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推荐 >

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5篇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5-05    阅读: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的文章5篇 ,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

【篇1】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

  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1)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生产缺乏规模,农民多为分散经营,单家独户生产且缺乏农业特色,农村土地腾退率低,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圈,分散式农业生产导致产业化发展滞后,为现代农业成片式发展带来困局。

    (2)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农村面源污染较为严重,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低。滥用农药化肥、乱排污水垃圾等现象普遍存在,农村约存在50%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未得到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带有普遍性。

    (3)乡村发展要素短缺。人才、资金严重不足,乡村收入低、上升空间窄、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等原因,导致农村人才缺乏、后备不足,云龙镇常年有1万人以上的中青年在外务工;资金压力大,目前云龙镇仅规划编制费用达500万元左右,在项目推动过程中存在大量资金缺口,乡镇财力无法紧跟发展步伐。

  建议:

          (1)盘活土地资源,建立新型经营方式。引导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小规模化经营,同时建立基于分散、小规模土地基础上的新型经营方式,如康养农业、乡村旅游。

     (2)突出治理乡村环境,着力三大革命。扎实开展农村垃圾、

  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完善保洁队伍,科学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合理规划农村改厕工作。    (3)完善乡村发展要素,着力人才资金。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经纪人、产业带头人,打造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增加乡村资金投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支出。

【篇2】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

  一、瓶颈问题:

  从全市涌现出来的各种类型的乡村振兴典型来看,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好的地方,都在基层设有完整的机构,有相应的人员配置,专职落实好上级下达的各项政策,或者每个街道配有2-3个专业学农的、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领路人,乡村振兴好的村普遍都有经验丰富的村支部书记带头,他们有乡土情怀,又能发现和掌握乡村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直以来开发区以工业发展为主,辖区内的三个街道均没有完整的农业服务机构,每个街道仅仅设立一处农业办,配备1-2人,从事上级农业、农机、林业、畜牧、水利、扶贫等各项涉农工作,光是繁杂的报表、检查、材料等工作都应接不暇,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到村级、田间地头等实地了解情况。例如:辖区内的梅家埠街道是开发区农业工作的重点,农业办名义配备4人,实际情况是,农业办主任一肩挑,一名水利专职人员还是退休后返聘的,再也没有年轻人学水利专业,其他几名人员,有重大任务就抽调,使得本来不多的人员,更是捉襟见肘,疲于奔命,日常工作处于应付状态。基层如此,区级更是如此,设立一个综合涉农部门,应付市级十几个单位,领导抓的重点工作,就要全员靠上,涉农部门在平常看来,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的部门,这就导致目前机关中年轻人普遍不愿意从事农业农村工作,千方百计调出,觉得从事这样工作的人是无能的变现。目前开发区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处于极度短缺,没有传帮带的瓶颈中。

  二、意见建议:

  (一)乡村振兴,人才为先。留不住人才,政府制定的支农惠农政策就缺乏落到实处的执行者,农村发展产业也缺乏有足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带头人。过去农村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严重不均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差异悬殊,导致人才从农村向城市、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单向流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逐步增强。要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一系列促进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改善涉农管理人员以及农村人才流失的现象。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应双管齐下。一方面,要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另一方面,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引来人才,用更加优惠的政策留住人才,用共建共享的机制用好人才,掀起新时代“上山下乡”的新热潮。

  (三)需要上级政府、国家部委、金融机构等提供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本此调研发现,开发区、农民、涉农企业都希望上级政府、国家部委、金融机构等提供更多的人才、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特别是金融机构,应与农业产业密切结合,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解决各地发展中的资金不足问题。具体说来,一是在政策上,国家各部委应密切合作,面向国家乡村振兴大战略,出台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形成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同时给予地方政府和部门更大的自主权,一方面保证地方政府做事有依据,另一方面也保证其做事有空间。二是在金融政策和具体措施上更加向乡村建设倾斜,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形式,更多地参与乡村振兴类项目,对于农业主体贷款从事经营活动给予更多优惠。三是人才和技术方面通过组织下派、政策引导、加强培训等多种措施,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为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提供创业、工作、生活上的便利条件,从而一方面吸引农村人才返乡创业,另一方面吸引各领域人才投身农村建设。

  (四)在人才引进、农民培训和创造良好农村创业环境方面,政府要出台政策措施。

  根据调研,在“对所在地区乡村的政府职业培训、农民返乡就业的满意程度”、“认为当地政府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的支持力度”、“认为当地政府对乡镇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几个问题中,选择肯定选项的比例分别为63%、64%、63%;有63%的被访者希望当地政府对乡村建设和农业加大投资程度,这说明还有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对政府在营造农村创业环境方面的工作不怎么认可。在“认为大家不愿意返乡创业的原因”调查中,选择最多的是“没有创业环境”和“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说明在营造农村创业环境和创业引导这两方面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农民培训和人才引进方面,在“认为当地政府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力度”和“认为当地政府引进高端人才的支持力度”两个问题中,选择肯定选项的比例分别为73%和37%,说明国家、省市应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

【篇3】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

  市政协委员、黎城县政协副主席段爱军,黎城县政协委员、上遥镇副镇长延俊霞反映: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于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我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乡村建设缺少规划,存在发展无序现象。我市农村的村庄大多是依地理位置分散居住,由于缺少发展规划,出现了发展无序现象:一方面,新居建设占用了土地资源,另一方面旧院闲置却没有得到复垦,既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整体村庄的视觉效果;农村文化、体育、娱乐、休闲、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二是乡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严重。近几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进城打工、经商、定居,孩子也一起进城就读,许多村庄的学校已自然消亡,乡村只剩下故土难离的老年人,空心村、老年村现象普遍,乡村振兴面临人才流失、主体弱化、对象多元等诸多难题。

  三是农村产业匮乏,村集体经济破“零”困难。我市山区较多,土地资源自然条件相对较差,规模经营成本高、收益低、推进难度较大,导致农业生产仍以传统产业为主,仍以小农小户经营为主,规模小、效益低、经营分散,不能更好地与现代农业相衔接,导致现代农业、村集体经济破零发展难、不平衡。

  四是农村改革不够彻底,乡村治理存在差距。社会配套服务保障跟不上;农村综治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边远农村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重灾区,社会维稳安保力量薄弱;农村自然灾害增多、社会突发事件频发,不少地方没有应急管理的人员和力量;农村群众文化需求倍增,但政府缺乏先进文化传播、培训、教育的队伍;农村群众在经济发展、社会安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扶弱济贫等方面诉求日益增多,但整个社会有效解决方式跟不上这种需要。

  为此建议:

  一、优化村庄布局,实现乡村长期规划。要立足各地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编制各乡镇、村落的总体规划,优化村庄布局,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路网、电网、水网,建设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优化农村环境卫生,将乡村打造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

  二、培育新农民新主体,挖掘和发挥乡贤文化作用。要大力培养乡土人才,特别是致富带头人和农村的实用人才,通过他们来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搞好村庄建设;要挖掘和发挥乡贤文化的巨大潜力与积极作用,引导退休返乡的政府官员、教师医生、基层干部、企业界精英等愿意为家乡发展建设建言献策、出钱出力的优秀人才回乡居住,用乡贤文化引领乡村振兴。

  三、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建议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推进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土地抵押、土地托管等机制,盘活农业经营主体手中的土地、农机、农资等资源,促进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加快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发展连片种植,实现规模化。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和资金整合力度,推动主导产业发展提升,快速扩张产业规模。在新型经营主体项目建设、融资贷款和其它政策优惠上予以重点倾斜,调动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四、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创建优良的和谐环境。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务效能,丰富乡村文化,促进乡风文明。把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群众与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培育新型农民、弘扬乡村文化,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完善农村文化设施,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发挥文化引领风尚、促进和谐的作用。

【篇4】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

  是传统生产方式竞争力较弱。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其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投入产出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缺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如我国大豆单产为300多公斤,而美国达到了500多公斤;2017年我国每生产一吨小麦、玉米的成本分别为375美元、334美元,美国生产一吨小麦、玉米的成本却只有224美元和142美元;201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998.2亿美元,贸易逆差却达到了495.4亿美元。由此可见,采用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

  二是乡村产业发展缺乏相关资源。

  乡村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法律、法规等方方面面,而且乡村产业项目投资较大、见效较慢、周期较长,投资回收期一般都需要5年左右。而我国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如201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32元,只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的36.91%等。此外,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我国村民与村干部大多文化素质较低,意识理念比较落后,乡村产业发展的专业素养不高,缺乏相应的战略眼光和各种资源。因此,目前乡村缺乏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等相关资源,使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受到了较大约制。

  三是区县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滞后。

  虽然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战略规划、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但由于各省、市、区县、乡镇、行政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其优势、机会、劣势和威胁差异较大,不可能采用同一种模式发展乡村产业。而如何发展?朝什么方向发展?采用何种模式发展?需要采取哪些策略、办法和措施?这些都需要从战略层面来考虑。但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国各地区的《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还比较滞后,这就使得我国不少乡村的产业振兴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以及需要采取的策略、办法和措施等不明确。这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极为不利。

  四是乡村产业发展机制不完善。

  对于乡村产业发展,无论是从事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或乡村特色旅游业,都需要从上游、中游、下游等各个环节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才能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进而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附加值。而要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需要完善的乡村产业发展机制作保障。从实地调研来看,我国有不少区县的乡村产业发展机制还有待完善:一是缺乏《乡村产业发展实施细则》;二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不配套,如农业资金主要用于乡村产业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其它产业链环节的支持与扶持较少等;三是乡村产业发展的融资机制不完善,乡村产业项目的融资非常困难;四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是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

  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但土地问题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特别是作为弱势群体的村民来说,其土地权益在流转过程之中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在土地流转过程之中有不少问题没有规范,如土地流转形式如何选择、流转价格如何确定、土地如何折股量化、流转风险如何防患、事中事后如何监管、生态环境如何保护、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如何建立、流转管理服务费如何收取、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如何建设等,都还没有具体的相关规定。这就导致村民的土地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如土地租赁,有的地方每年每亩收费800-1000元,有的地方每年每亩只收200-500元等。

  二

  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及意义

  1.转变乡村生产经营方式。

  要加快我国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步伐,必须改变单家独户的传统低效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从传统的种植业扩展到“农、林、牧、渔、旅”的大农业系统,延长乡村产业链和价值连。一是加快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二是引导农业大户、青年村民、返乡创业村民、复员军人、大学生等兴办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以农产品为载体,建立和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乡村产业链条;四是依托生态农业、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乡村特色旅游业等乡村产业新业态,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2.乡村产业振兴需整合社会资源。

  由于乡村产业发展最缺乏的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等资源,恰好是工商企业拥有的优势。因而应利用工商企业的这些优势,与乡村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特色资源、人力资源等进行有机融合,走出一条农工商贸旅相结合的乡村产业发展之路。一是引导动员工商企业和民间资本下乡,组织成立乡村产业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乡村产业;二是由区县干部牵头,利用血脉亲情和乡情乡愁,动员离乡人才中的企业家和优秀人才回乡创业,逐步完善乡村产业链;三是制定《非农村人员去乡村任职管理办法》,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中青年、大学生、离乡人才到乡村任职,带动村民发展乡村产业;四是鼓励身体健康的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离退休人员到乡村咨询指导,发挥余热,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持。

  3.制定区县《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要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各区县应尽快制定《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一旦有了《规划》,各区县、乡镇、行政村的乡村产业就能有方向、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乡村干部和村民就能凝心聚力地撸着袖子加油干。这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首先,需要通过全面深入的调研和论证,确定各区县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其次,需要根据各乡镇、行政村的具体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布局,明确各乡镇、行政村的乡村产业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第三,需要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选择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路径,制定各阶段应采取的策略、措施及办法。第四,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出台之前,应组织相关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家进行科学论证。第五,该《规划》应满足几点要求:一是科学、合理、可行;二是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要求;三是重视高科技和新技术的应用;四是乡村产业应向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生态化和三产融合化方向发展。

  4.完善乡村产业发展机制。

  首先,各区县应尽快制定《乡村产业振兴实施细则》,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意义、原则、方式、方法、模式、流程、负面清单、组织领导、绩效考核、保障措施等进行明确规定;其次,从乡村产业发展涉及到的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土地、法规、税费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再次,发挥我国的体制优势,建立社会资源整合机制,以农工商贸旅相结合的方式发展乡村产业;第四,建立乡村产业发展融资机制,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渠道;第五,建立乡村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以调动社会资源从事乡村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并对出现的相关问题与矛盾进行协调;第六,建立农业生态效益补尝机制,对生态农产品的认证进行监督,并加大政策扶持,实现农产品的无害化和市场化发展;第七,制定《农村闲置民宅改造置换办法》,引进民间资本合作经营,打造一批精品民宿;第八,鼓励成立各种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

  5.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土地流转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为了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各区县应制定《土地流转管理实施细则》,对土地流转形式、土地流转年限、土地流转价格的确定方法、土地折股量化办法、土地流转风险防患、土地流转的事中事后监管、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用收取、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等予以具体明确的规定。这对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完善区县、乡镇、行政村土地流转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土地流转招拍挂制度、履约风险保证金制度、监测分级备案制度和鉴证制度,以及引导和加快土地流转,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5】乡村振兴的意见建议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不少乡村长期处于边缘地带,发展严重滞后。农村人口流失、空心化、边缘化、老龄化等问题日益突出,“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已成为农村留守人群的主要构成部分。农村环境破败,昔日的“乡愁”正在逐渐消亡。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不平衡,极大地制约了农村发展提质增效。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共中央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明确,从生产发展、生态建设、精神面貌、社会治理、生活状态五个方面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方针。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要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贵州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对乡村振兴战略高度重视,在全省抓了500个示范村,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有些地方抓乡村振兴思路不清、方向不明、措施不实、推进行动迟缓、发展变化不大等相关问题。为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切实解决贵州农村存在的现实问题,现就如何抓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几点建议。

  一、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明确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体现“富、学、乐、美”的内涵,因此,各地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总目标,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突出特色,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思路,坚持“以县为主、农民主体、规划先行、生态优先、分类指导”的原则,突出“五靠优先”(靠公路沿线、靠旅游景区、靠传统村落、靠园区、靠民族村寨)选点抓好示范,整合资金、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以项目为载体,以增收为目的,加大投入、强化整合,推动农村“综合发展”“各美其美”“从物到人”,成为产业发展、生态改善、社会和谐、乡风文明、基础牢固,宜居、宜商、宜游的美丽乡村,打造贵州美丽乡村升级版即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二、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明确重点建设内容

  (一)实施“环境整治工程”,着力推进“美在农家”建设。积极开展以基础设施六项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和农民居住环境功能化改造,不断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民居住品质,打造生态特色农村。一是整治农村面源垃圾。打一场农村面源垃圾“歼灭战”,对残垣断壁及废弃建筑进行拆除,对陈年垃圾进行集中清理,让乡村焕发新生命。二是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机制,完善垃圾收集设施,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解决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相关问题。三是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大力推广使用新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立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长效化、常态化制度,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每个污水处理站点都有人管理,实现一次建设、长久使用、持续发挥效用。四是持续改善村容村貌。以脱贫攻坚为载体,集中实施村组道路绿化亮化,真正落实“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分类模式,真正实现城乡垃圾收集转运网络全覆盖,持续改善村容村貌。

  (二)实施“产业提升工程”,着力推进“富在农家”建设。坚持现代农业发展定位,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结构调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标准打造农业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壮大实体经济经营主体,培养致富带头人,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提升现代农业集聚化、融合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完善配套体系,确保每个村有1-2项主导产业、每户有一项稳定收入来源,让农业吸引人。

  (三)实施“社会建设工程”,着力推进“乐在农家”建设。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推进村务民主协商,发挥各类人才、新乡贤等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行家风、村风、党风教育,以好家风带村风促党风。

  (四)实施“文明新风工程”,着力推进“学在农家”建设。加强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文明新风。加大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同时加强培训教育,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激发内生动力。

  (五)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巩固提升基层组织保障。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打造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敢于担当、战斗力强、带动力强的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引领乡村振兴新航向。精心选育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团结带领群众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决策部署,汇集起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磅礴力量。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为乡村振兴筑牢基础。二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把基层党员群众的思想、智慧、力量凝聚起来,齐心聚力投身乡村经济社会建设,激发建设美丽家园的内生动力。

  三、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强化工作措施

  (一)抓好生态引领。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乡村振兴”规划建设,高标准抓好顶层设计,坚持群众积极参与、户户规划到位的原则,既讲“面子”、又讲“里子”,把生态、环境、村庄等外在美和产业、人文等内在美统一起来,完善区域总规、控规和其他各类规划,突出乡村的生态特色、形态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指导“美丽”的系统建设。

  (二)抓好融合发展。按照“立足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产业调整,立足农村、跳出农村抓农村经济发展,立足农民、跳出农民抓农民增收致富”的思路,将“乡村振兴”建设与“园区”建设有机结合,将“乡村振兴”建设与城镇化、工业化有机联系,通过对乡村生产生活功能、现代服务功能的提升和完善,实现农业与旅游产业、加工产业等其他产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互动发展,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美丽乡村”的活力。

  (三)抓好城乡一体。将城市的要素向农村延伸,让村民享受和城市一样的公共服务,体现“乡村振兴”的内涵美。统筹推进农村路网、电网、供水网、互联网、公交网、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幼儿园、医院、学校、图书馆、体育场、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优质教育、文化、卫生等资源向农村汇集,提高城乡共享水平。同时,创新体制机制,把城市要素融入农村,把农村资源引入城市,让城市要素和农村资源产生价值交换,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范文(通...
  •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的标准方面存在的...
  • 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求意见四篇
  • 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材料3000字(通用8篇)
  • 对党支部的批评意见八篇
  • 党员民主评议个人对照检查材料【6篇】
  • 党支部班子对照检查材料范文五篇
  • 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范文(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