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佛说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2    阅读:

佛说
佛说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 第一篇

【佛说】1一个输不起的人,往往就是一个赢不了的人。2勇于担当的人,方能挡风阻浪,成就大事业。3不是生活决定何种品位,而是品位决定何种生活。4话没有说出口前,还可以修改,一旦说出口想改可就不容易了。5大海若没有千尺深度,哪有如山浪头。6你对人生的态度对了,幸福就来了!

山不转水转:百川东到海的江河水,避开所有的障碍,弯弯曲曲,转个弯就过去了。人也是这样,遇到过不去的坎儿,只要转个弯就过去了。可是就有人不肯转弯,死钻牛角尖,最后就是没有憋死,也是满身伤。重情义没有错,放不下自我才是错。花开花落明月伴清风,行到山穷水尽需转弯。转个弯就是不同的世界。

学会放下:放下是一种心态,而不一定要丢掉什么。放下不是消极的放弃,而是积极的面对。放下是心里不过份关注一件事物,不产生过份执著。放下是绝对的大智慧,是解脱烦恼的根本。放下绝对会轻松自在,内心即使有压力也是正面能量,并且转化为动力。若要放下就放下,不要等以后,多等一天多受一天折磨。

随缘含义:有人将随缘理解为什么也不干,被动地看着事情发生,这是个错误。随缘只是看淡结果,而不是放弃个人努力。种因才有果,你必须种才行。种下大豆而希望得西瓜,不是随缘。什么也不种而望有收成,更不是随缘。随缘是不留恋过去,不为过去哭泣,眼前最要紧的是安排解决。不急功近利,做该做的事。

“高兴与痛苦,人皆有之。高兴时心平气和地感受它;痛苦时平静地体会它。人,由于没有开悟,许多痛苦由此产生,一旦了解了生命的意义,事物就没有太多区别。因为,高兴与痛苦都是生命的组成部分。宽窄都是路,前后皆为空,只有一部分一部分加起来,才叫完整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生活。”------弘一大师

让你烦恼的人,是来帮你的;让你痛苦的人,是来渡你的;让你怨恨的人,是你生命的贵人;让你讨厌的人,是助你成长的;他们都是你自己的不同侧面,是另一个你自己。相反,你喜欢深爱的人,常常是给你制造痛苦带来烦恼的人,他们是你的影子,让你老也抓不住。是故,保持一个好心态去面对才是真理。

佛说:眼前的一切都是我们过去种因所结下的果。得到了是你该得到的,用不着得意。失去了是你该失去的,用不着懊恼。得失是缘,何不淡定斯然。达摩祖师云:若得荣誉好事等,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定在慈悲,自然吉祥如意。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律己,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

某些东西不必过份求,都是前面自己种的因;某些事不必愁,昨天已经过去,明天未知;某些东西莫过份贪,得到未必不是失去;没有必要为口腹去伤害世界里的灵物,何况不管吃什么进肚子后都一样; 死后一文带不去,悭贪无意义;荣华富贵眼前花,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他家富贵前生修来的,别嫉妒,要随喜。

《人生十不必》1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2责人不必苛尽,留些肚量;3才能不必傲尽,留些内涵;4锋芒不必露尽,留些深敛;5有功不必邀尽,留些谦让;6得理不必争尽,留些宽容;7得宠不必恃尽,留些后路;8气势不必倚尽,留些厚道;9富贵不必享尽,留些福泽;10凡事不必做尽,留些余地.

【人生十三“养”】 1、“忍”能养福; 2、“忠”能养禄; 3、“乐”能养寿; 4、“动”能养身;

5、“学”能养识; 6、“静”能养心; 7、“勤”能养财; 8、“爱”能养家; 9、“诚”能养友;

10、“善”能养德; 11、“慈”能养心; 12、“修”能养命; 13.“信”能养安。

【弘一大师法语】1、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2、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3、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成全他人是成就自己的根基。4、欣赏别人,就是庄严自已;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已。

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快乐便是一种心情;在磨难之中感悟快乐,快乐便是一种宽容;在平凡之中发现快乐,快乐便是一种涵养;在曲折之中找寻快乐,快乐便是一种气质;在艰辛中品味快乐,快乐便是一种风度。只要心中常驻快乐,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你就会昂首阔步在人生的康庄大道上!

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多;心本无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欲望就像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紧,失去的越多。得与失是相对的,得到时,或许正在失去;失去时,也许恰是拥有。所谓舍得,是要舍迷入悟、舍小获大、舍妄存真、舍虚取实。凡事看淡点,看开些,无所谓得失,得失皆浮云,还是一切随缘好。

人生有三苦:一苦是,你得不到,所以你痛苦;二苦是,得到了,却不过如此,所以你觉得痛苦;三苦是,你轻易地放弃了,后来却发现,原来它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你觉得痛苦。

1、智者不锐,慧者不傲,谋者不露,强者不暴。2、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3、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喜无声,大爱无言。4、君子相交,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5、示弱而不逞强,示拙而不逞能。6、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

1.快乐,不在繁华热闹中,而在内心的宁静里;2.烦恼,不在谨言慎行中,而在人我的是非里;3.大道,不在花团锦簇中,而在平凡追求里;4.志向,不在西风战马中,而在平生格局里;5.境界,不在诗情画意中,而在平常的心态里;6.胸襟,不在奇山大水中,而在平和的智慧里。

【佛说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

【一生中要感恩的6种人】1.把你带到这个世界的人——父母。2.帮你对人生有所释然的人——师长。3.总喜欢和你争嘴抢东西,但却默默地爱护着你,你们有最亲密的关系——兄弟姐妹 。4.陪你走到天涯的人——夫妻。5.关心你给你帮助的人——朋友。6.最终能让你觉悟,并陪伴你一生一世的人—自己。

【人生五耐】1.耐冷:指世态炎凉。要忍得耐得,随遇而安;2.耐苦:苦有很多种。有安贫乐道的修养,应付种种苦难;3.耐噪:即浮躁。心静如水,保持一颗平常心,寻回心中净土;

4.耐烦:人生难免陷入困惑。既要化解又要自我调整适,远离烦恼;5.耐忙:要有事可干。在人生中尽情享受忙碌的乐趣。

看淡得失了无忧。人,因无而有,因有而失,因失而痛,因痛而苦。人总是从无到有就欢欣,从有到无则悲苦。其实,“有”有何欢?一切拥有都以失去为代价;“无”有何苦?人生本来一场空。有无之间的更替便是人生,得失之后的心态决定苦乐。缘来不拒,境去不留,看淡了

得失,才有闲心品尝幸福。

心累的时候,换个角度看世界;压抑的时侯,换个环境深呼吸;困惑的时候,换个角度去思考;犹豫的时候,换个思路去选择;郁闷的时候,换个环境找快乐,烦恼的时候,换个思维去排解, 抱怨的时候,换个方法看问题;自卑的时候,换个想法去对待。换个角度,世界就是另外的样子 。

禅心生,道乃正;禅心定,人自在。悟禅,是人生清醒的开始。禅机寓于万象之中,要用心领悟;万象皆是禅机的昭示,不要亵渎。善是禅的根本,学会用微笑迎接困境,学会用宽容包容残缺。不懂走路的技巧会摔跤。生活总是在我们最软弱的地方给我们重击,令我们成长。坐亦禅,行亦禅,禅意人生,福在其中。

看别人的生活时,我们总是喜欢放大他们的幸福,忽略他们生活中的不幸,所以别人的生活怎么看都觉得是幸福的。而在看待自己的生活时,我们总喜欢缩小自己的幸福,放大自己的烦恼,所以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总有太多的不满。即使是在生活伤害我们的时候,也要试着用过去的美好回忆来原谅,不抱怨才会更快乐。

抱怨别人,折磨自己;嫉妒别人,作践自己;羡慕别人,浪费自己;怨恨别人,气坏自己;贪恋别人,烦恼自己;阻碍别人,陷害自己;慈悲别人,快乐自己;尊重别人,敬重自己;宽容别人,豁达自己;随喜别人,富贵自己;帮助别人,善待自己;平等待人,富足自己。付出什么,得到什么。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有所畏惧,是做人最基本的良心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人生要学会不抱怨,不等待,不盲从。

心大一切小,心小一切大;心高一切低,心低一切高。心浊一切浊,心净一切净;心窄一切窄,心宽一切宽;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黑一切黑,心红一切红;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一切是心,心是一切! 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对待生活,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爱惜生灵,怀着一颗欣赏之心享受生命,怀有一颗善良之心就会常走好运。

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对待家人,怀着一颗敬仰之心缅怀先辈,怀着一颗善良之心对待他人,怀着一颗坦诚之心对待朋友,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待敌人,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对待事业,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对待生活,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爱惜生灵,怀着一颗欣赏之心享受生命,怀有一颗善良之心就会常走好运。

人与人之间,就是一种缘分;心与心之间,就是一种交流;爱与爱之间,就是一种感情;情与情之间,就是一颗真心;错与错之间,就是一个原谅,人生就是这样一种交往。人人都有自尊,人人都有苦衷,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做法、活法。理念不同,做法不同,活法就不同,没必要,去改变别人,做好自己就可以!

【佛说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

凡事不必苛求,来了就来了;凡事不必计较,过了就过了。

凡事不必苛求,来了就来了;凡事不必计较,过了就过了;遇事不要皱眉,笑了就笑了;结果不要强求,做了就对了;生活就是一种简单,心静了就平和了。 不要去拒绝忙碌,因为它是一种充实;不要去抱怨挫折,因为它是一种坚强;不要去拒绝微笑,

因为它是你最大的魅力!

逆境使人成熟,绝境使人醒悟。麦穗越成熟越懂得弯腰,人越懂得弯腰才会越成熟。不要把别人对自己的放弃,变成自己对自己的放弃。人生的日子都是越过越少,剩下的日子都是越来越重要。所谓顺其自然,并非代表我们可以不努力,而是努力之后我们有勇气接受一切的成败。

心缺自尊,言行必卑贱;心缺敬畏,言行必随便;心缺诚实,言行必虚妄;心缺涵养,言行必粗陋;心缺智慧,言行必愚痴;心缺良善,言行必恶毒;心缺美德,言行必低下。心是一杆秤,秤出的是自己的言行;言行是一面镜,映出的是自己的心灵,心灵美则言行美,心灵美人生才会更美。

平和的人,放得下,看得开,想得明白,过得洒脱。平和,实际上是让一个人的内心,从狭小走向辽阔,从狂乱走向沉静,从复杂走向简单。 能容,能忍,能让,能原谅,平心静气。一个人,若思想通透了,行事就会通达,内心就会通泰,有欲而不执著于欲,有求而不拘泥于求,活得洒脱,活得自在。

佛说:年复一年你看破了多少,日复一日你放下了多少,千方百计你得到了多少,精打细算你失去了多少,求而不得你烦恼了多少,斤斤计较你结怨了多少,贪心不灭你造恶了多少,人生在世你享受了多少,临命终时你带走了多少。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一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人生就是一阵风,起了,没了。理想就是一盏灯,燃了,灭了。人情就是一阵雨,下了,干了。朋友就是一层云,聚了,散了。闲愁就是一壶酒,醉了,醒了。寂寞就是一颗星,闪了,灭了。孤独就是一轮月,升了,落了。死亡就是一场梦,累了,睡了。

我们需要面对两个世界,身外的大千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很多时候,能说出来的,未必是太在意的;能写出来的,其实是可以放下的;存在心底的,才是欲罢不能的。不要期望所有人都懂我们,更不强求去懂所有人,大千世界,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无需强求一致。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只做真实的自已。

【不急不躁不离道】念佛要净心,孝顺要真心,做事要善心,因果要明心,为人要正心,救人要慈心,处人要诚心,助人要悲心,教人要耐心,说话要和心,劝人要婆心,待人要热心,让人要忍心,参禅要识心,学佛要死心,修行要恒心,度人要慧心,成佛要无心。佛前的一粒佛珠

【欲望是别人伤害和欺骗自己的根源】人都太在乎自己的欲望,才会在乎别人的反应,求而不得,就会感到很受伤;你贪心的少,别人就难以找到和利用你的欲望,实现他的目的。烦恼都是自找的,越贪心,越脆弱,越在乎自己,越痛苦,越想得到,越失去,伤害皆因为贪欲,欲望越少的人越无敌。所谓,无欲则刚。

梦,不能做得太深,深了,难以清醒;话,不能说得太满,满了,难以圆通;调,不能定得太高,高了,难以合声;事,不能做得太绝,绝了,难以进退;情,不能陷得太深,深了,难以自拔;利,不能看得太重,重了,难以明志;人,不能做得太假,假了,难以交心。 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

难。善解方便难。

佛说二十六心 佛说二十六心:感恩的心,恭敬的心,尊重的心,无求的心,知足的心,自信的心,善良的心,博大的心,忏悔的心,忍辱的心,持戒的心,精进的心,慈悲的心,喜舍的心,布施的心,禅定的心,真诚的心,般若的心,清净的心,平等的心,看破的心,放下的心,自在的心,随缘的心,念佛的心,正觉的心【佛说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

能让内心保持宁静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一个人心浮气躁时方寸已乱,必然会导致举止失常,进退无据,会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反之,心静神定,泰然自若,听不到外界的喧嚣嘈杂,为人处世就不会失于轻率。每临大事有静气,方为大家风范。

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佛曰: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 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佛曰: 一切皆为虚幻!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淡然的心态,是人生的成熟。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无奈。曾经可以肆无忌惮出口的话,不计后果做出的事,在长大的那一天,终于硬生生地压回了心底。长大了,懂事了,心却不得不复杂起来了。历经曲折,尝尽百苦之后,还是觉得淡然最好,简单最快乐。人生之事,计较越多,烦恼越多。淡然,是一种彻悟。

人生,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宽容,就有多少欢乐。痛苦与欢乐都是心灵的折射,就像镜子里面有什么,决定于镜子面前的事物。心里放不下,自然成了负担,负担越多,人生越不快乐。计较的心如同口袋,宽容的心犹如漏斗。复杂的心爱计较,简单的心易快乐。 平常心不是消极遁世,而是一种境界,一种积极的人生。

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在危险面前,平常心就是勇敢;在复杂的环境面前,平常心就是保持清醒智慧;在紧张的关头,平常心就是沉着地应对;在荣誉面前,平常心就是谦虚;在诋毁面前,平常心就是自信。平常心不是消极遁世,而是一种境界,一种积极的人生。

苦乐全凭心造,态度决定事物。生命在消逝中行走,生命因善待而富有。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善待一切不如意其实就是善待你的心,你自己,和你的生命。与其事后诸葛不如把握现在,善待生命尽享生命之光的洗礼。新春佳节,恭祝各位亲做一个生命的行者,走在幸福路上,脚步依然坚定执著,灵魂依然清澈透明!

佛曰: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是强求不来的,既然这样,就放宽心态,顺其自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保持豁达的心态,不让自己活得太累。

【人生五问】1、不要问:自己得到些什么?应该问:自己付出过什么? 2、不要问:自己的地位如何?应该问:自己的心地如何? 3、不要问:自己有什么信仰?应该问:自己有什么善行? 4、不要问:自己是否有学问? 应该问:自己是否有行动? 5、不要问:自己会怎样出世? 应该问:自己怎样生活过?

行于世,当识人,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疑;当知人,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当责人,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当敬人,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当让人,让人不必退尽,退尽则路寡。

佛说:人生痛苦或幸福的根源是什么
佛说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 第二篇

佛说:人生痛苦或幸福的根源是什么?

突然想起的一年前与惠通法师的一次谈话内容,现整理如下

什么是众生?众生就是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主要指动物和人类。

什么是冤亲债主?冤亲债主就是生生世世和你结过一切善缘恶缘的众生。

如何证明冤亲债主的存在?比如你是一个刚刚调入某公司的领导,半夜里你去查岗,你发现许多工人都在睡岗。按照规定,你应该处罚他们,可是在这些睡觉的职工之中,虽然他们都没有说一句话,但是对于有的职工你从心里就不忍心处罚他,但对于有的职工你从心里就想严厉的处罚他。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漂亮吗?不是!那么又是什么牵引你让你产生不想坚持原则的心理的呢?!如果将你换成另一个领导,对于所要处罚的人的态度就有有所不同。还有,对于同一个明星,有的观众喜欢张三,有的观众就讨厌张三。对于这些现象,我们习惯上说成是“天生对眼不对眼的问题”,现在科学讲这是性格的问题。再比如,你在宽阔的马路上走的好好地,迎面过来一辆电动车把你撞了。你很奇怪:这么宽的路,并且就你们两个人,怎么就撞车了呢?啊!你明白了,原来你们都再走思,那么谁又是牵引你和他走思的人呢?还有,你在单位常年没着急的工作,你今天请假在家里处理急事,可是此时你突然接到电话,要求你必须去开会,否则要你后果自负!我们常常说这是不巧

呀!等等这类事情的发生,其实都与你的前世有缘,他们就是你的冤亲债主。

世上的众生就是这样,现在世的或已经死亡后化作灵魂的都在干扰者你的思路,影响着你的生活,改变着你的计划。于是我们统统把他称作“命运”。

我们不害怕与我们前世有善缘的众生或灵魂,我们害怕的是与我们有恶缘的人或灵魂,因为他们都是来向我们讨债的。也由此,我们佛教总在教给我们化解冤亲债主的方法,并一再劝告大家,要践行佛法的核心思想------利益众生,不要结怨呀!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那么苦?因为我们对佛法理解不透呀!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我问你一个问题:谁最有可能成为你来世冤亲债主中的恶缘?一定是那些今生今世嫉恨并谩骂的你的众生。这些众生有什么特点呢?他们一定没有你强大;你想呀,如果他比你强大,在你们发生矛盾时,他揍你一顿而后走了,他会记恨谩骂你吗?不会的!对不对!于是弱者是最容易产生忌恨心理并谩骂别人的。所以嘛利益众生的重中之重就是利益比你弱小的众生!或者说谦让并帮助于比你弱小的众生呀!可是,这一点与我们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相反呀!几千年来,我们中国都是在崇尚“个人的强大或成功”,甚至追捧“老子天下第

一、老子说了算”呀!于是国人总是巴结奉承、崇拜效仿强者而忽略了弱者的哭泣,要知道个人的成功往往多是用别人的苦换来的,于是我们就结怨太多啦!也因此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演绎的是“窝里斗”和

“今生你嚣张,来世我张狂”的人生现实呀,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也不顺呀!为什么我们不能抛开个人成功理念,去实现团队、集体、甚至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的成功呢?!

现在一个活生生的现象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那就是中国的房价在不断上涨!为什么房价会上涨?几十年前农民工作为弱者来到城市,因为卫生条件差和地位微卑,在公共场所(比如公交车等)遭到城里人的排斥,于是,慢慢的农民工与城里人开始结怨,农民工开始妒忌并仇视城里人,而城里人仅仅是讨厌但并无仇恨农民工,农民工对城里人仇恨的场效应推动了房价的慢慢上涨;然而为什么房价上涨后农民工并没有发财呢?这是因为农民工来到城里也并不规矩,盗窃城市周边农村里的农民的农作物已是他们经常行为,于是农民工欠下了城市周边农村里的农民的债,有违佛法而遭到惩罚,所以农民工也没有发财,反之它却推动了周边农村地价的上升;建筑包工头一般是不参与盗窃城市周边农村里的农民的农作物的,仅仅因为拖欠农民工的工资遭农民工忌恨,但农民工今生今世又要与他互相依存,所以包工头今生并没有破产,但也没能发大财。房价上涨发大财的是谁?是开发商,而开发商是投资者,一开始在社会上并没有遭到过那么大的忌恨,也许是因为他们的其他善缘,促使他们成为了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最大受益者,而城市市民却成了房地产价格上涨的真正输家。

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对弱者的蔑视往往造就一连串的社会反映。 所以, 只有实现强者对弱者的尊重、谦让,才能实现强者与弱者

的合作,才能避免互相的倾轧、打击,才能不结怨,才能共同的拥有幸福的生活,才能实现每一个在世的人福禄绵绵。

佛说我心
佛说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 第三篇

是否读研的思考

A说:“我想创业,去社会上闯,我甚至有过不想读大学的念头,更别提去读研了。”

B说:“那是什么原因又让你去上大学了呢?” A说:没有技术,缺乏人脉,资本不足。

B说:创业和读大学矛盾吗?

A默然。

B说:知道有多少创业者,挑灯,捧书,夜读? A默然。

B说:如今这个社会停止学习,能达到你想要的成功吗? A说:不能。

B说:多年求学生涯,让你习惯把事物对立起来分析,要知道世事大都不是矛盾的,不是非此即彼。你大可以不读研,甚至不读大学,但是你绝对不能停止学习。读大学、读研与创业、你的梦想并非对立,而是统一,这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高度。思维设限、心理设限、观念设限等等自我设限最终限制了自己的人生格局。在这些限制下的你,还能期望走多远?奢望还能飞多高?幻想人生格局有多大呢?多少人在平庸与遗憾中度过本可灿烂的一生,也不得解为何上天如此不公,自己又如此不幸。最终拿宿命论来贻害搪塞后辈

人。其实,是他们自己一手丢掉自己的高贵,把自己变得平庸、普通;是自己禁锢了自己一生,让人生停留在遗憾、无奈中;是自己限制了自己的人生格局,碌碌一生无为。然而也只有自己,能打破这些屏障,认识真我,恢复真心,实现真我,超越真我。

A:阿弥陀佛。

佛说:为什么有贫富贵贱和美丑
佛说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 第四篇

佛经书里有女人为什么有贫富贵贱和美丑。 胜鬘夫人是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女,也是逾阇国的王妃。 胜鬘夫人地位尊贵,但面貌却长得不太好看,她心里常常因此生起疑惑。 有一次,当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园精舍的时候,她来到佛前顶礼佛陀之后,很恭敬地向佛陀提出几个问题: 世尊! 一、为什么有些女人面貌丑陋,体态粗劣,望之可怖,而且穷苦卑贱? 二、为什么有些女人面貌丑陋,体态粗劣,望之可怖,但是大富大贵? 三、为什么有些女人长的美丽出众,却很贫苦,出身卑贱? 四、为什么有些女人长的美丽端庄,清秀可敬,有财有福,身世高贵?

佛陀开示说:「胜鬘!女人面容丑陋,体态粗劣,望之可怖,而且贫苦卑贱,是由于过去世性情暴躁,容易发怒,有人稍微说她不是,就心怀怨恨,气愤憎恶;同时她也不以吃的、用的、以及各种财物,或是香花之类布施沙门(出家修道的人)、婆罗门;又生性善妒,看见别人得到财物、荣誉、尊重、敬仰、礼遇、崇拜,就生妒忌,因忌生怒。 胜鬘!女人面貌丑陋,体态粗劣,望之可怖,但却大富大贵,是由于过去世性情暴躁,有人说她不是,她就生气、怨恨、愤怒、憎恶,可是她却常以吃的、喝、用的,及一切财物、建地或房舍,以及香花水果等布施供养沙门、婆罗门;且又没有妒忌之心,看见别人得到财富、荣誉、尊重、敬仰、礼遇、崇拜,她能随喜赞叹。 胜鬘!女人面目姣好,美丽动人,但很贫苦,身世卑贱是由于过去世性情温柔,有人讲她坏话,也不生气,又能忍让,可是他对沙门及婆罗门却不肯作任何供养布施,又生性善妒,看见别人得到财富、荣誉、尊重、敬仰、礼遇、崇拜,她就生妒忌,常自傲慢。 胜鬘!女人长的端庄美丽、清秀,品行高洁,多财富且福德高贵,是由于过去世性情温柔,又能忍让,人说她非,毫不计较,亦不生气,她又能以一切财物建地舍宅香花水果饮食医药,恭敬供养布施沙门及婆罗门,并广行善事,对别人不生嫉妒之心,言行谦逊有礼,而且对他人之好,时常随喜赞叹。 胜鬘啊!这就是妇女们贫富贵贱和美丑的缘故了。

胜鬘夫人听了世尊的开示,很惭愧而又欢喜的说道!「世尊!我听了你的开示,完全明白自己长得丑陋而身世尊贵的原因,好比从黑暗中得到光明,从荒野中发现了康衢大道,这道理实在太奇妙了。 我从今天起,纵然有人说我坏话,也不生气,对别人更不生妒嫉之心,常随喜赞叹他人之善,并要以一切财物、饮食、医药、建地屋宇、香花供养沙门及婆罗门。 归我统制的妇女很多,我也要教她们如是学,如是行。请世尊收我为弟.子吧!我要皈依佛、法、僧三宝,直到终身。 结后语: 听完了佛陀的回答,胜鬘夫人的心灵已经得到光明;

聪明的读者您是不是已经把握到兼具美丽与富贵的要诀了呢?首先要培养温柔的性情、谦虚忍让、不计较、不忌妒,并且能够随喜赞叹别人善行的美德。其次要以衣服、饮食、卧具、医药、香、花、舍宅、财物广行布施,恭敬、供养出家的修行人。今生种下的种子,来生就可以收获了;如是因、如是果,佛陀的真理让您永远离贫穷、丑陋与卑贱 [PS 脾气好点]

1、微笑 有人说,微笑是绽开在脸上最美的一朵花。所谓:“拳头不打笑脸人”,微笑的表情总是楚楚动人,令人愉悦,使人感觉亲切。最主要的是,微笑不仅给人的外在美感,还在于微笑的表情所传递的信息,是一种怡人和美好的感情。微笑总是给人带来欢乐和幸福,带来精神上的满足。 常把笑意带在脸上,把善意传达给所有人,完全不用任何成本却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可是最方便又有效的美容妙方。

2、多赞美 好话,谁都爱听,而且不仅仅是人。佛在《楞严经》上早已说过:“宇宙万物皆能闻觉知”,而科学家从对水的实验中就发现,水的结晶是如何随着外在的声音而改变它的形状。江本胜博士依据水会受物体振动而起变化的原理进行试验。当他播放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名曲时,在显微镜下,他看到水的结晶随着优美的旋律不断产生美妙的变化。 对水说好听的言语,水结晶成漂亮的图案;对水恶言恶语时,水结晶混乱无章。这个震撼人心的结果也反应了人的精神对物质的影响。我们还进一步看到,善念能够让物质变得美好,而恶念则令物质变得丑陋。看看这些图片,做父母的可能就会明白,若是自己对孩子多些鼓励与赞美,孩子会更加聪明漂亮。对别人多赞美,口出善言美语,自己听得多了也自然更加美丽。

3、多忍辱,不生气 多忍辱,少生气的人脸色自然好看。《佛说罪福报应经》记载:“为人丑陋,喜嗔恚故。”说明长得丑陋的人,是由于前世喜欢生气怨恨之故。“为人端正,颜色洁白,辉容第一。手体柔软,口气香洁。人见姿容,无不欢喜,视之无厌。从忍辱中来。”说明长得端正白净,容光焕发,身手柔软,人见人爱,令人观看不厌的人,是修忍辱的结果。

4、忆佛,观想佛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中“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刹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世尊那日因为忆佛、念佛,受到阿弥陀佛神力的加持,使他当日的相貌特别好看、庄严。当他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十方一切诸佛跟释迦牟尼佛融合成一体,释迦牟尼佛当下就变成一切诸佛,佛相貌之庄严可想而知。即使连最庄严的佛陀在念佛都会得到诸佛加持而面目变得更为庄严,若是我们诚心忆佛、观想佛,我们的面目怎么会不变美好呢? 许多经典都告诉我们,佛的相是最好的相!我们念佛,心里有佛,相貌不知不觉就变成佛相。我们要想相貌好,就多念佛。念佛、观想佛,身心就会逐渐变成佛的样子。释迦牟尼佛想阿弥陀佛的时候,相貌就变成了阿弥陀佛的样子,显示无比殊胜庄严。

5、感恩 懂得感恩的人最美。感恩自己所获得的一切,感恩一花一草、一人一物。对所有一切常怀一颗感激的心,内心就时时绽放朵朵迷人的花儿。满心芬芳的人,怎么会不洋溢着如花一般的美丽呢?

6、多于佛前献花 《佛说罪福报应经》记载“为人丑黑,遮佛前光明故。”长得又丑又黑的缘故是由于把佛前的光明

遮住的缘故。由此可知,如果常献花于佛前,庄严佛像,必得好相。

7、心念的力量 一个人的外貌与他的内心思想密不可分。相由心生,外貌多数是内心思想的外在显现。一个人起嗔恨心,那他肯定面目可憎,叫人厌恶。若一个人起慈悲心、柔软心,他的外貌肯定和善,叫人心生欢喜。有位西方的心理学家说:“你的心态是什么样子,你的生活就会变成什么样子,你的命运就会成为什么样子。” 希望成为美丽的人,用美丽的心念来看待世间,你不但发现一切变得美丽,连自己的外在也会越来越讨人欢欣!

8、多接近“美人”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接近“美人”,自然也会受到他们的美丽哲学的影响,自己迟早都会变成“同道中人”。“美人”不单单只是指拥有美丽的外表而已,而更重要的是指心灵美丽的人。常与“美人”接触,无形中也让自己的心灵多接触一份美丽,自然美亦由心生。

9、念佛号 念佛号,变漂亮,是否有点无稽之谈?《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轨仪经》有云:“诸佛子等,若闻妙色身如来名号,能令汝等不受丑陋,诸根具足,相好圆满,殊胜端严,天上人间,最为第一。”经典就已经说明了念佛号可让一个人的相貌变化,而佛咒语其实就是提供了变漂亮的方便法门。 若是希望外表庄严,有美感,有众生缘,可以随时念:南无妙色身如来、南无寂音如来、南无宝莲花步如来。念这三尊佛时,可以把自己以前丑陋的“基因”(如你以前的生气、嗔恚等等的心念)去除掉。 阿弥陀佛,愿一切有缘之人生生世世拥有亮丽容颜,布施欢喜,日日心如明镜,时时自在吉祥! 古时候有一句谚语说:「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这句话说明:一个人的相貌是会随着他的心念善恶而改变的。纵使他现在已经有了凶恶的面相,可是他却经常起慈悲心,那凶相不久便会转化为吉相。 希望外表庄严,有美感,有众生缘,念:"南无妙色身如来,南无寂音如来,南无宝莲花步如来"。念这三尊佛时把自己以前丑陋的基因(如你以前生气嗔恚等)去除掉。

佛说是什么在决定你的相貌美丑
佛说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 第五篇

佛说是什么在决定你的相貌美丑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丑陋报。一者好行忿怒。二者好怀嫌恨。三者诳惑于他。四者恼乱众生。五者于父母所。无爱敬心。六者于贤圣所。不生恭敬。七者侵夺贤圣资生田业。八者于佛塔庙断灭灯明。九者见丑陋者。毁呰轻贱。十者习诸恶行。以是十业。得丑陋报【佛说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

5 有10种业,能让众生受到丑陋的报应。所以呢,丑陋不要怪父母,只怪自己太糊涂。

5.1 喜欢愤怒,喜欢发脾气。人一发脾气,就会变得面目狰狞,既然你喜欢让自己面目可憎,以后就直接给你一个丑陋的面孔。

5.2 喜欢心里怨恨别人,虽然表面上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内心恨得不得了,这样的人,虽然把自己的怨恨隐藏在心里,但是以后也会得到一幅丑陋的面目。

5.3 欺骗别人,坑蒙拐骗,以后也会变丑。

5.4 做一些不好的事情让众生不愉快,以后也会变丑。

5.5 对父母不孝顺,不爱护父母,不尊敬父母,以后也会变丑。

5.6 在贤圣面前,不恭敬,这个就是慢,以后也会变丑。

5.7 侵犯夺取贤圣的财产,以后也会变丑。

5.8 在佛塔寺里面恶意熄灭灯烛等。比如佛前点了灯,你故意打翻了,以后就会变丑。

5.9 见到有人长得丑,你不仅不同情,你还故意辱骂对方,轻贱对方,这也是慢的一种表现,以后也会让你变丑。

5.10 做各种恶行,以后也会变丑。这里的恶行,我们暂且可以简单理解为杀盗淫妄酒。

以上10种事情,都会让你这辈子很丑,如果你这辈子有些事情做得太过了,你这辈子就会变丑。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一者不嗔。二者施衣。三者爱敬父母。四者尊重贤圣。五者涂饰佛塔。六者扫洒堂宇。七者扫洒僧地。八者扫洒佛塔。九者见丑陋者。不生轻贱。起恭敬心。十者见端正者。晓悟宿因。以是十业得端正报。

6 有10种方法,能让你容貌端庄,简单来说,就是美容的10种方法。

这10个美容的方法,比你花几万几百万去整容的效果要好无数倍。

你去整容,一是受罪,而是有效期很短。

这10个方法,一是不用受罪,在这个过程中,你还很愉快;二是保质期很长,不光保这辈子,还保来世。

想美容的,可以认真学习一下这10条。

6.1 不要发脾气,任何时候,都不发脾气。不光表面不发脾气,心里也不会暗暗的怨恨。你一发脾气一怨恨,就会在体内产生毒素,这些毒素非常毒,通常就会让你变丑。如果是哺乳的妇女发脾气,产生的毒素就会进入奶水,毒害婴儿,如果脾气很大,甚至会毒死吃奶的婴儿。

6.2 布施衣服,也会让你变美。你要注意,应当是整洁的衣服,

不要是丢垃圾桶的衣服,你拿去布施。【佛说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

6.3 孝顺父母,会让你变美,这个效果很好的呢。特别是父母对你不好的情况下,你还能孝顺他们,那个美容的效果更好。

6.4 尊重贤圣,比如对恭敬三宝,你以后就会变美。

6.5 美化装饰佛塔。你以后就会变美。

6.6 打扫卫生。有些人在家里只顾着涂脂抹粉,却不知道,你把家里收拾干净一点,你以后就会变美。

6.7 打扫僧地,这个大概是说为出家人打扫卫生,你以后就会变美。

6.8 打扫佛塔,你以后也会变美。

大家以后去了寺庙,应当主动去问客堂师父,弟子是来干活的,有没有活干啊?打扫卫生,洗碗洗锅,什么都可以做的。

有些人以为自己去寺庙做义工,干活吃亏了,其实你是捡个大便宜,种福田啊,免费美容啊。

精进群的师兄去寺庙干活要主动找活干,不要总是等着别人来安排。

6.9 你见到别人长得丑陋,你一点都不嫌弃别人,不轻视别人。以后你也会变得更美。

6.10 你见到别人长得端庄,你不嫉妒别人,你知道这个都是别人前世种了10种善因,所以这辈子就很美丽。

美容的10个诀窍,我们都学会了,在坚持念佛持咒,求生极乐的前提下,有兴趣的师兄可以去使用这10种方法。

等你貌美如花的时候,你就可以告诉别人,其实也没什么秘诀,就是有10条,你如果能做到,你也可以这么美。

经文出自:乾隆大藏经 小乘单译经 第0735部 佛说业报差别经一卷 隋洋川郡守瞿昙法智译

佛家关于爱情的禅语
佛说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 第六篇

随笔吧为您精选佛家关于爱情的禅语请您欣赏。

1 . 石头问:我究竟该找个我爱的人做我的妻子呢?还是该找个爱我的人做我的妻子呢?

佛笑了笑: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你自己的心底。这些年来,能让你爱得死去活来,能让你感觉得到生活充实,能让你挺起胸不断往前走,是你爱的人呢?还是爱你的人呢?

石头也笑了:可是朋友们都劝我找个爱我的女孩做我的妻子?

佛说:真是那样的话,你的一生就将从此注定碌碌无为!你是习惯在追逐爱情的过程中不断去完善自己的。你不再去追逐一个自己爱的人,你自我完善的脚步也就停滞下来了。

石头抢过了佛的话:那我要是追到了我爱的人呢?会不会就……

佛说:因为她是你最爱的人,让她活得幸福和快乐被你视作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所以,你还会为了她生活得更加幸福和快乐而不断努力。幸福和快乐是没有极限的,所以你的努力也将没有极限,绝不会停止。

石头说:那我活的岂不是很辛苦?

佛说:这么多年了,你觉得自己辛苦吗?

石头摇了摇头,又笑了。

2 . 石头问:既然这样,那么是不是要善待一下爱我的人呢?

佛摇了摇头,说:你需要你爱的人善待你吗?

石头苦笑了一下:我想我不需要。

佛说:说说你的原因。

石头说:我对爱情的要求较为苛求,那就是我不需要这里面夹杂着同情夹杂着怜悯,我要求的是发自内心的爱我,同情怜悯宽容和忍让虽然也是一种爱,尽管也会给人带来某种意义上的幸福,但它却是我深恶痛绝的,如果她对我的爱夹杂着这些,那么我宁愿她不要理睬我,又或者直接拒绝我,在我还来得及退出来的时候,因为感情是只能越陷越深的,绝望远比希望来的实在一些,因为绝望的痛是一刹那的,而希望的痛则是无限期的。

佛笑了:很好,你已经说出了答案!

3 . 石头问:为什么我以前爱着一个女孩时,她在我眼中是最美丽的?而现在我爱着一个女孩,我却常常会发现长得比她漂亮的女孩呢?

佛问:你敢肯定你是真的那么爱她,在这世界上你是爱她最深的人吗?

石头毫不犹豫地说:那当然!

佛说:恭喜。你对她的爱是成熟、理智、真诚而深切的。

石头有些惊讶:哦?

佛又继续说:她不是这世界最美的,甚至在你那么爱她的时候,你都清楚地知道这个事实。但你还是那么的爱着她,因为你爱的不只是她的青春靓丽,要知道韶华易逝,红颜易老,但你对她的爱恋已经超越了这些表面的东西,也就超越了岁月。你爱的是她整个的人,主要是她的独一无二的内心。

石头忍不住说:是的,我的确很爱她的清纯善良,疼惜她的孩子气。

佛笑了笑:时间的任何考验对你的爱恋来说算不得什么。

4 . 石头问:为什么后来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反倒没有了以前的那些激情,更多的是一种相互依赖?

佛说:那是因为你的心里已经潜移默化中将爱情转变为了亲情……

石头摸了摸脑袋:亲情?

佛继续说:当爱情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是会在不知不觉中转变为亲情的,你会逐渐将她看作你生命中的一部分,这样你就会多了一些宽容和谅解,也只有亲情才是你从诞生伊始上天就安排好的,也是你别无选择

的,所以你后来做的,只能是去适应你的亲情,无论你出生多么高贵,你都要不讲任何条件的接受他们,并且对他们负责、对他们好……

石头想了想,点头说道:亲情的确是这样的。

佛笑了笑:爱是因为相互欣赏而开始的,因为心动而相恋,因为互相离不开而结婚,但更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宽容、谅解、习惯和适应才会携手一生的。

石头沉默了:原来爱情也是一种宿命。

5 . 石头问:大学的时候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女孩,那个时候我很爱她,只是她那个时候并不爱我,可是现在她又爱上了我,而我现在又似乎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感觉,或者说我似乎已经不爱她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佛问:你能做到让自己从今以后不再想起她吗?

石头沉思了一会:我想我不能,因为这么多年来我总是有意无意中想起

6 . 一切皆为虚幻。

第一句语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罗密欧和朱利叶的忠贞:原来一个是传说,一个是小说。

牛郎和织女的凄美,白雪公主与白马王子的浪漫:竟然一个是神话,一个是童话。

《泰坦尼克》沉没了,《魂断蓝桥》陨落了,《乱世佳人》在飘摇,《人鬼情未了》也已经离逝了!

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

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佛说: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是最重要的?它既不是你失去的,也不是你没有得到的,而是你正拥有的!

【佛说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

7 . 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你自己去悟,去修心,如果什么都依靠别人告诉你,那么你就达不到自己修行开悟的目的了!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所以“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之所以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看了再多的爱情电影,再经典的爱情小说也只是惘然,爱情是只有自己体会了才会明白!因为爱情也是不可说的。

陷入爱情的人是痴的,周围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局中人的感受!因为这种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虽然1000个幸福的结局都是相同的,可是其中的爱情经历却各不相同!只有恋人们自己知道他们的小秘密,对外人不可说!

8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经260字,短小精悍博大精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里的“色”和大家平常想的是两个概念,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大概就是指物质的表象!

拥有美丽的容颜的女人,总是会获得众多的青睐!可是再美丽的女人,依然会有苍老的一天!当你老去以后,曾经的一切是否依然?原来当美丽凋谢的时候,一切才回归本来面目!一切的风光与繁华,甜言与蜜语也只是过眼云烟。女人,找个真正爱你的人,拥被入眠吧!

9 .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充满诱惑的尘世间,爱情是否真的那么牢固呢?爱,是一种容易凋谢的花朵!而你,是清晨风中最让人无可奈何的那朵玫瑰。当新的诱惑出现的时候,心中的欲望开始萌动!原来,爱情也是一种原罪。可是,偷食禁果之后的惩罚呢?迷失的人儿早已经沉迷而无法自拔!

也许也只有体会真爱的人,面对着五色,才可以做到旗动、风动、心不动吧!

10 .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语出《佛典》,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现在很多相爱的人,会因为对方的贫穷而离开!这是真正的爱情吗?也许会有人说爱情和面包的理论!可是,过去的老人们都说,有情饮水饱。我也相信:真正爱1个人,虽然贫穷,但是只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只是喝水都觉得饱!爱就是这样的一种心境:得到了爱,就仿佛已经得到了全世界!

当面对自己心爱的人,不管身在何处,也如沐春风。记得天龙八部里,西夏选驸马。当问到:平生之中,在什么地方最逍遥快乐?段誉答到:枯井底,污泥处。为什么呢?因为他在那里得到了真爱!

11 .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你说:缘是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我说:缘是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说:缘是纵然两情相悦,仍难逃宿命之劫。我说: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缘是无尽的思念。而我,傲立于沙漠中静静的看着它缘起缘灭。

12 .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还记得阿甘正传里面的阿甘。所有的追随跑步者看到他突然停下来的时候,以为圣人要大讲一番道理,他看了看成群的追随者说到:Iamtired。

爱情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只有平平淡淡才是真!最羡慕那些黄昏下,互相搀扶的老夫妻,他们一起回家,即使没有说一句情话,可是只是一个微笑也已经胜过前言万语!他们做到了“执子之手,与子谐老”的爱情境界,只是在这平静的画面中!

13 .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现实生活中的男人,常常说自己喜新不厌旧,他们就像贪玩的孩子,总会瞅准一个空偷着出去玩玩,玩累了他们自然会回家。在外,他们可以风流快活;在家,他们也想做好丈夫好父亲。他们脑子中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老婆和情人,最好是一举两得。他们中有些人即使曾失足变心,但在现实利弊轻重的权衡之下,在结发之妻眼泪的攻势之下,在亲朋好友群起而攻之的严峻形势下,大多能改邪归正、痛改前非,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

而女人,她们往往视爱情若生命,在她们骨子里,爱情这两个字神圣而不可侵犯。而大多数女人又都是怀旧的,如果没有伤及灵魂痛彻心骨的经历她们是绝不会轻言放弃的,而女人一旦决意放弃,那她曾视之为生命的那份爱情定已全然摧毁,她早已没有了退路。所以,女人一旦变了心绝了情,那是永远都不会回头的了。就如同那只飞离主人肩膀的鸟儿,一去不返。女人的爱,因为忠诚,所以毅然决然。

14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弘忍要求大家各写一偈来确定接班人,夺冠呼声最高的神秀写的是“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当时慧能还是个勤杂人员,还不识字,找了个小沙弥给念了一遍,然后就说出了那个现在很知名的偈子(还得找人帮着写在原作边上),五祖看了之后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该同志尚未悟道,擦了吧”,但是半夜把慧能叫来上了一课小灶(有点西游记的意思),然后为了避免纷争,传了学位就让六祖赶快带了衣钵溜了!

这四句主要讲的是要人们懂得放下,也就是佛经中说的四大皆空,但是又不执着于空!

前两句只不过借菩提树和明镜来讲明:不要执着与事物。后两句讲自己的境界,明明想得道,但是太执着于道,反而与道越来越远。禅宗主要阐述了人人皆有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这种爱,是沉静;是一种内蕴深厚,隽永深沉的爱。它没有昙花一现的惊艳,没有“山无棱,天地绝,乃敢与君绝”的壮烈誓言。这是一种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爱;是携手一起慢慢变老,共守日落日出从容的爱。这种爱,是流泻指间清逸舒缓的琴音,涤荡浮躁的灵魂,舒展纷乱的心情,梳理出沉静平和的人生。

15 .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记得木村演的一部电影里曾经这样诠释“爱”,说爱一个人就是当他幸福的时候你比他更幸福,当他痛苦的时候你比他更痛苦……

其实给别人幸福,被别人需要着,是一件能给自己带来很大满足与快乐的事情,至少我会很享受别人对自己的依恋,也同时依恋着别人,这是我与外部世界对话的方式,也愿意相信这样活着才算是完整而纯粹的人生吧。

以上是关于佛家关于爱情的禅语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比较好别忘了转发哦!

净空法师语录摘抄
佛说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 第七篇

随笔吧为您精选净空法师语录摘抄请您欣赏。

1、我们念佛一定要心里真正有佛,只要把阿弥陀佛当成自己的心上人,念佛就会成功。如果心里真的有佛,口里念不念都没关系,只要有真信、切愿、老实念去,一定会成就。

2、学讲经一定要求三宝加持,也就是自己的心、愿、解、行一定要与佛相应,才能得到感应,口是心非是绝对不可以的。道场同修如果不学讲经的,也要认真听讲,增长正解,提高共识。

3、真正聪明人,绝对不作领袖,因为肩负的责任很重。譬如县、市长做得不好,是罪过;做得好,是本分。既然肩负起责任就应当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世、出世间真正的领袖,大多是佛菩萨示现。

4、虽然不是存心破坏道场,但是因为自己的无知犯过,还是造罪业,要负因果责任。

5、寺院主持有教化一方的责任,没有尽到责任就是过失,个人修得再好也不行。如果是寺院清众,就没有这个责任。

6、只要有一个真正的和合僧团,就会感动其它人,有第二个、第三个六和敬僧团出现。不要多,能够有五、六个和合僧团,这个地方就是正法住世。

7、来我们道场的同修,要真正有共识、有修行,修行的基础,一定是建立在五德、六和的基础上。

8、对于兴趣不同、法门不同的人,我们应当要尊重。

9、真正修行人,纵使受业报也会愈来愈轻;自私自利、贪图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定业是决定无法转变的。

10、在道场共修,二十岁至四十岁的学做事,四十岁至六十岁的人贡献自己,作领导、负责任;六十岁以后就退休专心精进,求生净土。

11、修行人一心一意为佛法、为众生,一生就让佛菩萨安排,我们自己不必操心。

12、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真正了解到,靠人是靠不住的,因为一个人的权势、财富、事业,总是会有失去的时候,唯有靠自己往昔今世勤修大福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过得很自在。所以佛法教我们要积德修善,才会有真实成就。

13、对于任何道场绝对不要留恋,道场不清净、有人我是非的地方,一部经不一定要讲圆满,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身心清净。这些道理佛在经典上常常提醒大家。

14、真正成就的人,一定是依教奉行,我们既然发心弘法利生、续佛慧命,就更应该苦学,每天嘻嘻哈哈,不会有成就,有成就的人,一定是勤苦认真的学习。

15、大家共住一个道场修学佛法,保持身心清净最重要;心不清净,知见就不正确;知见不正往往做错事,做错事就要承受因果责任。

16、愿常听经念佛,不令间断,一心求生净土,必得诸佛护念,圆满无上菩提。唯愿诸仁者依教奉行,善思念之。

17、学佛最低限度要能够自求多福,换言之,一定要有智慧辨别是非、善恶和邪正。

18、佛法一定要以固有文化为基础,才能够建立,因为文化是根本的根本。这种文化的复兴工作,是大家看不到的,所以要能够舍弃名闻利养,默默去做,这的确是一项真正伟大、了不起的事业。

19、我们真正发菩提心自行化他、弘法利生,一生都让佛菩萨安排。别人对我毁谤、赞誉不必放在心上,身心才会清净、自在。

20、在这个时代要想建立制度非常困难,根源在于世间人道德伦理丧失,谁也不愿意服从谁,所以世界秩序大乱,大灾难必定会降临,能够逃过劫难的人,一定是有大福德之人。

21、大众相处,一定要修忍让,道场大众不和睦,护法神就离开

,妖魔鬼怪便来作乱。所以真正爱护团体,一定要舍弃自己的成见,不要让大众生烦恼。

22、学佛最重要的是能够分辨善恶、是非和真假,这是智慧。如果不能分辨是非,不但持戒不能清净,修福也未必是福,所以持戒、修福都要有智慧。

23、在这个社会,我们虽然出家,但是离不开人群,要知道敬重君子,远离小人,否则受人利用、被人欺骗都不知道。

24、我们念佛功夫不得力,是因为不知道佛号功德利益不可思议。念佛是定慧等持,只要真正发心,立刻就会得到真实圆满的福慧,从业障凡夫身,转为乘愿再来的大菩萨,真正是不可思议的法门。

25、世间人恩怨复杂,有爱有恨,今天两个人再好,明天说不定就反目成仇。而且爱得愈深,恨得愈重。我们了解事实真相,看破放下,心地自然就会清净。

26、能在这个时代,学业、道业有成,都是相当的善根福德因缘。你有善根,你能够明理;你有福德,你才不动心。

27、小座复讲是培育弘法人才的最佳模式,也是中国历代祖师所传下来的老方法。

28、学东西一定要有耐心,世出世法之成就,就在于功夫深;没有成就,就是没功夫。加拿大张老居士的书法,刚开始练习一个字,每天要写一百次。整整练习五十年,到现在七十六岁,仍然谦虚不已,不耻下问,处处请教人。这种好学不倦的精神,最值得我们效法记取。

29、我们认真修学、依教奉行,就是无上的法供养;尽心尽力将净土法门介绍给一切众生,则是对大众最好的供养。

30、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是谁定的?还是自己定,佛菩萨、阎罗王没有能力为我们定。所以我们希望生活过得幸福快乐,就要谨慎种善因,避免造恶业。不但恶行不可以有,恶念也不可以有。

31、我们过去不得罪人,今天别人就不会得罪我;我过去没有陷害人,今天别人怎么会陷害我?我们受人侮辱,受人毁谤,受人陷害,都是自己造的。

32、在一切善恶顺逆境界中不起心动念,也没有分别执着,这是清净心,也是定力。能够时常保持这个境界,就是真心;真心不动。

33、真正用功,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保护自己清修的环境。

34、自己生死有把握,至于什么时候去极乐世界,就要看缘分。如果与众生有缘就要留下来,多帮助一些人往生。没有缘分,不妨自己先去,将来倒驾慈航,再来普度众生。

35、万万不可以骗人,骗人是妄语。当然,更不能够欺骗自己。

36、现代社会环境复杂,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的诱惑很大,修行的确不容易,如果没有很深的定力,坚强的道心,往往会退转。所以我们要记取古大德的教训,谨言慎行,小心保护自己的清净心。

37、即使是发心修行、度众生,如果发的心不真、不纯、不专、不精,修行还是不能够得力。

38、在台上讲经不是教训别人,而是要依照佛陀的教训,共同反省、努力改过自新。实在讲,得真实受用的还是自己,每讲一遍,自己就反省、检点一遍。

39、我们共住在一个道场,有时间、有精力,应该多读经、念佛、研究讨论,即使未发心学讲经的同学,也要提高自己的佛学修养。

40、台上讲经的是学生,台下的听众才是老师。自己要有认真求教、虚心改过的精神,才能够得真实受用,将经讲好。

41、弘扬佛法真实的功德利益,是帮助眾生觉悟,降伏烦恼。如果帮助眾生增长贪瞋痴的,绝对不是善知识

42、度眾生要看机缘,好比採果实,先熟的先採,还没有成熟的,等过些时候再採。

43、真正修持是要老老实实去做,所以修行的方法愈简单,就愈适合众生的根机,也愈契合实相妙理。如果光是高谈阔论,实际上做不到,说得再多都是假的,只不过妄想而已。

44、处事难,处人更难;处事待人都要做得圆满如法,这些就是修行。

45、真正能够帮助眾生得到真实利益的只有念佛法门,问题就在於我们是不是真正放下身心世界,老实念佛。真正用功,业障一定是快速消除,觉得轻安舒畅,法喜充满,生活过得安乐、自在。

46、印赠经典、流通录音带,这些好事许多人都知道,也有很多人在做。但是像延续文化、从根救起的工作,却很少人知道,我们应该认真去做。这种工作需要有远大眼光的人,才能做得到。

47、想念阿弥陀佛的人,是世间第一等的大福报、大智能,再过不久,就要到极乐世界成佛去。

48、我们专心修学自己的本门,对于八万四千法门都要赞叹,绝对没有诽谤,这样才是大和合僧团。

49、菩提道上没有人能够障碍我们,只有自己障碍自己。只要有一个念头想错,一个行为做错,就很容易堕落,所以要时常自我警惕。

50、众生一切的造作,佛都知道,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众生,也统统知道,所以我们必须拿出真诚心、恭敬心认真修学,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51、处乱世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有道心,道心就是真诚心。第二、要护持佛法,绝对不能障碍佛法。

52、忍辱对治瞋恚,懂得涵容就是有福之人。

53、一般人容易招致魔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喜欢神通感应。魔有神通,诸佛菩萨当然也有神通,但是佛菩萨怕众生对于正法、魔法混淆不清,所以用讲经说法度众生,对于神通感应的事,绝口不提。

54、凡事都要勤奋、努力的去作,才会有成就。

55、戒定慧表现在日常生活上,有种种的形态,善财童子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就是最好的例子。有时候我们看他破戒,事实上并不然,反而那些作法,是真正的持戒。

56、初学讲经,讲台经验很重要,要多利用机会练习。

57、我们现在修清净心唯一的办法,就是老实念佛,用一句佛号代替一切妄念。这一句佛号是自性功德,所以念佛就是恢复自性。心地清净、性德流露,我们就会有庄严的相貌和健康的体质。

58、只要心、愿、解、行与佛菩萨相应,即使不学讲经,也能把经讲得好。佛的心地清净、真诚、广大、慈悲,我们要认真学习,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会有障碍。如果心行不相应,绝对无法深入义境。

59、五德、六和是最基本的戒律,也是学佛之根本。

60、中国几千年来没有灭亡,是因為有伦理道德来维繫社会秩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具什麼身分就尽什麼义务,一辈子都能够遵守不违背,这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61、所有的灾难,都是由烦恼感召而来的,没有烦恼的因,就不会有灾难的果,所以消灾免难要从断烦恼作起。

62、修行人的心地清净,眼睛明亮,充满智慧,自己有一个目标,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能够专精行道,安乐自在。

63、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要做一些真正有利于众生的事,也就是把文化传统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文化是一切幸福的根源,如果舍弃文化,所有的事情做得再好,也只是昙花一现,不能持久。

64、中国几千年来没有灭亡,是因为有伦理道德来维系社会秩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具什么身分就尽什么义务,一辈子都能够遵守不违背,这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65、我们劝人念佛,也要学习十方诸佛菩萨赞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让众生生欢喜心。

66、修行要在人事环境里面把烦恼习气磨掉,在顺境的时候不生贪爱,逆境不生瞋恚,顺、逆境界都是增上缘,成就自己的戒定慧。

67、自古以来,中国对於伦理道德非常重视,因為这是安定社会重要的教育,统治者的责任,也就是要维护道统。所以不管他自己作得好不好,能够维护道统,并且将之发扬光大,就是很大的功德。

68、自古以来,中国对于伦理道德非常重视,因为这是安定社会重要的教育,统治者的责任,也就是要维护道统。所以不管他自己作得好不好,能够维护道统,并且将之发扬光大,就是很大的功德。

69、到别人道场弘法,要守住三个条件:一、不收归依弟子。二、一切供养都归常住,自己所需由常住供给。三、不与信徒往来,一心向道,弘扬正法。能够做到这三点,就会处处受人欢迎。

70、佛门自古以来,以艺术弘法的例子非常多。古今大德也很重视。所以佛法是多方面的,只要能够依照自己的专长贡献发挥,专精修学,都能利益众生。

71、处世待人要学习谦虚、忍让,对于是非、善恶、真假、邪正能够分辨,这是智慧。

72、真心显露,是圆教初住以上菩萨的境界,在净宗来说,则要有一心不乱的功夫,才能做到,我们凡夫学也学不来,这是需要真正修持。虽然如此,但是我们仍然努力朝这个目标去学习,也就是当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要把分别执着尽量放淡,实在做不到,就用一句佛号把它压住。

73、真正爱护、尊敬出家人,若他有过失就要依戒律治罪,大者不共住。这是帮助他有反省、改过的机会,真正的护持正法。

74、佛佛道同,相好庄严也相同,所以不论是拜千佛、万佛,都要口念佛、身礼佛、心想佛,念念都如面对阿弥陀佛。

75、讲经是以正法布施众生,修第一等的大福报,尤其是弘扬净土五经一论,功德利益更殊胜,改造命运也最快速。

76、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77、能够度自己才能帮助别人,不能自度绝对没有办法帮助别人,这是事实。

78、在这个时代要想建立制度非常困难,根源在於世间人道德伦理丧失,谁也不愿意服从谁,所以世界秩序大乱,大灾难必定会降临,能够逃过劫难的人,一定是有大福德之人。

79、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80、我们真正效法古人为法忘躯、不疲不厌,一定会得三宝加持。如果还有贪、瞋、痴、慢,就不能感应,纵使感应,也是妖魔鬼怪的加持,帮助我们造恶业。

以上是关于净空法师语录摘抄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比较好别忘了转发哦!

什么样的人是佛?
佛说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 第八篇

随笔吧为您精选什么样的人是佛?请您欣赏。

什么样的人是佛?一、说话不急不慢;二、做人不卑不亢;三、吃饭不咸不淡;四、遇事不怒不怨;五、待人不分贵贱;六、得失很少分辨。怎样可以成佛?一、处境能上能下;二、处事不上不下;三、做事拿得起放得下;四、始终活在当下。人生贵在一“耐”字,要承受得住,经受得起耐冷,事态炎凉,要随遇而安,坦然处之;耐苦,面对苦难,百折不挠,终有云开日出时;耐躁,心静如水,不为钱权利所累,笑看云卷云舒;耐烦,宰相肚里能撑船,他人气我我不气;耐忙,有点忙碌是个福,免得无聊;耐辱,受点诽谤也是福,免得骄傲。微笑:折射你的品性修养,胜过所有美妙的服饰与化装;自信:舒展你(心情随笔

喜欢什么便会创造什么,忧虑什么便会发生什么;包容什么便会征服什么,抵触什么便会畏惧什么;执著什么便会痛苦什么,放下什么便会看清什么;放纵什么便会失去什么,珍惜什么便会得到什么;抱怨什么便会伴随什么,感恩什么便会拥有什么。

以上是关于什么样的人是佛?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比较好别忘了转发哦!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上一篇: 新疆到德国

下一篇: 制作佛珠的木材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