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蜀中九日登高王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1-07    阅读: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专题检测:专题一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蜀中九日登高王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一篇

专题检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绮丽(qǐ) 筵席(yǎn) 江渚(zhǔ) 槛外(jiàn) ....

B.凤阙(què) 霰雪(sǎn) 南浦(pǔ) 绿鸾鸟(luán) 皎皎(jiǎo) 沙汀(tīnɡ) ......

D.纤尘(qiān) 扁舟(piān) 砧板(zhēn) 碣石(jié) ....

答案 C

解析 A项“筵”应读yán;B项“霰”应读xiàn;D项“纤”应读xiā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偏惊物候新(特别、尤其) .

忽闻歌古调(此指陆丞诗《早春游望》) ..

B.江渚(指水中陆地) .

日悠悠(深远) ..

C.铁骑绕龙城(穿铁甲的骑兵) ..

宁为百夫长(指中级军官) ...

D.不胜愁(承受得住) .

皎皎空中孤月轮(洁白的样子) ..

答案 C

解析 百夫长:指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月照花林皆似霰

C.银烛吐青烟

答案 A

解析 A项比喻,其余为拟人。

4.下列对诗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起首两句警拔,以“偏惊物候新”领起全篇。中间四句,用“出”、“渡”、“催”、“转”四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景物变化的情态。

B.杨炯的《从军行》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虚写的手法,尾联采用实写的手法,表达从军的强烈愿望。 B.不知江月待何人 D.淑气催黄鸟

C.《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

D.《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写了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及由此引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极为真切。

答案 B

解析 首联为实写,尾联为虚写。

5.下列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B.诗人将屡见不鲜的传统体裁,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

C.本诗虚实相生、黑白相辅,并从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

D.本诗着重写了思妇对离人的怀念,是一首爱情诗。

答案 D

解析 本诗不是单纯的爱情诗,而是融写景、哲理、爱情于一体。

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句话。(只填序号)

①我坐在滕王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②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

③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

④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

⑤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睛闭眼间全是王勃落寞忧郁的神情。

⑥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

答案 ⑥⑤②④③①

解析 本题总体思路由“思路”到“眼见之景”,再到“所听之声”,④句为过渡句。

7.文学常识填空。

(1)

(2)

(3)。

(4)顶峰上的顶峰”。

8.名句默写。

(1)(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3)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

(4)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

(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王勃《滕王阁序》)

(10)(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二、阅读鉴赏

9.阅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 ①幽州,今北京附近,古代属燕国。战国时,燕昭王为了招纳天下贤士而筑黄金台,礼遇贤士郭隗、乐毅等,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打败屡次侵犯燕国的齐国。燕国晚期也曾出现燕太子丹礼遇贤士田光、荆轲的千古美谈,诗中感慨即由此而发。

(1)燕国前代多有礼贤下士的明君贤人。为什么诗人却说“前不见古人”?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它和第二句合起来,说明了自己怎样的境遇?

答案 “前不见古人”的意思是:以前那些礼贤下士的人已见不到了。第二句是说,后来的贤明君主自己也来不及见了。这两句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失意情绪。

(2)后两句是什么意思?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 后两句是说,考虑到茫茫宇宙,天长地久,感到自己孤独无助,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抒发了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感情。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中九日登高

王 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怀。

人情已厌南乡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①

注 那:奈何,为什么。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乡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你认为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妙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 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诗人借用强烈的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诗的这两句问得看似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 ①蕤:原指草木花下垂的样子,此指花朵。

(1)颔联描绘了兰若怎样的形象?有何用意?

答案 颔联以幽独空林与朱蕤紫茎的对比,衬托兰若的超群风采,并暗寓孤芳自赏之意。

(2)结合后四句,分析诗人以兰若寄寓的感慨。

答案 后四句转而感叹芳华零落,虽经“迟迟”“嫋嫋”之时序延宕,然鲜艳之花最终凋零仍无可避免。诗人以兰若自比,比喻自身才华出众,而芳华摇落,则寄寓身世之感,自悲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功业无成。

(3)陈子昂有才华,有抱负,但屡遭排挤,政治上很不得志。这是其自伤身世之作。吴汝纶在《唐宋诗举要》中说:“此伤不遇明时。”请分析全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答案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体现。兰若青青,花叶繁盛,暗指自己杰出的才华;秋风威逼,花儿凋谢,正是自己年华流逝、壮志未酬的深悲。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理想幻灭的忧伤。【蜀中九日登高王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体验高考

12.(2012·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①①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 ①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案 (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解析 本题从诗歌意象表达效果的整合和主体意象的作用的角度考查对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1)先具体分析前两句所写到的意象的表达效果,然后进行整合。“晓路”点明起航的时间是清晨;“雨萧萧”写出起航时的天气状况;“江乡叶正飘”既交代了季节是秋季,又写出了诗人所见的落叶飘飞的景象。“雨萧萧”与“叶正飘”写出了秋景的凄清萧条。(2)“孤舟”在本诗中是一个主体意象,是全诗的线索,联结着诗中其他意象和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想。首联和颔联为“孤舟”的出现提供了背景,颈联从“帆”“桨”正面写“孤舟”,尾联写“孤舟”停宿之所,寄托了诗人借枫桥一抒幽思的情怀。孤舟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13.(2012·四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 规[] 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 子规: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答案 (要点)(1)“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2)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检测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蜀中九日登高王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二篇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检测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苏

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绮丽(qǐ) 筵席(yǎn) 江渚(zhǔ) 槛外(jiàn) ....

B.凤阙(quâ) 霰雪(sǎn) 南浦(pǔ) 绿鸾鸟(luán) 皎皎(jiǎo) 沙汀(tīnɡ) ......

D.纤尘(qiān) 扁舟(piān) 砧板(zhēn) 碣石(jiã) ....

答案 C

解析 A项“筵”应读yán;B项“霰”应读xiàn;D项“纤”应读xiā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偏惊物候新(特别、尤其) .

【蜀中九日登高王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忽闻歌古调(此指陆丞诗《早春游望》) ..

B.江渚(指水中陆地) .

日悠悠(深远) ..

C.铁骑绕龙城(穿铁甲的骑兵) ..

宁为百夫长(指中级军官) ...

D.不胜愁(承受得住) .

皎皎空中孤月轮(洁白的样子) ..

答案 C

解析 百夫长:指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月照花林皆似霰

C.银烛吐青烟

答案 A

解析 A项比喻,其余为拟人。

4.下列对诗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起首两句警拔,以“偏惊物候新”领起全篇。中间四句,用“出”、“渡”、“催”、“转”四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景物变化的情态。

B.杨炯的《从军行》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虚写的手法,尾联采用实B.不知江月待何人 D.淑气催黄鸟

写的手法,表达从军的强烈愿望。

C.《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

D.《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写了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及由此引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极为真切。

答案 B

解析 首联为实写,尾联为虚写。

5.下列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B.诗人将屡见不鲜的传统体裁,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

C.本诗虚实相生、黑白相辅,并从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

D.本诗着重写了思妇对离人的怀念,是一首爱情诗。

答案 D

解析 本诗不是单纯的爱情诗,而是融写景、哲理、爱情于一体。

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句话。(只填序号)

①我坐在滕王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②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

③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

④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

⑤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睛闭眼间全是王勃落寞忧郁的神情。

⑥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

答案 ⑥⑤②④③①

解析 本题总体思路由“思路”到“眼见之景”,再到“所听之声”,④句为过渡句。

7.文学常识填空。 (1)“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张若虚是“吴中四士”之一,另外三位是贺知章、张旭、包融。

(3)王勃,字子安,他的作品集为《王子安集》。

(4)前人称赞《春江花月夜》是“以孤篇压倒全唐”,闻一多更是赞扬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8.名句默写。

(1)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3)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

(4)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0)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二、阅读鉴赏

9.阅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 ①幽州,今北京附近,古代属燕国。战国时,燕昭王为了招纳天下贤士而筑黄金台,礼遇贤士郭隗、乐毅等,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打败屡次侵犯燕国的齐国。燕国晚期也曾出现燕太子丹礼遇贤士田光、荆轲的千古美谈,诗中感慨即由此而发。

(1)燕国前代多有礼贤下士的明君贤人。为什么诗人却说“前不见古人”?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它和第二句合起来,说明了自己怎样的境遇?

答案 “前不见古人”的意思是:以前那些礼贤下士的人已见不到了。第二句是说,后来的贤明君主自己也来不及见了。这两句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失意情绪。

(2)后两句是什么意思?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 后两句是说,考虑到茫茫宇宙,天长地久,感到自己孤独无助,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抒发了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感情。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中九日登高

王 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怀。 ①

人情已厌南乡苦,鸿雁那

注 那:奈何,为什么。 [注]从北地来?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乡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你认为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妙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 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诗人借用强烈的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诗的这两句问得看似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 ①蕤:原指草木花下垂的样子,此指花朵。

(1)颔联描绘了兰若怎样的形象?有何用意?

答案 颔联以幽独空林与朱蕤紫茎的对比,衬托兰若的超群风采,并暗寓孤芳自赏之意。

(2)结合后四句,分析诗人以兰若寄寓的感慨。

答案 后四句转而感叹芳华零落,虽经“迟迟”“嫋嫋”之时序延宕,然鲜艳之花最终凋零仍无可避免。诗人以兰若自比,比喻自身才华出众,而芳华摇落,则寄寓身世之感,自悲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功业无成。

(3)陈子昂有才华,有抱负,但屡遭排挤,政治上很不得志。这是其自伤身世之作。吴汝纶在《唐宋诗举要》中说:“此伤不遇明时。”请分析全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答案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体现。兰若青青,花叶繁盛,暗指自己杰出的才华;秋风威逼,花儿凋谢,正是自己年华流逝、壮志未酬的深悲。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理想幻灭的忧伤。

三、体验高考

12.(2012·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①①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 ①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案 (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解析 本题从诗歌意象表达效果的整合和主体意象的作用的角度考查对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1)先具体分析前两句所写到的意象的表达效果,然后进行整合。“晓路”点明起航的时间是清晨;“雨萧萧”写出起航时的天气状况;“江乡叶正飘”既交代了季节是秋季,又写出了诗人所见的落叶飘飞的景象。“雨萧萧”与“叶正飘”写出了秋景的凄清萧条。

(2)“孤舟”在本诗中是一个主体意象,是全诗的线索,联结着诗中其他意象和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想。首联和颔联为“孤舟”的出现提供了背景,颈联从“帆”“桨”正面写“孤舟”,尾联写“孤舟”停宿之所,寄托了诗人借枫桥一抒幽思的情怀。孤舟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13.(2012·四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 子规: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诗词鉴赏
蜀中九日登高王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三篇

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篇章结构/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反复、排比、设问、反问、用典、通感、反语、互文……

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议论

描写:衬托、烘托、对比、粗笔勾勒、白描工笔、渲染、动静结合、明暗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正侧结合

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缘情写景/以景结情)、借古讽今(借古抒怀)、用典抒情、叙事抒情

注:文艺表现手法——赋比兴、想象、联想、铺陈、象征、类比、抑扬、用典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情结景、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浑然天成、以少总多、以小见大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包括乐景写乐情、乐景写哀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 乐景写哀情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哀景写哀情

小重山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这首词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马、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悲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悲切婉转的情调。

哀景写乐情

塞下曲李白

五日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上太行于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马独还。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缘情写景/移情入景(明显移情,常用拟人、移就的修辞手法)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落晓枝。

以景结情

从军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托物言志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他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谷”诗表现了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肖”诗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志向高远的凤凰形象,借写凤凰的遭遇抒发自己对命运的无奈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具有强烈的生命孤独感。

1.托物言志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征表达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2.借景抒情是借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表达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用典——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等作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添内容的丰富性,可收到言简义、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霁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衬托或烘托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和鲜艳的荷花相互映衬。

题扬州禅智寺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街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尾联运用了衬托手法,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渲染

长信秋词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未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淸漏长。

双调•清江引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秋雨等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深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对比对照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场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的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孤雁 杜甫

孤烟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作者托物言志,寄寓了自己的情感:颔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路途遥远,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鸭的平庸鸣噪衬托出孤雁的高远追求,表达诗人的高远志向、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动静结合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虚实结合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2.已逝之景之境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设想的未来之境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抑扬(欲抑先扬、欲扬先抑)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高楼。忽见陌头扬抑色,悔叫夫婿觅封侯。

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才说她“悔”。通过少妇情感的微妙刻画,表现出人物情感,一抑一扬腾挪跌宕波澜起伏。

白描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侧面描写【蜀中九日登高王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从军行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比拟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即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诗人卓然不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尾联抒怀,表示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自得其乐,而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了诗人隐居田园、不慕荣利的高尚情操。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

答题思路:准确指出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传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蜀中九日登高王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采用()技法,写出了意境()的特点,表现出/突出()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的作用。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这首诗运用反衬手法,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环境的寂静。表现了使人由漂泊引起的心中孤独寂寞之感。

蜀中九日登高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哪从北地来。

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哪从”,显得浅易亲切;手法上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不得北归,第四句采用反问与前句形成强烈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感情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如何分析咏物诗

提炼所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象与志向的契合点。

早梅 张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展示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诗人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对意境的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步骤:概括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描绘画面;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结合诗歌分析情感。 术语:选取()意象,营造()意境,渲染()氛围,表达()情感

意境:雄浑壮丽、幽清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萧条疏凉、深远绵邈、孤寂凄凉

动:活泼、风趣、热烈、繁华、喧闹

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孤清、澄清

悲:悲凉、悲壮、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

壮:壮阔、壮丽、空旷、清远、慷慨、雄浑

美:优美、明丽、雅致、清新、自然、质朴、含蓄、飘逸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语言特点:浅易、通俗、典雅、庄重、豪迈、悲壮、清新、质朴、委婉、生动、讽刺、诙谐 宫廷诗--缠绵婉转田园诗--恬静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慷慨悲凉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画龙点睛……

语言风格: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朴素自然、婉约细腻、朴素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生动形象、绚丽飘逸……

李白--豪迈飘逸苏轼--豪迈旷达杜牧--清健俊爽杜甫--沉郁顿挫

王昌龄--雄健高昂辛弃疾--慷慨悲壮高适--悲壮苍凉陆游--悲壮豪放温庭筠--绮丽香艳李商

隐--朦胧隐晦李清照--缠绵悱恻王维--诗画一体

陶渊明--朴素自然白居易--通俗易懂

鉴赏字词

内容上——描写对象的特点;字词营造的氛围;字词揭示的主旨;字词包含的情感 形式上——表达技巧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首句开门见山,交代出“江水”“烟树”等重重阻隔,展现了一片迷蒙浩渺的艺术境界,反映出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怀念。“隔'字把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烟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情呈现了出来。

古诗蜀中九日登高的意思_蜀中九日登高阅读答案_作者王勃
蜀中九日登高王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四篇

<蜀中九日登高>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勃。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译文]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古诗蜀中九日登高的意思_蜀中九日登高阅读答案_作者王勃。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你为何还要南来。
[鉴赏]
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

二月二日阅读答案_作者李商隐
蜀中九日登高王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五篇

<二月二日>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李商隐。其全文诗词如下: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二月二日阅读答案_作者李商隐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前言]
<二月二日>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他在抑幕的第三年。整首诗歌以描写江间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这首诗前边写自然景物赏心悦目的“美”,后边写自己失意后凄苦不堪的“愁”,情景紧密结合,成为一个统一体。诗人要写离愁,却偏偏把景物写得很美。这春景越美,作者自已的愁意就越浓。二月二日阅读答案_作者李商隐。诗中以乐境反衬愁思,取得了异样的艺术效果。
[注释]
⑴二月二日:蜀地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
⑵东风:春风。笙:一种管乐器。它是用若干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的。
⑶花须:花蕊,因花蕊细长如须,所以称为花须。柳眼:柳叶的嫩芽,⑷元亮井:这里指故里。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字。
⑸亚夫营:这里借指柳仲郢的军幕。亚夫,即周亚夫,汉代的将军。他曾屯兵在细柳(在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御匈奴,以军纪严明著称,后人称为‘亚夫营”、“细柳营”或“柳营”。
⑹游人:作者自指。
⑺风檐雨夜声: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江边浪潮声的凄切。
[翻译]
二月二日,是蜀中的踏青节,我独自漫步在江边。沐浴着温暖的春日、和煦的春风,我听到远处传来悠扬的笙歌。在这早春啊,花朵吐出了花蕊,细长如须;柳树长出了嫩叶,细小如眼,各自可爱无比。岸边,紫蝶和黄蜂在花柳间穿梭追逐,缠绵多情。客居异乡,我多想回到万里之隔的家乡啊,过着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可如今,三年来我却一直在柳营任事,不曾回乡。新滩碧波荡漾,流水淙淙。它们不能理解我的羁旅愁思之情,那盈耳不绝的流水声,听起更像午夜时檐上滴落的凄凄风雨声。
[赏析]
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 ”,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写江上春色。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色彩。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无赖”即“ 无心”,与“有情”相对。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了,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日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故源“无赖 ”。蜂、蝶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 ”。然而,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蝶,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其中透露出的隐痛。诗人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何焯说:“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至,却使人不觉 ”。这“不觉”正是诗的蕴藉处。
颈联“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转写长期寄幕思归。元亮井,用陶渊明(字元亮 )<归园田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亚夫营,用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事,暗寓幕主的柳姓。虽用典,却像随手拈来,信口道出。他曾说自己“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可见诗人连归隐躬耕的起码物质条件也没有。“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对照着“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写意>)、“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等诗句,不难感到“三年从事亚夫营”之中所蕴含的羁泊天涯的痛苦。
末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写新滩流水在作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的作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所以发出“新滩莫悟游人意”的嗟叹。本是作者主观感情作怪,却说“新滩莫悟”,曲折有致。
李商隐许多抒写身世之悲的诗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笔调,绮丽精工的语言,着意渲染出一种迷蒙悲凄的环境气氛。这首诗却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具有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

王勃的诗
蜀中九日登高王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六篇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的诗

2、<亭夜宴>

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
森沉野径寒,肃穆岩扉静。
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
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

3、<>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王勃的诗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4、<怀仙>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
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溪。
琼浆犹类乳,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5、<别王长史>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6、<饯别>

客心悬陇路,游子倦江干。
槿丰朝砌静,筱密夜窗寒。
琴声销别恨,风景驻离欢。
宁觉山川远,悠悠旅思难。

7、<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8、<别薛华>

明月沉珠浦,风飘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9、<梵宇三觉寺>

杏阁披青磴,雕台控紫岑。
叶齐山路狭,花积野坛深。
萝幌栖禅影,松门听梵音。
遽忻陪妙躅,延赏涤烦襟。

10、<平晚行>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11、<主簿>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12、<兵曹>

征骖临野次,别袂惨江垂。
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
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
亭皋分远望,延想间云涯。

13、<驿饯唐少府>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4、<郊外>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15、<即事>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
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
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16、<迹寺>

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趾馀。
年长金迹浅,地久石文疏。
颓华临曲磴,倾影赴前除。
共嗟陵谷远,俄视化城虚。

17、<晚眺赠王道士>

金坛疏俗宇,玉洞侣仙群。
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
斜照移山影,回沙拥籀文。
琴尊方待兴,竹树已迎曛。

18、<>

柰园欣八正,松岩访九仙。
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
代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
终希脱尘网,连翼下芝田。

19、<还郊>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
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
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
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20、<春园作>

投簪下山阁,携酒对河梁。
狭水牵长镜,高花送断香。
繁莺歌似曲,疏蝶舞成行。
自然催一醉,非但阅年光。

21、<泉宴>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
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
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22、<道观>

芝廛光分野,蓬阙盛规模。
碧坛清桂阈,丹洞肃松枢。
玉笈三山记,金箱五岳图。
苍虬不可得,空望白云衢。

23、<关晨度>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
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
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
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 ·送卢主簿,王勃翻译(2016-04-11)
  • ·咏风王勃(2016-05-02)
  • ·送卢主簿翻译(2016-05-16)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