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十个经典哲学问题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1-22    阅读:

十个经典思维悖论
十个经典哲学问题 第一篇

十个经典思维悖论

10.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电车难题”要数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解读: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9.空地上的奶牛(The Cow in the field)

认知论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实验就是“空地上的奶牛”。它描述的是,一个农民担心自己的获奖的奶牛走丢了。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件的一块空地上。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问题是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

解读:

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Edmund Gettier用来批判主流上作为知识的定义的JTB(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件事时,它就成为了知识;这件事在事实上是真的,并且人们有可以验证的理由相信它。在这个实验中,农民相信奶牛在空地上,且被送奶工的证词和他自己对于空地上的黑白相间物的观察所证实。而且经过送奶工后来的证实,这件事也是真实的。尽管如此,农民并没有真正的知道奶牛在那儿,因为他认为奶牛在那儿的推导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上的。Gettier利用这个实验和其他一些例子,解释了将知识定义为JTB的理论需要修正。

8.定时炸弹(The Ticking Time Bomb)

如果你关注近几年的政治时事,或者看过动作电影,那么你对于“定时炸弹”思想实验肯定很熟悉。它要求你想象一个炸弹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藏在你的城市中,并且爆炸的倒计时

马上就到零了。在羁押中有一个知情者,他知道炸弹的埋藏点。你是否会使用酷刑来获取情报?

解读:

与电车难题类似,定时炸弹情景也是强迫一个人从两个不道德行径中选择的伦理问题。它一般被用作对那些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酷刑的反驳。它也被用作在极端形势下法律——就像美国的严禁虐囚的法律——可以被放在第二位的例子。归功于像《24小时》的电视节目和各种政治辩论,定时炸弹情景已成为最常引用的思想实验之一。今年早些时候,一份英国报纸提出了更为极端的看法。这份报纸提议说,如果那个恐怖分子对酷刑毫无反应,那么当局者是否愿意拷打他的妻子儿女来获取情报。

7.爱因斯坦的光线(Einstein’s Light Beam)

爱因斯坦著名的狭义相对论是受启于他16岁做的思想实验。在他的自传中,爱因斯坦回忆道他当时幻想在宇宙中追寻一道光线。他推理说,如果他能够以光速在光线旁边运动,那么他应该能够看到光线成为“在空间上不断振荡但停滞不前的电磁场”。对于爱因斯坦,这个思想实验证明了对于这个虚拟的观察者,所有的物理定律应该和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观察者观察到的一样。

解读:

事实上,没人确切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科学家一直都在争论一个如此简单的思想实验是如此帮助爱因斯坦完成到狭义相对论这如此巨大的飞跃的。在当时,这个实验中的想法与现在已被抛弃的“以太”理论相违背。但他经过了好多年才证明了自己是正确的。

6.特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

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哲学家Thomas Hobbes后来对此进来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解读:

对于哲学家,特修斯之船被用来研究身份的本质。特别是讨论一个物体是否仅仅等于其组成部件之和。一个更现代的例子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乐队,直到某一阶段乐队成员中没有任何一个原始成员。这个问题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于企业,在不断并购和更换东家后仍然保持原来的名字。对于人体,人体不间断的进行着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迫人们去反思身份仅仅局限在实际物体和现象中这一常识。

5.伽利略的重力实验(Galileo’s Gravity Experiment)

为了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速度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的理论,伽利略构造了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如果一个轻的物体和一个重的物体绑在一起然后从塔上丢

下来,那么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两个物体之间的绳子会被拉直。这时轻的物体对重物会产生一个阻力,使得下落速度变慢。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两个物体绑在一起以后的质量应该比任意一个单独的物体都大,那么整个系统下落的速度应该最快。这个矛盾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错误的。

解读:

这个思想实验帮助证明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无论物体的质量,不考虑阻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自由落体的速率都是一样的。

4.猴子和打字机(Monkeys and Typewriters)

另一个在流行文化中占了很大分量的思想实验是“无限猴子定理”,也叫做“猴子和打字机”实验。定理的内容是,如果无数多的猴子在无数多的打字机上随机的打字,并持续无限久的时间,那么在某个时候,它们必然会打出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猴子和打字机的设想在20世纪初被法国数学家Emile Borel推广,但其基本思想——无数多的人员和无数多的时间能产生任何/所有东西——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

解读:

简单来说,“猴子和打字机”定理是用来描述无限的本质的最好方法之一。人的大脑很难想象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无限猴子定理可以帮助理解这些概念可以达到的宽度。猴子能碰巧写出《哈姆雷特》这看上去似乎是违反直觉,但实际上在数学上是可以证明的。这个定理本身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重现的,但这并没有阻止某些人的尝试:2003年,一家英国动物园的科学家们“试验”了无限猴子定理,他们把一台电脑和一个键盘放进灵长类园区。可惜的是,猴子们并没有打出什么十四行诗。根据研究者,它们只打出了5页几乎完全是字母“s”的纸。

3.中文房间(The Chinese Room)

“中文房间”最早由美国哲学家John Searle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这个实验要求你想象一位只说英语的人身处一个房间之中,这间房间除了门上有一个小窗口以外,全部都是封闭的。他随身带着一本写有中文翻译程序的书。房间里还有足够的稿纸、铅笔和橱柜。写着中文的纸片通过小窗口被送入房间中。根据Searle,房间中的人可以使用他的书来翻译这些文字并用中文回复。虽然他完全不会中文,Searle认为通过这个过程,房间里的人可以让任何房间外的人以为他会说流利的中文。

解读:

Searle创造了“中文房间”思想实验来反驳电脑和其他人工智能能够真正思考的观点。房间里的人不会说中文;他不能够用中文思考。但因为他拥有某些特定的工具,他甚至可以让以中文为母语的人以为他能流利的说中文。根据Searle,电脑就是这样工作的。它们无法真正的理解接收到的信息,但它们可以运行一个程序,处理信息,然后给出一个智能的印象。

【十个经典哲学问题】

2.薛定锷的猫(Schrodinger’s Cat)

薛定锷的猫最早由物理学家薛定锷提出,是量子力学领域中的一个悖论。其内容是:一只猫、一些放射性元素和一瓶毒气一起被封闭在一个盒子里一个小时。在一个小时内,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几率为50%。如果衰变,那么一个连接在盖革计数器上的锤子就会被触发,并打碎瓶子,释放毒气,杀死猫。因为这件事会否发生的概率相等,薛定锷认为在盒子被打开前,盒子中的猫被认为是既死又活的。

解读:

简而言之,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是因为事件发生时不存在观察者,盒子里的猫同时存在在其所有可能的状态中(既死又活)。薛定锷最早提出这个实验是在回复一篇讨论量子态叠加的文章时。薛定锷的猫同时也说明了量子力学的理论是多么令人无法理解。这个思想实验因其复杂性而臭名昭著,同时也启发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最奇异的就属“多重世界”假说,这个假说表示有一只死猫和一只活猫,两只猫存在在不同的宇宙之中,并且永远不会有交集。

1. 缸中的大脑(Brain in a Vat)

没有比所谓的“缸中的大脑”假说更有影响力的思想实验了。这个思想实验涵盖了从认知学到哲学到流行文化等各个领域。这个实验的内容是:想象有一个疯狂科学家把你的大脑从你的体内取出,放在某种生命维持液体中。大脑上插着电极,电极连到一台能产生图像和感官信号的电脑上。因为你获取的所有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都是通过你的大脑来处理的,这台电脑就有能力模拟你的日常体验。如果这确实可能的话,你要如何来证明你周围的世界是真实的,而不是由一台电脑产生的某种模拟环境?

解读:

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很像《黑客帝国》,那么你说对了。这部电影以及其他一些科幻作品,都是在这个思想实验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是让人们质疑自身经历的本质,并思考作为一个人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这个实验的最初原型可以一直追溯至笛卡尔。在他的《Meditations on the First Philosophy》一书中,笛卡尔提出了能否证明他所有的感官体验都是他自己的,而不是由某个“邪恶的魔鬼”产生的这样的疑问。笛卡尔用他的经典名言“我思故我在”来回答这个问题。不幸的是,“缸中的大脑”实验更为复杂,因为连接着电极的大脑仍然可以思考。这个实验被广泛的讨论着,有许多对于此实验前提的反驳,但仍没有人能有力的回应其核心问题:你究竟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是真实?

《庄子》中最经典的10个处世哲学
十个经典哲学问题 第二篇

《庄子》中最经典的10个处世哲学

2014-10-26 18:34

《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原书分为内、外、杂篇,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至西汉大致成形,而今本《庄子》仅33篇6万5千多字,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它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庄子》中最有深意的10个处世哲学:

1、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如果一个人能保持淳朴本性的话,那他就是这世界上最完美的人。

2、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主观偏见会妨碍对真理的追求,花言巧语容易掩盖真言。

3、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最大的快乐就是摆脱了世俗所谓的快乐,最高的荣誉就是摆脱了世俗所谓的荣誉。如果我们能把世俗的钱财、美色、权利、荣誉都放下,也许就会体会到生活中真正的快乐。

4、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即使全世界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努力,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反对他,他也不会因此而灰心丧气。在人生道理上,听取他人的意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准则去做事,不受外界的影响,不做随风摇摆的人。

5、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一个人的嗜好欲望太多的话,他的本性智慧就会被遮蔽。当人沉醉于财色名食睡等享受时,个人的判断力就会受影响,甚至失去智慧的心。

6、绝迹易,无行地难。

不走路当然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但如果一个人又要走路又不留下痕迹,这就很难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做事情不能不考虑后果,这便是“因果”了。

7、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十个经典哲学问题】

知道自己的困难处境无法改变,而安于这种处境,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这样。生活工作中必然会碰到无法逾越的困难,平静地接受现实,这便是生活中的智慧了。

8、以众小不胜为大盛。

在一些小问题上,不与世俗之人争胜负,而在大的方面取得胜利才是真的胜利。为一点儿小利小益你争我夺,是智者所不愿意做的,以一种超脱的心态看到更高远的目标,就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9、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

因为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的人,必然会因为遇到困难、灾祸而互相抛弃。以名利为出发点的友谊,会因利益关系的结束而结束,真正的友情,来自相同的志趣和人生理想。

1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君子以义相交,他们之间的交情常常像水一样平淡;小人以利相交,他们之间的交情常常像美酒一样甘甜。君子之间的交情虽平淡,却能保持长时间的亲近;小人之间的交情虽然甘甜,却一点也不牢固,容易断绝。

十大经典哲学故事
十个经典哲学问题 第三篇

十大经典管理哲学故事

故事一: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有感:新加坡听到的一句话-制度决定行为。

故事二:

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

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教授这样愤愤地想道,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

事情严重了。下车胎的人居然将螺丝也都下掉。没有螺丝有备胎也上不去啊!

教授一筹莫展。在他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嘴里唱着不知名的欢乐歌曲。他发现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来问发生了什么事。

教授懒得理他,但出于礼貌还是告诉了他。

疯子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面下了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三个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

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疯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其实,世上有许多的人,由于他们发现了工作中的乐趣,总会表现出与常人不一 样的狂热,让人难以理解。许多人在笑话他们是疯子的时候,别人说不定还在笑他呆 子呢。 做人呆呆,处事聪明,在中国尤其不失为一种上佳做人姿态。

故事三: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

故事四:

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就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b急死了,骂道:“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A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二十一世纪,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特别是入关在即,电信,银行,保险,甚至是公务员这些我们以为非常稳定和有保障的企业,也会面临许多的变数。

当更多的老虎来临时,我们有没有准备好自己的跑鞋?

故事五: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的创造自己的将来。

故事六: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A问:为什么?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

非常被动。”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其实这也正是B的初衷。一个人的工作,永远只是为自己的简历。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故事七:

曾经有个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的人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 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故事八: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 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 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 个数呢?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

故事九: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事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故事十:【十个经典哲学问题】

陈阿土是个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已。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 “GOODMORNINGSIR!”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如是 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MORNINGSIR!” 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但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烦的。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MORNING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啊!!真是丢脸死了。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MORNING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又一天的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GOODMORNINGSIR!”与此同时,服务生叫的是:“我是陈阿土!”

十句人生经典哲理语句
十个经典哲学问题 第四篇

十句人生经典哲理语句

第一句,知足者身贫而心富,贪得者身富而心贫。不是常说知足常乐吗?乐什么,就是乐我们的心富,虽没有多少财产,收入也没有在职的高,但我们心无牵挂。人是有思想的,思想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第二句:人生只有三天,迷惑的人活在昨天,奢望的人活在明天,只有清澈的人活在今天。昨天已经过去,是过了期的支票,明天还没有来到,是不可提取的支票,只有活在今天是最现实的。

第三句:人生只不过来去走一遭,是来圆缘,不必斤斤计较,让自己怒火攻心。语云“生年不过百,常怀千岁忧。百事从心起,一笑解千愁”。如果想到我们都是来去匆匆的过客,只不过是到世间走一遭,还有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值得计较呢?

第四句:活得简单不难,只需懂得为自己而活,为美好而生,为幸福而做。需求越小,自由越多;奢华越少,舒适越多。

第五句:多一分快怡,少一分忧伤;多一分真实,少一分虚伪;多一分悠闲,少一分忙乱。这四多四少很重要,有了它们就活得心情舒畅。老年人完全可以自主地安排好生活,善待自己,这样便会内心富饶。

第六句:少气多闲,身忙心闲。真正做到这八个字不容易,关键是个“闲”字。老年人安度晚年一定要有闲心,当然干点家务事也好,如果什么事都不做也无聊,但是不要身忙心乱,要身忙心闲。

第七句:改变一下自己的态度去适应不同的情况,心情轻松舒畅,不要心郁气结,跟自己过不去。人到老年,什么事都看透了,无论如何自己不要跟自己过不去,一定要善待自己莫烦恼。

第八句:人生一场,别人追屋逐堡,我只要风花雪月,花棚石凳,小坐微醺,歌一曲,茗一杯,自得其乐。住宅舒适方便就行了,何必非要楼上楼下。一首歌,一杯茶,养养花,养养鱼,享受自然之美不是很好吗?

10个经典哲理小故事
十个经典哲学问题 第五篇

10个经典哲理小故事

第1篇 、 宽容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牠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牠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

第2篇 、 求人不如求己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人问:“你是观音吗?【十个经典哲学问题】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十个经典哲学问题】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人生风雨,迷途困境,何处避雨,何时得渡,要想真正解脱,只有靠自己。]

第3篇 、 鲨鱼与鱼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可是失恋过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它怕痛。

[很多人像这条鲨鱼一样,在多次的挫折、打击和失败之后,就逐渐失去了勇气。激情死了,梦想死了,剩下的只有黯淡的眼神和悲伤的叹息,无奈,无助和无力。]【十个经典哲学问题】

第4篇 、 对着大山喊话的孩子

有一个孩子跑到山上,无意间对着山谷喊了一声:“喂……”声音刚落,从四面八方传来了阵阵“喂……”的回声。大山答应了。孩子很惊讶,又喊了一声:“你是谁?”大山也回音:“你是谁?”孩子喊:“为什么不告诉我?”大山也说:“为什么不告诉我?”

孩子忍不住生气了,喊道:“我恨你。”他哪里知道这一喊不得了,整个世界传来的声音都是:“我恨你,我恨你……”

孩子哭着跑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对孩子说:“孩子,你回去对着大山喊‘我爱你',试试看结果会怎样,好吗?”

孩子又跑到山上。果然这次孩子被包围在“我——爱——你,我——爱——你……”的回声中。

孩子笑了,群山笑了。男孩不解的、迷惑的摇摇头。

[有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着别人的态度太冷漠、情绪太不好,却不知你自己是对方一面最好的镜子——如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况,不妨问问自己做了什么——想让别人爱你,你得先去爱别人。]

第5篇 、 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

有一个人从小双目失明,懂事后,他为此深深烦恼,认定是老天惩罚他,感到这辈子都完了。

后来,一位老师对他说:“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作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若干年后,当地传诵着一位德意双馨的盲人推拿师的故事。

上帝知道这件事后,笑道:“我很喜欢这个美丽而睿智的比喻,但要声明一点;所谓缺陷是生理上的。那些有道德缺陷的人是烂苹果,不是我咬的,是虫蛀的。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你的丑陋不是因你前世有过错而受到惩罚,相反,你曾经是上帝最钟爱的人,不要因为你的某种缺憾而懊恼,今天的你也许并不出众,也许明天,你就是美丽的彩虹!所以说,外表并不存在美丽和丑陋,那些只是人们的个人观点罢了,而真正能够决定你美丽和丑陋的人,应该是你自己。只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加上善良的心灵。你,没有理由不是最美丽的,至少,你发现了最完美的自己……]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

[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滚进的财源。]

第7篇 、 壁虎的故事

在日本发生了一件事:有人为了装修家里,拆开了墙;日式住宅的墙壁通 常是中间架了木板后,两边批上泥土,其实里面是空的。

他拆墙壁的时候,发现一只壁虎被困在那里一根从外面钉进来的钉子钉住了那只壁虎的尾巴。那人见状,既觉可怜又感好奇,他仔细看了看那根钉子,天啊!那根钉子是十年前盖那房子的时候钉的。

到底怎么回事?那只壁虎竟然困在墙壁里活了整整十年!黑暗中的墙壁里的十年,真不简单。不对呀?他继而寻思,尾巴被钉住了,一个步子也跨不出的这只壁虎,到底靠什么撑过了这十年?他于是暂时停止了装修工程看看它到底吃了什么 !他要一探究竟。

过了不久,不知从哪里又钻出来一只壁虎,嘴里含着食物 ...啊!他一时愣住了,这是什么样的情形啊?为了被钉住尾巴而不能走动的壁虎,另一只壁虎竟然在十年的岁月里一直不停地衔取食物喂它。

他看了以后,很感动,想像不岀两只壁虎之间的关系: 亲子,朋友,爱人,手足...... 他走出房间辞退了装修工,轻轻锁上房门,把这间房屋留给这两个懂情的生灵。

[我们不必探讨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其实故事的真假并不重要,而真正的重要的是它的喻意。在人类的社会中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与人获取相关的信息更快速,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否也越来越接近呢? 想想那只被困在墙壁中的壁虎,想想那只十年如一日给那只被困的同类喂食的壁虎。我们为它们锲而不舍,为生命而顽强坚持的精神所感动,为它们那种凭毅力战胜困难的决心所感动,为它们那种爱,为它们那种永不放弃对方的真挚情感所感动。... 所以,永远也不要放弃你所爱的人!

一只小青蛙厌倦了常年生活的小水沟——水沟的水越来越少,它已经没有什么食物了。小青蛙每天都不停地蹦,想要逃离这个地方。而它的同伴整日懒洋洋地蹲在浑浊的水洼里,说:“现在不是还饿不死吗?你着什么急?”终于有一天,小青蛙纵身一跃,跳进了旁边的一个大河塘,那里面有很多好吃的,它可以自由游弋。

小青蛙呱呱地呼唤自己的伙伴:“你快过来吧,这边简直是天堂!”但是它的同伴说:“我在这里已经习惯了,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懒得动了!”

不久,水沟里的水干了,小青蛙的同伴活活饿死了。

[只有敢于打破自己固有的圈子,才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可能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些死守习惯、不愿脱离惯有轨迹的人永远都不会有所突破。

约翰为了聪明地选择死后的归宿,他分别参观了天堂和地狱。 他首先来到了地狱,看到所有的人都坐在餐桌旁,桌上摆满了各种美味。奇怪的是,他们全都面黄肌瘦,一个个无精打采。约翰仔细一瞧才发现,原来餐桌上的人左臂都捆着一把叉,右臂捆着一把刀,刀和叉的手把长达4尺,掌握刀叉的人根本吃不到桌上的东西,因此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食物挨饿。

约翰又来到了天堂,发现所有的用餐设备和方式跟地狱都一模一样。但这儿的人却面色红润,而且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约翰感到非常奇怪,他们为什么不怕饥饿?约翰很快地看出了答案,原来天堂的人从不把手上的食物喂给自己,而是愉快地递给他人吃,这样,谁都可以吃上美味佳肴;而地狱的人只想喂自己,所以只能挨饿。

[天堂和地狱原本就只有一步之遥,只是因为多了温情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天堂成了欢声笑语的场所,地狱成了满是抱怨和饥饿的地方。

佛下山布道讲经,在一家店铺里看到一尊珍贵的释迦牟尼像。店铺老板要价五千两纹银。佛非常喜欢那尊佛像,欲讨价还价。店老板见佛如此钟爱,便更加咬住价格不放。佛回到寺院对众僧谈起此事,众僧问佛打算多少钱买它,佛说:“天理犹存,当有办法,万丈红尘,芸芸众生,欲壑难填,则得不偿失啊!” “怎么普度呢?”弟子问。“让他忏悔。”佛笑曰。一名弟子被安排到那店铺和老板 砍价,讲到四千五百两,未果。

第二天,第二名弟子讲到四千两,未果。.

第三天,…… 如此,到第九天时,买主所给的价钱已经低到二百两。眼看着买主一个比一个给的价格低,老板开始怨责自己太贪心。

第十天,佛亲自下山,以五百两纹银与老板交易。老板非常高兴,又赠送佛龛台一具。佛谢绝了佛龛,单掌作揖笑着说:“欲望无边,凡事有度,一切适可而止吧!”

[做人不可贪,凡事要有度!沉溺于贪婪之中,往往会失去正确的思维,念头稍微差异,境界完全不同。这个故事给人的警示很多,很多。。也有人说这故事该送给那些炒股的散户们!

2016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解读
十个经典哲学问题 第六篇

一、习近平同志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同志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了不同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高度重视学习、宣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这是从历史的角度来阐述的。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科学方法。习近平同志说,“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才能“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有机统一的,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建设的重大任务。”作为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就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方法论。一言以蔽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正是依据习近平同志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论述,中宣部组织编写了这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这是一本党员干部读本,它的特点在于,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与方法统一、理论性与可读性统一,力图做到通俗易懂,从而用简洁的话语讲清深刻的道理。

二、《十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征

《十讲》的指导思想,那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在不同的民族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然存在着一个民族化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取得民族的形式,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说,就是要有“中国特性”,成为中国人民认识历史、改造现实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要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必然要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所以,毛泽东同志提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要加以总结,珍惜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使现实的问题上升为理论的问题,给予马克思主义的解答,并在这个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和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吸取精华,并对之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习近平同志在“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专门强调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一种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的问题。这种转换、发展的关键,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使马克思主义取得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用马克思主义去分析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使现实问题上升为理论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分析、批判、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十讲》的基本特征就是强调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强调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并指出“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正确认识世界,进而去改造世界。所以,习近平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有机统一的。

三、《十讲》三个重要观点的阐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力求以简洁的话语讲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个基本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应该说,阐述的较为清晰、明白了。今天,我着重讲述其中的三个更为重要的观点,这就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如何科学地把握矛盾分析法;如何理解历史规律的特点。

“世界的物质性和一切从实际出发”,一要分清实际中的现象和本质,把握事物的本质。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二要分清实际中的形式与内容,把握事物的内容。三要分清实际中的局部和全局,把握事物的全局。四要分清实际的主流与支流,把握事物的主流。五要分清实际中的偶然与必然,把握事物的必然。六要分清实际中的可能和现实,把握事物的趋势。

“事物的矛盾运动和矛盾分析法”。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毛泽东同志说过,辩证法“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因此,学习辩证法,最主要的,就是要科学地把握矛盾分析方法,并把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本的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与改革”。这一讲的核心问题是历史规律,也就是社会发展规律的问题。规律有自然规律和历史规律两大类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么样看待历史规律的?

第一,历史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历史规律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实现的。第三,历史规律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的,但我们又不能把人的活动和在人的活动中形成的历史规律等同起来。

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时要高度重视历史规律的问题,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性隐藏在历史事件单一性的背后,自然现象差异性正好隐藏在自然事件相似性的背后。所以,在研究自然现象时,我们应该从相似中看到相异,在研究历史事件时,我们应该从相异中看到相同,从单一性看到背后的重复性、常规性,从而发现历史规律。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宗旨,就是改变世界,使人得到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讲过,他所创立的“为历史服务的哲学”就是要“推翻那些使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被蔑视的一切关系”,“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就是要“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确立有个性的个人”,使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代世界的重大问题从根本上说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大的当代意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们依然具有现实的意义。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仍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五、学好哲学,终生受益

“学好哲学,终生受益”这是陈云同志一再强调的。就本义而言,哲学是“爱智慧”,但是,这里容易产生误解,这就是认为哲学是“爱”智慧,它本身不是智慧。实际上,哲学本身就是智慧,是一种大智慧。哲学并不是博学或是无所不知的,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的话说,博学并不能使人智慧,而无所不知的只能是神学。历史已经证明,凡是以无所不知自诩的思想体系,就像希图万世一系的封建王朝一样,无一不走向没落。哲学本身并不是博学,而是一种智慧,它给人生存和发展以勇气和智慧,通俗地说,是一种大勇大智。

2016钱学森与马克思主义
十个经典哲学问题 第七篇

钱学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也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最高概括,它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认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前三者与后者不是并列的关系。具体地说,辩证唯物主义的崇高地位及其概活性是由于它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也就是反映了所有科学的普遍而共同的规律,因此,全部科学、理论都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不能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具备的高度概括性。同时,又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万古不变的教条,要不断以各门具体科学的成果来车富、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甚至凡是人类通过实践不断积累起来的一切知识性、经验性和还不系统、不成其为科学或称“前科学”的大量零金碎玉,以及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以外的所有知识,都要随时注意与之交流,予以整理、鉴别、提炼、吸收进来,充实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具备的不断生长的开放性。钱学森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具概括性与开放性的观点,扩展与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使之更具有无限生命力。

一、钱学森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段比较长的时期。与其他一些著名科学家一样,他也经历了由一位朴素、自发的辨证唯物主义者到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者的转变历程。

钱学森很早就对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始终进行着不懈的探索。20世纪30年代他留学美国,有两个人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个是他的导师、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教授。正是这位导师使他在飞行动力学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与冯·卡门齐名的世界著名科学家;另—个就是他的老师、也是冯·卡门教授的学生马利纳教授。正是由马利纳介绍,钱学森参加了加州理工学院教授们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在这个小组里,他参加了学习和讨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等,还听过美国共产党书记的演讲。为此,在麦卡锡主义横行美国的20世纪50年代,他曾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无理拘押15天,遭受了种种折磨,不但体重陡然减轻30磅,随后还受到联邦调查局特务长达5年的日夜监视和跟踪。

这一时期,从哲学思想来说,他只是一个自发的、朴素唯物主义者。因为他这时既没真正找到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构成自己的哲学思想。正如他自己所说:“只是在工作中,从经验和教训中得到了几条治学应该注意的东西,如看问题应栈什么样的角度,碰了钉子又如何办等。”在为回到祖国而斗争的几年时间里,为了使自己的思想能跟上祖国飞跃发展的形势,他开始初步直接接触马克思主义,自觉地学习了《资本论》、《自然辩证法》等经典著作。当然,在美国麦卡锡分子的骚扰下,学习不可能系统、全面。

回到祖国后,钱学森开始系统、认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著作。1955年10月9日,回国后的第二天,他便在广州新华书店买了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批判》、《哲学笔记》,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以及由苏联康士坦丁诺夫主编的《历史唯物主义》等许多经典哲学著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如饥似渴,认真、自觉学习和研究自然辨证法。他多次讲到:“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的著作,发现自己在美国总结出来的那几条治学心得,比起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就好比大海中漂着的几个小水池,算不了什么。”通过这自觉、认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他很快就由朴素唯物主义转变为一个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者。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同自己的科研实践结合起来,在20世纪50年代就写出了《技术科学中的方法论问题》和《技术科学的研究能脱离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吗?》等文章。这为他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科研实践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他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指路明灯,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

在长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与实践中,钱学森深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他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一切知识的最高概括。他认为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既然是人类知识的最高概括,那么,人类知识有新东西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然要发展,要吸收新的科学成果”;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技术的最高概括,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理,因此,我们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就必须用来指导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正因如此,他不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而且不断总结自己的科研实践,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以渊博的学术和一个自然科学家特有的眼光,从1979年发表《科学学、科学技术体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化和发展等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如果说,钱学森早年曾经是硕果累累的伟大科学家(1989下获“小罗克韦尔奖”足以说明)的话,那么,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晚年的钱学森又成了一位卓有见地的马克恩主义哲学家。

二、研究马克思生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

1991年10月16日,江泽民同志在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仪式上的讲话对他给予很高的评价:“他几十年来坚持用马克恩主义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社会活动,无论在何种政治风浪下,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完全可以说,钱学森同志是我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经历体现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追求进步的正确道路。”

在谈到发展智力,发展创造能力问题时钱学森说:“人的智慧是什么?我觉得,人的智慧就在于真正掌握了客观世界最基本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今天,我们中国人民很幸运,因为我们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这样一个观念,我们要取得最高的创造力,最高的智慧,就应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建系统学》106页)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人类的知识最后要概括到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就是科学的哲学,不是臆想的哲学,不是乱编的哲学。从实践上升到科学的理论,又从经过实践考验的科学理论再上升到、概括到哲学。这一观点,不知哲学家是否接受?最近几年我常宣传这—观点。正因为这样,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道理的,是经过实践考验的,是最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它联系到各门科学就产生了各种科学的哲学,这些大家已经知道。例如,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科学的哲学,等等。它们都要有哲学的概括,最后综合起来再概括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就是我常宣传的现代科学的体系。”(《创建系统学》l05页)由此可以看出,钱学森确实是一位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自觉改造世界观和人生观,自觉运用辩证唯物论指导科研,勇于开拓和创造的科学家。

钱学森经常告诫他的下属或身边的同志,要多读点哲学书,实践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矛盾论是辨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要讲究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才能使导弹、火箭的研究取得事半功倍的发展。他经常语重心长地告诫人们,人要有创造性,最高的创造性,要有真正的智慧,必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理很简单,因为这是人类知识最高的、最正确的概括,你掌握了这个锐利工具,当然会站得高、看得远。

从事综合性、交叉学科研究以及复杂工程系统开发与建设的科技人员,经常面对具有深刻社会性、复杂系统性的研究课题,客观上要求他们应当具有广阔的视野,开阔的思维,宽阔的胸怀。为此,应当自觉地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钱学森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认为:“马克思理论是迄今最科学的社会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人类知识的最高概括,要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他以其亲身经历谆谆告诫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实是个宝,是—件锐利的武器。我们在搞科学研究时(当然包括交叉科学),如若丢弃这件宝贝,实在是太傻了!而如果能在交叉科学的研究中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那交叉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这是必然的,毫无疑间的。”

不论研究什么问题,钱学森总是能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分析和衡量,看看这个问题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比如他对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认识过程就是如此。他认为,这个方法的特点就是把很多很多不同的人的定性认识综合起来,综合的最后结果要达到定量的认识,所以这个过程就是从很多很多定性认识,经过处理变成定量的,定量跟原来的定性不在同一个水平上,是更高一层的东西。这个过程就是从低层次的定性到高一层次的定量,然后定量累积起来成了更高层次的定性。这是人认识过程的不断发展,也就是从前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循环往复发展。所以这个中心思想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性和定量是在不同的层次,而且是个辩证的过程,这个思想很重要。国外的学者不领会这个意思,他们总认为定性是定性,定量是定量,是两个不相干的东西。那是不对的。大概也有有人定性和定量放在同一个锅里煮,放在一个水平上看。这也不对,也解决不了问题。这就是—个定性定量的辩证法。

哲学家们常讨论哲学的研究对象,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钱学森认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十一个部门、十一架桥梁,然后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就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全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地理科学、建筑科学和文艺理论这十一大部门的关系。“如果这个关系明确了,那么哲学是研究什么对象的,那不是一目了然了吗?也就是我常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指导科学技术研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必然发展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死的,它一方面指导我们的科学技术工作,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工作实践总结出来的理论,必然会影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深化。”(《创建系统学》,2001年)钱学森这一观点,应该为当今的哲学家们所接受和赞同,因为这一观点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化和发展,为哲学家们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

1985年,钱学森在一次谈话中指出:“我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全部科学技术组织在一起,也可以解决当前哲学界在议论的一个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人类的社会实践就是这样,先形成经验知识,这是前科学,然后上升到科学,在一步步上升,最后概括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117~118页)

钱学森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这样明确了主观对于客观的依存关系,但又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人正是作为认识主体掌握客观规律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这些当然是不能任意改变的原理,是我们的哲学家们所熟知的。”同时他又指出;“但哲学家们似乎不太深究认识主体在人类社会中的发展变化、认识主体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86页)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