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中药疗效为何越来越低?真相很残忍!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1-21    阅读:

“难吃”的食物更养人!真相总是很残忍
中药疗效为何越来越低?真相很残忍! 第一篇

“难吃”的食物更养人!真相总是很残忍

发涩的食物

未熟的柿子、紫色的葡萄皮,这些都是涩味很重的食物。它们的涩味是食物中的单宁、植酸和草酸带来的。这些物质都是强力的抗氧化物质,对预防糖尿病和高血脂有益。不仅如此,同一种水果,发涩的品种营养价值更高,比如,酸涩的小苹果就比大而甜的富士苹果好。

粗糙的食物

比如扎嘴的粗粮、难嚼的芹菜杆和白菜帮子。这是因为此类食物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就是这些膳食纤维,能帮助人们预防便秘、防止肠癌、有利金属离子排出,帮助身体排毒,减轻体重。在吃水煮鱼、红烧肉等高脂菜肴,八宝饭等使血糖升高快的甜食,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的时候,都是粗糙食物发挥效力的最佳时刻。

苦的食物

像柠檬皮、茶叶、黑巧克力等,其中富含各种甙类、萜类物质和多酚类物质,正是它们让食物变苦。比如柠檬皮和柚子皮中的柚皮甙,茶中的茶多酚,红酒、巧克力中的多酚,都能预防癌症和心脏病,也给食物带来了一点苦涩的风味。

“冲”的食物

比如萝卜、大蒜、洋葱等。这些食物味道很冲,甚至吃完了还会有臭味。原因就是它们含有硫甙类物质和烯丙基二硫化物,这些物质都对预防癌症很有帮助。比如大蒜就是人的“健康卫士”。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蒜产区和长期食用大蒜的人群,其癌症发病率均明显偏低。

“臭”的食物

榴莲气味强烈,说它“臭气熏天”毫不夸张。但在泰国,由于其营养价值很高,常被用来当作病人、产后妇女补养身体的补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营养科教授李惠明称,榴莲性热,可以活血散寒,缓解痛经,特别适合受痛经困扰的女性食用;它还能改善腹部寒凉的症状,可以促使体温上升,是寒性体质者的理想补品。榴莲虽然好处多多,却不能一次吃太多,否则容易导致身体燥热,还会因肠胃无法完全吸收而引起“上火”。

“怪香”食物

有些食物虽然以“香”字命名,但味道却很奇怪,比如香菜、香椿等。香菜中含硼量很多,这种物质能帮助身体吸收矿物质,保护骨骼,最适合进入40岁后的中老年人。香菜中还富含铁、钙、钾、锌、维生素A和维生素C等元素,有利于维持血糖稳定,并能防癌。而香椿中含有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它具有清热利湿、利尿解毒之功效,是辅助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感染的良药。有研究表明,香椿中含维生素E和性激素物质,具有抗衰老和补阳滋阴作用,对不孕不育症有一定疗效,故有“助孕素”

的美称。

辛辣食物

食物中的辣味一般是由辣椒素或挥发性的硫化物提供的。辣椒素具有镇痛作用,还能提高新陈代谢,起到燃脂、减肥的功效。芥末辣味强烈,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以调节女性内分泌,增强性功能,还能刺激血管扩张,增强面部气血运行,使女性脸色更红润。芥末呛鼻的主要成分是异硫氰酸盐。这种成分不但可预防蛀牙,而且对预防癌症、防止血管斑块沉积、辅助治疗气喘也有一定的效果。此外,芥末还有预防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降低血液黏稠度等功效。

酸味食物

沙果、山楂、泡菜等。它们的酸味是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带来的,这些天然的酸性物质能促进矿物质的吸收,比如铁等。同一品种的水果,味道酸的一般维生素C含量更高,维生素也更稳定,更容易保存。

热爱甜美、精细、香浓的食物,不喜欢苦涩、粗糙的食物——其实从我们很小的时候,这种口味就已经形成了。其实,上述这些保健成分,也同时有一些副作用——在摄入量过大的时候,会妨碍蛋白质、淀粉、钙、铁、锌等营养的吸收。在千万年前,甚至只是四五十年前,人们的确经常过吃糠咽菜的日子,那时,人们的主要担心不是患上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症,而是如何避免营养不良。不难理解,从进化和遗传的角度来说,人体会天生地讨厌这些物质,在接触到它们的时候,感官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感情绪。可现在,我们的饮食结构已经和祖先完全不一样,担心的更多是如何预防肥胖,如何降低血液中的脂肪,如何减轻癌症的风险。那么,我们是否也该让自己的口味与时俱进呢?

(摘自微信公众平台:红旗脊柱论坛)

常用中成药的真相
中药疗效为何越来越低?真相很残忍! 第二篇

常用中成药的真相——复方甘草片

·方舟子·

【标明的成分】

甘草浸膏、阿片粉、八角茴香油、樟脑、苯甲酸钠、酒石酸锑钾。

【声称的功效】

镇咳祛痰。

【真相】

复方甘草片中起镇咳作用的有效成分是阿片,因为阿片能够抑制咳嗽反射中 枢。阿片即著名毒品鸦片,因此临床发现服用复方甘草片能够成瘾,形成药物依 赖[1][2]。

中药使用的甘草药材是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中医认为甘草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 是中药中的“国老”,是最常用的中药药材之一,大部分中药药方都搭配了甘草, 所谓“十方九草”,特别是由于其甜味能盖过其他药材的苦辛味,在中医儿科处 方中用得更多。中医之所以认为甘草有这些功效,是因为甘草味甘,根据阴阳五 行理论,甘属土,土居中,所以甘草能“温中”,而由于中医认为凡毒遇土即化, 甘草是“九土之精”,所以甘草能解所有的毒(《本草经疏》、《本草纲目》)。

甘草是生长在干旱荒漠区的一种耐旱、寒、热和盐碱性的良好的固沙草本植 物。近年来由于对甘草的市场需求量大,我国出现采挖甘草的狂潮,使我国西北 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沙化日益严重[3]。

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甘草酸的钾盐和钙盐俗称甘草甜素,是甘草的甜 味成分),它具有和人体肾上腺皮质产生的激素醛固酮相似的作用,因此长期或 大剂量服用甘草可引起“假性醛固酮增多症”[4]:由于尿量减少、体内水分储 存量增加,导致水肿;身体积存过量的钠引起高血压;血钾流失过多引起低血钾 症,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无力。实验表明,即使每天服用甘草的量只有50克,连

续服用2周就能导致高血压[5]。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甘草能致心肌损伤[6]。

甘草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7]。孕妇服用甘草能导致早产[8][9]。有临床报 道,儿童服用甘草甜素片能导致乳腺发育[10]。甘草能降低男子血液中睾酮的含 量[11],导致阳痿、睾丸和阴茎萎缩[12]。

根据实验和临床的证据,为避免出现不良反应,甘草甜素(甘草酸的钾盐和

钙盐)的可接受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0.015~0.229毫克[13]。另一项研究认为甘 草酸的可接受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0.2毫克[14]。根据后一项研究,一个体重60 公斤的人,每天服用的甘草酸不应超过12毫克,甘草酸占甘草的含量大约是5%

[15],

即每天服用的甘草不应超过0.24克。一片复方甘草片含112.5毫克甘草浸膏,含 甘草酸不少于20.0%,即至少含22.5毫克甘草酸。复方甘草片剂量成人一次3~4

片,一日3次,即每日摄入甘草酸至少202.5毫克,是可接受量的17倍。

有临床报道,口服复方甘草片导致过敏性休克[16];药疹[17];低血钾

[18][19];过敏性喉头水肿[20];成年男子阴茎缩小、阴毛脱落、睾丸萎缩至蚕 豆大小[12];婴儿急性呼吸衰竭[21]、新生儿中毒[22]。

【文献】

[1]余明,中国内科实用杂志,1995,15(3):148

[2]汤明启,医药导报,2003,22(3):195

[3]孟宪泽等,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6):556

[4]Conn JW et al, JAMA. 1968,205:492-496

[5]Sigurjonsdottir HA et al, Hum Hypertens. 2001, 15:549-552

[6]张永生等,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10):68

[7]Somjen D et al, 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 2004, 91:147-155

[8]Strandberg TE et al, Am J Epidemiol. 2001;153:1085-1088

【中药疗效为何越来越低?真相很残忍!】

[9]Strandberg TE et al, AmJ Epidemiol. 2002;156:803-805

[10]孙明,江西医学院学报,1995,30(4):255

[11]Armanini D et al, N Engl J Med. 1999, 341:1158

[12]张冰等,中药不良反应概论,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79

[13]Isbrucker RA et al, Regul Toxicol Pharmacol. 2006, 46(3):167-92

[14]van Gelderen CE et al, Hum Exp Toxicol. 2000, 19:434-439

[15]王静竹等,中国中药杂志,1995,20(9):535

[16]郑晓玲,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10(5):292

[17]邓朝晖,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2):769

[18]孟桂凤等,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6,12(2):74

[19]王海平等,人民军医,2001,44(2):1

[20]李宁娜,广东医学,1998,19(10):772

[21]吴伟群等,临床荟萃,2000,15(4):185

[22]孙秀芝,中华儿科杂志,1995,15(3):148

(XYS20081211)

◇ ◇新语丝()()()()()()(

常用中成药的真相——藿香正气水

·方舟子·

【标明的成分】

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白芷、苍术、厚朴(姜制)、生半夏、茯苓、陈皮、大 腹皮、甘草浸膏。

【声称的功效】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临床用于治疗感冒、呕吐、泄泻、中暑、霍乱、手足 癣等。

【中药疗效为何越来越低?真相很残忍!】

【真相】

中医典籍中所说的藿香现在定名为“广藿香”(主产于广东、海南,故名),

还在相信中医的各位,告诉你关于中医的真相
中药疗效为何越来越低?真相很残忍! 第三篇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疫来时足

见中医真容

禽流感来袭,截止到2013年4月5日为止,全国确诊共有16例H7N9禽流感病例,已有6人死亡,如此高的病死率未免让人心下骇然,不过好在到目前为止, 尚无证据表明接触者之间或确诊病例之间有人到人的传播,否则不止是中国,恐怕就连人类世界都将陷入恐慌。世界卫生组织代表处中国,在4月3日发布了《人感 染甲型H7N9禽流感常见问题回答》这个问答其实已经将民众最关心也是最关键的部分说的非常清楚了,但部分地方政府也许是不肯鹦鹉学舌,在发布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的通知而外,又附加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预防方 案,这些方案一经发布就遭到了大部分职业医生(甚至包括部分中医师在内)和科普爱好者的质疑,而“超级无敌万能神药大力丸”板蓝根则再次被推上了前台,昨 天一广东记者打电话采访我时告知,他走了几家药店,板蓝根已经卖断货了,对于板蓝根的再次华丽登场,就连一向与“主流”保持高度一致的官方媒体@央视新闻 也在新浪微博上表达了质疑,提出除安慰剂效应而外,板蓝根未被证实有疗效,其副作用却不可忽视……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质疑中医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作用呢?历史上,中医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究竟战绩如何?我们不妨看几个例

子,看看所谓博大精深的中医在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上,到底扮演过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先说疟疾,疟疾是由疟原虫导致的周期性发作的疾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先出现寒战,然后发生发热,大量出汗后退热,故在中国也被称为“打摆子”。该病在早 期发作的间期,病人可自觉良好,但随后会越来越重,并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以至于致命。目前认为无数代人类祖先都一直被疟原虫所寄生,在大猩猩和黑猩猩中与人 类疟原虫十分相似的疟原虫也有描述,至迟在公元前4世纪,疟疾就已经在希腊出现地方性流行,疟疾在罗马统治欧洲和地中海的几个世纪里也是一种重要的疾病, 在罗马帝国的最后几个世纪里,疟疾已经变得十分具有杀伤力,被认为可能是导致罗马帝国衰败的原因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对于疟疾的记载也不少,比如明嘉靖四十 年(1561)永宁爆发疟疾,光绪《吉安府志》卷五十三:“嘉靖四十年秋,永宁瘴作,疫死千人。”直到1950年,全中国有疟疾病人三千万,当时每年病死 有数十万之多。

中医呢?在哪里?

后来被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可作为抗疟的青蒿素的发现,其实跟中医关系并不大,因为最初记载 “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 的《肘后备急方》的作者东晋葛洪中乃一修道炼丹之人,并不为正统中医所认可,而正统主流中医记载的可治疗疟疾的数十个药方,在屠呦呦等研究人员的排查之 下,被证明根本无效。甚至就连葛洪自己用这个应该能有效的方子治愈过几个疟疾的病人都非常可

疑,因为《肘后备急方》中记录的治疗疟疾的办法就多达40多, 如果葛洪很明确地知道青蒿绞汁可治疟疾,他还会把其他那些根本无效的几十个也记载进去么?我想后来屠呦呦等人也不至于把葛洪的其余的方子挨个排查过去,因 为有一些明显太荒唐了,比如“是日抱雄鸡,一时令做大声,无不差”“取蜘蛛一枚,著饭中合丸,吞之”……从《肘后备急方》到屠呦呦等人发现青蒿素,这期间 1600多年,绝大多数中国人一直没有谁享受过这个方子,一直任由疟疾折磨,而有可能被这个方子治愈的极少数幸运的例子,也混杂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吹牛的医 案中难以凸显出来,否则屠呦呦等人何必大海捞针似的在1967至1969年间在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中苦苦筛选…… 但问题是,为 什么那么多事实上根本无效的方子会一直记载在中医的医书里呢?这其实足以说明,中医这个体系根本就没自我纠错功能,他们看病的过程,更像是一种复杂神秘庄 严的仪式,至于效果么,信则灵吧,至于病家信不信我不知道,但煞有介事把这些谎言都记录下来的人,肯定信,并且希望骗到足够多的人,直到百年千年之后。

现 代医学不仅已经摸清楚了疟疾致病元凶疟原虫的复杂而古怪的生命周期,也搞清楚了疟疾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机制反观今日之中医,仍将疟疾的病因归结为感受疟邪, 将其发病机制解释为疟邪与卫气相集,邪正相争,阴阳相移,而引起疟疾症状的发作。且煞有介事地将疟疾分为:正疟、温疟、寒疟、热瘴、冷瘴、劳疟……对于愚 蠢的中医邪教徒来说,这叫做另一套科学(或非科学,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应该叫科学还是非科学,随心情)体系,完全不顾对一个生命现象病理过程只能有一种符合 客观实际的理论,至于中医在历史上一直对疟疾束手无策的事实,他们就只会满地打滚了。

其实我们没理由以今天的认识水平去苛责古人,需要说明 的是,也许只需要诚实的品质就可以解决中医治疟的难题,比如其余的中医就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其实治疗不了疟疾,从而仔细的遍寻良方,也许青蒿(黄花蒿)会提 前几百年就造福人类了。治疗疟疾的西药奎宁是1826年才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出出来,我们哪怕是早一百年呢,也可以活人无数,为人类文明史上添上浓重的一 笔,可惜,没有。虽然1971年中国科学家从黄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一事也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青蒿素杀死疟原虫的原理于2003年被法国科学家揭示),但 一则这项成就属于现代医学属于科学方法的胜利,更由于此时的现代医学早已枝繁叶茂,在众多突出的医学进步当中,这项成就已经显得不那么瞩目了。

有关疟疾和青蒿素,就说到这,中医邪教徒就这个事件一直有他们自作多情的解释,好奇的网友可以自行搜索。下面接着说另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很极大影响的传染病——黑死病。

现代历史学家称14世纪中叶那场肆虐亚洲部分地区中东北非和欧洲的鼠疫为“黑死病”(因死者会出现黑斑),当时人们对其还有许多其他的称呼,包括“大瘟疫”“可怕的死神”“世界大瘟疫”,这一次流行,造成欧洲大陆起码三分之一人口的死亡。

1910 年末,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东北部,也遭遇了“黑死病”。在当

时,鼠疫尚无药可治,但当时微生物已经发展起来,预防医学初露峥嵘,这一年距离人类学会接种牛 痘预防天花也100多年了,医学界已经学会了如何控制传染病——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些知识也因为这一场瘟疫,第一次在中国禁受 了检验,完成这一壮举的人是伍连德。他在短时间内便控制了疫情,挽救了万千生灵,并从无到有地为中国建立起来防疫、医学体系。

关于这一事 件,由修正药业投资拍摄了成了一部电视剧,可惜修姓的编剧把这一段历史涂抹的面目全非,以至于我看到第13集就说什么也看不下去了,这一场由新医学主导的 中国人成功狙击鼠疫的胜利,其实与旧医无半点儿关系,但在这部电视剧中,修德堂的中药却在防疫过程中大放异彩屡立奇功,甚至编造了伍连德也罹患鼠疫,并服 中药治愈的荒诞情节。

那么,当时的旧医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呢?我们不妨先从1911年的一场论争说起。

通常医学史界普遍将 1913年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1929年废除旧医案和1950年的改造旧医实施步骤草案的提出,作为近代三次中西医论争的标志。2006年随着张功耀 “告别中医论”一出,又兼方舟子等人积极参与,遂引发中医存废问题的新世纪大论战。这一场论战持续至今,可能包括读者诸君在内亦或多或少地参与过,这使得 史学界亦重新关注中西医的论战史,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路彩霞发现,其实这一场论争早在1911年就已经开始了,而论战的缘由,正是鼠疫来袭。 1911 年(宣统三年)因东三省鼠疫向天津扩散,新医防疫方式乘着

中药附子问题的真相
中药疗效为何越来越低?真相很残忍! 第四篇

中药附子问题的真相(转帖)

自郑钦安宗师以来,中国各地的扶阳名医,多为得享八九十岁之修龄,甚至寿过百岁者。扶阳名医之间,多有长期大剂量服用附子剂养生袪病的习惯。若以每周服用二两附子来计算,毕生服用附子量,应至少达五百斤,多者更愈千斤以上,故长期服用附子之安全性,应不容置疑。

仲景先师之用附子,并不要求先煎,药不眩冥,厥疾不疗。反观目前,同业几乎全有普遍共识,生附子之乌头碱,经加热转化为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后,毒性可减低近二千倍,故医者一般均会嘱患者先煎附子。故此,现代附子剂的乌头碱水解度,肯定远高于仲景时代,毒性理应极低。

可是,在现实中,附子中毒的个案,时有所闻,甚至有所谓累积性中毒的报导。而扶阳名家之间,亦常会为患者服用附子后,时而无效,时而呈现不类乌头碱反应的中毒表现所苦。甚至因而打算在临床上弃用附子。近日引起较多人关注的附子过度炮制问题,应只限于引发药效低下,而不能说明为何患者服用久煎之附子剂后,仍有异常反应频生的问题。

笔者原籍四川,曾任职临床脑外科医师,考研后专志研究中医,近年来之主攻重点,为扶阳方药治疗肿瘤。

因有文献指出,江油附子具独有药理成份,用于临床,呈特异之双向调节性,笔者考虑此或为川地之扶阳名家,领先发展出(病在阴者,扶阳益阴.病在阳者,用阳化阴)特殊用药心法的药理背景之一。此外,笔者亦盼能对附子加工时的有效成份流失问题,有所跟进。故于本年夏秋期间,返回四川江油,多次深入各江油附子农户查访,更自行动手炮制附子,试验药效,历时数月。

笔者初期和附子农接触时,其戒心普遍极重,连一句话也不肯多说。直至笔者多次表明,只为自行生产优质附子,以求改善临床疗效,并多次一同下田,一同采购,甚至长期在其家中食宿与共,如是投身附子农与加工户群体一段时间,得其认同为自己人后,才得以听到真说话。从而惊悉,目前附子之低药效和高毒性,是如何形成的。其间之亲身见闻,触目惊心!

近日网上报导,有附子生产厂方表示,废弃附子传统炮制工艺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传统的落后设施,达不到“现代化”的GMP标准要求,实况真的如此吗?

先向大家介绍制附子的加工过程。

按传统规范生产要求,制附子为以江油本地新鲜收成的泥附子,洗净后当天下午或晚上必须入池浸胆,每一千斤鲜附子,配五百斤胆巴,一般为先泡胆巴6-7天,然后流水退胆5次,每次1天,再进行袪皮,切片和热处理而成。此法一般需用五斤左右鲜附子,来生产出一斤制附片,成品轻脆,色黄而切面无光泽,略呈浮水。

首先说说,为何要灌胆巴?

江油地理属坤,其附子最得火伏土中之理气,故扶阳药效天下无双。唯亦因其与理气相关,故江油附子必自(一阳生)长到夏至,药性方全,一过夏即又不能保存。全年只宜在七月一日至

三,五日之间掘出,过期数天不掘,即会在地下烂掉。同是附子,长于它地,即往往无此特性,既可在其它月份种植,又较易保存.唯形态与药性,亦会随而变异!

江油附子到期不掘,会在地下烂掉.掘出后,三两天内,如不逢连天烈日晒干,亦会迅速烂掉,无法阴干,是有名的(过夜烂)!因江油附子太易烂,古时为附子灌胆巴的原意,为有利于在短短的附子收成期限内,高效率地进行防腐加工,以便保存运输,而非为了调节附子的药性。

再说胆巴的特性:胆巴的化学式为CaCl2(不等如塩巴NaCl),其性属扶阴而有毒,乡下人有用以自杀的,如白毛女剧中的杨伯劳自杀药,即为本品。至于近年来盛行大量灌胆巴的另一种真正用意,其实是因为胆巴价廉于附子甚多,灌胆后上秤,附子可增重近一倍,而且外观光亮好看又重身,自然赚头大增。故江油附子户有句行话:无胆不重,无胆不亮!

至于祛皮,除因为附子之毒性富集于皮部外,亦为了商品之外观好看,唯古法之竹刀去皮,因收成加工期,在一年之中只有十多天,故需动用之加聘人手甚多,往年是三角钱工资为一斤附子袪皮,今年则出至八角钱一斤,也不容易请到人。

奸商的生产法,非常令人震惊:首先是以焦亚硫酸钠(吊白块)、工业双氧水、工业烧碱、散泡剂等品,混合煮制附子,煮十多分钟,即可全部袪皮。上列药物属严重致癌品,但可以低成本高速去皮,并使附子色白,透明,亮质,好看。然后再为附子超量灌胆巴,将附子泡胆过程,延至15天以上,而只作不流水退胆1-2次。甚至在热处理过程中,给附子再一次直接灌入胆巴汁。在木制蒸笼顶上放置大量胆巴,胆巴遇热液化后往蒸笼中附片直接灌入,触目警心。熏制时,可再加行工业硫磺薫白的步骤(无硫磺不白)。此法用2.5斤鲜附子,即可生产一斤附片,成品沉水快速,身重面光,肉白好看,而其质甚硬。正宗的制附子质地很脆,但我们常见坊间的药店,要动用到大铜锺来把附片捣碎,便是这种加工法做的好事。

至于炮附子,古法为掘出鲜品泥附子后,实时砂炒1-2天而成。据悉,此为最接近仲景时代之炮附法,成品个头较大,皮稍焦干而浅层质疏呈泡。此法虽简,但人力有价,产量又太低,现已极少进行。市面上极罕有地出现本品的话,常会混称之为炮天雄。

目前市售的真实炮附子流程,多为以上述的泡胆与硫熏等制附增重流程为基础,再加上一重直接加热的步骤,令之有点烤焦了的外观,便充为炮附子了。

何谓黄附片?古法的黄附片,为工序中加入用姜黄,红花,煮制附子两三小时而成,目前因成本高,已经无人做了,连超级名店如北京XX堂卖的,也非正货!

第一种变法生产,是在制附流程的基础上,用化学染料柠檬黄来染制附片,煮十分钟即可。缺点是色不自然,且半年后会褪色。故此,第二种更绝的生产法,是用嫰肉黄(严重致癌物质)来染制,成品成本低,色美,自然,不褪色。

何谓黑附片?正法是用黑豆,甘草或红糖等煮制。变法则是用工业黑色染剂煮成,成品表面黑,肉心黑透像玻璃片,又称玻璃附片。

生附子又如何呢?正法为以烈日晒干,或以低温干燥箱焙干者为是。只要煮透或蒸透了再入药,应该反而是药效最高,而又最不引起累积性中毒的补益元阳极品。

不过,如前述之因,泥附子离土后,必需在三几天的处理期限内焙干,而一个低温干燥箱,数天内是焙不出多少斤之干透附子的,故如果七月头几天是阴天,那便只能以微波或直接炭火焙干结合硫熏来处理了。这样处理出来的,也算是较好的附子,不过加热温度较高,引致有效成份打了点折扣,用量比真正生晒的附子要加大一点,且要煎煮得久一些。现在,江油的生附片多是用含硫的焦煤烧烤出来的,无硫无烟的焦煤价格贵一倍多,没人再做亏本加工了。

在中药中最具不可替代性,最有起死回生之能的(温阳五虎将),在近代屡屡蒙寃。其中最寃的,还数附子!为什么?因为它的毒性是人造的!现代文献指出,正确地进行加热与水解工序的生附子,有效成份可高出市售制附子十几倍。而进行LD50测试时,小白鼠服用至相当于人体日服附子数十斤之浓缩给药量,仍无一死亡,亦观察不到有因长期服用而致脏腑损害之现象。换言之,天然态的附子,本来可以是无毒的。但加工炮制后的制附,却几乎一定是有毒,甚至是致癌的!

我们所报导的,是否少数不法加工户的过别现像?不是的!据我们在跟多位江油加工户混熟了之后,所得到的内部情报,与在国内外各大批发零售药店购买样品所见,现行流通的江油川附,十居八九都是这样炮制出来的!

加工户要生产附子时,只需要拨一个电话到化工原料店处,说出要生产多少斤哪种附子,根本不用明说要买那种化工药剂,店方自会称好,配送到户,在单据上,自然是不会记下所购买药种之实质种类的。本地加工户,戏称为〝一条龙服务〞。

真正的附子行家,固然入眼便知。否则,一般人其实只要循公开的数据,细心推敲一下,也会发现这一笔附子账大有问题!

江油今年的附子生产量,跌至仅五百吨之历史新低点,本地泥附子收购价升至十二元一公斤左右。我们介绍过,如按规范生产要求的制附子,一般需用五斤鲜附子,来生产出一斤制附片,而伪法则用2.5斤鲜附子,即可生产一斤附片。换言之,如按规范生产,一市斤制附子的原料泥附子是五市斤,收购成本为三十元,再加上加工的原料,场地,人工,水电,上税,包装,存仓,运输,利润……假如批发价低于七十元,那是全无赚头的了,假如低于六十元,那简直连生产成本都够不上!那请问,假如订回来的江油川附,索价三四十元一市斤的话,它会是规范生产的吗?

起码,它多半不会是江油附子,因为其它产地的附子,原料价便会便宜上很多。有些江油厂家股东家里的地窟或私仓,正是用来贮存在外地收购之杂牌附子的….故此,别以为在江油购入的,便一定是地道附子,很可能只是狭西汉中的旱附子!

江油附子生产量大跌,而全国需求量突增,某些厂家,在七月的收获期间,并没有跟本地农户收购附子,也没有增聘人手来进行祛皮工序,那请问,供求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有些生产基地,有时根本三两年来都不进行实质运作,那市面流通的制附,从何而来?可谓耐人寻味!

其实,很多重要生产厂家的股东,也正就是当地之个体加工户。至于江油以外的其它产区,产量较少,即使产品冠以大厂的名头,其实依然更常是由(山寨)户在背后供货的!附子的真正加工流程,不言可喻。江油附子加工现状在全国具有代表意义,灌胆,袪皮,染色,加毒,增白,全国一样,因江油师傅的加工经验,早已普遍流传全国。【中药疗效为何越来越低?真相很残忍!】

总结而言,在市场上流通的制附子,离不开四种问题:

(1)大量灌胆巴而退胆不全的(胆巴附子),此类附子的含胆巴量,可超出规范生产品十多倍,入口较麻而苦,带有咸涩味,质重硬而面有半透明光泽,初入门的同业,最易误以为是好附子。

(2)含大量剧毒,甚至致癌化工原料的(毒附子)。此类附子,因毒性来自化工品而非乌头碱,故长时间煎煮,根本无助于灭毒。.

(3)因某些原因,而需安排进行反复多次流水退胆的(附子渣)。此类附子,质检乌头碱含量时,是一定过关的;可是乌头碱并非水解成有药效的乌头胺,而是被过水冲掉。这种附子,有时一次用上半斤,药力还比不上一两正法炮制的制附,或者三钱生附!

(4)其它产地的附子,混充地道江油附子。

市售制附,大部份为此四种因素之合成体。故此,患者服用附子剂后之反应,很大程度并非关乎医家的方证水平,而是视乎他当时碰上了那一种附子!试想想,任你是国手医神,假如有个捣旦鬼,把你的君药一时推大三倍,一时减少五倍,一时又添加上大量致癌药品……试问你能不倒上大霉吗?【中药疗效为何越来越低?真相很残忍!】

这种情况,笔者在四川和港深见得很多,患者在服用附子剂后,尚未见有乌头碱型的眩冥反应,却已经呈现异常的头部或胃肠不适。这种异常表现,有些同业常会误以为是排病反应;其实,多半是附子之人为添加剂引起的。

本年夏至前后,笔者请了几家江油附子户,按本人要求的规范生产步骤,试作了一二千斤制附和生附片。其间,个个附子户摇头叹息,视为(违反传统),声言即使照辨,笔者也注定了必然会亏大本无疑(私下认同他们的忠告可能很对)!

生产完成后,笔者特别着意把规范生产的附子,试用于(1)过去服用市售附子易出现异常不适;和(2)过去曾长期服用扶阳方剂,辨证无误,而疗效不明确的案例,结果是两者均呈现非常可喜的突破!

例如,一个家族,全员均是一旦服用市售附子,必然引发剧烈头痛.试用正品附子,则不管如何重用,均无头痛之现象。

另一位患者,因罹患重证心律不齐,冠心病合并心衰,长期求诊于扶阳名家,仍不见好转,近期已恶化至无法自行在床上坐起。笔者以基本类同之方药为其处方,唯易以正品附子,结果患者一夜病减,可站立下床,一周内可上落楼梯!笔者的个人医术修为,肯定不如其先前求诊之名家远甚,前后疗效的差异,正堪说明劣药之误人!

回溯附子生产变质的原因,先是盲目畏毒,引致提倡过度之炮制法;加上经方医学与扶阳理念,在历史上一度被忽视,令许多临床医师,只将附子视为(中药强心针),而不了解三阴病在现代人之间的普遍性,从而忽视了附子的重要,引致需求日减。

因整体供求市场痿缩,附子生产户在市场经济扶持不足、药商无视地道因素与税项支出繁重等多重因素打击下,走上了以不良生产法来减轻成本的死路;令本就被炮制得药效大量流失的附子,更带上了真正伤人的毒性。如是恶性循环下,扶阳至宝的江油附子,焉能不亡?

其实,附子问题,只是扶阳药物问题之冰山一角。笔者在港穗期间,曾见一些扶阳同道,专程自海外订回桂枝,仙灵脾等品,或专门包起旱田以制备老姜,….其药之性味,确是胜出国内之流通品甚多.作为中医药之乡的中国,竟乏内销的好药材之流通,思之不禁黯然。

高效的扶阳方剂,药的把关是首要的。许多当世扶阳名家,用附子动辄数两,此非因其偏好重用,实为凭其经验得悉,现代的制附,重用几两之效力,不过等于古制之数钱炮附或生附子,即约小半剂仲景四逆汤而已。

生附子长时间煎煮后,浓缩加工而成的颗粒,可令医家放胆下药,而患者则免去附子剂需久煎之苦,是附子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而要保留经方的用药特色,附片亦不宜弃用,生附片,水蒸制附与砂炒炮附,均应续行改进生产水平并观察临床药效。

官方只对乌头碱的含量把关,而对有效成份之保存置之不理,更无视毒性化工品之渗入,为其一大败笔,必需正视!我们呼吁国家药品质量管理部门,对附片加工生产渗入的毒性物质进行大力整顿,以保障附子的良好药性,保护民众健康。

至今的所谓大厂生产或认证标签制度,其实未见得对附子事业,有何实质的扶持作用。我们仍需要大量的有心人,去挑战此可悲之现状。

经方医学与扶阳用药,涉及的主力药种,相对并不太多,在此谨行呼吁,同道间若能万众一心,加强地道药源的业内信息交流,充分把好药物质素的关,弃用劣质药材,则相信不出数年,我国的中医界,必然另有一番新气象。

中药附子问题的真相
中药疗效为何越来越低?真相很残忍! 第五篇

【中药疗效为何越来越低?真相很残忍!】

中药附子问题的真相

自郑钦安宗师以来,中国各地的扶阳名医,多为得享八九十岁之修龄,甚至寿过百岁者。扶阳名医之间,多有长期大剂量服用附子剂养生袪病的习惯。若以每周服用二两附子来计算,毕生服用附子量,应至少达五百斤,多者更愈千斤以上,故长期服用附子之安全性,应不容置疑。 仲景先师之用附子,并不要求先煎,药不眩冥,厥疾不疗。反观目前,同业几乎全有普遍共识,生附子之乌头碱,经加热转化为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后,毒性可减低近二千倍,故医者一般均会嘱患者先煎附子。故此,现代附子剂的乌头碱水解度,肯定远高于仲景时代,毒性理应极低。

可是,在现实中,附子中毒的个案,时有所闻,甚至有所谓累积性中毒的报导。而扶阳名家之间,亦常会为患者服用附子后,时而无效,时而呈现不类乌头碱反应的中毒表现所苦。甚至因而打算在临床上弃用附子。近日引起较多人关注的附子过度炮制问题,应只限于引发药效低下,而不能说明为何患者服用久煎之附子剂后,仍有异常反应频生的问题。

【中药疗效为何越来越低?真相很残忍!】

笔者原籍四川,曾任职临床脑外科医师,考研后专志研究中医,近年来之主攻重点,为扶阳方药治疗肿瘤。

因有文献指出,江油附子具独有药理成份,用于临床,呈特异之双向调节性,笔者考虑此或为川地之扶阳名家,领先发展出(病在阴者,扶阳益阴.病在阳者,用阳化阴)特殊用药心法的药理背景之一。此外,笔者亦盼能对附子加工时的有效成份流失问题,有所跟进。故于本年夏秋期间,返回四川江油,多次深入各江油附子农户查访,更自行动手炮制附子,试验药效,历时数月。

笔者初期和附子农接触时,其戒心普遍极重,连一句话也不肯多说。直至笔者多次表明,只为自行生产优质附子,以求改善临床疗效,并多次一同下田,一同采购,甚至长期在其家中食宿与共,如是投身附子农与加工户群体一段时间,得其认同为自己人后,才得以听到真说话。从而惊悉,目前附子之低药效和高毒性,是如何形成的。其间之亲身见闻,触目惊心!

近日网上报导,有附子生产厂方表示,废弃附子传统炮制工艺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传统的落后设施,达不到“现代化”的GMP标准要求,实况真的如此吗?

先向大家介绍制附子的加工过程。

按传统规范生产要求,制附子为以江油本地新鲜收成的泥附子,洗净后当天下午或晚上必须入池浸胆,每一千斤鲜附子,配五百斤胆巴,一般为先泡胆巴6-7天,然后流水退胆5次,每次1天,再进行袪皮,切片和热处理而成。此法一般需用五斤左右鲜附子,来生产出一斤制附片,成品轻脆,色黄而切面无光泽,略呈浮水。

首先说说,为何要灌胆巴?

江油地理属坤,其附子最得火伏土中之理气,故扶阳药效天下无双。唯亦因其与理气相关,故江油附子必自(一阳生)长到夏至,药性方全,一过夏即又不能保存。全年只宜在七月一日至三,五日之间掘出,过期数天不掘,即会在地下烂掉。同是附子,长于它地,即往往无此特性,既可

在其它月份种植,又较易保存.唯形态与药性,亦会随而变异!

江油附子到期不掘,会在地下烂掉.掘出后,三两天内,如不逢连天烈日晒干,亦会迅速烂掉,无法阴干,是有名的(过夜烂)!因江油附子太易烂,古时为附子灌胆巴的原意,为有利于在短短的附子收成期限内,高效率地进行防腐加工,以便保存运输,而非为了调节附子的药性。

再说胆巴的特性:胆巴的化学式为CaCl2(不等如塩巴NaCl),其性属扶阴而有毒,乡下人有用以自杀的,如白毛女剧中的杨伯劳自杀药,即为本品。至于近年来盛行大量灌胆巴的另一种真正用意,其实是因为胆巴价廉于附子甚多,灌胆后上秤,附子可增重近一倍,而且外观光亮好看又重身,自然赚头大增。故江油附子户有句行话:无胆不重,无胆不亮!

至于祛皮,除因为附子之毒性富集于皮部外,亦为了商品之外观好看,唯古法之竹刀去皮,因收成加工期,在一年之中只有十多天,故需动用之加聘人手甚多,往年是三角钱工资为一斤附子袪皮,今年则出至八角钱一斤,也不容易请到人。

奸商的生产法,非常令人震惊:首先是以焦亚硫酸钠(吊白块)、工业双氧水、工业烧碱、散泡剂等品,混合煮制附子,煮十多分钟,即可全部袪皮。上列药物属严重致癌品,但可以低成本高速去皮,并使附子色白,透明,亮质,好看。然后再为附子超量灌胆巴,将附子泡胆过程,延至15天以上,而只作不流水退胆1-2次。甚至在热处理过程中,给附子再一次直接灌入胆巴汁。在木制蒸笼顶上放置大量胆巴,胆巴遇热液化后往蒸笼中附片直接灌入,触目警心。熏制时,可再加行工业硫磺薫白的步骤(无硫磺不白)。此法用2.5斤鲜附子,即可生产一斤附片,成品沉水快速,身重面光,肉白好看,而其质甚硬。正宗的制附子质地很脆,但我们常见坊间的药店,要动用到大铜锺来把附片捣碎,便是这种加工法做的好事。

至于炮附子,古法为掘出鲜品泥附子后,实时砂炒1-2天而成。据悉,此为最接近仲景时代之炮附法,成品个头较大,皮稍焦干而浅层质疏呈泡。此法虽简,但人力有价,产量又太低,现已极少进行。市面上极罕有地出现本品的话,常会混称之为炮天雄。

目前市售的真实炮附子流程,多为以上述的泡胆与硫熏等制附增重流程为基础,再加上一重直接加热的步骤,令之有点烤焦了的外观,便充为炮附子了。

何谓黄附片?古法的黄附片,为工序中加入用姜黄,红花,煮制附子两三小时而成,目前因成本高,已经无人做了,连超级名店如北京XX堂卖的,也非正货!

第一种变法生产,是在制附流程的基础上,用化学染料柠檬黄来染制附片,煮十分钟即可。缺点是色不自然,且半年后会褪色。故此,第二种更绝的生产法,是用嫰肉黄(严重致癌物质)来染制,成品成本低,色美,自然,不褪色。

何谓黑附片?正法是用黑豆,甘草或红糖等煮制。变法则是用工业黑色染剂煮成,成品表面黑,肉心黑透像玻璃片,又称玻璃附片。

生附子又如何呢?正法为以烈日晒干,或以低温干燥箱焙干者为是。只要煮透或蒸透了再入药,应该反而是药效最高,而又最不引起累积性中毒的补益元阳极品。

不过,如前述之因,泥附子离土后,必需在三几天的处理期限内焙干,而一个低温干燥箱,数天内是焙不出多少斤之干透附子的,故如果七月头几天是阴天,那便只能以微波或直接炭火焙干结合硫熏来处理了。这样处理出来的,也算是较好的附子,不过加热温度较高,引致有效成份打了点折扣,用量比真正生晒的附子要加大一点,且要煎煮得久一些。现在,江油的生附片多是用含硫的焦煤烧烤出来的,无硫无烟的焦煤价格贵一倍多,没人再做亏本加工了。

在中药中最具不可替代性,最有起死回生之能的(温阳五虎将),在近代屡屡蒙寃。其中最寃的,还数附子!为什么?因为它的毒性是人造的!现代文献指出,正确地进行加热与水解工序的生附子,有效成份可高出市售制附子十几倍。而进行LD50测试时,小白鼠服用至相当于人体日服附子数十斤之浓缩给药量,仍无一死亡,亦观察不到有因长期服用而致脏腑损害之现象。换言之,天然态的附子,本来可以是无毒的。但加工炮制后的制附,却几乎一定是有毒,甚至是致癌的!

我们所报导的,是否少数不法加工户的过别现像?不是的!据我们在跟多位江油加工户混熟了之后,所得到的内部情报,与在国内外各大批发零售药店购买样品所见,现行流通的江油川附,十居八九都是这样炮制出来的!

加工户要生产附子时,只需要拨一个电话到化工原料店处,说出要生产多少斤哪种附子,根本不用明说要买那种化工药剂,店方自会称好,配送到户,在单据上,自然是不会记下所购买药种之实质种类的。本地加工户,戏称为〝一条龙服务〞。

真正的附子行家,固然入眼便知。否则,一般人其实只要循公开的数据,细心推敲一下,也会发现这一笔附子账大有问题!

江油今年的附子生产量,跌至仅五百吨之历史新低点,本地泥附子收购价升至十二元一公斤左右。我们介绍过,如按规范生产要求的制附子,一般需用五斤鲜附子,来生产出一斤制附片,而伪法则用2.5斤鲜附子,即可生产一斤附片。换言之,如按规范生产,一市斤制附子的原料泥附子是五市斤,收购成本为三十元,再加上加工的原料,场地,人工,水电,上税,包装,存仓,运输,利润……假如批发价低于七十元,那是全无赚头的了,假如低于六十元,那简直连生产成本都够不上!那请问,假如订回来的江油川附,索价三四十元一市斤的话,它会是规范生产的吗?

起码,它多半不会是江油附子,因为其它产地的附子,原料价便会便宜上很多。有些江油厂家股东家里的地窟或私仓,正是用来贮存在外地收购之杂牌附子的….故此,别以为在江油购入的,便一定是地道附子,很可能只是狭西汉中的旱附子!

江油附子生产量大跌,而全国需求量突增,某些厂家,在七月的收获期间,并没有跟本地农户收购附子,也没有增聘人手来进行祛皮工序,那请问,供求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有些生产基地,有时根本三两年来都不进行实质运作,那市面流通的制附,从何而来?可谓耐人寻味!

其实,很多重要生产厂家的股东,也正就是当地之个体加工户。至于江油以外的其它产区,产量较少,即使产品冠以大厂的名头,其实依然更常是由(山寨)户在背后供货的!附子的真正加工流程,不言可喻。江油附子加工现状在全国具有代表意义,灌胆,袪皮,染色,加毒,增白,全国一样,因江油师傅的加工经验,早已普遍流传全国。

总结而言,在市场上流通的制附子,离不开四种问题:

(1)大量灌胆巴而退胆不全的(胆巴附子),此类附子的含胆巴量,可超出规范生产品十多倍,入口较麻而苦,带有咸涩味,质重硬而面有半透明光泽,初入门的同业,最易误以为是好附子。

(2)含大量剧毒,甚至致癌化工原料的(毒附子)。此类附子,因毒性来自化工品而非乌头碱,故长时间煎煮,根本无助于灭毒。.

(3)因某些原因,而需安排进行反复多次流水退胆的(附子渣)。此类附子,质检乌头碱含量时,是一定过关的;可是乌头碱并非水解成有药效的乌头胺,而是被过水冲掉。这种附子,有时一次用上半斤,药力还比不上一两正法炮制的制附,或者三钱生附!

(4)其它产地的附子,混充地道江油附子。

市售制附,大部份为此四种因素之合成体。故此,患者服用附子剂后之反应,很大程度并非关乎医家的方证水平,而是视乎他当时碰上了那一种附子!试想想,任你是国手医神,假如有个捣旦鬼,把你的君药一时推大三倍,一时减少五倍,一时又添加上大量致癌药品……试问你能不倒上大霉吗?

这种情况,笔者在四川和港深见得很多,患者在服用附子剂后,尚未见有乌头碱型的眩冥反应,却已经呈现异常的头部或胃肠不适。这种异常表现,有些同业常会误以为是排病反应;其实,多半是附子之人为添加剂引起的。

本年夏至前后,笔者请了几家江油附子户,按本人要求的规范生产步骤,试作了一二千斤制附和生附片。其间,个个附子户摇头叹息,视为(违反传统),声言即使照辨,笔者也注定了必然会亏大本无疑(私下认同他们的忠告可能很对)!

生产完成后,笔者特别着意把规范生产的附子,试用于(1)过去服用市售附子易出现异常不适;和(2)过去曾长期服用扶阳方剂,辨证无误,而疗效不明确的案例,结果是两者均呈现非常可喜的突破!

例如,一个家族,全员均是一旦服用市售附子,必然引发剧烈头痛.试用正品附子,则不管如何重用,均无头痛之现象。

另一位患者,因罹患重证心律不齐,冠心病合并心衰,长期求诊于扶阳名家,仍不见好转,近期已恶化至无法自行在床上坐起。笔者以基本类同之方药为其处方,唯易以正品附子,结果患者一夜病减,可站立下床,一周内可上落楼梯!笔者的个人医术修为,肯定不如其先前求诊之名家远甚,前后疗效的差异,正堪说明劣药之误人!

回溯附子生产变质的原因,先是盲目畏毒,引致提倡过度之炮制法;加上经方医学与扶阳理念,在历史上一度被忽视,令许多临床医师,只将附子视为(中药强心针),而不了解三阴病在现代人之间的普遍性,从而忽视了附子的重要,引致需求日减。

因整体供求市场痿缩,附子生产户在市场经济扶持不足、药商无视地道因素与税项支出

繁重等多重因素打击下,走上了以不良生产法来减轻成本的死路;令本就被炮制得药效大量流失的附子,更带上了真正伤人的毒性。如是恶性循环下,扶阳至宝的江油附子,焉能不亡?

其实,附子问题,只是扶阳药物问题之冰山一角。笔者在港穗期间,曾见一些扶阳同道,专程自海外订回桂枝,仙灵脾等品,或专门包起旱田以制备老姜,….其药之性味,确是胜出国内之流通品甚多.作为中医药之乡的中国,竟乏内销的好药材之流通,思之不禁黯然。

高效的扶阳方剂,药的把关是首要的。许多当世扶阳名家,用附子动辄数两,此非因其偏好重用,实为凭其经验得悉,现代的制附,重用几两之效力,不过等于古制之数钱炮附或生附子,即约小半剂仲景四逆汤而已。

生附子长时间煎煮后,浓缩加工而成的颗粒,可令医家放胆下药,而患者则免去附子剂需久煎之苦,是附子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而要保留经方的用药特色,附片亦不宜弃用,生附片,水蒸制附与砂炒炮附,均应续行改进生产水平并观察临床药效。

官方只对乌头碱的含量把关,而对有效成份之保存置之不理,更无视毒性化工品之渗入,为其一大败笔,必需正视!我们呼吁国家药品质量管理部门,对附片加工生产渗入的毒性物质进行大力整顿,以保障附子的良好药性,保护民众健康。

至今的所谓大厂生产或认证标签制度,其实未见得对附子事业,有何实质的扶持作用。我们仍需要大量的有心人,去挑战此可悲之现状。

经方医学与扶阳用药,涉及的主力药种,相对并不太多,在此谨行呼吁,同道间若能万众一心,加强地道药源的业内信息交流,充分把好药物质素的关,弃用劣质药材,则相信不出数年,我国的中医界,必然另有一番新气象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