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郎咸平4年前谈保险引轩然大波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8    阅读:

郎咸平其人
郎咸平4年前谈保险引轩然大波 第一篇

郎咸平

目录[隐藏] 简介 具体介绍 郎咸平作品集 郎咸平语录

郎咸平-个人观点 铁齿铜牙郎咸平

郎咸平精彩杂谈-中国经济的危机是什么 简介 具体介绍 郎咸平作品集 郎咸平语录

郎咸平-个人观点 铁齿铜牙郎咸平

郎咸平精彩杂谈-中国经济的危机是什么

郎咸平

[]

简介

1956年6月21日出生,祖籍山东潍坊。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曾任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郎咸平作为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斐然。2004年,郎咸平用最为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并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引起巨大的影响,被称之为“郎旋风”。

郎咸平

[编辑本段]

具体介绍

郎咸平,金融学家,1956年6月21日生于中国台湾桃园县,父亲是个军人,母亲是化学老师。

郎咸平教授于1986年获得宾夕法尼亚(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大学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财务学博士学位,曾经执教于多家知名的商学院,其中包括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郎咸平博士现为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讲座教授。郎博士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1990年金融学论文引用率排名全世界第一,畅销书《公司治理》的作者。 在大众心目中,郎咸平是位观点鲜明而且具有世界级学术成就、在中国博得极高知名度的大师级学者。他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于1986年以创世界纪录的两年半时间连拿金融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他的学术成果不仅被学术界和财务管理教科书广泛引用,还为众多的知名媒体所报道。其论文在美国最富盛名的《2000年金融经济学期刊》、《2002年美国金融学会期刊》发表,被专业学者、研究人员及《经济学家》、《华尔街日报》等知名媒体广泛引用,并且被收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

郎教授曾于1998-2001在世界银行担任公司治理顾问,致力于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护小股民权益的课题。郎教授2001年下半年在国内股市极力推广“辩方举证”以及“集体诉讼”措施以保护小股民的正当权益。

郎咸平是最早公开对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提出批评的人,并致力于对国企改革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他主张停止产权改革,而是以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建全信托责任来解决现在中国国有企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早在2000年,他就点出了德隆问题,提醒投资者要警惕德隆可能出现的风险。他还先后对顾雏军并购案,海尔管理层收购,TCL集团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剖析,在中国中小股民中造成巨大影响,由于其一贯的为中小股民说话和致力于维护中小股东权益,而被中国中小股民称为“郎监管”。

由于郎咸平多次公开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提出置疑,对中国政府的一些政策提出批评,他本身也招来很多批评,曾一度被人告上法庭,中国大陆的经济学界也有人对

郎咸平将研究报告直接公开表示不满,并认为郎咸平并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称他是“媒体经济学家”,“外星人”。郎咸平回应称只要是上市公司就应该受公众监督,这些结论都是通过对国内数据的研究后作出的,并不存在所谓脱离国情的问题,他还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为例,说明经济学家在媒体上积极发表言论的意义。

郎咸平教授2001年下半年,在国内股市极力推广“辩方举证” 以及“集体诉讼” 措施以保护小股民的正当权益。他的观点受到媒体, 学术界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 因此被媒体尊称为 “郎监管”。众多的知名媒体报道了郎咸平对各项法律、政治和经济的观点。根据《深圳特区报》的统计,郎咸平的观点以网页数而言列全国财经人物之前矛。

2003年6月提出制度化解决民企原罪的问题,并被远在海外的仰融委托,出任“独立第三方”,为制度化解决日益突出的民营企业与主管部门矛盾的问题进行积极探索。 2003年9月,当关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讨论进入白热化的阶段,郎咸平在广州某论坛一语“人民币应该再贬值2%以打击进入中国市场的游资”,再次惊动天下人。 2003年以来,他把主要精力转向企业战略研究,为企业高管人士进行“公司治理与企业战略”剖析,被称为“中国民营企业教父”。

2004年郎教授提出“中国企业如要做大做强,只会造成悲剧!”的论点,又在中国企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2004年八、九月间郎咸平教授用最为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并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引起巨大的影响,被称之为“郎旋风”。

郎咸平现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还在第一财经频道长期主持一档名为“财经郎闲评”的专门节目来阐述他的观点(现已被勒令停播)。

[编辑本段]

郎咸平作品集

《公司治理》

该书是郎教授在多家世界顶尖的经济和金融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实证的研究方法对上市公司的最主要方面的问题进行很有见地的研究,其内容针对性强,

对正在完善中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公司治理一直是现代国内外企业中最为困难的问题。

《公司治理》则是以此为切入点,用现代金融学的方法与范式,以实证的数据剖析了具体的案例,揭发了问题的实质。本书的出版对中国公司治理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运作:企业竞争、扩张、危机战略案例》

在《运作》一书中,作者提出中国企业家最关心的三大课题为企业竞争战略、企业扩张战略和企业危机战略。针对每一课题,作者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度解剖。以企业竞争战略而言,作者选择了李嘉诚的3G、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康柏、惠普来说明企业家在面对三个阶段的竞争时所应采用的运作手法。以企业扩张战略而言,作者选择了青岛啤酒、Tom.com和思捷来说明如何选择正确的投资、此外,作者利用了通用和电汛盈科的案例解释企业扩张战略所带来的股价反常波动和对企业的误导,作者最后选择了三个案例包括长江实业下属公司、粤海企业和泰国正大集团,讨沦如何解决企业困境的操作手法。

《整合:中国企业多元化与专业化整合战略案例》

在《整合》一书中,作者指出中国过去的计划经济带来低效率企业,但是经济目前走向却又太偏向于无序竞争,而企业发展需要的是减少无序竞争的计划性自由竞争体制,因此作者认为,产业整合将是未来我国企业发展的大方向。针对产业整合这个概念,作者将本书分成四大主题进行深度案例剖析。第一个主题是“企业不应该做大做强”,作者通过对青岛啤酒、华润和北京控股的深度案例剖析解释企业作大做强必然造成成本失控。第二个主题是"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作者透过中信泰富、上实控股与和记黄埔的案例解释在全世界反多元化经营的浪潮下,精心设计的多元化经营还是可以替股东创造财富的。第三个主题是“多元化转成专业化经营的战略”,作者透过中远太平洋、招商局国际和香港中旅国际投资的深度案例分析解释多元化的无效率可以通过专业化的经营转而提高经营效率。第四个主题是“其他形态的整合战略”,作者挑选了三个形态各异的整合战略包括光大控股、越秀企业和三大石油公司的整合说明了其他形态整合的利弊得失。

《操纵:机构投资人与大股东操纵策略案例》

《操纵》一书并非要揭穿基金黑幕之类的丑闻,而其重点在于通过作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利用大量数据,描绘机构投资人如何操纵股价,大股东如何图利自己的详细操作手法。本书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机构投资人的操纵股价获利秘籍(案例包括中国移动/联通/电信/H股)、国内庄家操纵股价获科秘籍(案例包括德隆系、北大和清华系)、金字塔式的股权资产置换图利大股东(案例包括韩国现代、迪生创建、新世界发展、英皇国际、亚洲造纸纸浆)、其它形式的股权资产置换图利大股东(案例包括东宁、壹传媒、中信嘉华、韩国三星、华润重组、会德丰私有化)。本书旨在用实际的案例向读者介绍财富如何向富人倾斜;从小的方面来说,本书所罗列的手法可以作为敛财的工具,但也可以作为避免被剥削的工具书,还能成为纵横股市的宝贵利器。

《标本:地产领导者领先之道》

该书是一部值得所有行业和企业借鉴的风险管理案例集,所引案例包括:恒基兆业集团、新世界发展集团、新鸿基地产、长江实业、会德丰地产、信和地产。...

《思维:国际级企业和企业家战略思维》

该书是一部值得所有行业和企业借鉴的战略思维案例集,本书所引案例包括:LG、现代汽车、台积电、、、、佳能。

《科幻: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评判》

全球最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为中国高科技文明把脉,助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战略突围!.

郎咸平观点:

中国的高科技思维是中餐馆似的思维,也就是不讲工序、不讲纪律的思维;一个没有纪律的团队是根本无法成长为微软的。..

不养高科技文明的七个传统文化观念:“失败是成功之母”;“杀鸡不用牛刀”;“四两拨千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外行领导内行”;“宁作鸡头,不当凤尾”;“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中国高新技术的思维困惑:面向科研还是面向研发,面向专家还是面向产品,面向过程还是面向结果,面向机遇还是面向战略,面向研发规律还是研发速度,面向“以人为本”还是“以法为本”。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战略与研发组织结构根本就是错误的。...

《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

郎咸平
郎咸平4年前谈保险引轩然大波 第二篇

1956年6月21日出生,祖籍山东。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博士;现任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曾任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郎咸平作为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斐然。2004年,郎咸平用最为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并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引起巨大的影响,被称之为“郎旋风”。

目录[隐藏] 具体介绍 主要作品 郎咸平十年语录总结(时间不分先后) 学术成就 其他信息 具体介绍 主要作品 郎咸平十年语录总结(时间不分先后) 学术成就 其他信息

[]

具体介绍

郎咸平,1956年6月21日生于中国台湾桃园县,父亲是国民党空军少将,母亲是高中化学名师。目前郎咸平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其父母在大陆内地居住。郎咸平很少回台湾,基本不回去,很留念台湾的牛肉面。

郎咸平

【郎咸平4年前谈保险引轩然大波】

大学期间就读于台湾东海大学经济系,之后就读号称“经济学家摇篮”的台湾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攻读台大(国立台湾大学)经济学研究生,27岁时候由于母亲的信任和大力支持出国留学,于1986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金融学博士学位(corporate finance,即偏向公司金融)。

毕业后,郎教授获原校聘任为财务学讲师,八七年转任密歇根州立大学助理教授,八八年出任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助理教授,八九年起任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斯特恩商学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美国一流商学院,09年英国金融时报将其排名于全球第10大。)助理教授,四年后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他只身从美国赴香港。郎咸平的主要研究经历和方向,1996年以前,他主要从事美国经济研究,发表的相关论文至今仍被无数人引用。1996年后转向亚洲问题,2000-2004年先后发表研究亚洲经济的权威论文5篇,建立了亚洲和欧洲金融数据库,如今已被研究界广泛采用。郎的另外贡献是对公司破产的研究,他的破产论文在1990年全世界发表的金融财务学论文中排名全世界第一。在全世界论文引用率最高的28篇公司财务论文中,两篇为他的论文。郎咸平作为金融学家在经济(管理)学界极富盛名。被列入世界经济学家名人录中(Who’s Who in Economics, 4th Edition,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03)。而且大多数世界通用的金融管理教科书均引用郎咸平的论文。

郎咸平是位观点鲜明而且具有世界级学术成就、在中国博得极高知名度的大师级学者。曾于1998-2001在世界银行担任公司治理顾问,致力于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护小股民权益的课题。在东亚地区,此项研究尚属首次。其论文在美国最富盛名的《2000年金融经济学期刊》、《2002年美国金融学会期刊》发表,被专业学者、研究人员及《经济学家》、《华尔街日报》等知名媒体广泛引用,并且被收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

郎咸平作为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并且致力于中国本土商业案例的解剖,数据客观真实,思维切入点独特,成就斐然。中国商学院的学生和中国的企业家对于管理知识的饥渴已远远超过了美式教材所能给予的,而郎咸平则致力于挖掘和解读中国自己的商业案例。

郎咸平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讲座教授。郎博士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1990年金融学论文引用率排名全世界第一,畅销书《公司治理》的作者。 在大众心目中,郎咸平是位观点鲜明而且具有世界级学术成就、在中国博得极高知名度的大师级学者。他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于1986年以创世界纪录的两年半时间连拿金融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他的学术成果不仅被学术界和财务管理教科书广泛引用,还为众多的知名媒体所报道。其论文在美国最富盛名的《2000年金融经济学期刊》、《2002年美国金融学会期刊》发表,被专业学者、研究人员及《经济学家》、《华尔街日报》等知名媒体广泛引用,并且被收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

郎教授曾于1998-2001在世界银行担任公司治理顾问,致力于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护小股民权益的课题。郎教授2001年下半年在国内股市极力推广“辩方举证”以及“集体诉讼”措施以保护小股民的正当权益。

郎咸平是最早公开对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提出批评的人,并致力于对国企改革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他主张停止产权改革,而是以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建全信托责任来解决现在中国国有企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早在2000年年底,郎咸平在北大教全中国第一届EMBA,指导门下学生深入究当时的神秘公司德隆集团,投入精力非常巨大,研究非常仔细。当时去德隆属下的公司当地的工商局去找股东是谁,还需带着律师,调查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现德隆的股权结构复杂程度简直令人无法想象,资金流向非常不透明。而且低价收购而来的三家上市公司在几年间通过信息炒作,股价都上升1000%以上 (后来郎咸平说,德隆的复杂程度连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当时他就点出了德隆问题会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提醒投资者要警惕德隆可能出现的风险。德隆研究成果公布之后确实引起了全国很大轰动,而很多人批评郎咸平怎么喜欢批评上市公司,郎咸平2004年在《财经郎闲评》说:“请各位公民必须清楚一点,上市公司接受批评是应该的!因为上市公司是大众持股公司,你并不是私人公司。那你是私人公司的话,我还懒得管你呢,你自己经营合法就行了,别人不会批评你,那是你自己的资产。但是上市公司是属于股民的,你就要接受专业人士、个人、媒体的批评,你要面对,同时你还要回答。可是我们的上市公司不是这样,所以我这个批评出来之后呢,发生什么情况呢。当时(指2001年)整个市场弥漫着这种很紧张的气氛,所以慢慢就有很大一堆学者、媒体记者写了一大堆文章来批驳我、、、”其实郎咸平早在很多年前就救过汇源果汁一命。当时德隆下属的汇源果汁的总裁朱新礼是郎咸平门下EMBA的学生,他听了郎咸平的警告之后很有感触,马上跟德隆的唐万新谈判,要么德隆全部收购汇源的剩下49%股份,要么全部卖回给朱新礼。在曲折的谈判之后,由于德隆实在资金链紧张还是同意原价出售汇源给朱新礼。自此,汇源逃过德隆的日后破产的魔爪。包括在新疆自治区政府也是通过曲折的办法保全了德隆收购的几个水泥厂、以及重庆政府在短期之内把德隆要收购的重庆重型汽车厂全部资产保存了下来,没有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注:在2000年之后,其实国内的国退民进早已进入发狂状态,国有资产的流失极其严重。在2004年郎咸平引起的国有资产改革探讨成了一场学术界大风暴。但是郎咸平的批判反而也成为了北大和所谓主流学者的攻击的众矢之的,深陷人身攻击和只为谋名利的题外漩涡!2006年初,其主持的财经郎咸评在研究社保基金的使用中,由于得罪上海原市委书记陈良宇等打压,节目停播,自此郎咸平从舆论中消失。)

他还先后对顾雏军并购案,海尔管理层收购,TCL集团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剖析,在中国中小股民中造成巨大影响,由于其一贯的为中小股民说话和致力于维护中小股东权益,而被中国中小股民称为“郎监管”。

由于郎咸平多次公开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提出置疑,对中国政府的一些政策提出批评,他本身也招来很多批评,曾一度被人告上法庭,中国大陆的经济学界也有人对郎咸平将研究报告直接公开表示不满,并认为郎咸平并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称他是“媒

体经济学家”,“外星人”。郎咸平回应称只要是上市公司就应该受公众监督,这些结论都是通过对国内数据的研究后作出的,并不存在所谓脱离国情的问题,他还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为例,说明经济学家在媒体上积极发表言论的意义。

郎咸平教授2001年下半年,在国内股市极力推广“辩方举证” 以及“集体诉讼” 措施以保护[1][2][3]小股民的正当权益。他的观点受到媒体, 学术界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 因此被媒体尊称为 “郎监管”。众多的知名媒体报道了郎咸平对各项法律、政治和经济的观点。根据《深圳特区报》的统计,郎咸平的观点以网页数而言列全国财经人物之前矛。

2003年6月提出制度化解决民企原罪的问题,并被远在海外的仰融委托,出任“独立第三方”,为制度化解决日益突出的民营企业与主管部门矛盾的问题进行积极探索。

2003年9月,当关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讨论进入白热化的阶段,郎咸平在广州某论坛一语“人民币应该再贬值2%以打击进入中国市场的游资”,再次惊动天下人。 2003年以来,他把主要精力转向企业战略研究,为企业高管人士进行“公司治理与企业战略”剖析,被称为“中国民营企业教父”。

2004年郎教授提出“中国企业如要做大做强,只会造成悲剧!”的论

郎咸平出镜「万象天成」产品发布会

点,又在中国企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2004年八、九月间郎咸平教授用最为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并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引起巨大的影响,被称之为“郎旋风”。有人认为,郎咸平反对“国退民进”,就等于支持“国进民退”,这是没有全面了解郎咸平的学术研究。郎咸平认为,在同样的国民经济环境之下,同样的法制、文化、市场条件下,根本不存在必然的民营企业的效率一定高于国营,反之也是。 为此,郎咸平提出,中国国有企业缺乏的是信托责任、市场经济的立足根本是信托责任制这样的论调,而不是盲目一拥而上仅仅改变企业的国有或民有的身份。 2006年,郎咸平提出用“工序流程”解决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困境。他提出,中国的高科技思维是中餐馆似的思维,也就是不讲工序、不讲纪律的思维;一个没有纪律的团队是根本无法成长为微软,苹果电脑,IBM的。

不讲高科技文明的七个传统文化观念:“失败是成功之母”;“杀鸡不用牛刀”;“四两拨千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外行领导内行”;“宁作鸡头,不当凤尾”;“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郎咸平4年前谈保险引轩然大波】

中国高新技术的思维困惑:面向科研还是面向研发,面向专家还是面向产品,面向过程还是面向结果,面向机遇还是面向战略,面向研发规律还是研发速度,面向“以人为本”还是“以法为本”。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战略与研发组织结构根本就是错误的。

同时,06、07年,郎咸平深入研究国内经济的发展困境,提出一系列应对之策,提出中国经济是同时存在过冷和过热的“二元经济”(这区别于城乡经济的“二元经济”理论)。政府投资部门过热,民营经济很多领域出现萧条,而不是国内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的国内经济一片繁荣,要不断加息和调高汇率。 郎咸平认为,这样只会加剧国内民营企业的困难,导致制造业全面衰退,国内营商环境全面恶化。 这也符合郎咸平所提出的,为什么央行一次次调高利率,反而导致股市楼市一再新高。这是国内营商环境进一步恶化,两股避险资金逃入股市楼市。直至09年,这些理论仍然可以解释今天的楼市股市的现象。当然,在06年07年开始至今,郎咸平对于制造业的支招当然就是著名的“6+1”理论,整合全产业链。他认为“中国不是制造业大国,真正的制造业大国是美国”;“中国越制造,美国越富裕”。他的理由当今是产业链竞争时代,中国只负责产业链中的制造环节却只拿到一丁点利润,还导致环境污染,剥削劳工等问题,其他利润全被欧美国家拿走,所以中国越制造,美国越富裕。“6+1”理论:“中国企业在应对外部竞争中仅仅占据了生产这个“1”的环节,利润少得可怜。”整个产业链的“6”——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以及终端销售,这6大块能创造的价值是90%。 目前这些理论开始逐步在各地引起重视,并得到一些企业的实践。

此期间,郎咸平大力批判盲目引进外资,导致中国企业在遭遇经营困难的时候,被外资外企大量收购,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 郎咸平曾经开玩笑说:“有人以为,我这不是反对市场化,反对国际化吗?我的解释是,我是一个喝资本主义奶水长大的经济学家,怎么会这点也看不懂呢。中国这片土地的上空,盘旋着两只秃鹰,它们一直在等待,等待啄食地上的死去的尸体”。这些“尸体”就是面临经营困难的我国企业,一旦奄奄一息,马上就会被外资所收购或者掌控,国内的食用油目前百分之90都被外资掌控,一次次提价剥削国内老百姓。城市的饮用水价格也受到国外的控制。这两只秃鹰,就是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因此,在打开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闸门之前,必须有“严刑峻法”;“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你可以进来,但是游戏规则由我定。他早几年做过形象的比喻,我国的农民都知道在大幅引水灌溉之前,必须挖好灌溉渠道。难道所谓的主流专家这些都不懂吗?这就是所谓的“沟渠理论”。

07年末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08年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郎咸立刻提出政府应该救股市,引起部分专家的质疑,认为这与郎咸平之前的股市理论“政府退出干预”自相矛盾。郎咸平的解释是“斩断工商业链条”,才能减少金融危机对国内的冲击,危机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危机的轻视。 现代国际经济有两大战争,一是产业链的战

郎咸平
郎咸平4年前谈保险引轩然大波 第三篇

郎咸平

百科名片

郎咸平

1956年6月21日出生,祖籍山东潍坊。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曾任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郎咸平作为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斐然。2004年,郎咸平用最为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并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引起巨大的影响,被称之为“郎旋风”。

目录[隐藏] 具体介绍 主要作品 郎咸平语录 个人观点 学术成就 其他信息 具体介绍 主要作品 郎咸平语录 个人观点 学术成就 其他信息

[编辑本段]

具体介绍

郎咸平,1956年6月21日生于中国台湾桃园县,父亲是个军人,母亲是化学老师。

郎咸平

郎咸平,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于1986年获得宾夕法尼亚(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大学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财务学博士学位,曾经执教于多家知名的商学院,其中包括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

郎咸平作为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并且致力于中国本土商业案例的解剖,数据客观真实,思维切入点独特,成就斐然。中国商学院的学生和中国的企业家对于管理知识的饥渴已远远超过了美式教材所能给予的,而郎咸平则致力于挖掘和解读中国自己的商业案例。

郎咸平博士现为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讲座教授。郎博士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1990年金融学论文引用率排名全世界第一,畅销书《公司治理》的作者。 在大众心目中,郎咸平是位观点鲜明而且具有世界级学术成就、在中国博得极高知名度的大师级学者。他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于1986年以创世界纪录的两年半时间连拿金融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他的学术成果不仅被学术界和财务管理教科书广泛引用,还为众多的知名媒体所报道。其论文在美国最富盛名的《2000年金融经济学期刊》、《2002年美国金融学会期刊》发表,被专业学者、研究人员及《经济学家》、《华尔街日报》等知名媒体广泛引用,并且被收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

郎教授曾于1998-2001在世界银行担任公司治理顾问,致力于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护小股民权益的课题。郎教授2001年下半年在国内股市极力推广“辩方举证”以及“集体诉讼”措施以保护小股民的正当权益。

郎咸平是最早公开对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提出批评的人,并致力于对国企改革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他主张停止产权改革,而是以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建全信托责任来解决现在中国国有企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早在2000年,他就点出了德隆问题,提醒投资者要警惕德隆可能出现的风险。他还先后对顾雏军并购案,海尔管理层收购,TCL集团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剖析,在中国中小股民中造成巨大影响,由于其一贯的为中小股民说话和致力于维护中小股东权益,而被中国中小股民称为“郎监管”。

由于郎咸平多次公开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提出置疑,对中国政府的一些政策提出批评,他本身也招来很多批评,曾一度被人告上法庭,中国大陆的经济学界也有人对郎咸平将研究报告直接公开表示不满,并认为郎咸平并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称他是“媒体经济学家”,“外星人”。郎咸平回应称只要是上市公司就应该受公众监督,这些结论都是通过对国内数据的研究后作出的,并不存在所谓脱离国情的问题,他还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为例,说明经济学家在媒体上积极发表言论的意义。

郎咸平教授2001年下半年,在国内股市极力推广“辩方举证” 以及“集体诉讼” 措施以保护[1][2][3]小股民的正当权益。他的观点受到媒体, 学术界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 因此被媒体尊称为 “郎监管”。众多的知名媒体报道了郎咸平对各项法律、政治和经济的观点。根据《深圳特区报》的统计,郎咸平的观点以网页数而言列全国财经人物之前矛。

2003年6月提出制度化解决民企原罪的问题,并被远在海外的仰融委托,出任“独立第三方”,为制度化解决日益突出的民营企业与主管部门矛盾的问题进行积极探索。 2003年9月,当关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讨论进入白热化的阶段,郎咸平在广州某论坛一语“人民币应该再贬值2%以打击进入中国市场的游资”,再次惊动天下人。 2003年以来,他把主要精力转向企业战略研究,为企业高管人士进行“公司治理与企业战略”剖析,被称为“中国民营企业教父”。

2004年郎教授提出“中国企业如要做大做强,只会造成悲剧!”的论点,又在中国企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2004年八、九月间郎咸平教授用最为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并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引起巨大的影响,被称之为“郎旋风”。有人认为,郎咸平反对“国退民进”,就等于支持“国进民退”,这是没有全面了解郎咸平的学术研究。郎咸平认为,在同样的国民经济环境之下,同样的法制、文化、市场条件下,根本不存在必然的民营企业的效率一定高于国营,反之也是。 为此,郎咸平提出,中国国有企业缺乏的是信托责任、市场经济的立足根本是信托责任制这样的论调,而不是盲目一拥而上仅仅改变企业的国有或民有的身份。

2006年,郎咸平提出用“工序流程”解决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困境。他提出,中国的高科技思维是中餐馆似的思维,也就是不讲工序、不讲纪律的思维;一个没有纪律的团队是根本无法成长为微软,苹果电脑,IBM的。..

不养高科技文明的七个传统文化观念:“失败是成功之母”;“杀鸡不用牛刀”;“四两拨千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外行领导内行”;“宁作鸡头,不当凤尾”;“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中国高新技术的思维困惑:面向科研还是面向研发,面向专家还是面向产品,面向过程还是面向结果,面向机遇还是面向战略,面向研发规律还是研发速度,面向“以人为本”还是“以法为本”。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战略与研发组织结构根本就是错误的。

【郎咸平4年前谈保险引轩然大波】

同时,06、07年,郎咸平深入研究国内经济的发展困境,提出一系列应对之策,提出中国经济是同时存在过冷和过热的“二元经济”(这区别于城乡经济的“二元经济”理论),政府投资部门过热,民营经济很多领域出现萧条,而不是国内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的国内经济一片繁荣,要不断加息和调高汇率。 郎咸平认为,这样只会加剧国内民营企业的困难,导致制造业全面衰退,国内营商环境全面恶化。 这也符合郎咸平所提出的,为什么央行一次次调高利率,反而导致股市楼市一再新高。这是国内营商环境进一步恶化,两股避险资金逃入股市楼市。直至09年,这些理论仍然可以解释今天的楼市股市的现象。当然,在06年07年开始至今,郎咸平对于制造业的支招当然就是著名的“6+1”理论,整合全产业链。他认为“中国不是制造业大国,真正的制造业大国是美国”“中国越制造,美国越富裕”,他的理由当今是产业链竞争时代,中国只负责产业链中的制造环节却只拿到一丁点利润,还导致环境污染,剥削劳工等问题,其他利润全被欧美国家拿走,所以中国越制造,美国越富裕。“6+1”理论:“中国企业在应对外部竞争中仅仅占据了生产这个“1”的环节,利润少得可怜。”整个产业链的“6”——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以及终端销售,这6大块能创造的价值是90%。 目前这些理论开始逐步在各地引起重视,并得到一些企业的实践。

此期间,郎咸平大力批判盲目引进外资,导致中国企业在遭遇经营困难的时候,被外资外企大量收购,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 郎咸平曾经开玩笑说:“有人以为,我这不是反对市场化,反对国际化吗?我的解释是,我是一个喝资本主义奶水长大的经济学家,怎么会这点也看不懂呢。中国这片土地的上空,盘旋着两只秃鹰,它们一直在等待,等待啄食地上的死去的尸体”。这些“尸体”就是面临经营困难的我国企业,一旦奄奄一息,马上就会被外资所收购或者掌控,国内大食用油目前百分之90都被外资掌控,一次次提价剥削国内老百姓。城市的饮用水价格也受到国外的控制。这两只秃鹰,就是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因此,在打开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闸门之前,必须有“严刑峻法”“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你可以进来,但是游戏规则由我定。他早几年做过形象的比喻,我国的农民都知道在大幅引水灌溉之前,必须挖好灌溉渠道。难道所谓的主流专家这些都不懂吗?这就是所谓的“沟渠理论”。

07年末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08年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郎咸平立刻提出政府应该救股市,引起部分专家的质疑,认为这与郎之前的股市理论“政府退出干预”自相矛盾。郎咸平的解释是“斩断工商业链条”,才能减少金融危机对国内的冲击,危机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危机的轻视。 现代国际经济有两大战争,一是产业链的战争,二是金融战争。 一百多年前,帝国主义是用坚船利炮侵略我们的国家,现在是以金融为后盾,发起金融战争。全世界的大宗商品的物价,幕后的操纵者就是华尔街!包括能源价格,大豆价格等。 因此郎甚至炮轰,跟“两拓”进行铁矿石价格谈判意义不大,根本找不到问题的本质。 华尔街才是幕后掌控者,包括波罗的海的货运指数。 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对国内的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时,出口大幅下滑致使国内制造业全面萧条,而中央政府的4万亿政策,郎咸平也对中央及时出台的政策表示赞赏。 但是面对4万亿绝大部分投在基础建设的领域,而银行对民营经济的信贷规模却远远

小于国有企业,郎咸平再次提出,把大规模的银行信贷砸在基础建设的GDP工程上只是在“用明天的产能过剩解决今天的产能过剩”,导致更严重的资产泡沫化。“基础建设投资完了怎么办呢”,这不又是在重演“二元经济”的悲剧吗? 只会导致过热的经济部门更热,过冷的制造业等民营经济更冷。 所以。郎咸平喊出“放弃保八,藏富于民”的有力呼声,企业的利润才是根本,不而是GDP。

郎咸平现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曾于2004年9月在上海第一财经频道长期主持一档名为“财经郎闲评”的专门节目来阐述他的观点(现已被勒令停播),2006年2月底,录制完最后两期节目后停播的。 2006年9月之后,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案件水落石出,“财经郎闲评”停播的真相也明了,是由于这节目中最后几期披露上海社保案件挪用之事,来自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等人的压迫而导致停播,甚至招到其他媒体的封杀。根本不是普通话标不标准,所以沉寂半年的郎咸平才重新活跃在大众面前。 2009年6月开始在广东新闻频道和广东卫视频道《财经郎眼》节目担任主讲嘉宾,另外还在每一期再邀请一位副嘉宾。《财经郎眼》是广东电视台在2009年6月强档推出的一档具有鲜明郎咸平风格的聊天式新闻评论节目,以三人聊天的方式实现经济学“生活化”、“媒介化”。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档在上星的卫视中可以看到郎咸平的节目。国内上的经济热门事件,表面上很意外,层出不穷,但是都离不开郎咸平提出的一些本质原因。郎教授的很多新观点新思维,以及应对措施,值得重视。

[编辑本段]

主要作品

金融危机时期

《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出版时间:2010年1月

本书取名“新帝国主义在中国”,并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为了激起所谓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而是要警示国人,尤其是政府部门和民族企业,彻底丢掉幻想,在认清帝国主义新本质的前提下,与之进行有效的竞争和合作!在当下的全球性时代,力争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之一,才是我们的理性应对之道。郎咸平在本书大胆提出“新帝国主义”的概念。他说,不管是轮胎特保案这样的国际贸易纠纷,还是外国资本在中国的一系列并购动作,都是西方国家战略在起作用,是“新帝国主义”盘旋在我们的上空。他指出,国内的水价、油价、粮价变动的背后,是外国资本和国家机器之间娴熟而默契地配合。驱之不散...

《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

出版时间:2009年9月

2009年以来,我国的各项经济指标出现回暖迹象,股市上涨、楼市热销、车市火暴,这是否说明我国经济已经回暖?郎咸平教授对萧条时期的各种独特现场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市场回暖背后的真相与亮点,指出我国经济的真正危机并非金融危机,而是制造业危机。在此基础上,郎咸平教授指出,萧条时期并不意味着毫无机会。通

郎咸平
郎咸平4年前谈保险引轩然大波 第四篇

郎咸平

1956年6月21日出生,祖籍山东潍坊。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曾任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郎咸平作为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斐然。2004年,郎咸平用最为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并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引起巨大的影响,被称之为“郎旋风”。

1990年金融学论文引用率排名全世界第一,畅销书《公司治理》的作者。 在大众心目中,郎咸平是位观点鲜明而且具有世界级学术成就、在中国博得极高知名度的大师级学者。他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于1986年以创世界纪录的两年半时间连拿金融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他的学术成果不仅被学术界和财务管理教科书广泛引用,还为众多的知名媒体所报道。其论文在美国最富盛名的《2000年金融经济学期刊》、《2002年美国金融学会期刊》发表,被专业学者、研究人员及《经济学家》、《华尔街日报》等知名媒体广泛引用,并且被收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

郎咸平是最早公开对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提出批评的人,并致力于对国企改革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他主张停止产权改革,而是以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建全信托责任来解决现在中国国有企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早在2000年,他就点出了德隆问题,提醒投资者要警惕德隆可能出现的风险。他还先后对顾雏军并购案,海尔管理层收购,TCL集团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剖析,在中国中小股民中造成巨大影响,由于其一贯的为中小股民说话和致力于维护中小股东权益,而被中国中小股民称为“郎监管”。

由于郎咸平多次公开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提出置疑,对中国政府的一些政策提出批评,他本身也招来很多批评,曾一度被人告上法庭,中国大陆的经济学界也有人对郎咸平将研究报告直接公开表示不满,并认为郎咸平并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称他是“媒体经济学家”,“外星人”。郎咸平回应称只要是上市公司就应该受公众监督,这些结论都是通过对国内数据的研究后作出的,并不存在所谓脱离国情的问题,他还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为例,说明经济学家在媒体上积极发表言论的意义。

2004年郎教授提出“中国企业如要做大做强,只会造成悲剧!”的论点,又在中国企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2004年八、九月间郎咸平教授用最为传统

的财务分析方法,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并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引起巨大的影响,被称之为“郎旋风”。有人认为,郎咸平反对“国退民进”,就等于支持“国进民退”,这是没有全面了解郎咸平的学术研究。郎咸平认为,在同样的国民经济环境之下,同样的法制、文化、市场条件下,根本不存在必然的民营企业的效率一定高于国营,反之也是。 为此,郎咸平提出,中国国有企业缺乏的是信托责任、市场经济的立足根本是信托责任制这样的论调,而不是盲目一拥而上仅仅改变企业的国有或民有的身份。

2004年9月在上海第一财经频道长期主持一档名为“财经郎闲评”的专门节目来阐述他的观点(现已被勒令停播),2006年2月底,录制完最后两期节目后停播的。 2006年9月之后,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案件水落石出,“财经郎闲评”停播的真相也明了,是由于这节目中最后几期披露上海社保案件挪用之事,来自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等人的压迫而导致停播,甚至招到其他媒体的封杀。根本不是普通话标不标准,所以沉寂半年的郎咸平才重新活跃在大众面前。

学术成就

在一些国外的金融财务论文中常常看到Larry H. P. Lang 的名字, 后来才知道是郎咸平先生。 以下对郎咸平在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上的研究成果做了简单的统计,结果令人惊讶,仅仅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全世界经济类排名第一),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经济类排名第三),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金融类排名第一),《Journal of Finance》(金融类排名第二)等四本学术期刊上郎先生就发表了17篇学术论文(附录列出了每篇论文的题目),内容涉及财务,内幕交易,企业行为,股权结构,公司控制等诸多方面。据统计,他在金融类期刊综合引用率第一的《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上面就一共发表了9篇论文(见表1,表1中不包括他在200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平均每年被引用38.11次,排名第3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R·莫顿排名25位。【郎咸平4年前谈保险引轩然大波】

这一数字对外行可能不以为然。然而,学术圈内的人知道 这是非常惊人的,因为很多全美前五位商学院的正教授都难以做出如此丰富的学术成果(在国外,一般来说,在这些刊物上发表3篇论文就可以被评为终生教授),此外,据笔者统计,大陆还没有任何金融学家在这些刊物上发表金融论文(实际上大陆目前很少有学者在国外发表金融学术论文)。

从这些著作的题目可以看出,96年以前郎先生主要从事一些基本理论和美国市场的研究。97后他的研究重点转向亚洲和东欧,与世界银行的一些经

济学家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有关亚洲和东欧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这些杰出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这些论文都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 由于杰出的学术成果,郎先生取得了很多名誉,他担任了世界银行和OECD的企业治理顾问,他的言论和观点也在《经济学家》,《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商务周刊》等应用刊物上发表,自从1986年在宾州大学Wharton商学院(世界著名商学院,去年多项排名世界第一)取得博士学位以来,他在Wharton商学院,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著名学府任教。

因此,郎先生可说是全世界最活跃的中青年财务金融学家之一,更是极少的既深解国际金融学理论又关注亚洲金融问题的专家,近年来,他耗费相当的精力于大陆股市,为建立一个健康法制的中国股市而四处奔波,甚至不畏得罪各类利益集团,其智慧,其勇气,令人敬仰。

反观,国内的另一些人英文学术论文读不懂,也不是从事金融问题研究,并且连CAPM、EVENT STUDY、FREE CASH FLOW这些基本概念都不知道,更没有任何国际性的研究成果,可是却热衷于处处对股市发表看法,炒作一些理论。

中国股市需要真实的和有良心的理论来支持,泡沫的学术和炒作的理论不可能支撑一个健康的股市。

总之,当我们面对股市的嘲杂时,是否多听听郎先生的话语。

言论:

1.我最讨厌文过饰非的学者,你以为把事情压着,问题就解决了吗?

2、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存储是美德。因为我们社会保障条件不足,逼得你不得不储蓄。

3、你如果想在香港请法官吃饭,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法官根本不敢跟你去吃饭。

4、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民族,不可能是经济上成熟的民族;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企业 家,不可能是成熟的企业家;没有经过经济危机洗礼的公民,不可能是市场上成熟的公民。

5、因为一个城市的发展,一个省市的发展,一个公司的发展,一把手思维太重要了,你们不管什么商学院啊,财务会计营销什么都有,你只要一把手做做决定啊,其他什么学科都是帮不上忙的,锦上添花而已。领导的思维太重要了。【郎咸平4年前谈保险引轩然大波】

6、我家今天很脏,请一个保姆来清理,清理干净之后呢?家就变成保姆的了——这就是国企改革。

7、竟然把我们的树木砍下来做成毫无附加价值的筷子卖给日本,日本为什么不砍自己的树呢?他自己不会做那个傻事的,他不会干破坏资源的事,给谁干呢?给中国人干!你用煤炭、筷子等毫无附加价值的东西流血赚取必定贬值的外汇,美其名是出口创汇,实际上就是罪恶的代名词。

郎咸平简介
郎咸平4年前谈保险引轩然大波 第五篇

郎咸平简介

1956年,郎咸平生于中国台湾,祖籍山东。父亲是个军人。

1986年,郎咸平获得宾夕法尼亚(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大学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财务学博士学位,曾经执教于多家知名的商学院,其中包括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

1998—2001,郎咸平在世界银行担任公司治理顾问,致力于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护小股民权益的课题。

郎咸平是最早公开对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提出批评的人,并致力于对国企改革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郎咸平主张停止产权改革,而是以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建全信托责任来解决现在中国国有企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早在2000年,郎咸平就点出了德隆问题,提醒投资者要警惕德隆可能出现的风险。郎咸平还先后对顾雏军并购案,海尔管理层收购(主角张瑞敏),TCL集团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主角李东生)进行剖析,在中国中小股民中造成巨大影响,由于其一贯的为中小股民说话和致力于维护中小股东权益,而被中国中小股民称为“郎监管”。

由于郎咸平多次公开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提出置疑,对中国政府的一些政策提出批评,郎咸平本身也招来很多批评,曾一度被人告上法庭。中国大陆的经济学界也有人对郎咸平将研究报告直接公开表示不满,并认为郎咸平并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称他是“媒体经济学家”,“外星人”。郎咸平回应称只要是上市公司就应该受公众监督,这些结论都是郎咸平通过对国内数据的研究后作出的,并不存在所谓脱离国情的问题,郎咸平还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为例,说明经济学家在媒体上积极发表言论的意义。

2001年下半年,郎咸平在国内股市极力推广“辩方举证”以及“集体诉讼”措施以保护小股民的正当权益。郎咸平的观点受到媒体,学术界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被媒体尊称为 “郎监管”。众多的知名媒体报道了郎咸平对各项法律、政治和经济的观点。根据《深圳特区报》的统计,郎咸平的观点以网页数而言列全国财经人物之前矛。

2003年6月,郎咸平提出制度化解决民企原罪的问题,并被远在海外的仰融委托,出任“独立第三方”。郎咸平为制度化解决日益突出的民营企业与主管部门矛盾的问题进行积极探索。

2003年9

月,当关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讨论进入白热化的阶段,郎咸平在广州某论坛一语

“人民币应该再贬值2%以打击进入中国市场的游资”,再次惊动天下人。

2003年以来,郎咸平把主要精力转向企业战略研究,为企业高管人士进行“公司治理与企业战略”剖析,被称为“中国民营企业教父”。

2004年,郎咸平提出“中国企业如要做大做强,只会造成悲剧!”的论点,又在中国企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2004年八、九月间郎咸平用最为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并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郎咸平这些言论引起巨大的影响,郎咸平被称之为“郎旋风”。

郎咸平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郎咸平是1990年金融学论文引用率排名全世界第一,畅销书《公司治理》的作者。 在大众心目中,郎咸平是位观点鲜明而且具有世界级学术成就、在中国博得极高知名度的大师级学者。郎咸平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于1986年以创世界纪录的两年半时间连拿金融学硕士和博士学位。郎咸平的学术成果不仅被学术界和财务管理教科书广泛引用,还为众多的知名媒体所报道。郎咸平论文在美国最富盛名的《2000年金融经济学期刊》、《2002年美国金融学会期刊》发表,被专业学者、研究人员及《经济学家》、《华尔街日报》等知名媒体广泛引用,并且被收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

郎咸平现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还在第一财经频道长期主持一档名为“财经郎闲评”的专门节目来阐述他的观点(现已被勒令停播,传闻是因为郎咸平的台湾版普通话无法达到中国国家标准)。

郎咸平作品集

《公司治理》:

此书是郎咸平在多家世界顶尖的经济和金融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实证的研究方法对上市公司的最主要方面的问题进行很有见地的研究,其内容针对性强,对正在完善中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运作:企业竞争、扩张、危机战略案例》:

郎咸平在《运作》一书中提出:中国企业家最关心的三大课题为企业竞争战略、企业扩张战略和企业危机战略。针对每一课题,郎咸平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度解剖。以企业竞争战略而言,郎咸平选择了李嘉诚的3G、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康柏/惠普来说明企业家在面对三个阶段的竞争时所应采用的运作手法。以企业扩张战略而言,作者选择了青岛啤酒、Tom.com和思捷来说明如何选择正确的投资。此外,郎咸平利用了通用和电讯盈科的案例解释企业扩张战略所带来的股价反常波动和对企业的误导,郎咸平最后选择的三个案例是长江实业下属公司、粤海企业和泰国正大集团,讨沦如何解决企业困境的操作手法。【郎咸平4年前谈保险引轩然大波】

《整合:中国企业多元化与专业化整合战略案例》:

在《整合》一书中,郎咸平指出中国过去的计划经济带来低效率企业,但是经济目前走向却

又太偏向于无序竞争,而企业发展需要的是减少无序竞争的计划性自由竞争体制,因此郎咸平认为,产业整合将是未来我国企业发展的大方向。针对产业整合这个概念,郎咸平将此书分成四大主题进行深度案例剖析。第一个主题是“企业不应该做大做强”,作者通过对青岛啤酒、华润和北京控股的深度案例剖析解释企业作大做强必然造成成本失控。第二个主题是“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作者透过中信泰富、上实控股与和记黄埔的案例解释在全世界反多元化经营的浪潮下,精心设计的多元化经营还是可以替股东创造财富的。第三个主题是“多元化转成专业化经营的战略”,郎咸平透过中远太平洋、招商局国际和香港中旅国际投资的深度案例分析解释多元化的无效率可以通过专业化的经营转而提高经营效率。第四个主题是“其他形态的整合战略”,郎咸平挑选了三个形态各异的整合战略包括光大控股、越秀企业和三大石油公司的整合说明了其他形态整合的利弊得失。

《操纵:机构投资人与大股东操纵策略案例》:

郎咸平的《操纵》一书并非要揭穿基金黑幕之类的丑闻,而其重点在于通过郎咸平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利用大量数据,描绘机构投资人如何操纵股价,大股东如何图利自己的详细操作手法。此书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机构投资人的操纵股价获利秘籍(案例包括中国移动/联通/电信/H股)、国内庄家操纵股价获利秘籍(案例包括德隆系、北大和清华系)、金字塔式的股权资产置换图利大股东(案例包括韩国现代、迪生创建、新世界发展、英皇国际、亚洲造纸纸浆)、其它形式的股权资产置换图利大股东(案例包括东宁、壹传媒、中信嘉华、韩国三星、华润重组、会德丰私有化)。此书旨在用实际的案例向读者介绍财富如何向富人倾斜;从小的方面来说,本书所罗列的手法可以作为敛财的工具,但也可以作为避免被剥削的工具书,还能成为纵横股市的宝贵利器。

《标本:地产领导者领先之道》:

此书是一部值得所有行业和企业借鉴的风险管理案例集,郎咸平所引案例包括:恒基兆业集团、新世界发展集团、新鸿基地产、长江实业、会德丰地产、信和地产„„

《思维:国际级企业和企业家战略思维》:

此书是一部值得所有行业和企业借鉴的战略思维案例集,郎咸平在此书中所引案例包括:LG、现代汽车、台积电、索尼、日产、三菱、佳能„„

《科幻——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评判》:

郎咸平在此书中为中国高科技文明把脉,助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战略突围!

公司网站:郎咸平财经工作室 个人博客:郎咸平

郎咸平名言

我有一个特性是其他教授没有的,我不怕死。一个教授如果不怕死,是非常可怕的。

我这个人优点不多,但是我最大的优点就是知道我自己有多笨。

去年下半年我讲了中国经济的八大危机,我就把今年中国经济如何发生危机的路径写的非常清楚,可是我这个人命不好,这个文章有一亿次的点击,这是我一生悲惨的写照,只会被人看到,从来不会被人重视。虽然我讲的是对的,我们的学者怎么评价我呢?他说郎教授这个人争议大,偏激,不懂中国国情,这个是对我的评语。原因只有一个,我看的比别人早,这也是人生的悲剧。

我说过很多话,我对媒体的报道从来不怀疑,媒体只要尽责任报道就行,即使有改变也是媒体根据自己的判断做的改变。

我每次都讲对,很不容易,像其他的学者每次都讲错更不容易。

在我们内地当经济学家是很容易的,胡说八道就可以了。

我们的政府没有斩断工商链条。为什么没有斩断呢?专家学者所误导,为什么他们误导呢,他们根本不懂,农耕时代培养出来的学者,没办法,都是错的。

这些家伙站着说话不腰疼,不懂中国的经济,中国90%的制造业根本不可能转型,要转型就是破产,做陶瓷做肉干什么的怎么可能转型,不在于转型而在于六加一。

06年开始的股价大涨根本就不是尚福林说的股改,他胡说八道,他什么也没有搞懂,这点我都有点同情他,什么也没有搞懂,还搞这么多东西。

让你知道如何坚持自己的偏见叫博士。

什么叫强者?一个知道积累自己人生经验的人就叫强者。

中国的传统文化恰恰太强调所谓“智谋”的作用,于是整个中华文化圈有了一个神一般的诸葛亮,而最重要的问题却被我们忽视了,那就是实力。如果诸葛亮手中有百万精锐,曹操还敢来赤壁吗?司马有胆量到城下听一曲吗?在压倒性的实力面前,智谋的作用还值得我们如此推崇吗?

因为一个城市的发展,一个省市的发展,一个公司的发展,一把手思维太重要了,你们不管什么商学院啊,财务会计营销什么都有,你只要一把手做做决定啊,其他什么学科都是帮不上忙的,锦上添花而已。领导的思维太重要了。

到这里大家就非常理解,为什么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会将他所有的财富都捐献给这个社会,因为从1890年开始,大企业家,第一代企业家光荣的从经济体系退出,是美国企业的传统,而这个是美国的国家政策。退出之后,你这一生创造财富的目的就是替这个社会创造财富,你只是代理人。理解我的意思吗?所以这么一比较下来,大家就非常理解欧洲的早期和欧洲的晚期,为什么职业经理人有这种信念,为什么比尔·盖茨他会讲出这种我们听不懂的话,因为这就是欧洲企业家一千年的历史所孕育出来的比尔·盖茨以及巴菲特。难道比尔·盖茨跟巴菲特比我们的企业家更有道德良心吗?我不相信。但是我告诉你,我们有着不同的历史,所以我们的企业家像王石、马云,他才会讲出这种话,当然我也相信他们讲出这种话之后,他们一定很后悔。话多了,他们把自己内心最深层次的感觉,竟然毫不保留的说了出来,闯了大祸,被网民一骂,我也相信王石也好,马云也好,马上就开始捐钱,这是一定的。

表面上看成才与许三多个性截然不同,一个投机取巧,一个苦干实干,但是他们几乎囊括了年轻人所有的个性。在今天的社会,无论你做这两个人中的哪一个,都不可能成功,除非能获得机会。我觉得这是最沉痛的。

储蓄不是美德,因为我们社会保障条件不足,逼得你不得不储蓄。

伟大的企业家总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处心积虑。

简单地讲,MBO就是一个掠夺国有资产的最好方法,政府有关单位一定要立法禁止。

国企的管理者连从国家嘴里挖肥肉这样高难度的事情都能做,如果说职业经理人市场化很难的话,那还能难得过盗窃国有资产吗?

我家今天很脏,请一个保姆来清理,清理干净之后呢?家就变成保姆的了——这就是国企改革。

当年顾雏军在“科龙改制”中途,乘着 “国退民进”的东风,带着自己的神秘资本突然降临正处于危机之中的科龙,将“新民企”的资本与中国家电企业长期痛苦的产权问题结合:科龙易帜,大股东顺德政府套现退出。此后顾驾驶着“资本绞肉机”从冰箱产业开到客车产业,不断复制他入主科龙的经验,一路攻城拔寨。反思其成功之路,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他对中国政经大局中“国退民进”机会的把握。一度摇摆的“国退民进”政策一朝开始急风劲吹,这带来两个方向的变化,一个是长期滞后的产权改革可以大规模突破。一个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打着新“洋务运动”旗号,中央和地方大规模重复技术引进、组建家电企业所导致的群雄割据历史可以终结。“民企参与国企重组”一时成为主流的话语,体制变动突然带来饕餮盛宴。顾雏军利用这些地方政府急于加快国企退出的思路,将收购与改制打包在一起,玩一把双方互惠互利的双赢游戏。

我们发现,亚洲“家族企业”的运作规律是,被置于企业金字塔下层的上市公司的资产,往往会被“控制性股东”运送到金字塔的上层。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控制性股东”对下层的上市公司拥有很强的控制权,却只拥有很小比例的权益。这种不平衡,加上亚洲地区司法制度薄弱、企业会计制度不够透明,使得“家族企业”将上市公司置于金字塔结构的下层,并且将下层的资产通过关联交易运送到上层,或者将上层企业的危机转移到下层公众公司,损害了小股东的利益。然而在中国,我们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类家族企业”的运作模式,其金字塔结构中资产的运动方向往往和亚洲其它地区的情况相反。上市公司在复杂的结构中,往往成为这种“类家族集团”中的旗舰企业,其资产变为向下运动,具体表现为投资行为。

(李嘉诚的)长和系积极地走国际化道路,除了顺应业务规模扩张的需要,更主要的是通过业务全球化来分散其投资风险。不同的市场受经济周期影响会不同,行业竞争程度也不同,市场发展阶段也会有先有后,长和系就利用这种地域上的差异来增加其投资的灵活性并降低所承受的风险,确保整体回报始终都令人满意。

为什么走不出去?因为你企业的战略都是错的,错在哪里呢,劳动成本已经不重要了!最终要搞国际产业的整合,放弃硬一元,向软三元要利润,这才是国际化。

你晓不晓得,世界工厂利润是多少,2%~5%,你只要通过汇率轻轻松松搞一下,你全部全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