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苏紫功效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1-09    阅读:

白苏子的功效作用
苏紫功效 第一篇

白苏子的功效作用

【别名异名】白苏(《本草图经》),荏(《名医别录》),南苏(《滇南本草》),白紫苏,假紫苏(《生草药性备要》),家苏(《植物名实图考》)。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促进胃肠蠕动和抑菌作用。

【性味】辛,温,无毒。

【归经】入肺、脾、大肠三经。

关于“白苏子的功效作用”的内容,有相关问题请咨询中药材买卖通

功效作用

1.下气消痰,白苏子味辛走窜,且为果实而质重,入肺经,故可降咳逆,祛痰浊。《饮片新参》曰:“平肺气,止逆。”临床对于咳逆,痰喘之证用之有效。

2.润肺宽肠,白苏子,辛散温痛,其质重且富油质,故有通降质润之性。入肺经,肺与大肠相表里,可润肺,通降肺气,而利大肠。对于肺气失宣。清肃失司,津液不能下达,而致大便困难,或大便秘结,腑气不通,而致肺气失降的胸满,喘咳等症,用本品即可调肺降气,又可宽肠通便,使肺气降,而腑气通,大便自利。

3.鉴别应用: 白苏子与白苏叶,同出自唇形科植物自苏,一为子,一为叶,其性味相似。白苏子善于下气消痰而宽肠,白苏叶则偏于解表散寒,理气消食。功效各异,用当有别,有一轻一重,一散一降之不同。

用法用量

【苏紫功效】

内服:煎汤,4.5—9克。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苏紫功效】

气虚久嗽,脾虚便滑者不宜。

【配伍应用】

1.配陈皮,化痰疏风,白苏子味辛,入肺经,功善下气消痰。陈皮味辛,能燥湿化痰。二者配伍,其辛散之力,化痰之力增强。辛散入肺,故可疏风化痰。对于咳嗽痰多,又感风邪之症,用之有效。

2.配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白苏子、杏仁均有下气止咳喘、润肠燥之功,而杏仁又有疏

失降,而为痰多咳喘之证及肠燥便秘之证,用之最效。

各家学说

1.《名医别录》:“荏子昧辛,温,无毒。主治咳逆,下气,温中,补体。叶,主调中,去臭气。九月采,阴干。”

2.《救荒本草》:“荏子,所在有之,生园圃中,苗高一二尺,茎方,叶似薄荷叶,极肥大。开淡紫花,结穗似紫苏穗,其子如黍粒,其枝茎对节生。”

3,《饮片新参》:“平肺气,止逆。治咳喘,通肠腑。”

4.《食疗本草》:“生食,止渴润肺,”

5.《滇南本草》:“开胃健脾,同陈皮化痰疏风。”

关于“白苏子的功效作用”的内容,有相关问题请咨询中药材买卖通

紫苏子的功效
苏紫功效 第二篇

紫苏子的功效

【出处】《药性论》

【拼音名】Zǐ Sū Zǐ

【苏紫功效】

【别名】苏子(《本草经集注》),黑苏子(《饮片新参》),野麻子、铁苏子(《江苏植药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或果穗,打下果实,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苏叶条。

【生境分布】产湖北、江苏、河南、山东、江西、浙江、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的果实呈卵圆形或圆球形,长径0.6~3毫米,短径0.5~2.5毫米。野生者粒小,栽培者粒大。表面灰褐色至暗棕色或黄棕色,有隆起的网状花纹,较尖的一端有果柄痕迹。果皮薄,硬而脆,易压碎。种仁黄白色,富油质。气清香,味微辛。以颗粒饱满、均匀、灰棕色、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份】种子含脂肪油(45.30%)及维生素B1。

【炮制】

紫苏子:簸去灰屑,洗净,晒干。【苏紫功效】

炒紫苏子:取净苏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有香气或起爆声为度,取出放凉。

【性味】

辛,温。

①《别录》:味辛,温。

②《药性论》:无毒。

【归经】

入肺、大肠经。

①《药品化义》:入肺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

下气,清痰,润肺,宽肠。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

①《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②《药性论》:主上气咳逆。治冷气及腰脚中湿风结气。

③《日华子本草》:主调中,益五脏,下气,止霍乱、呕吐、反胃,补虚劳,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癥结,消五膈,止咳,润心肺,消痰气。

④《本草衍义》:治肺气喘急。

⑤《纲目》:治风顺气,利膈宽肠,解鱼蟹毒。

⑥《本草通玄》:治蛇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捣汁饮或入丸、散。

【注意】《本草逢原》:性主疏泄,气虚久嗽、阴虚喘逆、脾虚便滑者皆不可用。

【附方】

①治小儿久咳嗽,喉内痰声如拉锯,老人咳嗽吼喘:苏子一钱,八达杏仁一两(去皮、尖),年老人加白蜜二钱。共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服一钱,白滚水送下。(《滇南本草》苏子散)

②治气喘咳嗽,食痞兼痰: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吸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③顺气、滑大便:紫苏子、麻子仁。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之。(《济生方》紫苏麻仁粥)

④治脚气及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踵不可践地:紫苏子二两,杵碎,水二升,研取汁,以苏子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葱、豉、椒、姜食之。(《圣惠方》)

⑤治消渴变水,服此令水从小便出:紫苏子(炒)三两,萝卜子(炒)三两。为末,每服二钱,桑根白皮煎汤服,日二次。(《圣济总录》)

⑥治食蟹中毒:紫苏子捣汁饮之。(《金匮要略》)

【各家论述】

①陶弘景:苏子,主下气,与橘皮相宜同疗也。

②《纲目》:苏子与叶同功,发散风气宜用叶,清利上下则宜用子也。

③《药品化义》:苏子主降,味辛气香主散,降而且散,故专利郁痰。咳逆则气升,喘急则肺胀,以此下气定喘。膈热则痰壅,痰结则闷痛,以此豁痰散结。《经》云,膻中为上气海,如气郁不舒,及风寒客犯肺经,久遏不散,则邪气与真气相持,致饮食不进,痰嗽发热,似弱非弱,以此清气开郁,大为有效。

④《本草述》:每言苏子下气之功胜于叶者。盖叶、茎、子俱能和气,但叶则和而散,茎则和而通,子乃和而降,用者其细审之。

⑤《本草汇》:苏子,散气甚捷,最能清利上下诸气,定喘痰有功,并能通二便,除风寒湿痹。若气虚而胸满者,不可用也,或同补剂兼施亦可。

⑥《本草逢原》:诸香皆燥,惟苏子独润,为虚劳咳嗽之专药。性能下气,故胸膈不利者宜之,与橘红同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良剂。

⑦《医林纂要》:苏子功用略同紫苏茎叶,能润心舒肺,下气消痰,除咳定喘,利膈宽肠,温中止痛。凡用子用仁,皆有润意,辛尤润。肺过敛,则气上而不行,辛泻肺,则敛者开而气顺矣。凡下气者,言顺气也,气顺则膈利,宽肠亦以其润而降也。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
苏紫功效 第三篇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排毒解毒 发汗 化痰 理气 禁忌人群:气弱表虚者忌服紫苏。

适宜人群:一般人均可食用。紫苏特别适合肺炎,感冒,哮喘,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及孕妇食用。

详细信息【苏紫功效】

目录

紫苏的介绍紫苏的营养成分(营养素含量/每100克)紫苏的功效如何挑选紫苏紫苏的储存方法

紫苏的介绍

紫苏在我国种植应用约有近2000年的历史,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叶 (苏叶)、梗 (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作汤,茎叶可淹渍。近些年来,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成为一种倍受世界关注的多用途植物,经济价值很高。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对紫苏属植物进行了大量的商业性栽种,开发出了食用油、药品、淹渍品、化妆品等几十种紫苏产品。

紫苏的营养成分(营养素含量/每100克)

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克) 蛋白质(克) 维生素A(微克) 维生素E(毫克) 硫胺素(毫克) 烟酸(毫克) 镁(毫克) 铁(毫克) 铜(毫克) 钾(毫克)

含量(每100克) 77.00 0.20 一 8.16 0.12 一 一 2.60 1.84 65.00

热量(大卡) 脂肪(克) 纤维素(克) 维生素C(毫克) 胡罗卜素(微克) 核黄素(毫克) 胆固醇(毫克) 钙(毫克) 锌(毫克) 锰(毫克) 磷(毫克)

174.00 11.90 60.60 一 一 0.23 一 78.00 2.84 1.87 68.00

钠(毫克)

362.80

硒(微克)

0.82

紫苏的功效

发表散寒、理气和中,行气安胎,解鱼蟹毒。

如何挑选紫苏

挑选时以色紫、叶大不碎、没有枝梗、香气浓郁者为佳。

紫苏的储存方法

放于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以防香气散失。 或晒干再用保鲜袋装好。 或洗净晾干报纸包裹放冰箱。

或洗干净后在太阳下晒干,然后放些盐拌匀,保存在通风的地方。

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苏紫功效 第四篇

苏子的功效与作用:苏子又名荏,有紫苏和白苏之分,紫苏多为药用,别名:紫苏子、黑苏子。苏子具有除痰降气,止咳定喘,润心肺,治胸闷气逆,大便不通功能。苏叶可食用,辣味苏叶咸菜,粘豆包、馒头熟底食用,清心开胃

苏子的功效:
苏子又名荏,有紫苏和白苏之分,紫苏多为药用,别名:紫苏子、黑苏子。苏子具有除痰降气,止咳定喘,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经。
功能主治: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3-9g。
来源:该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苏子的作用:
苏子配伍杏仁:苏子辛温 下气利膈消痰、润肺平喘;杏仁苦温 降肺气以化痰止咳平喘.二者合用 其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更著.且二药皆入肺与大肠 有润肠通便之功.用于治疗外感风寒、痰涎壅肺、肺气上逆之胸膈满闷、咳嗽气喘以及伴有大便不通者.
苏子配伍陈皮:二者皆能理气化痰、止咳定喘.但苏子质润 功擅降气消痰 尚能温中降逆;陈皮性燥 长于理气化痰 并可理气和胃.相伍为用 燥润并施 则燥不伤阴、润不留痰 共奏化痰止咳、降气定喘、和胃降逆之功效 用于治疗肺气上逆之咳喘痰多、胸膈满闷;痰浊中阻、胃失和降之呕吐、呃逆等症.
苏子配伍紫菀:苏子降气平喘、化痰止咳 功擅降气;紫菀润肺下气、消痰止嗽 长于润肺.二者伍用 共奏化痰止咳、下气平喘、利膈宽胸之功效 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咯痰不利、胸膈满闷等症.
1、苏子治气喘咳嗽,食痞兼痰: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吸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2、苏子治小儿久咳嗽,喉内痰声如拉锯,老人咳嗽吼喘:苏子一钱,八达杏仁一两(去皮、尖),年老人加白蜜二钱。共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服一钱,白滚水送下。(<滇南本草>苏子散)
3、苏子治食蟹中毒:紫苏子捣汁饮之。(<金匮要略>)
4、顺气、滑大便:紫苏子、麻子仁。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之。(<济生方>紫苏麻仁粥)
5、苏子治消渴变水,服此令水从小便出:紫苏子(炒)三两,萝卜子(炒)三两。为末,每服二钱,桑根白皮煎汤服,日二次。(<圣济总录>)
6、苏子治脚气及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踵不可践地:紫苏子二两,杵碎,水二升,研取汁,以苏子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葱、豉、椒、姜食之。(<圣惠方>)

荆芥穗的功效与作用
苏紫功效 第五篇

荆芥穗的功效与作用:荆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花穗,荆芥穗别名: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荆芥穗有解表散风,透疹的功效,荆芥穗有治疗感冒,麻疹,风疹,头痛,疮疡初起的作用,荆芥穗用药禁忌是阴虚头痛忌

荆芥穗的功效:
荆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花穗,荆芥穗别名: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荆芥穗有解表散风,透疹的功效,荆芥穗有治疗感冒,麻疹,

药名:荆芥穗
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肺经、肝经。荆芥穗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解表散风,透疹。
主治: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 4。5--9g 。
来源:荆芥穗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花穗。
制法:
荆芥: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荆芥穗的功效与作用
荆芥穗:摘取花穗。
芥穗炭:取净荆芥穗,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
荆芥炭:取荆芥段,照炒炭法炒至表面黑褐色。

荆芥一药,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炒炭则用于止血。配防风、羌活,治风寒表症;配银花、连翘、薄荷,治风热表症;配生石膏,治风热头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肿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荆芥与紫苏均能发汗解表,但紫苏散寒力强,偏入气分,又能理气宽中;而荆芥祛风力胜,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气方中常用紫苏,而在理血剂当中多用荆芥。
荆芥有发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风功效。主要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症,常与防风相需为用。但也可配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解毒药治疗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如薄荷、菊花、桑叶、银花等。荆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发,常与薄荷、蝉衣、牛蒡子等配合应用。荆芥又常用于疮疡初起有表症者,可配伍防风、银花、连翘、赤芍等同用,既退寒热,又消痈肿。荆芥炒炭应用,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可用于便血、崩漏等症,在临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药同用。

荆芥穗的作用:
1、荆芥穗治痔漏肿痛:荆芥煮汤,日日洗之。(<简便单方>)
2、荆芥穗治小便尿血:荆芥、缩砂,等分。为末。糯米饮下三钱日三服。(<濒湖集简方>)
3、荆芥穗治一切疮疥:荆芥、金银花、土茯苓,等分。为末,熟地黄熬膏为丸,梧子大。每旦、晚各服百丸,茶酒任下。(<本草汇言>)
4、荆芥穗治脚桠湿烂:荆芥叶捣敷之。(<简便单方>)
5、荆芥穗治一切风,口眼偏斜: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处砂盆内研,生绢绞汁于磁器内,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将二分滓日干为末,以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动风物。(<经验后方>)
6、荆芥穗治大便下血:荆芥二两,槐花一两。炒紫为末。每服三钱,清茶送下。(<简便单方>)
7、荆芥穗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如有物哽: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局方>荆芥汤)
8、荆芥穗治头目诸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目眩:荆芥穗为末。每酒服三钱。(<眼科龙木论>)
9、荆芥穗治产后血晕,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干荆芥穗,捣筛。每用末二钱匕,童子小便一酒盏,调热服,口噤者挑齿,闭者灌鼻中。(<本草图经>)
10、荆芥穗治大便下血:荆芥,炒,为末。每米饮服二钱,妇人用酒下。亦可拌面作馄饨食之。(<经验方>)
11、荆芥穗治风毒寡疬、赤肿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荆芥穗四两。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搅匀服之,日三服。(<圣惠方>)
12、荆芥穗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无问新久: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等分。各别为末。每服一、二钱,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宜明论方>倒换散)
13、荆芥穗治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永类钤方>)

荆芥穗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滇南本草>

荆芥穗用药禁忌:
1、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2、<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3、<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4、<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5、<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苏紫功效 第六篇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荆芥又叫假苏、鼠蓂、姜芥,荆芥为唇科植物裂叶荆芥和多裂叶荆芥的茎叶和花穗,荆芥有祛风、解表、透疹、止血的功效,荆芥有治疗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作用,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荆芥。

荆芥的功效:
荆芥又叫假苏、鼠蓂、姜芥,荆芥为唇科植物裂叶荆芥和多裂叶荆芥的茎叶和花穗,荆芥有祛风、解表、透疹、止血的功效,荆芥有治疗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作用,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荆芥。

药名:荆芥
功效分类:解表药;祛风药。
别名:假苏、鼠蓂、姜芥。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湿。
归经:归肺经;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止血。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临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捣敷;或研末调散。
药材基源:荆芥为唇科植物裂叶荆芥和多裂叶荆芥的茎叶和花穗。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炮制方法:
1、荆芥:拣净杂质,用水略泡,捞出切段,晒干。
2、炒荆芥:取切段的荆芥置锅内,文火微炒,
3、荆芥炭:取切段的荆芥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晒干(荆芥穗炭方法同) 。

荆芥的作用:
荆芥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炒炭则用于止血。荆芥配防风、羌活,治风寒表症;荆芥配银花、连翘、薄荷,治风热表症;荆芥配生石膏,治风热头痛;荆芥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肿痛;荆芥配槐花炭,治便血;荆芥配白茅根,治鼻衄。荆芥与紫苏均能发汗解表,但紫苏散寒力强,偏入气分,又能理气宽中;而荆芥祛风力胜,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气方中常用紫苏,而在理血剂当中多用荆芥。

1、荆芥治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永类钤方>)
2、荆芥治脚桠湿烂:荆芥叶捣敷之。(<简便单方>)
3、荆芥治头目诸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目眩:荆芥穗为末。每酒服三钱。(<眼科龙木论>)
4、荆芥治风毒寡疬、赤肿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荆芥穗四两。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搅匀服之,日三服。(<圣惠方>)
5、荆芥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如有物哽: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局方>荆芥汤)
6、荆芥治一切疮疥:荆芥、金银花、土茯苓,等分。为末,熟地黄熬膏为丸,梧子大。每旦、晚各服百丸,茶酒任下。(<本草汇言>)
7、荆芥治一切风,口眼偏斜: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处砂盆内研,生绢绞汁于磁器内,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将二分滓日干为末,以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动风物。(<经验后方>)
8、荆芥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无问新久: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等分。各别为末。每服一、二钱,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宜明论方>倒换散)
9、荆芥治大便下血:荆芥,炒,为末。每米饮服二钱,妇人用酒下。亦可拌面作馄饨食之。(<经验方>)
10、荆芥治痔漏肿痛:荆芥煮汤,日日洗之。(<简便单方>)
11、荆芥治大便下血:荆芥二两,槐花一两。炒紫为末。每服三钱,清茶送下。(<简便单方>)
12、荆芥治小便尿血:荆芥、缩砂,等分。为末。糯米饮下三钱日三服。(<濒湖集简方>)
12、荆芥治产后血晕,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干荆芥穗,捣筛。每用末二钱匕,童子小便一酒盏,调热服,口噤者挑齿,闭者灌鼻中。(<本草图经>)

荆芥用药禁忌:
1、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荆芥。
2、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苇航纪谈>
3、病人表虚有汗者忌荆芥;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荆芥;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荆芥。<本草经疏>

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苏紫功效 第七篇

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紫苏子别名苏子、黑苏子、野麻子、铁苏子,临床用名有紫苏子、炒紫苏子、蜜炙紫苏子、紫苏子霜,紫苏子有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的功效,性主疏泄,气虚

紫苏子的功效:
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紫苏子别名苏子、黑苏子、野麻子、铁苏子,临床用名有紫苏子、炒紫苏子、蜜炙紫苏子、紫苏子霜,紫苏子有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的功效,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的作用,性主疏泄,气虚久嗽、阴虚喘逆、脾虚便滑者皆不可用紫苏子。

药名:紫苏子
别名:苏子、黑苏子、野麻子、铁苏子。
处方名:紫苏子、炒紫苏子、蜜炙紫苏子、紫苏子霜。
性味:辛,
归经:入肺、大肠经。
功效:下气,清痰,润肺,宽肠。
主治: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捣汁饮或入丸、散。
炮制方法:
紫苏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炒紫苏子:取净紫苏子,照清炒法炒至有爆声。紫苏子的功效与作用
禁忌:性主疏泄,气虚久嗽、阴虚喘逆、脾虚便滑者皆不可用。<本草逢原>

紫苏子的作用:
1、紫苏子治气喘咳嗽,食痞兼痰: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吸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2、紫苏子治小儿久咳嗽,喉内痰声如拉锯,老人咳嗽吼喘:苏子一钱,八达杏仁一两(去皮、尖),年老人加白蜜二钱。共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服一钱,白滚水送下。(<滇南本草>苏子散)
3、紫苏子治顺气、滑大便:紫苏子、麻子仁。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之。(<济生方>紫苏麻仁粥)
4、紫苏子治食蟹中毒:紫苏子捣汁饮之。(<金匮要略>)
5、紫苏子治消渴变水,服此令水从小便出:紫苏子(炒)三两,萝卜子(炒)三两。为末,每服二钱,桑根白皮煎汤服,日二次。(<圣济总录>)
6、紫苏子治脚气及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踵不可践地:紫苏子二两,杵碎,水二升,研取汁,以苏子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葱、豉、椒、姜食之。(<圣惠方>)
7、紫苏子治咳喘痰多:本品性主降,长于降肺气,化痰涎,气降痰消则咳喘自平。用治痰壅气逆,咳嗽气喘,痰多胸痞,甚则不能平卧之证,常配白芥子、莱菔子,如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若上盛下虚久咳痰喘,则配肉桂、当归、厚朴等温肾化痰下气之品,如<和剂局方>苏子降气汤。肠燥便秘。本品富含油脂,能润燥滑肠,又能降泄肺气以助大肠传导。常配杏仁、火麻仁、瓜蒌仁等,如紫苏麻仁粥(<济生方>)

作用名家引证:
苏子与叶同功,发散风气宜用叶,清利上下则宜用于也。<纲目>
苏子,降气消痰,开郁温中,润心肺,止喘嗽。力倍苏叶。苏梗,顺气安胎,功力和缓。<本草分经>
苏子主降,味辛气香主教,降而且散,故专利郁痰。咳逆则气升,喘急则肺胀,以此下气定喘。隔热则痰壅,痰结则闷痛,以此豁痰散结。<经>云,膻中为上气海,如气郁不舒,及风寒客犯肺经,久遏不散,邪气与真气相待,致饮食不进,痰嗽发热,似弱非弱,以此清气开郁,大为有效。<药品化义>
降气定喘,宽肠,开郁,利大小便,温中祛寒,消痰止嗽。得川贝,降气止嗽;配萝卜子、桑白皮,治消渴变水。服此令水从小便出。研末,入煮粥,和葱、椒、姜、豉食,治风寒湿痹。肠滑气虚,虚气上逆,呕吐频频者,禁用。<得配本草>
每言苏子下气之功胜于叶者。盖叶、茎、子俱能和气,但叶则和而散,茎则和而通,子乃和而降,用者其细审之。<本草述>
诸香皆燥,惟苏子独润,为虚劳咳嗽之专药。性能下气,故胸膈不利者宜之。与橘红同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良剂。但性主疏泄,气虚久逆,阴虚喘逆,脾虚便滑者,皆不可用。<本经逢原>
苏子,散气甚捷,最能清利上下诸气,定喘痰有功,并能通二便,除风寒湿痹。若气虚而胸满者,不可用也,或同补剂兼施亦可。<本草汇>
苏子与叶同功,润心肺,尤能下气定喘,止嗽消痰,利膈宽肠,温中开郁。有苏子降气汤。<本草备要>
苏子功用略同紫苏茎叶,能润心舒肺,下气消痰,除咳定喘,利膈宽肠,温中止痛。凡用于用仁,皆有润意,辛尤润。肺过敛,则气上而不行,辛泻肺,则敛者开而气顺矣。凡下气者,言顺气也,气顺则隔利,宽肠亦以其润而降也。<医林纂要>
苏子味甘辛,性温,无毒,入肺、脾二经。叶能发汗散表,温胃和中,除头痛肢节痛。双面紫者佳。不敢用麻黄者,以此代之。梗能顺气安胎。子能开郁下气,定喘消痰。按:辛走肺,甘走脾,辛散之剂,下气最捷,气虚者少用之。<药性解>
苏子,味辛温无毒。主下气,除寒温中。甄权用以治上气咳逆,冷气,及腰脚中湿气,风结气。研汁煮粥常食,令人肥白身香。日华子谓其能止霍乱,呕吐反胃,消五膈,消痰止嗽,润心肺。寇宗奭用以治肺气喘急。皆辛温能散结而兼润下之功也。<本草经疏>

紫苏子用药禁忌:
性主疏泄,气虚久嗽、阴虚喘逆、脾虚便滑者皆不可用。<本草逢原>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