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杨氏家藏方血竭散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0-28    阅读:

4、杨氏家藏方
杨氏家藏方血竭散 第一篇

<篇名>杨氏家藏方

书名:杨氏家藏方

作者:杨倓

朝代:宋

年份:公元960-1279年

<目录>

<篇名>杨氏家藏方序

属性:夫医之为艺,探天地清浊之源,察阴阳消息之机,顺四时之宜,藉百药之功,以治人之

疾者也。粤自神农着金石草木之书,黄帝岐伯撰《内经素问》,其学盛行而不废。名世之士, 若

盖已末矣。夫疾病之变无穷,而吾之为方有限,欲以有限之方,通无穷之变,其不附会臆度 ,缪以毫厘者鲜矣!是以有经络形证之辨,有增减三五之法,神而明之,祈乎其人。呜呼! 岂以后人若扁鹊、和、缓者,不可觊一得于千百年之间,而人之有疾,盖死生于呼吸之际, 不得已而有是也欤!由是言之,后之医以方为书者,凡有一得之效,举不可废也。余家藏方 甚

以类编次。凡用药相似而责效不同者,皆备列之,得一千一百一十有一道。盖今之为医者, 皆有尝试之方,深藏箧中,不轻以语人,侥幸一旦之售,以神其术。今余之所得,多良医之 深藏而不语人者也。方将使人家有是书,集天下良医之所长,以待仓猝之用,不亦慈父孝 子之心乎!于是锓木郡齐,以广其传云。

\x淳熙五年三月乙未朔代郡杨 序

<目录>卷第一\诸风上

<篇名>中风方四十一道

属性:(大风疾附)

<目录>卷第一\诸风上

<篇名>中风方四十一道

【杨氏家藏方血竭散】

属性:治一切中风,左瘫右痪,手足 曳,牙关紧急,口眼 斜,语言謇涩,昏塞如 连骨髓,或痹袭皮肤,瘙痒顽痹,血脉不行。及治小儿心肺中风,涎潮搐搦,妇人 白花蛇头(一枚,酒浸三日,焙干) 乌蛇头(一枚,酒浸三日,焙干) 赤足蜈蚣(二 条,酒

寸后取,酒

白僵蚕(半

用文武火

(去芦头) 沉香(以

香(别研) 没药(别研)

上件为细末,入脑子等末,拌研极匀,用好无灰酒和丸,每一两作一十五丸,朱砂为衣。 每服一丸,空心、温酒磨下。小儿急慢惊风者,以一丸分作四服,薄荷汤磨下。

<目录>卷第一\诸风上

【杨氏家藏方血竭散】

<篇名>中风方四十一道

【杨氏家藏方血竭散】

属性:治一切中风瘫痪,口眼 斜,语言謇涩,步履艰难,筋脉蜷缩,骨节疼痛。(一名 子丹。初得病之日即服后方神柏散一剂,次服此药,必不废人。)

川乌头(四两,炮,去皮脐、尖) 五灵脂(去石砂炒,四两) 附子(炮,去皮脐) 白 花蛇(

六味各二两)

土。以上五味各一两

毒(炮。以上六味各一两)

嘴) 朱砂(别研) 雄黄(别研) 细

研) 麝香(一分,别研) 生地黄 当归(二味各

又用无灰酒三升煮膏子,令半干)

上件为细末,入地黄、当归膏子内搜和,放木臼内捣千余杵如膏子,和药,硬时即用浸花蛇

淋酒法∶用黑豆炒焦,乘热以酒浸之,去豆用酒是也。不拘时候。

<目录>卷第一\诸风上

<篇名>中风方四十一道

属性:治一切中风及八风五痹,瘫痪 曳,口眼 斜,眉角牵引,项背拘强,牙关紧急 悸闷,神情如醉,遍身发热,骨节烦疼,肌肉麻木,腰膝沉重,皮肤 动,状若虫行 阳虚头痛,风寒入脑,目旋运转,似在舟船,耳内蝉鸣有如风之声应。风寒湿痹,脚 及打扑伤于筋骨,或遇天阴一身尽痛,不得睡卧并皆治之。

川芎 天麻(酒浸,去苗) 当归 白芍药 细辛(去土、叶) 荆芥穗 川楝子肉(炒) 麻黄

花枳壳(

香川乌头(炮,

尖) 香附子(炒) 车

地骨皮(去土) 防风(去芦头)

牛(炒) 乌药 地龙(去土炒) 乌梢蛇

黄(炒) 风梢蛇(酒浸,去皮骨,取肉称) 白花蛇(酒

三味各四两) 麝香肉(一两,别研,一半为衣) 乳香(二两

月者,泥固济,炭火 令泥红取出) 朱砂(二两,研,同麝香为衣

上件四十七味,除研者药外,并为细末,再入研者药末,和匀,炼蜜为丸,每一两作五丸,朱砂、麝香为衣。每服半丸或一丸,热酒化下,不拘时候。

<目录>卷第一\诸风上

<篇名>中风方四十一道

属性:治一切中风,左瘫右痪,半身不遂,口眼 斜,卒暴中风,目瞪嚼舌,牙关紧急,人事,涎如锯声。及小儿一切惊搐,并皆治之。【杨氏家藏方血竭散】

雄雀(一只,去皮毛,用黄泥固济,令干,以文武火 令香熟) 白花蛇(酒浸,去皮 骨、取

归萆

角屑 白附子(炮)

研) 麝香(别研。以上六

苗) 牛蒡子(炒) 人参(去芦头)

茯苓(去皮) 羌活(去芦头) 麻黄(去根

五味各二钱半)

上件为末,同研拌匀,炼蜜为丸,每一两作一十五丸,别研朱砂为衣。每服一丸,温酒 化下

<目录>卷第一\诸风上

<篇名>中风方四十一道

属性:治一切中风,半身不遂,口眼 斜。并产后中风及风气注痛,游走不定。

白花蛇(酒浸、取肉,四两) 乌蛇(酒浸、取肉) 虎胫骨(酥炙) 海桐皮 赤箭 (以上四味

蚕(炒去丝嘴) 半

二两半) 全蝎(去毒,糯

活(去芦头) 当归(酒洗、焙)

炒) 没药(别研) 肉桂(去粗皮) 细辛

(别研) 麝香(别研。以上八味各一两半)

上件同为细末,炼蜜丸,每一两作一十丸。每服一丸,空心,生姜酒磨下。小儿每一丸 分作四服,薄荷汤化下。

<目录>卷第一\诸风上

<篇名>中风方四十一道

属性:治一切中风,左瘫右痪,半身不遂。或跌扑折伤,骨节疼痛,筋脉拘挛,腰脚无力 步艰难,应是肢节痛。及头风肩臂疼并白虎风不可忍者,并皆治之。

川乌头(炮,去皮脐、尖) 虎骨(酒炙) 牛膝(酒浸一宿) 败龟(酒浸) 干蝎

(去毒炒。以上五味各一两) 香白芷 附子(炮,去皮脐) 枫香(研) 踯躅花(去心) 独活(去芦头)

花蛇(酒炙、取肉) 地

霄花 犀角屑 没药(别研。

一分) 麝香(别研) 乳香(别研)

上件为细末,研匀,炼蜜为丸,每一两作一十五丸,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细嚼,温酒 下;

<目录>卷第一\诸风上

<篇名>中风方四十一道

属性:治中风左瘫右痪,一切风气攻注,荣卫凝滞,筋骨疼痛,手足拘挛,口眼不正 废。

乌蛇(酒浸,去皮骨取肉,焙干,称半两) 附子(炮,去皮脐,称五钱) 赤箭 天 麻(去苗)

药(别研) 白术

僵蚕(炒去丝嘴) 本(去土) 香白芷 五灵脂(微炒,别入) 赤芍药 乌药 川乌 头(炮,去皮脐、尖) 当归(洗

芎干姜 乳香(别研) 石莲肉(去

上件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一两作十五丸,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细嚼,茶酒任下;金 银、薄荷汤或豆淋酒亦得。

<目录>卷第一\诸风上

<篇名>中风方四十一道

属性:治一切风及瘫痪偏枯,疠风,卒中,喑哑,神昏志乱,手足不遂。

天麻(去苗) 附子(炮,去皮脐) 牛膝(酒浸一宿) 防风(去芦头) 地龙(去 土炒) 白僵蚕

(去粗皮) 当归(洗焙)

炙黄) 虎胫骨(醋浸,炙黄) 半

以上一十九味各一两)

上件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一两作一十五丸,朱砂为衣。每服一丸,温酒化下,不拘时 候。

<目录>卷第一\诸风上

<篇名>中风方四十一道

属性:治卒中不语,口眼 斜,左瘫右痪。伤风头疼,夹脑风,四肢头面虚肿,风热肿痛 膈痰实,眩运昏闷,浑身瘙痒,皮肤瘾疹,下脏风攻,耳内蝉鸣,腰脚疼痛,风毒攻眼,冷 泪昏暗。妇人血气攻注疼痛。

甘草(八两,微炙) 川乌头(八两,炮,去皮脐、尖) 寒水石(二斤,用瓷合盛,

以炭火十斤 过,火尽为度) 肉桂(去粗皮) 荆芥穗 藿香叶(去土)薄荷叶(去土) 天 南星(炮)

药(别研) 天

(二两,别研)

上件为细末,合和匀,糯米糊和成剂,每一两作一十五丸。男子、妇人一切风疾,每服 一丸,

生葱

旋运

刺,当归酒下。血风疼痛,醋汤下。不拘时候。

<目录>卷第一\诸风上

<篇名>中风方四十一道

属性:治男子、妇人左瘫右痪,手足蜷缩,口面眼 斜。遍身瘾疹及伤风鼻塞、脑痛,四 麻,牙关紧急,并皆治之。

草乌头(四两,生,去皮、尖) 香附子(炒二两) 半夏(汤洗七次) 麻黄(去根 节) 香白芷 白附子(生用) 血竭(别研) 天南星(生用) 川乌头(生,去皮脐、 尖) 赤芍药 薄荷叶

藿香叶(去土) 甘松(去

上件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每一两作二十丸。每服一丸,生姜、薄荷同嚼,热酒送下, 不

<目录>卷第一\诸风上

<篇名>中风方四十一道

属性:治左瘫右痪,手足麻痹,腰膝疼痛。或风气面浮,口苦舌干,头昏目运,并暗 风、偏正头风。兼治妇人血气、荣气虚,遍身疼痛及洗头风、破伤风,并皆治之。 赤芍药(八两) 防风(去芦头) 香白芷 川乌头(炮,去皮脐、尖) 麻黄(去根 节) 白蒺黎

土) 天麻(去苗) 川

甘松(去土,焙。以上四味各

上件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一两作一十五丸。每服一丸,细嚼,茶酒任下,不拘时候。

<目录>卷第一\诸风上

<篇名>中风方四十一道

属性:治中风瘫痪,口眼 斜,筋挛骨痛,手足麻木。

白附子(炮) 没药(别研) 虎骨(酒浸,炙黄) 全蝎(去毒炒) 草乌头(炮, 去皮脐、尖。

(一分,炒)

朱砂(一分,别研) 白【杨氏家藏方血竭散】

上件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一两作二十丸。每服一丸,热酒化下,食后。

<目录>卷第一\诸风上

<篇名>中风方四十一道

属性:治中风角弓反张,口噤不语,四肢拘急。并下脏风毒攻注,手足顽麻。 天麻(去苗) 白附子(炮) 附子(炮,去皮脐) 白僵蚕(炒去丝嘴) 羌活(去 芦头) 牛膝(

两) 天南星(炮)

蛇(二两,酒浸去皮骨,炙

上件为细末,次入研者药,和匀,炼蜜为丸,每一两作二十丸。每服一丸,用生姜自然 汁与热酒对停化下,不拘时候。

<目录>卷第一\诸风上

<篇名>中风方四十一道

属性:治男子、妇人中风,涎潮不语,牙关紧急,半身不遂,口眼 斜。

天南星(炮) 白僵蚕(炒去丝嘴) 川乌头(炮,去皮脐) 蝎梢(用糯米一合炒黄 黑色,拣去

上件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每一两作一十五丸。每服一丸,用生姜自然汁化下,不拘 时候

<目录>卷第一\诸风上

<篇名>中风方四十一道

属性:治风痹气滞,血脉凝涩,筋脉拘挛,肢节腰膝强痛,行履艰难。

没药(别研) 乳香(别研) 虎骨(酥炙焦) 败龟(酥炙) 当归(洗焙) 五灵 脂(以上六味各

星(炮) 附子(炮,去皮

(去土炒) 威灵仙(去苗) 牛膝(

焙) 肉苁蓉(酒浸,炙) 朱砂(别研。

上件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酒下。

<目录>卷第一\诸风上

<篇名>中风方四十一道

属性:治男子、妇人左瘫右痪,口眼 斜,打扑伤损,筋骨疼痛,语言謇涩,行步艰难,一

杨氏家藏方+治疗老年痴呆 脑萎缩的中药秘方
杨氏家藏方血竭散 第二篇

桑椹子30克,黑豆30克,黑芝麻30克,黃芪15克, 党参10克,熟地15克,菟丝子15克,枸杞10克,

全虫10克,地龙10克,水蛭6克,土虫6克,柴胡6克, 羌活6克,陈皮6克,谷芽,麦芽30克。

水煎分服。

治疗跌打损伤
杨氏家藏方血竭散 第三篇

治疗跌打损伤的奇方——血竭

【简 介】友人骨折,前往号称祖传秘方之医

家求接骨,恰遇医者远出,情急。其妻取黑膏【杨氏家藏方血竭散】

药一帖,烘熔撒以细末,友人问所撒何物,答

曰:血竭。友人铭记,遇有骨折者传授,效者

尽愈。

【药 名】血竭 (别名:骐驎竭、海蜡、麒麟

血、木血竭。)

【拼 音】XUEJIE

【英文名】Dragon's Blood 【来 源】为棕榈科植物龙血树果实及树干中

的树脂。目前国产血竭多为百合科剑叶龙血树或柬埔寨龙血树树脂,进口血竭较为少见。原装血竭赤褐色或紫褐色,呈扁圆形、圆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等,质硬而脆,断面紫褐色至黑褐色,有玻璃样光泽,有时有小孔,用火燃之,冒烟呛鼻,研成粉末则呈鲜艳的深红色,无香气,味甘而咸,嚼之砂样。鉴别:取本品粉末,置白纸上,用火隔纸烘烤即熔化,但无扩散的油迹,对光照视呈鲜艳的红色,以火燃烧则产生呛鼻的烟气。加工血竭为用血竭原料掺入辅料原白树脂加工炼制而成者,表面呈暗红色。均以外表色黑如铁,研末红如血,燃之其烟呛鼻者佳。

【功效与主治】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治跌打折损,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luǒlì俗称老鼠疮),臁(lián小腿的两侧)疮溃久不合。

①《唐本草》:主五脏邪气,带下,止痛,破积血,金创生肉。

②《海药本草》:主打伤折损,一切疼痛,补虚及血气搅刺,内伤血聚,并宜酒服。 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恶疮疥癣久不合者,敷。此药性急,亦不可多使,却引脓。 ④王好古:补心包络,肝血不足。

⑤《纲目》:散滞血诸痛,妇人血气,小儿瘈疭(chìzòng抽风)。

【药物配伍】

1.配没药,其活血破瘀之力增强,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2、配乳香,活血生肌,又敛疮,伸筋,故可用于恶疮痈疽,久不收口,金疮出血,创口不合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3分①;或入丸剂。

- 1 -

外用:研末撒或入膏药内敷贴。

【用药禁忌】

凡无瘀血者慎服血竭。临床应用血竭内服尚不能认为完全无虞,必要时需先作过敏试验,免致不良后果。

【常见选方】

⑴ 治伤损筋骨,疼痛不可忍:麒麟血50克,没药50克,当归50克(锉,微炒),白芷100克,赤芍药50克,桂心50克。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酒调下10克,日三、四服。(《圣惠方》麒麟血散)

⑵ 治腹中血块:血竭、没药、滑石、牡丹皮(同煮过)各50克。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服之。(《摘元方》)

⑶ 治产后败血冲心,胸满气喘:真血竭,研为细末,温酒调服。(《朱氏集验医方》血竭散)

⑷ 治鼻衄(nǜ 血子流血):血竭、蒲黄等分。为末,吹之。(《医林集要》) ⑸ 治瘰疬已破,脓水不止者:血竭(炒)12.5克,大枣二十个(烧为灰),干地黄25克(别为末)。上三味细研如粉,以津唾调贴疮上。《博济方》血竭散

⑹ 治一切不测恶疮,年深不愈:血竭50克,铅丹25克(炒紫色)。上二味,捣研为散,先用盐畅洗疮后贴之。(《圣济总录》血竭散)

⑺ 治臁疮不合:血竭末敷之,以干为度。(《济急仙方》)

⑻ 治痔漏疼痛不可忍:血竭,为细末,用自津唾调涂,频为妙。(《杨氏家藏方》血竭散)

⑼ 治嵌甲疼痛:血竭末调敷之。(《医林集要》)

⑽ 治白虎风,走转疼痛,两膝热肿:麒麟竭50克,硫黄50克(细研)。捣罗为散,研令匀,以温酒调下5克。 (《圣惠方》)

⑾治下疳(gān):血竭、儿茶、乳香(去油)、龙骨(研细末)、没药(去油)各

1.5克.研细掺之。(《疡医大全》)

⑿ 治一切金疮及肿毒溃烂不生肌肉:血竭、净发灰、乳香、没药、轻粉、象牙末各等分;冰片少许。共为末,掺之.(《本草汇言》引《广利方》)

⒀ 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之瘀血肿痛,或刀伤出积压。并治一切无名肿毒,烧伤烫伤等。七厘散(麝香、冰片各0.36g、乳香、没药、红花各4.5g、血竭30g,朱砂

3.6g、儿茶7.2g)上为极细末,收贮瓷瓶,黄蜡封口,用时每服0.21g,冲酒服之,或用烧酒调敷伤处,孕妇慎用。方中血竭化淤止痛,止血,敛疮,生肌,为君药。 注:① 从明代到1979年,钱换算为克的正确公式应为595÷16÷10,1钱(1钱=10分)≈3.72克 - 2 -

青礞石的功效与作用
杨氏家藏方血竭散 第四篇

青礞石的功效与作用:青礞石又叫礞石、煅礞石,煅青礞石,青礞石有坠痰下气、平肝定惊、消食攻积的功效,青礞石有治疗顽痰咳喘、烦躁胸闷、惊风抽搐的作用,青礞石用药禁忌是非痰热内结不化之实证,或脾胃虚弱,阴虚燥

青礞石的功效:
青礞石又叫礞石、煅礞石,煅青礞石,青礞石有坠痰下气、平肝定惊、消食攻积的功效,青礞石有治疗顽痰咳喘、癫痫发狂、烦躁胸闷、惊风抽搐的作用,青礞石用药禁忌是非痰热内结不化之实证,或脾胃虚弱,阴虚燥痰及孕妇均禁服青礞石。

药名:青礞石
功效分类:坠痰下气药;平肝定惊药;消食攻积药。
别名:礞石、煅礞石,煅青礞石等。
性味:甘;咸;平;无毒
归经:肺经;心经;肝经;胃经;大肠经。青礞石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坠痰下气;平肝定惊;消食攻积。
主治:顽痰咳喘;癫痫发狂;烦躁胸闷;惊风抽搐;宿食癖积;癥瘕。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3-6g;煎汤,
药材基源:青礞石为变质岩类黑云母片岩、绿泥石化云母碳酸盐片岩。
炮制方法:
1、煅青礞石<品汇精要>:[每二两,捶碎,用焰硝二两,同入小砂罐内,瓦片盖定,铁线缚之,盐泥固济,晒干。火煅红,上有金星透出为度。候冷,研为极细末。青礞石的功效与作用。"<本草蒙筌>:[欲辨假真,须依法制。敲碎小颗粒,贮倾银罐中,搀半焰硝,盐泥固济,武火煅一炷香,取出。色若雌黄、软脆易擂方为不假。成末以水飞细,入药作散为丸。"<本草乘雅半偈>:[以青色坚细、击开有白星点点者为贵。修治以大坩埚一个,用礞石四两,杵碎,入消石等分拌匀,炭火十五斤簇定,煅至消尽,星黄如麸金。取出研极细,水飞数过,晒干,再乳万匝。"<医宗金鉴>:[焰硝煅过,埋地内七日用。"现行,取净青礞石,置适宜耐火容器内,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碾细。
2、青礞石<嘉祐本草>:[细研为粉。"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泥土,砸碎或碾成粉末。


青礞石的作用:
1、青礞石治急慢惊风,痰潮壅滞,塞于喉间,命在须臾:青礞石一两。入臼窝内,同焰消一两,用白炭火煅令通红,须消尽为度,候药冷如金色取出。上为细末。急惊风痰发热者,薄荷自然汁入蜜调服;慢惊脾虚者,有以青州白丸子再碾,煎稀糊,入熟蜜调下。(<医方大成>引汤氏方夺命散)
2、青礞石通治痰为百病:礞石、焰硝各二两(煅过,研飞,晒干,一两),大黄(酒蒸)八两,黄芩(酒洗)八两,沉香五钱。为末,水丸梧子大。常服一二十丸,欲利大便则服一二百丸,温水下。(<养生主论>滚痰丸)
3、青礞石治一切积,不问虚实冷热酒食,远年日久:青礞石二两(研),滑石一两(研),青黛半两,轻粉三钱。上同研匀。每服一钱,面汤调下,急以水漱口。未服药前一日,先吃淡粥,至晚服药;候次日晚未动,再服半钱,取下恶物,更以汤粥将息三二日,如是无积,药随大便下,并无所损忌,次日将息。(<普济方>礞石散)
4、青礞石治中痰并一切痰症:礞石二两(煅,乳淬),大黄二两(九蒸),沉香一两,半夏二两(姜、矾制),陈皮二两,黄芩二两(酒制)。为末,陈米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三钱。(<惠直堂经验方>礞石化痰丸)
5、青礞石治妇人食癥,块久不消,攻刺心腹疼痛:青礞石二分(末),木香一分(末),硇砂半两(不夹石者,细研),朱砂一分(细研),粉霜二分(研入),巴豆三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上药都研令匀,以糯米饭和丸,如绿豆大。每服空心以温酒下二丸,取下恶物为效。(<圣惠方>礞石丸)
6、青礞石治大人小儿食积成痰,胃实多眩晕者:青礞石七钱,火硝六钱(同研炒,以火硝过性为度),枳实、木香、白术各二两。共为末,红曲二两为末,打糊丸梧子大。每早服三钱,白汤下。(<方脉正宗>)
7、青礞石治诸积癖块,攻刺心腹,下利赤白,及妇人崩中漏下,一切虚冷之疾,尤治饮食过多,脏腑滑泄,久积久痢:青礞石半斤,捣罗过,用消石二两,细研,于坩埚内,辅头益底,按实,用圆瓦覆口,用炭二十斤煅之,取出,入赤石脂二两,同研极细,滴水为丸,如小鸡头大。候干,再入坩埚内,用少火煅红收之。每有虚冷病,服一丸至二三丸,空心温水送下,以少食压之,久病泄泻,加至五七丸或十丸亦不妨。(<杨氏家藏方>金宝神丹)
8、青礞石治百日咳:青礞石27g,白矾9g,芒硝18g。共为细末,分30份,每次1份,每日3次。(<河南省秘验单方集锦>)
9、青礞石用於癫狂、惊癎等痰火内盛之症:礞石既能攻消痰积,又能平肝镇惊,为治惊癎之良药。如<婴孩宝鉴>夺命散,治热痰壅塞引起的惊风抽搐,以煅礞石为末,用薄荷汁和白蜜调服。若痰积惊癎,大便秘结者,可用礞石滚痰丸以逐痰降火定惊;临床用以治癫癎及精神分裂症,对控制发作及减缓狂燥症状有效。
10、青礞石用于实热顽痰诸证:青礞石质重性坠,味咸软坚,长于下气坠痰,且可平肝定惊,凡实热痰积,内结不化,壅塞胶固所致的咳喘气逆痰稠、癫狂、惊痫等证,见大便秘结,苔黄厚而腻,脉滑数有力者,可用本品为主,辅以泻火通便降逆之大黄、黄芩、沉香等,使实热下泄,痰积通利,而诸证自除,如<养生主论>之滚痰丸。若痰热化风引起的小儿急惊风,见高热惊厥、痰壅气促,可用本品研末,同薄荷叶、蜂蜜调服,以攻消痰积,平肝镇惊,方如<婴孩宝书>之奇命散。
11、青礞石用於顽痰,老痰胶结,气逆喘咳之实症:礞石质重坠降,味咸软坚,善治顽痰胶固之症,常配沉香、黄芩、大黄等同用,即礞石滚痰丸。近代临床用青礞石治小儿肺炎重症,肺闭喘咳,痰多黄稠者有效。
12、青礞石用于宿食癖积、症瘕:青礞石不仅可治痰,且能消食攻积导滞,如<方脉正宗>以礞石配伍健脾行气消积之白术、木香、枳实等药,治食积成痰,胃实眩晕者;又如<杨氏家藏方>之金宝神丹,用青礞石与涩肠之赤石脂配伍,治疗诸积癖块,攻刺心腹,下利赤白,妇人崩中漏下,一切虚冷,以及久积久痢,虚冷滑泄;<圣惠方>之礞石丸,则以礞石为主,加木香、巴豆等利气攻积之品,用于妇人食症,块久不消,攻刺腹痛者。

青礞石用药禁忌:
非痰热内结不化之实证,或脾胃虚弱,阴虚燥痰及孕妇均禁服青礞石。

秦皮的功效与作用
杨氏家藏方血竭散 第五篇

秦皮的功效与作用: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腊树、小叶白腊树或秦岭白腊树的树皮,秦皮的功效与作用是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止带,秦皮别名岑皮、梣皮、樊槻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但秦皮用药禁忌是

秦皮的功效: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腊树、小叶白腊树或秦岭白腊树的树皮,秦皮的功效与作用是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止带,秦皮别名岑皮、梣皮、樊槻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但秦皮用药禁忌是脾胃虚寒者忌服秦皮。
药名:秦皮
别名:岑皮、梣皮、樊槻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
性味:味苦,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大肠经。秦皮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止带。
主治:用于热毒泻痢,带下阴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来源: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腊树、小叶白腊树或秦岭白腊树的树皮。

秦皮的作用:
秦皮味苦,寒;归肝经、胆经、大肠经;秦皮有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止带的功效;秦皮主治热毒泻痢,带下阴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1、秦皮治热痢下重者:白头翁二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秦皮的功效与作用。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开,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伤寒论>白头翁汤)
2、秦皮治肝经风热 目赤睛痛 隐涩难开 经久不瘥:秦皮(去粗皮)、黄柏(去粗皮)、黄连(去须)、甘草(生用)、五倍子各等分.口父咀 每用一大匙 水一中碗 入砂糖一弹子大 同煎至八分 绵滤令净 乘热洗至冷 觉口中苦为度 药冷再暖 再次洗.(<杨氏家藏方>光明散)
3、秦皮治慢性细菌性痢疾:秦皮四钱,生地榆、椿皮各三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4、秦皮治伤寒病热 毒气入眼 生赤脉、赤膜、白肤、白翳者及赤痛不得见光 痛毒烦恼者:秦皮、升麻、黄连各一两.用水四升 煮取二升半 冷之 取汤以滴眼中 须臾复用 日五六遍乃佳.忌猪肉、冷水.(<外台>引张文仲秦皮汤)
5、秦皮治腹泻:秦皮三钱。水煎加糖,分服。(<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
6、秦皮治急性肝炎:秦皮9g 茵陈、蒲公英各30g 黄柏9g 大黄9g.水煎服.(<山西中草药>)
7、秦皮治赤眼及眼睛上疮:秦皮一大两。以清水一大升于白瓷碗中浸,春夏一食久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头缠绵、点下碧汁,仰卧点所患眼中,仍先从大眦中满眼着,微痛不畏,量久三、五度饭间,即侧卧沥却热汁,每日十度以上着,不过两日瘥。忌酢、萝卜。(<近效方>)
8、秦皮治牛皮癣:苦榴皮一至二两。加半面盆水煎,煎液洗患处,每天或隔二至三天洗一次。药液温热后仍可用,每次煎水可洗三次。洗至痊愈为止。(<全展选编•皮肤病>)
9、秦皮治麦粒肿,大便干燥:秦皮三钱,大黄二钱。水煎服。孕妇忌服。(<河北中药手册>)
10、秦皮治小儿惊癎发热及变蒸发热:秦皮、茯苓各一钱,甘草五分,灯心廿根。水煎服。(<儿科撮要>)
11、秦皮治妇人赤白带下,及血崩不止:秦皮三两,丹皮二两,当归身一两。俱酒洗,炒研为未,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秦皮治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秦皮清热之中,能泻肝火、明目退翳,用治肝经郁火所致目赤肿痛、目生翳膜,可单用煎水洗眼;或配栀子、淡竹叶煎服,如秦皮汤(<外台秘要>)。若配秦艽、防风等用,可治肝经风热、目赤生翳,如秦皮汤(<眼科龙木论>)
秦皮治湿热泻痢、带下:秦皮性苦寒而收涩,功能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故可用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常配白头翁、黄连、黄柏等药用,如白头翁汤(<伤寒论>);若治湿热下注之带下,可配牡丹皮、当归用,如<本草汇言>方。

秦皮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秦皮。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