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政府绩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1-14    阅读:

如何提升政府绩效
政府绩效 第一篇

浅析如何提升政府的绩效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为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相继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政府再造运动,均以提升政府绩效为目标。在这次“以企业家精神改革政府”的运动中,绩效评估这个在企业管理中已经相当成熟的管理理念被引入政府管理,并取代了传统的政府效率的理念。评估地方政府的整体绩效已经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如何去做、以及如何做好的问题。

关键词: 政府 绩效 管理 方法

一、政府绩效和绩效管理的涵义 所谓“绩效”,从字面上理解是成绩和效率。政府绩效,在西方也被称为“公共生产力”、“国家生产力”、“公共组织绩效”、“政府业绩”、“政府作为”等,泛指政府所做的成绩和所获得的效益。其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的绩效表现,又包括政府在行使职能过程中的绩效表现。

因此, 政府绩效可以定义为政府在积极履行公共责任的过程中,在讲求内部管理与外部效应、数量与质量、经济因素与伦理政治因素、刚性规范与柔性机制相统一的基础上,为获得公共产出最大化。

政府绩效管理以服务取向、社会取向、市场取向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与责任政府、公平政府、廉洁政府、公益政府、廉价政府和法治政府学理相连。政府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运用政府绩效目标、绩效信息、绩效激励、绩效合同、绩效成本、绩效程序、绩效规制、绩效申诉和绩效评估等管理手段和管理机制,提高管理绩效的过程。

二、提升政府绩效管理的意义

政府绩效管理不仅仅是管理主体、管理范围的扩大,与传统的行政管理原理相比,它昭显提高公共生产力的管理理念,突出发展变革作为主线脉络;与以往的行政体制改革相比,它着意表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注重方法手段的功能作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积极互动。 第一、政府绩效管理把绩效作为管理的核心。重视管理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效应,关注管理过程的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力求在测评中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公共绩效管理理论认为,重视绩效能够激发管理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促进测评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第二、政府绩效管理强调多元服务主体,提升服务质量。传统的行政管理要求政府担任社会公共事务单一的服务主体,政府既是公共产品的组织者,又是生产者。公共绩效管理则认为,政府当然是社会公共产品的组织者,但不一定都是直接生产者,对于那些技术性、具体性的社会事务,应尽可能地交给社会组织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承担主体,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社会中介组织、非盈利组织、公私合作组织,甚至是私人盈利组织。

第三、政府绩效管理凸现机制创新。传统的行政管理也在不断地谋求发展,革故鼎新,但传统的改革总体上说来是体制性的,行政机构改革、公务员制度改革、领导体制改革等都属于这个范畴。政府绩效管理则以政府应该管什么和怎么管作为中心,致力于寻求一个新的治理模式,寻求一种新的管理机制,使政府能够更好地配置资源,以提供公共服务作为职责使命,以提高绩效作为目的指向,政府管理恰到好处,理顺政府与社会、上级政府与下级政

府、领导与部属、决策机构与执行机构的关系,把不该管的和管不好的公共事务移交出去,政府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工作。

第四、政府绩效管理重视管理方法与技术。传统的行政管理当然也讲求行政方法,行政过程离不开方式、手段的运用,行政领导、行政协调、行政沟通等管理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行政方法的运用过程,但传统的行政方法总体上看只是依附性的,总体上看,传统的行政管理更偏重于体制的架构,重视组织体制、领导体制和人员管理体制的建设。公共管理离不开制度建设,相比起来,公共管理更重视机制的运作,更讲求方法与目标的统一,积极寻求和开发可操作性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绩效。作为一种目标结果,绩效是对公共管理过程是否运用管理方法、运用的管理方法是否有效的验证,管理的有效性和管理方法的有效性是一致的。从某种角度看,绩效本身又可以作为一种导向性的管理方法,回应实践的要求,依此形成绩效评估、绩效合同、绩效激励等一整套管理方法体系。绩效评估是根据预定的管理目标,运用一套力求全面、客观、公平的评估指标,对特定时期公共组织和人员的管理状况进行测评的过程,绩效评估不仅可以反映管理信息,而且,通过公共组织和人员之间管理结果的纵横比较,可以形成压力,产生激励,提高管理绩效。 三、目前我国在政府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某些理论研究和实践不足

政府绩效管理这一领域属于世界性难题,很多的内容难以量化,标准制订比较困难。对于绩效管理理论的研究,要求研究者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如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统筹学、概率论、心理学、行政学、法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等,对研究人才的要求很高。政府绩效管理还会受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研究难、见效慢,加上我国开展政府绩效管理起步较晚,现在基本上处于初级阶段。

(二)绩效管理理念在某种程度很难达成一致

这主要体现在对于政府职能定位、角色定位需要进一步的明确,政府的功能、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我国政府目前的指导思想仍然是经济效益为先的原则,而忽略了对管理成本、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诸多其它综合因素的评估。虽然政府已逐步认识到这个问题,但多年的思维定式想突然转变并非易事。

(三)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仍很薄弱

在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方面,政府的职能配置、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仍停留在原有行政模式的基础之上,绩效管理的效用难以有效发挥。当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中所蕴涵的分权化管理、责任机制、结果为本、顾客导向等理念及其方法,为公共部门试论我国政府部门绩效管理问题,绩效管理和评估提供了有效应用的制度基础,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进程看,这些先进管理理念仍有待于行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予以逐步建立和完善。

(四)评估设计的内容和体系不是相当健全

如果不对绩效管理的结果进行评估,则绩效管理的效率则会受到质疑,因此绩效评估是进行绩效管理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绩效评估难的状况,主要就是没有一个公允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没有根据政府绩效管理的内涵和国际惯例建立起包括评估原则、指标设计、评估模型、评估技术和方法,缺乏系统和科学性,往往在评价中强调经济指标相对于其他指标的重要性。

四、提升政府绩效管理的方法

(一)借鉴国外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有益经验

行政管理体制和方法派生于企业管理的经验,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较早地在政府管理中引入了绩效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因此,这些国家目前已经积累了不少政府绩效管理的经验,我们可以向这些国家学习其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政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及我国具体国情加以改进、优化和本土化以后加以运用。

(二)引进“标杆管理”方式

标杆管理是指不断认识和引进最佳实践结果,以提高管理绩效。所谓最佳实践,是指优于现有做法并得到肯定或奖励的成功实践。最佳实践有七项衡量标准:即成功地跨越时限、具有可量化的结果、具有创新性、被认可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成果、具有可重复性、具有局部重要性、不与特定的人口统计方式联系。1993年,美国国内收入局(IRS)开始实施标杆管理,它是美国第一批系统实施标杆管理的公共管理部门之一,也一直是联邦政府部门标杆管理的领头羊。标杆管理的关键是学习、共享信息和采纳最佳经验,从而改善绩效。其改革思路为:首先从国内外的公私部门寻找相对最佳的实践经验;其次是参照样板,制定监督严密的改革流程;再次是事后进行反馈和更正;最后强调持续性和整体性的绩效改革。标杆管理的具体步骤通常分为五部分。第一步,制定战略规划;第二步,收集资料和信息;第三步,分析所掌握的信息;第四步,确立标杆;第五步,监督和评估。

(三)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在公共管理领域,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组织的管理与服务,通过高素质和不断改进的产品和服务,获取顾客满意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有五项具体特征。第一,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包括组织、社会及社群,以最佳的客观标准作为评价标准;第二,全面质量管理是持续提升质量的整体制度;改善质量的方法依据事实的决策,而非主观臆断;第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仅限于顾客(使用者)所得到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也包括改善组织的内部绩效;第四,全面质量管理认为质量是组织内部一切业务的必然结果,所有部门及成员皆应参与;组织不但有追求质量的制度,也需要追求高质量的文化;第五,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要求一切的工作、程序能全程无误地完成。

(四)积极推广“电子政务”

从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开始,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已历经八年,在这八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电子政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点到联网,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并在日臻完善。电子政务在当前已经扮演越来越积极的角色。无论从政府文件、社会舆论、政府管理创新和社会服务中,电子政务都成为了“明星”话题。它正与公务员息息相关,与公众的生活密不可分,与企业服务和监管紧密相连。电子政务作为一种创新的基因,正在植入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并成为政府工作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政府改革和管理创新,也为建立服务型政府提供创新的动力来源。实践表明电子政务能够在三个层次上提升政府绩效:

第一层次,提升政府之间的绩效。通过电子公文系统加速公文在政府内部的流通速度,提高政府处理公文的效率;应用电子办公系统完成原本需要手工操作的事务性工作,节约时间并提高效率;采用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管理财政预算与执行情况,形成及时、权威的政府财政管理数据库和操作平台;建立电子档案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及时、准确地获取重要的资料;运用电子培训系统、电子业绩评估系统等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提高公务员素质,加速政务处理,提升政府绩效。

第二层次,提升政府与商界的业务绩效。政府通过网络与商界的互动,进行电子采购、电子招标,运用网络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等。在当前的发展状况下,主要包括:(1)电子税务;(2)电子采购与电子招标;(3)证件办理;(4)信息咨询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等更先进的服务系统等。

第三层次,提升政府为公民服务的绩效。政府通过网络高效、快捷、便利地为公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当前的发展状况下,主要包括:就业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社会保险服务、医疗服务、交通管理服务、公民税收、公民证件办理等。 (五)以公务员绩效考评带动政府绩效

主要将绩效管理用于公务员考核领域。严格来讲,这种绩效评估方法主要针对个人而不是组织本身。政府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实际上抽象的政府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人员组成,公务员即是组成政府的个体。对公务员绩效进行考核,促进公务员效率的提高,落实到最后,也就是整个政府的效率的提高。

(六)转变理念,以公民为重心

公民是政府绩效的最终、也是最权威的评估群体。政府内部的运作因其复杂性可视为“黑箱操作”,但其最终并且充分反映政府整体绩效的产物都直接或间接地展现在公民面前。正因为此,政府和公务员都以站在公民的立场上,仔细评估组织的管理绩效,以追求公民的满意为基本目标。在政府适度倡导和实施“顾客导向”,主要包括四大要点:第一,实行“站在公民立场思考”的制度;第二,将公民视为政府最宝贵的“资产”,妥善对待;第三,将公民的满意视为组织的终极目标;第四,建立与公民之间的长期互动机制,重塑政府形象,运营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开展政府绩效评估意义重大
政府绩效 第二篇

开展政府绩效评估意义重大

政府绩效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政府机关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客观的评价,根据管理的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社会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判断,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的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政府绩效评估旨在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是以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为核心理念的政府改革策略,是持续改进和提高政府部门绩效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为应对科技进步、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环境,解决政府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等问题,普遍采取了以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为核心理念、以谋求提高效率与服务质量、改善公众对政府公共部门的信任为目的的政府绩效评估措施。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政府绩效评估对转换政府管理理念、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意义。具体表现为:

开展政府绩效评估有利于转换政府管理理念

传统的行政管理过分强调维护政治统治和对社会进行管制,而忽视了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服务性作用,忽视了社会公众对行政管理主体及其行为的监督和制约。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通过引入外部评估机制,吸收外部评估主体,能够使公众的意愿得以顺畅有效的表达,从而促进政府转换管理理念,引导政府主动反思传统行政管理的利弊,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接受新的管理理念和理论,提升政府管理思维高度,扩展思维广度,回归科学与理性,强调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依归并对社会公众负责。因此,开展政府绩效评估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广泛的社会公共责任机制、树立政府的服务行政意识。

开展政府绩效评估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正在进行重大调整,但政府职能的“三位”(即越位、错位、缺位)现象仍一定程度的存在。因此,必须“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全面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的转变。绩效评估在很大程度上为政府衡量特定职能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提供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标准和尺度,有助于理顺各种关系,有效地转变政府职能,提供公共服务,追求经济、高效和公民满意度,进而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关系,为深化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技术上的帮助。 开展政府绩效评估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

现代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提高绩效。绩效评估在政府运作和管理过程中引入了成本——效益机制,将成本与效益相连,力求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从而提高资源投入的效益,有效地制止政府行为中的亏损现象和浪费现象,促使政府在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审慎的抉择和衡量。绩效评估结果有利于政府确定工作中的问题所在,并科学确定未来的绩效指标,合理地配置和使用公共资源,协调整个组织系统和落实管理人员的责任,增强政府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由此可见,政府绩效评估为降低行政成本和提高行政效能提供了有效

途径。

开展政府绩效评估有利于改善政府形象

绩效评估过程强调公民和组织参与公共行政的决策和执行过程,注重建立信息收集、传递与反馈机制,对政府工作做出尽可能全面、科学的描述并公之于众,从而为公众对政府及其所提供的服务进行选择提供了依据,使政府工作成绩得到认可,并促使政府对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虚心接受公众批评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正。同时,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也能够及时反映到相关部门,以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建立和巩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激发公众的政治热情。通过开展政府绩效评估,倡导以公众满意度为主要评价标准,使政务真正体现民意,促成政府工作实现由“暗箱操作”到“阳光行政”的转变,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政府形象和提高政府信誉。

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及方法
政府绩效 第三篇

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及方法

周琼1 刘新华2

(1.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文章来源:新余高专学报2007年12月 33-35页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企业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学习型政府、高绩效政府概念的提出,政府绩效评估(Govern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和管理制度在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中受到广泛的关注,以“评估国”替代“行政国”成为行政管理论坛的热门话题。笔者试析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和探究政府绩效评估的方法,对于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发展不无补益。

一、探析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

1.政府绩效评估及其相关概念

界定政府绩效评估内涵的前提是准确认识绩效和政府绩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绩效”即成绩和成效。在管理学中,绩效(Performance)定义为从过程、产品和服务中得到的输出结果,并将该输出结果与目标、标准、过去结果、其他组织的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对该输出结果进行评估。可见,绩效评估(Performance Measurement)则是识别、观察、测量和评估绩效的过程。

政府行为的结果及其比较则称为政府绩效(Government Performance),它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的管理能力。”政府绩效并不单单是一个政绩层面的概念,它还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等含义。它不仅注重行政内部关系即如何管好自身的内部机制,更注重外部的行政与社会、行政与公民的关系,以社会、公民的满意评价作为最终标准;不仅要依靠制度规范等刚性机制,还需重视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等柔性机制;政府绩效不是一个单向度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不单单是一个经济范畴,还具有伦理、政治的意义。公平作为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用以弥补市场机制不足的基本功能设计,在绩效的框架里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如社会保障、社会秩序等都是其具体载体。公民评价政府行为的重要指标就是公平。另外,民主注重程度,要求广度,这与效率在时限和节奏上都可能发生冲突,也只有通过绩效评估加以协调。

政府绩效评估(Govern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的界定在学术界尚未统一。笔者认为,政府绩效评估就是运用科学的标准、程序和方法对政府绩效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以提高政府行为绩效和增强控制力的活动。它以绩效为本,谋求现代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部门之间、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广泛运用;谋求顾客通过公共责任机制对政府公共部门的直接监督;谋求政府管理对立法机构负责和对顾客负责的统一。它以服务质量和社会公众需求的满足为第一评价标准,蕴涵了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它以加强与改善公共责任机制,使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传递公共服务和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竞争力为评估目的。

政府绩效评估体现两个层面:一方面,它是一种以结果为本的控制,且作为改革与完善政府公共部门内部管理的措施体现了放松规制和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就其所体现的放松规制而言,奥斯本(Osborn)与盖布勒(T. Gaebler)认为,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改变照章办事的政府组织,谋求有使命感的政府;就是改变以过程为导向的控制机制,谋求以结果为导向的控制机制。

1993年美国《国家绩效评论》把政府绩效评估界定为政府官员对结果负责,而不仅仅是对过程、规则负责。而就其所体现的市场化来说,政府绩效评估为公共服务供给部门(包括政府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非盈利部门)之间展开竞争、创造市场动力,利用市场机制为解决政府管理低效率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在这个层面上,政府绩效评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公共责任机制:既要放松具体的规则,又要谋求结果的实现;既要增强公务员的自主性,又要保证公务员对民众负责,对结果负责;既要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管理能力,又要切实保证政府管理的质量”。另一方面,它作为改善公共部门与公众关系和加强公众对政府信任的措施,是一种服务和顾客至上的机制。随着政府职能的重新界定,政府角色发生变化,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由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的关系转换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或顾客之间的关系。政府公共部门行使公共权力主要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有效提供公共服务和主动为社会公众谋福利。社会公众成为政府管理活动服务的对象,是公共服务的消费者或顾客。这使得政府管理工作必须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的需要为导向。

2.政府绩效的内容及其评估标准

政府绩效既不是政府短期投入的回报,也不是政府终端产品的累积,而是较长时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总成果。它包括政治绩效、经济绩效、文化绩效、社会绩效四个方面。政治绩效主要指政治生产力以及政治产品,即政策的形成与贯彻以及执政机构的廉政建设。它是政府决策、政府行政的直接结果,为实现经济绩效、文化绩效和社会绩效提供法律和制度方面的保障。经济绩效主要指政府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其中通货膨胀、失业、收入分配等是重要的参数。它是政府绩效的主要内涵和外在表现,为文化绩效、社会绩效和政治绩效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文化绩效主要指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互补与渗透,以及文化的繁荣与整合。它是其他三个方面绩效在精神层面上的保障和促进机制。社会绩效主要指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其中安全与犯罪、公平与正义、福利与贫困、稳定与动乱等指标是重要的参数。社会绩效以社会全面进步为其主要内容,是政府绩效体系中的价值目标。没有社会绩效,经济绩效就没有现实的意义和价值,文化绩效和政治绩效就会失去社会基础。以上四个方面绩效的大小反映政府能力的大小与强弱。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政府上述四个方面绩效的评估,它涉及政府行政管理的每一个层面和领域。

政府绩效评估的标准是什么呢?曾记否,1998年我国各地市政府向省政府汇报改革开放二十年的政绩就是恭奉各市新城市的模型,这是对政府绩效评估的误解。如果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而发展的新城市那只是政府经济绩效中诸方面的一方面。更有甚者,随着城市的繁华,各级政府办公大楼相互攀比豪华。这不但不是政府绩效的表现而是它的反面。笔者认为,政府绩效评估的标准概括地说,政治绩效的标准就是廉政和民主;经济绩效的标准突出地表现为消除穷困、民富国强;文化绩效集中地表现为全民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不断提高;社会绩效的标准就是民风纯朴、社会和谐。

二、探究政府绩效评估的方法

1.三种典型方法的评介

在政府治理与改革领域中,经历了“以效率和效益为导向”转为“公平至上”,再到“顾客至上”理论的发展过程,至今绩效评估发展最具代表性的三种评估方法为:“3E”评价法、标杆管理法(Bench?鄄marking)和平衡计分卡法(Balanced Scorecard)。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面临日益膨胀的机构,财政危机加剧的局面,率先把对政府工作的审计重心从经济性审计转向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果性(Effectiveness)并重的审计,从单一的经济指标扩展到多重指标,这就是政府绩效评估的雏形,俗称“3E”评价法。其中,经济指标是指投入成本的降低程度;效率指标反映所获得的工作成果与工作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之间的对比关系;效益指标通常用来描述政府所进行的

工作或提供的服务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政府的目标,并满足了公众的需求。由于政府在社会中所追求的价值理念如平等、公益、民主等和“3E”评价法单纯强调经济性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3E”评价法暴露出一系列的不足,因此,又加入了公平(Equity)指标,发展为“4E”。“3E”评价法指标,比较片面和单一,在评估内容上侧重于对历史事件-既定结果的审计,以对下一年度的财政拨款作出预测。这种评估方法相对于当今政府行为的复杂性来说过于笼统。

标杆管理又被译为基准化管理、参照管理,起源于20世纪末,是组织提高绩效的一种强有力的方式。它是一个认识和引进最佳实践,以提高绩效的过程,通俗地讲就是根据一套既定规则进行评估、比较的过程,以改进工作程序并取得更高的绩效。标杆管理是个动态的过程,标杆也不是唯一的,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标杆,即使是在同一个时期,也可以针对不同的改进方面选择不同的标杆。标杆管理有以下十一个步骤:(1)确定项目的目的和范围。这一步包括了程序类选法:决定哪些程序需要进行标杆管理及其优先次序。(2)了解自己。分析自己内部的程序,对实际正在运作的情况有一个透彻的了解。(3)考察潜在的合作伙伴。

(4)选择绩效评估标准。仔细挑选一套易于理解且有普遍性的评估标准,以用于衡量所选择的程序或职能。(5)收集内部数据以实施绩效评估标准。评估当前的绩效。(6)收集有关合作伙伴组织的信息。要做到合乎情理,少花时间,少给对方添麻烦,但必须确保数据的可靠性。(7)进行差距分析。(8)引进别人的做法以缩小差距。运用“借鉴-改造-采纳”的程序来选择多个程序,允许作出修改,使之适合于你所在的组织的结构及其工作方法。(9)监察结果。绩效的改善必须显示出本组织绩效与合作伙伴绩效之间的差距在缩小,以及缩小这种差距的相对速度。(10)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重新修订绩效评估标准。(11)回到第一步。作出改善,把整个程序再运行一遍。标杆管理的指标体系比较全面,除了经济层面的指标外,还包括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政府在公益性活动中所作努力的指标等,可以使政府全面考虑自身在社会中应承担的责任,从而对社会的全面发展起到领导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企业界从日本引进全面质量管理(TQM)、工作授权等管理新方法,原有的财务评价指标无法全面衡量企业能力,平衡计分卡应运而生。1992年,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Robert.S.Kaplan)和复兴方案公司(RenaissanceSolution,Inc.,RSI)总裁大卫.诺顿(David.P.Norton)设计出了一种战略绩效评估方法-平衡计分卡法。该方法仍然注重财务指标,同时兼顾促进财务指标实现的驱动因素,从顾客、财务、内部流程运作、学习与发展四个角度对组织的整体绩效进行评价,并要求彼此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创始人认为,平衡计分卡是把企业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一套全方位的运作目标和绩效指标,作为执行战略和监控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方法和有效的沟通工具。换而言之,通过平衡计分卡将宏观的、抽象的战略具象为运作方案或工作计划,从而达到执行战略、监控战略,最终协助组织实现战略的目的。因此,平衡计分卡的目的就是以战略为出发点,将组织发展战略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最终达到财务回报,以财务目标和指标为归宿。平衡计分卡之所以称之“平衡”,是因为它以追求平衡为诉求,寻求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短期与长期目标、结果性与动机性指标、滞后与促进指标、组织内部群体与组织外部群体、成本与质量、定量与定性之间的平衡。平衡计分卡因其指标的涉及面广而全,不失为改善组织绩效之良方,但也因此而庞大、复杂,这注定了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上来说,在中国政府部门引入平衡计分卡还任重道远。

总而言之,“3E”评价法强调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标杆管理法的指标体系比较全面,除经济层面的指标外,还包括政府提出的公共产品指标。平衡计分卡则明确提出政府要以长远的眼光对社会的发展作出远景规划,思考其在社会发展中应承担的使命,指导政府绩效评估。

2.政府绩效评估方法的思考

近几年来,学者们纷纷致力于“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公共部门”的理论研究,而公共部门实践工作者也在试着将其运用于所在组织。从平衡计分卡本身的思想精髓及其具体内容来看,该方法在公共部门应用的关键在于始终把战略和远景放在组织改革和管理的核心地位,通过清楚地定义战略,持续的组织沟通,将战略与改革驱动因素联系起来,构建以战略为核心的开放型闭环组织结构,使财务(主要是行政成本)、顾客(公众)、内部流程运作(主要是行政效率)、学习与发展四个维度平衡地发展,可具体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准确分析和把握组织的战略目标及使命,并将战略目标在其组织内部层层分解下去,形成目标网络;二是正确认识组织的服务对象即顾客,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三是在组织内部形成不断学习、变革和创新的氛围,建立学习型政府;四是将财务、顾客、内部流程运作、学习与发展四个维度的测评指标具体化、量化。

由于不同的组织有着不同的背景和战略任务,从而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的目标及其衡量指标皆不同,即使相同的目标也可能采取不同的指标来衡量。另外,不同组织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也不同,相同的指标也会因组织性质不同而导致作用不同。虽然在国外不乏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公共部门的成功案例,但实践证明平衡计分卡切不可生搬硬套,盲目地模仿,否则不但无法充分发挥平衡计分卡的长处,反而会影响对组织绩效的正确评价。只有将平衡计分卡的原理与组织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功效。

政府以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的共同需要,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其首要任务,这使得政府绩效不能背离公共、公正、公平的原则。那么无论采用何种评估方法,都必须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以政府职能的定位为基础来设计评估指标体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政府绩效评估是政府职能发挥其相应作用所取得的实际效果,那么政府的职能首先要明确合理,政府应该做它应该做的事,然后才能谈绩效。二是以回应、满足民众需求为根本价值取向,坚持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按群众满意原则确定评估标准。政府绩效评估标准主要解决的是在明确评什么之后,以什么标准来评的问题。在政府绩效评估的四个方面内容中,有些指标是无法量化的,这些指标须用人民群众满意程度来衡量。这就是说,评估政府绩效的根本标准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绩效的满意程度,或者说,政府绩效的最终评判标准为公众价值,即实际创造的公众价值大小。在中国,自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之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政府的核心使命,也就明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标准。三是坚持多元化评估主体且以民众和独立第三方评估为主。任何绩效评估主体都有其自身特定的评估角度,既具有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同时,也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评估局限性。传统的政府绩效评估采用政府系统内部自上而下的评估方式,政府本身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样单一评估主体的评估方式虽不能说无意义,但如此评估存在着很多弊端,其结果极容易导致评估的失真和流于形式,造成只唯上不唯下的局面。事实上,政府有无绩效或绩效大小,最有发言权或评价权的只能是广大民众。诚然,不同层次、不同地方的政府应该具有关于其绩效的不同要求,但评估的主体绝不能是单一的,而且评估的最权威主体只能是人民,只能充分以政府面对的“顾客”即民众的满意度为第一基准。这就是:政府施政之行为和效果是否得到了最大多数民众的认可和赞同,是否形成了通过人民对于政府之绩效的认可和赞同的评价机制。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既不由政府自我评判,也不由民众直接评判,而委托独立的社会第三方进行评估的方式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制度选择。这种由独立于政府、作为政府和广大民众之间的中介组织的评估,无疑将使得评估的立场更加公正客观,评估的结果也更加具有可信度。四是按效率性原则发挥评估机制的作用。政府绩效评估的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和政府行为的人民满意程度。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绩效评估的激励机制、导向机制、纠偏机制的作用。为此,必须将政府绩效评估结果与政府组织内部成员的职务晋升、生活待遇、社会荣誉等挂钩,通过政府绩

效评估,激励政府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履行应该履行的职能,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搞虚报浮夸和报喜不报忧,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促进经济社会进步,促进安定团结和社会和谐,使人民得到切实利益。引导他们主动地放弃不应当履行的职能,纠正他们在履行职能过程中的各种偏差,如克服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行贿受贿等行为。五是制定政府绩效评估计划时需遵循四个原则:公共责任原则、效能原则、公民导向原则、结果导向原则。以构建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为核心引导各级政府将工作的重点和注意力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彻底改变过去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封闭式的评估模式,引入外部评估机制,让人民群众充分参与绩效评估体系。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政府绩效 第四篇

【政府绩效】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引论:所谓政府绩效管理,是指各级政府管理者和政府职员为了达到政府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政府的绩效。政府绩效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对我国政府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社会矛盾复杂、多极化的社会。其中,政府的作用不能忽视。但是从政府的绩效管理力度与效果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政府绩效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分析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探索其改善绩效管理的对策,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政府管理改革的客观要求,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政府绩效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

一、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我国政府绩效管理观念上的问题

1.1我国政府的服务意识淡薄

近些年来,随着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不断改进,政府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已经逐步转变,管理方式也从传统的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性政府,但总体来说,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没有完全转变,仍然存在着政府强势的现象。其次,政府工作人员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并且出现在工作中相互推脱,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导致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或完成质量不高。这也间接导致了政府工作效能不高。再次,公众满意度较低,政府的工作并未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与支持。政府的只是在做没有实际价值的“政府绩效管理”工作。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大流量的人力物力,可谓费力不讨好。

1.2我国政府受传统思想影响过深

在我国, 传统的行政管理采用的是行政效率标准。行政效率是以命令——执行为基础的, 虽然它在应付突发事件方面有优势, 但在日常行政管理上只能定性分析, 而无法定量分析以及只讲过程, 不讲效果, 更无法将办事与花钱联系起来的缺陷。而绩效管理归根结底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产物。

1.3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

【政府绩效】

在我国的政府中, 绩效管理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首先政府部门中缺乏绩效管理的专业人才,并且政府没有将这一问题具体实施。其次,政府领导以及工作人员缺乏对于先进绩效管理理论文章或探索绩效管理问题的敏感性,网络上、报纸上、期刊杂志上的资源不能及时发现,更不用说运用到实际中去。最后,政府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学习国外的绩效管理理论,因此也就不能借鉴其中的好办法。

2、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实施中的问题

2.1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缺乏制度保证【政府绩效】

绩效管理是政府提高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重要工具,所以政府绩效管理的实施离不开国家政治体制、政治制度的大环境。就目前而言,有些政府还没有形成关于政府绩效管理的整体思想体系,其绩效目标和下级部门的绩效目标之间的关系不够清晰。各部门进行的绩效管理活动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

2.2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政府的绩效评估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指标的设立过于简单。第二、评估指标没有量化。第三、考评主体单一。第四、缺乏对评估结果进行适当的比例控制。第五、考评中缺乏沟通的环节。第六、对考评者缺乏监督机制。此外政府部门绩效评估也有着多重困境:第一、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理论的缺乏。 第二、政府部门目标的多元性和内在冲突性。 第三、政府部门的产出难以量化。第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难以确定。第五、政府机构及其人员自身利益的影响。

2.3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实施过程存在误区

首先是单纯的“过程管理”。某些政府绩效管理有时注重的只是工作过程、组织活动的数量和规模,忽视其实际效果;注重投入,不注重产出结果;对于被评估人员只看是否能够严格遵守规则,更加强调态度问题,而忽视了重要的水平问题。其次是单纯的“政绩管理”。“政绩管理”只注重行为结果,并且将行为结果等同于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最后,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方式开放性不高。不少地区的绩效评估主体是上级机关,或某上级评估小组,社会参与度不高,服务对象、社会公众较少参与评估,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则更是少之又少。

二、我国政府绩效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1、我国政府绩效管理观念上出现问题的原因

1.1我国政府的服务意识淡薄的原因

首先,政府本身未能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机制,使得有些人从中找到漏洞,以各种借口不完整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地方政府工作人员之间职责划分不够明确,使得政府工作人员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并且出现在工作中相互推脱,导致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或完成质量不高。这也间接导致了政府工作效能不高。再次,政府未能做到良好的鼓励,导致职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1.2我国政府受传统思想影响过深的原因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之所以会受到传统思想影响,并且到今天这样一个程度,主要是因为在对“市场”认识的缺乏以及对新理论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我国政府依旧按照传统的办法实行所谓的绩效管理,实则南辕北辙。仅仅以效率来取代绩效,我们知道这是远远不够的。

1.3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的原因

我们说,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本身的领导层没有做好理论基础方面的学习安排,致使本身这方面知识就不扎实的职员没有得到及时补充的机会。其次职员本身的文化教育程度所限,要想在短时间内换掉不满足要求的职员不可能实现。另一方面,职员只满足于做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考虑到整体利益的人不多。此外,职员为了应付每天诸多的细碎已经身心俱疲。所以没有对新闻等的敏感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人的精力有限。

2、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实施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首先是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缺乏制度保证,主要由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效用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很多部门都是按照上级的指示办事,没有一个明确的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即没有制度保障体系。因此导致了上述问题的

出现。其次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不够完善,而要打破这些困境以及正确处理好绩效评估体系中出现的问题,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最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实施过程存在误区,政府绩效评估的封闭性、主观性较强,开放性、公开化、客观性不够,并且缺乏社会的监督与制约。

三、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1、从思想观念上转变

1.1引入西方经典的政府绩效管理理论

由于西方关于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与发展历史都比我国要早,所以借鉴西方关于政府绩效管理的经验理论是个不错的办法。在其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比如:英国政府绩效管理主要是围绕其建立的“公共服务协议” 体系来开展的,目的是建立一种现代的公共支出和绩效管理框架,为制定审慎、有效的中长期支出计划服务。由政府制定清晰的、侧重成果的国家级目标;将责任转移到公共服务提供者自身;独立、有效的审计和监督安排;加强对取得成效的透明度。其主要特点是制度化、法制化;具有公民导向性以及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我们国家政府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仿照运用,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国家的,这里只是以英国作为例子引述。在不断学习中,从改善自身问题开始,逐步开展对于绩效管理的整体工作。

1.2政府加强对绩效管理人才的培养

一方面可以通过国际平台,从国外引进人才,并且让国外这些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对已有的绩效管理模式进行评估,提出整改意见。定期开展绩效管理理论学习与培养的课程。另一方面可以与国内各大高校合作,在各大高校中选择优秀的人才到政府部门工作,提高政府人员整体的素质与知识水平。组建起属于政府自己的绩效管理团队。

2、从具体实施中改进

2.1政府绩效管理立法

一方面立法可以将政府绩效管理的原则、主客体、内容、程序、方法等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保证它的权威性和规范性。更有利于政府绩效管理的实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政府绩效管理的持续稳步推进,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防止权力的滥用,从整体上把握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方向。法律所具有的这种强制性、导向性和稳定性有利于维护政府绩效管理的正常秩序,提高政府绩效管理的整体水平,保障政府绩效管理协调持续发展。

2.2建立起电子化政府

构筑电子化政府,一方面,使得行政信息的传递更为迅速及时,反馈渠道更为畅通,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电子化政府为政务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提供手段和途径,为公民广泛了解和参与政务信息、科学评价地方政府绩效情况提供条件,为整个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制度环境。

2.3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评估与监督机制

针对绩效管理评估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本身所存在的问题,由引进的绩效管理人才带头,重新建立起一套客观、公正的绩效管理评估机制。并且引入第三方进行监督工作。第三方可以包括:专家学者、社会公众、媒体等,所引入的第三方的范围越广,对于政府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公开公平性越有好处。

四、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创建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之中。建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所以在创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绩效管理方式,通过立法、引进第三方监督机制来建设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体系,从而提高我国政府管理能力与行政效率,更好地促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喜明.论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克服[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05)。

[2]冯利民.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理论研究.2006(3)。

[3]陈振明.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 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张成福,党秀云. 公共管理学[M ].

中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现状及特点
政府绩效 第五篇

中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工作。2011年,国务院建立了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政府绩效管理的试点工作、宣传和培训等工作。据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已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开展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新要求下,中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第一,突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内容。地方政府不再过多关注GDP、招商引资、财政收入等经济发展指标,而相对忽视与社会公众息息相关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内容。目前,多数省市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评估内容已开始兼顾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等内容,并且关乎民生的比例逐渐扩大。地方政府正积极将政府职能转变到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上来。

第二,逐步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近年来,随着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地方政府在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和系统优化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做了很多创新性的工作。如北京市政府特地委托学术机构把政府各部门的职责进行全面梳理,并与百姓身边事相对接,整理出数千条百姓非常关心、涉及切身利益、易于感知、易于评价的评价主题,形成公众评价数据库,从而使公众评价指标体系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有利于促进部门工作规范化发展。

第三,扩大参与。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提供的是公共服务,其主要服务对象为社会公众。因此,社会公众评价应该是衡量政府绩效好坏的最终标准。当前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注重引入公众评价,公众满意度的评价占总体评价的比例逐步提高,公众参与绩效评估的人数比例逐步增加,公众参与评估的渠道也逐步得到拓展。很多地方政府把公众参与评估的权重扩大到30%以上,杭州市甚至达到 50%。同时很多地方通过网站、电话、信函、入户调查、焦点座谈会、街头采访等多种形式拓展公众参与评估的渠道。

第四,整合资源,努力提高政府执行力。政府绩效管理是一项牵扯面广、涉及多部门和多领域的系统工程。为有效发挥政府绩效管理的作用,目前很

多地方政府加强了政府绩效管理的相关资源整合。一是整合以往分散到各部门各系统的考核办法,实行扎口考核;二是建立上下级政府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同解决政府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升行政效能,改进政府绩效;三是建立有效的绩效信息系统,将政府绩效管理与网上办事大厅、行政服务中心、电子监察平台、对外服务窗口、行政审批等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和对接,推行信息资源共享共用。

但是在中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取得新进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其仍存在的不足之处。

首先,政府的绩效管理观念尚待改进。一是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没有完全转变,仍存在“官本位”的思想。二是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更为关注的是上级领导的满意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政府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时难以主动采取措施来提高公众的满意度。

其次,绩效评估体系有待完善。一是绩效评估指标逐年递增。这不仅增加了政府工作人员的压力,还使得有些部门工作纯粹是应付上级绩效评估的年度递增。二是地方政府在监督程序上不够规范和严谨,甚至部分地方政府还没配套建立健全督查工作体系。如督查工作“有任务才安排”的情况仍然存在。

最后,政府的绩效管理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虽然随着行政体制的改革,各地方政府的职能配置、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等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其绩效管理的效用还没得到充分的发挥。当前各地方政府的绩效管理内容几乎都是基于自身实际需要而定,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也缺乏具体可行的政策指导。甚至有些地方政府的绩效管理目标和下级的绩效目标之间的关系不清晰,以至于当绩效目标分解到下级各部门时会出现目标不明确、职责不清等问题。

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进程之中,服务型政府这一理念对政府绩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个高效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任重道远,这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转变观念、增强公民意识。因此,在创建服务型政

府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绩效管理经验,来建设中国政府绩效管理体系,从而提高中国政府管理能力与行政效率,更好地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2015乡镇绩效管理实施方案
政府绩效 第六篇

第1篇:乡镇绩效管理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推动政府绩效管理工作上新水平,根据县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高唐镇20XX年度政府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积极推进政府及其部门绩效管理,牢固树立绩效意识,运用绩效评估机制,促进管理方式转变,努力提升工作实效,不断提高政府履职力、执行力和公信力,推动高唐在海西建设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范围

12个村,与县对镇绩效考评指标密切相关的镇直部门单位,镇直其他部门单位参照执行。

三、工作内容

20XX年,政府绩效管理继续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镇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情况、本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情况、政府及其部门自身建设情况为主要内容,从政府绩效目标设定、分解和责任落实、实施与推进、监控与分析、实现程度评估、改进与提升等方面,着力构建科学、规范、可行的政府绩效管理机制和制度框架。绩效管理考核指标共设置: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构建、勤政廉政等3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

四、工作步骤

(一)制定评估方案。制定本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方案。突出体现各项指标的预期实现目标、任务分解后的责任职能单位和细化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

(二)抓好工作落实。各村、各有关单位要根据工作方案,按照工作程序和基本要求,明确工作目标,确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切实把绩效管理工作的本质要求贯穿于发挥职能、履行职责、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全过程,认真抓好各项指标任务的落实,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三)开展公众评议。主要采取入户与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组织察访核验。由镇效能办牵头,组织对服务窗口办事效率、机关作风等开展明查暗访,同时对各项指标任务运行情况及有关指标数据进行抽查和现场核实,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工作扎实推进。

(五)进行绩效分析。各村、镇直有关单位要加强绩效管理工作,组织绩效分析点评活动,推动工作落实。对照镇里组织的评估评议反馈情况,进行深度分析,查找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提升本部门单位及各村绩效工作水平。

五、工作制度

(一)信息报送制度。信息报送主要内容:绩效管理和评估工作的部署、推进和落实情况,绩效管理和评估指标落实情况等,各村每年报送信息不少于5条,镇直部门单位每年报送信息不少于6条。

(二)分析通报制度。绩效管理和评估分析通报工作由镇效能办负责。分析通报内容:主要包括镇政府当年绩效指标完成情况,指标数据在全县所处的位置,县对镇政府绩效公众评议情况、明察暗访情况,下一步完成镇政府绩效指标的具体措施等。

(三)公众评议制度。根据绩效评估公众评议的总体要求,针对不同调查对象,要加大对政府工作成效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增强调查对象对本级政府绩效工作的满意度。

(四)绩效督查制度。镇效能办负责年初对纳入绩效管理和评估单位报送绩效评估方案情况进行督查,每季度对绩效管理信息报送、情况分析、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每半年进行一次绩效评估察访核验和明察暗访工作,年终对各单位指标落实情况进行核对督查。

(五)责任分工制度。绩效考评实行“统一组织、分别实施”的方式,全镇绩效管理和评估工作由党政办牵头,镇效能办负责镇政府绩效指标运行的组织协调、汇总、上报绩效管理考核结果等日常工作和绩效管理察访核验工作。

六、考核奖惩办法

(一)考核办法

20XX年的绩效管理考评采取指标考核、公众评议和察访核验三种方法进行。

1.指标考核,根据镇效能办采集的指标结合年终核查确定。

2.公众评议,采取入户与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抽取样本涵盖人大代表、企业经营者、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等。内容主要是当地开展“四百活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具体包括海西建设和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廉洁从政、行政效率,以及领导班子整体形象等内容。

3.察访核验,采取不定期的方式进行,实行倒扣分制。

(二)奖惩办法

1.实行指标考核奖励。在镇对镇直各单位及各村绩效管理单项一级指标考核位居全镇前三位的,对责任单位予以奖励。

2.实行责任追究。对镇直各单位及各村绩效考评单项一级指标考核结果位居倒三位的,追究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责任。

七、几点要求

(一)进一步发挥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各村、镇直有关单位要把绩效管理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自身建设的有效抓手,以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工作目标导向,注重全面持续协调发展,推动发展和工作绩效上新水平,以优异的发展成果和工作成效为绩效评估奠定扎实基础。

(二)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各村、镇直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强化绩效管理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主要领导作为落实绩效管理、开展绩效评估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绩效管理工作和评估结果负总责,并指定绩效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工作落实。

(三)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宣传教育工作。各村、镇直有关单位要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政府绩效管理、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意义,宣传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政府绩效状况,宣传公众评议的主要内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着力推行政府绩效管理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提高公众参与面和评议满意度。

(四)进一步强化绩效评估结果运用。各村、镇直有关单位不仅要把绩效评估的结果作为检验政府绩效优劣的依据和评价工作的尺度,更要把它作为检验发展水平、发展质量的标准,作为推动工作的动力。

(五)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各村、镇直有关单位要以开展“四百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营造文明、优质、高效、廉洁的服务氛围,为提高政府绩效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要加强机关作风明查暗访力度,对不遵守机关工作纪律、作风涣散、影响经济发展的单位和个人,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决不能姑息迁就。

第2篇:乡镇绩效管理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重要工作部署,切实加强政府绩效管理,树立绩效意识,提升工作实效,提高政府及其部门履行力、执行力和公信力,现根据《长乐市20XX年度镇乡(街道)绩效管理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潭头镇20XX年度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镇绩效管理工作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X中、X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正确政绩观为基础,以加强党和政府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委、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目标,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XX之年,全面打造极具活力、侨乡特色、生态宜居的闽江口南岸中心城镇群提供有力保障。

二、组织领导

20XX年度我镇绩效管理工作在长乐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具体由镇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镇绩效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发改局、市统计局等市直单位是绩效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和数据采集单位。我镇也相应明确绩效管理工作目标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具体分工负责,切实加强对绩效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

三、工作内容

绩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责任分解、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考核评估、评估结果运用等五个方面。

(一)绩效目标设定。按照长乐市设定的绩效管理指标考核体系,根据长乐市委、市政府和市直部门分解下达的工作任务,以及镇党委、政府今年确定的工作部署,科学设定20XX年度绩效管理目标。

(二)绩效责任分解。根据年度确定的绩效管理目标,从提升工作绩效入手,分解和细化年度绩效工作任务,科学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质量、工作措施、工作时限、时序进度的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使每一项绩效目标都落实到相关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形成责任落实体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追究办法和措施,确保我镇各项绩效目标的落实。

(三)绩效运行监控。由镇绩效管理工作目标责任部门负责,针对年度各项绩效指标和工作目标,进一步健全运行机制,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和考核办法,推进绩效目标的落实;掌握绩效指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绩效运行中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确保镇党委、政府年度工作任务的完成。

(四)绩效考核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指标考核、公众评议、察访核验3种考核方式,对年度绩效实现情况实行一次年终综合考评。

(五)评估结果运用。为进一步加大绩效管理工作力度,充分调动各部门工作积极性,更好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力争20XX年度我镇绩效管理“保良争优”等次目标的实现,镇党委、政府将根据市本级绩效考评取得的成绩,对绩效管理工作落实完成好的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给予相应的绩效奖励。

四、考核方法

1、指标考评(占绩效总分的80%)。由市统计局牵头,市直各工作目标牵头单位、数据采集单位配合完成。绩效考核指标由统一考核指标和特色考核指标两个部分组成,统一考核指标占80%,特色考核指标占20%,设定7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和69个三级指标:⑴经济发展、⑵科技教育、⑶环境与绿化、⑷民生改善、⑸社会管理、⑹依法行政、⑺加减分指标,由目标牵头单位、数据采集责任单位和数据采集配合单位负责细化分解,并进行年终考评。(详见附件1、附件2)。

2、公众评议(占绩效总分的20%)。由市统计局负责,市效能办配合完成。参加公众评议的人员有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经营者、城镇居民户或农村居民户。针对不同群体设置不同的公众测评表和问卷调查表,公众评议的抽样方法采取分层次、多阶段、等距随机抽样,同时兼顾地理分布的均衡性和经济有效的原则,以保证样本有较好的代表性。公众评议的主要内容是我镇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维护群众利益、依法稳妥处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情况等,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和把握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企业经营者代表、居民对当地政府围绕发展大局、关注民生、体察民情,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实际成效的满意度,以促进我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

3、察访核验(倒扣不超过2分)。由市效能办牵头,主要采取暗访督查、查看资料、现场调查等方式进行,重点对建立健全绩效运行机制、加强机关作风、规范权力运行、行政办事效率、推行政务公开、办理效能投诉及“12345”诉求件等6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监督检查,并根据察访核验情况进行累计扣分。具体工作根据市里制定的察访核验工作实施方案进行。

五、工作步骤

(一)工作部署和制定方案阶段(20XX年6-7月)。结合工作安排和要求,制定下发《潭头镇绩效管理责任分工实施方案》,及时组织传达,认真部署和落实。

(二)绩效管理评估阶段(20XX年7月-20XX年3月)。年终指标考核于20XX年3月前完成,由市绩效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市统计局组织各目标责任和数据采集单位对20XX年度我镇工作绩效进行全面客观地考核;公众评议由市统计局组织实施评议调查;察访核验为不定时间不定次数进行。镇相关目标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要与上级相关目标牵头单位建立沟通与联系,要适时掌握各项指标的评估考核动态和指标运行情况,按序时要求落实完成好各项指标,以达到绩效管理目标。

(三)总结表彰阶段(20XX年4月后)。镇党委、政府将对市委、市政府对我镇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情况所作出的评估结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查找不足,落实整改措施。并对在本年度我镇绩效管理工作中表现优秀、良好的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表彰并给予相应奖励。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全镇上下要充分认识开展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组织领导,有关领导要亲自抓,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认真学好绩效管理工作有关文件,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研究制定落实的措施和办法,确保绩效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发展。

(二)明确责任,形成合力。绩效管理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要知难而上,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工作,做到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形成整体合力。要把绩效管理的每项具体任务都落实到实处、专人负责。认真做好资料采集、数据分析等工作,推动绩效管理工作协调运作、有序开展。

(三)求真务实,注重实效。要按照提速增效、服务发展的要求,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绩效管理工作,做到实事求是,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走过场,认真落实数据质量领导责任制,各部门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并将此项工作纳入个人的绩效考核档案。

(四)强化措施,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政府的要求,加强机关作风整顿,认真做好政务公开和服务窗口规范化建设,督促检查机关效能建设制度贯彻执行情况,提高服务质量和执政水平。

第3篇:乡镇绩效管理实施方案

根据县委县政府印发《20XX年度县对各乡镇绩效管理实施方案》(杭委[20XX]8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我乡20XX年度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要求,围绕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为主线,促进各村、各部门牢固树立绩效意识,改进管理方式,提升工作实效,不断提高履职力、执行力和公信力,为我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二、工作内容及步骤

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健全绩效管理制度,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强化绩效运行监控,用好绩效评估结果,围绕绩效目标、绩效责任、绩效运行、绩效评估、绩效提升等基本环节,建立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具体步骤如下:

(一)制定方案。各村和乡直办各单位要根据乡里的绩效管理工作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村、本部门、本单位绩效管理实施方案。方案的制定:一要明确领导机构。各村和乡直办单位要成立绩效管理工作小组;二要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反映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乡里的法定职责和当年的中心工作;三要明确绩效责任。细化绩效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责任股室和责任人;四要明确绩效运行监控的措施和途径。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和考核办法;五要明确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制定绩效奖惩措施,奖优罚劣。各村、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方案,于10月10日前报送一份到乡效能办备案。

(二)责任分解。组织力量对绩效管理工作目标进行细化分解,提出明确的质量和进度要求,建立责任分解制度、责任公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责任分解落实体系,促进工作目标的落实。各村和乡直办单位要结合实际将责任分解到相关责任人。

(三)运行监控。要进一步构建富有效率的行政运行机制,改善行政管理,优化行政服务,不断搞行政效能。要严格落实定期分析制度,每半年进行一次绩效运行情况分析,并形成材料备查。

(四)绩效自评。每年年终,开展自评,并形成绩效工作自评报告,供年度联合评估时使用。

(五)评估(抽查)计分办法

1、对绩效管理实行千分制综合评估,其中绩效评估指标考核得分占40%(400分)(见附件1),目标管理指标考核得分占45%(450分)(见附件2),公众评议得分占15%,各项的得分须按所占权重比例折算后计入千分制汇总。察访核验根据督查部门平时督查情况进行扣分,最多扣200分,其中效能明察暗访及基础性工作检查评议可扣50分,县委督查室评议最多可扣20分,县政府督查室评议最多可扣20分,县人大相关委室评议最多可扣20分,县政协相关委室评议最多可扣20分,县监效办(重点项目督察组)评议最多可扣50分,县行政服务中心评议最多可扣20分。

2、绩效管理考评结果汇总的公式为:绩效管理考评得分=绩效评估指标考核得分×40%+目标管理指标考核得分×45%+公众评议得分×15%-察访核验扣分(扣分不超过200分)。

(六)实施绩效评估

1、指标联合评估。对我乡指标联合评估由乡经委和统计站负责,乡责任部门配合。责任部门在翌年2月底前,将采集的绩效指标数据报送有关责任单位和考评牵头单位。

2、公众评议。公众评议于第四季度组织开展,乡效能办配合国家统计局上杭调查队负责实施,公众评议结果须报经乡党委(扩大)会议审定后报送至县效能办汇总公开。

3、察访核验。察访核验工作由各责任单位配合效能办、监效办(重点项目督察组)、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行政服务中心,县人大相关委室、县政协相关委室,察访贯彻落实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完成各套班子安排的各项任务工作情况,以及机关工作效率与作风纪律等方面情况。并将平时的检查情况记入绩效台帐,统一在年度绩效汇总时进行奖分扣分。

(七)综合汇总。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发文通告,落实责任部门、责任领导、责任人的奖惩情况。

四、组织领导

绩效管理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乡机关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乡政府乡长任乡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乡纪委书记任副组长,日常工作由乡效能办牵头,会同党政办、统计站等组成乡绩效管理工作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实施。各责任部门、责任领导和责任人要明确责任,确保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五、结果运用

1、对各责任部门、责任领导、责任人绩效管理评估结果按得分高低的排名顺序,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进行奖励。

2、绩效奖金的分配。根据我乡实际情况及各村各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考评情况,制定具体的分配方法。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推行绩效管理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我乡“五大战役”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有益探索。各责任部门、责任领导、责任人要树立正确的绩效价值观,指把绩效管理作为行政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增强责任意识,认真抓好落实。

2、认真实施。要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工作机构,按照绩效管理的工作步骤和绩效评估方案的安排,围绕自身职能和年度工作任务,加强日常的管理与运作,精心组织,认真抓好制度的落实,确保各项绩效目标的顺利实现和指标数据的真实、准确、客观。

3、积极探索。推行政府及其部门绩效管理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各责任部门、责任领导、责任人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认真总结,积累经验,不断完善绩效考评体系。

第4篇:乡镇绩效管理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XX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在总结20XX年度乡镇和县直机关绩效评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县绩效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20XX年度乡镇和县直单位绩效管理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以正确的政绩观为基本导向,坚持“四用发展”的实践主题,“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四个关键”的工作要求,“四求先行”的实践方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评估管理机制,检验工作绩效,改进管理方式,努力提高履职力、执行力与公信力,不断加快临港工贸旅游城市建设,为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绩效管理原则

(一)科学发展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统筹兼顾、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以人为本原则。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绩效管理成败的重要标尺,优化公共服务,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结果导向原则。采取过程控制与结果导向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强调“结果为本”,进一步减少繁文缛节,推动党委、政府工作目标的落实。

(四)绩效改进原则。把绩效改进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推动机关绩效循序渐进上升,促使机关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三、绩效管理范围

(一)各乡镇、鲤城街道办事处(共18个)。

鲤城(含大蜚山)、鲤南(含鲤南园区)、赖店、盖尾、郊尾、枫亭(含枫亭园区)、园庄、榜头、钟山(含九鲤湖管委会)、游洋、石苍、龙华、大济、度尾、西苑、书峰、社硎、象溪。

(二)县级政府工作部门(共36个)。

卫生局、文体局、计生局、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局、人事局、审计局、国土资源局、外侨办、外经贸局、旅游局、人防办、发改局、物价办、建设局、城乡规划办、科技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环保局、统计局、经贸局、交通局、安监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县供销社、财政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药监局、质监局、公路局。

(三)党群机关、人民团体、法院、检察院(23个)。

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县直机关党工委、党校、总工会、团县委、妇联、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台办、信访局、老干部局、档案局、侨联、文明办、编办、农办、法院、检察院、残联、科协、工商联。

四、绩效管理内容

绩效管理是政府管理的一种模式,是一个由多种环节和要素构成的实践过程,是一项创新性、探索性的管理工作。20XX年,各级各部门绩效管理要围绕政府绩效管理目标的设定、绩效责任体系的构建、绩效目标的推进与实施、绩效目标的信息收集、分析与监控、绩效评估的组织和绩效的激励与改进等六方面内容,着力构建科学可行的制度框架。

(一)设定绩效管理目标

绩效管理目标的设定是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其内容的设置反映了管理工作的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绩效目标设计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体要把握:一要从政府及其部门的职能职责出发,突出检验职能发挥和履职实绩;二要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临港工贸旅游城市建设决策部署的落实;三要坚持质与量的统一,坚持高低适度;四要便于考核和评估。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绩效目标的设定要与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设定相一致。

(二)构建绩效责任体系

1、建立绩效目标落实责任制。各单位要建立绩效管理目标落实责任体系,市对县政府绩效管理指标,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目标、工作任务以及单位职责的完成情况,列入绩效评估和察访核验内容。要紧紧围绕责任范围内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采取工作措施,确保工作落实;无正当理由未完成所列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的,应追究相关责任。

2、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各绩效目标落实责任单位要结合工作人员绩效考评,推动绩效管理向股站、机关工作人员延伸。有条件的乡镇试推行乡镇站所和村级绩效管理工作要制定绩效目标分解流程示意图,将上级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单位职责科学、明确地分解落实到内设机构、各个岗位及承办人员,明确进度、质量和完成时限,建立主体明确、层级清晰、具体量化的岗位责任制,实现责任无缝链接。

(三)绩效目标实施与推进

要加强效能监督,建立健全落实工作的机制,确保绩效管理有序有效推进,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一要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确保行政决策的正确有效;二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事项;三要进一步改造行政流程,提高行政效率,规范权力运作;四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条件具备的单位要推进网上审批和电子在线监察;五要加强窗口建设,创建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六要加强行政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促进依法行政,改善行政管理,确保政令畅通。

(四)绩效目标信息收集、分析、监控

制定《关于加强政府绩效管理指标落实情况跟踪问责的通知》,进一步建立健全绩效目标月报告、季通报分析和跟踪问责制度,加强对绩效管理目标落实情况的跟踪和监测分析。

1、建立完善绩效目标落实情况月报告制度。各绩效目标工作落实责任、数据采集责任单位要加强与市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按照市对县政府绩效管理考核指标计算方法,加强指标进度跟踪与动态分析,对未按序时进度完成、进展不够明显或在全市排位滞后的工作指标,注意分析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及原因,及时加以整改,认真填写并及时上报市对县政府绩效管理指标落实情况和县对各乡镇绩效管理主要指标考核情况。年终要召开绩效情况总结会,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集中力量加以突破,确保目标任务按预定时序进度得到有效实现。

2、建立完善绩效目标落实情况季度通报分析制度。县绩效评估办对各数据采集责任单位报送的指标落实情况要按季度进行汇总、分析、通报;对发现的问题与薄弱环节,责成相关责任单位限期整改落实并反馈;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3、建立完善跟踪问责制度。县效能办要对绩效管理目标工作落实责任单位、数据采集责任单位履职情况加大察访核验力度,对违反规定或绩效低下的,严肃予以效能问责。

五、绩效管理的实施办法

1、评估方法

采取公共考评与单列考评、季度考评与年终考评、量化考评与社会评议及察访核验相结合方法进行。

(1)20XX年度绩效评估考评项目实施办法,采取平时督查、季度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2)乡镇绩效评估(公共考评部分)指标采取季度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考核指标中的主要经济指标及其他可量化评估指标每季度考评一次,主要考评各项工作按时序完成进度情况,每季度考评分值占该指标分值的10%,年终考评分值占该指标分值的70%。

(3)年终总评采取量化考评与社会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乡镇绩效评估量化考评占分90%,社会评估占分10%,县直单位绩效评估量化考评占总分值80%,社会评估占总分值20%。社会评估方法详见附件2。

(4)组织察访检验。由县效能办牵头,结合督查工作,通过暗访、听取汇报、查看材料、现场调查等形式定期不定期组织察访核验,具体按照《仙游县绩效评估工作察访核验实施办法》组织实施。察访核验作为扣分依据,扣分不封底。

(5)设立成效显著工作加分项目,具体加分项目及评分细则详见附件4,成效显著工作加分最高为100分,乡镇最高50分。

(6)评估工作结束后,由考核组将评估分值向参评单位反馈,参评单位对考核组初评结果有异议的,应自反馈之日起3日内向县绩效办提出书面申请(加盖单位公章),经审核后报县绩效评估工作领导小组作出决定,超过规定时限的不予受理。

2、计分方法与评估等级

(1)计分方法

各单项指标先按照责任单位报送的百分制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之后按照指标权重比例计算实际得分。

县直单位绩效评估总得分=量化考评得分×80%+社会评估得分×20%+成效显著工作加分-察访核验扣分+重点项目单列考评得分

乡镇绩效评估总得分=量化考评得分×90%+社会评估得分×10%+特色工作加分-察访核验扣分+重点项目单列考评得分

其中:量化考评得分=年终考评得分(占70%)+季度考评得分(占30%)

(2)等级评定

①综合等级

绩效评估分值为1000分。评估结果分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总得分在900分以上(含900分),且名列乡镇前6名、党群机关前6名、县级政府部门前10名、垂直管理部门前2名的为优秀;得分在900分以上但未被评为优秀等次的以及得分在750-899分之间的为良好;得分在600-749分之间的为一般;得分600分以下(不含600分)的为差等。

被评估单位出现下列问题之一的,年度绩效评估等级认定不予评为综合优秀(其它单项工作符合条件的可评为单项优秀):

a、人口与计划生育被黄牌警告或单列管理的(以县计生局提供的情况为准)。

b、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存在突出问题被一票否决的(以县综治办提供的情况为准)。

c、出现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被一票否决的(以县安监局提供的情况为准)。

d、机关工作人员(含下属所、站负责人)在本单位工作期间出现刑事违法案件;抽调、借用到本机关的工作人员出现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刑事违法案件(以案发时间及所在地为准),被立案查处的(以县检察院、县公安局提供的当年度查处的案件为准)。

2015预算管理制度
政府绩效 第七篇

第1篇: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进一步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行为,推动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根据财政部颁发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和集团公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结合集团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本部及所属公司、控股公司及其所属单位。

第二章财务预算基本内容

第三条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第四条企业财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全面预算的中心。企业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具体安排。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共同构成企业的全面预算。

第五条企业财务预算应当围绕企业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为核心进行编制,并主要以财务预算报表形式予以充分反映。

第六条企业财务预算一般按年度编制,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分季度、月份落实。

第三章预算组织分工

第七条企业法定代表人对企业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负总责,各企业应设立财务预算委员会或指定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负责财务预算管理事宜,并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

第八条财务预算委员会主要拟订财务预算的目标、政策,制定财务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审议、平衡财务预算方案,组织下达财务预算,协调解决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组织审计、考核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督促企业完成财务预算目标。

第九条财务预算编制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进行,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编制、审查、汇总、上报、下达;负责预算执行和日常流程控制;负责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和报告;负责预算执行情况考核等。

第十条企业内部生产、投资、物资、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业务涉及的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控制等工作,并配合财务预算委员会做好企业总预算的综合平衡、协调、分析、控制、考核等工作。其主要负责人参与企业财务预算委员会的工作,并对本部门财务预算执行结果承担责任。

第十一条企业是财务预算执行单位,在公司董事会或公司经营层的指导下,负责本单位现金流量、经营成果和各项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控制、分析工作,接受企业董事会的检查、考核。其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财务预算的执行结果承担责任。

公司对公司所属企业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各企业财务预算方案必须上报公司总部审核批准。

第四章财务预算的编制

第十二条预算编制是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编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预算执行结果。财务预算编制要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制定的编制方针指引下进行。

第十三条企业编制财务预算要按照内部经济活动的责任权限进行,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实行总量平衡,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二)坚持积极稳健原则,确保以收定支,加强财务风险控制;

(三)坚持权责对等原则,确保切实可行,围绕经营战略实施。

第十四条企业编制财务预算要按照先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后财务预算的流程进行,并按照各预算执行单位所承担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其责任权限,编制不同形式的财务预算。

第十五条业务预算是反映预算期内企业可能形成现金收付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营业活动)的预算,一般包括销售或营业预算、生产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营业成本预算、采购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等,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并参照公司具体要求编制。

第十六条资本预算是企业在预算期内进行资本性投资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和债券投资预算。

第十七条筹资预算是企业在预算期内需要新借人的长短期借款、经批准发行的债券以及对原有借款、债券还本付息的预算,主要依据企业有关资金需求决策资料、发行债券审批文件、期初借款余额及利率等编制。

企业经批准发行股票、配股和增发股票,应当根据股票发行计划、配股计划和增发股票计划等资料单独编制预算。股票发行费用,也应当在筹资预算中分项作出安排。

第十八条财务预算主要以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损益表等形式反映。企业应当按照公司制定的财务预算编制基础表格和财务预算指标计算口径进行编制。

第十九条企业财务预算可以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分别采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概率预算等方法进行编制。同时在编制时,为确保预算的可执行性,可设立一定的预备费作为预算外支出。

第二十条编制企业财务预算,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按照下达目标、编制上报、审查平衡、审议批准、下达执行等编制程序进行编制,并制定详细的财务预算编制政策。

财务预算编制结束后,于当年11月底前将财务预算方案上报集团公司,经审查、汇总、平衡后批复各企业执行。

第二十一条预算的编制日程:年度预算的编制,自预算年度上一年的10月1日开始至11月25日全部编制完成,并在次年1月底前分解落实财务预算指标。各企业要依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要求编排预算,并制订详细的编制日程和要求,确保财务预算的顺利编制。

第五章财务预算的执行、控制与差异分析

第二十二条企业财务预算一经批复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并将财务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和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财务预算执行责任体系。控制方法原则上依金额进行管理,同时运用项目管理、数量管理等方法。

第二十三条企业应当将财务预算作为预算期内组织、协调各项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将年度预算细分为月份和季度预算,以分期预算控制确保年度财务预算目标的实现。

第二十四条企业应强化现金流量的财务预算管理,按时组织预算资金的收入,严格控制预算资金的支付,调节资金收付平衡,控制支付风险。对于预算内的资金拨付,按照授权审批程序执行。对于预算外的项目支出,应当按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规范支付程序。对于无合同、无凭证、无手续的项目支出,不予支付。

第二十五条企业应当严格执行销售或营业、生产和成本费用预算,努力完成利润指标。一般情况下,没有预算的,要坚决控制其发生。对费用预算实行不可突破法,节约奖励,且预算项目之间原则上不得挪用。

第二十六条在日常控制中,企业应当健全凭证记录,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生产经营月度计划和成本费用的定额、定率标准,加强适时的监控。各预算管理职能部门都要相应建立财务预算管理簿,按预算的项目详细记录预算额、实际发生额、差异额、累计预算额、累计实际发生额、累计差异额。

第二十七条在管理过程中,对纳入预算范围的项目由预算执行部门负责人进行控制,预算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监督,并逐步借助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预算外的支出由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直接控制。

第二十八条企业必须建立财务预算报告制度,要求各预算执行部门定期报告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对于财务预算执行中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出现偏差较大的重大项目,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当责成有关预算执行部门查找原因,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预算差异分析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本期预算额、本期实际发生额、本期差异额、累计预算额、累计实际发生额、累计差异额;

(二)对差异额进行的分析;

(三)产生不利差异的原因、责任归属、改进措施以及形成有利差异的原因和今后进行巩固、推广的建议。

第二十九条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利用财务报表监控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向预算执行部门、企业财务预算委员会乃至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提供财务预算的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其对企业财务预算目标的影响等财务信息,促进企业完成财务预算目标。

第六章财务预算的调整

第三十条下达执行的年度财务预算,一般不予调整。财务预算执行单位在执行中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致使财务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财务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的,可以调整财务预算。

第三十一条提出预算修正的前提。当某一项或几项因素向着劣势方向变化,影响财务预算目标的实现时,应首先挖掘与预算目标相关的其他因素的潜力,或采取其他措施来弥补,只有在无法弥补的情况下,才能提出财务预算修正申请。

第三十二条确需调整的财务预算,应当由预算执行部门逐级向企业财务预算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阐述财务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客观因素变化情况及其对财务预算执行造成的影响程度,提出财务预算的调整幅度。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对预算执行单位的财务预算调整报告进行审核分析,集中编制企业年度财务预算调整方案,提交财务预算委员会审报公司总部确认后方可下达执行。

第七章财务预算的专评与激励

第三十三条预算年度终了,财务预算委员会应当向董事会或者经理办公会报告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并依据财务预算完成情况和财务预算审计情况对预算执行部门进行考核。

第三十四条财务预算的考评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对整个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系统进行考核评价,即对经营业绩进行评价;二是对预算执行者的考核与评价。财务预算考评是发挥预算约束与激励作用的必要措施,通过预算目标的细化分解与激励措施的付诸实施,达到“人人肩上有指标,项项指标连收入”。

第三十五条预算考评是对预算执行效果的一个认可过程。要结合企本业济经责任制考评求要,制定考评细则。考评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标原则:以预算目标为基准,按预算完成情况评价预算执行者的业绩;

(二)激励原则:预算目标是对预算执行者业绩评价的主要依据,考评必须与激励制度相配合;

(三)时效原则:预算考评是动态考评,每期预算执行完毕应及时进行;

(四)例外原则:对一些影响预算执行的重大因素,如产业环境的变化、市场的变化、重大意外灾害等,考评时应作为特殊情况处理;

(五)分级考评原则:企业预算考评要根据组织结构层次或预算目标的分解层次进行。

第三十六条为调动预算执行者的积极性,企业可以制定激励政策,设立经营者奖、效益奖、节约奖、改善提案奖等奖项。

第三十七条财务预算委员会应当定期组织财务预算审计,纠正议批准,重大的调整应提交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审议批准,并财务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维护财务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财务预算审计可以全面审计或者抽样审计,在特殊情况下,也可组织不定期的专项审计。

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管理部门应当形成审计报告,直接提交财务预算委员会乃至董事会或者经理办公会,作为财务预算调整、改进内部经营管理和财务考评的一项重要参考。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制度自××年×月×日起执行。以前制度与本制度相抵触的,以本制度为准。

第三十九条企业可以根据本制度及本企业管理需要拟订相应的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第四十条本制度未尽事宜,按公司有关制度执行。

第四十一条本制度由公司财务部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2篇:晋城财政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为基础推进财政改革

深入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在人大会议后,通过市政府及财政门户网站设置“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专栏,对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关于2015年市本级财政决算和2015年上半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以及公共财政收支决算、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社保基金收支决算报表、“三公”经费决算和市本级债务信息报表实行全口径公开。支出功能科目在上年细化到“款”级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至“项”级,增加上年决算和预算以及以前年度决算的对比,同时,用决算总表、收入决算表和支出决算表三张报表细化体现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和社保基金情况,6个县(市、区)和市直88个部门全部公开了预、决算。

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在2015年调整规范市县财政体制的基础上,印发《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完善乡级财力保障机制的意见》,按照财政分级管理原则,明确县级政府为实施乡级财力保障机制的责任主体,确定乡级财力保障范围,合理划分县乡两级政府的事权、支出责任。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出台《晋城市人民政府市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管理办法》,明确公共财政预算当年超收收入、财力性结余和市政府批准的其他收入纳入市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进行规范管理,调节和平衡市本级预算运行。

规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全面梳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逐项核查项目设立政策依据和实施期限,取消可由市场调节的竞争性领域的补助项目、目标任务已完成或宏观调控作用不明显的项目以及属于县(市、区)事权范围内的经费补助类项目。整合用途相似、性质相同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压缩减少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个数。通过清理整合,晋城市市本级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21项,金额8979万元;取消项目39项,金额20731万元。

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印发《关于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的意见》,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管理、控制预算调整和追加四个方面严格规范市级单位预算管理程序和行为,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部门(单位)预算支出主体责任,定期督查通报县(市、区)、26家市级重点预算支出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督促上报支出计划,及时下达本级支出和对下转移支付资金,切实提高支付执行效率。全市6月、9月公共财政支出进度分别达到46、6%、70、6%,比2015年同期分别提高3和0、1个百分点。

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出台《晋城市人民政府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首次从计划预算管理、举借担保、资金使用、偿还责任、风险管理等方面加强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系统规范政府性债务的举借和偿还行为。对截至2015年底各县的逾期债务率进行风险预警提示,通过报送债务信息实行债务风险动态化监管,定期向市、县、乡三级政府的主要领导反映情况,引起第一责任人重视。会同有关部门对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政府性债务进行清理甄别,为政府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和债务置换着手准备。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出台《晋城市预算执行绩效监控管理意见》《晋城市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管理办法》《晋城市预算绩效管理监督制度库管理办法》等,实现重点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由单一的事后评价向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由单一项目绩效评价向部门整体支出、财政部门综合评价转变。全年全市共对110个项目实施评价,涉及资金41、08亿元。其中,对10个预算部门实施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涉及资金28、45亿元;对2015年部门预算编制的10个项目开展事前评估,涉及资金2、6亿元。

第3篇:绩效是改进预算制度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上上下下形成了一致共识,即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预算是公共财政的基石。按此推理,预算绩效无疑是公共财政活的灵魂。新修订的《预算法》明确了讲求绩效的理念,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首次写入法典,奠定了新时期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的法理基础。从预算绩效、公共财政和国家治理三者之间关系看,“讲求绩效”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是现代财政制度的本质特征,更是改进预算制度的必然选择。

新公共管理运动催生了新绩效预算。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政府支出规模逐年扩大,财政透明度不断增加,公众对强化部门支出责任,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诉求日趋强烈。一场以政府绩效管理为基础、以流程再造为特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首先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兴起,进而迅速扩展到其他西方国家。新绩效预算由此应运而生,并成为西方国家主流预算管理模式。新绩效预算,就是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编制方式,强调“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它既是新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新公共管理从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载体。可以说,推行绩效预算,主要来源于公众压力,以及化解财政收支矛盾的创新之举。在我国时代进步和民主法治发展进程中,基于社会公众对政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效能考量的内在要求,政府必须对民众发出的评估政府绩效、提高政府效能强烈呐喊给予有效回应。新绩效预算不仅是预算方法上的创新,也是对政府执政理念、行为结果、效率责任的优化升级,更是构建现代财政的题中应有之义。

构建现代财政关键是改进预算制度。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成果,健全完善预算制度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中央已明确,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一次立足全局、着眼长远、惠及民生的制度创新和系统性重构。改革的目的是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适应的制度框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统一完整、法治规范、公开透明、运行高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可持续的现代财政制度。改革的任务是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其中,改进预算管理制度的重点,就是要建立透明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全面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显然,加快推进现代预算制度建设,已成为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而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就是要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它绝不仅仅是财政部门自身的事情,要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统筹对待。即首先要更新治理理念,统一改革共识,搞好制度顶层设计,强化政策的执行。

改进现代预算制度重点是绩效管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财政提升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而起着“基石”作用的预算制度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看政府绩效,而预算绩效是重点。按照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要求,各级人大对政府财政政策效果和重大项目绩效情况审查力度越来越大。政府预算、部门预算、项目预算及其预算调整和决算,都要依法公开,预算绩效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预算公开、透明的外部压力,政府出台的财政政策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以及重大项目预算绩效如何,有责任对纳税人做出回应。同时,在建设现代预算制度背景下,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适时、高效能地调整完善财政政策、制度,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最终要让纳税人明白,财政资金投向了哪里?取得了哪些成效?配置效率改善了多少?这些,都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新常态下财政政策相机抉择和逆周期调整职能发挥的物质基础。

预算法夯实了绩效管理的法理基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制定和完善财政税收法规,强化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内部流程控制,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特别是,新修订的《预算法》明确要求,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政府预算的绩效管理规定,为下一步由传统预算转向绩效预算奠定了坚实的法理基础。当前,由于行政体制改革不到位,部门之间职能的博弈相对固化,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呈现“九龙治水”状况,收入没有全部做到规范有据,支出也没有全部做到公开透明,推行绩效预算管理的基本条件明显缺失。因此,在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基础上,我国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从当前看,全面深入推进绩效管理制度改革,依然面临各种各类的制度障碍,尤其是财政法制建设和顶层制度设计滞后,成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掣肘。

讲求绩效是改进预算制度的逻辑起点。预算绩效是政府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政府行政运行的产出效率。讲求绩效是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和现代财政制度的本质特征。在当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公共需求刚性增长的背景下,尤其是要注意研究公共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一是要加快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法律支撑层次。二是要加快研究建立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使其覆盖所有预算部门和单位、所有财政性资金。三是要创新管理制度,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加快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真实、完整、全面地反映政府绩效。积极推进绩效目标管理,建立事前、事中、事后通盘连接的闭环管理系统。积极培育和发展第三方评价机构,提高绩效评价的公信力。四是实施激励相容政策,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和问责制度。创新预算编制方法,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紧密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按照规定,建立“谁用款、谁负责”的预算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加大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结果的应用,督促预算部门和单位切实承担起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

讲求绩效是改进预算制度的逻辑起点,是新常态下建设现代财政的重大举措,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现实需要。当然,也要充分考虑预算部门和单位,以及地方政府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能力差异,以及其他配套改革的跟进步伐,准确把握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时间、节奏和力度。

第4篇:改进预算管理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种表述是首次出现在党的重要文件中,凸显了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及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意义。

第一,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看,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财政是政府执政的物质基础,是政府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财政应该“有财有政,不能有财无政”。财政是政府执政理念的物质体现,因此财政体制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第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同时也是我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最好借鉴。无论从中国的历史还是国外的历史来看,我们都可以看到财政改革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中国历代的太平盛世后面都有一个好的财税体制作为支撑。同样,无论是法国的大革命,还是美国的进步时代,都可以看到财税体制改革的正反经验教训。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反映了对财政体制及其改革重要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第三,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财政收支的规模和范围,实质上就是政府作用的具体体现,无论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都需要对财政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因此财税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意义十分重大,是破解许多重大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点。

二、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作为国家财政最基本的制度,预算制度是否先进、现代化,反映出一个国家治理水平的高低。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纵观现代各国的预算管理模式的演进,以“新绩效预算管理”为方向的预算改革,明显存在以下趋势:一是从投入导向预算转变为结果导向预算;二是具有使命感的预算;三是从年度预算转向年度预算与中长期预算相结合;四是注重公民参与的预算。

当前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是全面性、规范性不够。虽然从2015年取消了预算外资金,但是对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有待进一步规范。二是预算的公开性、透明度较差。无论是按国际通行的标准衡量,还是国内学术机构的测算,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都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预算管理偏重收入管理和当期管理,对支出管理、政策绩效以及长期的动态管理重视不够。由于预算平衡和控制重点放在年度收支平衡,预算执行出现“顺周期”问题,不利于依法征税和财政政策效果。预算管理偏重当期收入,导致对政府绩效的评价出现偏差,有的地方政府和部门为了当期政绩和收入,不惜过度举债,甚至寅吃卯粮。

今后我国的预算改革要顺应发展的潮流,做好以下改革:一是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审核预算的重点由财政收支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二是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年度预算审核重点由收支平衡转到支出政策上,收入预算从任务改为预期,预算确定的收支平衡状态在执行中有可能被打破。为确保财政的可持续,就要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一方面是建立跨年度弥补超预算赤字的机制,另一方面是建立中长期重大事项科学论证的机制,对一些重大项目不能一年一定政策,要有长远考虑,通过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强化其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性,增强财政政策的前瞻性和财政可持续性。三是实施全面规范的预算公开。现在的预算公开更多的是财政收支情况的报账,简单公开账目。以后预算将更多地推进政策公开,增强预算的透明度,让公众更好地了解预算。四是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GDP挂钩事项,切实增强财政投入的针对性、有效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继续把这些领域作为重点予以优先安排,确保这些领域事业发展的正常投入。五是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

三、应重视预算改革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牵引和带动作用

预算改革作为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不仅对财税体制改革具有推动作用,而且对其他领域的改革也有明显的牵引作用。例如,1880年至1920年被称为美国的“进步时代”,在此之前的美国腐败横行、假冒伪劣猖獗、重大灾难屡屡发生,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但危机也是转机,美国在这个时期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制度建设,奠定了其现代国家的基础,而“进步时代”中最重要和根本的进步就是美国预算制度改革,进而推动了美国现代国家制度的形成。可以说,没有预算改革,就没有美国的现代化。

把预算制度改革作为深化全面改革的切入点,特别是推动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因为:第一,预算制度是国家政治体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亚于选举制度、政党政治、议会制度和舆论监督制度。第二,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改造财政是遏制腐败、加大政府透明度、调节收入分配、缓解社会矛盾、增强国家能力的制度条件。不改造公共财政,无论是基层民主,还是更大范围的民主,都难以发挥实效。改造公共财政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政治改革的过程。第三,改进预算制度是低调的,不会过分提高人们的期望值;同时它是具体的,比抽象谈论“政治民主”更容易操作;而且它是务实的,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里产生看得见的变化。因此预算改革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最佳切入口。

预算改革的每一步可能是艰难的,因为它涉及各方面的利益调整,特别是要突破利益固化的樊篱,但是可以预见,预算改革的每一步,都将成为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实脚步。

第5篇:部门预算管理办法

为了使本单位的预算编制在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一、预算编制原则

(1)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各项法律法规为依据。

(2)必须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基础。

(3)必须以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为准则。

(4)必须遵循完整性原则。单位的预算必须包括单位的全部财务收支,不得遗漏。

(5)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单位的预算收支项目的数字必须依据充分确定的资料(

(6)统一性原则。预算编制必须按照统一的预算科目和规定的收支标准、程序进行计算编制。

(7)年度性原则。要求各事业单位的预算必须按财政年度进行编制。

(8)讲政治的原则。事业单位的预算要体现强烈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二、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和程序

单位预算的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

1、摸清家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所有可供使用的资源进行清理和计算,产生本年度的收入和可供使用的资源预算。

2、对部门和单位的本年度人员机构和所有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排队,然后,根据轻重缓急,确定本年度本部门本单位必须做的几项工作,同时计算每项工作的实际成本,确定每项工作完成后所达到的最终效果,

3、核定每项工作所需经费,并在预算编制时和预算执行过程中要考核每项工作经费的使用效果和效率,采取一定的方法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实行追踪问效制度。

单位预算需经过两上两下的编制程序:一上由部门(或单位)按照财政部门的布置,根据本地区财力状况、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和本部门的工作需要,按照人员经费支出定额标准和公用经费定额标准,采取规定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部门;一下由财政部门对部门的预算建议数审核后下达预算控制数;二上部门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本部门预算报送财政部门;二下财政部门根据人代会批准的预算下达部门预算。

三、部门预算编制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建立预算编审班子。建立以法人代表为主、由财会部门参加的预算编审班子。预算编审班子要明确分工、严格规定各自的工作职责,以保证预算编制任务的完成。

预算编审班子根据上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经济发展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制定本部门本单位本年度的总体目标。

第二步:做好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1、对各预算单位的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全面清查登记,对债权债务进行认真核实,理清资金来源渠道和支出结构情况,在全面弄清“家底”的基础上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政府绩效】

2、摸清各预算单位人员编制、实有人数和人员经费支出结构,对人员情况登记造册,并做好编制和人员情况的核对。

3、真实报告清产核资工作结果,对资产清查中发现的资产盘盈盘亏、资产损失等问题,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清产核资政策,经申报和核实后进行账务处理。

4、针对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堵塞各种管理漏洞,促进提高国有和集体资金的使用效益。

5、认真分析上年度收入和支出结构,把握本年度收入和支出中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增收节支的潜力。

做好上面五项准备工作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政府绩效】

1、人员: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人事部门核定的人员登记造册,本部门本单位无权增加或者减少人员。

2、人员经费: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执行人事部门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核定的标准,本部门本单位无权增加或减少人员经费的开支标准。

3、临时工:应属于完成专项工作任务的临时用工,编制预算时不在人员经费中反映。

4、对上年收支的分析,应分析到最具体的收入单位和支出单位,分析到具体的收入项目、征收次数。

第三步:编制收入预算。

1、明确具体的收入项目、征收标准,确定具体的收入征收科室和责任人。

2、由具体征收科室和责任人根据上年度的收入情况和本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按照规定的要求,编制出最基本的具体征收科室和责任人的收入预算。

3、财会部门对本部门本单位的收入预算进行审核、汇总,要将通过挖掘潜力,尽可能实现的收入编入到预算中来。

4、在预算编制与审核过程中,要分析单位占有的资产、往来款等的使用效率。同时要保证本年度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四步:编制支出预算。支出预算要充分体现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

1、人员经费。人员经费按照人事部门核定的人数和人员经费的标准(其中一部分按照社保部门核定的标准)直接计算编制。

2、维持机构正常运行的公用经费。按照财政部门制定的定额标准直接计算编制。

3、专项工作任务经费。按照效率最优的方法计算专项工作任务成本编制预算。

4、专项工程项目经费。专项工程项目分本年度完成项目和跨年度项目,应单独编制专项工程项目预算,其经费在使用时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应单独建账核算。本年预算只能反映本年预算中安排的专项工程项目经费。

5、在支出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有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利用,讲究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

6、往来款,作为对收支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债权债务,必须有预算,以正确认识本单位的承受能力和考核往来款的使用效益。净资产,作为收支任务完成后实现的目标,必须编制预算。

第五步: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经财会部门层层汇总审核后,报经预算编审班子对照本年度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审核和研究后,形成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建议数,同时还要编写好预算编制说明书,一同上报财政部门。预算编制说明书是对预算进行的书面分析与说明,是预算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步: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本地区的财力可能、政府及有关方面政策、文件规定和各部门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建议数进行审核,下达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控制数。

第七步:各部门各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对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建议数进行调整,编制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上报财政部门。

第八步:财政部门根据人代会批准的预算及时下达到各部门各单位。

四、部门预算的执行

(一)分解落实预算指标。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编审班子对经法定程序批准的预算要进行分解,层层落实到具体的科室和个人,不得留有未落实的预算。

(二)制定实施预算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为了保证预算的完全执行,预算编审班子必须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具体应包括如下内容,各部门各单位可以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加和修改。

1、建立日常的管理机构和组织。建议仍然由预算编审班子负责。

2、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和可变即可控的原则,合理确定各职能科室和个人在预算执行中应负的责任和应享的权利。

3、制定各种支出控制定额。

4、制定预算执行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奖惩制度。

(三)单位的非财政预算内拨款的收入,要按照有关规定,实行财政专户管理。财政拨款按照单位的季度用款计划每月从财政国库拨到各单位支出户;单位取得的收入必须首先直接缴入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然后根据单位年度收支预算和季度用款计划,结合预算内拨款情况按月从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拨入单位支出户,财政拨款和财政专户拨款二者共同形成单位可以直接使用的收入来源。

(四)及时、真实、准确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认真编制预算执行情况月报表及相关报表,认真编写预算执行情况说明书。

(五)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编审班子要经常对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照本年度的总体目标,分析预算执行中的不正常因素和对预算执行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和环节,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

(六)预算调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因遇到不可克服的因素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就应该对预算进行调整。具体的预算调整程序应按有关规定进行。

五、年度决算

单位的决算工作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决算前的准备,编制决算草案,编写决算说明书。具体工作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决算前的准备。

1、清理各项收支。对照预算,认真检查各项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将尽可能实现的收入完全列入本年度,将本年度的支出,尽可能清理净化,加以压缩。

2、清理资产与负债。清理检查各项资产的盘盈盘亏及资产的运行质量;清理检查各项往来款的情况及使用质量。

3、与有关部门核对好各项基本数字及进一步审查各项开支标准。

4、考核预算执行情况,落实奖惩措施。

(二)编制决算草案。在做好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及时、真实、准确地编制本部门本单位的决算报表。

(三)编写决算说明书。按财政部门规定的格式,认真、详细编写决算说明书。决算说明书应包括如下内容:

1、单位总体概况。第一部分,单位基本概况。包括人员的总量与构成,资产的总量与构成,工作职能,工作范围等等。第二部分,单位预算完成概况。包括预算收支的完成情况,要与预算对比、与上年对比。

2、收入完成情况分析。要具体分析到收入的明细项目,要与预算、与上年对比,分析收入的增减变化原因,影响收入的重要因素等。

3、支出执行情况分析。要具体分析到支出的“节”级科目。要与预算、与上年对比,分析出支出的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4、对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绩效分析。一是要与预算、与上年对比,分析专项工作经费的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二是要分析专项工作经费的使用效益。

5、跨年度专项工程项目经费的安排及使用情况及效益分析。

6、详细介绍本部门本单位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及有关制度、措施的落实情况。

7、分析研究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六、部门预算的监督

(一)部门和单位自身的监督。事前对预算编制审核汇总,事中监控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事后检查核证对预算的审核汇总。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重视自身的预算监督工作。

(二)财政监督。这是财政部门固有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财经法规正确执行和财政资源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从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的布置,到预算执行的结束,财政部门始终在履行监督职能,考核整个预算过程的绩效情况。

(三)审计监督。政府审计部门也是监督整个预算过程的重要部门。

以上三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整个预算过程的监督机制。

2016年度绩效管理活动方案
政府绩效 第八篇

根据岩效综〔2016〕3号《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印发〈2016年度市对县(市、区)绩效管理考评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提出我市2016年度政府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和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全力推进工贸城市建设”工作主线,深入推进绩效管理实践,促进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绩效意识,改进管理方式,不断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确保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提供有力保障。

二、考评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情况,本年度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情况,政府及部门自身建设情况。

三、责任分工

为确保绩效评估工作顺利开展,对年度绩效管理四个方面内容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明确工作责任。

(一)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情况。由市政府办牵头,市监察局、市委督查中心、效能办等部门配合,对各级各部门的贯彻落实情况经常性地进行了解、督促、检查。

(二)本年度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由市发改局牵头,市经贸局、财政局、统计局等部门配合,指导各级各部门落实本年度工作任务情况,努力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

(三)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情况。由市监察局牵头,市公安局、综治办、农业局、信访局、教育局、卫生局、效能办、纠风办等部门配合,检查了解各级各部门解决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情况。

(四)政府及部门自身建设情况。由市政府办牵头,市政府各成员单位配合,围绕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效能型政府,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对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政、依法行政等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

四、工作要求

(一)建立和完善绩效管理工作台帐制。各数据采集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绩效管理工作台帐,认真做好各项指标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工作,及时向市效能办、发改局、统计局报送半年、全年绩效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并做好与市直对应部门的数据衔接工作;市统计局要及时汇总各项指标采集数据,要按照绩效管理工作要求做好统计分析,加强宏观协调和指导,确保年度绩效管理考评工作顺利进行。

(二)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各工作目标牵头单位,要建立健全有效执行和实施绩效目标的工作机制,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确保各项绩效目标的实现。行政主要领导作为绩效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工作人员认真履职,做好绩效管理各项工作,并及时向市效能办、发改局、统计局报送绩效管理相关材料。

(三)建立绩效跟踪督查制。

1、指标考核。①政府绩效管理考评,共设一级指标30项,二级指标90项;②目标管理考评,共设考评项目12项,考评指标27项(详见附表)。

由市发改局、统计局牵头,效能办配合,抽调监察局、经贸局、财政局、农办、外经局等部门业务人员组成指标考评工作小组,不定期组织对市直有关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及时了解掌握市政府年度指标的完成情况,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并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情况。同时,要认真做好迎接市对我市绩效管理检查考评的各项准备工作。

2、公众评议。由市统计局牵头,效能办配合,市人大办、政协办、各相关乡镇(街道)、城调队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省、调查队到我市开展公众评议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围绕公众评议内容,按照市的要求和我市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电视等传播媒介搞好宣传,督促和引导各级各部门分析薄弱环节、调整工作重点、改善行政管理、重视施政效果。

3、察访核验。由市委督查中心、效能办牵头,组织市直有关部门组成察访核验工作小组,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程序、办结时限、工作效率等情况,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情况,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情况;对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单位围绕发展、发挥职能、履行职责、推动工作落实的情况等,不定期进行察访。对绩效管理工作中发现的一些不认真履行职责、推诿扯皮、效率低下、贻误工作的机关工作人员,给予效能告诫,直至纪律处分。同时,要积极配合市到我市开展察访核验的各项准备工作。

4、分值设置和绩效等次。市对我市绩效管理分值设100分,其中目标管理指标考核权重占40%,绩效评估指标考核权重占35%,公众评议权重占25%,察访核验采取扣分办法,最多扣5分。考评结果设优秀、良好、一般、差四个等次:85分以上(含85分)的为优秀,75分以上(含75分)85分以下的为良好,60分以上(含60分)75分以下的为一般,60分以下的为差。

(四)建立绩效分析总结制。由市统计局、发改局牵头,财政局、经贸局等部门配合,结合全市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认真分析总结绩效管理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及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目标任务实现。由市效能办牵头,市发改局、统计局配合,负责综合汇总绩效管理工作情况,形成半年绩效分析报告和年度绩效管理自评工作总结报告,提请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审定后,报市效能办。

五、组织领导

政府绩效管理工作在市效能办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

六、结果运用

(一)奖励措施

年度绩效管理工作结束后,考评结果被市定为优秀、良好等次,在职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市政府分别给予2个月、1个月基本工资额的奖金。

(二)责任追究

1、因不认真履职、推诿扯皮、作风散漫、纪律松驰、效率低下,影响行政审批件办理和机关作风建设,在市察访核验中出现被扣分情形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效能告诫一次,当年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等次,二年内不得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对分管领导、主要领导效能告诫一次;取消该单位当年度政府绩效管理考评奖金和评先评优以及文明单位评选资格。

2、在指标考评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责任牵头单位分管领导、行政主要领导,按照《中共市委关于建立科级领导干部退出机制的若干规定(试行)》处理:

⑴由一个部门负责的一级指标考评连续二年排在市倒数第一的;

⑵二级指标考评连续二年排在市倒数第一的。

2015近三年个人思想工作总结
政府绩效 第九篇

总结一:近三年个人思想工作总结

一、勤学善思,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工作者, 面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牢牢树立“学习为先”的观念,不断对自身的知识领域、知识层面和业务素质进行更新,夯实好理论和业务素养基础,才可能真正做到正确履职、完美履职。三年来,我以“图钉型人才”为目标,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全方位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纪检监察业务素质。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研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八大精神、省市委和区委全会精神以及中纪委、上级纪委的文件精神,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道德素养,夯实知识“图钉”的“支撑面”。注重相关知识积累。通过向同事学、向书本学、在实践中学,积极学习和丰富纪检监察各项工作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建设工程、审计业务、行政审批、内部管理等延伸领域的专业知识,夯实知识“图钉”的“支撑杆”。善思本职岗位业务。对自身岗位所需掌握的效能监察、执法监察、工程监管及办公室管理等专业,不仅做到认真钻研,及时更新,还十分注重对本职岗位工作的思考,在对工作的不断实践、总结和反思中,夯实知识“图钉”的“支撑尖”,全方位提升本职岗位工作能力和效果。三年来,先后撰写或主笔撰写了《拱墅区机关效能建设的现状及思考》、《城区政府绩效评估的成就、困惑与思考》、《拱墅区重大任务与重点项目效能监察(监测)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创新工程效能监察模式,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监管》、《激活社会领域廉洁“细胞”-拱墅区“两新”组织反腐倡廉建设的探索与思考》等调研文章,其中《城区政府绩效评估的成就、困惑与思考》获市委党校第十期中青班优秀论文,《创新工程效能监察模式,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监管》获年度杭州市纪委调研文章三等奖、年度拱墅区委开放式调研优秀调研文章,《激活社会领域廉洁“细胞”-拱墅区“两新”组织反腐倡廉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入选第五届西湖·廉政论坛并作交流。

二、恪尽职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在工作中,我始终紧贴委局中心,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职尽责,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各个岗位上按时高效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一)认真履行作风建设和效能监察职能。

2015年,在承担效能监察任务期间,先后建立健全了效能直查快办制度、“五个零”工作机制,狠抓“四条禁令”和作风建设八项规定的落实,力促全区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优良。一是参与执行力督查。先后参与组织对北部开发重大战略、“实施十大工程”、“建设十大城市综合体”、落实十大保障等重大决策部署或重点工作开展效能督查,编写情况专报12期,为领导全面掌握情况、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二是规范效能投诉办理。带领全中心人员,直查快办各类投诉229件,“民情热线”投诉23件,其中涉及征地补偿、拆迁拆违、回迁安置等重难点投诉件75起,维护了社会稳定,较好地发挥了效能投诉工作“解压阀”、“减震器”的作用。三是组织明查暗访。以“六不”行为整治、“四条禁令”落实等为重点,采取领导带队查、邀请兄弟城区帮助查、区监督员集中查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高频次的定期和不定期暗访,暗访情况向全区通报,并选取典型案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警示教育。四是严格落实惩戒。对有令不行、执行不力的行为毫不手软,严格按照效能问责程序,在调查核实后建议委局对43名违规工作人员实施了惩戒。

(二)认真履行执法监察和工程效能监察职能。

在执法室工作期间,在委局领导的带领下,主要承担工程效能监察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具体工作任务。一是扎实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效能监察。为保障政府投资重大项目推进有序、安全,作为工程效能监察工作的具体承办人,每年根据全区工程建设情况制定年度监察计划,编制《重点工程监察目录》,协调实施政府投资的重大工程及民生工程的效能监察。2015年,对金昌路(拱康路-320国道)、吉如村农转居公寓、红建河(胜利河-石祥路)等3个重点项目立项,实施全程跟踪,并组织特邀监察员开展“解剖麻雀”式效能监察。二是组织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作为专项治理办公室成员,具体承担发文、统筹、组织和协调任务。先后组织全区建设单位对159个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开展逐个排查,摸清底数。承担2次集中专项检查的组织协调任务,以必检和随机抽检方式,检查项目44个,梳理问题72个。建立整改“挂销号”制,限时督促问题全部整改。三是着力推进制度监管和科技监管。对专项治理工作中涌现的优秀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了具有拱墅特色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五管齐下”模式。进一步探索政府投资项目监管规范化建设,牵头组织各职能单位,围绕完善项目前期管理、招投标管理、设计变更管理、资金管理等10个方面,为区委区政府《拱墅区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主要措施》40条的出台做了基础性草拟工作,并协调各职能单位出台配套实施细则16个,形成“1+16”管理模式。参与拱墅区重大任务和重点项目效能监察平台的开发和运用,完成平台的重点项目监测、效能监察、数据填报、统计分析、重大任务监测等模块的需求与设计任务。该平台监察监测作用发挥良好,现纳入区重大项目监察监测平台的500万以上项目113个,监察投资总额达299亿。

(三)认真履行综合管理和“三务”职能。

2015年3月,因工作需要,我从执法室调至办公室工作。转岗以后,针对办公室负责人这一岗位,我认真钻研业务,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在实践中学,较快地适应了角色转变。一是规范委局内部管理。起草出台《拱墅区纪委监察局机关干事对账评星管理办法(试行)》,在委局机关全面推开“干事对账评星”活动,通过“日记、周报、月晒、季评”,提升纪检监察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该做法在省纪委《纪检监察信息》上交流。二是扎实完成各项文字和信息工作。带领办公室同志,先后完成了区纪委五届七次全会、区第六次党代会、区纪委六届二次全会的纪委工作报告及委局相关文件简报、经验总结、调研报告等各类文字材料的起草撰写工作,力求“零失误”,做到行文流畅、语言准确。注重对纪检监察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及时“下情上达”,2015年信息工作考核全区第一,全市先进。注重外宣工作,协助撰写的《拱墅区将监督关口前移--打出预防腐败‘三张牌’”》在《中国纪检监察报》整版报道。三是尽心尽职做好各类保障。2015年省委巡视组巡视期间,与相关处室人员组成后勤保障组,在委局领导的带领下,注重细节,各项协调和保障工作细致到位,圆满完成省委巡视的各项配合工作,得到了省委巡视组的高度评价。在会务保障上,带领全室同志,从报告的起草、撰写到完成定稿,从会议议程的拟定到各项会议会务的准备,尽可能做到事必躬亲,先后圆满完成两次纪委全会以及中央省市各类电视电话会议、专项会议等50余场会议的会务。四是团结协作,积极配合完成其他工作。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对于委局临时指派任务和其他处室的协作要求均能愉快接受,保质保量完成。三年来,先后参与和圆满完成了案件查处、专项督查、考核考察等多项临时性任务。

三、慎独慎微,积极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我始终以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恪守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职业道德,时刻绷紧纪律作风这根弦,牢固树立自律意识,用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做到慎独慎微,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在工作中,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事关群众利益问题的具体处理上,始终坚持做到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正去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2015年,在效能投诉的处理中,因为一名投诉人的生活困难和回迁难题,先后走访相关职能单位20余次,最终妥善解决了投诉人的切身难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践行“当群众的贴心人”的宗旨。

回顾这三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这些归功于区纪委监察局班子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体同事的努力和对我的帮助。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成绩与反腐倡廉工作的新要求、与委局领导和同事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一是十八大对反腐倡廉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这需要我加强学习,进一步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纪检监察工作规律,提升自身素质,夯实履职基础;二是要创新意识要进一步浓厚,要着重思考新形势下“可行、管用、实效”的纪检工作方法和措施;三是在平时开展工作时还不够大胆。对这些问题,我将进一步地加以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克服和纠正。

总结二:近三年个人思想工作总结

三年来,自己在思想上和工作中能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较好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同时也使自己的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下面就三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范围

教学管理(制修订教学计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评估等);

学籍管理(学生学籍的日常管理(包括学生的休学、复学、退学等)、毕业生的毕业资格和学位资格审核、推荐免试研究生和农村教育硕士、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等);

教学实践(学生教育教学实习、学生毕业论文、普通话和汉语应用推广等);

多媒体教学(学分制系统运行与管理、多媒体教学等);

教务管理(课程安排、课程调度、教学日程安排、教室资源管理等);

说明:上学期工作调整,不再负责“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工作,增加了“教务管理”工作。

二、思想政治方面

在工作中自己深深感到,没有和时代同步的认识,没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觉悟,是很难在工作中不迷失方向的,所以在日常工作中除坚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外,自己坚持读党报看新闻,尤其是在保持***员先进性和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活动中,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认真学习报告内容,在小组会上就自己的感受积极发言,并努力把对文件的体会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三、工作方面

过去的三年是我校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的关键三年,我校的学分制改革进入重点攻关阶段,我校办学也由规模办学向注重质量开始转变,国家教学质量工程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并在去年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工作,做为这一系列改革的参与者和教学管理者,自己在充分认识自己肩负责任的同时,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到了这一改革潮流中,并使自己的教学改革思想得到了升华,同时也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1、坚持更新教育观念,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努力建立一套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管理制度是高校面临的新的课题,而且已经建立的制度也有待于进行不断的适应性改进。结合我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规范管理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举措,自己参与制订了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如《河北师范大学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河北师范大学普通高等教育学生学士学位授予办法》、《河北师范大学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河北师范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学业考核管理办法》等,这些规定的出台对于完善我校的管理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管理实践中,我们依据科学发展观,努力更新思想观念,本着以人为本精神,以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确定我们的改革方向,如适应时代要求,对学生转专业工作进行了大胆改革,允许学生入学后,可以重新选择专业,使一些学生转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上学期有近百名学生实现了转专业的要求。

针对学生对四六级外语考试与学位挂钩提出的问题,我们经过分析研究,也对此进行了改革,同时也对计算机等级考试进行了改革,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外语和计算机知识,但不再和学位授予挂钩,这样一方面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增强了学生专业学习和扩充知识面的动力,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了更大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2、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多年来自己一直负责教学管理科的工作,在工作中力求做到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积极推动学校各项教学改革,如在教学计划制订和修订过程中,由于近几年我校的专业数量增长较快,也加大了制、修订教学计划的难度,但自己在工作中力求对每个专业的计划都认真审核,保证每届学生的教学计划科学、规范的完成。另外,课程建设近几年我校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省级精品课程的数量居全省前列,专业建设等项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校教师全体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自己做为其中的一员,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

3、完善学分制系统,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学分制改革是目前我校正在进行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涉及到我校各个方面的深层次改革,自己做为一名教学管理者,坚定地站在了教学改革的前面,并能积极地投身于这项改革中。

针对学分制的改革我们制订了一系列的相关规定,如参与制订的《河北师范大学学生选课管理办法》、《河北师范大学学生重修管理办法》等,这些办法的出台,对于保证学分制的顺利运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对学分制改革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自己曾几次给学生进行了有关学分制内容的讲座。在去年的暑期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中自己积极准备,认真讲解,力求把自己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充分的和同事们进行交流,以达到提高我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另外,自己还为汇华学院的教学管理干部做了专场报告。为了使学院老师了解学分制改革,了解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应音乐学院的要求,参加了音乐学院青年教师的学习会议,会上为他们讲解了我校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并讲解了青年教师如何做好教学工作等,较好地配合了学院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4、以老师、学生为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教务管理工作接触学校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和教师学生打交道的机会更多,在日常工作中,时时告诫自己,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学校,自己做为一名***员,也代表着一个党员的形象,所以,在接待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时,努力做到 设身处地地为教师和学生着想,能一次办清的,绝不让他们跑两次,教师和学生有困难时,要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如在每年的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中,都积极向省有关部门反映学生的要求,使学生跨省学习的愿望得以实现。

5、加强业务学习,适应时代的要求

做为一名教学管理者,没有超前的观念是很难适应时代要求的,尤其是我校做为一所师范院校,面对新的形势,新的变化,如果固守过去旧的东西,将会严重影响我校教学改革的进行,同时也会制约学校的发展,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自己能主动地学习有关的方针政策,学习国内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和了解国外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从中吸取营养,充实自己的头脑,更新自己的观念。

6、勤政廉洁、严格要求自己

在工作中,坚持用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尤其用党的纪律对照检查自己,由于工作关系,有时要涉及到一些较为重要的工作,如涉及考试命题等,但自己能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在多年的工作中,没有因此而出现任何差错,也没有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

三年来的工作在繁忙中度过,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认真反思也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工作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锻炼,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学习,努力改进不足,力争将工作做的更好。

总结三:近三年个人思想工作总结

一、不断学习

三年来,围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风建设年”等主题活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我区的重要会议精神。积极参加区委及办公室党总支组织的学习活动。同时,努力在工作中加强学习,虚心向领导、班子成员、身边的同事学习,面对新的工作任务,向先进城区学习。同时,不断增强政治和大局意识,坚定服务于大局、服务于基层、服务于群众的思想信念,使自身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强化。我服从指挥,增强执行力,不计较增加工作量,不计较工作分工,协助办公室主任努力在办公室内部营造一种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二、务实工作

三年来,我积极认真、扎扎实实地抓好分管和联系的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服务,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水平逐步提升。面对机关后勤服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的实际情况,提出了 “高效、节约、安全、满意”的目标和“有力保障、高效服务”的要求,在全体机关后勤服务人员共同努力下,通过细致工作,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有了新的变化。

1、规范会务和接待工作。针对上级领导视察我区会议多、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我们一方面完善了相关会议室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了会务,实行服务外包形式,建立了会务中心,统一登记、人员、服装和服务标准,提供了较好的会务环境和服务,三年来会务中心共保障各类会议3000余次;同时认真仔细热情地抓好各项接待工作,逐步规范了接待标准、方案、手册和操作程序,以良好的接待宣传拱墅、展示拱墅。

2、保障食堂用餐安全和正常运作。一是抓食品安全,督促食堂抓好进货、清洗、烹饪、销售等环节的卫生监管,确保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二是抓健康饮食。聘请营养师,注重菜肴的清淡,提高了饭菜的质量,并且开展健康饮食的宣传,营造氛围。三是抓高效运作。在通过不同形式和层面征求食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为尽最大努力满足机关干部用餐的实际需要,xxxx年新设了晚餐,达到了工作日全天供应;同时在时间紧、人员多、事先没有安排的情况下,食堂抓应急保障,较好地接待了省、市领导的食堂用餐。四是抓劝退规范。今年上半年按照要求,为保障和满足机关干部正常用餐,外单位搭伙人员进行了全部劝退,使食堂能集中精力为机关干部服务。

3、提升机关工作健康环境。围绕创建市级健康机关的目标,加大了宣传力度,在食堂、电梯口、楼道设置宣传健康机关的宣传图片,开展了控制吸烟活动,在会议室专门设置禁烟标志,在每层设置专门吸烟区,同时提倡健身走楼梯活动;区政府投入10余万元,专门对机关空调系统进行清洗,保障干部的健康,xxxx年被评为xxxx市健康单位。

4、严格机关物业和安全管理。加强对三替公司的督促检查指导,各个环节正常运作,有效地保障了政府大院的办公。在用水、用电、用气、用空调等方面做到认真保障同时,采取措施抓好节能,设置节能标志,加强节能宣传,xxxx、09两年被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评为先进单位。同时,积极保障大楼安全。加强技术防范,完成了区政府大院的监控设施改造,督促保安队执行岗位责任制、门卫制度、巡查制度和应急制度,制定了处置突发上访事件预案,及时牵头稳妥地处理了一批群体和异常上访事件,较好地保障了机关正常办公秩序。积极保障车辆安全。加强50余辆车和驾驶员的管理,科学合理地进行车辆调配,较好地保障了领导和部门正常的用车。制定规范了汽车维修和装潢审批制度,控制和降低了整体费用,xxxx年比xxxx年下降了20%。牵头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黄标车处置工作。同时加强了资产的规范化管理。

5、稳妥顺利开展机关专项用房配售工作。在区专项用房配售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各配售小组和区相关部门的共同工作下,配合办公室主任牵头组织开展了全区专项用房的配售工作,在配售中严格执行政策,严格规范审核,努力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同时为申购的机关人员做好各个环节的服务工作,全区273套新房全部配售到位。

(二)主动协调,联系的各项工作得到较好落实。按照区政府领导的要求认真参与和协调开展工作。一是参与抓好服务业工作的协调落实。如参与重点项目的推进、专业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再生资源整治、历史街区筹建、特色街建设、中介服务业发展中心建设等工作。二是参与抓好大型活动的协调落实。与西博办一起积极抓好我区西博会(休博会)项目的联系协调工作,主要和承办单位对每年的中国xxxx国际汽车展览会、运河烟花大会等大型活动进行了认真的筹备和组织,上下衔接,通过努力共同确保了各项活动的顺利成功,xxxx年,被市评为西博会先进工作者。三是抓好有关平安工作方面的协调落实,如围绕创建 “平安拱墅”抓好社会公共安全工作的牵头,实施应急预案管理和操作手册的制定;作为区防火委副主任,认真协调消防安全具体工作,随同区领导或牵头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工作,xxxx年被评为xxxx市消防工作先进个人。

(三)加强党建,抓好办公室队伍建设。作为党总支书记,通过和各支部书记及委员的共同努力,抓党建,抓队伍,较好地促进了办公室的各项工作。一是认真牵头组织开展办公室“学习科学发展观”、“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排出办公室问题和不足,牵头提出了整改措施,使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健全;二是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强化支部学习制度;积极培养新党员,注重梯队建设。三是组织党员干部参与活动,积极参加区机关党工委组织的各类公益性活动,如创建文明城区、抗击冰雪、抗震救灾等;同时开展一年两次党组织活动,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建立健全了9个党员先锋岗,开展自愿者服务,抓好社区结对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各类募捐活动。

三、严格自律

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事事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认真学习有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要求,严格执行各项规定,保持“常怀律己之心”的思想和状态,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干净干事。同时也要求科室的同志严格执行规定,做到干好工作不出事。

四、不足之处

一是理论指导实践工作不够。在学习理论知识意识上还不强,学习还不够深入,学以致用的本领还有待加强。

二是工作上探索创新还不够。在分管的工作上还缺乏进一步创新的意识和举措,争先创优还有待强化。

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改进不足,尽心尽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