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千课万人听后感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1-15    阅读:

千课万人听后感
千课万人听后感 第一篇

秋意浓浓送寒意,名师课堂暖人心

————听《千课万人》有感 马鞍镇中心小学(滨海校区)王孙芳

在这金风送爽的季节里,我再一次参加了千课万人的课堂观摩活动,心中仍然有些小小激动。脑海中不断涌现出名师们精彩课堂的瞬间,那一阵阵如雷的掌声,久久不绝于耳。带着满满的期待,再次踏上杭城之旅。

走进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景物依旧,人潮依旧。路的两旁,飘落了一地的梧桐树叶,却也不失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更引人注目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们精神抖擞的身影,都为着名师们的精彩课堂而来,更希望自己能满载而归,能在这美丽的校园里,跟着那些青春活力的学生们一起成长。正如周一贯老师所说的,“长大”不一定意味着“长成”。因此,实现成长教育,落脚点在课堂。“成长课堂”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确定性”,于是在这个过程中,名师们的课堂纷纷出彩。

一、读中悟,悟中学

听过薛法根老师的《匆匆》,甚是惊叹其文本解读的新颖,课堂驾驭的娴熟,教学理念的和美。而这一次老师的《寓言两则》又让我感觉到一种无比轻松的课堂,薛老师的课总是那样轻松、潇洒,举重若轻,尽显大师风范。讲故事悟道理,演故事知得失,层层深入,步步提高,循序渐进,润物无声,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自主领悟了寓言里蕴藏的深刻哲理,同时,说话、写话、朗读、识字写字、讲故事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训练。课堂开始薛老师用了汉字拆分法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就记住了“揠”和“鹬”。这相对于我平时繁琐的讲解就清楚许多,同时,他还运用了拆字和形声两种方式来认识字,以此来告诉学生一个无论多复杂的汉

字,都有办法看得清,记得住。薛老师的课堂没有很华丽的词藻,没有精心的教学环节,就是最常态的课堂。读,大声读,轻声读,自由读。读完后就让学生讲故事,从新手到能手,再到高手,最后到故事大王,一次又一次的讲练,学生已经明白了寓言的含义。再通过朗读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人物心情,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让学生当禾苗,老师当农夫。在一次次的对话中,学生理解了:农夫的心是好的,但方法不对;太着急会好心办坏事,会出错;世间万物都有生长规律,不能破坏了这个自然规律;应该循序渐进。薛法根老师平实的语言,巧妙的点拨,催生灵动而充满生长力的课堂。

如薛老师说的,每篇课文都隐藏着作者的言语意图,这种语言意图是借助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与语言结构表达出来。每一种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或语言结构,都具有独特的语言交际功能。语文老师唯有在深入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敏锐而准确地把握这样的方式和结构,看到内容背后的结构,才能研制出具有语文学科特征的教学内容,从“讲语文”到“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而从“教语文”到“育智能”,则是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薛老师真正站在学生学习的立场教语文,教语言,看似简单的教学设计却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简约的背后蕴藏着大智慧,所以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良言妙语连珠。的确,删繁就简才是真,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也许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多生长的空间。

二、读中疑,疑中学

曾经有幸听到过从台湾来的老师的课,独特新颖的教学模式对我的冲击力十分的大,让我印象深刻。而这次又很荣幸欣赏到了台湾的李玉贵老师的精彩课堂。与我们平时课堂不同的是,首先李老师课堂一开始,就让学生先看本课堂要完成

的学习目标:1、自读课文,认识生字;2、读出角色间的关系;3、想到最好的说服的办法;4、文章与我的关系。但李老师很有意思的把这些学习目标设计成了楼梯,上一个台阶就完成一个目标,十分有趣,让学生十分轻松,没有学习压力,又有想要向上爬的冲劲。其次,在读通课文后,李老师让学生质疑,一开始,孩子们都不知道如何提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提出了一些十分令人欣喜的问题,如“为什么冰山越来越小?”“为什么要游得更远、更久?”“北极熊是怎么学会游泳的?“为什么小海豹没有被吃掉”等等,这对于孩子来说,质疑是一种突破,更是一种成长。语文学习是一个需要自己去感受、发现、整合、质疑、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可称为“思路”。

李老师认为,好的语文课堂的判准之一,是学生是否安心努力不懈地以各种方式试图表征此刻的想法与理解。思路是珍贵的,答案还算其次;若老师未曾真心广纳思路,仅企求渴望着答案,则课堂所听到的快速机智,让听课老师拍手喝彩的聪慧绝伦,很可能只是优秀儿童代替全体儿童学习任务的圆满表象。确实,小语课堂有太多的即问即答,一问就能答,一问就有答,还需要连篇问吗?这篇《北极熊学游泳》课文十分简单,可李老师,却能在简单的课文之中找到他的独特之处。在小海豹说服北极熊的那段话中可贵,开头一句“你没发现吗?”在我们看来平常之极的话语,李老师却觉得十分,她换了几句话,“你没看到吗?”“你看不见吗?”“你到底有没有在看啊?”“你有没有长眼睛啊?”同样的意思,表达的方式却完全不同。在这里,李老师让孩子们感受到的是语言的魅力所在,同时,也让孩子们明白了,礼貌是基本,提醒要委婉。

秋冬的寒意阵阵袭来,让人不禁哆嗦不止。然而,名师们的精彩课堂却如同寒冬的一缕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心窝。简单的课堂,简单的语言,看似简单,却

是在不断地超越自己。成长课堂,一种放风筝式的课堂,却创造了更多的奇迹。正是这一种对教育不变的坚守和对教学不断超越自己的改变,才能走的更远。

千课万人听后感1
千课万人听后感 第二篇

聆听课堂,历练成长

——赴杭“千课万人”听后感

2012年11月

【千课万人听后感】

聆听课堂,历练成长

非常有幸与我校其他数学教师一行7人于11月9日至12日去杭州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千课万人”暨新课标课堂研讨观摩会。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内我们聆听了全国数学界著名特级教师、博士生导师的课堂教学及专题报告,此次观摩活动展示了31节示范课和20多个专题报告,并设立了4个互动点评环节。本次活动在名师们精妙的课堂安排下,看似平常的教学内容却被演绎得精彩纷呈,宏大的听课场面、全新的视角、精巧的设计、灵动的智慧、丰富的互动全方位地展示了数学课堂的魅力以及名师的风采。

在吴正宪老师执教的《认识方程》一课中,她借助——“纸制天平”这一直观形象的教具引入,利用天平,把天平左边托盘放进180克香蕉图片和未知质量的苹果图片,天平右边托盘放进300克的砝码,通过放进苹果,拿走苹果一连串的操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用数学语言(式子)来记录:x +180=300,x +180>300,x +180<300„„接着,老师指导学生把以上式子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在比较中归纳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让学生体会方程两边相等的含义。接着,吴老师引导:直观的天平没有了,你心中的天平在哪儿?再让学生逐步脱离天平这一媒介,在头脑中建构出平衡这一数学模型。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方程。课堂上,吴老师非常重视学生在同伴的对话中学习的指导,在对话中激发学习热情,促进思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在上课中不时的流露出很多激励学生评价语,让学生学习起来特

别有信心,如“真是服了你”、“恩,你真够水平”、“我喜欢认真思考的同学”、“你提的问题真有价值” 、“我发现你回答得特别清楚”„„整堂课下来,不仅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而且也让我在自己的课堂评价教学中得到了提升!

徐长青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课堂,徐老师拿一张纸在背后撕开,让学生猜撕成了几片?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说撕成几片判断的根据。然后问:4片纸这样撕下去,能撕成2010、2011、2012片吗?最后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1、4、7、10、„„从而引出本课的指导思想:华罗庚的知难而“退”,即他强调要教给学生数学思想——知难而“退”,在本节课中就是知难而退、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在徐老师的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他给学生营造的民主、和谐的环境,充满童趣、乐趣的课,他轻松自然的体态,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着每一位学生和在座的每一位听课老师,我们从他的课堂中愉快地体验出了现代数学教学的理念。

在黄爱华老师《圆的认识》一课中,他首先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下水道井盖抛出问题“井盖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接着以“哪种抛圈游戏最公平?”、“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这些问题贯穿全课,引导学生探讨、自学、讨论,通过让学生折一折,初步认识圆心、直径、半径,接着通过找圆心、半径、直径概念的关键词,孩子们扎实透彻地理解了这三个概念的核心本质。在此过程中,黄老师还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请学生来当“小先生”,教学生要成为“真”老师,如教“小先生”

学说:“请大家听我说——”、“我要强调的是——”、“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我吗?”、“感谢大家听我的分享!”,就这样轻轻松松的带领学生把直径学会了。在让学生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半径都相等时,学生有了前面折一折的活动经验作为基础加上形象课件的演示,学生充分理解了为什么直径、半径都相等,为什么有无数条,为什么还要在同一个圆内,学生的生成自然流畅,理解的水到渠成。黄老师的这一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千课荟萃,万人共享,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但是专家、名师们给我带来的精神大餐,让我享用不尽,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会积极总结经验,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千课万人感想
千课万人听后感 第三篇

叶丽洁

11月,我有幸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参加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本次活动汇聚了两岸著名教育专家、名师、教授、学者等。“千课万人”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我满怀期待地走进了浙江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馆的观摩现场。虽然那几天天气阴冷,但是我仍然很兴奋。

当铿锵有力的钟声想起时,当我在《参会指南》中看到许许多多专家、大师的名字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我为自己能近距离感受大师们独特的教学魅力,耳闻目睹他们在课堂上的精彩演绎,能学到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而激动不已。短暂的四天时间,专家名师们通过自己精彩的课堂和激情澎湃的讲座,给予我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

四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的曹培英教授对数学课标作了非常精彩的讲解与分析,让我们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未来课标的发展、演变有了深刻的思考;台湾台北教育大学的钟静教授详谈了讨论式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意义,提高了老师们的教学思想境界!同时分享了台湾的教学思想,让我们在其中获得借鉴和思考;浙江杭州市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如春风化雨,让孩子们在“圆”的海洋里翱翔;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展示的《用字母表示数》,她柔和的声音,亲切的笑容,贴近生活的事例,精湛的设计,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

如一汪清泉涓涓细流,润人心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华应龙老师的一节《阅兵中的问题》,堪称无可挑剔。它以新颖的阅兵为研究背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考性为一体,在阅兵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老师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

在这些精彩纷呈的课堂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退”中的教学》:

徐老师首先用有趣的魔术表演导入新课,引发想象。他拿出一张白纸,在隐蔽处撕成若干片,让学生猜变成几片?让学生逐一回答,教师追问,引导学生回答并表演,配上“刺啦、刺啦”的撕纸声,教师给予肯定,从而形成认知矛盾。这时教师拿出纸片,明确答案。接着徐老师提出规则:每片纸都可以并且只能变成4片,问:照这样变下去,能变出2012、2011、2010吗?鼓励学生大胆说出答案。然后师生尝试解决,引导学生提出办法:撕一撕。要撕成2012片太难了。这时徐老师出示华罗根照片,幽默地提出“知难而退”策略:“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由一片被撕成4片,从4片中拿出一片再撕,从而变成7片„„引出规律,1=3n。让学生利用规律进行判断。最后徐老师解释策略,引发反思,让学生用动作模仿文字,用肢体记忆策略,结合生活教育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利用“退”的策略来解决。

徐老师的课,让我震惊,原来数学课可以上得如此精彩:他那幽默有趣的语言,时时吸引学生,也时时吸引着我;他那精彩的魔术表演,轻松地将我们带入了奇妙而快乐的数学王国。整堂数学课我们时常能听到一阵阵发自内心的笑声,老师上得很投入,学生玩得很投入,我们也听得很投入。徐老师通过一堂课的精彩演绎,让我们看到了策略形成的过程。

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但是专家、名师们给我带来的精神大餐,让我享用不尽,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会积极总结经验,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千课万人听后感
千课万人听后感 第四篇

成为一名耐心的护花使者

金樱子

“以自己的努力,使我对每个学生获得益处。以至于对他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万平老师

一、我们是幸福的

这是万平老师在1981年写下的话,是一位老师对事业一生的誓言,多么可爱的老师,多么敬业的教育工作者,万老师短短两小时的演讲,打开了我对班主任工作这扇责任的大门的信心,给予了我新的力量,让我有了如沐春风的幸福感,真的,作为一名班主任,孩子们的风帆,孩子们的母亲,孩子们的伙伴,我们是幸福的。

没有良心的就没有教育,一切出发点都基于对学生的关心与热爱,这是教育的准绳,特别是做为一名一年级的新教师班主任,我甚感惭愧,我的耐心和毅力与万老师相比多么的微不足道,我本着关心爱护学生为出发点,可是在实际的工作者,总是忍不住用火气面对学生,用斥责的眼神看待学生,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教育,我们在期待孩子的成长,进步,可是我们不能强行拉着他们以你的目标迅速成长,而是用无比温暖的心去拥抱一颗颗稚嫩而又可爱的心,我们是孩子们幼小心田的播种者,想要收获,必定要用耐心去浇灌,用爱心的养分,一步一个脚印,陪他们渐渐成长。

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应该看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塑造,这是一个资本,它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的毕生就可以享受它的利息,我们

不能以短浅的目光去看待孩子们的成长,更应为孩子的未来考量,是他们更加茁壮的成长。一个孩子的成长因为老师的影响,乃至成为他一生的养分,我们是幸福的,那样我们才会成为一名成功的教育工作者。

二、文字是有力量的

万老师总是用我的孩子,我家的某某,我家的小某某来称呼自己的学生,像慈母一般,记得23年前那个让妈妈抬不起头的孩子,老师用这自己的行动和语言一步步感化孩子的心,孩子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用文字写下了对妈妈的爱,对妈妈的感恩 ,用文字的力量改变了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看法,万老师用文字的力量改变了一个孩子的行为和思想,改变了他的方向,改变了他的未来。

万老师经常鼓励孩子们用涂鸦,文字等特别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心情,写出自己的感悟,自己的关怀,使班里的孩子都愿意表达自己,愿意与人分享快乐,从别人的快乐中感受快乐。一个个虽然不爱写作业的孩子,却酷爱写作,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传递自己的心情,传递自己的爱。

我的心已被万老师的故事深深吸引,我迫不及待地也写下了自己的心情,我的心灵仿佛被洗净了班主任工作的尘埃,从中得到了一种特殊的能量,心情变得豁然开朗,只因万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世界,我觉得不虚此行。

最后,用万老师的话,我会朝这个方向前进努力。

如果你爱一朵花,从今天开始,就陪着他们一起成长吧。

千课万人 千锤百炼(听后感)
千课万人听后感 第五篇

千课万人 千锤百炼

——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学导” 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柯灵小学 徐国彪

2012年的4月13日至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举行的“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期间在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聆听全国数学界40多位著名专家的精彩课堂与观点报告。时间虽然安排得很紧凑,一课接着一课,坐得腰酸背疼,但如此近距离地领略吴正宪、黄爱华、华应龙等大师的风采,收获颇丰。

1、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

吴正宪老师的《重复》,课上用到的只是板书和学生的作品等,见不到花哨的成份。吴老师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于课堂生成的教学,以及亲善的教态,让整堂课显得朴实、自然,非常适合我们一线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借鉴、尝试。

2、追求和谐的课堂

在观摩活动中,大师们幽默风趣的语言、自然亲和的教态、及时恰当的鼓励性评价、大度宽松的待生之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乐趣,感爱到教师的亲切和老师给予的殷切期待。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不爱?

3、追求有数学思想的课堂

课堂上不是纯粹的为了学习某个知识点而学习,学习过程中的思

想方法尤为重要。黄爱华老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课中,带着孩子们欢欣地行走在课堂上,并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不忘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数学思想,随时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的方法。学生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还学到了更多的数学理念和学习方法。

四天的时间累已忘却,“千课万人”给我带来的收获却是如此地沉甸。欣赏于名师们的引导、点拨、启发之教学神功;感动于名师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佩服于大师们用实际的行动诠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016千课万人活动心得
千课万人听后感 第六篇

9

千课万人活动心得

首先真的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次去杭州听课的机会。我真的觉得非常的荣幸,我知道这样的机会真的非常的难得,很多一些村小的老师根本就没机会去,而我刚过来的第一年就有这样的待遇,我真的为自己能分到桥头二小而感到骄傲。

而且我要对学校的领导说,你们给我这次机会是明智的,因为我真的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这次的杭州之行不愧是一场精神上的盛宴啊。如果下次还有机会,希望领导还能让我去。

其次我还要感谢陈主任给我这次演讲的机会。说实话我非常的紧张,在这么多前辈们面前卖弄自己,真是羞愧羞愧啊。但是我想,这是一次锻炼自己说话能力的好机会,我把这里当做锻炼的舞台,希望大家能愿意看我在这个舞台上表演,当然了这个表演的过程肯定不会很精彩。但还是希望大家能不要嫌弃,并且多给我提提宝贵的意见。

下面我就这次杭州之行给大家做个汇报。其实说汇报远远谈不上,如果说是汇报根本就轮不到我,同行的几位老师比我更有资格,更有内涵去分享她们学到的宝贵财富。而对于我这个刚踏上教学之路的新手来说,只能是谈谈我那尚不成熟的感想和感受吧。

在杭州的四天,让我亲身领略了很多位数学大师的风采。像朱乐平,唐彩斌,丁杭缨,吴正宪,徐长青,刘延革,俞正强,许淑一,斯苗儿,强震球,还有美女大师徐文艳等等。他们可都是数学大家啊!我能有幸见到他们真的非常激动。大师就不愧是大师,在讲台上一站就能感受到强大的气场。不仅是在教学设计上出人意料,他们的语言,他们的教态,他们的气质更是让我回味无穷。他们在课堂上的40分钟真是很快就过去了,每一堂课都可谓是精神大餐。唯一比较遗憾的是,这次没有听到吴正宪老师的课,都说吴老师的课非常令人感动的。但这次她是做了一个讲座,从三个案例来说明如何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她的讲座对我来说太有深度了,我根本不能完全吸收。但是另外一位大师的讲座我却听的津津有味儿。就是华应龙老师的《做个会偷懒的优秀教师》。刚开始看到题目的时候,我非常的开心,哦,原来偷懒也可以做到优秀的,偷懒嘛,谁不会,谁不愿意啊,我最喜欢了。我一定要学一学如何偷懒。所以我就竖起耳朵听。但是听了报告之后,才知道偷懒远不是那么容易的,偷懒是教学的一种策略。他是从他自己学车的例子中悟出的道理来解释什么是偷懒的。他学车的教练一位很有经验又勤劳的赵师傅。在学倒库移库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的,只要记住方法就行了,倒车,前右杆与后中杆成一线,方向向右打死,右侧车窗大三角看不到前中杆,方向回半圈,前中杆在窗角,再打死,车进左侧库……但是上路。方向盘该打多少度?赵师傅不停地帮他左一把、右一把、再一把。。。。。。最后赵师傅无奈的评价说:“你方向感真差!”

路考的时候,他是因为打错了方向而没有通过。然后他就思考自己为什么会打错方向呢?原因很简单,赵师傅是位责任心强、不偷懒的师傅,他在教学员学车时,没让学员犯过错,也没给学员一次犯错的机会,其实犯错是知道“为什么该如此”最好的方式!赵师傅很想把自己的经验直接告诉学员,让学员少走弯路,所以不是动手就是动嘴,怎么也不偷懒。但是教练做得好不好,要看其结果,而不是看有多勤劳。“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技能是没法告诉的,经验也是不可以手把手地教的。最好是在学生主动学,犯错后再点醒,学生才会彻底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才不会再犯错。有些错误总是要犯的,犯得越早,损失就越小。我们的教学是否也是这样:不许学生尝试,不让学生自主,总是不断地提醒,不容学生犯错……最后又无奈给学生一个“评价说,学习能力差”?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不能太勤劳,要学会偷懒,但要怎么偷懒呢,华老师给了我们几点诀窍。

诀窍一:手要懒,口要懒。要从心底里,相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相信学生,相信“给学生一片天空,精彩用一生回味!”为人师,手要懒,口要懒。不到山穷水尽,别动手帮;不到理屈词穷,别动嘴讲。多创造机会,多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发现,感悟,概括和总结。

诀窍二:眼不能懒,耳不能懒,脑不能懒。就像弗赖登塔尔提醒的那样:“不要干扰打断学生,你们能够做的就是耐心观察、倾听,再耐心观察、倾听。”

诀窍三:观察哪些学生具有哪方面的才能,思考什么时候该为哪些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观察哪些学生可能需要怎样的帮助,思考可以为他们创造哪些条件,概括学生探究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哪几个,分析学生出错的可能原因,推敲点拨时的策略和方法……

当然“懒”要有度:如果车要压上路牙了,不提醒,那不是错;如果车要撞墙了,不踩下制动。那是失职。“偷懒”是一种高超的技能,是一种至高的境界,是一种绝妙的艺术。

原来做个会偷懒的优秀教师真的不容易啊,是要有一定功底的!哪些方面你必须偷懒,又要在哪些方面及时的拉学生一把,这恐怕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学会的技巧吧。也许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才能做到有效的偷懒,做个真正会偷懒的优秀教师吧。

华老师的讲座耐人寻味引人深思,令我多少明白一些道理。如果华老师的讲座用“受益匪浅”来形容,那么另外有两位大师的课可以说是令我,深受启发,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朱乐平老师的《分数中的平均数》

他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是请同学们想一想什么叫分数。经过两个同学的发言大家都想起来了,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那么什么叫平均分呢?学生就说了,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像18根香蕉平均分给6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3根。那么一个东西可以平均分吗?如果可以请举例说明。然后学生就举例了,一个西瓜啊,一个苹果啊。这些都是曾经书本上出现过的。这样的热身完了后,要开始动脑了,小三角形的面积是大三角形的四分之一吗?第一个图形没问题,大家都会说,因为大小形状都一样,所以是平均分,确实是四分之一,第二个图形学生不能一下子就看出来,只有经过思考才能发现他们的底和高都是相等的,所以面积相等,还是平均分。这样一组平均分,让学生明白有些平均分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但是有些平均分是需要经过计算的,形状不一样大小相等依然是平均分,这样就使学生对平均分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然后是6个苹果没有平均分,问两个苹果是这里的六分之一吗?表面上看不是平均分,但从本质上看依然是平均分。这个问题训练的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让学生在大脑中进行抽象的平均分,从而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

然后是硬币。把下面的硬币平均分成两份,想一想可以怎么分?一个学生很快的举手回答说,一个5角硬币一份,5个1角硬币一份。回答完了之后朱老师并没有马上做评价,而是等了一会儿,问,还可以怎么分?这时孩子们似乎理解了老师的意思,赶紧开动脑子去想另一种分法,朱老师也给予了充分的时间让孩子们思考。过来一会儿越来越多的学生举手了,说还可以按个数分,三个硬币为一份。说的多好啊。因为给孩子们时间,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扩散和发展,让孩子们看到了不同角度的平均分。对平均分又有了另一层次的认识。

【千课万人听后感】

接下来是一个问题说,如果5个苹果组成一个整体,那么1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如果是这样的5个苹果呢?小苹果是几分之几?大苹果又是几分之几?这个设计是非常有意思的。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给出的苹果一定是一模一样的苹果,大小不同的就不好比较了。但是朱老师偏偏就给出这么不规则的5个苹果。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孩子们明白了,按个数来说,一个苹果就是五分之一,与大小颜色位置都无关。但是如果要讲重量体积的话就另当别论了。只要给定一个标准,那么平均分就由另外一种解释。最后朱老师问,我们班有40个人,那么一个人是全班人数的四十分之一,对吗?所有的孩子都明白了。

这样的一堂课,简简单单的几个问题,该是花了多长时间才能研究出来的呢!如果没有对学生的深入理解,恐怕是不会有这样的教学设计吧!

另外还有一堂课是俞正强老师的《度量天下》。这堂课真的是一堂不可思议的课。本来陈老师说让我模仿大师上一堂课,可是时间那么紧迫根本来不及做课件,我当时想到的就是要模仿这堂课,因为根本就没有课件,也不需要准备任何东西,只要让学生讲就可以了。当是这不是一堂可以模仿的课。可以欣赏但很难模仿。

起先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我根本无法想象这是怎样一节课。我甚至忘记了什么是度量。

他先在黑板上出示这样一组信息,问,你们看得懂吗?有学生就说了,这些字我都认识,但看不懂。也有学生经过慢慢的思考,似乎看出了什么,但是不会表达。学生都沉默了。这时俞老师又问了,那么你还能照样子举几个例子吗?有学生很不自信的举例了,平方米,尺子,物体的面积,大小。俞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适当的做了补充。继续想,还能想到什么。然后经过一番发言补充,好像举例举的差不多了,大家又沉默了。这时候俞老师对度量的基本要素进行了整理,讨论了什么是度量,度量的对象有被描述的属性,有固定的描述单位,还有使用工具。接着俞老师问,六年里面学的这些单位你都讲完了吗?还没有讲完,那你抓紧讲完啊。讲不完的,有学生说。讲不完那你就再讲一个。孩子们一个都想不出来了。过了好一会儿,俞老师说,书本上你找不到了,那么生活中呢?这时学生又活跃起来了,什么分贝啊,赫兹啊,书本的页数啊,鞋子的码数啊,每个小孩都异常的兴奋,每个小孩都由发言的机会,每个小孩都再非常开心的开动脑筋,绞尽脑汁的去想,似乎这不是在上一堂数学课,而是上一堂讨论课。有了这样一个可以发言的舞台,谁不愿意去表现呢。一直到所有的孩子都讲完了,俞老师又问了,有没有不能度量的东西呢?几个学生小心翼翼的回答自己想到的,但是很快就被同伴们否决了。就在孩子们都感到绝望的时候,俞老师说,比如人生的什么不能度量?情感!情感是不可度量的,有限的生命可以创造无限的价值。有一个学生说出了这样的想法。现场所有的老师都对再也按捺不住了,都给予这些孩子热烈的掌声。你能想象那是怎样一堂课吗?而当时俞老师仍然从容不迫的问,情感是不可度量的,你们服气吗?有一个学生表示不服气。俞老师对那个孩子说,情感是可以测量的,伟大的数学家将诞生了。冲着这句话,有学生说了,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终有一天是会被测量出来的。(哗哗哗,一阵掌声)。那么假设我们到了那一天,你觉得测量情感用哪种工具的可能性大呢?有个学生说,我觉得情感是可以测量的,爱的时间越长就说明情感越深;可以用时间来测量。。又一个学生说,不是有这么一首歌嘛,月亮代表我的心,我们可以用距离到表示情感的单位,所有的老师都笑了。我相信当时在在场的所有老师都会喜欢上这群孩子的。当然了,只有在俞老师的课堂上才会有这样的氛围,这样的气势。真不愧是度量天下啊!原来数学课还可以这么上,真的是令人敬佩,简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当然,精彩的课堂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课堂都是拍案叫绝的。像徐长青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应该很多老师都听过,那根本就是一堂表演的课,绝对是一堂笑声最多的课,也一定是孩子们印象最深刻的课。还记得那堂课结束之后,所有的孩子都一拥而上希望能得到徐老师的签名,令在场的老师都感动不已。还有许淑一老师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等等啦。说不完,也道不明。只有亲身经历了,才有更深刻的感触。

【千课万人听后感】

最后,以会场上的两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谈话吧:“导”如涓涓细流点点滴滴终成沧海;“学”似步步脚印朝朝暮暮必登顶峰。

9

2016信仰心得体会
千课万人听后感 第七篇

范文一:观看信仰心得体会

9月14日,市组织部组织选派干部和大学生村官集体观看纪录片《信仰》。作为一名刚刚加入大学生村官队伍的高效毕业生,观看这样一部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纪录片,我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

《信仰》是由《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三集组成的历史文献记录片,片中记载了中国各个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们以热血和汗水谱写出的一幕幕中华民族崛起的历史画卷。

从陈望道借着一盏昏暗的油灯翻译《共产党宣言》到彭湃当着一万多农民的面将一箱子田契铺约一张张烧毁,信仰的选择迎来的是人民的希望和民族的光明。而在坚守信仰的荆棘道路上,鲜血和生命染成的红色,最终汇聚成了那一面伟大的五星红旗。在影片中,关于入党誓词的一段描写,让我不禁回想起了自己大学时期中,从上党课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到最终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的那一段时光。

“我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段入党仪式的宣誓词,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几经调整和修改,而誓词最后的四个字,“永不叛党”,最终被保留了下来。在我们的入党仪式上,我也曾举起右手,紧握成拳,严肃而又认真的朗读这段誓言,但是却没有像这次听得这段誓言时这样激动和骄傲。在无数的革命前辈和先贤先烈们的映衬下,这段誓言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中保证、一种承诺。它是早期共产党人对祖国未来的期望,是工农红军艰难前行的动力,是解放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支撑,是新中国建设者们坚守的道路,更是我们年轻的共产党员不变的信仰。

人,选择信仰很艰难,坚守信仰更艰难。难就难在,信仰是由不同阶段的目标连接起来的,在实践过程中要经历许许多多的挫折、失败、磨难与考验。坚守信仰往往比坚守生命更不容易做到。革命战争年代,彭湃、方志敏等英雄先烈做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孟泰、王进喜等劳动模范做到了;改革开放新阶段,沈浩、孔繁森等时代先锋做到了。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无比坚定,更看到了为践行理想信念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守比信仰更重要。正因为坚守,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总是带给人春天般的温暖;张思德虽然20来岁老得像个农民,但脸上的笑容是灿烂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无所畏惧,凭的也正是心中的浩然正气。

作为刚刚加入村官队伍的年轻党员,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那就是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和奉献,实现我们的誓言,践行我们的信仰。信仰不是一种学问。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让我们向那些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践行我们的信仰。我们要学习实践李源潮部长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善于学习甘于奉献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十六字精神,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固守诚实、正直和谦虚的为人,始终坚持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不动摇。

范文二:观看信仰心得体会

近期,我局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观后,在全体党员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引发了大家对“信仰”这一重要问题的新的思考。通过观看《信仰》纪录片,使全体党员产生了以下感受和体会:

一、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守信仰

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大家都知道,人是应该有些信仰的。但如何选择,如何坚守呢?这关乎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一个国家也一样。《信仰》这部纪录片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信仰,如何坚守信仰的。

共产党员应以什么为信仰呢?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信仰,前赴后继,不停地追求、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有民族的独立和今天的幸福生活。信仰有多大的力量啊!从91年前,13名党的早期组织成员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到今天拥有8000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是信仰,让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二、共产党人担负起传承信仰的使命

信仰会传承,事业会延续。革命时期有方志敏、陈树湘、张思德、刘胡兰等一大批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员;建设时期有朱光亚、王进喜、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邓稼先等一大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改革时期有沈浩、吴仁宝、孔繁森、杨善洲、李林森、谷文昌等一大批带头致富,忘我工作的领导干部。当《信仰》这部纪录片让我再次重温了前辈们那些信仰的故事,又一次踏过了先辈们那些信仰的足迹后,我相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饿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定会实现。

三、共产党人应该把信仰作为精神力量

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如果信仰是崇高的,人就会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人,不断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塑造一个美好的社会角色。如果信仰是偏差的,那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就是扭曲的,这样的人也会为他扭曲的信仰做出疯狂的举动,从而危害自身、危害社会。

四、共产党人必须始终高举起信仰的旗帜

信仰是旗帜。作为每一名共产党员应在这面旗帜的引导下,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在平凡的岗位和生活中,做有益于党的发展的事,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有益于人民的事。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的行动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工作氛围,净化社会环境。工作中服从领导,团结同事,坚持正义,主动沟通,少说空话废话,多干实事正事,努力适应新时期公司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文化修养,争取为公司的发展多做贡献。生活中勤俭节约、文明社交、遵章守纪、友爱他人,讲秩序、讲卫生,做好和谐社会中的一个和谐细胞,处处以一名新时代党员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时刻准备着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范文三:观看信仰心得体会

《信仰》分为三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时长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纪录片《信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题突出,观点鲜明。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人物故事阐述理论观点,用观点统领故事,将历史、人物、理论融为一体。二是典型感人,代表性强。新老典型结合、个体群体结合、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结合,兼顾各个层面、各条战线,主要选取一线典型,以点带面、重点突出。三是细节真实,鲜活生动。注重用事实说话,以情感人,用细节打动人、感染人、吸引人。四是形式新颖,富有创意。兼取政论片、文献片、纪实片之长,追求纪实感、现场感和亲切感。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论纪录片。是一部兼政论片、文献片、纪实片之长,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经典电视片,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

《信仰》站在历史层面,回溯90年的光辉岁月,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用现代语境和通俗语言解读党的历史。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每个年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涌现出的党的优秀群体、个人的感人事迹,以人带事,以事说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的形成过程,以及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在与敌人斗争困难重重的危情时刻、在建设初期贫困潦倒的山间乡村、在百废待兴建设祖国的每时每刻,都有共产党员走在前、冲在前、奉献在前壮丽身影,生动再现了共产党人坚守理想信仰的崇高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看完影片,我感触颇多。是什么造就了我们的党?是什么支撑着我们的党走过了这风风雨雨的91年?为什么在各个时期会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共产党员?答案就是信仰。

人不能没信仰,有了信仰,才有了奋斗的支持。信仰是灵魂的支柱,没有信仰的灵魂,是毫无价值的。同样,一个国家也需要信仰,有信仰才能进步和发展。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如果信仰的偏差,那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就是扭曲的,人也会为他扭曲的信仰做出疯狂地举动,从而危害自身、危害社会。我们的党从初期以马列主义为信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通过共产党人的努力,建立了我们的国家。也是这种信仰支撑着我们的革命、建设、改革,走过这90多年,直至今天。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富裕的社会里,共产党员们仍然在平凡的生活中做着平凡的事,但是有益于党的发展的事;是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是有益于人民的事。这是因为共产党员的信仰没有变,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党的事业就会永远持续下去。

当项目部全体人员观看完了纪录片《信仰》,大家随即展开了热烈积极的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以优秀共产党员为榜样,积极投身到当前紧张的宁杭高铁建设之中,确保工程按期竣工。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中,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并将其发扬下去,为具中国特色的的社会主义奋斗终身。

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将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范文四:观看信仰心得体会

“没有信仰人活得很飘,我的信仰就是共产主义,我是共产党员,我没有别的信仰。”这是在《信仰》纪录片中,鞍山市齐大山铁矿养路工郭明义讲的一句话。语言很朴实,却最实际,他回答了一个普通共产党人在社会思潮多样多变的新形势下所选择的信仰。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应该坚守怎样的信仰呢?在观看《信仰》之中,我们得到了答案,那就是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对党无限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融入到自己的骨髓中作为自己的远大信仰。

组工干部如何坚守信仰?“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将军这样的信仰,是何等彻底的自觉与豪迈。选择信仰不难,但为信仰坚守太难,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充分认识坚守信仰面对的复杂形势,传承信仰,要像陈毅将军那样坚守信仰,做信仰最坚定的组工干部。

一是要树立坚守信仰的坚定信心。对信仰一旦选择就毅然坚守,而坚守所付出的代价有时远比选择时还要巨大。当前的社会当然是不完美的,但这正是我们共产党人应当坚持信仰和理想的理由,而不是放弃信仰和理想的道理。信仰的道路不是一马平川,充满着荆棘,甚至陷阱。社会上的阴暗面和腐败现象,人们对共产主义的怀疑,误解和动摇,以及敌人的反对,都是自然的事,都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斗争任务。作为组工干部,我们的使命就是铲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一点一点地接近我们的理想之地。

二是要有坚守信仰的毅力和勇气。在革命年代,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前大声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用死来捍卫自己的信仰。在观看《信仰》的时候,我们还要学会跳出影片来看信仰,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新的历史难题,面临新的历史任务和矛盾,如何正确处理、应对,对于我们党来说是一个挑战。然而,作为组工干部,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我们需要始终坚守的,仍然是党的本色。我们在正面学习《信仰》的同时,更要查找和重视党内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正予以合理解决,只有如此,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才会更加坚定,党的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

三是要让信仰在现实中扎根。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把信仰落实在点点小事上、在平凡岗位上闪耀着灼眼的光辉。当今时代已经不需要用断头流血来彰显我们家国天下的情怀。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坚守自己的岗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学会真心体察民情,主动深入群众,切身体验基层工作的甘与苦、得与失;主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入农家,真正俯下身子、放下架子,与群众交朋友、拉真事、诉真情;做群众欢迎的事、关心的事、满意的事,干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只有这样,才能让信仰在现实中彰显活力。

组工干部如何实践信仰?“谁把人民放在心里,人民就把谁举过头顶。”这是《信仰》纪录片里对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的实践信仰的高度称颂。我认为,观看《信仰》,并不是让我们比信仰,干出与信仰故事里同样的事情,而是要我们时刻牢记宗旨意识,兢兢业业干好自己的工作,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像沈浩那样时刻把人民装在心里,在为人民服务中体现信仰。

一是用公正捍卫信仰。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的职业操守、为政之要。李林森、郑培民、王瑛、任长霞等一个个光辉闪亮的名字,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标杆。具体工作中,我们就是要向模范学习,要严格按照组织原则和政策办事,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特别是在选人用人上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对干部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绝不掺杂个人好恶,戴有色眼镜看人。组工干部要做到慎独,在各种物欲诱惑面前,要始终保持住淡定、敬畏、克制的心态;在浮躁喧嚣中,要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始终做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二是用奉献诠释信仰。组织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得组工干部常常面临各种抉择,只有坚守公道正派,始终考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修德以立身,律己以正人”,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立身之本,德之核心,组工干部要大气谦诚,愿为人梯,才能真正公道待民服务亲民。要把组织工作扎根在基层,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工地,了解人民的呼声,选出好干部,把组织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为民服务上。

三是用创业实现信仰。组织工作肩负着推动党建科学发展、激励队伍干事创业的重任,事业发展永无止境,组工干部的追求和创业也不应该有止境。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千主义万主义,社会主义为人民能够富裕,最好的主义。”他不局限于主义的讨论,他大胆改革创新,把自己的信仰化作了朴素的行动:让华西村的群众都富裕起来。他的故事,给我很大启发,作为组工干部,就是要立足岗位,立志做大事,大胆改革创新,少说空话,多干实事,争创一流业绩,在成就功业中实现信仰。

范文五:观看信仰心得体会

《信仰》这部电视片主要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家、共产党员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撒热血,前仆后继,为了共产主义信念不惜献出宝贵生命。建国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代代革命先辈,他们为了民族的复兴,不顾个人安危,大义凛然。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土地改革到两弹一星的发射成功,从人民公社到改革开放,从天宫1号到神九飞天。如今中国的国了生产总值已位于世界第二。

通过观看《信仰》这部电视片,让我对中国革命胜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包含着革命者的鲜血和生命,每一次的重要发展都是凝结着几代革命家负出的心血。作为一名年轻党员,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所从事的工作就是革命工作的延续,我们要接过老一辈革命先烈的旗帜,保卫党和人民的劳动成果不受不法分子的破坏和侵蚀,教育改造罪犯,维护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社会、经济、文化都有了巨大的飞跃。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忆往昔,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努力工作,用优秀的成绩来报达党和人民的关怀,兢兢业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站岗执勤,确保监狱安全稳定,为社会主义全面建设保驾护航。

传承历史,发扬传统。通过观看电视片《信仰》,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书写了中国革命史,这段历史激励着我们每一名年轻党员,坚定信仰就是胜利,坚定信仰才能让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到一起,坚定信仰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作为中国共产党员,我们肩负着人民的嘱托,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我们必须坚定信仰不动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党的纯洁,才能保证党的先进性,才能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

作为政法干警,我们怎样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如何为贵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建设贡献力量呢?我想,新时期教育改造形势依然严峻,出现了高科技犯罪增多,罪犯年龄趋于年轻化,文化水平也较以往有所提高等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对监狱改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对监狱人民警察也提出了新的标准。作为一名党员,必然要用党的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态度,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科学制定改造方案。坚持以人为本,勤政为民,作为一名公务员,要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从小处着眼,从点滴做起。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践行宗旨。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查找监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严抓落实。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修养,适应新时期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需要。

总之,观看电视片《信仰》让我真正的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裕,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中国走向富强。

范文六:观看信仰心得体会

当前,深度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精神层面似乎存在着一种隐忧,即“兜里钱越多,思想反而越空虚,财富积累越快,信仰反倒越失落”,“信仰失落”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的一个现实课题。

“信仰失落”问题,主要是共同理想的淡漠、历史方向感的丧失。《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

时值党的十八大如开之前,6月24日至25日晚,为庆祝建党91周年,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时长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按照学院党委的通知安排,我自己在家认真观看了这三集历史文献纪录片,高度认同“央视制造”的创作水平和“震撼心灵”的教育效果:本片的确兼具电视政论片、文献片、纪录片之长,将展现历史,刻画人物,阐述理论融为一体,以人带史,以事论理,主题鲜明突出,细节真实感人,表现手法新颖,是一部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很强的经典电视片,是对我们广大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

此片使我再一次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的同时,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信仰的价值:信仰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而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是因为信仰不论对一个人或一个民族而言,它都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关于行为善恶的最高标准,为社会道德体系提供正确的方向和依据。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面对高校教育的改革创新,信仰包涵的价值整合、文化认同、行为引导等功能和特点,必然成为我们不得不深度审视和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

作为党员教师,不仅自己要在观后更加纯洁性自己的思想、更加坚定共产党员的信仰,更要在实际行动中,以一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身份,进一步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诠释和教育方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信仰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或精神机制,是在某种文化形态下形成的,对人的思维意识、行为取向具有支配作用的主导性精神机理,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评价、选择与行动。因此,信仰属于精神范畴,是整体的精神姿态和综合的精神活动,它的指向与归属是明确、自觉、积极和主动的,“它给人们提供的是除了知识以外的关于未来的信念,构成人类不断向历史纵深延伸和向未来极限挺进的精神支柱”,体现出对改造自然的情感冲动,或是对生存状态的美好憧憬和不懈追求。

总有一种信仰让我们充满力量,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奋进前行。片中展现的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90年来各个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无不激励我们坚定信念,奋发进取,创先争优。

但是,我们也不必讳言,在我们党8000多万人的队伍中,也确实有极个别领导干部和极少数党员,“思想上入党”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好,是否真信真教真干马列主义,是否“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否把从事的职业当作一生的事业来做……这些问题,言行不一的现象还是有的,极个别人身上这种现象还很严重,确实是到了需要“信仰追问”的地步了——即“入党为了啥”?

解决当下党员的信仰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把党的“组织理想”真正转化为个人的理想信念。为此,我们需要超越“个人计算”,要有革命先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那样的信念与胸怀,真正为信仰而活。具体地说:第一,从超越自我、体现生命无限价值的角度提出每个人、尤其是领导干部不可回避的信仰问题,这就是“身后给人们留下什么”,如何于私上不愧祖宗、下不愧子孙,于公上不愧人民群众,下不愧岗位职责。第二,从党和国家高度认同的角度建立健全党和国家的荣誉制度,从制度上落实“千杯万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信仰在心中,实绩需创优。有革命先烈的激励,有江苏新时期“三创三先”精神的引领,作为江苏特质党员群体的一员,我将在“追问信仰”的历程中,接好先烈的信仰之旗,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党的十八胜利召开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2015采风报告
千课万人听后感 第八篇

第1篇:采风报告

采风时间:20XX年10月13日——20XX年10月27号

采风地点:杭州

考察对象:西湖,乌镇

正文:

20XX年10月13日——21日

经历拉火车一夜的颠簸,我终于踏上这片如诗如画的江南土地——杭州,这座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城市。清新的空气,精致的城市布局,星罗棋布的街心公园,人们安逸闲适的神情,铅华淡去,浮躁尽无,这些无一不让我为之心动。坐车的劳累抑郁之情一扫而空,带着清爽的心情,我游览这座夕年“暖风熏的游人醉,只把杭州当汴州”的美丽城市,通过细心的体味,感悟,对比以前学过的知识和资料,我有拉一些自己新的见识,现通过几个角度,对西湖境貌总结如下:

一、从自然地理气候角度看西湖环艺

旧西湖位于杭州市中心,古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而今,西湖水域面积扩展为约7平方公里,三面云山环绕,东部紧临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形成以秀美为极致的湖泊型风景名胜区。

从地理上看,西湖有天目山余脉和钱塘江的山川作为依托,形成三面环山,中涵碧水的湖泊地貌。山不高而层峦叠翠,水不广而平湖如镜。湖外有山,山外有江,江湖相映,山川并秀。山水比例尺度恰到好处,给人以自然亲切秀逸清雅的美感。湖区附近建筑充分尊重自然地势的起伏陡缓,因地制宜,或在湖傍筑一水榭(平湖秋月),或在峭壁之侧做半亭之景(六一泉),或在悬崖之畔做吊脚楼(四照阁),建筑与自然气韵相互渗透,色彩调和,淡雅,最大可能的融入拉周围环境中,体现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

从气候上看,西湖十景"中由气候和天气形成的美景,春有"柳浪闻莺";夏有"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断桥残雪"。晨有"苏堤春晓";晚有"雷峰夕照"。古人称西湖"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各有各的彩图,各有各的意趣。这些美景无一不与杭州地区的气候环境有着直接关系,气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这几处景观的观赏性和观赏价值。

总的来说,一个好的景致设计,地理和气候变化的因素是需要我以后注意考虑和学习利用的。

二、从人文历史文化角度看西湖环艺

杭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而西湖更是历代文人骚客的挥毫泼墨的聚集地中的明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千年的积淀使得她比其他地方拥有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西湖区附近的园林建筑则充分的把这深厚文化底蕴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出来。

该地区的园林建筑,多如淡雅的山水画,建筑精致,布局以自然和谐为基调,尽可能的利用到周围的环境,并容入其中,建筑色彩色调明快,处处透着一股唐诗宋词般的意境美,悠远而深刻。例如: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这里循湖岸行,铺岸如茵,泉池碧澄,小桥流水,隐约不时传来清脆悦耳的莺啼,这莺啼点出了静中闻声的绝好意境。又有万树柳丝倒挂轻垂,犹如一道绿色的帐幔,再加上“晴波淡淡树冥冥,乱掷金梭万缕青”的点景之作,意境不可不谓之清幽也。又如“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素有“小瀛州”之称的“三潭印月”,通过运用亭、榭、桥、石、廊等园林建筑,组成重重层次,构成富有变化的景区。虽然湖中有湖,但不感觉水多,陆地虽狭,却处处引人入胜,特别是当游人踏着那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九曲桥,来到碑亭和“我心相印”亭时,景色变化其妙无穷。从曲桥的湖面望去,那亭亭玉立的三塔正好在“心心相印”亭的两旁和中间圆洞门的框景之中,如是在中秋赏月,那皓月中天,塔内灯光、月色、湖波、塔影,相映成趣,诗情画意,尽蕴育其中。

三、从建筑风格上和环艺设计角度看

该地区环艺设计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极富诗情画意,具有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风格,极力创造体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在具体造园的手法上,如为了创造美好的园林意境,造园中很注意引注泉流,或为池沼,或为微缩的飞瀑。临水又置以亭、榭等,注意划分景区和空间,在大范围内组织小庭院,并力求建筑的造型、大小、层次、虚实、色彩并与石态、山形、树种、水体等配合默契,融为一体,具有曲折、得宜、描景、变化等特点,构思新颖奇特。整体建筑风格上不同于北方的厚重粗旷豪迈和严格等级制度下规整的结构布局,该区建筑布局灵活多变,以自然天道和谐为主,婉约精致而园景很少重复。

典型的如郭庄:园内临流建阁,有船坞、假山,高低错落有秩。同时该园还大量吸收苏州园林的建园手法和绍兴景致的特色(如园中两个池塘,一个是自然形态,湖石堆砌,池畔曲廊,宛若苏州园林;另外一个是石板砌成的方池,显是绍兴风格。)灵活而深富意境之美。

步入郭庄,先见“静必居”,后入“一镜天开”。前为宅园部分,是当年主人居家会客处。后为园林部分,是以水为主题的精致花园,也是郭庄特色集中体现的部分。进门经复廊几经周折到正厅,上悬以匾额“香雪分春”。后堂旧有的一幅楹联重新制作后挂在庭前:“红杏领春风,愿不速客来醉千日;绿杨足烟水,在小新堤上第三桥”。顿时把人引入了高雅的意境。这是一座颇具浙江民居特色的四合院,左右厢房和后堂构成一小院,院中清一色的石板铺装,中间是一个用石板栏杆围成的方池,池中涓涓细流不断,形成江南居民特有的恬静气氛。园中的曲廊、池阁、后山、石桥形成了一幅精致的景色。湖畔的“乘风邀月”轩,敞室临湖,正对六桥烟柳,览尽湖光山色。晴日月夜,确有乘风邀月之妙趣。还有假山上的“赏心悦目”亭,居高临下,四周湖山秀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中秋月夜,若能在亭中吟饮赏月,那真可谓神仙之乐。还有相邻的一处佳景是二层楼的“景苏阁”,原是绣楼,面临苏堤压堤桥,背后有宁静雅致的花园,此处也是庭园的主体建筑,楼下曾是主人下棋弹琴场所,楼上陈列着文房四宝,是当年主人咏诗作画的地方。矮墙月门前分别题曰:“枕湖”、“摩月”。站在月门里透视,可见葛岭等倩影,如摄入画中一般,倍添人们游园的兴致。跨出月门,便是船坞,不由引人下船,去畅游西湖美景。

在现代代城市发展中,该区极注意开发,利用原有的自然美景,逢石留景,见树当荫,依山就势,按坡筑庭等因地制宜的造园,又新建立出一系列典型如“新西湖十景”。使的整个城市呈现出建筑,人文,自然和谐统一的风貌。

如何能把天人和一的建筑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居家环境要求容入到设计理念当中,杭州之行给我深深上拉一课。

20XX年10月22日——27日

如果说杭州之行园林让我感受到的是精致细腻的贵族气息,那么无疑乌镇带给我的就是如小家碧玉般的温婉淳朴和自然。那是一份江南水乡所独有的宁静致远。

小桥,流水,人家”是乌镇的真实写照。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出一派古朴、明洁,幽静的韵味。

从格局上来说,河网在乌镇内和主干道重合,连桥成路,流水行船,作成亦路亦水的形式。水网体系联结京杭运河、太湖和乌镇的池塘、水井,理想的解决了农作、饮用、排水、观赏、运输等水问题。

在乌镇很少见常因风水而设的斜门左道,为避免气冲而立的屏墙、照壁和当路放置的“泰山石敢当”等符镇,而是多轴线明确、卑尊有序的各式住宅。据导游介绍,这是因为当地深受儒家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影响所导致的。

从特色建筑上看,乌镇与众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当地人称“水阁”,这是乌镇所特有的风貌。水阁三面有窗,凭窗可观市河风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水阁是乌镇的灵气所在,虽然它没有奢华,难比高楼。但有了水阁,乌镇的人与水更为亲密;有了水阁,乌镇的风貌更有韵味;有了水阁,乌镇的气质更为悠雅;有了水阁,乌镇的历史添了一份委婉。水阁是乌镇的独创,也是乌镇的魅力所在。

桥是江南水乡古镇不可或缺的因素。而乌镇也不例外。据说乌镇历史上桥梁最多时有120多座,真正是“百步一桥”,而现在仍然有30多座。【千课万人听后感】

我只有幸游览拉西栅的通济桥、仁济桥,中市,东栅的应家桥、太平桥、仁寿桥、永安桥、逢源双桥,南栅的福兴桥,浮澜桥和北栅的梯云桥,利济桥。有些桥上还刻有古人的题词(如通济桥:“寒树烟中,尽乌戌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通云门开数万家西环浙水;题桥人至三千里北望燕京。”)深含历史文化的韵味,显得古朴沧桑。正是这些桥把小镇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整个小镇呈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使得动静结合把人与自然紧密联系在拉一起。

乌镇的石板小巷自然而然的融入在水与桥的山水画中,浑然天成。微湿的青板石路让人不由联想到雨打芭蕉,在烟雨朦胧的水乡尽头会不会有一个有着丁香一样芬芳的美丽姑娘,带着淡淡的忧愁在等着归人,如梦如幻。而现在依然在小巷居住的人们所带来的生活气息,又让人感觉亲切温暖。巷深而不失意境,在很多古镇中很难得。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整个乌镇:

形式上,均衡的整齐美。一块块砖叠垒的墙,一条条石板铺成的路,街边的一间间店铺,河边的一间间小屋,它们平行相连或保持一定距离,表现出自然状态下的整齐美。装饰纹样上多采取二方连续的纹样,伴着蜿蜒曲折的街道,错落有致的老房子,给人一种运动的秩序美感。

艺术上,美感来源于她的客观形式美,色调的同一性,黛瓦粉墙,黑白二色。以灰色为主基调,色彩的明度不高,和谐淡雅,建筑安排变化而统一。

环境氛围上,宁静感是古镇美的另一个方面。古镇的氛围是非常闲适的,所有活动都是自主的,与现代都市的竞争压抑形成鲜明的对比,漫步在宁静的石板巷,倾听脚步在另一小巷上的回音笃笃,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放松和解脱。

背景文化上,历史厚重感。她的布局、建筑空间形式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逐步形成的,背后映射着历史沧桑感。每一块石头、每一块砖都记载无数被遗忘的故事,凝聚了古代东方文化。

总的来说,乌镇之美在于她因地制宜的格局和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吴山越水赋予她容颜,勤劳的人民赋予她灵气,让人身处其中不由感到天人和一,上善若水。

结尾语:

这次采风考察总体来说收获是丰富的,不仅更加清晰的了解拉江南水乡文化对建筑风格的影响,更深刻的理解拉天人和一和以人为本思想在建筑装饰上的内涵和影响,找到拉自己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和设计的一些灵感方向,为以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打下拉好的基础。

第2篇:贵州采风报告

踏上贵州的土地,感受苗寨风土人情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地处云贵高原以北,以侗族、苗族为最多,在今年的4月24——28日随着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采风的大部队去了贵州的省会城市贵阳,与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同时感受到了苗族聚居地南花村不一样的风景。那里的纯朴民风感染着每一个同学。

24日下午4点多,我们这一批大三的学生,乘上了去望贵阳的火车,180几号人,规模如此庞大,能一起去这么远的贵州省采风,实在不太容易。尽管一路上同学们说说笑笑,但毕竟26个小时的路程,非常的难熬。终于于25日傍晚到了这座古老的城市贵阳。

贵阳市因位于贵山之阳而得名,简称“筑”,历史上曾称贵州、贵竹,又曾设置贵阳府。贵阳府的名称沿用至清末。贵阳是贵州省省会,贵阳因城区位于境内贵山之阳而得名,古代贵阳盛产竹子,许多地方以竹命名,因“竹”与“筑”谐音,故贵阳简称“筑”。贵阳位于云贵高原东部,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贵阳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享有“森林之城,休闲胜地”的美名。

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偏北,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上,属全国东部向西部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地貌走势大致呈东西向延展,地势起伏较大,南北高,中部低。奇特的喀斯物地貌大量分布,既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又有盆地和河谷、台地,海拔872米~1659米。东与龙里、瓮安县接壤,南靠惠水、长顺县,西接平坝、织金县,北邻黔西、金沙、遵义县。

贵阳市辖六区一市三县,市域总面积8034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403平方千米。城区东起龙洞堡,西至百花山脉、阿哈水库,南起桐木岭,东北至洛湾,西北至麦架,包括中心区和外围龙洞堡、二戈寨、小河、花溪、新添、白云、三桥、金阳八个片区,面积约495平方千米。

26日上午我们来到了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创立于1941年,原名贵阳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良好”等级。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宝山校区、白云校区),设有16个学院、2个教学部、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这也是一所古老的大学。校舍错落林立,绿树成荫,。上午听黄老师讲有关民歌的唱法。讲座生动形象,形式以唱讲结合。耐人寻味。下午我们30几个同学和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同学,展开了一次激烈的交流。与其说是交流还不如说是一场激烈的讨论。就学生会的工作建设,学习上的技术交流,大家各抒己见,许久才结束。晚上,我们还观看了他们学校正在进行的舞蹈大赛。不错,他们是个多民族聚居的黄金宝地,他们的学生,几乎都能歌擅舞。结束了与他们的交流,第二天,我们便赶往南花村—苗寨。

论名气,贵州虽不如安徽黄山、周庄古镇、桂林漓江那样耳熟能详,然而贵州的魅力,却在于常让旅游者猝不及防地“遭遇”太多的奇山妙水、古镇民风,有转了一山又一坡的柳暗花明,有漂了一河又一瀑的壮观刺激,有钻了一林又一洞的幽秘莫测,有听了一歌又一曲的民族风情。

苗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相传起源于5000多年前居住于黄河中下游的“九黎”部落,后迁徙至长江中下游,形成三苗(古族名)部落。史称“南蛮”的氏族或部落里就有苗族的先民,传说与黄帝、炎帝有合有战的蚩尤,是苗族人尊奉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苗族迁徙的足迹不仅遍布南中国的山山水水,而且漂洋过境,走向异域。如今越南、泰国、老挝以及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苗族人在生活。各地苗族人有许多自称,如“牡”“蒙”“毛”“果雄”“带叟”等,还有按住地、服饰等不同,在“苗”字前冠以不同名称,如“长裙苗”“短裙苗”“长角苗”“红苗”“黑苗”等

苗族分布区域广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因此农作物品种和人们的饮食习惯有所差别,总体来说,苗族以大米、小麦、包谷等为主食。喜食酸味,制作的酸食有酸辣椒、酸菜、酸汤、酸汤鱼等。苗族还常以酒示敬,以酒传情,不同时间、地点,不同的对象,饮酒的礼俗也不同,如拦路酒、进门酒、双杯酒、交杯酒,不一而足,体现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27日上午10时,我们到达了南花村。

“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古朴浓郁、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著称。这里苗、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87%,其中苗族人口约占中国苗族人口的一半,被称为“中国苗族的大本营”。距州府凯里市16公里的南花村,就是一个供游客参观、居住着180多户苗族人家的古老村寨。

车至山脚,远远可见苗家吊脚楼掩映在半山腰上的绿树丛中,这种瓦顶木制吊脚楼具有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几个穿着精美刺绣服装、戴着银头冠的当地苗族少女款款走来,犹如古画中的人物。她们在寨门口设置了拦路酒,这是祖辈传下的迎客礼节,喝完后就可以进寨了。

走过一段曲曲弯弯的石板路,眼前豁然开朗。约200平方米由鹅卵石铺就的小广场上,一个高约7米的图腾柱矗立中央,这就是村民们聚会的芦笙场了。芦笙是苗族一种古老的竹制笙管乐器,其舞曲节奏感很强,富有感染力。当盛装的苗族姑娘们绕着吹笙小伙翩翩起舞时,让一旁观看的游客也脚底发痒,跃跃欲试。

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和山水田园风光,让每一位字号游客陶醉不已,有人说,“这里的一切都非常有趣,独特的建筑、歌舞服饰之美令人惊叹。”

造访苗寨,还可与村民们一同嬉戏。炎炎夏日,苗家人与游客在山脚下清澈的巴拉河中分享苗族传统的捉鸭子游戏。村民把鸭子赶到河里,游客也潜入水中,与鸭子追逐嬉戏。一位来自大都市的同学说,这比在游泳池里“下饺子”好多了。清凉见底的河水、满山满眼的绿色、以及游戏带来的快乐,让同学们忘记了城市的喧嚣和工作中的烦心事,一个个笑得乐呵呵的。不少同学还穿上了苗族的服装,与那边的人民合影留念。各种各样的饰品更是让女生爱不释手。

结束了在苗寨的游玩,我们就踏上了返校的火车。这次采风虽然辛苦,但收获也颇多。

XX年XX月XX日

第3篇:湘西采风报告

一、走进湘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面积15486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土家族、苗族、回族、瑶族、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人口264、58万人,其中土家族105万人,苗族86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2、9%。辖吉首市和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古丈、凤凰、泸溪七县。

好山好水好地方,人好酒醉情更酽。自古以来,湘西为湘川咽喉之地,历史悠久,山水奇异,民风淳朴。境内自然景观绚丽多彩,人文景观独特神奇。这里峰峦叠嶂,林木参天,溪河纵横,洞穴成群,名胜迷人,既有全国落差最大的流沙瀑布,又有工艺精湛、风格独具的古建筑老司城祖师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块洞天福地。

湘西的美在于山。巍巍武陵是湘西的脊梁。高耸入云的八面山呈现出“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塞外风光”;莽莽苍苍的高望界,林海绵亘,荫天蔽日,珍禽异兽不绝于野;四季绿意诱人的南华山,有如一只栖息于湘西山地的金凤凰。

湘西的美在于水。山青水秀,滔滔酉水是湘西亘古不息的血脉。两岸青峰对峙,青幽迷人的猛洞河享有“天下第一漂”的盛名;静谧的皮渡河,修竹夹岸,十里长廊一画屏;而澄明浩淼的栖凤湖,则是湘西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

湘西的美在于人。“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奇山异水赋予了湘西人这种神韵。湘西人既有着“红灯千盏人万叠,一片缠绵摆手歌”的辉煌艺术,又有着谊侠尚义的古道热肠和淳朴的民情。

湘西的美更在于音乐。土家人能歌善舞,其经典主要有土家族茅古斯舞、摆手舞、跳马舞、铜铃舞等。“咚咚喹”——一种土家族特有的吹奏乐器,还有跳马舞、打溜子,冲出了国门,走向世界!“你歌没有我歌多,我歌共有三只牛毛多,唱了三年六个月,刚刚唱完一只牛耳朵。”苗族人民在敬祖祭神必唱各种神歌,婚丧大事必唱庆贺悼慰的歌(

于是,20XX年6月28日,音乐学系师生一行120多人抵达湘西土家族、苗族这醉人的土地,欲将课堂所学理论赴之于实践,采得大“风”归,进行为期10天采风“淘金”大行动。

二、感受艺术

(一)民歌

湘西民歌最大的特色就是富于幻想和热情,保留着浓郁的巫风,它为中国民族音乐的浪漫主义传统奠定了基石。湘西民歌包括了生活在湘西地区土家、苗、汉等各族人民的民族歌曲,有巫歌,傩歌、摆手歌、哭嫁歌、山歌等等,它是土家、苗、汉文化融合与交会的结晶。

在土家族村落,三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为我们表演了即兴演唱。如此年龄的老人,却有一副硬朗的身体,唱起歌来底气十足,丝毫不比小伙子逊色。这大致相当的曲调,他们唱了一代又一代,已经基本固定。其旋律高亢,声音嘹亮,跳度较大,他们唱起来悠悠缓缓,一点都不觉得费劲。现编的歌词也唱出了对远方客人的热烈欢迎。民歌中有用锣鼓伴奏演唱的号子,多是锄草号子、田秧号子等这类抒情的平缓号子。

终于目睹了土家族“哭嫁”这一千古绝唱,但是他们不叫歌,只是一种风俗习惯。土家姑娘在接到男友通报结婚

的日子前十天半月,邀亲邻依次围坐,哭起嫁歌来。有哭祖先、哭爹妈、哭兄嫂、哭姐妹、哭媒人、哭自己。哭的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歌词有传统模式的,也有聪明姑娘触景生情的即兴创作。内容有回忆母女情,感谢养育恩,诉说分别苦,母教女为人处世等。论文大全,走进湘西。我们欣赏的是一段母亲哭女儿的歌,母亲边哭边唱,女儿趴在母亲腿上只哭不唱。这表现的是真挚的母女情,催人泪下!但她们是请来专为我们表演的,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真实性,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观到“货真价实”的哭嫁。

(二)器乐

湘西的民族器乐豪放、洒脱,表现了土家族、苗族人民的淳朴、善良。

此次我们欣赏的最多的是吹打乐。论文大全,走进湘西。艺人们表演的曲目很多,《将军令》是上花轿时所演奏,《安庆》是新郎新娘见面时所演奏,无论演出时的节奏、形式都充满了喜庆的味道。“打溜子”是吹打乐的一种,又称“打家伙”、“打家业”等,是盛行于湘西北土家族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族打击乐,凡遇土家婚嫁迎娶、逢年过节、调年摆手等喜庆场合都少不了它,甚至有些土民有事无事打打镏子自娱自乐,故在民间广为流传。乐器主要由唢呐、锣(两面)、钹(两面)组成。曲目繁多,内容丰富。五位老艺人站成一行表演,俗称“五人溜子”。那情绪异常粗犷,音量洪大,其旋律又不失优美,打击乐的节奏比较鲜明、固定,就象是在为一曲原始乐舞在伴奏,场面虽不能称为庞大,但丝毫不减热闹的气氛,因此以其特有的魅力,常被称为“土家族的交响乐”,其艺术魅力可见一斑。论文大全,走进湘西。

两人表演的唢啦齐奏,不显得单调,反而觉得这才是这种古老乐器的魅力之所在,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这便是华彩段。这种唢呐据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与一般的唢呐有些不同,要大一些,按孔多一个。《大开门》、《满堂红》都是为了表达美好祝愿的曲牌。

还有单纯的锣鼓乐,就是一面锣一面鼓。两位老者表演,但这种已不是纯粹的器乐,中间插有少量的唱段。论文大全,走进湘西。据说还具有一定的实际功用。

(三)歌舞

民间歌舞又是湘西民间音乐中出类拔萃的品种之一。湘西土家族、苗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土家族的主要传统舞蹈有“摆手舞”、“茅古斯”等,苗族有“鼓舞”、“接龙舞”等。

摆手舞是在摆手节这种土家族习俗中表演的,约在每年春节期间举行。幸运的我们却在这个时候开了眼界。摆手舞在摆手堂门前举行,摆手堂前宽坪中竖了一高约十几米的旗杆,两面龙风旗迎风招展,顶端一只白鹤振翅欲飞。论文大全,走进湘西。在春雷般的大锣大鼓声中引出全场沸腾的摆手舞。大约近30人围成一个大圈,边走边跳,众人双手按照节奏左右摆动,偶尔还唱出声来,多由一人领唱,众人和。锣鼓的节奏时缓时急,表演者的动作也随之变化,也有两个人对跳的,但总的队列不变。摆手舞过后,接着表演了茅古斯舞。这茅古斯舞的十几名表演者全身都披着稻草。开始上来一人,边说边唱边表演,情绪缓和。不久众人齐上,一副反映原始狩猎的舞蹈场面展现在众人面前,其情绪异常粗犷。老人们介绍,这个歌舞是在原始人狩猎之前跳的,因为他们必须要祭管着野兽的山神,否则打不到猎物,即使打到了也要受山神的惩罚,因此以其实用性一直延续到现在。这摆手舞与茅古斯舞都是带着一定的祭祀色彩。论文大全,走进湘西。

(四)曲艺

我们还有幸欣赏到了《十二月采茶》、《捡蘑菇》等当地的茶灯艺术。空旷的场地上,三男三女组成对,在小型的器乐队伴奏下跳了起来,演员们还边跳边唱,场外时而人声帮腔。男演员化装成小丑,动作比较滑稽。凤凰茶灯分为文茶灯和武茶灯两种,是凤凰县独有的地方民间曲艺艺术、音乐自然流畅动听。茶灯没有悲苦戏,都是喜剧、诙谐风趣,深受民众喜爱,其内容多为赞美生活、歌颂爱情,是凤凰的民间优秀传统艺术瑰宝。上面的两支曲目是文茶灯,武茶灯一般是一人独唱,众人和。

(五)戏曲

傩戏,又称傩愿戏,是当地较有名气的戏曲品种形式之一,其历史悠久,约形成于明末清初,清康熙末年便有傩戏演唱的记载。傩愿戏表演往往粗放,服饰简单,语言通俗,常用道具有牛角、傩铃、师刀、面具等。县内保留的傩戏剧目有《孟姜女》、《七仙女》等小本戏。曲调有孟姜女调、开山调、师娘调等。傩戏历来无职业班社,艺人多为巫师,或附于坛门。1958年被当做迷信活动禁止,1981年派员参加省傩戏研讨会之后,农村逐渐恢复演出。在傩戏演出中,还穿插着不少巫术表演,如过火炕、吞火吐火、踩刀梯等。特别是上刀梯、滚刺床、走犁头、过火槽是傩戏中最精彩的表演节目。我们欣赏到一道士打扮的老人在锣鼓的伴奏下跳、唱,又似在讲话,又似在做法,以祀丰收年成,显赫先民的勇敢精神。

三、感悟随想

湘西之行感悟颇多。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方水土造就出的璀璨的音乐文化,它们带给了我莫大的兴趣,并使我陶醉于其中。在室内呆久了,听多了西方的古典交响乐,看惯了那些华丽的西方歌剧,这些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呈现在眼前,真是耳目一新,有中相见恨晚的感觉,西洋古典音乐能够流行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为什么我们的古老艺术就不能堂堂正正的走向世界呢?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而我们现在接触到的还只是一点皮毛,沧海一粟,更多的“宝藏”还需要我们去发掘整理、推广。可如今,如此丰富的“宝藏”却面临着失传的危机。据当地老人介绍,这些古老而珍贵的艺术品种,得不到那些年轻人的青睐,他们认为这些都是一些过时的老古董,没啥新鲜的,不值得去继承,更不用说去发扬光大了。这个危机应该尽快的解决掉,否则这些无形的艺术资源就会面临绝种的境地,对于国家乃至世界都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同时,由于没有过这样的外出采风经验,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也不充分,因此在采的过程中遗漏了不少有价值的“风”,记录下来了的,由于水平十分有限,也难免存在错误。回来之后,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整理出了报告,尽最大努力将湘西之行的个人成果跃然现于纸上。文章中可能纯有大量的谬误,恳请老师能够帮助指导更正!

第4篇:采风考察报告

一个星期的考察采风我们依次去了南京、无锡、苏州、杭州、上海等重要的城市,从中受益颇多,特把收获做出报告,道以感受!

首先,带着欣喜和好奇的心情来到了南京这个六朝古都,南京的景象真的和郑州差别很大,一路上街道两边的法国梧桐饶有欢迎之意的排列着,整齐而又形态各异,使城市显得更有韵味,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的古城墙,这种在电影

里才能遇到过的画面也真真实实的在面前展现了,一快快的大青石砖,无处不在的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在这个充满浓厚底蕴的古城里我们游览了两个景点“夫子庙”和“雨花台”,夫子庙的最佳观景点是在那个桥上,左边是江南贡院,右边是龙壁,风景煞是好看,不知道曾经有多少文人骚客在这秦淮河畔做过诗文呢,留下了很多千古绝唱的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意境之美真是无可比喻,倒是给自己增加了不少灵感,这些灵感或许为以后的创作有些帮助吧。雨花台是一个烈士陵园,青石堆砌的台阶与建筑很庄严,气势也都很磅礴,除了树就是青石台阶和墙,中间一道很长的路,简直想象不出来它会是坐落在繁华的城市里,似乎如仙界殿堂一般与世隔绝!

接着,我们去了无锡,游了太湖,并且乘船去了神仙岛,是第一次见到了这么大的湖,这么美丽的岛屿,虽然下着细雨,但游客依然很多,太湖之水荡着层层之波,无边无际,宽阔之景不禁让人胸怀豁达,不愧是影视基地,看着太湖就会想起三国赤壁之战,水浒传梁山泊的情景,仿佛自己也置于传说之中。游玩了无锡,我们来到了苏州,游览了木渎、同里等富有特色的园林和水乡,江南的水乡古镇都很有特点,但是不深入研究不易寻出不同,所以在苏州和杭州这两座城市里,早已经把南浔、同里这个几个地方分不清了,但是我们不会忘记那路、那水、那房,最美的景区我也认为是乌镇,乌镇的景区基本上就是一条河的沿岸,简单而有型有致,杨柳依依,水波凌凌,意境之美,不言而喻,河岸的景点印象较深的是那个染坊,让我想起了祖祖辈辈用棉花纺线,用线织布的手工年代,同时也叹服于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同时我们还去了杭州西湖,但当时天下暴雨,气温较冷,西湖虽美但未能览其全景,只是坐船看了看三泉映月,所以稍感遗憾,但那雨中的西湖仍是一幅犹如仙境的佳景!

最后一站我们去了五市中最大的城市上海,当时正赶到世博会,入境查的很严,把我的P3也给扫描出来了,上海的繁华真是没的说,简直让人吃惊,不愧为国际化的大都市,我们在行驶大桥上的大巴里观看黄浦江两岸的各国世博馆,当然也远远看到了岸边的中国馆,之后我们的大巴又围着东方明珠转了一圈,同时也见到了《情深深雨蒙蒙》里赵薇跳水的那个桥,然后我们散步在外滩和南京路,那种街道出奇的干净,也很特别,意境难以表达,黄浦江上的夜景真是美的如梦如幻,我们花了一百大洋在轮船甲板上观夜景,同时领略了同船印度人的热情和民俗文化,真是深刻的让人受益匪浅!

游览了这么一大圈,才发现世界是如此的美好,而自己又是如此的渺小,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努力,去发现去创造世界更多的美!

2016外出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千课万人听后感 第九篇

范文一:

7月19日至23日,在所领导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所职工赴上海、杭州等地考察学习。尽管时间短暂,但整个学习考察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到深受启发,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解放了思想,增长了知识,受益匪浅,我十分感谢所领导能给我这次考察学习的机会,现谈谈自己几点体会和感想。

一、所见所闻

在上海的七宝古镇、金茂大厦、南京路步行街、城隍庙;杭州的乌镇、宋城、西湖、灵隐寺、千岛湖,我们真的是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在上海的南京街感受了城市和街道的繁华。黄浦江边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水泄不通,真是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不夜城的繁华。

外滩位于山海市中心黄浦区的黄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风景线,周围还有位于黄浦江对岸浦东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地标景观,金茂大厦88层观光厅,高度340.1米,建筑面积1520平方米,是目前中国内地最高最大的观光厅,两台每秒运行9.1米的超高速垂直升降电梯,一次可乘载33位游客,只需要45秒就可将游客从地下一层直送到88层,令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速度体验。登临金茂大厦之巅,极且远眺,欣赏动人心弦的璀璨夜景,坐拥金茂举世无双的中庭奇境。

上海边上的乌镇,其实它属浙江地界,不过离上海2个小时的车程,去看看水乡很是值得,在那里可以看到很好看的土印花布,乌镇的房子正如其名:尽是白墙灰瓦,石板路和木门,小桥流水外加乌篷船,古朴、自然,在那里可以看到人们用最古老的方法纺纱、印染;还有最古老的酿酒工艺,做工精细的雕花大床……

【千课万人听后感】

乌镇除了拥有大家都具备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和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之处,更多的飘逸着一股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这可能是它的历史最为悠久,文化最为发达的缘故。乌镇地势平坦,无山丘,河流纵横交织,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风景秀丽,被人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城市,其最为出名的为西湖,西湖真的很美,泛舟湖上的时候,让人心旷神怡,忘却烦恼。千岛湖新安江筑坝缔造的一块美丽水域,“有点甜”的农夫山泉取水于此,湖中那1078个岛屿,风姿卓越,姿态各异。

杭州宋城位于西湖风景区西南的之江旅游度假区内,真正步入景区,这个号称中国最大的宋文华主题公园还有点复古的味道,除了古街建筑多喝特色商铺,南宋风情街等景点一步一景,景区内斗拱飞檐,车水马龙,还原了宋代都市风貌。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是宋城一绝,置身宋城,恍如隔世,“给我一天,还你千年”,还有身着宋代服饰的工作人员,热情大方的服务,复活的仿古《清明上河图》穿越版,全方位地再现了文字和图像记载的千年前的民俗风情和特色商铺,身临其境让我们为当时中华民族摇摇领先于世界各国商业经济潮流的前列而感到自豪。

我们进入景区内的大剧院,观赏了历时近一个小时《宋城千古情》大型歌舞表演,这台集舞美、灯光、音响、场景、服饰、杂技等各种元素为一体的现代大型歌舞,从石器时代演绎到当今社会,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宋城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和人文景观,给观众以心灵的震撼,艺术的享受。

旅游业格局特色,华东三市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特,是江南鱼米之乡,山清水秀之处,名人荟萃之地,上海市是西太平洋沿岸国际旅游中心城市,杭州市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用特色文化包装旅游,包装城市,充分体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通过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形象包装,使华东三市旅游形象充满个性化,城市充满个性化。

二、所思所得

实际工作中两点最大的启发,发展旅游与宣传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关帝庙是奉祀三国时期武将关羽的寺庙,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我国乃至海外关帝庙中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庙宇,也是国内现存最好,最完整的关庙建筑群之一。关帝庙南依中条山,北濒盐池水,绿树成荫,景色秀丽,具湖光山色之胜,弘扬关公文化,落实天下为公精神,为家庭尽情,为朋友尽义,为事业尽职,为社会尽责,为国家尽忠。弘扬关公之天下为公的传统优良道德,宣称关公格言“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杭州的蚕丝制品,享誉国内外,在产品推介的购物区,也是能看到如何从茧到蚕丝制品的全过程,既直观又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不能不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很好的宣传和发扬。

所以我们要以关公之天下为公的文化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推动关公文化,天下为公的传播和发展。

走出去看看这些城市,更新了理念,开拓了眼界,学到了经验,受益匪浅。认识到要发展旅游业是集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我们还有很多方面是要进一步完善的,另外,在宣传力度上也是应该提高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多学,多看,多思,多行,在学习好的发展经验同时,结合实际,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为我们的关帝庙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范文二:

【千课万人听后感】

2016年5月18日至19日,郭总带队组织公司各车间班长和明星员工赴青岛港进行参观学习。此次一行虽两日时间,节奏安排的非常紧凑,但受益颇深。

18日,我们到达青岛港后,对青岛港进行了参观,主要针对青岛港的班组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行学习。此次参观我们看到了自己班组管理与青岛港班组管理的优势和劣势,解放了思想,提升了境界。在此次参观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精细化管理要细到每一个点

青岛港的班组管理工作可谓是精细化管理的模范标杆,我们在日常的基层管理工作中许多的细微地方得过且过,虽然在公司精细管理的条框里按章操作,但没有一个系统科学的方法来领会精细化管理的精神。青岛港的班组管理有许多亮点,如员工的更衣橱贴上照片及个人的座右铭,让每个员工上班换衣服时,就提醒自己要努力工作。还有工作场地上每个细角点都有清晰醒目的标识,让员工能够有章可循。这些细节都值得我们借鉴。

二、认真的程度值得我们学习

青岛港每天参观的人数很多,但在我们参观的时候,青岛港的员工都在聚精会神的工作,丝毫没有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影响到他们的心态。这种认真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就如同张总常说的“部队正步走理论”,这一点在我们班组的建设活动中,在团队建设中,很受启发。青岛港的记录填写也非常的清晰明了,都是用电子打印版,我们公司现在还在用手写记录,虽有形不同,但意境相同,都需要认真的贯彻落实。

三、学习培训的环境

青岛港的培训学习工作落实的很到位,他们班组有专门的培训室,让员工们在工作之余可以在培训室里进行学习充电。他们的设备管理培训非常新颖,利用设备的横切面模型,让员工们可以直接的看到设备的内部结构和运行原理,让职工们能够更好的学习,帮助其更好的理解。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也对职工进行培训,但就好比是蜻蜓点水般,只停留的理论培训的层面,真正想让员工从根本上理解设备的性能机构,还要向青岛港学习借鉴。

这几点心得,是我学习后的感受,回来之后还要仔细的体会,认真的分析出我们的不足和差距,把别人的优点借鉴到我们的工作中,努力把别人的好方法变成我们自己的,这样才会是工作更好的开展。

在参观结束后我们在青岛的栈桥和五四广场上进行了游玩,参观了海底世界,19日我们登上了崂山。沐浴着阳光,海风吹拂着脸庞,好自在的蓝天、碧海、金沙滩。素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的崂山,葱岭风光别具一格,感受着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愉悦,让我们感觉到幸福的刹那美妙如初。同样,我们也感受到了公司带给我们的幸福,让我们能够在紧张的工作节奏中,出来开拓思路,感受新颖的东西,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我们只有在未来的日子里努力的工作,努力实践精细化管理的精神,和我们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努力,把我们的公司建设的更加美好。

祝愿我们的柯瑞明天更加辉煌!

范文三:

10月21日至23日,徐州市各区各县教师代表前往淮安市参加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淮安市教育局、淮安市教学研究室、淮安市实验小学共同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专题研讨会”。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淮安实验小学,这是一所百年老校,创办于1908年,百年的历程,沉淀了它们丰富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据校长介绍淮小有近万名学生,教师七百多人,真可谓是万人大学堂。

本次泉山区教科研室派去中心教研组成员及学校业务领导刘宝新、涂翠华、张霞、程建飞、苏海霞、张琳共六人,我和程建飞很幸运的参加了这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探究适合儿童的数学学习方式”,讲课及讲学的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徐长青;江苏省特级教师仲广群、朱春雷、管晓蓉、魏洁、翟裕康等人;淮安市名师陈文静、魏惠等;专家学术报告有任景业、吴正宪、徐长青、魏洁翟裕康等。

这次来参加活动的全国各地老师竟达一千多人,使淮小的千人报告厅内满座一堂。由于参会的老师们素质较好,一天的秩序较为井然,正课时,千人会堂竟没有一个人随便走动,也没听到一个手机的铃声。

第一天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感悟

活动于22日8:00开始,经过一个小时的开幕式,便正式进入课堂展示课阶段。

首先,登场的是南京石鼓路小学的省级特级教师仲广群老师。他执教的是五年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仲老师像个孩子们的大朋友,充满着童趣、乐趣地带领孩子们在玩中学数学,在辩中提升思维。仲特的设计让我尤为欣赏,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上学时间入手,让学生在顺推算时间与倒推算时间的比较中较好体会方法的不同,引出倒推策略。紧接着“在方格中填数”设计也别有用心,数字出现在方格中间,让学生在正反推导中突出应用的不同。此外设计的玩扑克与抢12的游戏,学生都兴致盎然,对策略的体验非常深刻。在李白喝酒这题的问法上可谓别具风格,充分体现了特级教师对题目设计理念的深刻挖掘。在仲老师的引导下,课堂上学生越来越想说,越来越敢说,越来越会说,对倒推的策略已渐渐融入到他们的理解之中,整节课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真正地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之中。

其次,出场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相信在座的很多老师对他也早已所闻,并为他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而叹服过。但零距离的聆听其课我还是第一次。徐老师执教的也是五年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退中数学》,由于教材版本的不一样,内容呈现与仲广群老师较为不同,但对策略的理解都是一样的,都充分让学生来体验策略、用自己的经验来融合策略。他的课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他渊博的知识积淀,诙谐幽默的风格、得体的教态、和蔼可亲的面容……让学生在欢笑中经历了“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的学习过程,教学的艺术,艺术的教学,可以说在徐老师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相信学生对于学习的“一张纸能否撕出任一个数,和一个n边形内角和的求法”定会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对于学到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将会终生收益。回味他的课,无论师生都是一种至上的享受,他就像一个高超的导演,在生动地演绎着教学,在教学的舞台上学生与师生都是主角,和谐共生。他还像一个相声大师,妙语连珠,让让捧腹之余又觉回味无穷。他更像一个挺逗的孩子王,让所有的孩子们都快乐地参与到他设计的每个活动中。

通过他的课,让我们看到了能“教出数学味道的教师,教出数学品味的教师,教出数学境界的教师,教出课堂人文性的教师”;看到了“一个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空间”。这些,都无不为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接下来的讲座中,徐长青老师激情满怀,不断鼓动着场下的老师参与到他的学术报告中,掀起全场掌声不断,思考不断,我们无不被他独特的艺术及语言魅力所征服。无不感概:原来,数学课也可以这样上。他的一些经典语录深深启发着我:孩子明天的需要,就是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孩子一天,为孩子一生;教要按学的法子,学要按做的法子,教师就是要读法子,学法子,想法子;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教师是天生的反思者……

下午第一节课,澳门的名师邵敏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二年级的《统计与可能性》,邵老师有点港腔有点小嗲,语言给人感觉挺新鲜的。一上来一句“午安”搞得学生一愣一愣的,或许是理念有所不同,或许是教材编写不同,老师对细节之处的关注还不够,学生对“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理解的还不是很到位。但有几点还是犹如吹过的一阵清风,给我留下了较深的思考:首先,邵老师的目标意识很明确,每个环节做什么都清楚地告诉学生,然后提出问题,或是提供作业单。另外教师很注重学习规范的把控,常有明确的提醒。此外,与学生的交流也很真诚,没有作秀的感觉。课上最有趣的一幕是课尾让学生品尝杏仁饼,过程很有意思,但也很拖堂。

下午第二节是淮安市名师本校的陈文静执教的《认识周长》,设计过程很周祥,环节井然有序,虽不生动但很扎实,记得我也曾上过此课,对比之下,受益匪浅。

下午最后出场的是重量级的人物吴正宪老师,在《江苏教育报》主编沈本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中,吴老师隆重登场。执教了一节三年级的《搭配》,在2件上衣3件下衣共有多少种搭配上,吴老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发表见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去解决问题,引发数学思考。听后感受颇深:没有课件,没有音乐,只有一支粉笔,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课的真实,不愧为“生态课堂”。我最喜欢她说的一句话“笑声过去要有思考”,的确,整堂课下来,孩子们一直在笑声中学习,在快乐中思维。她对学生热情的鼓励、殷勤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以及与学生的思维共振、情感共鸣,真的很值得我学习。此外她的语言也处处显露着智慧:没有美丽辞藻的堆砌,只有朴实无华的真诚。“别着急,静静地思考以后,你会回答得更精彩”,“没关系,你再想想”,“别着急,一会儿给你一个新的机会”“学会听讲,会有更大的进步”“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真会欣赏人,我建议把掌声送给他”“笑声过去要有思考”……这就是那位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如慈祥的长者般引领着孩子不断深入学习的吴正宪老师,她的大气浑然、温文尔雅的教学风格,也让我们感悟到了什么才是名师。

吴老师一上完课,连茶水都顾不上喝,就开始了她的学术报告,就“如何读懂学生”进行了理性剖析。记得这样一些观点,很发人深思:儿童是发展中的人,要充分相信孩子,开发他们的潜能;等待是一种教育观念,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有尊严的留在集体中;尊重是读懂的前提,全面了解学生的需要,换位思考是途径与方法;让学生学能听懂的数学,学简单一点的数学,学数形结合的数学,学动手做的数学,学不太容易的数学,学与儿童对接的数学……

直到夜幕渐渐降临时,我们才惜别了这位名师。

第二天带给我们的是难以割舍的留恋

第二天上午八点,活动正式开始,第一节由连云港特级教师朱春雷执教的三年级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他的课如他的人一样朴实自然,没有任何粉饰或矫情的地方,课上他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对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小助手--画线段图来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整节课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学生的心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学生发言很积极,思路很流畅。当然朱特常挂在嘴上的一句“不急”也给我留下难忘的印像,这也反应了朱特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

第二节是淮安的特级教师管晓蓉,执教内容是《认识比》。管老师是一位教学艺术很扎实的老师,在这节课上极其漂亮的板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笔一画,一字一板,工工整整,无声胜有声,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节是南京的魏洁执教的。魏老师是一位很有才华很有思想的特级教师,她做课的内容是二年级的《统计》。在课上魏老师想通过学生对大中小笑脸的统计引入,来让学生意识到,统计中图形数量的多少与图形大小无关。通过各组不同的统计方式过渡到用方格来统计为佳。或是放得太开,或是学生没能较好明白老师的意图,教学时间大大超出。我的一孔之见是学材的原因,干扰了数学的统计活动。学生更多的是关注自己喜欢哪种笑脸,而弱化了对统计要求统计方法的思考。在随后魏特的短暂讲座中,魏特做课的严谨性和科学的求真态度着实让人佩服,如:进行课前调查,课程中的学生访谈,课后的总结反思等。这样学者型的老师真的让人敬佩。

时间匆忙,下午任景业老师的学术报告与翟裕康老师的课例因我们的回程而割舍了。夜幕降临,灯火阑珊,但名师们的风采依旧觉得余音绕梁。

最后一天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反思

细数这八节课,感觉收获多多,感动多多,感动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自然和谐、水乳交融;感动于老师的纵横千里、收放有度;感动于孩子们的灵动思维、挑战创新;感动于师生全情投入、生机勃发。他们所营造的大气、流畅的课堂不正是我们教学的理想追求嘛?

两天的学习让我明白:教师要用激情去感染学生,触动学生,浸润学生。更让我明白: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总结,在课堂中实践,在反思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语言艺术,不断从经验型向专业型层次迈进。

虽然名师的课堂我们是学不来的,但我们可以思索他们的行动,加以学习分析,可能我们也能分析出一些门道和套路来。

紧张的学习,让我们收获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也让我们找准了自已今后的努力方向,这就是教师要做到三读懂:

1.读懂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情感,分析学生的已有水平,要用心的去读。

2.读懂教材——要看懂教材的编写意图,要精心的设计教学过程,要专业的去读。

3.读懂课堂——要看学生是如何获取知识的,要智慧的去读。

只有读懂了这些,才能自己课堂有的放矢,散发出智慧的光彩。才能成为一个真正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