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海蛤壳别名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1-04    阅读:

海蛤壳的功效与作用
海蛤壳别名 第一篇

海蛤壳功效与作用

海蛤壳的功效:

海蛤壳又叫蛤壳,海蛤壳为帘蛤科动物文蛤或青蛤等的贝壳,海蛤壳的功效是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海蛤壳的作用是治:痰热咳嗽、痰核、胃痛泛酸,海蛤壳用药禁忌是脾胃虚寒者慎服海蛤壳。

海蛤壳的功效与作用

药名:海蛤壳

功效分类:清肺化痰药;软坚散结药;利水消肿药;制酸止痛药;敛疮收湿药。

科属分类:帘蛤科。

别名:蛤壳

性味:味咸;性微寒。

归经:归肺经、肾经、胃经。

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制酸止痛;敛疮收湿。

主治:痰热咳嗽;瘿瘤;痰核;胁痛;湿热水肿;淋浊带下;胃痛泛酸;臁疮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药材基源:海蛤壳为帘蛤科动物文蛤或青蛤等的贝壳。

炮制方法:

1、海蛤壳《圣惠方》:“细研。”《普济方》:“研如面。”“水飞”。《本草害利》:“宜生捣碎用。”现行,取原药材,洗净干燥,碾碎或碾粉。

2、煅海蛤壳《圣济总录》:“烧通赤研细。”《直指方》:“烧灰存性,为末。”《本草蒙筌》“宜火煅作(爆),勿和剂煎汤。”现行,取净海蛤壳,置无烟的炉上或置适宜的容器内,煅至酥脆,取出放凉,打碎。

海蛤壳的作用:

1、海蛤壳治瘿瘤:海蛤(研)、人参、海藻(马尾者,汤洗去咸,焙)、白茯苓(去黑皮)、半夏(水煮一、二沸,去滑,切,焙)各半两。上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入猪靥子末一钱匕,甜藤一尺(去根五寸取之),甘草一寸,水五盏,同煎取一盏半,分三次。每次调散二钱匕,临卧服。(《圣济总录》海蛤散)

2、海蛤壳疗阴痿。《别录》

3、海蛤壳主咳逆上气,喘息,烦满,胸痛寒热。《本经》

4、海蛤壳治淋巴结结核,甲状脓肿大:海蛤壳四钱,海藻、牡蛎各五钱,夏枯草六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5、海蛤壳治水肿,咳逆上气,坐卧不得:海蛤一两(细研),甜葶苈一两(隔纸炒令紫色),汉防己一两,杏仁一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遂一两(煨令微黄),桑根白皮一两(锉)。上药,捣罗为末,以枣肉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大麻子汤下七丸。(《圣惠方》)

6、海蛤壳治小儿疳永,肿满气息:海蛤、泽泻、防己各一分,萝卜子三十粒。上为末。三岁一钱,酒调下,连进二服,小便利,即效。(《普济方》海蛤散)

7、海蛤壳治淋疾,并有利尿之功。《现代实用中药》

8、海蛤壳主十二水满急痛,利膀胱、大小肠。《唐本草》

9、海蛤壳治咳喘痰多:海蛤壳、半夏、桑皮、苏子、贝母各三钱,栝蒌五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10、海蛤壳治水气浮肿,下小便,治嗽逆上气,项下瘤瘿。《药性论》

11、海蛤壳治呕逆,阴痿,胸胁胀急,腰痛,五痔,妇人崩中、带下病。《日华子本草》

12、海蛤壳治外阴炎、外阴湿疹、外阴溃疡:煅蛤粉一钱、漳丹一钱四分,冰片四分。上药研成细粉,用液体石蜡合成药膏。清洗患部后,将上药涂于患部,覆盖纱布,每天两次。(《全展选编妇产科》)

13、海蛤壳止消渴,润五脏。《四声本草》

14、海蛤壳清热利湿,化痰饮,消积聚,除血痢,妇人血结胸,伤寒反汗,搐搦,中凤瘫痪。《纲目》

15、海蛤壳治水气头面浮肿,坐卧不安或嗽喘者:海蛤(捣研如面)一两,甘遂三分(为末,绢罗如面,用白面和作剂),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研)一两一分。上三味,以桑根白皮一两,用水二升煮,如嫩,即加干枣三十枚,擘破,同煮取一升,去滓,取入前件药,和,如作索饼法,煮令熟,看冷暖得所,空腹服食。须臾快利,小便甚多。勿怪。(《圣济总录》海蛤索饼)

16、海蛤壳治鼻衄不止:蛤粉一两(研极细,罗五、七遍),槐花半两(炒令焦,【海蛤壳别名】

碾为末)。上研令极匀细。每服一钱,新汲水调下。如小可只用半钱。兼治便血不止,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神白散)

【海蛤壳别名】

17、海蛤壳治痰饮心痛:海蛤(烧为灰,研极细,过数日,火毒散,用之)、瓜蒌仁(蒂穰同研)。上以海蛤入瓜蒌内,干湿得所为丸。每服五十丸。(《医学纲目》)

18、海蛤壳治血痢内热:海蛤末,蜜水调服二钱,日二。(刘禹锡《传信方》)

19、海蛤壳治妇人伤寒血结胸膈,揉而痛不可抚近:海蛤、滑石、甘草(炙)各一两,芒硝半两。上捣罗为散。每服二钱,鸡子清调下。(《类证活人书》海蛤散)

海蛤壳用药禁忌:

1、脾胃虚寒者慎服海蛤壳。

2、蜀漆为之使。海蛤壳畏狗胆、甘遂、芫花。《本草经集注》

3、病因热邪痰结气闭者宜海蛤壳,若气虚有寒,中阳不运而为此证者,切勿轻授。《本草汇言》

海蛤壳图片:

海蛤壳图片1

海蛤壳图片2

海蛤壳图片3

海蛤壳图片4

海蛤壳图片5

海蛤壳图片6

海蛤壳图片7

海蛤壳图片8

海蛤壳图片9

海蛤壳图片10

海蛤壳图片11

海蛤壳图片12

海蛤壳图片13【海蛤壳别名】

海蛤壳图片14

海蛤壳图片15 海蛤壳图片16 海蛤壳图片17 海蛤壳图片18 haigeke

海蛤壳简介
海蛤壳别名 第二篇

海蛤壳简介

青蛤贝壳2片,近圆形。壳长约36.5~56毫米,高几与长相等,宽度约为长度的2/3。壳顶突出,位于背侧中央,尖端向前方弯曲。无小月面,楯面狭长,全部为韧带所占据,韧带黄褐色,不突出壳面。贝壳表面极凸出,生长线在顶部者细密,不甚显著,至腹面渐粗大,凸出壳面。壳面淡黄色或棕红色。壳内面为白色或淡肉色,边缘具有整齐的小齿。小齿愈近背缘愈大。铰合部狭长而平,左、右壳各具3个主齿。外套痕显明,外套窦深,自腹缘向上方斜伸至贝壳的中心部,后端宽,至前端渐狭,呈楔形。前闭壳肌痕细长,呈半月状,后闭壳肌痕大,椭圆形。足扁平,舌状。生活于近海的泥沙质海底。中国沿海均有分布。 【药材】贝壳呈类圆形,外表面黄白色。壳顶歪向一方,有排列紧密的同心环纹,沿此纹或有数条灰蓝色轮纹,腹缘细齿状。壳内面乳白或青白色,光滑无纹。体轻,质坚硬略脆,断面层纹不明显。气稍腥,味淡。以光滑、洁净者为佳。主产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地。现用药材海蛤壳,除上述一种外,尚有同科动物文蛤的贝壳,亦同等使用。

【化学成分】含碳酸钙、壳角质等。

【炮制】蛤壳:洗净、晒干,碾成碎块。煅蛤壳:取净蛤壳置无烟火上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碾碎即成。蛤粉:将煅蛤壳碾至极细成粉末状。

《雷公炮炙论》:"凡修事(海蛤)一两,于浆水中煮一伏时后,却以地骨皮、柏叶二味,又煮一伏时,后于东流水中淘三遍,拭干,细捣,研如粉,然后用。凡一两,用地骨皮二两,并细锉,以东流水淘取用之。"

【性味】咸,平。①《本经》:"味苦,平。" ②《吴普本草》:"歧伯:甘。扁鹊:咸。" ③《别录》:"咸,无毒。" ④《药性论》:"味咸,有小毒。"

【归经】①《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阳、阳明经。" ②《要药分剂》:"入心、肾二经。"

5主要价值

【海蛤壳别名】

【功用主治】清热,利水,化痰,软坚。治热痰喘嗽,水肿,淋病,瘿、瘤,积聚,血结胸痛,血痢,痔疮,崩漏,带下。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喘息,烦满,胸痛寒热。"

②《别录》:"疗阴痿。"

③《药性论》:"治水气浮肿,下小便,治嗽逆上气,项下瘤瘿。" ④《唐本草》:"主十二水满急痛,利膀胱、大小肠。"

⑤《四声本草》:"止消渴,润五脏。"

⑥《日华子本草》:"治呕逆,阴痿,胸胁胀急,腰痛,五痔,妇人崩中、带下病。"

⑦《纲目》:"清热利湿,化痰饮,消积聚,除血痢,妇人血结胸,伤寒反汗,搐搦,中风瘫痪。"

⑧《现代实用中药》:"治淋疾,并有利尿之功。"【海蛤壳别名】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海蛤壳别名】

【宜忌】①《本草经集注》:"蜀漆为之使。畏狗胆、甘遂、芫花。" ②《本草汇言》:"病因热邪痰结气闭者宜之,若气虚有寒,中阳不运而为此证者,切勿轻授。"

【选方】①治咳喘痰多:海蛤壳、半夏、桑皮、苏子、贝母各三钱,栝蒌五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痰饮心痛:海蛤(烧为灰,研极细,过数日,火毒散,用之)、瓜蒌仁(蒂穰同研)。上以海蛤入瓜蒌内,干湿得所为丸。每服五十丸。(《医学纲目》)

③治水肿,咳逆上气,坐卧不得:海蛤一两(细研),甜葶苈一两(隔纸炒令紫色),汉防己一两,杏仁一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遂一两(煨令微黄),桑根白皮一两(锉)。上药,捣罗为末,以枣肉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大麻子汤下七丸。(《圣惠方》)

④治小儿疳永,肿满气息:海蛤、泽泻、防己各一分,萝卜子三十粒。上为末。三岁一钱,酒调下,连进二服,小便利,即效。(《普济方》海蛤散)

⑤治水气头面浮肿,坐卧不安或嗽喘者:海蛤(捣研如面)一两,甘遂三分(为末,绢罗如面,用白面和作剂),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研)一两一分。上三味,以桑根白皮一两,用水二升煮,如嫩,即加干枣三十枚,擘破,同煮取一升,去滓,取入前件药,和,如作索饼法,煮令熟,看冷暖得所,空腹服食。须臾快利,小便甚多。勿怪。(《圣济总录》海蛤索饼)

⑥治瘿瘤:海蛤(研)、人参、海藻(马尾者,汤洗去咸,焙)、白茯苓(去黑皮)、半夏(水煮一、二沸,去滑,切,焙)各半两。上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入猪靥子末一钱匕,甜藤一尺(去根五寸取之),甘草一寸,水五盏,同煎取一盏半,分三次。每次调散二钱匕,临卧服。(《圣济总录》海蛤散)

⑦治淋巴结结核,甲状脓肿大:海蛤壳四钱,海藻、牡蛎各五钱,夏枯草六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⑧治妇人伤寒血结胸膈,揉而痛不可抚近:海蛤、滑石、甘草(炙)各一两,芒硝半两。上捣罗为散。每服二钱,鸡子清调下。(《类证活人书》海蛤散)

⑨治血痢内热:海蛤末,蜜水调服二钱,日二。(刘禹锡《传信方》) ⑩治鼻衄不止:蛤粉一两(研极细,罗五、七遍),槐花半两(炒令焦,碾为末)。上研令极匀细。每服一钱,新汲水调下。如小可只用半钱。兼治便血不止,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神白散)

⑾治外阴炎、外阴湿疹、外阴溃疡:煅蛤粉一钱、漳丹一钱四分,冰片四分。上药研成细粉,用液体石蜡合成药膏。清洗患部后,将上药涂于患部,覆盖纱布,每天两次。(《全展选编·妇产科》)

【选方】①治咳喘痰多:海蛤壳、半夏、桑皮、苏子、贝母各三钱,栝蒌五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痰饮心痛:海蛤(烧为灰,研极细,过数日,火毒散,用之)、瓜蒌仁(蒂穰同研)。上以海蛤入瓜蒌内,干湿得所为丸。每服五十丸。(《医学纲目》)

部分中药别名——动物类
海蛤壳别名 第三篇

瓦楞子:为蚶科动物泥蚶、魁蚶的贝壳。处方别名:瓦垄子、瓦楞子、瓦弄、蚶壳、蚶之壳、魁蛤、伏老 土元:为鳖蠊科昆虫地鳖的雌成虫体。处方别名:土元、土虫、土鳖、土别虫、土鳖虫、蟅虫、地鳖、蟄虫、庶虫、地蟞虫、地蜱虫、地乌龟、簸萁虫、蚵蚾虫、盖子虫 海马:为海龙科动物线纹海马、大海马等的全体。处方别名:海马、大海马、三斑海马、刺海马、小海马、海蛆、马头鱼、广海马、日本海马、水马 海龙:为海龙科动物刁海龙、拟海龙、尖海龙的全体。处方别名:海龙、广海龙、大海龙、刁海龙、尖海龙、小海龙、龙落子、水雁、杨枝鱼、钱串子 穿山甲: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的鳞片。处方别名:山甲、穿山甲、川山甲、甲片、鲮鲤、鯪鲤甲、鯪鲤角、石鲤、龙鲤、炮山甲、甲珠、麒麟片、随碱片、炮甲珠 鳖甲:为鳖科动物鳖的背甲。处方别名:别甲、鳖甲、鳖盖、上甲、甲鱼壳、团鱼壳、制鳖甲、烫鳖甲 鳖 头:为鳖科动物鳖的头。处方别名:别头、鳖头 鸡内金:为雉科动物家鸡的沙囊内壁。处方别名:内金、鸡内金、鸡黄皮、鸡肫皮、鸡膍胵、炒内金 刺猬皮:为刺猬动物刺猬的外皮。处方别名:猬皮、刺猬皮、毛刺、毛刺皮、刺鱼皮、刺鼠皮、猬鼠皮、刺球子皮、烫猬皮 象皮:为象科动物亚洲象、非洲象区貌的皮。处方别名:象皮、大象皮 鱼脑石: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头骨中的耳石。处方别名:鱼脑石、鱼脑中枕、石首鱼魫、石首骨、鱼首石、黄鱼首石 珍珠母:为蚌科动物三角帆蚌等及珍珠本科动物合浦珠贝的贝壳。处方别名:珠母、珍珠母、明珠母、珠牡、真珠母、珍珠母粉、煅珠母 九香虫:为蝽科昆虫九香虫的全虫。处方别名:九香虫、黑兜虫、瓜黑蝽、屁板虫、打屁虫、屁巴虫、放屁虫、酒香虫 五谷虫:为丽蝇科昆虫大头金蝇或其他近缘昆虫的幼虫。处方别名:蛆、粪蛆、粪虫、谷虫、五谷虫、元浆子、天浆子 鼠妇虫:为鼠妇科动物平甲虫的全体。处方别名:鼠姑、鼠夫、鼠负、湿生虫、地虱、西瓜虫、潮湿虫、潮虫子、平甲虫、翳悶虫 虻虫:为虻科昆虫复带虻雌虫的全体。处方别名:虻虫、牛虻、蜚虻、瞎虻、瞎虻虫、牛苍蝇、牛魔蚊 水牛角:为牛科动物水牛除去角塞的角。处方别名:牛角、水牛角、牛角片 海狗鞭:为海狗科动物海狗或海豹科动物海豹的雄性外生殖器。处方别名:海狗肾、海狗鞭、海豹鞭、腽肭脐、骨豽、骨讷 羚羊粉: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处方别名:羚羊、羚羊角、羚羊粉、灵羊角、九尾羊角、羚羊尖 鹿角: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角。处方别名:鹿角、花鹿角、马鹿角、鹿角屑、鹿角末、斑龙角、镇山威 鹿角胶: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角熬制成的胶。处方别名:鹿胶、白胶、鹿角胶 蛤壳:为帘蛤科动物文蛤、青蛤的贝壳。处方别名:蛤壳、蛤粉、蛤蛎、文蛤、文蛤壳、海蛤壳、煅蛤壳、煅蛤粉 龟板: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处方别名:龟甲、龟板、龟版、下甲、神屋、坎版、龟壳、龟筒、败将、文武板、龟腹甲、败龟板、乌龟板、乌龟壳、龟下甲、龟底甲、拖泥板、漏天机、制龟板、烫龟板 龟板胶: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熬制的胶。处方别名:龟甲胶、龟板胶、龟胶 蜂房:为胡蜂科昆虫果马蜂、长脚胡蜂等的巢。处方别名:蜂房、露蜂房、蜂窝、蜂巢、百穿 石决明:为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等的贝壳。处方别名:鲍鱼壳、鲍鱼皮、鰒鱼甲、九孔螺、石决明、生石决、煅石决、九孔鲍、盘大鲍、毛底决明、光底海决、关海决、鲍螺壳、海决明、石厥明、朱子房、九孔贝、真海决、海南决 守宫:为壁虎科动物无蹼壁虎、多疣壁虎等的全体。处方别名:壁虎、天龙、守宫、爬壁虎、守瓜、壁宫、蜥虎、蝘蜒、蝎虎、巴蝎虎、炒壁虎、炒守宫 1 2 下页

海风藤的功效与作用
海蛤壳别名 第四篇

海风藤的功效与作用:海风藤别名满坑香、老藤、大风藤、岩胡椒,海风藤的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海风藤的作用:治风寒湿痹、关节不利、腰膝疼痛、筋脉拘挛、肺寒喘咳、屈伸不利,海风藤用药禁忌:阴虚火旺者慎服海风藤

海风藤的功效:
海风藤别名满坑香、老藤、大风藤、岩胡椒,海风藤的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海风藤的作用:治风寒湿痹、关节不利、腰膝疼痛、筋脉拘挛、肺寒喘咳、屈伸不利,海风藤用药禁忌:阴虚火旺者慎服海风藤。
药名:海风藤
别名:满坑香、老藤、大风藤、岩胡椒。
性味:辛、苦,微温。
归经:归肝经。海风藤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
主治:风寒湿痹,关节不利,腰膝疼痛,筋脉拘挛。肺寒喘咳,屈伸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
来源:海风藤为双子叶植物药胡椒科植物细叶青蒌藤的藤茎。

海风藤的作用:
海风藤味辛苦、性微温,归心、肝、肾经;气香行散;海风藤具有祛风湿,通经络,行气止痛,利水消肿的功效;海风藤主治风寒湿痹,筋脉拘挛,脘腥冷痛,跌打损伤,水肿,脚气。海风藤的功效与作用
1、海风藤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海风藤、追地风各二两。用白酒一斤,浸泡一周。日服二次,每次10毫升,早晚空腹服。服时不可加温,否则失效。心脏病人及孕妇忌服,感冒及月经期暂停服。
2、海风藤治跌打损伤:海风藤、大血藤、竹根七、山沉香、红牛膝、地乌龟。泡酒服。
3、(<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损伤:海风藤、大血藤、竹根七、山沉香、红牛膝、地乌龟。泡酒服。方中海风藤通经络,为君药。
4、海风藤祛风骨痛露(<浙江省药品标准>)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消渴盗汗等:海风藤84。375g,鸡血藤、葳灵仙68。75g,五加皮、防己、苏木各50g,只草乌34。6875g,甘草18。75g。防己、苏木依法渗漉,五加皮一味蒸汽蒸馏,收集馏液,残渣与其余甘草等6味,用水煎3次,至煎出液味尽,去渣,将煎出液分次过滤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上述馏液与防己、苏木的渗出液,混合均匀,滤清,使成1000毫升。每服1匙,1日3次,温开水冲服。方中海风藤祛风湿,为君药。
5、(<全展选编>)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海风藤、追地风各60g。用白酒1斤,浸泡1周,日服2次,每次10毫升,早晚空腹服。服时不可加温,否则失效。心脏病人和孕妇忌服,感冒和月经期暂停用。方中海风藤祛风湿,通经络,为君药。
海风藤辛散之功又可用于跌打损伤,海风藤可与三七、没药,大血藤等合用;若用于脘腹冷痛者,海风藤多与干姜、香附、陈皮等同用,以增散寒行气止痛之效;常用于风寒湿痹,筋脉动拘挛,肢节疼痛,海风藤可与羌活、独活、桂心、当归等配伍;海风藤行散之性又能利水消肿,可单用煎服。

海风藤用药禁忌:
阴虚火旺者慎服海风藤。

八月札的功效与作用
海蛤壳别名 第五篇

八月札的功效与作用:八月札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的果实,八月札别名畜葍子、木通子、压惊子,八月札的功效是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八月札的作用是治肝胃气痛、胃热食呆、烦渴、赤白痢疾、腰痛

八月札的功效:
八月札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的果实,八月札别名畜葍子、木通子、压惊子,八月札的功效是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八月札的作用是治肝胃气痛、胃热食呆、烦渴、赤白痢疾、腰痛、胁痛、疝气、子宫下坠。

药名:八月札
别名:畜葍子、木通子、压惊子、八月瓜、预知子、拿子、桴棪子、覆子、八月楂、八月炸、八月果、百日瓜、牵藤瓜、冷饭包、拉拉果、野香交、羊开口、腊瓜。
性味:味苦,性平。
归经:归肝、胃经。八月札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
主治:治肝胃气痛,胃热食呆,烦渴,赤白痢疾,腰痛,胁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
药材来源:八月札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的果实。

八月札的作用:
1、八月札利气,活血,杀虫,解毒,止痛。用于肝胃气痛,胁痛,月经痛等症。八月札的功效与作用。<药材学>
2、八月札疏肝,纳肾气。治膀胱疝气,吐血。<四川中药志>
3、八月札治疗胃癌:八月札、铁树叶、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30g,露蜂房、白术各9g,陈皮6g,水煎服。<上海中医药杂志>
4、八月札治疗食管癌、贲门癌:八月札30g,八角金盘10g,急性子、半枝莲各15g,丹参、生山楂各12g,青木香6g,水煎服。<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5、八月札主胃口热闭,反胃不下食,除三焦客热。<食性本草>
6、八月札治疗绒毛膜上皮癌:八月札、山稔根、白花蛇舌草各60g,水煎服,每日1剂。<青海常见肿瘤的防治>
7、八月札治疗肝胰癌疼痛:八月札20g,郁金、香附、延胡索各10g,水煎服,每日1 剂,分3--5次服。<实用抗癌验方>
8、八月札以蜜水煮食之,治噤口热痢。<本草汇言>
9、八月札治疗各种癌症:八月札15g,加水300ml,煎,饭前半小时分3次服。<抗癌食药本草>
10、八月札利大小便,宣通,去烦热,食之令人心宽,止渴,下气。<本草拾遗>
11、八月札食之去淡(痰)水,止赤白下利。崔禹锡<食经>
12、八月札疏肝益肾,健脾和胃。治消化不良,腹痛,泻痢,疝气,子宫下坠。<陕西中草药>
13、八月札治疗肝癌:八月札、石燕、马鞭草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实用抗癌药物手册>
14、八月札厚肠胃,令人能食,下三焦,除恶气,和子食之更好。(孟诜)
15、八月札治腰痛。<南京民间草药>

八月札海金天葵汤
材料:八月札(干)、金樱子、海金砂根各120克,天葵子240克。
做法:以上材料分别洗净,水煎2次,每次1500毫升,煎半小时,两次混合,去渣取汁,加热浓缩至1000毫升。
用法:每日服2次,分3天服完。
功效:疏肝利湿,消肿散结。
适应症:适用于淋巴结核结节期的调理。
提示:本方仅为辅助食疗用,患者还需根据医生嘱咐服食抗痨药物。

消癖汤
配方:柴胡、香附子、川楝子各9g,八月札、当归、生白芍药、制何首乌、菟丝子、延胡索、肉苁蓉、巴戟天、夏枯草、王不留行各15g,昆布、海藻各2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功效:疏肝活血,调理冲任。
按语:方中柴胡、香附子,八月札、川楝子、延胡索疏肝解郁,理气行滞;制何首乌、冤丝子、肉苁蓉、巴戟天温肾填精、调理冲任;昆布、海藻、夏枯草、王不留行软坚散结通络。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