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关心重病患者的话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12-27    阅读:

关心重病患者的话篇一
《关爱患者》

关心重病患者的话篇二
《患者最关心的九大问题》

1、治了这么多天,花了这么多钱,怎么病还不见好转?

答:你们心急如焚,我们理解,其实我们也是急在心里!但是没办法,具体毛病要具体分析,一些毛病恢复得快如感冒三、五天内你可能就好了,一些毛病恢复得慢如肺炎你则需要一到二周时间,甚至一些毛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则需要终身治疗,还有如尿毒症病人还可能是治疗无效而病情一天天加重。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作为病人及家属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积极配合治疗,而不是心烦意乱,这样只会对病情不利,特别是对你们家属来说更应该与医生站在同一立场,作好病人说服工作,而不是跟着添乱。

2、治了好几天了,怎么连什么病都查不出来?

答:我们体谅你们现在的心情,如果是小毛病如“感冒”或者是“急性支气管炎”等,也就不用检查得这么麻烦及住院了,就是因为病情复杂才需要一步一步检查,我们何曾不想快点查明病因,但是每一种疾病都是不同的,疾病也跟人一样有狡猾得狠的,面对着这些疾病我们大家应该站在相同的立场,耐心对付才是上策!其实我们医生与你们病人及家属的目标是相同的,大家目的一样,就是尽快查明病因,尽早让病人恢复健康,但是对于一些疾病切实不是那么容易被查出来的,如大家较熟悉的伤寒,如果第一周查肥达氏反应阴性,则需要在一周后再复查是否阳性现时下结论,但是我们也不会在等结果出来后再用药,我们并没有耽误治疗,我们已经在用药了,而且患者病情已经有渐渐恢复了。

3、签手术同意书,你们不是想推卸责任吧?

答:对于每一个要动手术的病人,我们医院都规定要签手术同意书,这个全部所有的医院都要实行的,这是法律的规定,其实这个规定也是符合你们病家的利益的,这就是所说的知情同意权,我们医生详细说明病情及可能出现的情况,你们心里也有个底呀。这正是我们医生尽职尽责的表现!

4、吃这么点药,病就能好吗?

答:用药之道,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能否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你想要多吃些药或多用些贵重的药物,我完全可以满足你,其实我现在为你采取的治疗措施是最便宜、最有效的,问题是你听了我上述的耐心解释后还真的要吗?

5、吃了这个药,会有什么反应呀?

答:这确实是个难题,我可真的不敢为你保证!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确实都有它的副作用或出现过敏现象,但是就我个人的经验,对于许多病人我用过这种药,副作用一般在百分之几以内,而且都不严重,不会造成什么大的伤害,作为医生我只敢给你保证你有这种药是利远大于弊,当然你要是因为每种药都因为副作用的存在而拒绝治疗,那将等同于因噎废食,太可惜了!

6、怎么先观察再治疗,万一恶化了你负责呀?

答:对于疾病来说,我们的治疗是有原则的,一般来说“急症先治标”!如果病人目前的情况紧急有危及性命的,我们会争分夺秒治疗和用药,但是对于一些疾病来说,在病因未明之前我们还是尽量查明病因再行用药不迟,才能作出对病人最有利的治疗!作为医生,尽快查

明病因作出治疗是我们的职责,作为病家特别是家属,在这关头应该作好病人说服工作,以使其能够平心静气积极配合治疗,当然你们如果选择到上级医院,我们也是支持的 。

7、说吧,花多少钱才能治好我的病,我有的是钱!

答:哈哈,你从生意的角度来看待疾病和生命,或许你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吧?但是我还是从医生的角度如实相告吧,金钱并非万能的,或许可以买来其它很多东西,但是它确确实实不能买来生命和健康,要不自古以来那有钱人不也同样是要生老病死的吗?作为医生,我忠告你,从现在开始你得好好对待你的健康问题了,而不能老是把重心放在赚钱上!

8、大夫,你用的药不会是假药吧?

答: 我们这里是正规医院,所用的药物都是正规的比较大的医药公司提供的,你可以放心,医院里面的药还假的话,那外面的就更不用说了,而且用假药对我们医生来说也没有什么好处,会影响我们医生的治疗效果而影响医生声誉,我们也拒绝使用的!

9、为什么挂了输液,体温还在上升啊?

答:引起发热的疾病有很多,我们也想尽快把你的体温降下来,但是目前最重要的并不是降低你的体温,因为你目前的发热程度不会导致生命危险,而是应该积极找出病因才是当务之急,一些发热也不是一经用药就可以马上降下来的,如伤寒发热一般要持续二周左右,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则可能更久,如果发热不是很厉害,强行把热降下来一则对身体损害较大,可能超过发热引起的伤害,二则可能影响对病情的判断,不利于观察病因。

关心重病患者的话篇三
《四句话说死病人》

四句话说死病人-医生的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

(2010-02-18 19:33:23)

转载▼

标签: 分类: 丁香园选摘

健康

四句话说死病人-医生的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由“四句话说死病人”想到的

一个从乡下长途跋涉来县城看病的患者,好不容易借了点钱,在他认为“水平最高”的县医院挂了一位专家的号,一见面,这位专家看了看检查报告,第一句话就说:“你来晚了”。第二句话说:“没治了。”第三句话说:“回家吧。” 这时,病人精神上已经快受不了了,急忙央求医生说:“大夫,您给看看还有没有其它办法,求求您了。”

医生的第四句话,让这个病人当场就站不起来了:“你早干什么去了?”

“上面这个故事不是虚构的,而是真实的案例。我们叫它‘4句话说死病人’。”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导师刘志平说,“因为这位农民患者,还没出医院大门就一命呜呼了。”

“穿上白大褂,就不能乱说话,就要对自己出口的每个字、每个表情负责。”曾任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医院副院长的刘志平,脑子里装了大量这样的故事,每一个都能让他的医生学员们重新审视一回自己的职业。

(二)别让我们觉得我们只能等死

“从那以后,父亲再也不配合护士吃药了,他拒绝治疗,而且对所有医护人员的话很反感。”

参加人文医学培训的新疆医科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孟勤,在课堂上就回忆起一个她本人的亲身经历。

那一年,她的父亲——73岁的孟老突然感觉胸口有些憋气,走路有些喘。但又不那么明显。学医的女儿,还是带老父亲到医院检查了一番。

“肺源性心肌梗死,最好马上手术治疗。”当心脏科医生经过一番检查、化验之后,将这个结果就这样硬邦邦地甩给他们时,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孟老嘣的一下坐在医生办公室的椅子上,半天没站起来。

“这场面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虽然父亲已经离开我们3年了。”孟勤回忆道,“我也是医生,我不明白那天那个医生为什么那么直白,他的话对父亲来说太突然了。”虽然事实很难接受,但坚强的孟老仍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他相信,只要快点手术,自己就能获

救。

等了一天,一位负责医生说,“需要会诊讨论治疗方案”。等了两天又说需要请一位专家来加入方案讨论。第三天、第四天„„孟老等待着,猜测自己病情的严重程度。终于,在入院一周后,医生跟孟老说:“你也看见了,我们这么多专家一起讨论了很长时间,你的病要想治好是不可能的了,因为你年岁太大,如果手术,麻醉这关你就挺不住。”

“从那以后,父亲再也不配合护士吃药了,他拒绝治疗,而且对所有医护人员的话很反感。我理解他,他一定是认为自己这个病只能等死了,没必要费那么多事。”孟勤说。

医护人员拿孟老没办法,不得已叫来了科主任。科主任来到孟老的病床边:“孟老,您好,我是心内科主任,今天来看看您,听说您遇到点小麻烦。别着急,看我能不能帮助您。”

孟老把一肚子的怨气朝他发泄了出来。

科主任听完后,耐心地说:“肺源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慢慢积累成的疾病,所以您之前没觉出这个病的严重性,是可以理解的。您想马上手术,我很佩服您的勇敢,但现在遇到点特别的情况,因为手术需要全身麻醉,您目前的身体情况,恐怕承受不住麻醉药对您心脏的考验。不过,孟老,您别着急,手术这个办法咱们使不了,但是也可以药物治疗啊。合理地吃药,也可以让您的身体恢复起来。”

科主任的一番解释之后,孟老当天就开始配合护士用药了。

“虽然父亲最终还是走了,但这件事给我很多感触。如果一开始医生就像科主任那样耐心地讲解,父亲可能会更积极地配合治疗。”孟勤说,”所以,我想替全中国的患者向医生们说:‘您的一句话,对我们真的很重要,它能让我们清楚地了解一下自己的病,让我们知道应该做什么,还能做什么,别让我们觉得我们只能等死!”

(三)“如果病人走出你的诊室以后不能够做到病情得以减轻1/3,你就不是一个好医生。”

“不管是‘4句话说死病人’,还是孟老的故事,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许多医生不懂得怎么‘回应’患者。”刘志平说,“回应,其实就是给与相应的行动。比如病人脸部表情很紧张,那么医生要以安慰的话语来回应;如果病人表现得很希望得到救助,那么医生要首先用语言和表情回应以努力帮助。没有回应相当于漠视。只能给病人心情雪上加霜,不仅对病情没有帮助,还会使得医患关系恶化。”

回应患者,最重要的还是医生的语言。没有一个医生不是真心想把病人治好的。然而现实中,医患矛盾的产生,往往就是在关键时刻,医生们“不会说话”——不知道怎样向患者解释病情。”刘志平说,“这里面学问大得很。”

比如,患者一进诊室的门,医生就微笑、点头,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建立起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信任。“让患者感觉到你是他可以依靠的人。”

然后,耐心地让病人叙述自己的病情,面临的困惑,尽情释放内心的恐惧和压力,在这个过程中,医生应该频频地点头、用一些“嗯、嗯”的语气词,表示理解,让患者感受到尊重。

在向患者解释病情时,医生要注意病人的背景,农民患者对医生的话较为言听计从。教师人群则被很多医生公认为“最难听话”的病人,因为他们有很严谨的探讨精神,喜欢追根求源弄个明白。

那么,就请医生在治疗方案的选择、药物副作用与药效的比较、手术与保守治疗的利弊衡量上,一定要注意解释决策的过程。“总之,言不在多,有爱则灵。” 优秀的医疗技术、高新的医疗设备,并不总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医生良好的语言,不是药物胜似药物,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让他更加配合治疗。

“如果病人走出你的诊室以后不能够做到病情得以减轻1/3,你就不是一个好医生。”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卫生局长,人文医学学员郭开同说。

(四)“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还有一类医生,不是“不会说话”,而是“不爱说话”。

有一个做鼻腔手术的病人,手术很成功,术后,病人被护士推向病房。病人鼻腔里的支撑管要到病房才能卸下。刚走到楼道,家属发现病人表现出很憋气的样子,不知道怎么回事,家属就急忙拽住楼道

关心重病患者的话篇四
《探望病人时该怎么说话》

探望病人时该怎么说话探望病人的目的在于对病人表示关心和安慰,使其心 情愉快,积极协助医护人员同疾病并作斗争,以便早 日康复。如不注意探病时谈话的内容和技巧,有时会 适的其反。所以探望病人谈话应做到: 一、要注意病人的忌讳。患了绝症的人,探病 谈话要机会提及真情。即使所患并非绝症,谈话也不 宜触及病人最难受的症状。与其问:“您常失眠?” 不如较笼统地问:“您近来感觉好些了吗?”病人都 怕病情恶化,当发现病人脸色憔悴时,不能大吃一惊 的问:"您的脸色怎么这么难看?"而要说:“这儿医 疗条件不错,您的病一定会很快好转。” 二、要多谈些室外的新鲜事。问病情宜简要, 多讲些外面生动有趣的新闻,使病人愉快,有利于康 复。 三、 要说些有益于养病的话。 向病人介绍自己 或熟人治愈该病的经验,介绍报刊上登载的与疾病斗 争的人的决心与信心。多讲讲病人家庭和睦、工作单 位情况良好的事,解除病人的后顾之忧,让病人专心 养病。 四、语气委婉,语调亲切,情真意切。梗病人 说话时语气要轻柔委婉,语调要亲切,要表现出你的 真诚,切不可太过虚假。

关心重病患者的话篇五
《别让关爱病人成为口号1》

别让关爱病人成为“口头”文化

曹国庆

5月27日,在卫生部文明办主办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专题研讨会上,来自华东六省一市卫生厅局及部分医学院校、医院和科研机构的专家代表,围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核心概念的表达以及医院文化与医学人文教育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版将连续两期选登两名与会代表的主题发言,希望能以此推动读者加深对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思考和认识。——编 者

最近,大家可能都在看一部热播电视剧《心术》。据说,该剧收视率高居各大卫视前三甲。尽管有人认为这部电视剧拍得还不够专业,但它依然赚足了眼球。我想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反映了当前一个热点话题——医患矛盾。

这个问题在20多年前并不明显。那时候,医疗技术水平比现在要差,但医患关系很好,老百姓对医生很尊重,对医疗保障也没有很多担忧。为什么现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医疗设备越来越精良、就医环境越来越优化,医疗纠纷却越来越频繁呢?这里面有医疗体制的问题,有舆论导向的问题,更有患者维权不当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也有医院和医生本身的问题。 人文精神是“标尺”,决定了医院的品牌形象

自古以来,医学就被认为是最有人文传统的一门学科,医生是富含人情味的职业。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又该如何理解人文精神呢?大家需要先思考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医院是干什么的?有人说,当然是治病救人的。既然是治病救人的,为什么还有些医院会因为病人一时交不起住院费就把病人拒之门外呢?为什么有些医院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病人的基本权益呢?为什么有些医院对医

生收受红包、开大处方、过度检查等现象熟视无睹、放任不管呢?我看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根本使命给忘了,违背人文精神,走入了发展误区。

第二,医院与病人是什么关系?上海第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山是这么回答的:“病人是医院的衣食父母。没有病人,医院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因此,那种不考虑病人感受、不尊重病人隐私、不关心病人疾苦的行为,都是不符合人文精神的,是会砸医院牌子,甚至会砸饭碗的。

第三,好医院的标志是什么?我们常说,一所好医院要有雄厚的学科实力、一流的人才队伍、鲜明的医疗特色、先进的仪器设备。但仅有这些还不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之间的竞争不光是技术与设备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医院整体素质和整体形象的竞争,是医院品牌和发展战略的竞争。这必须借助于医院文化,而医院文化的内核就是人文精神。

可见,人文精神在医院建设、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基石”,体现了医院的生存之本;也是“导向”,指明了医院的发展方向;更是“标尺”,决定了医院的品牌形象。

医生的语言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

在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下,人们习惯于将医学定位为自然科学而忽略其人文属性,将医学工作者定位为自然科学家而忽视其社会责任,将患者视为患病的生物体而忽略人文关怀,由此导致当前医疗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这突出表现为“四重四轻”。

重“病”轻“人”。只关心疾病不关心人,脱离病人去治病,忽视对患者及其家属人格的尊重、尊严的维护。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一位医生三句话说死一名病人”的故事。病人来看门诊,医生第一句话就是:“你的病呀,来晚了。”病人一听急了,赶紧求他:“大夫,我们大老远慕名而来,求您想想办法吧。”这时,大夫说

了第二句话:“你这病呀,没治了。”病人又求他,大夫的第3句话是:“你早干吗去了?”这三句话就像一盆凉水兜头浇在病人身上,他上午11时半离开诊室,下午4时嘴唇发紫,晚上8时进急诊室,第二天凌晨2时便去世了。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之所以把语言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医生的语言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

重“体”轻“心”。只考虑维持病人的生命,而不考虑治疗可能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或者病人能否继续正常地生活。由于医生不能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有时虽然治好了病,但患者还是不满意。有人说世间有三种医生:第一种医生用手给人治病,叫“医匠式服务”。第二种是用脑给人看病的服务,叫“专家级的服务”。比如开刀的时候,刀口在什么位置、开多大,既要考虑美观,也要考虑患者的需要。第三种是用心给人看病,叫做“大师级的服务”。有位名医一生中曾经三次给同一位女士看病。女士年轻时得了子宫肌瘤,别人说给切了,他说得留着,人家还要生孩子。后来,这位女士30多岁时生完孩子又有问题了。医生了解到她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还是决定帮她保留子宫。又过了30来年,医生才答应切除子宫,因为孩子长大没负担了。这才是真正用心给人看病的医生。

重“利”轻“义”。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个人利益的驱动,在一些医生眼里,病人已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而仅仅是消费的主体和赚钱的机会。一位年轻人因眼部不适到医院就诊,大夫检查后顺手就开了德国眼药水,要价90多元。点了眼药水后,患者的眼痛反而加剧。第二天一早,他到另一家医院,医生给他开了氯霉素眼药水1瓶,价值两元多。遵照医嘱,他的眼病很快就好了。有的医院甚至总结出一套“宰人”的法则,叫“见大款大宰,见小款小宰,见穷人就刀下留人”。看似挺有人情味,实则不可取。

重“亲”轻“疏”。一位朋友给我讲过他的一段看病经历。他两岁的女儿因发热

到某人民医院儿科就医。看到候诊室只有三四个人,我这朋友就耐心地等。但在此期间,不断有穿白大褂的带人“加塞”,让他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当轮到朋友的女儿看病时,医生只用了两分钟,没做任何检查,就下结论说是一般的咽喉炎,开了两天的药。两天后,朋友的女儿依然反复发热,同时还出现目光呆滞、不能下地行走等症状。于是,他带着女儿去了一家有熟人的医院,专家诊断为病毒性脑炎,需要立刻入院抢救。听到医生的诊断结论时,我这位朋友都被吓傻了。后来,孩子终于脱离了危险,但经过高压氧治疗才平安出院。类似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人文精神是安身之本、发展之基

对医院来讲,人文精神的确立和弘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把人文精神的内涵融入医院建设发展的全过程,转变为全体医务人员自觉遵循的理念和原则,就好像盖房子一样,要做好“夯基”、“架梁”、“内装”、“外饰”四个方面的工作。 “夯基”就是要厚实人文底蕴。提炼富有个性的医院精神对于培育人文精神具有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北京同仁堂曾提出这样的精神:“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非常到位,有特点,人们也容易记住。山东省泰安中心医院的院训是“生命之托,重于泰山”,既有地域特色,又强化了医疗行业特点。有了这种特色鲜明的医院精神,才能不断增强医务人员对医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不断提高医院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百姓的信任度。

“架梁”就是要完善制度机制。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并把医患沟通作为考核医务人员的一个硬指标。此外,医院在人员编配、床工比例、环境设置等方面,要努力为医护人员和患者营造良好的工作和休养氛围。我过去在301医院工作。医院所有的医务人员都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不管是在与家人团聚,还是值完夜班正在休息,只要医院来一个电话,就立即奔赴病人身

边,从来不问该不该自己做、多长时间能回来。这种习惯就是通过长期的制度约束形成的,是对医院“忠诚保健事业,心系人民健康”宗旨的生动实践。

“内装”就是要渗透中心工作。培育人文精神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医教研中心工作。这就要求我们主动跟进和融入业务工作,并以保障业务工作的质量和实效,来检验人文精神培育的实际效果。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医院的同事跟我讲起发生在灾区的一件事。一名年轻的战士在抢救百姓时,大腿被严重砸伤。当地人民医院因为条件和技术力量有限,正准备给战士做截肢手术。恰巧,我们医院的医疗队巡诊到该院。经过专家组的精心治疗,战士的腿最终被保住了。现在的战士都是独生子,可以想象一条腿对一个年轻的生命、对他的家庭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医疗队在整个抗震救灾期间先后做了1704台手术,没有一例截肢。

“外饰”就是要强化实践锻炼。人文精神的培育不仅是一个理念、一句口号,更应该是一种实践、一种行动。有家医院提出的口号为“重视人才,关爱别人,用良心看病”。比如,有名民工患病而又无钱治疗,在医院门前徘徊。我们的医务人员或医院管理者发现后,会主动帮他想些办法,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吗?现实的情况更可能是,大家匆匆忙忙,根本无视他的存在,也可能会因为担心收治这样的患者影响业务收入而想方设法让他离开。对大多数医院来讲,主动去帮助这样的人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医院要培育人文精神,就要落实到这些实际行动中,否则,所谓的“关爱别人”只能是一种“口头”文化。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有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可以说,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家医院、一名医生,人文精神都是安身之本、发展之基。

关心重病患者的话篇六
《医患沟通艺术1》

关心重病患者的话篇七
《医生要懂得用心跟患者说话》

医生要懂得用心跟患者说话

最近,我好像关心医德的问题较多。医德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困扰着中国的医疗改革进程。科学的发展、社会的价值和个人的修炼必须同步进行、整个社会方能协调发展。医疗领域的非医疗的问题,如同目前社会出现的校园恶性事件一样,仅仅靠几条警犬,甚至成千上万的警员是不能根治的。

胡大一: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和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日前刊登一项最新研究,指出美国有近半数不该放心脏支架的人被放了支架。对此,胡大一表示,我国滥用心脏支架的问题并不比美国乐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医生过度迷恋技术。因而,让医学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应成为每一位医生都投身其中的当务之急。

价值医学的核心,就是保护公众健康利益

健康报:在近期落幕的第59届美国心脏病学院年会上,医

生们呼吁“回归医学的本质”引起您的强烈共鸣。记得您曾说过,医学观念已经从最初的经验医学,历经循证医学,发展到了目前的价值医学。该如何理解“价值医学”?

胡大一:“价值医学”是指医学不仅要把技术转化成产品,比如一个支架、一个起搏器等,更重要的是实现患者的价值,保护公众健康利益。这里强调的是医疗对公众健康的价值。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80%集中在大城市,其中80%又集中在大医院,而基层医院连最基本的医疗技术都不精通。这种情况下,医学就很难实现其价值。

其次,不应过度医疗,过度使用技术。有调查显示,药物的不恰当使用造成的死亡排在我国人口死因的第8位。如同没有完美的药物一样,也不存在主流的技术。再好的技术也不能过度使用。2009年,我国共实施心脏介入治疗23万例,如果按人均两个支架计算,仅耗材费就至少50亿元,原因之一就是医生过度迷恋技术。如果只要是心脏病患者就动员他做介入治疗,就可能置病人于危险的境地,这对医学而言也是一种伤害。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模式,建立一个完整的疾病防控体系。医生的职业价值和生物医学价值的核心,就是保护公众健康利益。

不要总是去想我们能做什么,而要想想患者需要什么

健康报:技术被滥用的背后,不仅有制度的原因,也有医生、患者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原因。有人主张“患者看病是一种权利”,您怎么看待这种趋势?

胡大一:我们经常讲医生维权,但我觉得患者维权更重要。维护患者的权利首先体现出政府责任。政府要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控制不恰当地使用医疗技术。现在的情况是,大医院在比毛收入,医生在追求和炫耀自己做过多少例介入手术。究竟还有多少医院管理者和医生在认真思考:这项技术的研发推广是不是坚持了公益性?我们不要总是去想我们能做什么,而要想想患者需要什么,想想什么对患者最好。

1985年至1987年,我在美国学习期间,曾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和芝加哥伊利诺大学医学院研修。那时,心脏搭桥手术在美国已经很普及了,冠状动脉造影和球囊扩张技术也开始做了,而中国的医院还不敢做导管。1987年1月5日,我从美国回国。下飞机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让中国的老百姓能够享受现代医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福利。这是我当时的梦想,也是对“患者看病是一种权利”的理解。

此外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健康知识、正确治疗疾病的方法告诉公众,让患者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才能让患者接受、配合医生的治疗。例如美国最好的医学杂志都有一页专门介绍健康知识,在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这么做是很有必要的。而我国的情况却是,一部分报纸用半个版面宣传健康知识,其余7个版面都是医疗广告,讲高血压吃什么药等。因此,对“患者看病是一种权利”的呼吁,要求我们从政府责任、媒体管理、医学会的推动三方面来维护。

我们过去的诊疗模式最大的缺陷和荒谬是“等症状”

健康报:过去我们提到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近来又有学者呼吁倡导“医学整合”,对于中国今后医学模式的转型和发展,您有何期待?

胡大一:未来医学发展应整体实现“下移”和“前移”。所谓“下移”,就是技术下沉,建立各司其职的医疗服务网络,各个层面不同技术水平的人联合起来满足全民对健康的需求。当前,有些省市高度集中医疗资源建造6000张病床的大医院,或者建一家垄断全省的超大型医院,而其他层级的医院发展不起来。这种做法不科学。

还有一点就是“医学关口前移”,也就是我经常提到的“预防重于治疗”。过去的诊疗模式最大的缺陷和荒谬是“等症状”,包括医生自己,没有症状不看病,急症看急诊,慢病看门诊,重病住院。医生就是坐堂医生。胃疼了做胃癌手术,咯血了做肺癌手术,心绞痛了放支架搭桥。而大量未来可能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或已经进入亚临床、已有病变,但还没有暴发的人群没人管。要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转型:去关注那些还没有症状的人。

我在美国进修的时候,就发现美国在推动有氧运动。我到美国的第一天,就看到一位患者在心肌梗死发病治疗后第5天就做运动平板实验。在中国这是不敢想象的。令人欣慰的是,现在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健康维护和健康教育等已经逐渐进入政府和公众的视野。对于中国医学未来的发展,我提出了“四面旗帜,三个回归”。“四面旗帜”就是公益、规范、预防、创新;“三个回归”就是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

公益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和医学价值的重要平台

健康报:近年来,在各种学术会议之外,您还热衷于公益活动,并积极倡导健康理念,其内在动力是什么?

关心重病患者的话篇八
《重症患者的人文关怀(1)》

重症患者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指对人、人的生命与身心健康在终极意义上的敬畏、尊重与关爱。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是把对人的关怀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近几年医学科学的进步和高新技术在诊疗工作中的运用,临床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护理在急危重症的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重症患者的特殊场所,管理方式具有封闭性,患者又处于危重状态,心理、生理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对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人文关怀更是不可缺少。

在我们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来,通过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人文关怀,使我们科室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现将具体体会报告如下。

一、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使其转变观念

传统的护理观念是针对疾病护理,忽略了患者心理状况护理。通过教育、宣传,使护理人员认识和理解当今护理领域中的转变。要求护士在注重患者治疗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树立“人文”观念,尊重患者权利,满足患者“医疗+舒适”的需求,提高护士服务质量和态度。

1、清醒重症患者,护士应详细告知室内外的环境和主要医疗措施,减轻其孤独、恐惧感,尊重患者的人格。认真落实基础护理,为了把病人的生活护理做得更细,我们集资购置了理发用具和洗发用品等,在做好日常护理的同时护士们克服困难根据病人需要为他们提供及时的生活护理,为患者理发增加洗头和温水擦浴的次数等。有的病人出汗较多,护士们就给他们温水擦浴后涂爽身粉,有的病人皮肤干燥护士们就为他们涂润肤油。有的病人头皮屑太多,护士们就专门购置了去屑洗发液,有的病人指(趾)甲过长护士们就细心地为他们修剪。对昏迷、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患者,护士在进行操作时也要亲切呼唤患者姓名;当患者有亲情需要时,尽量给予满足,提供家庭氛围的护理环境,如果在重症监护室,必要时可提供现代通讯工具供患者与家属联系。

为此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家属每次探视都向护士们表示感谢。我们从细微之处入手,从小事做起,把基础护理、人文关怀带给重症患者。

2、加强护理技能培训

对重症患者护士必须具备过硬的技术,才能准确快速处理患者,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这就要求每位护士必须掌握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等操作,对病情观察做到细致、周到、及时。通过护士的操作,能使患者病痛减轻到最小,消除患者和家属恐惧感。同时保障各种急救药品、物品做到100%的准确到位,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确保抢救及各项操作顺利进行

二、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增加信任

1、重视语言沟通能力

为意识清醒的患者做任何操作,特别是使用各种约束时,要向患者解释使用的必要性,使其消除人格受限的心理感觉,取得良好配合。工作中特别强调不能只关注监护仪上的图形、数字的改变,而忽视了患者的存在。要求护士每天花时间与患者进行交谈,抓住时机对患者说些安慰性、鼓励性、积极暗示性和健康指令性的话语,充分调动患者自身的抗病能力。尽量避免在患者床边讨论病情,对昏迷患者的用语也要谨慎。在抢救危重患者时,要拉上隔帘,注意保护周围患者,同时给予其他患者安慰和心理上的支持。

与患者沟通时注意:语调表情和态度、本着诚信、尊重、同情的心。例如:亲切地与刚从麻醉苏醒的患者交谈,告诉他:“你的手术已经做完了,你现在在术后监护室。我是你的监护护士,你现在还在用呼吸机维持呼吸,身上还带有多条管路,现在需要你配合„„”使患者感

到踏实、安心,能够配合护理工作。

2、加强非语言性沟通的应用

在与患者交谈时注意力要集中,态度诚恳,并不时的加以点头或手势,以增添语言的力度,使患者深切体会到医护人员对他的关心。部分患者因气管切开或插管不能言语,护士可通过患者的表情、手势、口形等来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为有书写能力的患者准备了写字板和笔,供其表达各种需求。同时在各种操作前进行适当的触摸,如轻拍一下患者的肩和手,以示打招呼,增添了患者的温暖感和亲切感,使之更好地配合治疗。

三、营造良好的治疗护理环境

在病房每一件物品的摆设和使用都要从患者舒适方便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放患者,尽量将稳定期患者与危重患者隔开;对烦躁不安,痛苦呻吟的患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症状并使其安静。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播放一些优雅舒缓的音乐,以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使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下早日康复。

四、及时与家属沟通,满足家属需求

护士应加强责任心、爱心,带着爱去工作,在“ 以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的指导下,学会关心患者家属的心理感受。护士应配合医生向家属告知患者的病情,请不要留太多家属在病房,以免影响治疗、抢救及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留好联系地址和电话号码以便随时与家属保持联系,进一步取得家属的配合。如患者需转入ICU告知家属患者在ICU的护理特点。一般情况下每周允许家属入室探视两次,有特殊心理需求的患者可以适当延长亲属陪同时间或在必要时增加探视次数。家人入住ICU,作为家属肯定心急如焚,要进行换位思考,体谅家属的痛苦,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要求,做到以情服人,增加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

五、临终关怀

在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护理人员应怀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同时通知家属。以切实的抢救行动和言谈举止,稳定家属的情绪。在不影响治疗抢救及工作秩序的情况下,为家属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家属能够释放沉重的悲情,以达到疏导心理情感的目的。当通过临终护理的人文关怀,能够较好地帮助家属去应对痛苦、悲伤和死亡,使家属最终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接受亲人的死亡而不留下遗憾和愧疚;不责怪,不愤恕,这就是临终护理的成功,也是人文关怀的真实体现。

人文关怀本质上集中地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患者的权利和需求的尊重,对患者人格尊严的关心和关注,能更好的规范和指导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关注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将“患者要我服务”换变为“我要服务于患者”。在开展优质护理活动以前,护理的满意度调查的结果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正所谓“付出与回报不能成比例”。回顾整个的工作过程,缺少的正是人文关怀理念及内涵的体现。在人文关怀实施后,我们科室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护士从患者的角度去探讨其内心世界,不但使患者的需要得到满足,帮助其实现更加健康。而护士在患者的信任中,增强了责任感和爱心,从而促进了护士自身价值的体现,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避免了质量缺陷的发生。

共同分享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使穿杖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不觉得凄凉。

关心重病患者的话篇九
《学会全面关怀病人 赢得良好医院形象》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有个机会与大家交流一下我从医以来,××年里的一些感想。众人给与我们一个“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虽然只是简单的四个字,但它确承载着救死扶伤的重任。我个人十分欣幸于从事这份工作,并在这里我感到我的人生得到了充实。做为一名医生,并非只是把患者医好这么简单,有些患者被医好后,但却对医院或医护人员的印象很差,为什么出现这个问题,这就是我今天要谈的“学会全面关怀病人 赢得良好医院形象”

我认为,增强从医的服务意识和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跟别个行业不同的一点是,病人需要全面的关怀。有多少医生只重视治病,不重视病人的心理状态,思想情况,情绪以及其它环境,这样有时候是很难于治好病人的。我曾遇上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个做完乳线增生切除手术的56岁妇女,本来手术非常成功,但不知什么原因,她从别处听别的医护人员说,其实根本就不必动这样的手术,会伤身体,自此以后,她思想负担很大,晚上都很难于入眠,结果一两个月过,她体重消减,对此,她深以为是手术失败的原因,更深信不动手术是最好的。可见要医好一位患者,也不单单是手术或药物治疗。而是一种综合治疗,病人的心理因素是很重要的,我们医生要考虑到,你对病人的心理是起着治疗作用还是伤害作用。我们不但需要给病人认真治疗,还必须要给病人良

好的护理,重视病人的心理治疗。良好的服务意识就是要站在病人的位置上想一想,并学会全面关怀病人。举个反面的例子,有位教授见到一位非常熟悉的病人,这是个换瓣以后的病人,因为熟悉,他和病人的讲话就很随便,讲到某某因换瓣片时死了,连讲了好几例这样的例子。病人当时就觉得很不舒服,事后听说那位病人再也不想见那位教授了。可见医生的语言,尽管是不经意的也可能对病人造成极深的伤害。

第一、关心病人要从小事做起。我刚进病房实习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要关心病人,安慰病人。不可以做任何有害于病人的事情,也不可以讲对病人有不良影响的话。要关心病人的饮食如何,吃饭怎么样,饮水怎么样,关心病人的睡眠如何,病人有什么忧虑的地方,关心二便的情况,这些既是治病的需要也是对病人的关怀。请不要认为这些事太琐碎了而突视了它。其实按我的经验是,病人是很希望医生与自己多交谈的。由此可见,我们关心他不仅光是为了治病,而且是一种人文的关怀。

第二、关心病人的每一个诉说。病人对自己的诉说是否会引起医生的注意是很看重的,而关心病人的诉说中,往往也会有些新的发现,甚至有时会改变对病人的诊断。举个例子,一个病人食管憩窒,后来诊断改变,另一个病人阑尾炎,后来诊断为十二指肠穿孔。

第三、更重要的一点,关怀病人要从自身形象做起,这同时也是树立起良好医院形象的作法。要让医生自己的形象更平易近人些,而不是那种一望就是一副冷漠脸孔的人,那会让病人的心理更增一份阴影。患者往往会把医护人员的某些行为当作医院的整体形象看待。医生只有树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热情些,乐观些,跟病人说话,声音显得不缓不慢,平和,稳重些,这都是对病人关怀与沟通的一种方式。举个例子,有次我听朋友说,他的老婆怀孕去医院检查,完后他老婆一脸败兴回来,问起才知,给她看病的女医生是个性子急的人,一看完彩超验单报告,就高声对她说,你想不想要,想要就得慢慢来做,不想要的话也很简单,只需一两粒药就可以了。这让她听了很不舒服。

用关怀病人去树立起良好医院形象,是十分有利于我院在现今知识经济竟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在我看来,良好的医院形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靠我们整个医护人员去创造的,医院的好坏,往往通过病人这一媒介传播出去,全面关怀病人,不仅有利于看病治疗,而且也能无形中树立起了医院的良好形象。

当然也有人认为病人有时也会故意为难人,关心这样的病人不好使,这样的病人也是有的,但是很少,这时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耐心。举个例子,我有个老病人,老找我要吗啡,一天晚上找我二十多次,我也不生气,每次都倒茶一

直给他说解老用吗啡不好,从此我再到病房去,他对我就很客气了。

最后我想讲的是对病人的关怀应是无私的。作为医生本身除了敬业精神之外,就是要求自我达到无私奉献的境界,也不是说这一境界高不可攀,人对于自己敬重的,热爱的,信赖的人或事物都会乐于奉献,而且特殊的情景也会激发人的奉献精神,大家都无法忘记的非典时期,跑在前线上的医护人员吧。他们高贵的精神令人崇敬。我认为这样的奉献是幸福的,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的。我记得有过这样的一句话,就送给大家吧: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一生碌碌无为而羞愧,在生命的最后,能够做到问心无愧,对的起自己的这份职业,对得起培养你的医院,那么就继续这样去做吧,并且让我们首先学会全面关怀那些托付生命给你的病人吧。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关心重病患者的话篇十
《医患沟通技巧》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