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朴树很穷吗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1-21    阅读:

朴树与他的《平凡之路》
朴树很穷吗 第一篇

朴树与他的《平凡之路》

我觉得《平凡之路》唱的,用两个字来归纳,便是“经历”。 是朴树的经历,是韩寒的经历,同时也是所有人的经历。

仅通过一些媒体或者风言风语般的传递,是无法真正知晓一个人在一段时光里究竟经历了什么的。譬如朴树,十年沉寂,没有作品,没有活动,没有多少露面,没有多少声音,甚至一度像消失了一样。谁也不知道这个曾风靡华语乐坛,一度登上成就顶峰的才子突然之间去哪了?对于大多数到达一个事业顶峰的人而言,突然的“消失”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但朴树这么做了,从媒体的相关报道看,朴树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抑郁症”,是因为“感情问题”、是因为“家庭原因”,甚至有媒体大言不惭的说是因为他“江郎才尽”。如今这个时代的媒体,有时候的作用并不是展现真相,而是“制造“所谓的事实,对于这样的事实,你所要做的就是啐一口痰,然后置之不理。所以,究竟朴树这十年都经历了什么?我们无从知晓,所有的选择和经历,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再譬如韩寒,年少成名,一路像脚踩风火轮一般,从少年作家到赛车冠军,从人民公知到杂志主编,从【一个】老板到电影导演,有优雅妻子可爱闺女,有甜美家庭幸福生活,看起来顺风顺水,把自己吹过的牛逼一一实现,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通通做遍,俨然一个人生赢家。但“你看到的,都是我想让你看到的”,人们看不到的,或许包括了韩寒北上北京那四年的蛰伏,或许包括了《独唱团》的无奈,或许包括了“方韩大战”的质疑,我们所看到的,也只是这样的大概,却无法知晓这些大概背后的细节里,他都经历了什么?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而两个人如此这般的经历,大部分都浓缩在了《平凡之路》这首歌里。不是说将经历浓缩成了故事,而是将经历融化成了一句句歌词和音符。

且看这一段歌词:

徘徊着的 在路上的

你要走吗

易碎的 骄傲着

那也曾是我的模样

沸腾着的 不安着的

你要去哪

谜一样的 沉默着的

故事你真的在听吗

两个人都曾经历过徘徊,两个人都天生骄傲,曾经沸腾过,也不安过,沉默过,在路上过,都已成为过往,成为故事,却并不在乎,是否在听。

而整首歌最令人动容的句子,是这两段歌词: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 只想永远地离开

我曾经堕入无边黑暗 想挣扎无法自拔

我曾经象你象他象那野草野花

绝望着 渴望着 也哭也笑平凡着

我觉得这两段歌词更多的是在写朴树的经历,他在事业巅峰时期,拥有一切,名誉金钱,都是最好的时候。但他选择了沉寂,像是突然的毁灭,毁了这一切,一切都转眼飘散如烟。像是堕落,也曾挣扎,绝望过,渴望过,失去过方向,但却从未放弃过,即便是像野草野花,也未曾真正的放弃。只不过是想离开,去寻找,去发现,去获得平凡。不知道朴树经历的究竟是怎样的生活,但在这一段歌词里,我们窥到了一些。

那这其中有韩寒的影子吗?有,不仅如此,有大多数人的影子。凡经历过的,都能从中看到自己。并在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情不自禁在脑海里回放过往,尤其是那些经历过低谷、经历过孤独、经历过绝望,又从未放弃,一直努力的人而言,《平凡之路》将会是冲击内心深处柔软的一首歌曲。

由于并非专业人士,不好大谈歌曲的音乐属性如何如何,但也忍不住想说两句自己的感受。整首歌曲的曲风是新鲜的,但却又是非常朴树的。从前奏的缓缓流淌,到高潮段的大声歌唱,再到结尾处的平和。似乎是中规中矩的编曲风格,但我们却能在鼓点、贝斯声中,听到十年之前的那个朴树,在《傲慢的上校》里那样,在《Colorful Days》里那样,在《傻子才悲伤》里那样,一股骄傲,一股不屈,一股执着,一股坚强在迸发。加上朴树一如既往的清澈声音,整首歌曲让人在糙感中体味干净。

是的,歌曲的编曲质地显得粗糙,但这不是音乐人的水平问题,恰恰是有意为之——为了符合电影质感。

所以,《平凡之路》这首歌本身,歌词上唱出了朴树的、韩寒的、你的、我的、他的、大部分人的“经历”,令人不禁联想自己,联想自己走过的路,经历的种种,然后感动。音乐上则演绎出了人生中如此这般的经历所带来的质感,并且恰当的符合了电影的感觉。就这些看来,《平凡之路》值得单曲循环。 我在上班路上看到韩寒微博发出这首歌曲,立即打开试听,然后单曲循环十几遍,在听到大概第六遍的时候,公交车缓缓穿过这座繁华的城市,我眼眶湿了。不是装逼,不是矫情,而是,这首歌让我想起了自己,在路上的那些时光,到北京的那些岁月,其中所经历的,我能体会到,而这首歌刚好触碰到了内心,于是激发了一种感觉。

这种感觉,是被击中的感觉。

谢谢朴树,谢谢韩寒,谢谢《平凡之路》。

朴树所唱的《平凡之路》,是所有人的经历
朴树很穷吗 第二篇

我觉得《平凡之路》唱的,用两个字来归纳,便是经历。

是朴树的经历,是韩寒的经历,同时也是所有人的经历。

仅通过一些媒体或者风言风语般的传递,是无法真正知晓一个人在一段时光里究竟经历了什么的。譬如朴树,十年沉寂,没有作品,没有活动,没有多少露面,没有多少声音,甚至一度像消失了一样。谁也不知道这个曾风靡华语乐坛,一度登上成就顶峰的才子突然之间去哪了?对于大多数到达一个事业顶峰的人而言,突然的消失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但朴树这么做了,从媒体的相关报道看,朴树作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抑郁症,是因为感情问题、是因为家庭原因,甚至有媒体大言不惭的说是因为他江郎才尽。如今这个时代的媒体,有时候的作用并不是展现真相,而是制造所谓的事实,对于这样的事实,你所要做的就是啐一口痰,然后置之不理。所以,究竟朴树这十年都经历了什么?我们无从知晓,所有的选择和经历,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再譬如韩寒,年少成名,一路像脚踩风火轮一般,从少年作家到赛车冠军,从人民公知到杂志主编,从【一个】老板到电影导演,有优雅妻子可爱闺女,有甜美家庭幸福生活,看起来顺风顺水,把自己吹过的牛逼一一实现,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通通做遍,俨然一个人生赢家。但你看到的,都是我想让你看到的,人们看不到的,或许包括了韩寒北上北京那四年的蛰伏,或许包括了《独唱团》的无奈,或许包括了方韩大战的质疑,我们所看到的,也只是这样的大概,却无法知晓这些大概背后的细节里,他都经历了什么?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而两个人如此这般的经历,大部分都浓缩在了《平凡之路》这首歌里。不是说将经历浓缩成了故事,而是将经历融化成了一句句歌词和音符。

且看这一段歌词:

徘徊着的 在路上的

你要走吗

易碎的 骄傲着

那也曾是我的模样

沸腾着的 不安着的

你要去哪

谜一样的 沉默着的

故事你真的在听吗

两个人都曾经历过徘徊,两个人都天生骄傲,曾经沸腾过,也不安过,沉默过,在路上过,都已成为过往,成为故事,却并不在乎,是否在听。

而整首歌最令人动容的句子,是这两段歌词: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 只想永远地离开

我曾经堕入无边黑暗 想挣扎无法自拔

我曾经象你象他象那野草野花

绝望着 渴望着 也哭也笑平凡着

我觉得这两段歌词更多的是在写朴树的经历,他在事业巅峰时期,拥有一切,名誉金钱,都是最好的时候。但他选择了沉寂,像是突然的毁灭,毁了这一切,一切都转眼飘散如烟。像是堕落,也曾挣扎,绝望过,渴望过,失去过方向,但却从未放弃过,即便是像野草野花,也未曾真正的放弃。只不过是想离开,去寻找,去发现,去获得平凡。不知道朴树经历的究竟是怎样的生活,但在这一段歌词里,我们窥到了一些。

那这其中有韩寒的影子吗?有,不仅如此,有大多数人的影子。凡经历过的,都能从中看到自己。并在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情不自禁在脑海里回放过往,尤其是那些经历过低谷、经历过孤独、经历过绝望,又从未放弃,一直努力的人而言,《平凡之路》将会是冲击内心深处柔软的一首歌曲。

由于并非专业人士,不好大谈歌曲的音乐属性如何如何,但也忍不住想说两句自己的感受。整首歌曲的曲风是新鲜的,但却又是非常朴树的。从前奏的缓缓流淌,到高潮段的大声歌唱,再到结尾处的平和。似乎是中规中矩的编曲风格,但我们却能在鼓点、贝斯声中,听到十年之前的那个朴树,在《傲慢的上校》里那样,在《Colorful Days》里那样,在《傻子才悲伤》里那样,一股骄傲,一股不屈,一股执着,一股坚强在迸发。加上朴树一如既往的清澈声音,整首歌曲让人在糙感中体味干净。

是的,歌曲的编曲质地显得粗糙,但这不是音乐人的水平问题,恰恰是有意为之——为了符合电影质感。

仅从目前的预告片和相关影像看来,《后会无期》是一部在路上的电影,而这部在路上的电影,充满了砂石路、柏油路、沙漠、荒岛等质地粗糙的元素,使得整个电影的质感,在我

看来,就是光脚踩在路上的感觉。

所以,《平凡之路》这首歌本身,歌词上唱出了朴树的、韩寒的、你的、我的、他的、大部分人的经历,令人不禁联想自己,联想自己走过的路,经历的种种,然后感动。音乐上则演绎出了人生中如此这般的经历所带来的质感,并且恰当的符合了电影的感觉。就这些看来,《平凡之路》值得单曲循环。

我在上班路上看到韩寒微博发出这首歌曲,立即打开试听,然后单曲循环十几遍,在听到大概第六遍的时候,公交车缓缓穿过这座繁华的城市,我眼眶湿了。不是装逼,不是矫情,而是,这首歌让我想起了自己,在路上的那些时光,到北京的那些岁月,其中所经历的,我能体会到,而这首歌刚好触碰到了内心,于是激发了一种感觉。

这种感觉,是被击中的感觉。

谢谢朴树,谢谢韩寒,谢谢《平凡之路》。

PS:在此贴一下《平凡之路》歌词 - 朴树,希望更多人静静去体会。

朴树《那些花儿》的歌词
朴树很穷吗 第三篇

朴树《那些花儿》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他身旁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他们都老了吧?

他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啦……想她。

啦…她还在开吗? 啦……去呀!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 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

【朴树很穷吗】

啦……想她

啦…她还在开吗? 啦……去呀!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他们都老了吧?

他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朴树歌曲素描
朴树很穷吗 第四篇

1999年,朴树发行了第一张音乐专辑,渐渐红遍大江南北。2004年我读高一,第一次听到了他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实际上,当时我根本没在意作词作曲演唱者是谁)。很显然,我的步调比时代慢了很多拍。这是我一贯的生命状态,即使是现在,也依然如此。说迟钝也好,说审慎也罢,与时代潮流拉开距离却是硬生生的事实。对此,也曾感到焦虑,怕与别人找不到共同话题,但渐渐地感到坦然。有了自己生活的方式,生活的方向,实在不必为了迎合别人而拼命抢夺或捡拾时代的花边新闻。这个时代总在不断地制造新闻、绯闻;不断地制造轰动、高峰;不断地制造怪力乱神。似乎只有这样,呆若死水的眼球才会转动,才会放光;麻木的神经才会搏动,才会颤抖。坐在信息的高速公路上,夺得第一手猛料之后便互相撕扯、解剖。于是,有了大量所谓的最新消息,有了所谓的娱乐杂志,有了所谓的最新动态。是的,高速、最新,总会带给人快感,总能瞬间地刺激人的神经。但如果人因此成了最新消息与新闻的过滤器乃至垃圾场,那还有什么更深的意义可言?当然,现在的人要求的已不再是意义,而只是拨动麻木神经的刺激而已。一切都已经碎片化,成了满天飞的娱乐信息与消磨时光的谈料。人像塑料袋一样,离内心的大地越来越远,无休无止地在娱乐天空飘荡。大地的厚实与沉静,蕴藏的力量与郁结,已非满天飞的塑料袋所青睐,当然,更不会理解。

一、生命、友情、青春的光亮

我一直很纳闷也有点好奇朴树为什么给他的曲子取《在希望的田野上》这样的名字。当然他的那首歌确实传达了勉励朋友要有希望这样的意思,但不是已经有同名的歌曲了吗?这首曲子我在高一的时候就听了。那种对生命与青春短暂的感叹,对朋友亲切而诚挚的勉励,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风雨的坦然,青春的迷惑与惆怅,又夹杂着一些年轻的青涩的伤感,这一切都如有些低温的水一样漫过我的内心,也唤起了我内心莫名的骚动。这种骚动在听了《生如夏花》《那些花儿》《召唤》《且听风吟》之后变得更加明显。这种骚动,现在看来,是一种对青春,对生命,对友情,对爱情这些美好东西的最初的珍惜意识。因为是最初的意识,所以颤动着真诚的伤感。这种伤感源于对不可久留的美好而脆弱的事物的惋惜。怎么能够忘记,最初听《生如夏花》时内心的颤动?那段前奏有着类似于远古祭神时的祝咒之语,有节奏的鼓声在跳弹,仿佛在音乐中打开了一个时间的缺口,而演唱者则从那缺口中从远古时代走来。这种仿佛从开天辟地的远古时代而来的感觉在那大概是用埙吹奏出来的浑古悠远的声音中得到了强化。那是一种刚刚醒觉的生命意识,一种刚刚颤动的爱情意识。而这种醒觉固然带着无限的生机活力,但也夹带着不可避免的伤感。夏花固然灿烂,但却非常短暂。流星固然璀璨,同样转瞬即逝。“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惊鸿一般短暂,如夏花一样绚烂”。《那些花儿》同样弥漫着对青春短暂,爱情与友情零落的感叹,简单干净的吉它声,同样简单干净的歌词,也有着如同《生如夏花》《白桦林》中的自然意象。“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在我看来,朴树的歌曲在当代民谣歌曲中有着最丰富的自然意象,有着最浓郁也最洁净的自然气息,如同一幅幅渗透着伤感气息的山水画。许巍的作品中也有着较为丰富的自然意象,但总感觉其要表达的内心风雨已将它们覆盖。《召唤》则假想自己在将死之时对友情,对爱情,对美好的旧时光的眷恋。有着友情与爱【朴树很穷吗】

情的旧时光,是幸福而疼痛呀,虽然也会艰难繁琐平淡,但却也美好而快乐呀。于是在忧愁,在烦乱,在孤独的时刻,总会想起这些镶嵌在青春中的温暖,总会感觉它们像风一样拂过内心,滤去那些忧愁与孤独。《且听风吟》是如此地淡然、从容,仿佛那种青春情怀已经如同湖水一样宁静。但在这种宁静的深处,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丝丝难以发觉的颤动。“日子快消失了一半,那些梦又怎能做完”;“哎呀,时光真疯狂,我一路执迷与匆忙”;“那些被风吹起的日子,在深夜收紧我的心”;这里面不仅仅是青春的喟叹,还有回想美好记忆时的惆怅。所以尽管“我们曾在路上”,也只能“待风将她埋葬”。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依然是那些青春的面孔,依然是那些面孔上闪耀的怅惘与忧愁。而《旅途》应该是生命意识带来的更深的怅惘与孤独的表达。人生一世,不过一个旅途而已:

一个叫做命运的茫茫旅途

我们偶然相遇然后离去

在这条永远不归的路

我们路过高山

我们路过湖泊

我们路过森林

路过沙漠

路过人们的城堡和花园

路过幸福

我们路过痛苦

路过一个女人的温暖和眼泪

路过生命中漫无止境的寒冷和孤独

应该说,这首歌是当年朴树的生命意识的最集中最深刻的表现。还潜藏着乐观色彩的《生如夏花》,对青春易逝感叹的《那些花儿》《召唤》《且听风吟》,这些歌曲中的生命意识都无法与这首歌对生命历程与岁月的深刻认识相比。这首歌是在大地上对生命与岁月的直接切入与撞击,完全去除了幻想与假设的成分,因而喷发着一种从内心中出现的沉实痛苦与伤感。慢节奏的鼓点,上下摇晃的背景声和电子乐音,开阔空间里荡漾的高亢歌声,将这种痛苦与伤感、孤独不断地扩展开来。这种扩展充满着生命力,尽管它是痛苦与孤独的扩展。这是充满生机的、健壮的悲伤。

二、守住内心的麦田

青春并不单单是友情的温暖,爱情的甜蜜。那些最初觉醒的生命意识并不总会找到共鸣。这不仅仅因为别人没有同感。即使能与朋友与情人有共同的生命意识,生活毕竟是个漫长而平淡坎坷的旅途,充满着繁多而真实的刺痛。生活是一种慢节奏的,有着间歇性低潮的曲子。因此,流星、夏花之类的比喻实际上是相对于天长地久的宇宙而言的,相对于不知道开始也不知道结束的茫茫时空而言。在真实的生活中,人的每个步伐,每一次情感的经历,都充满着琐屑乏味的细节,不像流星闪耀,也不像夏花灿烂。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便造就了《我去2000年》中的失望、绝望,乃至讽刺以至控诉。这首歌曲弥漫着一种颓废与抗争的气氛。是的,并不是每个人都仰望蓝天,收集美丽的星光,聆听虫子的音乐会,因

此“我和我那些秘密,又能唱给谁听”?假若那个时代中的人们已经沉溺于“新的游戏新的面具新的规矩”,而觉得“蓝天白云星光虫鸣还有真理,多余”,那么,除了无奈与悲伤之外,还能怎样?这首曲子在起伏有力的鼓点声中,在带着颓废声调的嚷叫乃至声嘶力歇中,在反讽的语调中,将那种失望与抗争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时代的病并不因为到了2000年就痊愈。相反,时代的病是越来越深了。难道不是吗,这个时代不是已经成了真正的“化妆舞会”?朴树当年愤激、失望、抗争,而现在,他在干什么?他给韩寒的电影配了歌曲《平凡之路》。这会是一种经历生活的大风大浪之后而获得的感悟与智慧?从青春的向往远方与速度回归到当下生活场域的务实与从容?从那种急促的颤动中回归到舒缓与沉静?也许是的,但我怎么就不喜欢?在我看来,平凡这词总给我一种心灵鸡汤与励志书籍的感觉。就像一剂麻醉药,把生命力全部抽空后,然后对你说:生活是平凡而美好的。这是多么令人讨厌的论调!尤如一根枯草在说:生活呀,就应该这样平安宁静地过下去,生长多费力气呀,身体体充满绿素与血液多危险呀,会被吃掉的。

青春的那种梦网揭开后,才会看见真实生活。青春的热血、骚动、梦幻总是短促而激烈,总是在高速中运转,并有着在高速中,在快乐与痛苦的极致中奔向死亡的冲动。简言之,渴望一种欲仙欲死的感觉。而真实的生活不是这样。那是怎样?在《别,千万别》中,朴树向我们描述了以下一幅图景。“生活不再风花月,而是碗里酱醋盐。去面对那些生存的硝烟,你可知人情冷暖,你可知世事艰险”。生活“它从不等待让我们很尴尬,它从不宽容让我们很尴尬”,因此你必须成熟,必须接受各种围绕利益与关系形成的潜规则。在这种情况下,“天真是一种罪”。如此可悲!因而,实际上这样的生活不是生活,而仅仅是一种《活着》:

我是要做个英雄

要吃好大一片天空【朴树很穷吗】

现在懂了这都无所谓

我吃饱就行了

我们都是很柔软的动物

活在壳里 发誓抵抗

最后不过丢盔卸甲 慢慢地顺从

我们都是很微小的动物 不足道

如果想要快乐一些

就要忘掉世界的辽阔

我们都是很可怜的动物

来到这个世界 受点委屈 受点刺激

是的,这才是真实的生存状态。这首歌曲已不再是《别,千万别》中隐忍客气的描述与抱着希望的企求,而成了赤裸裸的对生活真相的揭露。在这种揭露中,有着悲壮的调子:

我有那么多的理想

我还有那么大力量

我要改变世界

任凭我想象

理想与力量,改变世界的雄心虽然还在胸膛中燃烧,但生存却已经无可阻挡地将它那布满灰尘的脸伸了过来。它就要将那些理想与激情,梦幻与想象全部覆盖在它的油腻中。

既然这样,就拼了吧。理想与激情是年轻人的财富,就应该以它们来与生存拼个头破血流。这完全是一场贴身的肉搏战,必须破釜沉舟,必须视死如归,然后才能取得即使不是胜利的胜利。必须让生命燃烧起来,把生命的所有力量倾注出来:

昨晚我喝了许多酒

听见我的生命烧着了

就这么呲呲地烧着了

就象要烧光了

这样才能抵抗生存的灰尘。生存的灰尘会渗透到人内心的根,并使其最终干枯而死。于是所有的人都将变成单面人,都将成为生存框架中的规格统一的产品:

他们是些有轨电车

终日往返工厂和厨房

他们关心粮食关心电视

他们都无所事事

【朴树很穷吗】

看到他们我感到很难过

上班下班的植物人流

在菜市场里

人行道上

他们都冷漠地走着

因此,尽管力量弱小,却必须与生存的硬相撞,哪怕头破血流。时代不需要英雄,时代需要的是狗熊。但是,时代是时代,尽管它已经把它的灰尘抛洒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必需守卫着自己的精神后花园。这个时候,应当成为自己的典韦,哪怕身中数十枪,也必须紧紧守住内心的麦田,守住星光虫鸣,守住那汪秋波与红酒。

三、爱情的甜蜜与忧愁

在爱情歌曲方面,除了《白桦林》,还有《我爱你,再见》,《她在睡梦中》。虽然数量极少,但质量都极佳。 2005年,听了朴树的歌曲《白桦林》。其实没多大感觉。感觉歌曲中的和声散发着一种鬼魅的气氛,而这种气氛与我当时的欣赏水平相抵触,所以还没有听完,我就想换另外一首。再次听时,应该是在2006年了。《白桦林》这首歌给我一种大雪纷飞的俄罗斯大地的感觉。它本身虽是一个纯粹的想象,但这个想象却有着符合现实的场景与人物,所以感觉它切实地发生在某个时代中。白桦林,感觉上就属于俄罗斯大地上的植物。而歌曲里面的风琴又在开合中流露着干净的忧伤。这种干净朴实的忧伤似乎也只属于北方,属于

寒带。这是一个在幻想中渗透着大量现实因素的爱情故事。它有着一种幻梦的质素,并非作者真实的情感经历。实际来说,它是海枯石烂、沧海桑田的爱情神话的现代版。在这一点上,与很多的爱情歌曲其实并没什么差别。差别只在于,它的情感更真切,更深沉,并没有一般爱情歌曲的甜腻与虚假。《我爱你,再见》与《她在睡梦中》表现的是他个人的真实的爱情体验。1999年,朴树与周迅相识并恋爱。而包含了以上两首歌的《生如夏花》这张新专辑发行于2003年。在《我爱你,再见》这首歌的MV 中,正是朴树作为魔术师,而周迅作为助手。

像命中注定一般

如火一样的那个夏天

撩人的夏日舞会

你跳向我的身边

Lady shall we dance

在你说爱我的夜晚

真甜蜜啊

我爱你到永远

可哪儿有什么永远

是非爱恨已无须再辩

下一曲舞伴更换

失去的永不再返

你后悔了吗

痛得想死去的夜晚【朴树很穷吗】

你原谅了吗

爱你又把你伤害

为什么 就这样地离开

为什么就不能再相爱

一直到我们死去呢

都去了哪儿

所有爱和誓言

我流着泪的恋人啊

时光已将一切更改

当我慢慢忘记你的脸

让故事再发生吧

让我的人生充满遗憾

一切都不必重来

什么也无须更改

生活在继续

舞会从来不曾停止

一错再错的

这故事才精彩

感谢你啊

【朴树很穷吗】

我勇敢的爱人

为了那醉人的夜晚

我们都满身的伤痕

本报独家采访
朴树很穷吗 第五篇

本报独家采访

10月17日,朴树来我省参加CCTV-相约丽水大型文艺晚会,下榻在丽水市现代广场大酒店,本报记者在第一时间对朴树进行了独家采访:

与朴树面对面

本报特约记者吕驾宇

接到朴树经纪人的电话时间已经是10月17日的晚上11点45分了。

那时我刚刚从朴树下榻的现代广场大酒店赶回家。我是在晚会

结束后到现代广场大酒店的,我想想无论如何,这是最后一次机会,在机会消失之前,我是不会死心的。敲了半天白天朴树住的8508房间,没动静,服务员过来说里面没人,里面有人的话,房间门铃的指示灯会亮。我想朴树是吃宵夜去了。朴树忙忽了一天,回来也应该很晚,他该休息了,我还是回去吧,于是我泱泱地回了家。

回到家,在我脱得只剩一条内裤,正准备上床的时候,手机响

了,电话另一端的话语是:吕老师,我是和朴树在一起的那一个人,朴树看了你写的信,他愿意接受你的采访,不过他已经很累了,我只能安排你15分钟,好吗?我马上从床上蹦起,三下两除二套上衣服,连袜子也没穿,就冲出家门,拉出摩托车往酒店飞。

提起给朴树的那封信,还得从白天的采访谈起。

中午的时候,接到报社的电话,朴树是11点30分从杭州萧

山国际机场出发,到达丽水的时间应该是下午两点30分左右,叫我两点钟在酒店门口等。

我两点钟准时赶到。坐在大厅的沙发上,后来眯着眼睛居然睡着了,再后来是被手机声吵醒,我一看时间已经是将近三点,猛拍脑袋。果然来电告诉我朴树早已经到酒店,他拒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请求,问我在哪里,有没有办法可以采访到。

朴树是我的同龄人,我看过他的一些介绍,发现在精神层面上我们彼此间有着很多相似的困惑以及相似的追求,关键是应该让他知道我们间的那种关联,于是我跑回办公室,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封信,再跑到酒店。打听到了朴树的房间号后,在外面猛敲门。

老半天,房间里才传出朴树懒洋洋的声音,谁呀。我说我是工作人员,请开一下门。这时隔壁房间的门开了,里面冲出一年轻人,大声吼道你是谁啊,你是谁啊,在这胡乱敲门。我指指挂着的证件说我是工作人员。那人声色俱厉地喝道,你有什么事情。我说我将这交给朴树,同时扬扬手里的信。那人接过看了几眼,说不就是一封信吗,就在这吵,你从门缝里塞进去不就得了吗?他刚刚睡下就被你吵醒了。然后将信搓成一团,转身就走。我跑上去说麻烦你将它交给朴树,这很重要,那人面无表情地走掉了。

事情没有任何转机,信件抵达朴树之手的概率也将小得惊人。倒是经纪人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你可以将信从门缝里塞进去。于是我又跑回办公室,重新写了信,然后信就这样被我丢进了朴树的房间,然后,我剩下的只有等待。从下午四点一直到晚上将近12点,等到绝望,等到崩溃。

晚11点45分,电话终于来了,经纪人说:朴树已经转移到

8302房间,你过来吧,我说,我十分钟之内赶到。

一、开场白以及关于晚会现场

推门进去,经纪人上前握着我的手为下午的态度道歉,然后说吕老师我们按照我们讲好的去做,你们两人先谈吧,就关门出去。朴树则静静地立着,带着宁静的笑容,像个腼腆的孩子。房间就剩下我们两人面对面。

在接下去的整个采访过程中,朴树一直保持着这样一种安静而绝不高傲的姿态。你问话时,他的眼睛静静地看着你,你有一问,他必有一答,如同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当你在脑海中搜寻下一个问题时,朴树会适时地续上一句话,不致于让彼此感受冷场,当你掏出香烟时,朴树会用宾馆里的火柴为你点上。朴树抽的是四五块钱一包的中南海,他说他习惯这样一种味道。

朴树与一般歌星的不同在于,很多的歌星在台上热情如火,在台下则冷若冰霜,而朴树则台上冷峻而少笑容,台下则谦逊而冷静。我对朴树说了我的这样一种感受,朴树说那也是成长的结果。我顺便问起曾经在报纸上看到的有关朴树的一段逸事是否真有其事:在一次明星面对面上,曾经有一个主持人在台上说朴树是冷酷到底,问朴树如何解释“酷”字,朴树生猛地回答“酷”字是个屁,而当主持人问“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朴树回答“马上离开这个直播现场”。

朴树说那时年轻,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现在好多了,对好多东西有了新的认识,棱角被磨掉了好多,现在的我就像一块橡皮泥一样,随便怎么捏,让我穿什么就穿什么,让我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重要的是我那个核还在,而且还是很硬的。

进行了这样的开场白后,我们的交谈还是从刚刚结束的晚会开始。

(记者)朴树你今天晚上的状态似乎不是很好啊,老是掏耳麦,老是站在一个地方不动,让其他方位的歌迷给急死了。

(朴树)哦,这个我想和你解释一下,今天晚上的音响实在太糟糕了,伴奏带很嘈杂,我根本听不清自己唱歌的声音,我特别着急你知道吗?我必须用耳麦进行调整,我之所以喜欢站在T型台的最前端,也是我感觉到在这个位置我对伴奏带能听得最清晰。

(记者)你觉得今晚的观众表现如何?你为什么不和观众多说几句话?

(朴树)观众应该还算不错吧,挺热情的。其实在台上我向来和观众交流得都不多,这也不是什么酷,只是我比较看重自己唱歌时的感受,我希望自己能投入感情,我不希望自己的情绪被场外的东西所打乱,唱歌是有意境的,就是你语文课会说的诗歌的意境,不是吗?

(记者)很多人都很喜欢你,你到每一个地方演唱肯定都会受到歌迷最热烈的欢迎,所以你是不是对今晚歌迷的热情感到司空见惯?

(朴树)不会麻木是不可能的,但我还是希望能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大家。

二、关于青春以及音乐

之后的进程似乎是有点在漫无边际的状况下进行,我说我是缘于内心的那份亲切感来找你的,并没有做充分的准备,朴树说随便聊挺好的。我事先看过一个朴树的档案,里面有几栏是比较有意思的:最喜欢的书,80年版语文教科书第一册,最想做的事,再过一遍十六岁以及初二时的暑假。

我跟朴树提起了这个档案并问那年暑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如此留恋,朴树说,做这个档案应该是1999年的事情,反映的是那个时期我的心态,所以它不能够代表我现在的心情。16岁那年的暑假肯定是发生了一些事情,那个时候是有人疼,有人保护,也经历了一些在当时看起来很受打击的事情,但现在看来也只不过是属于小孩子的忧伤,是不值得一提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就这种感觉。我说,你对自己先前的音乐是否也有一种强说愁的感觉?朴树说是是是。于是我们终于真正聊到了朴树的歌。

(记者)如何评价自己的两张唱片?

(朴树)做第一张唱片时,人很浮躁,现在看起来不是真正的自我,比较刻意,后面这张相对比较自然一些。自己也更加的满意。

(记者)两张唱片里的歌词都很美,你创作歌词时是不是那种创作诗歌的状态?

(朴树)以前是,现在不是了,以前讲究辞藻的华丽对称,现在认为最关键是要能真实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能符合音乐的旋律,现在不喜欢表面化的东西,那是花拳绣腿。

(记者)你最喜欢的歌手是许巍,你的那首《生如夏花》与许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社区团组织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