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0-21    阅读:

河南省2016届高中毕业班3月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第一篇

2016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

语文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道德理想是指道德高于现实的未来性因素,包括以下内容:一定社会阶级及成员对未 来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向往,一定社会阶级的道德体系的理想道德标准或称道德规 范体系中较高的、还不能为当代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奉行的要求。

道德理想内容的第一方面,涉及到了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和道德理 想有联系的一面。社会理想主要是指一定阶级的政治理想,它包含着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结 构的性质、特征的要求和设想,广义上也包含着对即将到来的社会面貌的预见。以恩格斯 的观点来看,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本来就是一回事,道德理想是社会理想的、也是那些与历 史发展的根本要求相一致的未来社会观念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方面。这也就是说,社会理想 和道德理想必然有部分重合。比如,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 会制度而奋斗,就不仅是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而且是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

当然,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之间也还存在着差异。其一是从内容上看,它们的着重点 不同。如果说社会理想更加注重勾画未来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的话,道德理想则注重勾 画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其二,一定的社会政治理想最初往往是以 道德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并不是一下子就成为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认识得很清楚的科 学理想的。在一种社会理想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对社会制度未来的轮廓构想首先表现为一 种道德预测或道德理想。虽然就准确性、严谨性、论证性而言,道德预测或道德理想不能和 科学的社会理想相比,但它能动员广大群众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变革社会的进步活动中。比 如,社会主义理想就首先在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以道德预测和理想的形式得到了首次表 现。作为精神力量,它对当时人民群众和早期无产阶级自发斗争起了感奋作用,给社会的 发展从道德上指明了方向,从而使它自己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直接源泉。其三,一定 的社会理想产生之后,只有被实践的人们所理解、接受,成为他们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习惯 时,才会变成人们实践中的真实理想。如果一种社会理想没有转化为该阶级成员的道德理 想,那么这种社会理想还停留在认识领域。道德理想使社会理想更接近于实践。正因为如

此,人类历史上革命阶级在斗争中追求奋斗的社会理想,有浓厚的道德理想色彩和丰富的 道德理想内容。

道德理想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理想道德标准或称道德规范体系中较高的、暂时还不能 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奉行的要求。例如,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是“各尽所能,按劳分 配„‘不劳动者不得食”,由此产生的普遍道德要求是否定剥削、否定不劳而获等。但是现 实中还有更高的道德理想标准,如不计报酬、毫不利己、大公无私等。道德规范准则具有规 范的、现实的性质,是判断和评判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道德理想标准则具有崇高的、理想 的性质,是判断和评判人们行为道德价值大小的标准。在实践中,人们只有自觉地遵循道 德规范准则,才有可能进一步实现一定社会和阶级的道德理想标准。可以说,道德规范准 则是道德理想标准的前提和基础:道德理想标准则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反映了 道德行为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肖群忠《道德理想新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德高于现实的未来性因素,就是道德理想,它含有还不能被当代社会大多数成员

遵照实行的比较高的道德要求。

. B.道德理想包含着一定社会阶级和它的成员对未来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向往, 它与一定阶级的社会理想相联系。

C.-定的阶级会有自己的政治理想,这个理想等同于社会理想,它包含着对未来的社会 制度、政治结构的性质和特征的预见。

D.恩格斯认为,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是一回事,它反映出的未来社会观念与历史发展

的根本要求一致的方面,和社会理想相吻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道德理想注重未来社会人们之间的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而社会理想更注重未来社 会经济、政治制度等内容的构想设计。

B.道德理想能动员广大群众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变革社会的进步活动中,而与科学的社 会理想相比,它的准确性、严谨性、论证性都显得不足。

C.道德理想需要人们先理解接受,化成自己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习惯,也就是说道德理

想在现实中有一个转化为社会理想的过程。

D.道德理想标准高于道德规范准则,它具有超越现实的理想的性质,社会上多数人能

接受“按劳取酬”却不能奉行“不计报酬”就证明丁这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在内容上着重点不同,在形成过程上有先后之分,在实践途径

上道德理想更接近于实践。

B.革命阶级追求奋斗的社会理想,带有道德理想色彩,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而奋斗就是明证。

C.既然空想社会主义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直接源泉,那么可以认为空想社会主义 者有超前的科学预测,与科学社会主义重合度极高。

D.承认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联系,并不是要求我们以前者代替后者;承认二者的差 别,则要求人们注意发挥后者在实现前者中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汉乾佑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周显德初,解褐授济阴主 簿,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初赴调,引对便殿。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 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 升为潍州。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强干。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中谢日,召升殿奖谕,赐绯。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八年,仲宣为左谏议大夫。未几,召还,以本官权度支。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灯具。仲宣已预料置,奉之如其数。其才干类此。淳化元年,卒,年【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六十一。

(节选自《宋史·许仲宣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B.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C.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于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D.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乾佑,指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文中还有“显德”“开宝”等。

B.漕挽,“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漕挽”指水、陆运输,也指运输粮饷。

C.赐绯,赐给绯色官服。指官员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绯,以示恩宠。

D.权,暂时代理官职。一般指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仲宣才貌兼备,历仕数朝。后汉时年仅十八岁的他就进士及第;后周时历任数职; 宋朝初年赴朝廷听候调遣,受到太祖赏识,被提拔任用。

B.许仲宣精明强于,政绩斐然。征伐并门和江南时,他负责钱财和粮食供应,能保障军 需;曹彬需要数万陶器给士兵做灯具,他能预先料到,按数交付。

C.许仲宣审时度势,决策果断。征讨交州,形势不利,他上奏请求罢兵;未得到朝廷答复就分驻军队,打开国库赏赐士卒,并起草文书晓谕交州。

D.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在他掌管县印时,发现县印丢失,他从容处置,不仅逮捕

县府所有小吏,而且把县令及自己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最终找到了县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

(2)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卢主簿王勃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城阙居年满,琴尊①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②忽多违③o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注】①琴尊:琴与酒杯。指古代文士悠闲的生活。②分袂:指离别。③多违:指久别。

8.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写到了“城阙”,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o(5分)

9.本诗最后两句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o(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两句,写出了大鹏徙于南冥时气势磅礴、高飞而起的壮观图景。

(2)杜甫《登高》中“”一联,描绘出有声有色、动静兼具的秋江图景。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句借自然景 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清香楼主 聂鑫森

在古城湘潭,矮矮胖胖、年届半百的甄仁,称得上儒商。

他在雨湖边的文昌街租赁下一家中等规模的三层店铺,悬一横匾,上书“清香楼”三个 隶书大字。一楼是门面,右边专卖名酒,漂亮的陈列柜里摆放着轻易不卖的名酒样品,如贵 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五粮液、杜康等。左边专卖纸、墨、笔、砚、印石、画框、笔洗„„

河南省2016届高中毕业班3月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第二篇

2016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

语文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道德理想是指道德高于现实的未来性因素,包括以下内容:一定社会阶级及成员对未 来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向往,一定社会阶级的道德体系的理想道德标准或称道德规 范体系中较高的、还不能为当代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奉行的要求。

道德理想内容的第一方面,涉及到了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和道德理 想有联系的一面。社会理想主要是指一定阶级的政治理想,它包含着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结 构的性质、特征的要求和设想,广义上也包含着对即将到来的社会面貌的预见。以恩格斯 的观点来看,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本来就是一回事,道德理想是社会理想的、也是那些与历 史发展的根本要求相一致的未来社会观念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方面。这也就是说,社会理想 和道德理想必然有部分重合。比如,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 会制度而奋斗,就不仅是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而且是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

当然,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之间也还存在着差异。其一是从内容上看,它们的着重点 不同。如果说社会理想更加注重勾画未来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的话,道德理想则注重勾 画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其二,一定的社会政治理想最初往往是以 道德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并不是一下子就成为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认识得很清楚的科 学理想的。在一种社会理想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对社会制度未来的轮廓构想首先表现为一 种道德预测或道德理想。虽然就准确性、严谨性、论证性而言,道德预测或道德理想不能和 科学的社会理想相比,但它能动员广大群众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变革社会的进步活动中。比 如,社会主义理想就首先在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以道德预测和理想的形式得到了首次表 现。作为精神力量,它对当时人民群众和早期无产阶级自发斗争起了感奋作用,给社会的 发展从道德上指明了方向,从而使它自己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直接源泉。其三,一定 的社会理想产生之后,只有被实践的人们所理解、接受,成为他们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习惯 时,才会变成人们实践中的真实理想。如果一种社会理想没有转化为该阶级成员的道德理 想,那么这种社会理想还停留在认识领域。道德理想使社会理想更接近于实践。正因为如

此,人类历史上革命阶级在斗争中追求奋斗的社会理想,有浓厚的道德理想色彩和丰富的 道德理想内容。

道德理想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理想道德标准或称道德规范体系中较高的、暂时还不能 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奉行的要求。例如,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是“各尽所能,按劳分 配„‘不劳动者不得食”,由此产生的普遍道德要求是否定剥削、否定不劳而获等。但是现 实中还有更高的道德理想标准,如不计报酬、毫不利己、大公无私等。道德规范准则具有规 范的、现实的性质,是判断和评判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道德理想标准则具有崇高的、理想 的性质,是判断和评判人们行为道德价值大小的标准。在实践中,人们只有自觉地遵循道 德规范准则,才有可能进一步实现一定社会和阶级的道德理想标准。可以说,道德规范准 则是道德理想标准的前提和基础:道德理想标准则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反映了 道德行为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肖群忠《道德理想新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德高于现实的未来性因素,就是道德理想,它含有还不能被当代社会大多数成员

遵照实行的比较高的道德要求。

. B.道德理想包含着一定社会阶级和它的成员对未来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向往, 它与一定阶级的社会理想相联系。

C.-定的阶级会有自己的政治理想,这个理想等同于社会理想,它包含着对未来的社会 制度、政治结构的性质和特征的预见。

D.恩格斯认为,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是一回事,它反映出的未来社会观念与历史发展

的根本要求一致的方面,和社会理想相吻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道德理想注重未来社会人们之间的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而社会理想更注重未来社 会经济、政治制度等内容的构想设计。

B.道德理想能动员广大群众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变革社会的进步活动中,而与科学的社 会理想相比,它的准确性、严谨性、论证性都显得不足。

C.道德理想需要人们先理解接受,化成自己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习惯,也就是说道德理

想在现实中有一个转化为社会理想的过程。

D.道德理想标准高于道德规范准则,它具有超越现实的理想的性质,社会上多数人能

接受“按劳取酬”却不能奉行“不计报酬”就证明丁这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在内容上着重点不同,在形成过程上有先后之分,在实践途径

上道德理想更接近于实践。

B.革命阶级追求奋斗的社会理想,带有道德理想色彩,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而奋斗就是明证。

C.既然空想社会主义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直接源泉,那么可以认为空想社会主义 者有超前的科学预测,与科学社会主义重合度极高。

D.承认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联系,并不是要求我们以前者代替后者;承认二者的差 别,则要求人们注意发挥后者在实现前者中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汉乾佑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周显德初,解褐授济阴主 簿,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初赴调,引对便殿。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 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 升为潍州。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强干。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中谢日,召升殿奖谕,赐绯。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八年,仲宣为左谏议大夫。未几,召还,以本官权度支。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灯具。仲宣已预料置,奉之如其数。其才干类此。淳化元年,卒,年

六十一。

(节选自《宋史·许仲宣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B.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C.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于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D.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乾佑,指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文中还有“显德”“开宝”等。

B.漕挽,“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漕挽”指水、陆运输,也指运输粮饷。

C.赐绯,赐给绯色官服。指官员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绯,以示恩宠。

D.权,暂时代理官职。一般指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仲宣才貌兼备,历仕数朝。后汉时年仅十八岁的他就进士及第;后周时历任数职; 宋朝初年赴朝廷听候调遣,受到太祖赏识,被提拔任用。

B.许仲宣精明强于,政绩斐然。征伐并门和江南时,他负责钱财和粮食供应,能保障军 需;曹彬需要数万陶器给士兵做灯具,他能预先料到,按数交付。

C.许仲宣审时度势,决策果断。征讨交州,形势不利,他上奏请求罢兵;未得到朝廷答复就分驻军队,打开国库赏赐士卒,并起草文书晓谕交州。

D.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在他掌管县印时,发现县印丢失,他从容处置,不仅逮捕

县府所有小吏,而且把县令及自己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最终找到了县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

(2)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卢主簿王勃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城阙居年满,琴尊①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②忽多违③o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注】①琴尊:琴与酒杯。指古代文士悠闲的生活。②分袂:指离别。③多违:指久别。

8.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写到了“城阙”,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o(5分)

9.本诗最后两句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o(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两句,写出了大鹏徙于南冥时气势磅礴、高飞而起的壮观图景。【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2)杜甫《登高》中“”一联,描绘出有声有色、动静兼具的秋江图景。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句借自然景 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清香楼主 聂鑫森

在古城湘潭,矮矮胖胖、年届半百的甄仁,称得上儒商。

他在雨湖边的文昌街租赁下一家中等规模的三层店铺,悬一横匾,上书“清香楼”三个 隶书大字。一楼是门面,右边专卖名酒,漂亮的陈列柜里摆放着轻易不卖的名酒样品,如贵 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五粮液、杜康等。左边专卖纸、墨、笔、砚、印石、画框、笔洗„„

河南省2016届高中毕业班3月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第三篇

语文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道德理想是指道德高于现实的未来性因素,包括以下内容:一定社会阶级及成员对未 来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向往,一定社会阶级的道德体系的理想道德标准或称道德规 范体系中较高的、还不能为当代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奉行的要求。

道德理想内容的第一方面,涉及到了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和道德理 想有联系的一面。社会理想主要是指一定阶级的政治理想,它包含着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结 构的性质、特征的要求和设想,广义上也包含着对即将到来的社会面貌的预见。以恩格斯 的观点来看,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本来就是一回事,道德理想是社会理想的、也是那些与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相一致的未来社会观念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方面。这也就是说,社会理想 和道德理想必然有部分重合。比如,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 会制度而奋斗,就不仅是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而且是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

当然,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之间也还存在着差异。其一是从内容上看,它们的着重点 不同。如果说社会理想更加注重勾画未来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的话,道德理想则注重勾 画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其二,一定的社会政治理想最初往往是以 道德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并不是一下子就成为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认识得很清楚的科 学理想的。在一种社会理想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对社会制度未来的轮廓构想首先表现为一 种道德预测或道德理想。虽然就准确性、严谨性、论证性而言,道德预测或道德理想不能和科学的社会理想相比,但它能动员广大群众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变革社会的进步活动中。比 如,社会主义理想就首先在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以道德预测和理想的形式得到了首次表 现。作为精神力量,它对当时人民群众和早期无产阶级自发斗争起了感奋作用,给社会的 发展从道德上指明了方向,从而使它自己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直接源泉。其三,一定 的社会理想产生之后,只有被实践的人们所理解、接受,成为他们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习惯 时,才会变成人们实践中的真实理想。如果一种社会理想没有转化为该阶级成员的道德理 想,那么这种社会理想还停留在认识领域。道德理想使社会理想更接近于实践。正因为如 此,人类历史上革命阶级在斗争中追求奋斗的社会理想,有浓厚的道德理想色彩和丰富的 道德理想内容。

道德理想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理想道德标准或称道德规范体系中较高的、暂时还不能 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奉行的要求。例如,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是‚各尽所能,按劳分 配…‘不劳动者不得食‛,由此产生的普遍道德要求是否定剥削、否定不劳而获等。但是现 实中还有更高的道德理想标准,如不计报酬、毫不利己、大公无私等。道德规范准则具有规 范的、现实的性质,是判断和评判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道德理想标准则具有崇高的、理想 的性质,是判断和评判人们行为道德价值大小的标准。在实践中,人们只有自觉地遵循道 德规范准则,才有可能进一步实现一定社会和阶级的道德理想标准。可以说,道德规范准 则是道德理想标准的前提和基础:道德理想标准则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反映了 道德行为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肖群忠《道德理想新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德高于现实的未来性因素,就是道德理想,它含有还不能被当代社会大多数成员遵 照实行的比较高的道德要求。

. B.道德理想包含着一定社会阶级和它的成员对未来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向往, 它与一定阶级的社会理想相联系。

C.-定的阶级会有自己的政治理想,这个理想等同于社会理想,它包含着对未来的社会 制度、政治结构的性质和特征的预见。

D.恩格斯认为,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是一回事,它反映出的未来社会观念与历史发展的 根本要求一致的方面,和社会理想相吻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道德理想注重未来社会人们之间的道德关系和道德风尚,而社会理想更注重未来社 会经济、政治制度等内容的构想设计。

B.道德理想能动员广大群众主动热情地投入到变革社会的进步活动中,而与科学的社 会理想相比,它的准确性、严谨性、论证性都显得不足。

C.道德理想需要人们先理解接受,化成自己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习惯,也就是说道德理想 在现实中有一个转化为社会理想的过程。

D.道德理想标准高于道德规范准则,它具有超越现实的理想的性质,社会上多数人能接 受“按劳取酬”却不能奉行“不计报酬”就证明丁这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在内容上着重点不同,在形成过程上有先后之分,在实践途径上 道德理想更接近于实践。

B.革命阶级追求奋斗的社会理想,带有道德理想色彩,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为在全世界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而奋斗就是明证。

C.既然空想社会主义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直接源泉,那么可以认为空想社会主义

者有超前的科学预测,与科学社会主义重合度极高。

D.承认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联系,并不是要求我们以前者代替后者;承认二者的差 别,则要求人们注意发挥后者在实现前者中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汉乾佑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周显德初,解褐授济阴主 簿,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初赴调,引对便殿。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 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 升为潍州。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 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强干。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 数十万,供馈无阙。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中谢日,召升殿奖谕,赐绯。九年,诏知 永兴军府事。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

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 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交州即 送款内附,遣使修贡。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八年,仲宣为左谏议大夫。未几,召还,以 本官权度支。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 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 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 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 灯具。仲宣已预料置,奉之如其数。其才干类此。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

(节选自《宋史·许仲宣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 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B.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

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C.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于没 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D.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 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乾佑,指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文中还有“显德”“开宝”等。

B.漕挽,“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漕挽”指水、陆运输,也指运输粮饷。

C.赐绯,赐给绯色官服。指官员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绯,以示恩宠。

D.权,暂时代理官职。一般指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仲宣才貌兼备,历仕数朝。后汉时年仅十八岁的他就进士及第;后周时历任数职; 宋朝初年赴朝廷听候调遣,受到太祖赏识,被提拔任用。

B.许仲宣精明强于,政绩斐然。征伐并门和江南时,他负责钱财和粮食供应,能保障军 需;曹彬需要数万陶器给士兵做灯具,他能预先料到,按数交付。

C.许仲宣审时度势,决策果断。征讨交州,形势不利,他上奏请求罢兵;未得到朝廷答复 就分驻军队,打开国库赏赐士卒,并起草文书晓谕交州。

D.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在他掌管县印时,发现县印丢失,他从容处置,不仅逮捕 县府所有小吏,而且把县令及自己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最终找到了县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

(2)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卢主簿王勃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城阙居年满,琴尊①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②忽多违③o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注】①琴尊:琴与酒杯。指古代文士悠闲的生活。②分袂:指离别。③多违:指久别。

8.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写到了“城阙”,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o(5分)

9.本诗最后两句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o(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两句,写出了大鹏徙于南冥时气势 磅礴、高飞而起的壮观图景。

(2)杜甫《登高》中“”一联,描绘出有声有色、动静兼具的秋 江图景。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清香楼主 聂鑫森

在古城湘潭,矮矮胖胖、年届半百的甄仁,称得上儒商。

他在雨湖边的文昌街租赁下一家中等规模的三层店铺,悬一横匾,上书‚清香楼‛三个 隶书大字。一楼是门面,右边专卖名酒,漂亮的陈列柜里摆放着轻易不卖的名酒样品,如贵

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五粮液、杜康等。左边专卖纸、墨、笔、砚、印石、画框、笔洗……二楼 三楼是吃饭喝酒的地方。一楼门面两边的楹柱上,是甄仁撰稿、名书家书写、名刻手雕刻的 一副对联:美酒佳肴舌尖滋味,宣纸端砚腕底风云。

凡是有些文化情结的人,经过清香楼,总会停下来,细看这副对联,书法雅逸、刻工精 妙。于是忍不住进店去,或买东西,或饱口福。

清香楼的总经理是甄仁,具体的事由他的夫人操持。甄仁主要奔走于书画界联络感

情,尤其对那些名家大腕访之甚勤。凡有头有脸的人来此设宴,他必自始至终地款待,绝不 出半点儿差错。

那一次,年近古稀的雷默在这里宴请外地的几位友人,幸亏甄仁在场,要不就会闹得不 愉快。

雷默为湘潭书画院退休画家,是全国少有的书画界全才,诗、书、画、印都让人称赞。诗

送卢主簿翻译赏析_作者王勃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第四篇

<送卢主簿>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勃。其古诗全文如下: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送卢主簿翻译赏析_作者王勃。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赏析]
<送卢主簿>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主要不是表现送别卢主簿之情,他是热切地期待着“东岩富松竹,岁慕幸同归”这个时刻的到来。值得体味的是诗人用了“松竹”一词。中国古代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篇>)。“松竹”二字包含了诗人自勉自况的意思。这首诗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不同的是:对即将离别的友人,诗人不是采用劝诫的口吻,而是勾勒出一个长安东山岁寒而后凋的松竹图,让人觉得东山的竹子虽然凋零了,却是一个值得人留恋、神往的好地方。诗人送别卢主簿,好像并不完全担忧他的离去,而是寄希望于两人的并肩前进。送卢主簿翻译赏析_作者王勃。所以,

王勃的诗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第五篇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的诗

2、<亭夜宴>

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
森沉野径寒,肃穆岩扉静。
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
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

3、<>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王勃的诗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4、<怀仙>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
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溪。
琼浆犹类乳,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5、<别王长史>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6、<饯别>

客心悬陇路,游子倦江干。
槿丰朝砌静,筱密夜窗寒。
琴声销别恨,风景驻离欢。
宁觉山川远,悠悠旅思难。

7、<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8、<别薛华>

明月沉珠浦,风飘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9、<梵宇三觉寺>

杏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
叶齐山路狭,花积野坛深。
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
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

10、<平晚行>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11、<主簿>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12、<兵曹>

征骖临野次,别袂惨江垂。
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
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
亭皋分远望,延想间云涯。

13、<驿饯唐少府>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4、<郊外>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15、<即事>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
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
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16、<迹寺>

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趾馀。
年长金迹浅,地久石文疏。
颓华临曲磴,倾影赴前除。
共嗟陵谷远,俄视化城虚。

17、<晚眺赠王道士>

金坛疏俗宇,玉洞侣仙群。
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
斜照移山影,回沙拥籀文。
琴尊方待兴,竹树已迎曛。

18、<>

柰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
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
代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
终希脱尘网,连翼下芝田。

19、<还郊>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
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
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
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20、<春园作>

投簪下山阁,携酒对河梁。
狭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
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
自然催一醉,非但阅年光。

21、<泉宴>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
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
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22、<道观>

芝廛光分野,蓬阙盛规模。
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
玉笈三山记,金箱五岳图。
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23、<关晨度>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
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
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
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孟浩然的诗全集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第六篇

1、<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的诗全集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孟浩然的诗全集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5、<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霄劳梦想。

6、<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
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
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7、<江上别流人>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
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
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8、<宴包二融宅>

闲居枕清洛,左右接大野。
门庭无杂宾,车辙多长者。
是时方盛夏,风物自潇洒。
五日休沐归,相携竹林下。
开襟成欢趣,对酒不能罢。
烟暝栖鸟迷,余将归白社。

9、<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

归来卧青山,常梦游清都。
漆园有傲吏,惠好在招呼。
书幌神仙箓,画屏山海图。
酌霞复对此,宛似入蓬壶。

10、<襄阳公宅饮>

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
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
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
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
手拨金翠花,心迷玉红草。
谈笑光六义,发论明三倒。
座非陈子惊,门还魏公扫。
荣辱应无间,欢娱当共保。

11、<寻香山湛上人>

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
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
杖策寻故人,解鞭暂停骑。
石门殊豁险,篁径转森邃。
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
平生慕真隐,累日探奇异。
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
松泉多逸响,苔壁饶古意。
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
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

12、<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

谓予独迷方,逢子亦在野。
结交指松柏,问法寻兰若。
小溪劣容舟,怪石屡惊马。
所居最幽绝,所住皆静者。
云簇兴座隅,天空落阶下。
上人亦何闻,尘念都已舍。
四禅合真如,一切是虚假。
愿承甘露润,喜得惠风洒。
依止托山门,谁能效丘也。

13、<宿天台桐柏观>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
高步凌四明,玄踪得三老。
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14、<岘潭作>

石潭傍隈隩,沙岸晓夤缘。
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
美人骋金错,纤手脍红鲜。
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

15、<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
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
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
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
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16、<初春汉中漾舟>

羊公岘山下,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
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17、<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18、<耶溪泛舟>

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19、<彭蠡湖中望庐山>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眇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容霁色,峥嵘当晓空。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20、<登鹿门山>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21、<游明禅师西山兰若>

西山多奇状,秀出倚前楹。
停午收彩翠,夕阳照分明。
吾师住其下,禅坐证无生。
结庐就嵌窟,剪苕通往行。
谈空对樵叟,授法与山精。
日暮方辞去,田园归冶城。

22、<登望楚山最高顶>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23、<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

停午闻山钟,起行散愁疾。
寻林采芝去,转谷松翠密。
傍见精舍开,长廊饭僧毕。
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竹房思旧游,过憩终永日。
入洞窥石髓,傍崖采蜂蜜。
日暮辞远公,虎溪相送出。

24、<万山潭作>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25、<与黄侍御北津泛舟>

津无蛟龙患,日夕常安流。
本欲避骢马,何如同鹢舟。
岂伊今日幸,曾是昔年游。
莫奏琴中鹤,且随波上鸥。
堤缘九里郭,山面百城楼。
自顾躬耕者,才非管乐俦。
闻君荐草泽,从此泛沧洲。

阮籍咏怀诗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第七篇

(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阮籍咏怀诗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二)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
交甫怀佩环。阮籍咏怀诗。婉娈有芬芳。
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
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
感激生忧思。萱草树兰房。
膏沐为谁施。其雨怨朝阳。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

(三)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
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四)

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
春秋非有托。富贵焉常保。
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
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
自非王子晋。谁能常美好。

(五)

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
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
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驱马复来归。反顾望三河。
黄金百镒尽。资用常苦多。
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

(六)

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
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
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
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七)

炎暑惟兹夏。三旬将欲移。
芳树垂绿叶。青云自逶迤。
四时更代谢。日月递参差。
徘徊空堂上。忉怛莫我知。
愿覩卒欢好。不见悲别离。

(八)

灼灼西隤日。余光照我衣。
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
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
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
岂为夸誉名。憔悴使心悲。
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
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

(九)

步出上东门。北望首阳岑。
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树林。
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襟。
寒风振山冈。玄云起重阴。
鸣鴈飞南征。鶗鴂发哀音。
素质游商声。凄怆伤我心。

(十)

北里多奇舞。濮上有微音。
轻薄闲游子。俯仰乍浮沉。
方式从狭路。僶俛趋荒淫。
焉见王子乔。乘云翔邓林。
独有延年术。可以慰我心。

(十一)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十二)

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
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
流盻发姿媚。言笑吐芬芳。
携手等欢爱。宿昔同衣裳。
愿为双飞鸟。比翼共翱翔。
丹青着明誓。永世不相忘。

(十三)

登高临四野。北望青山阿。
松柏翳冈岑。飞鸟鸣相过。
感慨怀辛酸。怨毒常苦多。
李公悲东门。苏子狭三河。
求仁自得仁。岂复叹咨嗟。

(十四)

开秋兆凉气。蟋蟀鸣床帷。
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
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
微风吹罗袂。明月耀清晖。
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归。

(十五)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
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
乃悟羡门子。噭噭令自嗤。

(十六)

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
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
走兽交横驰。飞鸟相随翔。
是时鹑火中。日月正相望。
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
覊旅无俦匹。俛仰怀哀伤。
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
岂惜终憔悴。咏言着斯章。

(十七)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十八)

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
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
朝为咸池晖。蒙汜受其荣。
岂知穷达士。一死不再生。
视彼桃李花。谁能久荧荧。
君子在何计。叹息未合幷。
瞻仰景山松。可以慰吾情。

(十九)

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
被服纤罗衣。左右佩双璜。
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
登高眺所思。举袂当朝阳。
寄颜云霄闲。挥袖凌虚翔。
飘飖恍惚中。流眄顾我傍。
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

(二十)

杨朱泣歧路。墨子悲染丝。
揖让长离别。飘飖难与期。
岂徒燕婉情。存亡诚有之。
萧索人所悲。祸衅不可辞。
赵女媚中山。谦柔愈见欺。
嗟嗟涂上士。何用自保持。

(二十一)

于心怀寸阴。羲阳将欲冥。
挥袂抚长剑。仰观浮云征。
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哀声。
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
岂与鹑鷃游。连翩戏中庭。

(二十二)

夏后乘灵舆。夸父为邓林。
存亡从变化。日月有浮沉。
凤皇鸣参差。伶伦发其音。
王子好箫管。世世相追寻。
谁言不可见。青鸟明我心。

(二十三)

东南有射山。汾水出其阳。
六龙服气舆。云盖切天纲。
仙者四五人。逍遥晏兰房。
寝息一纯和。呼噏成露霜。
沐浴丹渊中。照耀日月光。
岂安通灵台。游瀁去高翔。

(二十四)

殷忧令志结。怵惕常若惊。
逍遥未终晏。朱华忽西倾。
蟋蟀在户牖。蟪蛄号中庭。
心肠未相好。谁云亮我情。
愿为云间鸟。千里一哀鸣。
三芝延瀛洲。远游可长生。

(二十五)

拔剑临白刃。安能相中伤。
但畏工言字。称我三江旁。
飞泉流玉山。悬车栖扶桑。
日月径千里。素风发微霜。
势路有穷达。咨嗟安可长。

(二十六)

朝登洪坡颠。日夕望西山。
荆棘被原野。羣鸟飞翩翩。
鸾鹥时栖宿。性命有自然。
建木谁能近。射干复婵娟。
不见林中葛。延蔓相勾连。

(二十七)

周郑天下交。街术当三河。
妖冶闲都子。焕耀何芬葩。
玄发发朱颜。睇眄有光华。
倾城思一顾。遗视来相夸。
愿为三春游。朝阳忽蹉跎。
盛衰在须臾。离别将如何。

(二十八)

若花耀四海。扶桑翳瀛洲。
日月经天涂。明暗不相雠。
穷达自有常。得失又何求。
岂效路上童。携手共遨游。
阴阳有变化。谁云沉不浮。
朱鳖跃飞泉。夜飞过吴洲。
俛仰运天地。再抚四海流。
系累名利场。驽骏同一辀。
岂若遗耳目。升遐去殷忧。

(二十九)

昔余游大梁。登于黄华颠。
共工宅玄冥。高台造青天。
幽荒邈悠悠。凄怆怀所怜。
所怜者谁子。明察自照妍。
应龙沈冀州。妖女不得眠。
肆侈陵世俗。岂云永厥年。

(三十)

驱车出门去。意欲远征行。
征行安所如。背弃夸与名。
夸名不在己。但愿适中情。
单帷蔽皎日。高树隔微声。
谗邪使交疏。浮云令昼冥。
嬿婉同衣裳。一顾倾人城。
从容在一时。繁华不再荣。
晨朝奄复暮。不见所欢形。
黄鸟东南飞。寄言谢友生。

(三十一)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壹。
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
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三十二)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三十三)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
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
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三十四)

一日复一朝。一昏复一晨。
容色改平常。精神自飘沦。
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人。
对酒不能言。凄怆怀酸辛。
愿耕东皋阳。谁与守其真。
愁苦在一时。高行伤微身。
曲直何所为。龙蛇为我邻。

(三十五)

世务何缤纷。人道苦不遑。
壮年以时逝。朝露待太阳。
愿揽羲和辔。白日不移光。
天阶路殊绝。云汉邈无梁。
濯发旸谷滨。远游昆岳傍。
登彼列仙岨。采此秋兰芳。
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

(三十六)

谁言万事囏。逍遥可终生。
临堂翳华树。悠悠念无形。
彷徨思亲友。倐忽复至冥。
寄言东飞鸟。可用慰我情。

(三十七)

嘉时在今辰。零雨洒尘埃。
临路望所思。日夕复不来。
人情有感慨。荡漾焉能排。
挥涕怀哀伤。辛酸谁语哉。

(三十八)

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
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
捐身弃中野。乌鸢作患害。
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

(三十九)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四十)

混元生两仪。四象运衡玑。
曒日布炎精。素月垂景辉。
晷度有昭回。哀哉人命微。
飘若风尘逝。忽若庆云曦。
修龄适余愿。光宠非己威。
安期步天路。松子与世违。
焉得凌霄翼。飘飖登云湄。
嗟哉尼父志。何为居九夷。

(四十一)

天网弥四野。六翮掩不舒。
随波纷纶客。泛泛若浮凫。
生命无期度。朝夕有不虞。
列仙停修龄。养志在冲虚。
飘飖云日间。邈与世路殊。
荣名非己宝。声色焉足娱。
采药无旋返。神仙志不符。
逼此良可惑。令我久踌躇。

(四十二)

王业须良辅。建功俟英雄。
元凯康哉美。多士颂声隆。
阴阳有舛错。日月不当融。
天时有否泰。人事多盈冲。
园绮遯南岳。伯阳隐西戎。
保身念道真。宠耀焉足崇。
人谁不善始。尠能克厥终。
休哉上世士。万载垂清风。

(四十三)

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
朝餐琅玕实。夕宿丹山际。
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
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

(四十四)

俦物终始殊。修短各异方。
琅玕生高山。芝英耀朱堂。
荧荧桃李花。成蹊将夭伤。
焉敢希千术。三春表微光。
自非凌风树。憔悴乌有常。

(四十五)

幽兰不可佩。朱草为谁荣。
修竹隐山阴。射干临增城。
葛藟延幽谷。绵绵瓜瓞生。
乐极消灵神。哀深伤人情。
竟知忧无益。岂若归太清。

(四十六)

鷽鸠飞桑榆。海鸟运天池。
岂不识宏大。羽翼不相宜。
招摇安可翔。不若栖树枝。
下集蓬艾间。上游园圃篱。
但尔亦自足。用子为追随。

(四十七)

生命辰安在。忧戚涕沾襟。
高鸟翔山冈。燕雀栖下林。
青云蔽前庭。素琴凄我心。
崇山有鸣鹤。岂可相追寻。

(四十八)

鸣鸠嬉庭树。焦明游浮云。
焉见孤翔鸟。翩翩无匹羣。
死生自然理。消散何缤纷。

(四十九)

步游三衢旁。惆怅念所思。
岂为今朝见。恍惚诚有之。
泽中生乔松。万世未可期。
高鸟摩天飞。凌云共游嬉。
岂有孤行士。垂涕悲故时。

(五十)

清露为凝霜。华草成蒿莱。
谁云君子贤。明达安可能。
乘云招松乔。呼噏永矣哉。

(五十一)

丹心失恩泽。重德丧所宜。
善言焉可长。慈惠未易施。
不见南飞燕。羽翼正差池。
高子怨新诗。三闾悼乖离。
何为混沌氏。倐忽体貌隳。

(五十二)

十日出旸谷。弭节驰万里。
经天耀四海。倐忽潜蒙泛。
谁言焱炎久。游没何行俟。
逝者岂长生。亦去荆与杞。
千岁犹崇朝。一餐聊自已。
是非得失间。焉足相讥理。
计利知术穷。哀情遽能止。

(五十三)

自然有成理。生死道无常。
智巧万端出。大要不易方。
如何夸毘子。作色怀骄肠。
乘轩驱良马。凭几向膏粱。
被服纤罗衣。深榭设闲房。
不见日夕华。翩翩飞路旁。

(五十四)

夸谈快愤懑。情慵发烦心。
西北登不周。东南望邓林。
旷野弥九州。崇山抗高岑。
一餐度万世。千岁再浮沈。
谁云玉石同。泪下不可禁。

(五十五)

人言愿延年。延年欲焉之。
黄鹄呼子安。千秋未可期。
独坐山嵓中。恻怆怀所思。
王子一何好。猗靡相携持。
悦怿犹今辰。计校在一时。
置此明朝事。日夕将见期。

(五十六)

贵贱在天命。穷达自有时。
婉娈佞邪子。随利来相欺。
孤思损惠施。但为谗夫蚩。
鹡鸰鸣云中。载飞靡所期。
焉知倾侧士。一旦不可持。

(五十七)

惊风振四野。回云荫堂隅。
床帷为谁设。几杖为谁扶。
虽非明君子。岂闇桑与榆。
世有此聋聩。芒芒将焉如。
翩翩从风飞。悠悠去故居。
离麾玉山下。遗弃毁与誉。

(五十八)

危冠切浮云。长剑出天外。
细故何足虑。高度跨一世。
非子为我御。逍遥游荒裔。
顾谢西王母。吾将从此逝。
岂与蓬户士。弹琴诵言誓。

(五十九)

河上有丈人。纬萧弃明珠。
甘彼藜藿食。乐是蓬蒿庐。
岂效缤纷子。良马骋轻舆。
朝生衢路旁。夕瘗横术隅。
欢笑不终宴。俛仰复欷歔。
鉴兹二三者。愤懑从此舒。

(六十)

儒者通六艺。立志不可干。
违礼不为动。非法不肯言。
渴饮清泉流。饥食幷一箪。
岁时无以祀。衣服常苦寒。
屣履咏南风。缊袍笑华轩。
信道守诗书。义不受一餐。
烈烈褒贬辞。老氏用长叹。

(六十一)

少年学击剑。妙伎过曲城。
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
挥剑临沙漠。饮马九野垧。
旗帜何翩翩。但闻金鼓鸣。
军旅令人悲。烈烈有哀情。
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

(六十二)

平昼整衣冠。思见客与宾。
宾客者谁子。倐忽若飞尘。
裳衣佩云气。言语究灵神。
须臾相背弃。何时见斯人。

(六十三)

多虑令志散。寂寞使心忧。
翱翔观陂泽。抚剑登轻舟。
但愿长闲暇。后岁复来游。

(六十四)

朝出上东门。遥望首阳基。
松柏郁森沉。鹂黄相与嬉。
逍遥九曲间。徘徊欲何之。
念我平居时。郁然思妖姬。

(六十五)

王子十五年。游衍伊洛滨。
朱颜茂春华。辩慧怀清真。
焉见浮丘公。举手谢时人。
轻荡易恍惚。飘飖弃其身。
飞飞鸣且翔。挥翼且酸辛。

(六十六)

塞门不可出。海水焉可浮。
朱明不相见。奄昧独无侯。
持瓜思东陵。黄雀诚独羞。
失势在须臾。带剑上吾丘。
悼彼桑林子。涕下自交流。
假乘汧渭间。鞍马去行游。

(六十七)

洪生资制度。被服正有常。
尊卑设次序。事物齐纪纲。
容饰整颜色。磬折执圭璋。
堂上置玄酒。室中盛稻粱。
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
放口从衷出。复说道义方。
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

(六十八)

北临干昧溪。西行游少任。
遥顾望天津。骀荡乐我心。
绮靡存亡门。一游不再寻。
傥遇晨风鸟。飞驾出南林。
漭瀁滛光中。忽忽肆荒淫。
休息晏清都。超世又谁禁。

(六十九)

人知结交易。交友诚独难。
险路多疑惑。明珠未可干。
彼求飨太牢。我欲幷一餐。
损益生怨毒。咄咄复何言。

(七十)

有悲则有情。无悲亦无思。
苟非婴网罟。何必万里畿。
翔风拂重霄。庆云招所曦。
灰心寄枯宅。曷顾人间姿。
始得忘我难。焉知嘿自遗。

(七十一)

木槿荣丘墓。煌煌有光色。
白日颓林中。翩翩零路侧。
蟋蟀吟户牖。蟪蛄鸣荆棘。
蜉蝣玩三朝。采采修羽翼。
衣裳为谁施。俛仰自收拭。
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

(七十二)

修涂驰轩车。长川载轻舟。
性命岂自然。势路有所由。
高名令志惑。重利使心忧。
亲昵怀反侧。骨肉还相雠。
更希毁珠玉。可用登遨游。

(七十三)

横术有奇士。黄骏服其箱。
朝起瀛洲野。日夕宿明光。
再抚四海外。羽翼自飞扬。
去置世上事。岂足愁我肠。
一去长离绝。千岁复相望。

(七十四)

猗欤上世士。恬淡志安贫。
季叶道陵迟。驰骛纷垢尘。
寗子岂不类。杨歌谁肯殉。
栖栖非我偶。徨徨非己伦。
咄嗟荣辱事。去来味道真。
道真信可娱。清洁存精神。
巢由抗高节。从此适河滨。

(七十五)

梁东有芳草。一朝再三荣。
色容艳姿美。光华耀倾城。
岂为明哲士。妖蛊谄媚生。
轻薄在一时。安知百世名。
路端便娟子。但恐日月倾。
焉见冥灵木。悠悠竟无形。

(七十六)

秋驾安可学。东野穷路旁。
纶深鱼渊潜。矰设鸟高翔。
泛泛乘轻舟。演漾靡所望。
吹嘘谁以益。江湖相捐忘。
都冶难为颜。修容是我常。
兹年在松乔。恍惚诚未央。

(七十七)

咄嗟行至老。僶俛常苦忧。
临川羡洪波。同始异支流。
百年何足言。但苦怨与雠。
雠怨者谁子。耳目还相羞。
声色为胡越。人情自逼遒。
招彼玄通士。去来归羡游。

(七十八)

昔有神仙士。乃处射山阿。
乘云御飞龙。嘘噏叽琼华。
可闻不可见。慷慨叹咨嗟。
自伤非俦类。愁苦来相加。
下学而上达。忽忽将如何。

(七十九)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八十)

出门望佳人。佳人岂在兹。
三山招松乔。万世谁与期。
存亡有长短。慷慨将焉知。
忽忽朝日隤。行行将何之。
不见季秋草。摧折在今时。

(八十一)

昔有神仙者。羡门及松乔。
噏习九阳间。升遐叽云霄。
人生乐长久。百年自言辽。
白日陨隅谷。一夕不再朝。
岂若遗世物。登明遂飘飖。

(八十二)

墓前荧荧者。木槿耀朱华。
荣好未终朝。连飚陨其葩。
岂若西山草。琅玕与丹禾。
垂影临增城。余光照九阿。
宁微少年子。日久难咨嗟。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意兴阑珊

下一篇: 女的主动做爱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