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艾灸太冲的功效和作用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1-02    阅读:

艾灸“太冲穴”补肝气
艾灸太冲的功效和作用 第一篇

立春养肝 艾灸“太冲穴”补肝气

立春是冬春交替之时,天地间生机萌动,万物繁荣。在中医的理论中,春季与肝相对应。 所以从立春开始,人们就应该着手养护肝脏了。此时人体内阳气开始生发,也是皮肤病、心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高发期,此时艾灸对全年的健身防病都是十分有利的,甚至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立春前后五天艾灸气海、曲池等穴位可助阳气生发,预防眼部疾病等。

“手上没劲儿”——肝气虚弱典型表现

中医认为“肝主筋”。肝气旺盛的人四肢灵活而有力。刚刚出生的婴儿大多握紧拳头,就是他们肝气旺盛的表现。所以,当老年朋友发现自己握力下降,也就是手上没劲儿的时候,就应该想到是肝气虚弱的表现了。另外,腰酸、背痛、腿抽筋、指甲干枯在中医看来也可能是肝气虚弱所致。

中医认为“肝藏血”,“人卧血归于肝”。 如果一个人经常熬夜工作,而且心里总有些郁闷,那也需要养肝。因为总熬夜就会让肝得不到血的濡养,导致肝郁气滞,总开心不起来。

此外,如果一个人脾气急躁、头晕、眼睛和两腮发红、小便黄、口苦口干、睡眠不佳,那就可能是“肝火旺盛”所致。这类人也需要养肝。

艾灸“太冲穴”能补肝气

中老年朋友若发现四肢无力、经常抽筋,不妨用艾灸“太冲穴”的方法来补肝气。“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也是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每天艾灸它20分钟能养肝护肝。而每天有意识地用力重复抓握动作也能起到补肝作用。熹艾灸养生网提醒,“太冲穴”也是著名的消气穴。不过大家在生气时最好不要用艾灸的方法刺激“太冲穴”,而是要用点按推揉的方式来排泄肝气。“太冲穴”的位置大致在第一、二脚趾之间缝纹向上两横指处。

对于肝火旺盛、脾气暴躁、沾火就着的人,熹艾灸养生网建议多喝一些苦丁茶祛肝火。大家也可以到药店买夏枯草、桑叶和菊花,先将夏枯草12克与桑叶10克用水浸泡半小时,再煮半小时,最后加入菊花10克煮上几分钟趁热代茶饮,也有祛火的功效。而平时爱生闷气的朋友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小柴胡汤”等疏肝解郁的药物调理。

立春养肝 艾灸“太冲穴”补肝气
艾灸太冲的功效和作用 第二篇

立春养肝 艾灸“太冲穴”补肝气

立春是冬春交替之时,天地间生机萌动,万物繁荣。在中医的理论中,春季与肝相对应。 所以从立春开始,人们就应该着手养护肝脏了。此时人体内阳气开始生发,也是皮肤病、心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高发期,此时艾灸对全年的健身防病都是十分有利的,甚至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立春前后五天艾灸气海、曲池等穴位可助阳气生发,预防眼部疾病等。

“手上没劲儿”——肝气虚弱典型表现

中医认为“肝主筋”。肝气旺盛的人四肢灵活而有力。刚刚出生的婴儿大多握紧拳头,就是他们肝气旺盛的表现。所以,当老年朋友发现自己握力下降,也就是手上没劲儿的时候,就应该想到是肝气虚弱的表现了。另外,腰酸、背痛、腿抽筋、指甲干枯在中医看来也可能是肝气虚弱所致。

中医认为“肝藏血”,“人卧血归于肝”。 如果一个人经常熬夜工作,而且心里总有些郁闷,那也需要养肝。因为总熬夜就会让肝得不到血的濡养,导致肝郁气滞,总开心不起来。

此外,如果一个人脾气急躁、头晕、眼睛和两腮发红、小便黄、口苦口干、睡眠不佳,那就可能是“肝火旺盛”所致。这类人也需要养肝。

艾灸“太冲穴”能补肝气

中老年朋友若发现四肢无力、经常抽筋,不妨用艾灸“太冲穴”的方法来补肝气。“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也是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每天艾灸它20分钟能养肝护肝。而每天有意识地用力重复抓握动作也能起到补肝作用。熹艾灸养生网提醒,“太冲穴”也是著名的消气穴。不过大家在生气时最好不要用艾灸的方法刺激“太冲穴”,而是要用点按推揉的方式来排泄肝气。“太冲穴”的位置大致在第一、二脚趾之间缝纹向上两横指处。

对于肝火旺盛、脾气暴躁、沾火就着的人,熹艾灸养生网建议多喝一些苦丁茶祛肝火。大家也可以到药店买夏枯草、桑叶和菊花,先将夏枯草12克与桑叶10克用水浸泡半小时,再煮半小时,最后加入菊花10克煮上几分钟趁热代茶饮,也有祛火的功效。而平时爱生闷气的朋友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小柴胡汤”等疏肝解郁的药物调理。

艾灸的作用勿删[1]
艾灸太冲的功效和作用 第三篇

艾灸的作用:

溫經散寒、扶陽固脫、消瘀散結、防病保健的功效, 同時調整

脏腑組織功能,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增加紅、白細胞的能量和吞噬細胞

的吞噬功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加機體的 抗病能力。

用法:

点燃艾灸条,视皮肤感知的温度来调节高度,然后用艾条熏在相应美

容、保健部位即可。

作用机理:

中医学认为,灸法适应症广,疗效迅速,安全可靠易学易用,特

别适合于家庭治疗和保健。病症无论寒热、虚实、阴阳、 农里均可施

灸,广泛的运用于各科疾病治疗与保健中。艾灸可治疗的疾病达数百种

之多。由于艾灸借助火力、药力透达快,直接 作用于病灶、并由表及里,

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艾灸治疗百病 的机理是辛温走窜,入十二经络,

能通达诸经,舒经通络。野生植物艾叶, 既能入阴又能入阳,补中有通、通中能消,灸疗时释 放的红外微波及熏烟,气血双调,是药效广泛的一

味中药。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艾灸可提高局部气血流量,升高局部温 度,缓解局部痊孪症状;能调整机体的免疫能力,内分泌功能和 植物神经功

能,恢复失衡机体,艾叶中所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及强 烈的挥发物质,燃

烧时药力可透入人体或吸入体内,起到温经远 洛,行气活血、桔湿散寒

的效果;艾灸可提高白细胞及淋巳细胞 的活动卒,增强人体细胞及体液

免疫能力,艾灸还可以剌激人体 体液发生改变,有增强肾上腺皮质素分

泌及胸腺细胞活力的作 用;另外,艾灸还具有增加心脏博动量,强心抗

休克的作用;隔 姜灸可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止痛;隔蒜灸能清热、解毒、杀 虫、消炎;附子饼灸能温肾壮F日;隔盐灸能?旦中散寒,扶阳固脱。

自我保健三法:

艾灸疗法能健身、防病、治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早在春秋战

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广泛使用艾灸法,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

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历代医学著作中更比比皆是。艾灸

能激发、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现介绍几种常用的自我保

健艾灸方法,它见效快,操作方便,相对无药物伤害之忧,读者不妨一试。

一、延年益寿保健灸

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

(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分组:第一组,关元、气海、左侧足三里;第二组,关元、气海、右侧足三

里。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分别对准第一组穴位,每穴悬灸10分

钟,以各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悬灸第二组穴位。如此交替

悬灸,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第二个疗程。使用时注意力要

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关元、气海、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调整和

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中说:“人

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不得长生,亦可得百年寿。” 特

别是女士,艾灸此三个穴位后,神清气爽,容光焕发,全身特别是小腹部十分舒

【艾灸太冲的功效和作用】

畅(此种感觉一般要连续灸半个月后才明显)。【艾灸太冲的功效和作用】

二、艾灸治冻疮

【艾灸太冲的功效和作用】

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

【艾灸太冲的功效和作用】

里穴。

方法:在冻疮局部先揉按5分钟。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对准已发或

将发冻疮处,各悬灸3~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色为度。若冻疮在上肢或耳朵,

必须加灸合谷穴3~5分钟;若冻疮在下肢,必须加灸足三里穴3~5分钟。艾火

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用本法连

续艾灸3天,冻疮不再复发。

三、艾灸治胃痛【艾灸太冲的功效和作用】

穴位: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

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

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

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

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

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

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时止痛。

艾灸的特点、禁忌及注意事项:

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

副作用,只要认真按照治疗原则和操作规程,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

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

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艾灸太冲的功效和作用】

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

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

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

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

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

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

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

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

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

气。

5.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

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

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 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

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

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

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

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

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施灸取穴参考表

艾条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太冲的功效和作用 第四篇

艾条的功效与作用:艾条分为艾灸条、无烟艾条、有烟艾灸条、伍元素艾柱、环切艾灸条,艾条有温经散寒,行气血,逐寒湿的功效,艾条能风寒湿痹,肌肉酸麻,关节四肢疼痛,脘腹冷痛有作用,使用艾条要注意艾灸注意事项。

艾条的功效:
艾条分为艾灸条、无烟艾条、有烟艾灸条、伍元素艾柱、环切艾灸条,艾条有温经散寒,行气血,逐寒湿的功效,艾条能风寒湿痹,肌肉酸麻,关节四肢疼痛,
中医临床上的常用灸法:
用艾绒做成艾柱或艾条,点燃后在穴道或患处熏灸,借助温热性和药物效用,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燥湿祛寒,回阳救逆,消肿散结,达到医治恶疾的目标。调护上常用的有艾条灸、艾柱灸及隔姜灸,隔蒜灸等,艾条保健时人体主要穴位:

腿部穴位
1、足三里:与穴时,由中膝眼背下量4横指,在腓骨取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便是。艾条的功效与作用。"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痛苦悲伤的时刻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辰要同时往上方用力;腹部正中呈现没有适,便需求"理中",只用往内按就好了;小腹正在肚背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圆用力,那叫"理下"。
2、腹溜穴:太溪穴上两寸。补肾益阳,温阳利火。主治泌尿死殖体系徐病:肾炎,睾丸炎,尿路传染;小女麻木后遗症,脊髓炎;别的:功用性质宫出血,腹膜炎,痔疮,腰肌劳益。
3、太溪穴:内踝前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面凸起处。当代经常使用于医治肾炎、膀胱炎、月经不调、遗精、遗尿、牙龈炎、踝枢纽扭伤等。艾条的功效与作用。配大陵、神门、太冲、志室主治得眠;配尺泽、鱼际、孔最主治咯血;配气海、三阴交、志室主治滑精。

腹部穴位
1、肚脐:又称神厥穴。用盐把肚脐挖谦。然后把姜片用牙签戳成很多小洞揭在上里,用艾灸熏烤。它起到温中集冷天感化。
2、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即肚脐与闭元穴之间。主治绕脐腹痛,水肿饱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年夜便欠亨,泄痢不由,癃淋,遗尿,遗粗,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实惫,形体羸肥,四肢累力。妇科疾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收育不良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首要穴讲之一。痛,腹胀,呕顺,反胃,食不化;肠叫,鼓泻,便秘,便血,胁下脆痛;喘气不行,掉眠,净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大,子宫脱垂,荨麻疹,食品中毒。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配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
3、关元穴:神厥穴下四指处,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熏染,功效性质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虚弱,晕厥,戚克等。并有强健感化。艾炷灸7-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背部穴位
1、风门穴:取穴时凡是采取正坐或俯卧姿式,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晨向大椎下的第2个凸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间,阁下各2厘米摆布的地方(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两处就是"风门穴"。风门穴的主治疾病为:伤风、颈椎痛、肩膀酸痛等。
2、大椎穴:现代常用于医治感冒、疟疾、颈椎病、痤疮、小儿跳舞病等。配直池、列缺、风门主治感冒;配后溪、间使主治疟疾。

艾条注意事项:
1、无论是艾灸还是艾熏都要在气血充足的情况下进行;并且在实施之前要喝生姜红枣水;全身艾熏之前更是要喝生姜红枣桂圆羹(三片生姜、六粒红枣、六粒桂圆打成羹)。
2、大醉大怒大惊大喜过劳过饱情形禁灸。
3、如遇温度过高有热烫感,请及时停止或增加艾灸的距离,以免灼伤。
4、皮肤过敏者不宜艾灸。
5、防止晕灸。晕灸虽属罕见,但宜应注意。在艾灸中若突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出汗、颜面苍白等症状,是为晕灸,应立即停住施灸,开窗通风。
6、孕妇不宜艾灸;妇女月经期间不宜艾灸。
7、一些热性病,阴虚阳亢以及邪热内积的人不宜艾灸。

艾条作用:
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温灸养生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特制成艾条,点燃后放入温灸器中滚动于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面色,散发健康神采。配合能量释放按摩,按摩中着重全身各部位的协调,身体系统与精神意识的和谐,同时在人体的背部用中医刮痧、拔罐、舒经活络精油按摩方法,可疏通经络、淋巴排毒,以达到舒缓压力、放松神经、调节五脏六腑的效果。它能充分改善气滞血淤、肿胀酸麻,使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解除疲劳,享受轻松,达到内外和谐完美统一的最高境界。 温灸养生在身体方面有六大功效。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逐疲;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阴阳、保健防病。温灸养生在美容方面有两大功效。面部皮肤方面:可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老化细胞代谢,新细胞再生加强,淡化色斑,减少皱纹,使肤色红润白嫩,延缓衰老。眼部方面: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延缓眼部的松弛老化现象,使眼部恢复光彩。

艾条的用法:艾条灸简称艾灸,大致可分为穴位艾灸、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施灸时离皮肤10~30mm,至皮肤温热发红。
1、穴位艾灸
取艾条一支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又不致灼痛或烧伤皮肤为宜,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要灸的穴位或患处,进行熏烧)、回旋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也可以配合各种艾灸器使用,如温灸盒、温灸架等,主要是为了固定艾条、使用方便。

2、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条前要喝生姜红枣桂圆羹,以养生补阴。用3片生姜,10粒红枣(去核),10粒桂圆(去核),加水煮15分钟,倒入粉碎机打成糊状喝下。
(2)将生姜切成薄片,上锅蒸软后备用。
(3)夏季用6-8根艾条(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点燃。
(4)将蒸好的姜片贴在后背上。点燃的成排艾条,保持离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离,上下慢慢移动,通常熏30-40分钟。
(5)在小腹及肚脐的周围都贴上姜片,上下熏20-30分钟。
(6)在双小腿的外侧、内侧,从脚踝至膝部上下、来回各熏30-50下。

3、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条,用胶带捆成一排,距离皮肤10~30mm,上下来回艾熏。
如痛经,用6根艾条,来回熏小腹至肚脐,一周2次,一次30~40分钟,促进小腹的血液循环。
如小孩子遗尿,同时伴有手脚冰凉、面色苍白、舌质淡、舌苔白等症状,可以用1~2根艾条熏肚脐及周围,熏5~10分钟,然后再到背后熏脊柱及肾,可以补气、补肾、祛肾寒。
如有口臭,舌质暗紫或者舌苔发黑,说明脾胃寒气非常重并伴有经络淤阻,可以用3~5根艾条熏小腹到肚脐周围,每天20分钟,隔天一次,坚持一周,口臭就会消失。
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条从颈部风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钟左右。在艾熏时,一定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不能受凉。
如腹部受凉、腹泻等,可以用几根艾条熏小腹至肚脐的位置,可以祛寒。

常用家庭温和灸方法
将艾条一端点燃,让燃端靠近皮肤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温热。将艾条慢慢上提,距皮肤3-4厘米,保持不动。灸时,温热感会使皮肤发红却不灼痛,局部、远端部位还有酸、麻等舒服感觉。
要点:每次选3~5个穴位,每个穴位灸5-10分钟,过多易疲劳,过少达不到温热效果。

常见温灸方法:
1、温和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进行熏灸,病人感到舒适无灼痛感。
2、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2-3cm处,左右移动,往返回旋。
3、雀啄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象鸟雀啄食一样,一起一落,一远一近。

温灸按摩的注意事项: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接触冷水,不洗手、洗澡。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4、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太冲的功效和作用 第五篇

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白附子分生白附子、制白附子,姜矾制白附子和姜制白附子,白附子的功效是祛风痰、通经络、解毒镇痛,白附子的作用是治风痰所致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用药禁忌是阴血虚中风、内热惊风及孕妇

白附子的功效:
白附子分生白附子、制白附子,姜矾制白附子和姜制白附子,白附子的功效是祛风痰、通经络、解毒镇痛,白附子的作用是治风痰所致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用药禁忌是阴血虚中风、内热惊风及孕妇禁服白附子。

药名:白附子
别名:野芋、独角莲、禹白附、滴水参、天南星、疔毒豆、芋叶半夏。
性味:有毒,宜慎用。
归经:归胃、肝经。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祛风痰、通经络、解毒镇痛。
主治:治风痰所致中风口眼斜、中风痰壅、半身不遂、破伤风、头痛、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瘰疬结核、阴疽肿毒辣,毒蛇咬伤、惊风癫痫、痈疽肿毒。
药材来源: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
用法用量:煎服,3--6克。研末服,0。5--1克。内服宜制用。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外用生品适量,捣烂外敷。
注意事项:阴虚血虚动风或血热盛动风者,以及孕妇均慎用。
炮制方法:不同分为生白附子、制白附子,

白附子的作用:
1、白附子,性燥而升,风药中之阳草也,东垣谓其纯阳,引药势上行是已。其主心痛血痹者,风寒之邪触心,以致痰壅心经则作痛,寒湿邪伤血分则成血痹,风能胜湿,辛温散寒,故主之也。风性升腾,辛温善散,故能主面上百病而行药势也。<本草经疏>
2、白附子主心痛,血痹,面上百病,行药势。<别录>
3、白附子主中风失音,一切冷风气。<日华子本草>
4、白附子祛风痰,解风毒,善散面口风。<本草汇言>
5、白附子治风痰眩晕(头痛,胸隔不利):用白附子(炮,去皮脐)半斤、朱砂二两二钱半,龙脑一钱,共研为末,加粟米饭做成丸子,如小豆在。每服三十丸,饭后服,茶或酒送下。
6、白附子治主小儿惊风。<品汇精要>
7、白附子治偏附疝气:用白附子一个,研为末,加口涎调填脐上,再以艾灸三壮或五壮,即愈。
8、白附子,无毒。云有小毒者非也。此善行诸经之药,可恃之为舟楫者也。用于人参之中,可开中风之失音;用于茯苓、薏仁之中,可去寒湿之痹症;用于当归、川芎之中,可通枯血之经脉;用于大黄之中,可去滞而通瘀。近人未知,止用之外治以灭瘢,下治以收囊湿,为可惜也。<本草新编>
9、白附子驱风泄湿,逐痹行痰。治中风失音,鼻口偏斜,耳聋,喉痹,行痰止唾。<玉楸药解>
10、白附子补肝风虚。(王好古)
11、身背汗斑疥癣并治之。<本草原始>
12、白附子治小儿慢脾惊风:用白附子半两、天南星半两、黑附子一钱,并炮去皮为末。每服二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变治大人风,止吐化痰。
13、白附子治小儿毒暑入心,痰塞心孔,昏迷搐溺。<本草择要纲目>
14、白附子治赤白清真斑:用白附子、硫磺,等分为末,加姜汁调稀,以匣蒂蘸搽。一天可搽数次。
15、白附子主治疥癣,风疮,头面痕,阴囊下湿,腿无力,诸风冷气。<海药本草>
16、白附子,破胃阴以达阳,而上通心肺,引药上行,凡阳虚而风寒郁结成热者,借之以通达,可佐风药以成功,非散风之品也。治心痛血痹,诸风冷气,足弱,阴下湿痒,中风失音,疠风,眩晕,癎,疝,风痰,急惊,皆阳虚阴结而为热之风病。<本草求原>
17、白附子治中风口,半身不遂:用白附子、白僵蚕、全蝎等分,生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18、白附子治风痰。(朱震亨)
19、白附子治偏正头痛,破伤风。<中药学>
20、白附子用以治中风失音,一切冷风气,面皯瘢疵;李珣用以治诸风冷气,足弱无力,疥癣风疮,阴下湿痒,头面斑痕入面脂用;丹溪用以治风痰,皆祛风燥湿散结之功效也。<日华子>
21、白附子主治中风痰饮头痛,行著痹,痿厥疠风,颤振眩晕,癎证悸疝诸证。<本草述>
22、白附子治喉痹肿痛:用白附子末。枯矾,等分研细,涂舌上,有涎水吐出。
23、白附子,为阳明经要药。按诸书皆载能治头面游风瘢疵,及中风不语,诸风冷气,血痹冷疼,阴下湿痒,皆当用此调治。玩此药非性燥,何以可治冷气湿痒,设非冷气冷疼,又曷可用燥烈之药以治乎?是以阴虚类中,并小儿脾虚慢惊,皆不宜用,以其气味辛烈者故耳。此与白芷同为一类,但白芷则兼肌湿同理,而不专及阳明风邪,此则专散阳明风冷,而于湿邪则未及耳。<本草求真>

白附子用药禁忌:
阴血虚中风、内热惊风及孕妇禁服白附子。

西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太冲的功效和作用 第六篇

西红花的功效与作用: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花柱的上部及柱头,西红花别名番红花、藏红花、洎夫蓝、番栀子蕊、撒馥兰、撒法郎,西红花有活血祛瘀、散郁开结、凉血解毒的功效,西红花有治疗痛经经闭、月经不调、产后

西红花的功效:
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花柱的上部及柱头,西红花别名番红花、藏红花、洎夫蓝、番栀子蕊、撒馥兰、撒法郎,西红花有活血祛瘀、散郁开结、凉血解毒的功效,西红花有治疗痛经经闭、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净、腹中包块疼痛的作用,月经过多及孕妇禁服西红花。
药名:西红花、又名藏红花。
功效分类:活血祛瘀药;散郁开结药;凉血解毒药。

科属分类:鸢尾科。西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番红花、藏红花、洎夫蓝、番栀子蕊、撒馥兰、撒法郎。
性味:甘;平。
归经:心经;肝经。
功效:活血祛瘀;散郁开结;凉血解毒。
主治:痛经;经闭;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净;腹中包块疼痛;跌扑损伤;忧郁痞闷;惊悸;温病发斑;麻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l-3g;冲泡或浸酒炖。
来源: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花柱的上部及柱头。

西红花的作用:
西红花味甘、微辛,性平;归心、肝经;体轻质润,入血行散,西红花具有活血祛瘀,散郁开结,凉血解毒的功效,西红花主治月经不调,
1、西红花治经闭,经痛,产后腰痛:番红花2g,丹参15g,益母草30g,香附12g。水煎服。
2、西红花治中耳炎:鲜番红花汁、鲜薄荷汁适量,加入白矾末少许,搅匀。滴耳中。(<青岛中草药手册>)
3、西红花治产后瘀血:丹皮、当归各6g,大黄4。5g,番红花2g,干荷叶6g。研末。调服,每日3次,每次6g,开水送下。
4、西红花治伤寒发狂,惊悸恍惚:用撒法郎二分。水一盏,浸一宿。服之。(<纲目>引<医林集要>)
5、西红花治月经不调:番红花3g,黑豆150g,红糖90g。水煎服。(1-3方出自<青岛中草药手册>)
6、西红花治各种痞结:(藏红花)每服一朵,冲汤下。忌食油荤、盐,宜食淡粥。(<纲目拾遗>)
7、西红花治腰背、胸膈、头项作疼:(撒馥兰)碾烂,合羊心、牛心或鹿心,用火炙令红色,涂于心上,食之。(<品汇精要>)
8、西红花治吐血,不论虚实,何经所吐之血:藏红花一朵,无灰酒一盏。将花入酒,炖出汁服之。(<纲目拾遗>引王士瑶方)
9、西红花治跌打损伤:番红花3g。煎汁,加白酒少许。外洗患处。(<青岛中草药手册>)
西红花用于温病热入营血,发斑,发疹:西红花能凉血解毒,可单用,西红花或配清热解毒之品,如大青叶、板蓝根等同用。西红花治麻疹热盛血郁,疹透不快或疹出过密,疹色晦暗不鲜者,西红花常与紫草、赤芍配伍同用。
西红花用于血瘀诸证:西红花有活血祛瘀功效,临床常用于血瘀所致的痛经,经闭,月经不凋,产后恶露不净,腰腹疼痛,腹中包块疼痛,跌扑损伤肿痛,可单味煎服,如常与其他活血药配用以增强药力。如治痛经,经闭,西红花配益母草、丹参等同用。西红花治产后恶露不尽,配当归、赤芍等同用;西红花活血之中又有散郁开结功能,可用于各种痞结之证。由忧思郁结所致胸膈满闷,惊恐恍惚,单用本品冲汤服有效,西红花或配郁金同用。

西红花用药禁忌:
月经过多及孕妇禁服西红花。

灸草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太冲的功效和作用 第七篇

灸草的功效与作用:灸草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

灸草的功效:
灸草又叫艾草,具有祛风,除湿,调经的功效。灸草的功效与作用。用于风湿关节痛,皮肤瘙痒,月经不调。灸草别名: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艾叶、青、蒿枝、萧、艾青
灸草蕲艾,味苦而辛,无毒,洗熏服用皆可。能温中、逐冷、除湿,治多种疾病。<本草纲目>载:蕲艾[炙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匿疮,蕲艾[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寿。其功亦大矣。"蕲艾除能治多种疾病外,还具有异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清瘴气,具有禳毒杀毒的功能。 后世研究认为,蕲艾有理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温经止血、清热止咳消痰等功效。主治月经不调、腹中冷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宫寒不孕等症。为中医妇科常用的要药之一。内服可做止血剂,炒炭用止血之力颇优,可治吐血下痢,衄血下血。捣汁服,止伤血,杀蛔虫,治带下,止霍乱转筋,痢后寒热。用蕲艾配方,亦能治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肠胃炎及痢疾等症。 蕲艾外用可治皮肤瘙痒、阴痒湿疹及疥癣等。以艾搓手洗污或煎水浴身,可防治皮肤病。对于产妇和婴儿,洗用艾叶可以消毒强身。将艾叶晒干捣碎如绒,称[艾绒",制成艾柱,燃炙经穴,或染麻油引火点炙柱,滋润炙疮,至愈不痛。炙疾有奇效,能散寒除湿,温通气血,通经活络,故医家谓艾可炙百病(<名医别录>),称之为炙草。用艾灼一次,为之 [一壮"。 蕲艾不仅治疗多种疾病,还具有异香,可以作调香原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具禳毒杀菌的功效。[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蕲春人更是把蕲艾蕲艾比一般艾更香,入药治病疗效更好。
蕲艾,艾草的一种,因产于蕲州(蕲春县旧称)而得名,湖北省蕲春县[蕲春四宝"(蕲竹、蕲艾、蕲蛇、蕲龟)之一,特产中药材,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茎、叶均可入药。蕲艾含17种已知化合物,并且挥发油含量、总黄酮含量、燃烧发热量等明显优于其它地区所产艾叶。蕲艾油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及清炎作用。在夏季时节,晚上可以将干枯的艾草点燃,有驱蚊的效果。在秦岭南部一些养蜜蜂的农户家里,经常用干枯的艾草熏蜜蜂的蜂笼,这样可以驱赶害虫,干净蜜蜂的巢穴。

灸草的作用:
灸草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灸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灸草三根,(端午节的那种,也可以以艾叶代替,量稍加点)放到高压锅里熬水,大概15-20分钟,然后用这些水泡脚,先倒一小部分,能浸到脚趾头就可以了,坚决不能参冷水,等到水慢慢凉,凉到脚可以忍受的温度,就到里面泡,受不了又拿出来,然后再放进去。水冷了,再加艾水,反复热水泡。注意不要在宽敞通风的地方泡,以免热气散失。泡的时候,要跟平常穿的衣服一样多,穿睡衣的话,要加外套到身上。总之不要边冷还边泡。
泡的时候,双膝盖开始不冷了,然后是肚子有感觉热,身上出微微的汗,然后是喉咙有点感觉火,然后就该头上冒汗了,能头上出汗,这是最好了。心诚的人,可以再告诉你个小秘密,泡脚之前,喝碗红枣桂圆羹,就是一般红枣,一般桂圆,弄成糊糊,熬粥喝,这样可以里应外合。也可以以一杯温蜜糖开水代替,以防口干。
这个办法,是有火降火,有寒驱寒。主要是疏通经络,加快新陈代谢。
这个过程,普通人可能觉得有点繁,就会放弃。但是,如果你重感冒,又是晚上,没地方看医生的时候,这个办法你就非用不可了,这个时候,要加上半个柚子皮一起熬水,然后用柚子皮沾水擦背,脚,手,肚子。对受寒引起的感冒,有奇效。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