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通江县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05    阅读:

南方国有林场发展林下经济现状及模式
通江县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第一篇

南方国有林场发展林下经济现状及模式

摘要 结合国有林场营林生产的特点和南方人工林生长情况,提出南方国有林场发展林下经济具有较大优势。同时还根据国有林场发展林下经济的现状,提出发展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提出国有林场要率先实行林业战略转型发展,在林业生态建设中起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

关键词 南方国有林场;林下经济;优势;现状;模式

我国国有林场是国家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基地。按照我国新时期林业发展战略要求,国有林场要率先实行林业战略转型发展,加速转变以木材生产为主,粗放经营的传统林业发展方式,构建以生态建设为主、优质高效多功能和可持续经营的现代林业发展方式,实现林业科学发展。由于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抵御灾害、吸尘杀菌、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改善气候、保护物种、保存基因、固碳释氧等功能,因而就要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个森林环境,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为人类享有和服务[1],笔者就我国南方国有林场发展林下经济提出看法。

1 南方国有林场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

国有林场是国家事业单位,肩负着国家生态建设、经济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当前,我国林业发展要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综合发展,集约经营,质量效益优先,推动绿色增长和可持续经营”的发展方式,打造森林覆盖率高、森林生长率高、林地产出率高、劳动生产率高、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四高一持续”的现代林业。南方国有林场具备一整套完备的经营管理机构,具备专业技术过硬的林业科技人才队伍和熟识林业工作的职工队伍。国有林场依照国家林业政策编制有森林经营方案,有长期、中期和短期生产经营计划,有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林业统计数据,并且还建立有森林资源信息库等。因此,国有林场对于发展森林多种经营,是有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做好实际工作的,建议国有林场把发展林下经济纳入生产经营计划当中。

2 南方国有林场发展林下经济现状

2.1 新造林地间种农作物

南方国有林场在造林前都要进行林地清理,然后挖穴整地,林行距是2 m×2 m,因此2株之间可以横向起带状畦,种植农作物,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增加单位和职工经济收入[2]。同时,新造林地当中种植农作物,可以在夏季时给苗木遮挡部分赤热的阳光,降低地面温度,避免幼苗被阳光晒枯。新造林地插种农作物还可以减少杂草生长,有益幼树生长。另外,给农作物施肥时,幼苗也同时获得吸收。间种的农作物可以是黄豆、绿豆、花生、芋头、土豆等。高杆农作物和攀藤农作物不适宜在幼林地间种,会影响幼苗生长。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试行在新造林缓坡地横向起畦间种黄豆、绿豆和花

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前景
通江县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第二篇

浅谈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前景

摘 要:我国大部分的国有林场过去都采取单一的林业经济发展

模式,以至无法充分利用林区广阔的林下空间,最终导致林业资源

被浪费,林区经济综合效益相对较低。广西国有林区利用其优越的

地理自然优势,依托广渺的森林资源和辽阔的林地空间,大力发展

林下经济,成功探索出多种高效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如林下种植

模式、林下养殖模式、森林旅游模式等,为整个广西省的经济发展

提供了新的增长力。

关键词:广西国有林场;经济发展模式;林下经济【通江县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中图分类号:f326.25 文献标识码:a

1 背景

国有林场所管辖的土地较多,但其发展一直较为平缓,很多地区

的林下经济延续过去传统的单一发展模式,既不适合经济发展与生

态环境的平衡发展,也无法有效地促进经济的高效长期发展。广西

国有林场的发展急需新的发展模式——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从

广西国有林场近年来的发展经验来看,发展林下经济前景非常乐

【通江县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观。

2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

2.1 单一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综合效益较为低下

【通江县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长期以来, 我国大部分的国有林场一般都习惯采取单一的林业经

济发展模式,以至于无法充分利用林区广阔的林下空间,最终导致

对通江县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
通江县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第三篇

对通江县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0-9-30 来源:何光普 字体显示: 大 中 小 访问次数:38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业创业,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下种养业,积极发展森林旅游,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这是20多年来中央一系列“1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发展林下种养业和生态旅游。通江县地处大巴山米仓山东段南麓,是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建设重点县和四川省盆周山区林业资源大县,共有林地387万亩,占全县幅员面积62.5%,森林覆盖率达58.77%,农民人均占有林地近6亩。如何科学、合理利用好丰富的林地资源,进一步加快林下资源综合开发,促进林下经济发展,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必须认真思考和深入探索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林下经济成为林农增收的新途经。2009年全县林业总产值达5.3亿元,林下经济总量已占全县GDP的11.3%,农民人均实现林业收入768元,占年收入的25%,其中以林菌结合的森林蔬菜产业、林茶结合的茶叶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年产值分别达3.47亿元、1.03亿元、2000万元。国有林场依托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山野菜采集、林药间种、林下养殖等林区职工自营经济,2009年实现产值600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职工40%的收入来自林下经济发展。

(二)发展林下经济成为加快发展的新产业。2010年,全县发展袋料香菇1300万袋、段木香菇67万瓶、袋料银耳5万袋、段木银耳60万瓶、段木木耳38万瓶、蔬菜型食用菌400万袋,预计菌类森林蔬菜总产量可达2200吨(鲜品),可实现产值1.65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00

余元。培育了一批菌类林下经济专业村,其中产值200万元以上的专业村有5个,从事耳菇林下经济生产农户3万多户,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专业大户达2680户。新发展林茶产业基地10余万亩,培育林茶产业重点乡(镇)11个、重点村51个。新建森林旅游接待中心2家,乡村生态旅游农家乐66家。森林蔬菜、有机茶叶、生态旅游等林下经济已成为推动通江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三)发展林下经济成为拉动农村内需的新举措。全县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林农从林业上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收益,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随同也拉动了农民的消费水平。该县空山乡通过大力发展核桃、板栗等经果林,兼顾利用林下养空山黄牛、森林跑山鸡、种植反季节蔬菜等林下经济产业,2009年仅干果实现产值500余万元,人均干果经济收入794元。农民建房、开办农家乐、建养猪场、养牛场、养鸡场和农特产品贸易等空前活跃。据统计,全乡 900多户农户进行了家园改造,有3%的农户建起了小洋楼,家家都有电话、电视,80%的家庭有洗衣机、电饭煲,30%的家庭有电冰箱。该乡后坝村支部书记肖裕梦说:“发展林下经济是空山农民致富的唯一选择,等漫山遍野的干果林、药材林投产后,空山就真的是座宝山了!”

(四)发展林下经济成为通江品牌的新亮点。随着通江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步打造出一批全国知名林产品牌,通江银耳、木耳、香菇等森林蔬菜生产基地获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雪花牌”通江银耳、香菇、木耳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标识使用权;2005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通江时,称赞“通江„两耳一菇‟,小有名气,大有作为”。今年,“雪花牌”通江银耳又被四川省商务厅命名为“四川老字号”,还有通江罗村茶叶、通江木耳、通江蕨菜等林下经济产品已成为通江特色林产品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响亮名片。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林下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林下经济总量偏小。我县林下经济总量与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还不相适应,尚存足够的发展空间。通江虽然是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但还未挤身全省林业产业强县之列。

二是模式及品种单一。全县林下经济仅有林菌、林药、林禽、林畜等几种模式,而且林下经济产品也较单一,很难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三是发展基础条件差。由于通江地形地貌复杂,森林资源多分布于高、远、僻等山地,这些地方普遍存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从而制约了林下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四是理解认识有偏差。部分农户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扶持方式、优惠政策、市场前景等认识不够,存有“小富即安”和“家庭副业”的思想,认为发展林下经济只是“重在参与”,从而缺乏做大做强的林下经济产业意识。

五是指导服务跟不上。由于我县林下经济发展技能培训与服务指导跟不上,科技推广范围小,职能履行差,服务能力弱等缺点暴露无遗,没有形成订单林业,各农户单兵作战、自产自销,市场竞争力不强,并且农户在种养过程中因缺乏科学种养技术和管理方法,病虫害发生率较高,致使种养成本过大,经济效益不高。

三、几点思考

(一)深化认识,不断提高规划水平。要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把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林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林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要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确定中长期发展目标,科学选择,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提高林下经济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坚持“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在每个示范村着力培育3—5名大户,建立一批“林下经济走廊”、“林家铺子”、基地乡、产业村。

(二)创新模式,着力夯实发展根基。要按照县委“四大产业富民,开发资源强县”的发展思路,坚持“政府投资建设施,业主租用搞发展,农民入股增效益”的产业发展机制,着力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公司(大户)+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尽快改善我县林下经济产品交易无序,散乱自由的经营状态,将简单的、原始的“小农经济意识”逐步转移到以林下种养为基础,工

厂化生产、商品化产出为主的发展道路上来。要采取政策启动、科技推动、示范带动、利益驱动的激励机制,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发展龙头,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林下经济发展。

(三)优化环境,大力改善发展条件。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广大农民真正获得了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既无形增加了林农的有形资产,更为广泛地增加了林农依托林地的发展空间。如何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把耕地变为林农的“米袋子”,把林地变为农民的“钱箱子”,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协调服务、形成合力。一要搞好技术服务,优化发展软环境。整合技术服务资源,由县林业和科技部门牵头,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成立林下经济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二要搞好资金服务,优化发展硬环境。各乡镇财政每年应安排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农户和林地基础设施建设。县林业及相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县银行部门要创新信贷担保形式,推行林权抵押担保贷款,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三要搞好市场服务,优化发展市场环境。按照群众自愿、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成立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或协会,发展经纪人队伍,加强市场研究,建立预警机制,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使林下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四)加强领导,不断完善责任机制。林下经济是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大做强林下经济这块“蛋糕”关键在领导。一要成立林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有林地资源的乡镇进行规划、管理和指导、协调与服务。有林地资源的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制定发展规划、工作措施和奖惩办法。二要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将林下经济发展目标分解到对应乡镇和村,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目标,严格考核,实行目标管理,纳入各级党政的年终考核。三要实行职能部门包挂督导责任制,县林业、农业、畜牧、科技等涉农部门对县内有林地资源的乡镇实行挂包督导,帮助建立示范基地,培育和扶持种养大户,组建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不断提高林下经济组织化程度。(作者系通江县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

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通江县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第四篇

龙源期刊网 .cn

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作者:谭燕南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3年第05期

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发展林下经济的背景和意义,并以文水县为例,全面展现了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林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就促进林下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战略性建议。

关键词:林下经济;生态;民生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复合经营活动。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促进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山西省发展林下经济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优越的气候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明显的区位和市场优势。全省林下经济从改革开放前的萌芽状态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并迎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大好发展机遇。文水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西缘,吕梁山东麓。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7°15″至37°35′9″,东经111°29′47″至112°19′15″之间。东隔汾河与祁县、平遥县相望,南与汾阳市接壤,西与吕梁市离石区交界,北与交城县、清徐县相邻。全县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1064.5平方公里,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一、文水县的基本情况和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

全县树种以油松、云杉、落叶松、桦、杨树为主,经济林以梨、枣、葡萄等果树为主。野生植物有乔木、灌木、藤木植物、草本植物、菌类5类。境内药材资源比较丰富,野生药材品种有甘菜、党参、黄芪、猪苓、枸杞、柴胡、大麻子等50余种。现有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10万亩,全县从事林下经济的农业人口5万人,2012年实现产值5亿元,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基本模式如下。

1.林下种植。现有林下种植面积2万亩,主要发展模式有:林药、林菌、林粮、林果和林茶模式等。

2.林下养殖。现有林下养殖数量3万只(头、箱),2012年实现产值1亿元。主要模式有:林禽、林畜、林蜂和林蛙模式等。

3.林产品采集加工。现有发展模式主要:一是甘菜加工,全县已形成三个甘菜加工集群;二是中草药加工,全县部分乡镇已形成规模化发展。

4.森林景观利用。目前,我县主要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开展森林旅游,主要形式有:森林人家、农家乐经营等。

国有林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江县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第五篇

国有林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江县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一、国有林场现状

(一)基本情况。我省国有林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改善生态,在生态脆弱地区和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国有荒山荒地上,采取国家投资方式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营造林和森林管护的林业事业单位。经过多年努力,国有林场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保持了林地性质和用途的稳定,实现了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同步增长,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累计造林7600万亩,生产木材7898多万立方米。目前列入国有林场管理序列的单位429处,分布全省13个市(地),74个县、市、区(包括市辖区)。按隶属关系,省属18处,市(地)属48处,县(市、区)属332处,其他行业31处。按单位性质:事业394处,企业35处。在国有林场中建有森林类和野生动物保护区56处,面积102万公顷;建有森林公园62处,其中国家级33处,省级29处。

(二)资源状况。林地面积726.9万公顷,其中有林地499.9万公顷,总蓄积3.99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林面积413.6万公顷,立木蓄积3.17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86.3万公顷,蓄积0.82亿立方米。按林龄分,幼龄林74.8万公顷,占14.96%,蓄积3150.7万立方米,占7.8%;中幼林218万公顷,占43.6%蓄积16565.93万立方米,占41.04%;近

熟林113.3万公顷, 占22.67%,11123.63万立方米,占27.56%;成熟林面积73.83万公顷,占14.77%,蓄积7588.66万立方米,占18.8%;过熟林20.01万公顷,占4%,蓄积1938.42万立方米,占4.8%。

(三)人员情况。现有职工80834人,其中:在职职工53992人、离退休人员26842人。在职工中,干部10640人,工人43352人。按在岗情况分,在岗33357人,其中:森林管护人员12929人;离岗保留劳动关系5532人。2014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541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5万元。

(四)社会保障情况。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2581人,其中:参加机关事业29975,参加企业的12606人,未参保11411人,参保率78.8%;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3826人,其中:参加机关事业的26214人,参加企业及城镇居民医疗的7256人,参加新农合的10356人,未参保10166人,参保率81.2%。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1996年国有林场管理体制下放市、县管理后,国有林场为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据调查,全省55个县(市、区)林业局没有与财政完全对接,只有公务员和部分事业编制纳入财政管理,其他人员经费主要依靠所属林场上缴利润补充经费不足,导致林场低水平运行。

(二)资源监管主体不明。国有森林资源管理权和经营权混淆,出现省、市、县政府都是国有森林资源产权监管主

体的问题,一些市县政府和林业局甚至个别国有林场随意将森林资源抵押、流转,据统计,国有林场已有95万公顷林地产权发生变化或部分发生变化。

(三)森林质量下降。经过60多年的开发利用,国有林场可采资源匮乏,公顷蓄积量仅79立方米/公顷,用材林中成过熟林面积和蓄积仅占森林面积和蓄积的3.2%、4.3%。【通江县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四)职工收入偏低。2014年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1541元,仅为我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8167元的56.4%,职工人均收入1.5万元左右,不到我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80%,林场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五)社保负担过重。大多数林场参加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由于是当地统筹,缴费比例偏高,最高达40%。同时,还要负担离退休人员生活费非统筹部分(约占退休人员生活费50%)。一些林场由于经济原因,只能参加保障水平相对较低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部分林场只给一线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参加生育和失业保险的更少。社保缴费已经成为林场沉重负担,净收入全部被吃掉还不够。国有林场职工没有住房公积金。

(六)历史债务较重。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各类债务55.67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债务5.77亿元,包括:世界银行A、B林业发展项目贷款1.64亿元,亚洲开发银行贷款0.98亿元,国内金融机构贷款3.15亿元;其他应付款

项43.34亿元,包括:拖欠职工工资11.49亿元,离退休人员生活费1.68亿元,社保缴费14.34亿元,各种应付款和其他拖欠12.9亿元。

(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国有林场的各类基础设施是建场初期和八十年代所建,多数已经严重破损。虽然国家和省已经明确将国有林场的安全饮水、电网升级等改造列入相关规划,但在实际执行中,国有林场很难列入年度计划。目前还有1/3的林场饮水没有达到农村安全饮水标准要求。林区道路改造目前没有资金,70%以上的道路已经破损,影响了林业生产和林区及周边农村居民生活。

2016集体经济收入面临困难和问题的调研报告
通江县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第六篇

集体经济收入面临困难和问题的调研报告

发展壮大农村牧区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促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实现农牧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斯,我镇就当前集体经济收入空白和薄弱嘎查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调研,了解了这些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从调研情况看,这些嘎查村集体经济情况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嘎查村集体经济基础弱。目前,全镇共有个嘎查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嘎查个,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嘎查村个。目前这些村中即使有收入,但收入都却很低,可见这些嘎查村集体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通江县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二是嘎查村集体经济来源少。我镇这些嘎查村集体经济生产性收入比例微小,特别是税费改革后村民上缴提留全部取消,集体经济来源的主渠道被截断。目前,集体经济主要来源有集体耕地(草场)承包收入、集体资产租赁收入、征地补偿费收入和财政补贴收入等,但这些收入空白和薄弱的嘎查村集体经济的来源仅有财政转移支付收入和集体机动地(草场)承包收入。其中,牧区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自租赁草场、租赁牲畜和牲畜出栏三项;农区除靠租赁耕地、集体资产外,主要靠搞一些种养殖业来增加收入。这种收入来源渠道少、增收能力弱的状况,严重影响着这些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是嘎查村集体服务功能不强。这些嘎查村将仅有的集体积累主要用于扶贫帮困、抗灾救灾等农牧民生产生活方面。在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农牧民增收的新形势下,嘎查村集体经济在结构调整、科学饲养管理、推广新品种、普及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示范、引导作用发挥得不够,特别在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方面,还不能有效地为广大农牧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影响了嘎查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另外,嘎查村集体经济经营机制也不健全,有基础的嘎查村只是把集体可经营的资产简单、粗放地承包出去,在集体利益受到损害时无法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导致几乎所有的嘎查村都存在农牧民欠集体款的现象,由于集体应收款长期收不回来,出现了恶性循环,使集体"无钱办事"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主要问题

通过分析,目前我镇这些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领导班子创新发展能力不强。当前大多数嘎查村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好,为民办实事的愿望比较突出,但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方面缺乏相应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观念滞后、办法不多、思路不宽,缺乏长远考虑和开拓创新精神,存在"等、靠、要"思想。有一些干部怕犯错误,求太平,只尽力完成好上级布置的具体任务,对需要主动突破的工作缺乏勇气和闯劲。还有个别班子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甚至不协调、不团结,软弱涣散。另外,大多数嘎查村干部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少,整体素质的提高受到了限制,这也是导致他们观念落后、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的重要原因。

(二)嘎查村基础条件差,集体经济缺乏发展后劲。一是这些嘎查村地广人稀、信息不畅,农区自然条件差、资源匮乏,这些都对嘎查村集体经济的规模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二是耕地、草场几乎都分给了农民、牧民,嘎查村里基本没有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耕地和草场,可利用资源有限,既无工业基础,又无第三产业,不具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条件。三是嘎查村普遍都资产有限,经济底子薄,再加上融资难、筹资难,缺乏用于发展的资本。

(三)扶持农村牧区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不到位。嘎查村集体经济在自我发展能力很弱的情况下,特别需要政策扶持等外来因素的推动。从目前情况看,扶持农村牧区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还不够完善,尤其是现有一些政策原则性较强,操作过程中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农村牧区税费改革之后,截断了集体从牧户及其承包土地中获得资金以支撑日常工作乃至发展的渠道,在服务群众的具体项目上,"一事一议"可以解决小额资金的来源,但操作起来问题很多,群众达成共识非常难。在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方面,与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要求相比,政策支持还有不少差距。

(四)没有形成农村牧区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从地方政府重视情况看,长期以来,大家对嘎查村集体经济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嘎查村发展集体经济投入的精力不够,办法和措施不多,尤其缺乏从长远上发展农村牧区集体经济的整体规划。各级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平时对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研究得相对较少。从发展氛围看,各地都缺少扶持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尤其是农牧民自身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家主动参与集体经济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都不够高。另外,嘎查村干部和农牧民群众不掌握市场经济知识,不熟悉现代市场的运作方式,在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项目引进等方面难以招商引资。从发展条件看,苏木乡、嘎查村基础设施条件差,人口聚集区的功能很不完备,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措施和对策

从发达和先进地区的情况看,已经达小康的村子,往往是集体经济搞得好的村。只有把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起来,才能使基层组织不断增强凝聚力、号召力;才能使基层组织真正为嘎查村民兴办公益事业等实事;才能从源头上减轻农牧民负担,增加农牧民收入;才能使党的形象和威信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从而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发展农村牧区集体经济,各级政府是主导,农牧民是主体,领导班子是关键。为此,要切实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选配好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好的班子和好的带头人是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善谋划、懂经营、会管理的带头人。今后,我们在嘎查村干部使用上要采取超常规措施,应把是否具备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是否具备开拓创新精神作为任用嘎查村干部的首要条件。一要不断强化嘎查村"两委"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要选好配强嘎查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继续推行嘎查村党支部书记"两推一选"办法。要探索实行嘎查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一肩挑"办法,切实加强嘎查村级班子的合力。二要切实提高嘎查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嘎查村干部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大力选调大学生到嘎查村工作或通过公开招录、挂职锻炼等形式,积极引导和鼓励优秀青年到嘎查"两委"班子中任职,为基层提供人才保障。三要在嘎查村干部管理和集体经济管理等方面引入激励竞争机制。要加强对嘎查村干部的考核,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考核嘎查村干部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依据。要建立健全激励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嘎查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大力通过能人经营,把集体经济发展与服务农牧民紧密结合起来,对有集体存量资产的,要带动组织和群众共同盘活,走联合发展的路子;对没有存量资产的,要想方设法增加积累,形成集体收入。要建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先进嘎查村和嘎查村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同时,要试行嘎查村"两委"成员奖励与嘎查村集体经济增长挂钩的办法,对集体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从年度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中适当给予提成,以示鼓励。

(二)选择好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各嘎查村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的特点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立足本地优势,按照"一乡一思路、一村一策略"的办法,找准和培育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拓展合作渠道,充分利用上级扶持资金,按照"关系上挂靠、技术上引进、规模上发展、服务上完善"的思路,大力发展小农(牧)场、小林场、小加工厂和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实体,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三)建立好集体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在管理制度上完善。一要建立包扶单位帮持机制。要发挥涉农涉牧部门支持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职能优势,集中力量包扶没有集体经济项目或发展缓慢、年收入很低的嘎查村,帮助嘎查村理清思路,制定计划,抓好落实。要加大旗县市(区)直部门帮扶嘎查村力度,围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坚持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抽调干部深入到嘎查村协助开展工作,会同"两委"班子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查找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实际用活用好各类政策。二要建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奖励机制。要通过建立奖励机制,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广开思路、广开言路,为嘎查村出谋划策,积极参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设,帮助协调指导各嘎查村引进一些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的发展项目,解决村里"无钱办事"的问题。(

2015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述职述廉报告
通江县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第七篇

文章标题: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述职述廉报告找文章到范文搜网更多原创-(

2002年8月,我从__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调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弹指一挥,到**县工作已经整整三年。回顾分管各项工作,既没有可圈可点、可钦可敬的作为,也没有可喜可贺、可歌可泣的业绩;反省做人为官历程,仅只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影响,也只是竹笋落箨、拔节无声的生长。现将本人三年来履职的主要工作情况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如下,恳请评议。

一、任职以来的主要工作

三年来,我协助县长先后分管过科技、旅游、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文化、体育等工作,目前分管科技、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文化、体育工作。

(一)科技进步步伐加快

我县科技工作的现状是:体制不顺、体系不全;投入缺乏、人才匮乏;全社会重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不强、氛围不浓、能力不足。这也是县级基层科技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面临科学技术全球化、社会化、民营化、市场化的环境,我和主管部门的工作思路是:紧紧抓住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这个纲不放松,从宣传、组织、指导、投入、示范、推广六个方面切入,在推动县域科技工作社会化、系统化、市场化的同时,立足市场,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为县域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素质当好先导。

1、技术创新填补空白。对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县(市、区),在经济基础、技术基础、人才基础十分薄弱的前提下,技术创新往往令人望而生畏。但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与一些权威科研院、所建立了经常性联系,促进了我县的技术创新工作。具体说来,有两项成果比较突出:①2015年,通过科技部门的牵线搭桥并进行全过程跟踪服务,神隆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工研究所合作,经过十个月的努力,成功研制出黄姜深加工新产品—地美孕酮,并于当年9月27日通过了省部级鉴定,被评为“国际领先水平”。该产品在我县并由我县引进的科技人员为主研制开发,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高级孕酮类产品的历史。我们还从省科技部门还为其争取到100万元“高新技术引导资金”对该企业予以支持。②青蒿素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治疗疟疾的最佳药物,产品供不应求。2015年11月在我县牌楼工业小区组建的“中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开发此产品的过程中,由于技术和设备等原因,经多次试验,无法生产出高含量的产品。经科技部门的联络推介,该企业与中科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去年8月,公司提炼出了含量达99以上的产品,并已批量投入市场。目前,公司与中科院控股的“中科合臣化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合臣”)的合作已达成协议,在我县下坪乡新近规划的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年产10吨青蒿素产品的基地,“中科合臣”先期投入360万元已经到帐,首期征地50亩的新工厂建设也已破土动工,科技部门为之配套的原材料苗圃基地和农户种植基地也已初具规模。

2、技术引进高位嫁接。技术引进成功与否,要看其先进性、成熟度、配套化,在这方面,我县有两个比较成功的典型:①在中国锰业协会秘书长谭柱中教授等的技术指导下,金天锰业不仅开发出了低硅电解锰新产品,成为国内首创,而且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环保型电解锰生产线,实现了废气、废水、废渣的零排放,从根本上改变了电解锰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使这一高污染、高能耗的国家禁止产业的企业重现生机。②众所周知的“金大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100万吨干法旋窑生产线,主要是引进和整合芬兰、德国、美国等和国内比较先进、成熟的技术、设备和工艺流程,投产后将在产品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质的飞跃,在水泥行业竞争尤为激烈的今天,其将由一个乡镇“五小”企业而一跃成为湖南省同行业的“十强”。

3、普及推广遍地开花。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普及是县级科技工作尤其是农业科技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文章:①发展以科技示范户为核心的农民合作组织,先后成立“葡萄协会”等17个农民合作组织;②举办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绿色证书和阳光培训三大工程,全县农民和基层干部培训达3.87万人次,其中2970人获跨世纪青年培训证书、620人获绿色培训证书;③引进新加坡粉葛3号、超级稻、大叶金银花等农业新技术、新品种89项;④创建湖南省“科普示范县”于2015年底验收通过;⑤争创“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已被省科技厅列为湖南省5县(区)之一向国家科技部申报;⑥2015年,我县被列为全市唯一的湖南省“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县”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