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周恩来的故事大全

编辑:chenghuijun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18    阅读:

  周恩来生于1898年3月5日。他从小就热爱祖国,追求真理。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周恩来就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国革命和中国的建设呕心沥血,艰苦奋斗,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他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下面是中国招生考试网http://www.chinazhaokao.com/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周恩来的故事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恩来的故事大全(1)

  1.周总理设宴招待外宾。上来一道汤菜,冬笋片是按照民族图案刻的,在汤里一翻身恰巧变成了法西斯的标志。外客见此,不禁大惊失色。周总理对此也感到突然,但他随即泰然自若地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的一种图案,念‘万’,象征‘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 ”接着他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 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话音未落,宾主哈哈大笑,气氛更加热烈,这道汤也被客人们喝得精光。

  在外交场合出现法西斯的标志很容易引起外交纠纷,尤其是曾经遭受法西斯铁蹄蹂躏的国家,他们看见这种标志是很反感的。周总理的解释及时解除了他们的误会,但令人叫绝的是周总理借题发挥,号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那个菜吃掉。意外的这么一个被动场面,经周总理反意正解,反倒起了活跃宴会气氛的作用。

  2.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3.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4.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周恩来.jpg

 

  5.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

  6.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你周恩来一定会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当然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这样回答既识破了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哎呀,周总理考虑问题周密细致,同时又那么快速反应,你不佩服他也难啊!

  7.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风尘仆仆,日夜操劳,确实辛苦。时任该县的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到眼里,急在心里,感到实在过意不去,就在周总理离开新会的前夕,悄悄地安排为总理设宴送行。宴会地点就安排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厨师,就是县委伙房的灶事员,而且没什么美酒佳肴,只是些瓜菜而已。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党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出钱,算我请客吧!”周总理随即示意他的秘书,把300元人民币交给了县委的司务长。

  8.1934 年 10 间,正当蒋介石反动派集中兵力向苏区发动疯狂“围剿”的时候,周恩来同志从瑞金路过于都楂林乡,住在雇农张慈福家里,环境异常艰苦。他的身体很差,但仍然夜以继日地带病坚持工作。

  警卫员们很为自己首长的身体健康担心,总想给他弄点有营养的东西吃,但一则伙房搞不出什么好菜,二则周恩来同志不答应。眼看着自己首长的身体一天天瘦下去,他们的心里感到比刀割还疼。

  有一天,上级发下了津贴费。大伙儿便计议,无论如何也要买点好吃的给自己的首长补补身体。他们听说冬瓜炖鸡营养高,就去老乡家买来一个冬瓜和一只鸡。他们小心地杀了鸡,扯去鸡毛,把鸡收拾好,和冬瓜放在罐子里加水清炖。晚上,罐子被端到了周思来同志的房里。一股肉香扑鼻,周恩来同志以为这是警卫员向有关方面特别要来的,便对他们说:“这是哪里来的 ? 同志们要知道,越发在艰苦的时候,越发要坚持原则,丝毫也不能特殊呀!” “不,这不是领来的,这是用我们自己的津贴费买的广大伙赶快向他解释。

  周恩来同志听了,沉思了片刻,然后用一种亲切的口气说:“好吧,既然买来了,就把张慈福父子俩也请过来,我们一起聚餐吧 ! ”

  9.周恩来夜间常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接见、处理国际事务或国内大事。按当时制度规定,夜里11点以后,可以吃夜餐。夜餐两菜一场,有夜餐补助,每级干部补助多少钱有明确标准,按这个补助标准,夜餐实际上可以不交钱。

  不到夜餐的钟点,在人大会堂就餐都应交钱,并且定有交钱的标准。高级领导人交8角,我们秘书工资低,交2角5分钱。

  可是,总理在人大会堂吃夜餐,坚持照白天的标准,交8角钱。我们不好办,人大会堂也不好办,因为夜餐有补助,明文规定了的,交钱也不好下帐。

  我去向总理汇报解释:"总理,夜餐补助是明文规定的,你不要补助坚持交钱我们不好办。你一向反对特殊化,你这么做也是搞特殊呀。"

  "是有点特殊化。"总理点头承认,"这是因为我的情况特殊。我一般是白天休息夜里办公,人家是夜餐我是正餐么,怎么能享受夜餐补助?"

  "总理,我不能接受你这个道理。"我坚持意见,说:"你睡眠那么少,一天只有三四小时。如果夜餐算正餐,那么白天就餐应该算夜餐了?那以后白天享受夜餐补助。"

  "白天怎么冒出来了夜餐?讲不通么。你不要给我搞特殊。"总理挥挥手,"你去吧,就照我说的办"

  "就许你搞特殊,不许我搞特殊……"我小声嘀咕着退出来。有啥办法呢?只好按总理的要求去付款。在我跟随总理的几十年中,这是总理唯一一次"强词夺理"地闹特殊。

  10.随着年龄的增大,总理工作量不减,饭量不减,但是变化还是在悄悄发生……

  总理喜欢和群众一道吃饭。在田间地头,他与农民一道吃饭;在工厂矿山,他与工人一道吃饭;在招待所、饭店,他喜欢和服务员一道用饭……

  那是"文化大革命"中,总理陪外宾外出参观。那几天他吃饭很费力,吃得慢,吃得少。我认为这是睡眠太少,过于劳累造成的,心里很犯急。

  记得是在参观大寨的前后,在一次行动前,我感觉他有什么事要说,但没最后拿定主意。想到他吃饭的费力,我忙问:"总理,你身体不舒服吧?"

  "不,我身体很好……"总理说得肯定。但我太熟悉他了,我能感觉出那种看不见听不出的异常。

  "总理,你有什么事吧?"

  "嗯,"总理略一沉吟,望住我,用商量的语气说:"这次活动,吃饭要一起吃。你看,能不能设法把我碗里的饭弄软一些?"

  "可以。饭都是盛好了才端上来么。"

  "搞特殊了。"总理笑了笑,有些不安和苦涩。他忽然轻轻叹出一口气:"唉,我的牙齿已经全松动了……"

  总理发出这声轻叹时,我看清了他变得灰白了的头发;曾经英气勃勃的脸孔已经血肉耗尽,脸孔和脖颈的皮肤松弛下坠,并且出现了老年斑;他那威武明锐的双眼也深深地凹陷下去……

  我鼻子一酸,眼前模糊了,赶紧把脸转向一边。

  “我的牙齿已经全松动了……把我碗里的饭弄软一些,”这就是总理犹豫再三才说出的“特殊”要求啊!

  我没有忍住泪,慌忙退出屋。

  我哭了。一个人悄悄地哭了……

  周恩来的故事大全(2)

  周总理的故事1

  1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

  2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总理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

  3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周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为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周总理的故事2

  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你周恩来一定会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当然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这样回答既识破了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哎呀,周总理考虑问题周密细致,同时又那么快速反应,你不佩服他也难啊!

  周总理的故事3

  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到广东省新会县视察,风尘仆仆,日夜操劳,确实辛苦。时任该县的县委书记党向民同志看到眼里,急在心里,感到实在过意不去,就在周总理离开新会的前夕,悄悄地安排为总理设宴送行。宴会地点就安排在县委院内的一间小屋里;厨师,就是县委伙房的灶事员,而且没什么美酒佳肴,只是些瓜菜而已。尽管这样,在吃喝将近结束时,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党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这样一顿饭,你请不起,还是让我出钱,算我请客吧!”周总理随即示意他的秘书,把300元人民币交给了县委的司务长。

  周总理的故事4

  1934 年 10 间,正当蒋介石反动派集中兵力向苏区发动疯狂“围剿”的时候,周恩来同志从瑞金路过于都楂林乡,住在雇农张慈福家里,环境异常艰苦。他的身体很差,但仍然夜以继日地带病坚持工作。

  警卫员们很为自己首长的身体健康担心,总想给他弄点有营养的东西吃,但一则伙房搞不出什么好菜,二则周恩来同志不答应。眼看着自己首长的身体一天天瘦下去,他们的心里感到比刀割还疼。

  有一天,上级发下了津贴费。大伙儿便计议,无论如何也要买点好吃的给自己的首长补补身体。他们听说冬瓜炖鸡营养高,就去老乡家买来一个冬瓜和一只鸡。他们小心地杀了鸡,扯去鸡毛,把鸡收拾好,和冬瓜放在罐子里加水清炖。晚上,罐子被端到了周思来同志的房里。一股肉香扑鼻,周恩来同志以为这是警卫员向有关方面特别要来的,便对他们说:“这是哪里来的 ? 同志们要知道,越发在艰苦的时候,越发要坚持原则,丝毫也不能特殊呀!” “不,这不是领来的,这是用我们自己的津贴费买的”大伙赶快向他解释。

  周恩来同志听了,沉思了片刻,然后用一种亲切的口气说:“好吧,既然买来了,就把张慈福父子俩也请过来,我们一起聚餐吧 ! ”

  周总理的故事5

  “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他;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这“十条家规”不仅是周恩来总理高尚人格的写照,也展示了共产党人处理家国关系的崇高境界。

  周恩来总理不仅自己两袖清风,一尘不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高风亮节,全世界都景仰。联合国降半旗哀掉他,以至突破了《旗典》中关于降半旗最多两天的规定。对于自己的配偶、亲属和子女,他更是严格要求。他曾说过:“只要我当一天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到政府里任职。”1974年筹组四届人大领导班子时,毛泽东曾批准提名邓颖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被周恩来压下来。直到他去世后,邓颖超在1977年被选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时,才得知此事。

  他的弟弟周恩寿上世纪20年代参加过大革命,解放后因病被安排到内务部任参事。周恩来坚决反对,执意为其办理病退手续。从1950年到1968年供其生活费,从每月105元到120元,后来增加到200元。周总理没有亲生子女。对侄子、侄女同样严格要求,周总理经常告诫他们:“不要因为我是总理,就自认为有什么特殊,造成不好的影响。--你们要自觉改造自己。不能学八旗子弟。”

  周总理身居高位,从来不谋私利。其收入只有单一的工资及其利息,别无进账。而支出项目也主要集中在伙食费、党费、房租费、订阅报纸费、日用开支以及补助亲属和工作人员、捐赠等。据统计,周总理的工资是400.80元,邓大姐的工资347.50元。从1958年到1976年,一共是161442.00元。用于补助亲属的36645.51元,补助工作人员和好友的共10218.67元,这两项支出占两人总收入的1/4。直到1976年1月份去世后,两个人总共才积蓄了5100元。这一组数字更像一把尺子,衡量出了一个共产党人,一个党和国家创始者、领导者的襟怀节操,光昭日月。周总理的这“十条家规”不知会让多少官员感到羞愧?

  周总理的故事6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周恩来的故事大全(3)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50字1

  周恩来知道大米饭是怎么来的之后,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50字2

  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后来有两个字写歪了,周恩来白嫩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为止。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50字3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 魏校长讲课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只有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的故事:一句话的电影说明书

  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通知工作人员,给与会者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彩色越剧片。工作人员为了使外国人能看懂中国的戏剧片,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呈周总理审阅。周恩来批评工作人员:“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工作人员不服气地说:“给洋人看这种电影,那才是对牛弹琴呢!”

  “那就看你怎么个弹法了”,周恩来说,“你要用十几页的说明书去弹,那是乱弹,我给你换个弹法吧,你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行了。”电影放映后,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周恩来的故事:巧对毛泽东

  1960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一行视察长沙,工作之余,到江边散步。遥望橘子洲头,百舸争流,万帆竞发,毛泽东逸兴遄飞,口占一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此联动静相对,意境悠远,三个断句,两处“顶针”,“洲”和“舟”又是谐音,应对难度极大。毛泽东对身边的周恩来说:“恩来,我一时江郎才尽,请你来个锦上添花如何?”周恩来才思敏捷,熟谙地理,了解长沙竟于百步之内得佳句:“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天心阁系长沙市内一景,与橘子洲相对。即工整又流畅,整个对联浑然一体,两位伟人相对而笑。

  周恩来的故事3

  1973年8月28日,中共十大在京召开之时,出席会议的毛泽东已因患上腿疾而不能站。会议结束后,为了不让与会代表看出破绽为自己的身体担心,毛泽东就一直坐在座位上,想让代表们先退场。主席不退场,代表岂肯先退场。还是细心的周恩来总理看出了主席的心思,打破了僵局,他机智地说毛主席是要目送大家离开会场。毛泽东则故意执拗地说:“你们不走,我也不走。”就这样,代表们一步一回头,依依不舍地挥手与主席道别。

  周恩来的故事4

  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这个美国记者仍不死心,继续出难题:“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笑着说:“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 ·周恩来语录(2015-10-11)
  • ·周恩来感人事迹简介 周恩来感人事迹大全(2015-11-13)
  • ·周恩来的事迹资料(2015-11-30)
  • ·周恩来外交语录(2016-01-25)
  • ·有什么感人的童话简短(2016-01-30)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