍凉的气氛。而“弓影”飘移,“剑花”闪烁,则包含着战士的行动。用“随”和“拂”这样两个锤炼而得的动词把两者结合起来,就使静物和人物的动态融为一体,显得生机勃勃。这就构成一种奇妙的意境:于苍茫中见壮美,于异彩中显飘逸。弓与月,形状相似;剑与霜,颜色相同。诗人巧妙地利用它们的某种共性,使它们之间的联系显得自然、和谐,使艰苦的军旅生活衬托得轻松、愉快。

尾联以诗中主人公的口气抒发了“天兵”的必胜信念和献身精神,把全诗推向了高潮。“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是征人向少妇劝慰:未获全胜,玉门关还不能入,请亲人耐心等待,不必长吁短叹。大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英雄气概。据<后汉书>,班超上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艺苑雌黄>云:“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学业高人,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李白之善于用典,大率类此。结局不落边塞诗以乡愁,闺怨作结的窠臼,而造成余音袅袅余韵无穷之感。这别具一格的结尾,使贯串全诗的壮美情怀更加完善,崇高精神得到升华了。

(其六)

这首诗写了由于匈奴南侵引起新的战争,但在杰出将领的率领下,勇敢的战士们又一次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中原地区长期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唐时北方突厥非常凶悍,对李唐王朝形成了长期严重的威胁。诗人选择汉军抗击匈奴的题材,部分原因即在于此。

卢纶:塞下曲·其三
塞下曲六首其二 第六篇

作者: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单于:敌人的首领。

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卢纶:塞下曲·其三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赏析:

第三首写将军雪夜带领轻骑即将出征的情景。

李白的古诗大全
塞下曲六首其二 第七篇

1、<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的古诗大全

2、<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3、<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李白的古诗大全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5、<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9、<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10、<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1、<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12、<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3、<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4、<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15、<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6、<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7、<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18、<塞下曲六首>

之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之二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之三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之四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之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之六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19、<军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20、<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太阳落山的心情

下一篇: 周一奋斗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