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连翘和黄芩的作用与功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1-02    阅读:

连翘的功效与作用
连翘和黄芩的作用与功效 第一篇

连翘的功效与作用【连翘和黄芩的作用与功效】

以上为连翘图片。

连翘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现商品有青连翘、老连翘两种。原植物为一种。

别名:青壳、连召、老翘。

来源:为木犀科多年生落叶灌木连翘的干燥近成熟果实(青壳)和成熟后的果壳(老翘)。野生或栽培。 产地:主产于山西、河南,此外陕西、湖北、甘肃、河北、山东等省亦产。

性状鉴别:青翘,蒴果,狭卵形。长约1.5~2.5厘米,中部直径约6~10毫米。顶端尖,微开裂或不开裂,形如鸟喙。基部有短柄或已脱落,表面绿褐色,两面各有纵沟纹一条和多数凸起的微笑黄白色麻点。外壳略坚脆,易开裂,壳内含种子多枚,黄绿色,着生于中间纵隔膜上。种子略呈长棱形 ,一侧有膜翅,含粘油质。气微香,味苦微辛。

老翘:形态略与青翘相同,唯已成黄棕色或灰黄色。多开裂或已裂有两瓣,种子多已脱落。气微,味微苦辛。不含粘优质。

青翘以果实完整,均匀,青绿色,无枝梗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连翘酚、齐墩果酸,以及一种甾醇化合物并含有大量维生素P。

连翘的功效与作用:1、抗菌。有效成分为连翘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志贺氏痢疾杆菌的抗菌效力最大。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亦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结核杆菌的生长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小白鼠实验性结核病有疗效。

2、抗病毒,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3、强心、利尿。有效成分为齐墩果酸。

炮制:生用。

性味:苦、微寒。

归经:入心、小肠经。

功能:清心解热,消肿散结,利尿。

主治:外感风热,急性热病初起。烦热神昏,痈肿疮毒,瘰疠等症。

临床应用:为治疗热病和疮痈的重要药物。

1、用于外感或热病初起,症状较轻者。常配金银花等,以协助解表清热,方如银翘散,对较严重的温热病,在清热泻火或解毒方剂内,连翘也常用,但只起辅助作用。

2、用于治疗疖疮、痈肿,兼有发热等表实证者,最为合适。常配牛蒡子、栀子等,可疏风清热,消肿排脓,方如牛蒡解肌汤,又可配黄柏等研末制膏外用。

使用注意:在痈疽穿溃后不要用连翘,因此时病症属虚者较多,处理上一般多用托里法以增强身体抵抗力,而连翘苦寒,过服易伤正气,故不宜用。

金银花、连翘常合用,以加强清热解毒的作用。两者的微细区别是:银花味甘不伤胃(连翘则苦寒,少量服用虽可清热健胃,故保和丸用之),但过多仍会影响饮食;银花偏于解表,而连翘偏于清热胸膈膜里热。 用量:9~15g。

处方举例:1、牛蒡解肌汤《疡科心得集》:牛蒡子9g、连翘9g、薄荷3g(后下)、栀子9g、丹皮6g、石斛9g、玄参9g、夏枯草12g,水煎服,治因风热而引起的颈项部痈肿,有咽喉肿痛者尤为适用。

2、连翘双黄膏:连翘、黄柏、黄芩、五味子各15g、冰片1.5g,共研细末,加凡士林100克调匀,制成软膏,外用治疖肿初起。

附:连翘心为连翘的种子,味苦,含挥发油,研碎后发出芳香气味。连翘心具有中枢兴奋作用,温热病神昏谵语时用之,配莲子心等,方如清宫汤。见竹叶卷心项下。由于连翘心有兴奋中枢的作用,当连翘壳沾有连翘心成分时,服后有时会引起失眠,此外,连翘心还有健胃、止吐的作用。用量3~6g。注意:处方要写清楚,用连翘壳时写“连翘”,用其种子时写“连翘心”,壳和种子都用时写“带心连翘”。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连翘和黄芩的作用与功效 第二篇

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 ,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临床应用】

【连翘和黄芩的作用与功效】

1.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2. 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此外,该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炒黄芩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连翘和黄芩的作用与功效 第三篇

炒黄芩有哪些功效与作用【连翘和黄芩的作用与功效】

炒黄芩都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那么,炒黄芩是如何制作成的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炒黄芩以及其功效与作用。

炒黄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是由黄芩片使用文火炒制而成的中药材。因此炒黄芩相对没有黄芩那么性寒进而减少了黄芩苦寒伐胃的药性。据说炒黄芩对人体的功效与作用良好,那么炒黄芩具体有什么样的功效与作用呢?【连翘和黄芩的作用与功效】

【炒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一、清热解毒

炒黄芩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上火的人士可取黄芩10~20克,煮10分钟后放至适宜温度后口服。

二、凉血保胎

炒黄芩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竹茹搭配食用,为孕妇保胎具有很好

的作用。

三、肺热咳嗽

炒黄芩有治疗机体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等病症的功效与作用。其中炒黄芩在治疗热病高热的时候,一般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时,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时,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而在治疗热毒疮疡时,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四、湿温发热

炒黄芩还有治疗人体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等病症的功效与作用。其中对治疗湿温发热,炒黄芩可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而对治疗湿热泻痢、腹痛等,炒黄芩可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

以上即为炒黄芩的功效与作用,黄芩虽好,但是还是有它的食用禁忌,因此在用药时建议听从医生建议,一面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连翘和黄芩的作用与功效 第四篇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黄芩又叫经芩、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炮制分黄芩、黄芩片、酒黄芩、炒黄芩、黄芩炭。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

黄芩的功效:
黄芩又叫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黄芩的功效与作用。炮制分黄芩、黄芩片、酒黄芩、炒黄芩、黄芩炭。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功效分类:清热药。
别名: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
炮制:黄芩、黄芩片、酒黄芩、炒黄芩、黄芩炭。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经;心经;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泻火解毒,止血,清热燥湿,安胎。
主治:用于湿温、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
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芩、滇黄芩、粘毛黄芩和丽江黄芩的根。

黄芩的作用:
黄芩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黄芩有清热安胎作用,黄芩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黄芩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1、黄芩与续断均有安胎之功,用治胎动不安。
黄芩药性寒凉,清热泻火,安胎,用治胎热所致的胎动不安。
续断药性微温,补肝肾,安胎,用治肝肾不足所致的胎动不安。
2、黄芩分枯芩与子芩:
枯芩为生长年久的宿根,中空而枯,体轻主浮,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热咳嗽痰黄。
子芩为生长年少的子根,体实而坚,质重主降,善泻大肠湿热,主治湿热泻痢腹痛。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1、黄芩治小儿心热惊啼:黄芩(去黑心)、人参各一分。捣罗为散。每服一字匕,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黄芩散)
2、黄芩治产后血渴,饮水不止:黄芩(新瓦上焙干)、麦门冬(去心))各半两。上件,细切。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
3、黄芩泻肺火,降隔上热痰:片子黄芩,炒,为末,糊丸,或蒸饼丸梧子大。服五十丸。(<丹溪心法>清金丸)
4、黄芩治慢性气管炎:黄芩、亭苈子各等分,共为细末,糖衣为片,每片含生药0.8克,每日三次,每次五片。(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5、治淋,亦主下血:黄芩四两,细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翼方>)
6、黄芩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芥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伤寒论>黄芩汤)
7、治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皆心脏积热所致:黄芩一两(去心中黑腐),捣细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和滓温服。(<圣惠方>黄芩散调)
8、黄芩治肝热生翳,不拘大人小儿:黄芩一两。淡豉三两,为未。每服三钱,以熟猪肝裹吃,温汤送下,日二服。忌酒、面。(<卫生家宝方>)
9、黄芩安胎:白术、黄芩、炒曲。上为未,粥丸,服。(<丹溪心治>)
10、黄芩治火丹:杵黄芩末,水调敷之。(<梅师集验方>)
11、治上呼吸道感染,肠炎:黄芩切碎,加四倍量水浸泡四小时,过胳残渣,再加二倍水浸泡两次,合并滤液,用20%明矾液倒入浸液中,调节ph为3.5(每100公斤黄芩,需明矾6-8公斤),产生黄色沉淀,静置四小时,弃去上层清液,将沉淀物装人布袋中加水过滤,烘干,粉碎,造粒打片。侮次服二至三片。(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2、黄芩治少阳头痛及太阳头痛,不拘偏正:片黄莽,酒浸透。晒千为未。每服一钱,茶、酒任下。(<兰室秘藏>小清空膏)
13、治眉眶痛,属凤热与痰:黄芩(酒浸,炒)、白芷。上为未,茶清调二钱。(<丹溪心法>)
14、黄芩治崩中下血:黄芩,为细未。每服一钱、烧秤锤淬酒调下。(<本事方>)
15、治妇人四十九岁已后,天癸却行 或过多不止:黄芩心枝条者二两(重用米醋,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为细未,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日进二服。(<瑞竹堂经验方>芩心丸)
16、黄芩治灸疮血出:酒炒黄芩二钱。为未,酒服。(<怪证奇方>)

黄芩用药禁忌:
黄芩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脾肺虚热者忌之黄芩。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机房管理

下一篇: 收条样本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