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黄柏的药性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1-09    阅读:

黄柏的神奇功效
黄柏的药性 第一篇

侧柏叶-原态 侧柏叶-药材 侧柏叶-饮片

侧柏叶 (《药性论》)

【异名】柏叶(《金匮要略》),丛柏叶(《闽东本草》)。

【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嫩枝与叶。

【植物形态】侧柏(《药性论》)又名:柏(《诗经》),扁柏(《滇南本草》),崖柏、香柏、黄心柏、扁松、云片柏,松蟠、片松、喜柏。

常绿乔木,高达20米,直径可达1米。

树冠圆锥形,分枝多,树皮红褐色,呈鳞片状剥落。

小枝扁平,呈羽状排列。

叶十字对生,细小鳞片状,紧贴于小枝上,亮绿色,端尖,背有凹陷的腺体1个。

雌雄同株,雄球花多生在下部的小枝上,呈卵圆形,长2~3毫米,具短柄,有5~10对雄蕊;雌球花生于上部的小枝上,球形,无柄,直径3~4毫米,鳞片3对,有时4对,下面2对下半部肉质突起,基部各生有2个直立胚珠,球果卵圆形,长1.2~2.5厘米,肉质,浅蓝色,后变为木质,深褐色而硬,裂开,果鳞的顶端有一钩状刺,向外方卷曲。

种子椭圆形,无刺,淡黄色,质柔软,长0.5厘米,径0.3厘米。

花期4月。

果期9~10月。【黄柏的药性】

喜生湿润肥沃的山坡。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本植物的根皮(柏根白皮)、树枝(柏枝节),种仁(柏子仁)、树脂(柏脂)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西藏地区所用的侧柏叶,为喜马拉雅柏木和曲枝柏的叶。

上述植物的种仁,在当地亦作柏子仁入药。

【采集】夏、秋采收,剪取小枝,晾干。

【药材】干燥枝叶,长短不一,分枝稠密。

叶为细小鳞片状,贴伏于扁平的枝上,交互对生,青绿色。

小枝扁平,线形,外表棕褐色。

质脆,易折断。

【黄柏的药性】

微有清香气,味微苦,微辛。

以叶嫩、青绿色,无碎末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0.6~1%,中含侧柏烯、侧柏酮、小茴香酮、蒎烯、石竹烯等;黄酮类中有香橙素、槲皮素、杨梅树皮素、扁柏双黄酮、穗花杉双黄酮等。

新鲜侧柏叶的粗制总黄酮含量为1.72%。

还含鞣质、树脂、维生素C等。

【药理作用】提取物对小鼠有镇咳(氨水法)、祛痰(酚红法)作用。

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分离,所含之醇性皂甙祛痰作用较强,其镇咳成分可能为一种酚性甙。

对豚鼠的致喘无明显保护作用(组织胺喷雾法),但能舒张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并可部分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不能解除乙酰胆碱之致痉作用。

叶中所含之黄酮250毫克/公斤腹腔注射有明显镇咳作用,200毫克/公斤腹腔注射及1000毫克/公斤口服有明显祛痰作用。

叶中的有效部分提取物Ⅱ号(醋酸乙酯提取物)250毫克/公斤腹腔注射有明显镇咳作用,100及200毫克/公斤有明显祛痰作用。

可协同戊巴比妥钠之麻醉作用,明显减少动物之自主活动,故有中枢镇静作用。

此外,可舒张离体肠段平滑肌,且可明显解除组织胺与乙酰胆碱所致肠痉挛,事先给予则可阻断两者之致痉作用。

还可明显扩张兔耳血管,降低血压(麻醉猫)。

醇浸剂(1:180000)在试管中对结核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较水煎剂强1800倍,且与异烟胼有协同作用。

对肺炎球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

侧柏叶、小叶冬青复方对肺炎欢球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及甲型链球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侧柏叶煎剂1:40对京科68-1型病毒有抑制作用。

其中所含之侧柏酮在其对动物无害的剂量(1~10毫克/公斤)时,既不影响大鼠的自发活动,也不改变其后天学得的行为(只是使此种行为更加协调),很大剂量也不影响大脑皮层的呼吸活动。

小白鼠口服60克/公斤,观察72小时,未见死亡,腹腔注射水煎剂半数致死量为15.2克/公斤,水煎剂醇沉淀后的制剂则为30.5克/公斤,毒性不大。

【炮制】侧柏叶:拣净杂质,揉碎去梗,筛净灰屑。

侧柏炭:取净侧柏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褐色,存性,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苦涩,寒。

①《药性论》:味苦辛,性涩。

②《本草图经》:性寒。

③《药品化义》:味苦涩,性凉。

【归经】入心、肝、大肠经。

①《药品化义》:入肝、心、脾、肺四经。

②《要药分剂》:入肝、肾二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

【功用主治-侧柏叶的功效】凉血,止血,祛风湿,散肿毒。

【黄柏的药性】

治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肠风、崩漏,风湿痹痛,细菌性痢疾,高血压,咳嗽,丹毒,痄腮,烫伤。

①《别录》: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

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生肌。

②《药性论》:止尿血,能治冷风历节疼痛。

③《日华子本草》:炙窨冻疮。

④《本草图经》:杀五藏虫。

⑤《本草正》:善清血凉血,去湿热湿痹,骨节疼痛。

捣烂可敷火丹,散痄腮肿痛热毒。

⑥《生草药性备要》:散血敷疮,同片糖捶敷。

亦治跌打。

⑦《医林纂要》:泄肺逆,泻心火,平肝热,清血分之热。

⑧《岭南采药录》:凉血行气,祛风,利小便,散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宜忌】①《药性论》:与酒相宜。

②《本草述》:多食亦能倒胃。

【选方】①治吐血不止:柏叶、干姜各三两,艾三把。

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金匮要略》柏叶汤) ②治忧恚呕血,烦满少气,胸中疼痛:柏叶捣罗为散,不计时侯,以粥饮调下二钱。

(《圣惠方》) ③治鼻衄出血数升,不知人事:石榴花、柏叶等分。

为末,吹鼻中。

(《普济方》) ④治小便尿血:柏叶,黄连(焙研)。

酒服三钱。

(《济急仙方》) ⑤治蛊痢,大腹下黑血,茶脚色,或脓血如靛色:柏叶(焙干为末)、黄连。 二味同煎为汁服之。

(《本草图经》) ⑥治小儿洞痢:柏叶煮汁,代茶饮之。

(《经验方》) ⑦治痔、肠风、脏毒、下血不止:柏叶烧灰调服。

(《百一选方》) ⑧治肠风、脏毒,酒痢,下血不止:嫩柏叶(九蒸九晒)二两,陈槐花一两(炒半黑色)。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黄柏的药性】

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普济方》侧柏散) ⑨治妇人月水久不断:芍药、柏叶(炙)各一两。

上二味,粗捣筛。 每服三钱匕,水、酒各半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圣济总录》芍药汤) ⑩治历节风痛,痛如虎咬,走注周身,不能转动,动即痛极,昼夜不宁:侧柏叶五钱,木通,当归、红花、羌活、防风各二钱。

水煎服。

(《本草切要》) ⑾治风痹历节作痛:侧柏叶煮汁,同曲米酿酒饮。

(《纲目》柏叶酒) ⑿治大人及小儿汤火伤:侧柏叶,入臼中湿捣令极烂如泥,冷水调作膏,涂敷于伤处,用帛子系定,三,二日疮当敛,仍灭瘢。

(《本草图经》) ⒀治高血压:侧柏叶五钱。

切碎,水煎代茶饮,至血压正常为止。

(《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⒁治深部脓肿:侧柏叶一两,白矾五钱,酒一两。

先将侧柏叶捣碎,又将白矾细粉置酒中溶化,再将侧柏叶倒入酒内和匀,调敷患处,每日换药二次。【黄柏的药性】

(《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⒂治流行性腮腺炎:扁柏叶适量,洗净捣烂,加鸡蛋白调成泥状外敷,每天换药二次。

(《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⒃治鹅掌风:鲜侧柏叶,放锅内水煮二、三沸,先熏后洗,一日二、三次。

(《河北中医药集锦》)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慢性细菌性痢疾将侧柏叶晒干或焙干后研成粗末,加入18%的酒精,以浸漫药粉为度,浸泡4昼夜,滤取浸液。

每次50毫升(儿童酌减),日服3次,7~10天为一疗程。

共治114例,治愈100例,治愈率87.7%。

实验证明,本浸剂有较好的抑菌或杀菌效果。

如经煮沸、高压消毒,或加防腐剂,则会影响疗效。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取侧柏叶3700克,水煎浓缩成1:2的稠膏;另用侧柏叶300克研成细粉,拌入稠膏中,烘干,压制成片,每片重0.5克。

每日3次,每次4片,饭后服,连服10天为一疗程。

或用侧柏叶、鼠曲草(即佛耳草)各1.5两,制成片剂,一日分三次饭后服,连服10天为一疗程。 疗效:㈠单纯型:用单味片剂治疗538例,近期控制28例(5.2%),显效70例(13%);复方片剂治疗395例,近期控制1S例(3.8%),显效54例(13.7%)。

㈡喘息型:用单味片剂治疗179例,近期控制7例(4%),显效37例(20.6%);复方片剂治疗235例,近期控制6例(2.3%),显效29例(12.3%)。

副反应有上腹部不适、腹胀、恶心、呕吐、胃纳不佳、咽干、头晕等,不需处理,短时间内能自行消失。

少数病员曾出现皮疹瘙痒或眼睑、面部、下肢浮肿,可能系药物过敏反应,停药后即自行消失。 ③治疗肺结核㈠静脉点滴:100%侧柏叶注射液20~3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150毫升中,1小时左右滴完;㈡静脉注射:100%侧柏叶注射液20~3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30毫升中,15分钟左右注射完毕。

64例患者经治1个月以上,临床治愈9例,显著好转6例,好转32例,无变化12例,恶化5例。 疗程一般为2个月,对新鲜结核病灶和浸润期疗效较好,对陈旧性结核及厚壁纤维空洞型疗效较差。 应用过程中未见毒性反应。

④治疗百日咳用新鲜侧柏叶(连幼枝)1两,加水煎成100毫升,再加蜂蜜20毫升。

如用干品,则每两煎成150毫升,另加蜂蜜30毫升。

剂量:1岁以内每次10~15毫升,1~3岁15~30毫升,4岁以上30~50毫升,均日服3次。 视病情需要连服1~3周。

治疗越早,疗效越高,疗程亦短。

配制本剂时可酌加防腐剂,否则超过4天即转酸味或起白沫。

侧柏以新鲜者效果较佳。

⑤治疗溃疡病并发出血剂型与服法:㈠煎剂:侧柏叶5钱,加水300毫升,煎成150毫升为1次量,日服3次。

㈡粉剂:以侧柏叶研末焙制而成,每次3克,日服3次。

除服药外,仍采用一般内科保守疗法,如静卧、保暖及流质饮食等。

疗效: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50例,大便潜血平均3.5天转阴。

对合并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的患者,止血亦较迅速。

除个别服药后有恶心外,一般无不良反应。

对照病例采用胃病饮食、补液、输血、镇静及凝血剂等,其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平均为4.5天。 有人认为侧柏叶对溃疡病合并出血的疗效超过乌贼骨与白及粉。

⑥治疗秃发用鲜侧柏叶浸泡于60%酒精中,7天后滤取药液,涂擦毛发脱落部位,每日3次。 观察13例(均为前额、头顶至后枕部脱发,斑秃不在此列),治后全部均见毛发生长,如能坚持连续

涂擦并酌量增加药物浓度,则毛发生长可较密,同时也不易脱落。

【名家论述】①《本草衍义补遗》:柏叶,补阴之要药,其性多燥,久得之,大益脾土,以滋其肺。 ②《本草经疏》:侧柏叶,味苦而微温,义应并于微寒,故得主诸血崩中赤白。

若夫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则略同于柏实之性矣。

惟生肌去湿痹,乃其独擅之长也。

③《本草汇言》:侧柏叶,止流血,去风湿之药也。

凡吐血、衄血、崩血、便血,血热流溢于经络者,捣汁服之立止;凡历节风痱周身走注,痛极不能转动者,煮汁饮之即定。

惟热伤血分与风湿伤筋脉者,两病专司其用。

但性味苦寒多燥,如血病系热极妄行者可用,如阴虚肺燥,因咳动血者勿用也。

如痹病系风湿闭滞者可用,如肝肾两亏,血枯髓败者勿用也。

④《药品化义》:侧柏叶,昧苦滋阴,带涩敛血,专清上部逆血。

又得阴气最厚,如遗精、白浊、尿管涩痛属阴脱者,同牛膝治之甚效。

⑤《本经逢原》:柏叶,性寒而燥,大能伐胃,虽有止衄之功,而无阳生之力,故亡血虚家不宜擅服。

然配合之力,功过悬殊,如《金匮》柏叶汤,同姜、艾止吐血不止,当无此虑矣。

若《济急方》同黄连治小便血;《圣济总录》同芍药治月水不断,纵借酒之辛温,以行苦寒之势,但酒力易过,苦寒长留,每致减食作泻,瘀积不散,是岂柏叶之过欤?

由于工作压力大和精神紧张患上神经衰弱症,不少人出现烦躁、焦虑、失眠等症状,最令他们担心的是头发脱落日渐严重,每次梳头都看见脱落下来的发丝,便觉伤感,怕有朝一日会变成秃头!

民间食疗有用侧柏叶治疗脱发,颇具疗效。用法是侧柏叶四两、当归二两,烤干后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三钱,淡盐水送下,每日一次,连服二十天为一疗程。另外可以用侧柏叶浸威士忌酒,每天早晚用药酒涂搽脱发位置,再轻柔按摩头皮,令新发重长。新长的头发黑色有光泽,不易脱落。

侧柏叶又名扁柏、黄心柏,为常绿乔木,其嫩枝、叶及果皆可入药,其味苦、涩,性微寒,入肺、肝、大肠经,有凉血止血的功效。主要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出血病症,并有镇咳、祛痰、降压、防脱发等作用。其果实中的果仁则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之功效。

近年的临床研究发现,侧柏叶有止咳祛痰、防治秃发的功效,故常用于老年慢性气管炎及治疗各种秃发,并取得满意效果。

血热兼有血瘀所致的月经病,症见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崩漏、血色鲜红量多而有血块者,可以用鲜莲藕配合生侧柏叶榨汁,调入蜂蜜饮用,有清热凉血、散瘀止血的功效,经血量多时,可每日饮用二至三次,以增强疗效。

由血热引起的月经延长,症见月经淋漓不净达半月之久,并出现咽干口燥、手足心热、二颧潮红症状者,可以用侧柏叶加红糖煮粥作食疗。肠道湿热引致大便不畅,便血鲜红者,亦可用侧柏叶煎取汁液,入粳米煮粥作食疗,有良效。

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用侧柏叶配合白萝卜、白菜根、白茅根煲水代茶饮,有祛痰、凉血、解毒的功效。此茶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血分有热者亦有帮助。

黄连 黄芩 黄柏 三位中药的区别及作用
黄柏的药性 第二篇

黄连 黄芩 黄柏 三位中药的区别及作用 黄芩善于治疗肺热咳嗽、高热惊风、吐血鼻衄、头痛鼻渊等症、如配知母、桑白皮、荷叶、银花、连翘、桔梗、桔仁等治疗肺热咳嗽痰多等症。配生石膏、山栀子、大黄、生地等治疗鼻衄、血热斑疹等症,配苍耳子、知母、木笔花、桑白皮、赤芍等治疗鼻窦炎等。与夏枯草、双钩藤、菊花等配伍,可以治疗肝炎上炎引起的眼花、目赤肿痛、心烦头晕等症。

黄连在临床上常用对湿热泄泻、高热神昏、吐血、衄血、心下痞满、胃火炽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病症的治疗。如治疗胃肠实热、胃火炽盛引起的胃内嘈杂、牙龈肿痛、胃脘作痛、口舌生疮时,常与连翘、厚朴、枳实、栀子配伍。治疗肝火旺所至的肋胁胀痛、口苦泛酸时常与吴茱萸配伍。治疗心火亢盛引起的胸闷、心痛、夜不能寝时,又常常与瓜蒌、半夏等药物配伍。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连中含有黄连碱、掌叶防己碱、甲基黄连碱、木兰碱等物质,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痢疾球菌、霍乱弧菌等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因此,黄连还是一种很好的抗菌消炎药。

黄柏是黄柏树的内皮,临床上主要用于对湿热下注、淋病、痢疾、尿浊带下、骨蒸劳热梦遗等病的病症的治疗,如治疗痢疾时常与木香、黄连,马齿苋、白头翁、秦皮等配伍、治疗湿热下注时所至的泌尿感染。常与栀子、大黄、龙胆草、木通、瞿麦、当归等配伍。治疗血尿时又常与小蓟、地榆、白茅根等配伍。治疗妇女带下、常与车前子、芡实、苍术等配伍。

黄芩、黄连和黄柏虽然都属清热降火药,但黄芩偏于清上焦火,黄连偏于清中焦火,而黄柏则偏于清下焦火。根据其各自的特点,临床上遇有心炎、肺火时常先黄芩,遇有胃炎时常选黄连,遇有大肠及膀胱湿热火盛时可选黄柏治疗。

摘自 ----------《中药基础学》

中药材黄柏需求分析 应用广泛用量锐增
黄柏的药性 第三篇

中药材黄柏需求分析 应用广泛用量锐增

1.中药饮片

黄柏药用价值很高,中医药界普遍认为它是清热燥湿药中的上品,在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上功效显著,所以黄柏的运用非常广泛,在各种中药方剂中经常可以看到黄柏。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2.3万个医院,以及十万多家药店,数万家诊所,上千个中药厂,需用黄柏饮片约4至5千吨,几百个中药植物厂提取每年需要黄柏鲜货约数万吨左右,其中关黄柏由于个子厚,片形比较美观以及一些地方的用药习惯,多用于饮片市场,而川黄柏含量高,多进入药厂及中药提取厂,其中提取厂的用量占到整个黄柏总量的60%以上。以前假黄柏丝充斥着整个市场,扰乱了黄柏市场,这几年来,国家药监局开展中药材专业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劣中药材等违法犯罪行为,规范了中药材市场秩序,保障了公众用药安全,也替黄柏打了一颗定心针,让黄柏饮片远离被造假的烦恼。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非常重视,制定了许多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也加大了对中医药的投入,使中药市场迎来了一次腾飞的机会。

2.中成药

我国诸多医药企业(厂)用黄柏开发生产了千余种(规格)中成药,一些知名品牌中成药投入市场后颇受消费者青睐,其中不少知名品牌享誉国内外医药市场,如知柏地黄丸、上清丸、三黄片、二妙丸、正露丸、整肠丸、炎可宁片、清肺抑火片等等,而就知柏地黄丸有国药准字生产许可证的厂家就有200多个,在需要用到黄柏作为中成药原料的中药厂数不胜数,再加上现在中成药的普及,用于中成药投料的黄柏不少于2000吨。

3.黄连素(盐酸小檗碱)

黄连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碱,它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黄连素能对抗病原微生物,对多种细菌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常用来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和肠胃炎,它无抗药性和副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连素还具有显著的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降低胆固醇、抗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改善胰岛素抵抗、抗血小板、抗炎等作用,因而在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将可能有广泛、重要的应用前景,日益受到重视。

黄连素具有疗效较好、价格低廉、百姓认知度高、应用面广等特点,近几年在我国医药市场上的用药量不断上升,20世纪末,我国市场上黄连素的销售量达到7-8亿片,目前达到50-60亿片(需黄连素原料药600吨)。而且现在进入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其新的适应症正在开发。国家最近也出台一些政策限制抗生素的滥用,相信对黄连素的需求未来有较大发展空间。

预计到2015年左右,黄连素片在国内市场的容量将达到120亿片以上(消耗黄连素原料药1200吨以上),而且黄连素在兽用方面和出口的市场需求也非常巨大,未来市场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竞争格局。目前我国黄连素的供应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和植物提取法两种方式,植物提取的主要是一些四川产地的提取厂,如协力制药、玉鑫药业、同人泰药业、鑫光生物和蜀西植物等,以及产地许多无证的提取厂;其中无证提取厂的提取量也不可忽视,就调研组仅在产地四川

雅安市考察的9家无证提取厂,每年就大约需要提取9600吨黄柏鲜货。化学合成的厂家主要以东北制药总厂和江苏亚邦集团为主导。但化学合成由于投资成本高,工艺复杂,原料成本高,污染大,生产不稳定等因素使黄连素的价格高企不下。随着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国内黄连素的天然提取物价格水涨船高,并且供货量逐渐减少。由于川黄柏盐酸小檗碱比关黄柏高,所以用于提取黄连素的黄柏主要用川黄柏。经康美中药部实地与四川提取厂家调研,一颗八年生川黄柏树只能提取100克的黄连素,而一颗八年生的川黄柏树大概能剥10KG鲜皮,折成干货大概3.5KG。故如果按一年需要200吨的植物提取黄连素的话,需要20000吨川黄柏鲜货,折成干货大概7000多吨。现在化学合成的黄连素报价要400-500元,接下来由于人工费用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价格还会上调。

4.化妆品和保健品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当今化妆品领域的发展逐步趋向生物化和功能化。天然功能性化妆品顺应了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潮流和消费心理,“绿色”将是本世纪化妆品的主要发展方向。特别是由于人们对化妆品功效的苛求,对大自然返朴归真的向往,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就更加期待有源于天然、无毒、无污染的化妆品出现。黄柏具有抗菌、抗炎、抑汗、抗过敏和延缓衰老等功效,可用于制备防治湿疹、抗皮肤老化等功效性化妆品。而且现代人的养生保健意识逐渐增强,许多人喜欢沐足,而沐足用的中药包、中药粉和中药片中很多都有用到黄柏,所以单单沐足用的黄柏的量就非常之大。

5.出口

黄柏不但内销逐年增加,而且外贸出口亦同步升温,除港澳台地区连年要货,且数量较大外,还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

2010年出口的关黄柏大概为280吨,川黄柏数量为320吨共600吨;2013年则已宊破1000吨,出口量连年增长。

赤芍的功效与作用
黄柏的药性 第四篇

赤芍的功效与作用:赤芍为芍药科植物芍药、川芍药、草芍药、毛叶草芍药、美丽芍药、窄叶芍药和块根芍药的根,赤芍的功效与作用是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赤芍又叫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赤芍用药禁忌是赤芍不宜

赤芍的功效:
赤芍为芍药科植物芍药、川芍药、草芍药、毛叶草芍药、美丽芍药、窄叶芍药和块根芍药的根,赤芍的功效与作用是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赤芍又叫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赤芍用药禁忌是赤芍不宜与藜芦同用。
药名:赤芍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芍药科。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赤芍的功效与作用
处方名:赤芍、赤芍药、炒赤芍处方中写赤芍、赤芍药指生赤芍,为原药材去杂质,刮去粗皮,晒干,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炒赤芍为赤芍片用文火炒至黄色,略见焦斑摊晾,然后入药者。
性味:苦;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10g;或入丸、散。
来源:赤芍为芍药科植物芍药、川芍药、草芍药、毛叶草芍药、美丽芍药、窄叶芍药和块根芍药的根。
炮制方法:
1、赤芍: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2、酒赤芍:取赤芍片,加黄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每100kg赤芍片,用黄酒12kg。)
3、炒赤芍:取赤芍片,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
1、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能。生赤芍以清热凉血力胜。多用于温病热入血分的身热出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
2、酒赤芍:以活血散瘀力胜,清热凉血作用较弱。多用于闭经或痛经,跌打损伤。
3、炒赤芍:炒后药性偏于缓和,活血止痛而不伤中,可用于瘀滞疼痛。

赤芍的作用:
赤芍味苦,微寒;归肝经,赤芍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赤芍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赤芍用于经闭,跌扑损伤,疮痈肿毒等气血瘀滞证。赤芍配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等,赤芍可用于经闭及跌扑损伤;赤芍配当归、金银花、甘草等,可用于疮痈肿毒;赤芍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发热、舌绛、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等。配生地、牡丹皮等。
1、赤芍治疗赤痢多腹痛不可忍:赤芍药二两、黄柏二两(以蜜拌合涂炙令尽 锉).上药 捣筛为散 每服三钱 以淡浆水一中盏 煎至五分 去滓 不计时候稍热服.(<太平圣惠方>赤芍药散)
2、赤芍治衄血不止:赤芍药为末,水服二钱匕。(<事林广记>)
3、赤芍治疗血痢腹痛:赤芍药、黄柏(去粗皮 炙)、地榆各一两.上三味捣筛 每服五钱匕 以浆水一盏 煎至七分 去滓 不拘时温服.(<圣济总录>芍药汤)
4、赤芍治妇人气血不和,心胸烦闷,不思饮食,四肢少力,头目昏眩,身体疼痛:牡丹皮、白茯苓、赤芍药、吴白芷、甘草各一两,柴胡三两(去芦)。上六味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姜、枣,煎至七分,温服,食后临卧各-服。(<博济方>赤芍药散)
5、赤芍治疗五淋:赤芍药一两 槟榔一个(面裹煨).上为末 每服一钱 水煎 空心服.(<博济方>)
6、赤芍治疗妇人血崩不止、赤白带下:香附子、赤芍药.上等份 为末 盐一捻 水二盏 煎至一盏 去渣服 食前.(<太平圣惠方>如神散)
7、赤芍治疗急性乳腺炎:赤芍一至二两 生甘草二钱.水煎服.如发热加黄芩 另用白蔹根、食盐少许捣敷患处.(<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赤芍能清血分实热,散瘀血留滞。该品功能与丹皮相近,故常与丹皮相须为用。但丹皮清热凉血的作用较佳,既能清血分实热,又能治阴虚发热;而赤芍只能用于血分实热,以活血散瘀见长。

赤芍用药禁忌:
赤芍不宜与藜芦同用。

枸杞根的功效与作用
黄柏的药性 第五篇

枸杞根的功效与作用:枸杞根又叫地骨皮,枸杞根是清虚热中药,是枸杞属植物枸杞的根,枸杞根有凉血止血,清热退蒸,清泄肺热,清热滋阴,清热解毒的功效,枸杞根主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等,枸杞根用药禁忌是脾胃虚

枸杞根的功效:
枸杞根又叫地骨皮,枸杞根是清虚热中药,是枸杞属植物枸杞的根,枸杞根有凉血止血,清热退蒸,清泄肺热,

名称:枸杞根
药名:地骨皮
别名:杞根、地骨、地辅、地节、枸杞根、苟起根、枸杞根皮、山杞子根、甜齿牙根、红耳堕根、山枸杞根、狗奶子根皮、红榴根皮、狗地芽皮。
处方名:骨皮、地骨皮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肺经、肝经、肾经。枸杞根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退蒸,清泄肺热,清热滋阴,清热解毒。
主治: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痈肿,恶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淋洗,研未撒或调敷。
药材基源:枸杞根为双子叶植物药茄科植物枸杞等的根皮。
采收储藏:春初或秋后采挖,洗净泥土,剥下根皮,晒干。
炮制:拣去杂质及木心,略洗,晒干,切段。枸杞根的功效与作用

枸杞根的作用:
枸杞根主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痈肿、恶疮。
1、枸杞根治小便出血:用新地骨皮(枸杞根)洗净,捣取自然汁。无汁则加水煎汁。每服一碗,加一点酒,饭前温服。
2、枸杞根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小便利:地骨皮(枸杞根)(锉)、土瓜根(锉)、栝楼根(锉)、芦根(锉)各一两半,麦门冬(去心,焙)二两,枣七枚(去核)。上六味锉如麻豆;每服四钱匕,水一盏,煎取八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地骨皮(枸杞根)饮)
3、枸杞根能壮筋骨,补精髓:用枸杞根、生地黄、甘菊花各一斤,捣碎,加水一石,煮取汁五斗,以汁炊糯米五斗,拌入细曲,照常法酿酒,待熟澄清,每日饮三碗。此方名地骨酒。
4、枸杞根治痈疽恶疮,脓血不止:有地骨皮(枸杞根)不拘多少,洗净,刮去粗皮,取出细穰。以地骨皮(枸杞根)煎汤洗,令脓血尽,以穰敷贴患处,很快见效。
5、枸杞根治瘭疽著手足、肩背,忽发累累如赤小豆,剥之汁出者:枸杞根、葵根叶。煮汁,煎如糖服之。(<千金方>)
6、枸杞根治赤眼肿痛:用地骨皮(枸杞根)三斤,加水三斗,煮成三升,去渣,放进盐一两,再煮成二程式,频用洗眼和点眼。
7、枸杞根治骨蒸烦熟(包括一切虚劳烦热及大病后烦热):用地骨皮(枸杞根)二两、防风一两,甘草(炙)半两,和匀后。每取五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名地仙散。
8、枸杞根治吐、下血:枸杞根皮、子,为散,煎服。(<普济方>)
9、枸杞根治耳聋,有脓水不止:地骨皮(枸杞根)半两,五倍子一分。上二味捣为细末,每用少许,掺入耳中。(<圣济总录>地骨皮(枸杞根)散)
10、枸杞根治消渴唇干口燥:枸杞根五升(锉皮),石膏一升,小麦三升。上三味切,以水煮,麦熟汤成,去滓,适寒温饮之。(<医心方>枸杞汤)
11、枸杞根治时行目暴肿痒痛:地骨皮(枸杞根)(切)三斤。以水三斛,煮取三升,绞去滓,更内盐二两,煎取一升,洗目。(<圣济总录>地骨皮(枸杞根)汤)
12、枸杞根治气瘘疳疮,多年不愈:地骨皮(枸杞根)不以多少,杵为细末,每用纸燃蘸絍疮口内,频用自然生肉,更用米饮调二钱,无时,日进三服。(<外科精义>应效散)
13、枸杞根治血淋:地骨皮(枸杞根),酒煎服。若新地骨皮(枸杞根)加水捣汁,每盏入酒少许,空心温服更妙。(<经验广集>地骨酒)
14、枸杞根治痔疾:枸杞根、地龙(捣)。枸杞根旋取新者,刮去浮赤皮,只取第二重薄白皮,暴干捣罗为末,每秤一两,别入地龙末一钱,和匀,先以热虀汁洗煠患处,用药干掺,日可三次用。(<圣济总录>枸杞散)
15、枸杞根治足趾鸡眼,作痛作疮:用地骨皮(枸杞根)同红花研细敷涂。
16、枸杞根治妇人阴肿或生疮:枸杞根煎水频洗。(<永类钤方>)
17、枸杞根治骨蒸肌热,解一切虚烦躁,生津液:地骨皮(枸杞根)(洗,去心)、防风(去钗股)各一两,甘草(炙)一分。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竹叶七片,煎服。(<本事方>地仙散)
18、枸杞根治肾虚腰痛:枸杞根、杜仲、萆解和一斤,好酒三斗浸泡,蜜封土罐中再放锅内煮一天,常取饮服。
19、枸杞根治妇女阴肿或生疮:用枸杞根煎水多洗。
20、枸杞根治热劳:地骨皮(枸杞根)二两,柴胡(去苗)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用麦门冬(去心)煎汤调下。(<圣济总录>地骨皮(枸杞根)散)
21、枸杞根治口舌糜烂(膀胱移热于小肠,口舌生疮,心胃热,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枸杞根)各三钱,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枸杞根)汤。
22、枸杞根治风虫牙痛:用枸杞根白皮,煎醋含漱。
23、枸杞根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地骨皮(枸杞根)、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
24、枸杞根治虚劳口中苦渴,骨节烦热或寒:根白皮(切)五升,麦门冬二升,小麦二升。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麦熟,药成去滓,每服一升,日再。(<千金方>枸杞汤)
25、枸杞根治男子下疳:先以浆水洗过。再搽地骨皮(枸杞根)末,即可生肌止痛。
26、枸杞根治肠风痔漏,下血不止:地骨皮(枸杞根)、凤眼根皮各等分(同炒,微黄色)。捣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温酒调服。忌油腻。(<经验方>地骨皮(枸杞根)散)
27、枸杞根治膀胱移热于小肠,上为口糜,生疮溃烂,心胃壅热,水谷不下:柴胡、地骨皮(枸杞根)各三钱。水煎服之。(<兰室秘藏>地骨皮(枸杞根)汤)
28、枸杞根治风虫牙痛:枸杞根白皮煎醋漱之。用水煎饮亦可。(<肘后方>)

枸杞根引证:
1、地骨皮(枸杞根),枸杞根也,南者苦味轻,微有甘辛,北者大苦性劣,入药惟南者为佳。其性辛寒,善入血分,凡不因风寒而热在精髓阴分者最宜。此物凉而不峻,可理虚劳,气轻而辛,故亦清肺。<本草正>
2、王绍隆云,骨中火热为眚,煎熬真阴,以地中之骨皮,甘寒清润,不泥不滞,非地黄、麦冬同流。<本草汇言>
3、枸杞根主治虚劳发热,往来寒热,诸见血证、鼻衄、咳嗽血,咳嗽、喘,消瘅,中风,眩晕,痉痫,腰痛,行痹,脚气,水肿,虚烦,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浊。<本草述>
4、枸杞根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本经>
5、枸杞根细锉,面拌熟煮吞之,主治肾家风。<药性论>
6、地骨皮(枸杞根),非黄柏、知母之可比,地骨皮(枸杞根)虽入肾而不凉肾,止入肾而凉骨耳,凉肾必至泄肾而伤胃,凉骨反能益肾而生髓,黄柏、知母泄肾伤胃,故断不可多用以取败也,骨皮益肾生髓,断不可少用而图功。欲退阴虚火动,骨蒸劳热之症,用补阴之药,加地骨皮(枸杞根)或五钱或一两,始能凉骨中之髓,而去骨中之热也。<本草新编>
7、枸杞之滋益不独子,而根亦不止于退热而已。但根、苗、子之气味稍殊,而主治亦未必无别。盖其苗乃天精,苦甘而凉,上焦心肺客热者宜之;根乃地骨,甘淡而寒,下焦肝肾虚热者宜之,此皆三焦气分之药,所谓热淫于内,泻以甘寒也。至于子则甘平而润,性滋而补,不能退热,止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此乃平补之药,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分而用之,则各有所主,兼而用之,则一举两得。世人但知用黄芩、黄连苦寒以治上焦之火,黄柏、知母苦寒以治下焦阴火,谓之补阴降火,久服致伤元气,而不知枸杞、地骨,甘寒平补,使精气充而邪火自退之妙,惜哉!予尝以青蒿佐地骨退热,屡有殊功,人所未喻者。<纲目>
8、枸杞根主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坚筋,强阴,利大小肠,耐寒暑。<别录>
9、丹溪云,地骨皮(枸杞根)能治风者,肝肾同治也;肝有热则自生风,与外感之风不同,热退则风自息。夫地骨皮(枸杞根)本非入肝之药,丹溪云然者,以肝肾同位而同治,骨皮既能退肾家虚热,则龙火不炽,雷火亦平,自能息肝热所生之风,虽不入肝经,而肝风亦并治也。且骨皮入肾、三焦二经之外,不入肝,更不入肺,即肺中伏火亦能降泄,则不必疑于肝风之不能息也。总之,肾药兼治肝,乙癸同源也。肾药兼治肺,金水相涵也。<要药分剂>
10、枸杞根治金疮。李杲:治在表无定之风邪,传尸有汗之骨蒸。王好古: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本草别说>
11、四物汤内加地骨皮(枸杞根)、牡丹皮,治妇人骨蒸最妙。地骨皮(枸杞根)治足少阴、手少阳有汗而骨蒸者。----李杲
12、枸杞根去骨热消渴。<食疗本草>
13、朱二允曰,地骨皮(枸杞根)能退内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实不知。病或风寒散而未尽,作潮往来,非柴、葛所能治,用地骨皮(枸杞根)走表又走里之药,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特表明之。<本草备要>
14、枸杞根治上膈吐血;煎汤漱口,止齿血,治骨槽风。<日用本草>
15、地骨皮(枸杞根),外祛无定虚邪,内除有汗骨蒸,上理头风,中去胸胁气,下利大小肠,通能奏效。入泻白散,清金调气,疗肺热有余咳嗽;同养血药,强阴解肌,调疮痘不足皮焦。以其性大寒,酒煎二两,治湿热黄疸最为神效。牡丹皮能去血中热,地骨皮(枸杞根)能去气中之热,宜别而用。<药品化义>
16、地骨皮(枸杞根),能裕真阴之化源,而不伤元阳,故与苦寒者特殊。凡人真阴中有火,自相蒸烁,而见有汗骨蒸,宜此对待之。须知此味不兼养血,却专以益阴为其功,虽能除热、却不以泻火尽其用,即曰益阴气者,便能泻火,但直以为泻火而用,则此味专以除热,不能治虚矣。彼病后之虚烦地仙散,及健忘之读书丸,心气不足、惊悸健忘之补心丹,并赤白浊之清心莲子饮,可概谓之泻火乎?或曰,兹味治风,风正阳之淫气所化者也,独不谓之泻火乎?不知益阴气以退三焦之虚阳,但令阴气得为阳守,所程治效,总完一个阴气耳。其有不病于阴弱阳盛,止由阴气不足而亦用此为滋益之元者。故于各证之治,须当识此义也。<本草述钩元>
17、地骨皮(枸杞根),能清骨中之热,泄火下行,以视桑皮,则寒凉又胜一筹。而清肺热,导气火,亦引皮肤水气顺流而下,不嫌燥烈伤津、破耗正气,则与桑皮异曲同工。杞根皮苦寒清肃,直入下焦肝肾,能疗骨蒸里热,而气味俱清,尚不至铲灭真阳,损害元气,然终属清泄凉降之品,绝无滋养能力。<藏府药式补正>

枸杞根的食用方法:
枸杞根散
组成:枸杞根 槐白皮各60克 胡桐泪 细辛各30克 川椒7。5克(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用15克,以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热含冷吐。
主治:牙疳,齿龈宣露,脓血口臭。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

枸杞根散
药物组成:枸杞根1两。
制备方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和腊月猪脂敷之。
方剂主治:小儿湿癣。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枸杞根酿酒
药物组成:枸杞根(切)1石5斗,鹿骨1具(炙,碎)。
制备方法:上以水4石煎取6斗,去滓澄清,曲1斗(须干好),糯米1石,炊,如常法造酒,酒熟,密封头,然后压取清酒。
方剂主治:风冷虚劳。
用法用量:口服。
处方来源:<外台>卷十七引<延年秘录>。

枸杞根酒
配方:枸杞根250克,白酒1公斤。
制法:将上药碎细,布包,酒浸于净瓶中,封口,7日后,滤渣待用。
用法:每日温饮15毫升,渐加至20毫升,不拘时候。酒尽后,再添酒,味薄即止。
主治:脚膝痿弱,体内久积风毒,肩膊胸背疼痛,妇女产后头晕目眩。

枸杞根炖老母鸡
材料:鸡1500克、地骨皮250克
做法:将老母鸡宰杀洗净,鲜枸杞根洗净切段,与老母鸡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炖3小时即可。
功效:补血、补虚养身、壮腰健肾。

枸杞根决明酒
功效:滋阴平肝,清热明目,养阴明目。适用于目赤肿痛流泪,视物昏花不清。
材料:枸杞根白皮150克,石决明150克,米酒5斤。
做法:将枸杞根白皮洗净,切碎;石决明捣碎,二味一同装入纱布袋中,扎口,放进酒坛内,密封浸泡15天,即可。
用法: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活随量饮服,不可饮醉。

枸杞根煮青皮鸭蛋
我们这里的老人说怀孕7个月以后用 枸杞根煮青皮鸭蛋 可以去胎毒,生出来的宝宝皮肤会很好,不知道有没有依据。但是我朋友喝了以后,宝宝出生的时候确实水当当的。
做法:枸杞根洗干净,鸭蛋洗干净,两样材料一块下锅,放水煮。枸杞根加上带壳洗净的青皮鸭蛋一起煮,喝煮的水。
功效:凉血除蒸,清热泻火。孕妇吃此物主要是清胎热,去胎毒,所以说对宝宝是有好处的。
用法:怀孕7个月以后用,一个月喝倆仨次得了。
按语:枸杞根和青皮鸭蛋煮水,是民间流传比较广的一种去胎毒的方法。从中医上讲,枸杞的根也是一味中药,名为地骨皮,能清热泻火,滋肾阴的功效,而青皮鸭蛋也主降火。枸杞根加上带壳洗净的青皮鸭蛋一起煮,喝煮的水,吃青皮鸭蛋可以清内热,去胎毒。另外,孕产妇清除了体内的胎毒,为胎儿的生长提供了一个干净、舒适、安全的环境,对胎儿是有好处的。

枸杞根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枸杞根。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
黄柏的药性 第六篇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白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利水消肿、固表止汗、除湿治痹宜生白术;健脾和胃宜用炒白术;健脾止泻宜炒焦白术。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白术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用于脾虚食少,
1、白术治湿泻暑泻:白术、车前子等分,炒为末,白汤下10--15克。(<简便单方>)
2、白术治肠风痔漏、脱肛泻血、面色萎黄,积年久不瘥:白术一斤(糯米泔浸三日,细研锉,炒焦为末),干地黄半斤(净洗,用碗盛于甑上蒸烂细研)。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上相和,如硬,滴酒少许,众手丸梧桐子大,焙干。每服十五丸,空心粥饮下,加至二十丸。(<普济方>香术丸)
3、白术治虚弱枯瘦,食而不化:於术(酒浸,九蒸九晒)500克,菟丝子(酒煮吐丝,晒干)500克,共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10--15克。(<纲目拾遗>)
4、白术治脾虚胀满:白术100克,橘皮200克。为末,洒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木香汤送下三十丸。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功效与作用。(<全生指迷方>宽中丸)
5、白术治梅尼埃病:白术12克,泽泻9克,炒薏苡仁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6、白术治白细胞减少症:白术30克,水煎服。
7、白术治痞,消食强胃:枳实(麸炒黄色)50克,白术100克。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不拘时候,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兰室秘藏>积术丸)
8、白术治服食滋补,止久泄痢:上好白术500克,切片,入瓦锅内,水淹过二寸,文武火煎至一半,倾汁入器内,以渣再煎,如此三次,乃取前后汁同熬成膏,入器中一夜,倾去上面清水,收之。每服二、三匙,蜜汤调下。(<千金良方>白术膏)
9、白术治妇人血虚肌热,或脾虚蒸热,或内热寒热:白术、白茯苓、白芍药(炒)各5克,甘草(炒)3克,姜、枣,水煎。(<妇人良方>乞力伽散)
10、白术治三日疟:九制於术500克,广皮400克。熬膏,用饴糖200克收。(<古今良方>)
11、白术治脾虚泄泻:白术50克,芍药半两(冬月不用芍药,加肉豆蔻,泄者炒)。上为末,粥丸。(<丹溪心法>白术丸)
12、白术治小儿久患泄泻,脾虚不进饮食,或食讫仍前泻下,米谷不化:白术一分(米泔浸一时,切,焙干),半夏一钱半(浸洗七次),丁香半钱(炒)。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糊丸,黍米大。每半岁儿三丸,三五岁儿五、七丸,淡生姜汤下,早晚各一。(<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温白丸)
13、白术治儿童流涎:生白术捣碎,加水和食糖,放锅上蒸汁,分次口服,每天用15克。(<江苏中医>
14、白术手术后便秘:生白术60克,生地30克,升麻3克。水煎服。本法对妇科、外科手术后便秘者有效。
15、白术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实七枚,白术100克。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耍即当散也。(<金匮要赂)枳术汤)
16、白术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大便坚,小便自利者:白术100克,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50克(炙),生姜75克(切),大枣六枚。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
17、白术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白术100克,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50克(炙)。上三味,锉,每15克,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近效方>术附汤)
18、白术治自汗不止:白术末,饮服方寸匕,日二服。(<千金方>)
19、白术治中湿,口噤,不知人:白术半两,酒三盏。煎一盏,顿服;不能饮酒,以水代之。日三,夜一。(<三因方>白术酒)
20、白术治忽头眩晕,经久不差,四体渐羸,食无味,好食黄土:白术三斤,曲三斤。上二味搀筛酒和,并手捻丸如梧子,暴干。饮服二十枚,日三。忌桃、李、雀肉等。(<外台>)
21、白术治盗汗:白术200克,分作四份,一份用黄芪同炒,一份用石斛同炒,一份用牡蛎同炒,一份用麸皮同炒。上各微炒黄色,去余药。只用白术,研细。每服二钱,粟米汤调下,尽四两。(<丹溪心法>)
22、白术治老小虚汗:白术25克,小麦一撮,水煮干,去麦为末,用黄芪汤下5克。(<全幼心鉴>)
23、白术治产后呕逆不食:白术五钱,姜六钱。水煎,徐徐温服。(<妇人良方>)
24、白术治四日两头疟,一、二年至三、四年不愈者,或愈而复发,连绵不巳者:於术50克,老姜50克。水煎,发日五更温服,重者二服。(<纲目拾遗>)
25、白术治牙齿逐日长,渐渐胀,开口难为饮食,盖髓溢所致:只服白术愈。(<夏子益治奇疾方>)

白术的作用与功效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
1、白术用于脾虚水停,而为水湿、痰饮、水肿,小便不利。白术既可补气健脾,又能燥湿利水,故用之甚宜。治痰饮,常配伍茯苓、桂枝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以温脾化饮;治水肿常与茯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或者四苓散等,以健脾利湿。
2、白术用于脾胃气虚,运化无力,食少便溏,脘腹胀满,肢软神疲等症。白术有补气健脾之效。治疗脾气虚弱,食少神疲,常配伍人参或者党参、茯苓、甘草等同用,以益气健脾;治疗脾胃虚寒,腹满泄泻,常配伍人参或者党参、干姜等同用,以温中健脾;治疗脾虚而有积滞,脘腹痞满,常配伍枳实同用,以消补兼施。
3、白术用于脾虚气弱,胎动不安。白术有补气健脾,安胎之功,常配伍砂仁同用。
4、白术用于脾虚气弱,肌表不固而汗多。白术能补脾益气,固表止汗。可单用或者散服,或配伍黄芪,浮小麦等同用。

参苓白术散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功效:补脾胃,益肺气。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参苓白术丸
规格:每100粒重6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3次。
注意事项: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功效:健脾、益气。
主治: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白术价格
2013。11。11最新价格范围:19。00-23。00 元/公斤
贮藏条件: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白术祛斑
白术有延缓衰老的功效,还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扩张血管。用白术粉蘸酒(或醋)如研墨之状,均匀涂抹脸上,可治雀斑和黑斑。圣医李时珍曾说此方治雀斑极佳。
白术嫩肤粉
功效:滋润肌肤,这比任何化学合成的化装品都有效且无副作用,不刺激肌肤,尤其是在晚上。
用法:每晚洗面后取白术粉搽于手、面部,次日清晨洗去。

白术美白面膜
用法:将白芍粉,白术粉,白茯苓粉各小许,用食醋小许,清水适量浸20至30分钟,然后涂上脸面,待水份吸收后洗去。
食法:可直接用白开水送服中药粉。内调外用,效果更好。

白术祛雀斑面膜
材料:白术粉10克,水、酿造白醋适量。
用法:将白术粉用水、适量白醋调匀,均匀涂抹脸上,15--30分钟洗去即可。
功效:可治雀斑和黑斑。

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黄柏2分,干姜3分,天麻5分,苍术5分,白茯芩5分,黄耆5分,泽泻5分,人参5分,白术1钱,炒曲1钱,半夏(汤洗7次)1钱5分,大麦糵面1钱5分,橘皮1钱5分。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半两,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带热服。
功效:温凉并济,补泻兼施,补脾燥湿,化痰息风。痰厥头痛,咳痰稠粘,头眩烦闷,恶心吐逆,身重肢冷,不得安卧,舌苔白腻,脉弦滑。现用于美尼尔氏综合征见有上述症状者。
禁忌:阴虚肝阳上亢引起眩晕头痛者忌用。

白术是什么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白术别名山蓟、杨枹蓟、术、山芥、天蓟、山姜、山连、山精、乞力伽、冬白术等。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白术、焦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白术禁忌人群: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者慎服;内有实邪壅滞者禁服。
白术食疗作用: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芳香质柔,可升可降,守而不走,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的功效。
白术主治脾气虚弱,食少腹胀,大便溏泻;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湿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白术酒1:胎动不安
配方:白术60克。
制法:将上药为细末,每用6克,黄酒50毫升,同煎数沸,候温顿服。
主治: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
用法:每日早、午、晚各1次。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白术酒2:乌须黑发
配方:白术二十五斤。
制法:上一味,口父咀,以东流水两石五斗不津器中渍之,二十日去滓,内汁大分中,夜候流星过时,抄已姓名置盆中,如是五夜,汁当变如血,取以渍曲,如家酝法。
用法:酒熟取清,任性服之。
主治:除万病,令白发反黑,齿落更生,面有光泽,久服长年。
来源:<千金翼方>

白术醋
材料:白术、米醋各适量。
做法:将白术洗净、晾干、切片放入容器中,倒入米醋泡7日,7日后即可用之。
用法: 每次服用10毫升。每日1次。
功效:白术醋具有祛除面部黑斑的功效。长期服有美容的作用。

白术膏
组成:白术500克、陈皮120克
用法:煎膏。每次服15--20毫升,开水冲服。
主治:脾胃不和,饮食无味,大便泄泻。
来源:<医学入门>卷七。

白术膏
组成:白术半两,白茯苓1分,人参(去芦)1分,滑石1分,泽泻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膏。
主治:小儿暑月中热,或伤暑伏热,头目昏痛,霍乱吐泻,腹满气痞,烦躁作渴,小便不利;并治小儿脾胃不和,腹胀气痞,不美乳食。
用法:每用1皂子大,米饮化下,不拘时候。
来源:<卫生总微>卷十。

白术通便茶
原料:白术5g、生地3g、升麻3g、花茶3g。
用法:用白术、生地、升麻的煎煮液300ml,冲泡花茶后饮用。
功能:健脾止泻。
用途:便秘。
来源:传统药茶方。

白术五味子汤
处方:白术(炮)半两,五味子半两,丁香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款冬花半两,细辛(去土)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效主治:小儿咳嗽,气逆上喘。
来源:<普济方>引作[白术五味汤"。

白术老姜茶
材料:白术5g、老姜3g、花茶3g。
用法:用250ml水煎煮白术、老姜至水沸后,冲泡花茶后饮用。
功效:温胃止疟。
主治:四日两头疟。
来源:<纲目拾遗>。

白术猪肚汤
材料:鲜猪肚半个,白术30克,槟榔6克,生姜4片
做法:将猪肚切去肥油,洗干净,放入开水中去除腥味,刮去白膜;同时用清水洗净白术、槟榔、生姜,然后将全部汤料同放入汤锅内,加适量清水煮汤,文火煮2小时后,调味饮用。
功效:健脾益气,消食和胃

白术防风汤
处方:白术(四钱) 防风(八钱) 黄蓍(四钱)
功能主治:若服[羌活防风汤"有自汗者。
用法用量:上分二贴,每贴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后服。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党参白术汤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黄芪、肉桂。
用法:水煎服或炼蜜为丸。
功效:益气补血。
主治:疮疡气血虚弱,溃疡脓液清稀,经久难愈者。

黄芩白术汤
组成: 黄芩5钱,白术5钱,苏叶2钱5分。
主治: 妊娠中湿,或因早行感雾露之气,或冒雨,或久居下湿之地,或汗出取冷水浴之,其证发热,骨节烦痛,身体重著,头痛鼻塞。
用法用量: 加生姜5片,水煎服。
出处: <万氏女科>卷二。

白术芍药粥
材料:白术15克,芍药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白术与芍药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煮沸15--20分钟,滤取汁液,放入粳米,用文火熬煮成稠粥即可。随量服用。
功效:调和肝脾。适宜于肝脾不和型慢性腹泻者服用。

豆蔻白术丸
药物组成:白术2两,附子1两,肉豆蔻1两。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蒸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方剂主治:洞泄,形瘦腹大(月真)胀,食毕即下者。
处方来源:<鸡峰>卷十四。

白术汤1
处方:白术(二钱) 厚朴(姜制。二钱) 防风(去芦。二钱) 附子(炮。去皮脐。一钱) 橘红(一钱) 白藓皮(一钱) 五加皮(一钱)
功能与主治:治脾经受病,多汁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动,不能饮食,口角两边黄者可治;其状但踞而腹满,通身黄白色,口吐醎水,风中于脾也,急灸脾腧百壮,目下及手足青者不可治。
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来源: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白术汤2
药物组成:白术(锉,炒)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方剂主治:产后霍乱吐利,不思食。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白术汤3
异名:白术散(<医学六要>卷二)。
组成:白术 人参 草果仁 干姜(炮) 厚朴(姜制,炒) 肉豆蔻(面裹,煨) 橘皮(去白) 木香(不见火) 麦蘖(炒)各30克 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主治:脾劳虚寒,呕吐不食,腹痛泄泻,胸满喜噫,多卧少起,情思不乐,肠鸣体倦。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白术汤4
组成:白术1两,人参1两,荜澄茄1两,诃黎勒(爆,去核)2两,丁香3分,草豆蔻(去皮)3分,黄耆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白茯苓3分,麦糵(微炒)3分,沉香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木香3分,枳实(去瓤,麸炒)半两,甘草(炙)。
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个(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方剂主治:脾痹,心腹胀满,不欲饮食,食则气滞体重,四肢无力。
来源:<圣济总录>卷十九。

白术汤5
组成:人参1两,白茯苓1两,白术1两,木香1两,甘草1两,黄耆1两,干葛2两。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5钱,水煎服。不同阴阳,并宜服之。
主治:小儿泄泻,胃热烦渴。
来源:<玉机微义>卷六引<易简>。

白术汤6
组成:白术、黄芩、当归各等分。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2-3钱,水煎,食前服。
主治:孕妇痢呕吐血,孕妇下痢,脉虚数者。
来源:<儒门事亲>卷十二。

白术汤7
组成:白术2两,五味子1两,茯苓1两,甘草1分,半夏4个(洗去滑,切作16片)。
用法:上为散,分作16服。水1盏半,加生姜5片,半夏1片,煎7分,空腹服。
主治:五脏伤湿,咳嗽痰涎,憎寒发热,上气喘急。
来源:<三因>卷十二。

白术丸
组成:白术1两,赤茯苓1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紫菀3分(洗去根土),诃黎勒皮1两,前胡1两(去芦头),桔梗3分(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槟榔半两,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炒令微黄)。
用法:上为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食前以枳壳汤送下。
主治:肾脏虚损,心膈痰癖,壅滞多唾,腹胁妨闷。
来源:<圣惠>卷七。

白术丸
组成:白术500克(土炒,研末) 生地250克(饭上蒸熟)
用法:上药捣和,干则少入酒为丸。每服15丸,米饮下,日三次。
主治:痔漏,脱肛下血,面色萎黄,积年不愈者。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白术丸
组成:白术1两半,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半,巴戟天(去心)1两半,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半,熟干地黄(焙)3两,桂(去粗皮)1两。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心、晚食前温酒送下。加至30丸。
主治:风虚,脚弱无力,肌瘦不能食。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

白术麻黄散
药物组成:白术(炮)1分,干葛1分,麻黄(去节)半两。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荆芥汤送下。服后忌冲风,须有汗如水出,再进1-2服。
方剂主治:小儿慢惊将发。
处方来源:<幼幼新书>卷九引<石壁经>。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洗完青椒手辣

下一篇: 泡泡水怎么弄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