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文化苦旅摘抄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19    阅读:

文化苦旅摘抄篇一
《文化苦旅经典语句摘录》

文化苦旅经典语句摘录

1、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如果辉煌的知识文明总是给人们带来如此沉重的身心负担,那么再过千百年,人类不就要被自己创造的精神成果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精神和体魄总是矛盾,深邃和青春总是无缘,学识和游戏总是对立,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自古至今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

——《文化苦旅·自序》

2、对历史的多情总会加重人生的负载,由历史沧桑感引发出人生沧桑感。

——《文化苦旅·自序》

3、这些在生命的边界线上艰难跋涉的人物,似乎为整部中国文化史做了某种悲剧性的人格奠基。他们追慕宁静而浑身焦灼,他们力求圆通处处分裂,他们以昂贵的生命代价,第一次标志出一种自觉的文化人格。在他们的血统系列上,未必有直接的传代者,但中国的审美文化从他们的精神酷刑中开始屹然自立。

——《遥远的绝响》

4、在李白时代,中华民族还不太沉闷,这么些诗人在这块土地上来来去去,并不像今天那样觉得是件怪事。他们的身上并不带有政务和商情,只带着一双锐眼、一腔诗情,在山水间周旋,与大地结亲。写出一排排毫无实用价值的诗句,在朋友间传观吟唱,已是心满意足。他们很把这种行端当作一件正事,为之而不怕风餐露宿,长途苦旅。结果,站在盛唐的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贵妃,不是将军,而是这些诗人。

——《三峡》

5、只要是智者,就会为这个民族产生一种对书的企盼。他们懂得,只有书籍,才能让这么悠远的历史连成缆索,才能让这么庞大的人种产生凝聚,才能让这么广阔的土地长存文明的火种。

——《风雨天一阁》

6、基于健全人格的文化良知,或者倒过来说,基于文化良知的健全人格。没有这种东西,他就不可能如此矢志不移,轻常人之所重,重常人之所轻。

——《风雨天一阁》

7、可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在中国历史上日趋黯淡。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书签一样,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上。

——《西湖梦》

8、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窖,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安全而宁静。

——《西湖梦》

9、.社会污浊中也会隐伏着人性的大合理,而这种大合理的实现方式又常常怪异到正常的人们所难以容忍。反之,社会的大光亮,又常常以牺牲人本体的许多重要命题为代价。单向完满的理想状态,多是梦境。人类难以挣脱的一大悲哀,便在这里。

——《西湖梦》

10、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恢复名誉。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洞庭一角》

11、我最不耐烦的,是对中国文化的几句简单概括。哪怕是它最堂皇的一脉,拿来统摄全盘总是霸道,总会把它丰富的生命节律抹杀。那些委屈了的部位也常常以牙还牙,举着自己的旗幡向大一统的霸座迸发。其实,谁都是渺小的。无数渺小的组合,才成伟大的气象。

——《洞庭一角》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来迎接困难的,看到了一个个困难,心里就特别踏实,因为这才像活着。

人生在世,可以没有功业,却不可以没有友情。以友情助功业则功业成,为功业找友情则友情亡,两者不可颠倒;”

人生不要光做加法。在人际交往上,经常减肥、排毒,才会轻轻松松地走以后的路。

人的一生要接触很多人,因此应该有两个层次的友情:宽泛意义的友情和严格意义的友情。没有前者未免拘谨,没有后者难于深刻;

爱永远是互相的事,因此必然是自由互通,信心互增,光辉互照。

来一次世间,容易吗?有一次相遇,容易吗?叫一声朋友,容易吗?仍然是那句话--学会珍惜,小心翼翼。

就人生而言,应平衡于山、水之间。水边给人喜悦,山地给人安慰。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水边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山地让我真正属于心灵的财富,不会被外力剥夺,唯一能剥夺它的只有心灵自身的毛病,但心灵的毛病终究也会被心灵的力量发现、解析并治疗。

中华文明至少在一点上既符合最低标准,也符合最高标准,那就是:自己好好活着,不去招惹别人。

不要为人生制订太多归宿性的目标。一切目标都是黑暗的,至少是朦胧的,只有行动才与光亮相伴。

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则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

希望世间能有更多的人珍视自己的每一步脚印,勤于记录,乐于重温,敢于自嘲,善于修正,让人生的前前后后能够互相灌溉,互相滋润。

每天早晨,雁群起飞了。横过朝霞,穿越白云,冲出阵风,投入暮霭,最后,在黑夜的芦苇荡中栖息。能说它们天天以黑暗作为归宿吗?

人格尊严的表现不仅仅是强硬。强硬只是人格的外层警卫。到了内层,人格的天地是清风明月,柔枝涟漪,细步款款,浅笑连连。

与贫困和混乱相比,我们一定会拥有富裕和秩序,但更重要的,是美丽的安适,也就是哲人们向往的诗意地居息。

诚恳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只能变得更沉着 。

任何文明的洞窟,不管藏有多少实物,冠有多少美名,总有一个开启它的小小钥匙孔。中华文明的钥匙孔,叫“君子”。

就人生而言,应平衡于山、水之间。水边给人喜悦,山地给人安慰。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水边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山地让我们体验...

有了朋友,再大的灾害也会消去大半。有了朋友,再糟的环境也会风光顿生。 再高的职位,再多的财富,再大灾难,比之于韶华流逝、岁月沧桑、长幼对视、生死交错,都成了皮相。北雁长鸣,年迈的帝王和年迈的乞丐一起都听到了;寒山扫墓,长辈的泪滴和晚辈的泪滴却有不同的重量。

如果被别人嫉妒的是你,那么,暗暗地把自我夸奖一次吧!如果被别人造假的是你,那么,再狠狠地自我陶醉一次吧!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

人生的追求,情感的冲撞,进取的热情,可以隐匿却不可以贫乏,可以恬然却不可以清淡。

文化人不要在地域上敏感。

人格尊严的表现不仅仅是强硬。强硬只是人格的外层警卫。到了内层,人格的天地是清风明月,柔枝涟漪,细步款款,浅笑连连。

诗人比美人更加自我,他们用诗情筑造了又一堵尊严的城墙。

当代大都市的忙人们在假日或某个其他机会偶尔来到江南小镇,会使平日的行政烦嚣、人事喧嚷、滔滔名利、尔虞我诈立时净化,在自己的鞋踏在街石上的清空声音中听到自己的心跳,不久,就会走进一种清空的启悟之中,流连忘返,可惜终究要返回,返回那种烦嚣和喧嚷。

大家都希望成为强者,崇拜着力量和果敢,仰望着胆魄和铁腕,历来把温情主义、柔软心肠作为嘲笑的对象。善良是无用的别名,慈悲是弱者的呻吟,于是一个年轻人刚刚长大,就要在各种社会力量的指点下学习如何把善良和慈悲的天性一点点洗刷干净。男人求酷,女人求冷。面无表情地像江湖侠客一般走在大街上,如入无人之境。哪一座城市都不相信眼泪,哪一扇门户都拒绝施舍和同情;慈眉善目比凶神恶煞更让人疑惑,陌生人平白无故的笑容必然换来警惕的眼神。 善良,这是一个最单纯的词汇,又是一个最复杂的词汇。它浅显到人人都能领会,又深奥到无人能够定义。它与人终生相伴,但人们却很少琢磨它、追问它。

社会理性使命已悄悄抽绎,秀丽山水间散落着才子、隐士,埋藏着身前的孤傲和身后的空名。天大的才华和郁愤,最后都化作供后人游玩的景点。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

因为有“挑战者号”的殒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

书海茫茫,字潮滚滚,纸页喧嚣,墨色迷蒙,这是市场化、多元化的现代文化景观,我们企盼了多年的,不要企盼来了却手足无措,抱怨不迭。解除过度的防范敏感,降低高昂的争辩意识,减少无谓的笔墨官司,让眼睛习惯杂色,让耳朵习惯异音,不太习惯就少看少听。一切自己做主,看一点悦目的,吸几口新鲜的,尝几味可口的,稍感不适就轻步离去,我没有义务必须接收我不想接收的一切,哪怕有人直呼姓名在门口喊阵也关窗拉帘,闭目养神,顺手打开柴可夫斯基或瞎子阿炳。人们都说身处现代社会必须学得敏锐和迅捷,我却主张加一份木讷和迟钝。人生几何?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比较正经的年代,赶快省下精神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哪里还有时间陪着陌生人胡乱折腾?门外的风,天边的云,一阵去了一阵来,当不得认真,哪怕这些风这些云是白纸黑字组成的,也是一样。

我看到,最容易和解的是百年血战。

我看到,最不能消解的是半句龃龉。

我看到,最低俗的友情被滔滔酒水浸泡着越泡越大。

我看到,最典雅的友情被无知的彩笔描画着越描越淡。

罗丹说,什么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我们自身的雕塑,也要用力凿掉那些异己的、却以朋友名义贴附着的杂质。不凿掉,就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自己。

一个混浊的中游不可能带来一个清澈的下游。

真希望世间能有更多的日珍视自己的每一步脚印,勤于记录,乐于重温,敢于修正,让人上的前前后后相互滋润。

文学一进入考场已经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

要的原因是,韩国艺术家不知道中国评论家,而超女根本不在乎评论家的存在。

我只是肯定:学者、教授们失去人格的吹捧习惯,助长了某些领导人的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这就是文化所起的负面作用。我还记得某某大学一位教授的发言:“良宇上个月所说的这句话,虽然德国启蒙主义哲学家也说过,但更有新意。”

此生就是来解谜的,人生的吸引力主要由悬念构成。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诚恳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只能变得更沉着。

文化苦旅摘抄篇二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摘录》

  人类自从与它们揖别,闯出洞口,真无一日安宁。凶猛的野兽被一个个征服了,不少伙伴却成了野兽,千万年来征战不息。在这个洞中已经能够燃起火炬,在洞外却常有人把火炬踩灭,把寥廓的天地变成一个黑洞,长年累月无路可寻。无数的奇迹被创造出来,机巧的罪恶也骇人听闻。宏大的世界常常变成一个孤岛,喧腾的人生有时比洞中还要冷清。   温软的手指触摸着坚硬的化石,易逝的生命叩问着无穷的历史,理所当然,几万年前的祖先也触摸过它,发出过疑问。我的疑问,与他们相差无几:我们从何处来到这里?又从这里走向何处?《文化苦旅?白莲洞》(2010年3月31日)  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  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文化苦旅?都江堰》(2010年4月2日)  在李白的时代,中华民族还不太沉闷,这么些诗人在这块土地上来来去去,并不像今天那样觉得是件怪事。他们的身上并不带有政务和商情,只带一又锐眼、一腔诗情,在山水间周旋,与大地结亲。写出了一排排毫无实用价值的诗句,在朋友间传观吟唱,已是心满意足。他们很把这种行端当作一件正事,为之而不怕风餐露宿,长途苦旅。结果,站在盛唐的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贵妃,不是将军,而是这些诗人。余光中《寻李白》诗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品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几句,我一直看成是当代中国诗坛的罕见绝唱。《文化苦旅?三峡》(2010年4月4日)  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的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废墟表现出的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  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

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文化苦旅?废墟》(2010年4月6日)  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让他这具无知的躯体全然肩起这笔文化重债,连我们也会觉得无聊。《文化苦旅?道士塔》(2010年4月8日)  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的侏儒。《文化苦旅?阳关雪》(2010年4月10日)  人人都悄然归位,死心塌地地在雨帘包围中默默端坐。外界的一切全成了想象,夜雨中的想象总是特别专注,特别遥远。  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帖;在夜雨中思念友人,会思念到立即寻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变得滋润蕴藉。  在夜雨中想象最好是对窗而立。黯淡的灯光照着密密的雨脚,玻璃窗冰冷冰冷,被你呵出的热气呵成一片迷雾。你能看见的东西很少,却似乎又能看得很远。风不大,轻轻一阵立即转换成淅沥雨声,转换成河中更密的涟漪,转换成路上更稠的泥泞。此时此刻,天地间再也没有什么会干扰这放任自由的风声雨声。你用温热的手指划去窗上的雾气,看见了窗子外层无数晶莹的雨滴。新的雾气又朦上来了,你还是用手指去划,划着划着,终于划出了你思念中的名字。《文化苦旅?夜雨诗意》(2010年4月12日)  莫高窟确实有着层次丰富的景深,让不同的游客摄取。听故事,学艺术,探历史,寻文化,都未尝不可。一切伟大的艺术,都不会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它们为观看者存在,它们期待着仰望的人群。一堵壁画,加上壁画前的唏嘘和叹息,才是这堵壁画的立体生命。游客们在观看壁画,也在观看自己。于是,我眼前出现了两个长廊:艺术的长廊和观看者的心灵长廊;也出现了两个景深: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  如果仅仅为了听佛教故事,那么它多姿的神貌和色泽就显得有点浪费。如果仅仅为了学绘画技法,那么它就吸引不了那么多普通的游客。如果仅仅为了历史和文化,那么它至多只能成为厚厚著述中的插图。它似乎还要深得多,复杂得多,也神奇得多。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只要是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这种仪式,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  这个仪式如此宏大,如此广袤。甚至,没有沙漠,也没有莫高窟,没有敦煌。仪式从沙漠的起点已经开始,在沙窝中一串串深深的脚印间,在一个个夜风中的帐蓬里,在一具具洁白的遗骨中,在长毛飘飘的骆驼背上。流过太多眼泪的眼睛,已被风沙磨钝,但是不要紧,迎面走来从那里回来的朝拜者,双眼是如此晶亮。我相信,一切为宗教而来的人,一定能带走超越宗教的感受,在一生的潜意识中蕴藏。蕴藏又变作遗传,下一代的苦旅者又浩浩荡荡。《文化苦旅?莫高窟》(2010年4月14日)  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人种之一,让人惊叹地创造了独特而美丽的象形文字,创造了简帛,然后又顺理成章地创造了纸和印刷术。这一切,本该迅速地催发出一个书籍的海洋,把壮阔的华夏文明播扬翻腾。但是,野蛮的战火几乎不间断地在焚烧着脆薄的纸页,无边的愚昧更是在时时吞食着易碎的智慧。一个为写书、印书创造好了一切条件的民族竟不能堂而皇之地拥有和保存很多书,书籍在这块土地上始终是一种珍罕而又陌生的怪物,于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天地长期处于散乱状态和自发状态,它常常不知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自己究竟是谁,要干什么。《文化苦旅?风雨天一阁》(2010年4月16日)  江南小镇太多了,真正值得写的是哪几个呢?一一拆散了看,哪一个都构不成一种独立的历史名胜,能说的话并不太多;然而如果把它们全都躲开了,那就是躲开了一种再亲昵不过的人文文化,躲开了一种把自然与人情搭建得无比巧妙的生态环境,躲开了无数中国文人心底的思念与企盼,躲开了人生苦旅的终点和起点,实在是不应该的。  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想来想去,没有比江南小镇更足以成为一种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表征的了。中国文人中很有一批人在人世受挫之后逃于佛、道,但真正投身寺庙道观的并不太多,而结庐荒山、独钓寒江毕竟会带来基本生活上的一系列麻烦。“大隐隐于市”,最佳的隐潜方式莫过于躲在江南小镇之中了。与显赫对峙的是常态,与官场对峙的是平民,比山林间的蓑草茂树更有隐蔽力的是消失在某个小镇的

平民百姓的常态生活中。山林间的隐蔽还保留和标榜着一种孤傲,而孤傲的隐蔽终究是不诚恳的;小镇街市间的隐蔽不仅不必故意地折磨和摧残生命,反而可以把日子过得十分舒适,让生命熨帖在既清静又方便的角落,几乎能够把自身由外到里溶化掉,因此也就成了隐蔽的最高形态。说隐蔽也许过于狭隘了,反正在我心目中,小桥流水人家,莼鲈之思,都是一种宗教性的人生哲学的生态意象。《文化苦旅?江南小镇》(2010年4月18日)  起点名字本也无妨,便于人们寻访和辨认,但一切都调理的那么文雅,苍劲的自然界也就被抽干了生命。自然的最美处,正在于人的思维和文字难于框范的部分。让它们留住一点虎虎生气,交给人们一点生涩和敬畏,远比抱着一部《康熙词典》把它们一一收纳,有意思得多。  狼山才一百多米高,实在是山中小弟,但人们一旦登上山顶,看到南边脚下是浩荡江流,北边眼底是无垠平川,东边远处是迷朦的大海,立即会觉得自己是在俯视着大半个世界,狼山没有云遮雾障的仙气,没有松石笔立的风骨,只有开阔和实在。造物主在这里不再布置奇巧的花样,让你明明净净地鸟瞰一下现实世界的寻常模样。  我想,长江的流程也像人的一生,在起始阶段总是充满着奇瑰和险峻,到了即将了结一生的晚年,怎么也得走向平缓和实在。《文化苦旅?狼山脚下》(2010年4月20日)

文化苦旅摘抄篇三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2》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摘抄:如果辉煌的知识文明总是给人们带来如此沉重的身心负担,那么再过千百年,人类不就要被自己创造的精神成果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精神和体魄总是矛盾,深邃和青春总是无缘,学识和游戏总是对立,那么何时才能问津人类自古至今一直苦苦企盼的自身健全?

在这种问题中于先生开始了他边讲课边游历的文化旅程,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

《道士塔》:王道士真是一个蠢人,太肮脏,太愚昧无知,真是丢尽了中国人的脸。外国人对待文物的态度与王道士的态度存在天壤之别,我真是被王道士气死了,而中国官员的表现也令我哑口无言。这同样是我们民族的悲哀。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

《莫高窟》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这个仪式如此宏大,如此广袤。 《阳关雪》阳关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只是后来坍圮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

《沙原隐泉》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山,名为鸣沙山;泉,名为月牙泉。

《柳侯祠》柳宗元被贬柳州,罗池庙成为了他的祭祠,被供奉千年。 《都江堰》李冰为这一伟大的工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神。

《三峡》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宁的渊薮。三峡,需要宁静。 《洞庭一角》岳阳楼、三醉亭、君山

《庐山》三叠泉文化博览会

《贵池傩》滩祭傩戏中,确有许多东西,可以让我们追索属于我们的古老灵魂。但是,这种追索的代价,是否过于沉重?

《青云谱遐想》明皇室后裔画家朱耷、徐渭

《白发苏州》苏州吴越之战、明代人民反抗、唐伯虎墓

《江南小镇》江南小镇足以成为一种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表征

《寂寞天柱山》宗教气氛,历史魅力,自然风光等深受李白、苏东坡、王安石、黄庭坚等大文豪的厚爱

《风雨天一阁》天一阁变迁,创建人范钦,天一阁的藏书,作为一种古典文化事业的象征存在着,让人联想到中国文化保存和流传的艰辛历程,联想到一个古老民族对于文化的渴求是何等悲怆和神圣。 《西湖梦》西湖的盛大,归拢来说,在于它是极复杂的中国文化人格的集合体,梅妻鹤子、苏小小、白娘子

《狼山脚下》唐骆宾王墓、张謇

《上海人》倪桂珍,徐光启十六代孙的外孙女,生下了宋氏三姐妹 《五城记》开封、南京、成都、兰州、广州

《牌坊》贞节牌坊,女性们誓死捍卫自己的贞洁

《庙宇》或许可说,法师出家,是新文化在中国的尴尬;法师发怒,是佛教在新时代的尴尬。

《夜航船》夜航船,山村孩子心中的船,破残的农村求援的船,青年

冒险家下赌注的船,文化细流浚通的船。

《吴江船》一种本该属于自己的生命重又萌动起来,这生命来自遥远的历史,来自深厚的故土,唤醒它,只需要一个闪电般掠过的轻微信息。

《信客》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

《废墟》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

《夜雨诗意》 不是急流险滩,不是崇山峻岭,而是夜雨,使无数旅行者顿生反悔,半途而归。

《笔墨祭》我们今天失去的不是书法艺术,而是烘托书法艺术的社会气氛和人文趋向。

《藏书记》中国文化有着强硬的前后承袭关系,但由于个体精神的稀薄,个性化的文化承传常常随着生命的终止而终止。

《三十年重量》 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

《华语情结》语言像山岳一样伟大,华语无疑是最高大幽深的巨岳之一了,延绵的历史那么长,用着它的人数那么多,特别有资格接受E.Sapir给予的“庞大”、“广博”这类字眼。语言有时简直成了一种符咒,只要轻轻吐出,就能托起一个湮没的天地,开启一道生命的闸门。

读罢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我感觉自己的灵魂受到了一次洗礼。他从文化出发,写到历史,写到社会,写到哲学,写到民族,写到人

生,总是不断地向深处挖掘。他也不愧是一位文学大师,将这本书演绎得沉重而悲壮。透过文字,历史的沧桑感和人生的沧桑感就会遍步全身,那些历史好像亲身经历过,从而紧随着的感动,叹息„„上下五千年,灿烂而悠远的中国文化,能使人引以为荣,同样也使人潸然泪下。他文采斐然,不愧为中国的一个大文豪,家喻户晓。

文化苦旅摘抄篇四
《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阳关雪)

走近书架抬头目光落在了余秋雨先生著的《文化苦旅》上。信手拿起轻轻一翻书页随之灵动起来我竟看到了一个中年人走在那已被茫茫白雪覆盖的沙漠去寻阳关。

他布衣青衫慢慢地走眉头微蹙若在沉思。嘴角微动默默沉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说完仰天微叹一声。于是他眼前浮现出了江南的流水轻舟荡漾。于是他耳边传来了悠扬的琴音随风飘扬。

但现实却在眼前。在他背后的是繁星般的沙堆高低起伏安息着多少豪杰。在他身前是茫茫大漠又有多少悲戚将要浮现。

这里是古战场是片血腥的地方。他不禁感到一种悲凉一些苍茫。在这天地间他是多么渺小只是黑黑的一点。他想到了自己少时读的史书书中只淡淡写了两笔更多的是中原的繁华。然而这里将士的热血才应成为史官笔下描绘的对象。 远处已有些树影看来快到阳关了。风卷起沙击打着那些废弃的房舍啪啪直响。他拿起自己带的酒壶饮尽最后一滴。他心中再没有刚上路时的伤感因为他已有了沉重感那是他以往没有的感悟:人生是那样的苦短不应太多的浮于世事悲于得失。把目光放远人生道路应铺展得广些。

想着再抬起头已在阳关城下。

<<文化苦旅>>沙原隐泉 选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沙原隐泉,在字眼中感受了余秋雨老师对鸣沙山、月牙泉描述的美。即使是从未到过那里,也能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副如同实景般的美景,那是余秋雨老师的智慧,在他描写中的鸣沙山是茫茫的沙漠中带点泉水,风沙中带点寂静,荒凉中带点美景,高低坡中一曲,才展现出天地间的大爱。 从短文中摘抄-----人生真是艰难,不上高峰发现不了它,上了高峰又不能与它近乎。看来,注定要不断地上坡下坡、上坡下坡。只能用自己的脚,去走一条新路。感悟了人生的起伏跌宕,人的一生总会避免不来有点小坎坷,有点小迷茫。当站在低处的时候总会幻想着高处究竟有点什么吸引的,往往当站到高处却发现了原来更好更美的我们还未能接触到,人的一生可能就在追求中度过,虽然从低处爬到高处看不到我们想看想要得到的东西,但是我们也得到了一些看似从来没有得到的东西如这也是一种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收获。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感谢生活带给我们一些坎坷,感谢生活带给我们一些迷茫,让我们更懂得生活,更懂得人生的意义。

文化苦旅(洞庭一角) 洞庭湖和那篇《岳阳楼记》永远是分不开的。岳阳楼记已经成了洞庭湖的代表,也注定了洞庭湖拥有一种豪放的忧郁。因为贬官多为有见识、有能力的官员,只是不合统治者的意愿。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对百姓的爱护是不会变的,他们都有豪迈的气质。 于是贬官们即使在江湖之远,却仍不放弃自己的心境,然后洞庭湖正好成了他们胸襟的代表。虽然胸襟是广阔的,但文化的主旋律却单一了。 但还有吕纯阳的三醉亭、杨么的古钟,甚至是柳毅井下的水晶宫。由于有了这些,洞庭湖总体上才不显得单调,因为这样一来,洞庭湖竟包含了历史和神话,忠臣和叛军,儒家、道家和佛家,让人觉得博大精深。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任何地方都有能独当一面的文化,但没有一地完全由一种文化笼罩。

文化苦旅(信客)读后感

我第一次读《信客》是在初二的语文书上,当时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给我了极大的震撼,作家笔下的人物,不管是老信客还是年轻信客,不管是在外游子还是乡里乡亲,都刻画得有血有肉,充分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读完之后,深感当信客不是一件好差事,不但劳累,坏了自己的身体,而且自己的一番辛苦换来的却是别人的冷漠,连为别人报丧也会被怀疑,回想以前的老信客,更是悲惨,被-逼迫的竟然去看坟场,即使是这样,信客还是无任何怨言的上路了。

读过《信客》,我感觉在当时的社会里,当信客比当人力车夫还困难,还受委屈,有时还被当作玩偶,甚至“死神冤鬼”,被随意的斥责,没人会想到他的好处,当信客终于忍受不了不干的时候,再也找不到新信客的时候,人们才想起他的全部好处——这些都是当时的社会病态,“历来是坏事多于好事”。 就像课本的前言,“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而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一类人,却没有绝迹,也不会绝迹”,而我们有没有注意过他们呢,如果真的没有这一类人在默默地奉献,这个世界又会存在多久呢,希望我们不能忘记这些默默奉献自己的人,同时自己也是这一类人。

文化苦旅摘抄篇五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苏霍姆林斯基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

——爱弥尔

▲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讲给学生听,最好是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是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他。

——蔡元培

▲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周密的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一点宽恕可能会让别人感激一生,一点爱心可能会让别人温暖一生,一句祝福和鼓励的话语可能会让别人幸福一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读书笔记摘抄(三)

当然,感情并不能代替教育,但是我们的教育必须充满感情,这就是要有一颗爱学 1

生的心。而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 的,教师不应该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 “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朋友的爱。

——读《爱心与教育》

作为刚踏入教育界的我来说,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老师拥有很高的权力。我们的言 行影响着学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能促进学生还是抑制学 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不加约束的权力会破坏班级里的信任关系,极大地阻 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读《塑造教师》

缕缕书香,溢满校园每个角落。教育理念化作甘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让每节课 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书籍是无穷的知识宝藏,是浩 瀚的知识海洋,师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

——读《书籍是长生果》

对呀,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这本书中又 何止这两个教学方法呢?我还在细细品味。

——读《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 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读《拿着棍子读书》

苦与甜本是一家,先苦后甜,才知甜滋味。正如余秋雨把书名取作《文化苦旅》,但 苦中处处有希望的曙光!

2

——读《文化苦旅》

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 让我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心情,像他们一样,为公主与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喜 极而泣,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欢呼雀跃。……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灰色,让人窒 息、让人伤感,但在其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希望和追求,在作品中也流露出作者的 信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读《安徒生童话》

我们必须记住,从根本上看信仰从来都不是,也无须一种言辞的表白,而是一个人 的活动所展现出的他的存在方式。对于一个人是如此,对于一个民族未必不是如此。 ——读《法律与宗教》

最近学习了一篇关于“课堂上教师如何用语言鼓励学生”的文章,深受启发。当教师 一个问题提出时,学生无人举手,这时教师可用:同学们,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诉大 家好吗?相信你能行。

——读《教师,课堂上运用好你的语言》

我曾以蜻蜓点水的方式读过《古文观止》,除了提高了一点读文言文的兴趣外,最大 的得益是我觉得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古代的历史,因为我们的历史 书实在是枯燥得很。所以读此书既可以增进文言知识,又可以增进历史知识。但愿 “读点文言也好”能成为更多人的观点。

——读《古代文言,必修之课》

这是一本小书,谓其小是因为它几乎谈不上鸿篇巨制,只是由一篇篇日记组合而 成,;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它的作者是一位年仅9岁的孩子,但我却是一口气读完 3

的,虽然我没有流泪,课文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 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 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

——读《爱》

前段时间,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虽然现 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 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们的 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读《给教师的建议》

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工作,他们教育的对象——儿童经常变化,所以教学的内容永远是 新的,今天同昨天不一样,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这就使我们担负着一种无可比拟 的特殊任务。

——读《浅谈教师的职责》

这套书不遗余力地宣扬美的教育和情感教育,这至少应与思想教育和文化科学教育 同等重要。如果一个人只是思想着的动物而缺少审美情调和情感,这种人的人格也 是不健全的,因为我们在培养“完人”的意识中,更要考虑到个中元素对人的成长与 生存的各种影响。

——读小学卷《新人文读本》

我不禁想起同行中一位人士说过的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优 秀教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首先你要敢想,那才有成为现实的可能性。

——读《怎样使自己成为教育工作行家》

4

通过学习,我感受到于永正老师是一位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 的东西活着,正是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热爱,于老师在三十多年的小学 教育生涯中,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无怨无悔。

——读《教海漫记》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既要讲“言教”,更要讲“身教”。你要求学生们做到的,自己 必须先做到。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之亦然。

——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课堂的传道、探求,不如拓宽孩子们的空间,让孩子们去书室感知一下古人的言与 行,开展自我教育,领悟警言警句,理解人生的价值,激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促 使孩子理解父母亲的辛劳为了谁,教师的苦口婆心又是为了谁。

——浏览《增广贤文》所想点滴

我们的课堂似乎不需要过多矫揉造作的客套,似乎也很需要太多精心得不着痕迹的 安排,无论如何,如果一位真正能读懂生活的乐趣、真正能从生命的角度审视课 堂,并乐于将一切自己感受过快乐的东西带给他人的老师也一定会懂得如何给自己 的学生经常带去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体验生活乐趣的一堂课。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读书笔记摘抄、感想)

耐心等待,给孩子足够的时间。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后进了,是因为以前的学习问题如雪球越滚越大,日积月累形成的,那么化雪过程当然也需要一个时间。在快节奏工作的时代,对我们教师来说,耐心确实是一道考验我们素质的关卡。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我们更应该沉下心来与他们共同对付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有可能让后进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树立起信心,转化他们才有可能性。

耐心指导,给孩子搭梯建桥。指导需要时间,所以对工作繁忙的我们来说又是一个挑战。很多时候,说实话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班额太大,需要我们照顾的学生太多,每天批阅、订正、上课占去了很多时间,而真正花在后进生上的时间很少,多数时候,都是一带而过。其实要让后进生真正得到进步,必须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给他们开小灶。所以今后我在辅导后 5

文化苦旅摘抄篇六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读书笔记

马建雄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苏霍姆林斯基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

——爱弥尔

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讲给学生听,最好是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是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他。

——蔡元培

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周密的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一点宽恕可能会让别人感激一生,一点爱心可能会让别人温暖一生,一句祝福和鼓励的话语可能会让别人幸福一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当然,感情并不能代替教育,但是我们的教育必须充满感情,这就是要有一颗爱学 1

生的心。而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 的,教师不应该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 “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朋友的爱。

——读《爱心与教育》

作为刚踏入教育界的我来说,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老师拥有很高的权力。我们的言 行影响着学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能促进学生还是抑制学 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不加约束的权力会破坏班级里的信任关系,极大地阻 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读《塑造教师》

缕缕书香,溢满校园每个角落。教育理念化作甘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让每节课 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书籍是无穷的知识宝藏,是浩 瀚的知识海洋,师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

——读《书籍是长生果》

对呀,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这本书中又 何止这两个教学方法呢?我还在细细品味。

——读《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 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读《拿着棍子读书》

苦与甜本是一家,先苦后甜,才知甜滋味。正如余秋雨把书名取作《文化苦旅》,但 苦中处处有希望的曙光!

2

——读《文化苦旅》

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 让我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心情,像他们一样,为公主与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喜 极而泣,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欢呼雀跃。……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灰色,让人窒 息、让人伤感,但在其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希望和追求,在作品中也流露出作者的 信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读《安徒生童话》

我们必须记住,从根本上看信仰从来都不是,也无须一种言辞的表白,而是一个人 的活动所展现出的他的存在方式。对于一个人是如此,对于一个民族未必不是如此。 ——读《法律与宗教》

最近学习了一篇关于“课堂上教师如何用语言鼓励学生”的文章,深受启发。当教师 一个问题提出时,学生无人举手,这时教师可用:同学们,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诉大 家好吗?相信你能行。

——读《教师,课堂上运用好你的语言》

我曾以蜻蜓点水的方式读过《古文观止》,除了提高了一点读文言文的兴趣外,最大 的得益是我觉得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古代的历史,因为我们的历史 书实在是枯燥得很。所以读此书既可以增进文言知识,又可以增进历史知识。但愿 “读点文言也好”能成为更多人的观点。

——读《古代文言,必修之课》

这是一本小书,谓其小是因为它几乎谈不上鸿篇巨制,只是由一篇篇日记组合而 成,;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它的作者是一位年仅9岁的孩子,但我却是一口气读完 3

的,虽然我没有流泪,课文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 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 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

——读《爱》

前段时间,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虽然现 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 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们的 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读《给教师的建议》

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工作,他们教育的对象——儿童经常变化,所以教学的内容永远是 新的,今天同昨天不一样,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这就使我们担负着一种无可比拟 的特殊任务。

——读《浅谈教师的职责》

这套书不遗余力地宣扬美的教育和情感教育,这至少应与思想教育和文化科学教育 同等重要。如果一个人只是思想着的动物而缺少审美情调和情感,这种人的人格也 是不健全的,因为我们在培养“完人”的意识中,更要考虑到个中元素对人的成长与 生存的各种影响。

——读小学卷《新人文读本》

我不禁想起同行中一位人士说过的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优 秀教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首先你要敢想,那才有成为现实的可能性。

——读《怎样使自己成为教育工作行家》

4

通过学习,我感受到于永正老师是一位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 的东西活着,正是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热爱,于老师在三十多年的小学 教育生涯中,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无怨无悔。 ——读《教海漫记》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既要讲“言教”,更要讲“身教”。你要求学生们做到的,自己 必须先做到。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之亦然。

——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课堂的传道、探求,不如拓宽孩子们的空间,让孩子们去书室感知一下古人的言与 行,开展自我教育,领悟警言警句,理解人生的价值,激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促 使孩子理解父母亲的辛劳为了谁,教师的苦口婆心又是为了谁。

——浏览《增广贤文》所想点滴

我们的课堂似乎不需要过多矫揉造作的客套,似乎也很需要太多精心得不着痕迹的 安排,无论如何,如果一位真正能读懂生活的乐趣、真正能从生命的角度审视课 堂,并乐于将一切自己感受过快乐的东西带给他人的老师也一定会懂得如何给自己 的学生经常带去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体验生活乐趣的一堂课。

5

文化苦旅摘抄篇七
《读书笔记摘抄》

读书笔记摘抄(一)

2009-11-10 08:46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苏霍姆林斯基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

——爱弥尔

▲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讲给学生听,最好是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是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他。

——蔡元培

▲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周密的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一点宽恕可能会让别人感激一生,一点爱心可能会让别人温暖一生,一句祝福和鼓励的话语可能会让别人幸福一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让头脑平静的生活。

▲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学生心灵世界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就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魏书生

▲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幸事;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则是教育的悲哀。为了培养出最优秀的学生,我必须使我自己成为最优秀的教师。

再忙也要留出思考的时间,一小时的思考胜过一周的忙碌。知识只是奠定教师课堂教学的底气,而思考却给教师带来灵气,一切有底气和灵气的教师在课堂上才会有大气,才会表现出教育机智。

教师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孩子正常的精神成长也无法在他手中完成,更不可能培养出文化的巨人。

——河南安阳市语文教师常作印

▲陶行知先生讲:“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

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生活环境,我们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倾听的本质为理解,教育成为一种指向理解的谈话和倾听过程,倾听可以通过以下一些途径:1.教师信箱;2.师生交流周记;

3.个别会谈。

——《倾听,倾听,再倾听》

批评学生的“五一”艺术

问一问 学生犯了错误先要问一问原因,以免错怪学生。学生与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的自尊心是极其敏感的,如果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学生,很可能会错怪学生,所以批评前一定要问清原委。

缓一缓 学生的缺点错误,有时的确让人十分生气,班主任如果在气头上,难免会有一场暴风骤雨,这种批评对学生身心是一种摧残,此时,最好缓一缓,先让自己心平气和下来,再选择适当的方式批评教育学生。

引一引 有经验的班主任,学生犯了错误后,不是一味的指责,而是像慈祥而又有经验的顾问一样,站在学生的立场,启发引导。这样,学生在班主任的启发下,自己改正错误,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就会提高。

选一选 学生犯了错误,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批评,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邀请学生到校园散步,或午饭时坐在一起谈天,在融洽的气氛中学生情绪放松,容易接受教师的批评。如果不分时间、地点的唠叨或训斥,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激一激 根据学生要求上进,好胜心强的特点,有时可以用激将法激励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班主任工作总结

▲在课堂中,首先至少应树立有关课堂的四点基本认识:

1.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

2.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4.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当你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形象教育”是一种无痕的教育,无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如何从教师的形象入手,充分彰显教师形象在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感染、榜样和引领作用,可以从以下几面尝试:

1.走下讲台向学生学习; 2.向学生渲染自己的个性特长

3.让学生知道教师的另一面; 4.请学生设计可爱的老师 ——摘自《和谐教育不妨从教师形象做起》

▲现代教师要具备三种能力:1.自我更新的能力;2.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3.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

课堂教育要有三声:1.要有笑声;2.要有赞美声;3.要有惊讶

课堂教育要做到三实:1.做到真实;2.做到朴实;3.做到扎实 ——摘自《今天,教师应该怎么上课》

读书笔记摘抄(二)

2009-11-10 08:47

▲赞科夫说过,为了在教育中取得理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他身上树起掌握知识的志向。

▲陶行知指出:教育中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界限完全引出,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经验型教师常问的一句话:“你听明白了吗?”科研型教师常反思的问题是:“学生为什么这么想。”

经验型教师像蜡烛,乐于又局限于燃烧自己,燃烧结束,生命随之终结;科研型教师燃烧自己,又升华自己。

——摘自《师道》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世界上最公正的莫过于时间了,尽管时间是如此公正,然而,处于相同学习环境和相同工作条件的人们,成绩和成就却参差不齐,大小各异。这是为什么?爱因斯坦已将这一原因找出来了,他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个人支配的业余时间的不同处理,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差异的产生:“有人杰出,有人平庸,有人沉沦。而在杰出平庸沉沦的各类人中,又有各自不同的差异。——“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爱因斯坦的话何等正确。(2560)

——摘自《教育信息资料》

读书笔记摘抄(三)

2009-11-10 08:49

当然,感情并不能代替教育,但是我们的教育必须充满感情,这就是要有一颗爱学

生的心。而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

的,教师不应该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

“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朋友的爱。

——读《爱心与教育》

作为刚踏入教育界的我来说,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老师拥有很高的权力。我们的言

行影响着学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能促进学

生还是抑制学

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不加约束的权力会破坏班级里的信任关系,极大地阻

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读《塑造教师》

缕缕书香,溢满校园每个角落。教育理念化作甘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让每节课

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书籍是无穷的知识宝藏,是浩

瀚的知识海洋,师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

——读《书籍是长生果》

对呀,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这本书中又

何止这两个教学方法呢?我还在细细品味。

——读《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

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读《拿着棍子读书》

苦与甜本是一家,先苦后甜,才知甜滋味。正如余秋雨把书名取作《文化苦旅》,但

苦中处处有希望的曙光!

——读《文化苦旅》

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

让我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心情,像他们一样,为公主与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喜

极而泣,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欢呼雀跃。„„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灰色,让人窒

息、让人伤感,但在其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希望和追求,在作品中也流露出作者的

信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读《安徒生童话》

我们必须记住,从根本上看信仰从来都不是,也无须一种言辞的表白,而是一个人

的活动所展现出的他的存在方式。对于一个人是如此,对于一个民族未必不是如此。

——读《法律与宗教》

最近学习了一篇关于“课堂上教师如何用语言鼓励学生”的文章,深受启发。当教师

一个问题提出时,学生无人举手,这时教师可用:同学们,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诉大

家好吗?相信你能行。

——读《教师,课堂上运用好你的语言》

我曾以蜻蜓点水的方式读过《古文观止》,除了提高了一点读文言文的兴趣外,最大

的得益是我觉得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古代的历史,因为我们的历史

书实在是枯燥得很。所以读此书既可以增进文言知识,又可以增进历史知识。但愿

“读点文言也好”能成为更多人的观点。

——读《古代文言,必修之课》

这是一本小书,谓其小是因为它几乎谈不上鸿篇巨制,只是由一篇篇日记组合而

成,;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它的作者是一位年仅9岁的孩子,但我却是一口气读完

的,虽然我没有流泪,课文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

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

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

——读《爱》

前段时间,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虽然现

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

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们的

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读《给教师的建议》

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工作,他们教育的对象——儿童经常变化,所以教学的内容永远是

新的,今天同昨天不一样,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这就使我们担负着一种无可比拟

的特殊任务。

——读《浅谈教师的职责》

这套书不遗余力地宣扬美的教育和情感教育,这至少应与思想教育和文化科学教育

同等重要。如果一个人只是思想着的动物而缺少审美情调和情感,这种人的人格也

是不健全的,因为我们在培养“完人”的意识中,更要考虑到个中元素对人的成长与

生存的各种影响。

——读小学卷《新人文读本》

我不禁想起同行中一位人士说过的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

文化苦旅摘抄篇八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读书小记

葛海燕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苏霍姆林斯基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

——爱弥尔

▲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讲给学生听,最好是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是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他。

——蔡元培

▲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周密的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一点宽恕可能会让别人感激一生,一点爱心可能会让别人温暖一生,一句祝福和鼓励的话语可能会让别人幸福一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读书笔记摘抄(三)

当然,感情并不能代替教育,但是我们的教育必须充满感情,这就是要有一颗爱学 生的心。而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 的,教师不应该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 “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朋友的爱。

——读《爱心与教育》

作为刚踏入教育界的我来说,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老师拥有很高的权力。我们的言 行影响着学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能促进学生还是抑制学 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不加约束的权力会破坏班级里的信任关系,极大地阻 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读《塑造教师》

缕缕书香,溢满校园每个角落。教育理念化作甘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让每节课 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书籍是无穷的知识宝藏,是浩 瀚的知识海洋,师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

——读《书籍是长生果》

对呀,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这本书中又 何止这两个教学方法呢?我还在细细品味。

——读《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 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读《拿着棍子读书》

苦与甜本是一家,先苦后甜,才知甜滋味。正如余秋雨把书名取作《文化苦旅》,但 苦中处处有希望的曙光!

——读《文化苦旅》

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 让我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心情,像他们一样,为公主与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喜 极而泣,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欢呼雀跃。……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灰色,让人窒息、让人伤感,但在其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希望和追求,在作品中也流露出作者的 信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读《安徒生童话》

我们必须记住,从根本上看信仰从来都不是,也无须一种言辞的表白,而是一个人 的活动所展现出的他的存在方式。对于一个人是如此,对于一个民族未必不是如此。——读《法律与宗教》

最近学习了一篇关于“课堂上教师如何用语言鼓励学生”的文章,深受启发。当教师

一个问题提出时,学生无人举手,这时教师可用:同学们,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诉大 家好吗?相信你能行。

——读《教师,课堂上运用好你的语言》

我曾以蜻蜓点水的方式读过《古文观止》,除了提高了一点读文言文的兴趣外,最大 的得益是我觉得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古代的历史,因为我们的历史 书实在是枯燥得很。所以读此书既可以增进文言知识,又可以增进历史知识。但愿 “读点文言也好”能成为更多人的观点。

——读《古代文言,必修之课》

这是一本小书,谓其小是因为它几乎谈不上鸿篇巨制,只是由一篇篇日记组合而

成,;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它的作者是一位年仅9岁的孩子,但我却是一口气读完

的,虽然我没有流泪,课文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 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 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

——读《爱》

前段时间,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虽然现 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 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们的 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读《给教师的建议》

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工作,他们教育的对象——儿童经常变化,所以教学的内容永远是新的,今天同昨天不一样,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这就使我们担负着一种无可比拟 的特殊任务。

——读《浅谈教师的职责》

这套书不遗余力地宣扬美的教育和情感教育,这至少应与思想教育和文化科学教育 同等重要。如果一个人只是思想着的动物而缺少审美情调和情感,这种人的人格也 是不健全的,因为我们在培养“完人”的意识中,更要考虑到个中元素对人的成长与 生存的各种影响。

——读小学卷《新人文读本》

我不禁想起同行中一位人士说过的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优

秀教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首先你要敢想,那才有成为现实的可能性。

——读《怎样使自己成为教育工作行家》

通过学习,我感受到于永正老师是一位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 的东西活着,正是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热爱,于老师在三十多年的小学 教育生涯中,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无怨无悔。

——读《教海漫记》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既要讲“言教”,更要讲“身教”。你要求学生们做到的,自己

必须先做到。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之亦然。

——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课堂的传道、探求,不如拓宽孩子们的空间,让孩子们去书室感知一下古人的言与 行,开展自我教育,领悟警言警句,理解人生的价值,激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促 使孩子理解父母亲的辛劳为了谁,教师的苦口婆心又是为了谁。

——浏览《增广贤文》所想点滴

我们的课堂似乎不需要过多矫揉造作的客套,似乎也很需要太多精心得不着痕迹的

安排,无论如何,如果一位真正能读懂生活的乐趣、真正能从生命的角度审视课

堂,并乐于将一切自己感受过快乐的东西带给他人的老师也一定会懂得如何给自己 的学生经常带去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体验生活乐趣的一堂课。

影响教师一生的好习惯(读书笔记摘抄、感想)

耐心等待,给孩子足够的时间。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后进了,是因为以前的学习问题如雪球越滚越大,日积月累形成的,那么化雪过程当然也需要一个时间。在快节奏工作的时代,对我们教师来说,耐心确实是一道考验我们素质的关卡。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我们更应该沉下心来与他们共同对付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有可能让后进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树立起信心,转化他们才有可能性。

耐心指导,给孩子搭梯建桥。指导需要时间,所以对工作繁忙的我们来说又是一个挑战。很多时候,说实话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班额太大,需要我们照顾的学生太多,每天批阅、订正、上课占去了很多时间,而真正花在后进生上的时间很少,多数时候,都是一带而过。其实要让后进生真正得到进步,必须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给他们开小灶。所以今后我在辅导后进生的时间安排上一定要充分。

对学生要有耐心,首先就要对他们有信心。知识的积累,思想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好学生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需要树立信心。有的教师面对学生总是唉声叹气,却不知自己已经放弃了成功。成功,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构成的。转化后进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对后进生没有了信心,失去了兴趣,也就失去了耐心。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错误。对学生没有耐心,失去耐心就等于失败,因此,耐心需要树立信心,需要坚定的信念。

其次要有责任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阳光下最纯洁、最伟大的、最光荣的职业,这是世人对我们的尊重,同时也是给我们的一种压力和责任。倘若一个教师的工作不负责任,对学生没有负责任,也就很难做到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

学会尊重

教师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轻松自然地获取知识的营养、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对于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尊重学生,教师必须端正认识,从我做起,必须着手实践、立言立行,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必须着眼发展、面向未来。

老师这个群体本身就生活在学生身边,生活在学生心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表露在学生的眼里,并会从学生的身心里折射出来。我们不能只把小学生当小孩,且没有把他们当“人”。学会尊重学生,学会理解学生,以真情换真心。

不管是对待学生还是对待同事,教师都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一要学会欣赏。欣赏是一种积极地乐观向上的人身态度,是建立在善于发现和摒弃嫉妒、悲观厌世等不良心理的基础之上的优秀品质。只要我们学会了欣赏,就学会了尊重。

二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良好心态。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生活的集体中,不乏学习的楷模。

三要学会使用常用的文明用语。人是情感动物,人类的情感很大程度上是用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的,是用语言传递着情感。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常用的文明用语,这样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四是不打扰别人的学习、工作和休息。别人在学习、工作和休息时,我们尽量做到不打扰,进屋先敲门,当得到别人的允许后再进去,这些都是尊重别人的具体表现。

教师在对待学生时尤其要注意:

一、多用赞美之声鼓励,杜绝侮辱之声,摒弃蔑视之声,减少指责之声,避免错怪之声,要克服逼迫之声,多用商讨之声。

二、放一放架子,少一些居高临下,多一些打成一片;少一些师道尊严,多一些平等相处;少一些绝对权威,多一些情感沟通。

三、多用包容之心待人,善于“宽容错误”,勇于“俯首称臣”,敢于“当面认错”。

四、把学生成长看重一些,把个人成绩看轻一些;把育人职责看重一些,把荣誉职称看轻一些;把能力威信看重一些,把表面威严看轻一些。

文化苦旅摘抄篇九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当然,感情并不能代替教育,但是我们的教育必须充满感情,这就是要有一颗爱学

生的心。而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

的,教师不应该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

“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朋友的爱。

——读《爱心与教育》

作为刚踏入教育界的我来说,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老师拥有很高的权力。我们的言

行影响着学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能促进学生还是抑制学

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不加约束的权力会破坏班级里的信任关系,极大地阻

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读《塑造教师》

缕缕书香,溢满校园每个角落。教育理念化作甘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让每节课

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书籍是无穷的知识宝藏,是浩

瀚的知识海洋,师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

——读《书籍是长生果》

对呀,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这本书中又

何止这两个教学方法呢?我还在细细品味。

——读《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

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读《拿着棍子读书》

苦与甜本是一家,先苦后甜,才知甜滋味。正如余秋雨把书名取作《文化苦旅》,但

苦中处处有希望的曙光!

——读《文化苦旅》

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

极而泣,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欢呼雀跃。„„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灰色,让人窒

息、让人伤感,但在其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希望和追求,在作品中也流露出作者的

信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读《安徒生童话》

我们必须记住,从根本上看信仰从来都不是,也无须一种言辞的表白,而是一个人

的活动所展现出的他的存在方式。对于一个人是如此,对于一个民族未必不是如此。

——读《法律与宗教》

最近学习了一篇关于“课堂上教师如何用语言鼓励学生”的文章,深受启发。当教师

一个问题提出时,学生无人举手,这时教师可用:同学们,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诉大

家好吗?相信你能行。

——读《教师,课堂上运用好你的语言》

我曾以蜻蜓点水的方式读过《古文观止》,除了提高了一点读文言文的兴趣外,最大

的得益是我觉得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古代的历史,因为我们的历史

书实在是枯燥得很。所以读此书既可以增进文言知识,又可以增进历史知识。但愿

“读点文言也好”能成为更多人的观点。

——读《古代文言,必修之课》

这是一本小书,谓其小是因为它几乎谈不上鸿篇巨制,只是由一篇篇日记组合而

成,;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它的作者是一位年仅9岁的孩子,但我却是一口气读完

的,虽然我没有流泪,课文的心已经承认这转载自百分网

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

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

——读《爱》

前段时间,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虽然现

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

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们的

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读《给教师的建议》

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工作,他们教育的对象——儿童经常变化,所以教学的内容永远是

新的,今天同昨天不一样,我们的工作是培养人,这就使我们担负着一种无可比拟

的特殊任务。

——读《浅谈教师的职责》

这套书不遗余力地宣扬美的教育和情感教育,这至少应与思想教育和文化科学教育

同等重要。如果一个人只是思想着的动物而缺少审美情调和情感,这种人的人格也

是不健全的,因为我们在培养“完人”的意识中,更要考虑到个中元素对人的成长与

生存的各种影响。

——读小学卷《新人文读本》

我不禁想起同行中一位人士说过的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优

秀教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首先你要敢想,那才有成为现实的可能性。

——读《怎样使自己成为教育工作行家》

通过学习,我感受到于永正老师是一位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

的东西活着,正是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热爱,于老师在三十多年的小学

教育生涯中,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无怨无悔。

——读《教海漫记》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既要讲“言教”,更要讲“身教”。你要求学生们做到的,自己

必须先做到。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之亦然。

——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课堂的传道、探求,不如拓宽孩子们的空间,让孩子们去书室感知一下古人的言与

行,开展自我教育,领悟警言警句,理解人生的价值,激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促

使孩子理解父母亲的辛劳为了谁,教师的苦口婆心又是为了谁。

——浏览《增广贤文》所想点滴

我们的课堂似乎不需要过多矫揉造作的客套,似乎也很需要太多精心得不着痕迹的

安排,无论如何,如果一位真正能读懂生活的乐趣、真正能从生命的角度审视课

堂,并乐于将一切自己感受过快乐的东西带给他人的老师也一定会懂得如何给自己

的学生经常带去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体验生活乐趣的一堂课。

——读《课堂亲近生活》

作为一名班主任,“民-主教育”是他的一大特色,“爱心教育”是他成功的基石。他的

爱是博爱,是严爱,是充满艺术魅力的关爱,他的教育方式是感性的,学生之于他

是朋友而非机器。是啊,当我们以冷眼、责骂和各种各样无休止的惩罚对待学生的

时候,我们又怎能期望教育能深入学生的心灵?离开了对学生起码的爱,一切教育

都是一纸谎言!

近十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面对繁多,复杂的班级管理工作,渐渐固惑和迷惘,但最近阅读了《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这本书,确实令我获益良多。

这本书理论结合实际,以典型的案例揭示了深刻的教育道理,同时以独特的视角进行了专业的点评,确实为我们班主任自身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实践依据。书中所有案例里,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之处,我有两点最深切的体会

首先是“爱”。书中提到“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应该是严出于爱。“一分严格之水,要加九分感情之蜜能酿成甘露。”这一点我感受特别深,爱学生才是班主任顺利和有效地进行工作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因为爱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师沟通学生思想和情感最好的手段,我们应该放下所谓的尊严和架子,去重视学生和平等对待学生,以无限的爱心去感化学生,让学生处处感受到关心和呵护,这样他们才会打开心扉,及时地接受班主任的点拔和引导。

当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发展等方面产生困惑,困难,苦闷的时候,都需要班主任的理解。是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可况是小学生呢!学生的个体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学生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可是有的教师容不下犯错的学生,一旦学生犯错误,要么训,要么罚站,更甚者大骂出口,我想这对学生的教育是极为不利的,甚至让学生产生逆反情绪,使班级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是细心的,无形的,又是长期的,所以说爱+宽容是班主任开始工作所必须拥有的两种态度。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胜龙小学 甘碧娟

央视“百家讲坛”节目里围绕着于丹的论语心得播出后,于丹《论语》心得中所提到的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作为教师,假如我们能感受到这些,那我们的心中肯定会少许多怨言,肯定会是一名快乐而幸福的教师。于丹教授在书中提到“我们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他的学生不该如何,如何。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其实想想地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学生有成绩出色的有成绩平庸的,还有成绩较差好,大家都知道“,孔子弟子三千,贤人只有七十二”其余那些学生也是孔子这位千古圣人的缺憾,面对之些情况,我们老师就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要“爱人”“知识”。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对学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成绩差的学生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正确地引导,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转变,只是迟早而已。

于丹《论语》心得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真希望各所层的人都解领略一下其中之道,让我们一起各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于丹心语

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文化苦旅摘抄篇十
《读书摘抄》

读书摘抄(三月) 1、班主任的核心教导力:仁爱力、应变力、激励能力、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集体教育能力。

2、教育者的责任不是险隘的,仅仅立足于自己的班级园地,无论怎样的耕种与收获,都不过是险隘的“小农意识”教育。

3、科任教师万不可有“孩子哭了抱给娘”教育思维。

4、关于爱的教育:孔子的“爱之,能无劳乎?”夏丏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得到发展”苏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5、陶行知“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变成为朋友,学校立刻变成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块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变成了真正的先生。”

6、裴斯泰洛齐在《与友人谈斯坦兹经验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决心使我的孩子们在一天中没有一分钟不从我的面部和我的嘴唇知道我的心是他们的,他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他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我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索,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7、马卡连柯说:“对学生要求愈严格,对他们就愈要尊重。”尊重学生可以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奋力拼搏的力量。列宁说过:“激情、热情是人追求真理的本质力量„„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著名作家简宁说:“一个人的最大的、最重要的能力是关心同情别人,一切学问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马卡连科在总结自己教育经验的本质时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等待是对生命发展规律的尊重,是尊重科学的智慧。马克思说:“人不是一件东西,他是一个置身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生命体。在生命的每一刻,他都在成为永远尚未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

8、夏丏尊老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9、镜不幸而遇嫫母,砚不幸而遇俗子。

10、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

11、高尔基:“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而如何教育好他们则是一件大事。”

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和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12、根据科学处理的原则,个别问题,悄然处理;一般问题,个别处理;涉及影响整体的问题,当众处理;较严重的问题,个案处理。解决过程中,重在摆事实、讲道理,力求做到心服口服。一般的说服教育,有的可批评;影响较大的可适当扩大范围批评;个别情节严重、影响较坏的,可处分,但取慎重态度;极其个别情节恶劣、后果特别严重的,应交公安部门处理。

13、班主任角色由限制型向发展型转换。传统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往往用规章制度去限制学生;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则不仅满足于此,而是更着眼于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

14、法国作家笛卡尔说:“人们犯错误最主要原因是建立于童年时代养成的偏见。”

15、“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及思维方式”这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6、不要在冬天里砍掉一棵树

在一个冬天,一位父亲需要一些柴火,他找到一棵“死树”,然后把它锯倒了。到了春天,令他惊愕的是,树干周围绽发出了新芽。他说:“我认为他肯定死了,冬天里树叶都落光了。但现在我看到树根处依然保存着生命的活力”。因而,父亲叮嘱全家:“不要在冬天里砍到一棵树,因为这会扼杀幼稚的生命,只要有一点生机,他就会绽出新芽,最终成为大树。”

17、教育家苏说:“生命既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只需一句冷酷无情的话,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

18、“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19、感化、点化、使之变化、达到转化。

20、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

1、窦桂梅:“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老师的也要眼含热泪欣赏、拥抱、赞美他。”

2、是什么原因使青少年“一网情深”?一是信息需求;二是沟通需求;三是愉悦需求;四是参与需求;五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3、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把学生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该是这种人。”

4、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一样,儿童的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亦有他的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天真烂漫。”

5、赞可夫说:“教师这个职业要求于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就是要自制„„”

6、心理学家哈斯说:“造酒厂老板可以告诉你一种酒比另一种好,但你的朋友却对你究竟选择哪种酒,具有更大的影响。”

7、“小团体”的形成一般都基于以下几种因素,即时空因素,心理因素和外界压力。

8、不要轻信“眼见为实”

公元前489年,孔子和他的学生走到陈国与蔡国之间,被围困了整整7天,期间没有吃一粒米。这时颜回弄到一点米,连忙烧火做饭。饭块熟了,孔子看到颜回迅速地从甄里抓了一把饭吃了。不一会,颜回恭恭敬敬地来拜见孔子,请他进餐。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从床上爬起来,对颜回道:“刚才我梦见了死去的父亲,饭要是干净的话,我想祭奠他老人家。”颜回说道:“这饭不干净,不能用来祭奠。刚才有

烟灰掉进甄里,脏了,倒掉可惜,我便抓出来吃了。”孔子叹了一口气,说道:“可以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但,看来眼睛也不能完全相信啊!”

9、在道德生活中,羞耻感是十分重要的道德情感,它能使人谴责与匡正自己不良的行为动机。马克思称羞耻感为“内向的愤怒”力量,人若丧失了羞耻感,道德就很难对他发生作用了,其缺点错误也就很难纠正了。顾炎武认为,“廉耻立人之大节”,“耻尤为要”。

读书摘抄(五月) 当然,感情并不能代替教育,但是我们的教育必须充满感情,这就是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而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该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朋友的爱。

——读《爱心与教育》

作为刚踏入教育界的我来说,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老师拥有很高的权力。我们的言行影响着学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能促进学生还是抑制学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不加约束的权力会破坏班级里的信任关系,极大地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读《塑造教师》

缕缕书香,溢满校园每个角落。教育理念化作甘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让每节课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书籍是无穷的知识宝藏,是浩瀚的知识海洋,师生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

——读《书籍是长生果》

对呀,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这本书中又何止这两个教学方法呢?我还在细细品味。

——读《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读《拿着棍子读书》

苦与甜本是一家,先苦后甜,才知甜滋味。正如余秋雨把书名取作《文化苦旅》,但苦中处处有希望的曙光!

——读《文化苦旅》

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心情,像他们一样,为公主与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喜极而泣,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欢呼雀跃。„„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灰色,让人窒息、让人伤感,但在其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希望和追求,在作品中也流露出作者的信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读《安徒生童话》

我们必须记住,从根本上看信仰从来都不是,也无须一种言辞的表白,而是一个人的活动所展现出的他的存在方式。对于一个人是如此,对于一个民族未必不是如此。

——读《法律与宗教》

最近学习了一篇关于“课堂上教师如何用语言鼓励学生”的文章,深受启发。当教师一个问题提出时,学生无人举手,这时教师可用:同学们,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诉大家好吗?相信你能行。

——读《教师,课堂上运用好你的语言》

我曾以蜻蜓点水的方式读过《古文观止》,除了提高了一点读文言文的兴趣外,最大的得益是我觉得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古代的历史,因为我们的历史书实在是枯燥得很。所以读此书既可以增进文言知识,又可以增进历史知识。但愿“读点文言也好”能成为更多人的观点。

——读《古代文言,必修之课》

这是一本小书,谓其小是因为它几乎谈不上鸿篇巨制,只是由一篇篇日记组合而成,;另一方面也许是因为它的作者是一位年仅9岁的孩子,但我却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课文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

——读《爱》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