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业资料 > 网络创业 >

网上有黑鱼销路吗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6-22    阅读:

篇一 网上有黑鱼销路吗
[致富经黑鱼]朱正伟:养黑鱼每年多赚50万的秘密

  拗不过朱正伟,哥哥还是把钱借给了他。从2006年起,哥俩就合作,一个从浙江拉鱼到上海,一个负责销售,一年多时间,朱正伟就还上了大哥的钱。

  就在2009年,朱正伟拉鱼时发现了一个商机,这让他兴奋得不得了。

  妻子:他回来之后,他就说了,他说老婆我在浙江那边给人家装鱼,人家一个妇女在家里(一年)都能赚2、30万(元),他说我为什么不能呢?

  朱正伟发现的,正是黑鱼养殖。当时餐馆很流行卖酸菜鱼,这让作为原料的黑鱼一下子火了起来。当朱正伟第一次看到黑鱼出塘,着实吓了一跳。这看起来平平静静的鱼塘,竟能拉上来几万斤黑鱼,5亩鱼塘一年就能赚20万元。站在鱼塘边,朱正伟就决定要一边拉鱼,一边在湖州包两亩鱼塘养上黑鱼,先学学技术。

  一年以后,朱正伟养出了一万多斤黑鱼,而第一次卖鱼时,他就积累了一个经验,这运上岸的鱼,必须马上卖掉,不然就会有损失。

  朱正伟:本来一万斤的,在水池里养几天,就要少两三百斤的。

  黑鱼耐氧,养在池塘里也不会死,这损失究竟在哪呢?朱正伟拿出一条黑鱼,告诉了记者答案。

  朱正伟:这条鱼身上,你看,全部是黏液,看,黏液,是黑鱼身上的一个保护层。

  记者:是它自带的?

  朱正伟:对。自带的黏液。它这个很光滑的。

  记者:滑滑的。

  朱正伟:对。(黑鱼)相互之间摩擦,然后把水放掉,这个黏液就跟水走掉了。它的黏液跑光了,份量就要亏的。

  为了不损失,朱正伟第一时间联系了跑市场时认识的经销商,一天时间,就把一万多斤黑鱼全部卖掉了。朱正伟很兴奋,这下有了经验,又不愁销路,他决定抓紧回老家租地大干一场!

  朱正伟:肯定成功,没有不成功的,当时就是这种想法。

  记者:为啥?

  朱正伟:因为我会了,我全会了,销路不愁,养也不愁,技术也不愁,我自己做老板,我自己带领员工,多好啊。

  那时,一心想当老板的朱正伟手里有40万元,可他想干的事儿40万根本不够。他看上了眼前这块200亩大的土地,可这块地只能一次性全部流转,在这建起养殖场就得投资70多万元。为了能养成黑鱼,朱正伟又跑去和哥哥借钱。

  哥哥一听他要拿着全部家当去养鱼,说什么都不肯借钱给他。

  哥哥:他就喜欢冒险,非要创业创业。前面是一条路在那边,谁知道是河还是路呢?不知道的对吧。走错一步就是倾家荡产,这一辈子翻不了身了。我们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又不是说像人家家庭条件很好的,我可以拿个100万(元)、200万(元)给你去创业,没有这种条件的。

  朱正伟:我打电话给他我都要跟求他一样的,(他说)你在家里养好了,等(以后)你全部亏完了,不要找我,不要说我没提醒你。

  钱没借到,反而被泼了一头冷水,朱正伟一生气索性回家开工了,他盘算着,建起了养殖场要是没钱买鱼苗,哥哥肯定不会看着不管的……

  果然,2010年底,朱正伟建好养殖场时,哥哥专门叫他来上海塞给他30万元。

  哥哥:你不让他干,他就找别人借钱,到银行拿贷款,跟别人借钱,假如亏掉了,还是我给他还,对不对,还不如我拿给他。他这么年轻,他要闯,我总归要给他一个机会。

  朱正伟知道,这个养殖场对于他来说就是全部身家,背负压力的他对待黑鱼比什么都上心,整个夏天他没睡过一个完整觉,每天夜里起来四次巡塘,常常刚睡着,闹铃又响了。

  哥哥看朱正伟踏实下来,也慢慢松了口气,可不久朱正伟又干了一件让他提心吊胆的事。可正是这件事,让他的黑鱼每斤都能比同行多卖3元钱,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2011年10月,正是黑鱼的销售季节,一开市,价格就达到了每斤11元,养殖户们都想趁着这个好价钱赶紧卖掉塘里的鱼。然而经常跑市场的朱正伟,却没着急出手,而是去市场转了一圈,这一转还真在市场上发现了一个问题。

  2015年12月15日,记者跟随朱正伟来到上海市铜川路水产批发市场,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另一种黑鱼。

  朱正伟:这个就是我们养的黑鱼,这个鱼身材好,就跟人一样,身材是苗条形的,这个是胖,肚子里面杀下来都是油,我们这个没有肚子。

  记者:没肚子,你看这个很明显能看出来。

  朱正伟:很明显。

  记者:这个肚子还(挺)大的。

  朱正伟:这个肚子很大的,对。

  记者:杀完之后肉就少了。

  朱正伟:肉也(相对肚子小的)少了,份量都是油,油要占到七八两的。

  朱正伟的黑鱼是喂小海鱼长大的,而这种大肚子黑鱼吃饲料长大,肚子就占了不少份量,出肉量少,所以价格也低。

  记者:这个多少钱一斤?

  朱正伟:这个五元(每斤)。

  记者:那个呢?你(养)的那个(黑鱼)?

  朱正伟:这个要七元多(每斤),七元多了。

  记者:那要贵两元钱一斤。

  朱正伟:对,贵两元钱(每斤)。

  直到现在,大肚子黑鱼仍在价格上占有优势。2011年底,朱正伟发现,正是因为这两元钱的价格优势,才让他的黑鱼卖不出更高的价,当时,每斤11元的价格已经很不错了,可朱正伟又动起了脑筋,他想赚更多的钱。

  那时,朱正伟在市场上打听到一个规律,这规律也是大肚子黑鱼本身的一个特点。朱正伟意识到,这规律能帮他赚一大笔,他那股爱冒险的劲又上来了,他要赌一把,他赌自己的黑鱼一定会涨价。

  朱正伟:我肯定要赌,也就是看准商机了,也就是看准了,肯定涨,这个价钱还没达到我心里(的)标准。

  朱正伟发现了什么,他凭什么认为自己的黑鱼一定会涨价呢?

  从那时起,别的养殖户都忙着卖鱼,朱正伟却在天天盼一件事,他说只要盼来了,他的黑鱼就能赚大钱。

  2012年1月中旬,盐城下雪了,朱正伟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朱正伟:当时我高兴死了,当时看到下雪,夜里面下雪了,我(说)好好好,市场里面电话全打过来了,要鱼,没鱼卖了。(经销商)叫我赶紧卖鱼,把鱼拉给他们。那一下子就涨了一两元钱一斤。

  原来,这种大肚子黑鱼生长在沿海地区,比较怕冷,只要温度一到零下,它们就开始翻肚皮了,可朱正伟的鱼却能适应零下的温度。不仅如此,其他养殖户早早地把黑鱼都卖掉了,天气一旦冷下来,市场上没有了大肚子黑鱼,朱正伟的机会就来了。

  那一年,他的黑鱼最终卖到了每斤14元,每一斤都能比别人多卖3元钱。

  而让他更得意的是,他在捕捞黑鱼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惊喜。

  朱正伟:放鱼苗的时候,鱼苗塘里(把黑鱼苗)拉过来的时候,里面就有(花鲢),没几条。到(黑鱼)出栏的时候,一下子,那个白鱼怎么会长那么大?十几斤,很大的。花鲢全是十几斤的,我就在想,这个怎么会长这么大?我又没喂它。

  朱正伟四处打听才明白,花鲢在鱼塘里吃的是黑鱼的粪便,如果混养,花鲢不仅不用喂,还能净化鱼塘的水质(来源:

  可那时春风得意的他,绝不会想到,这混养的鱼会让他摔个大跟头。

  朱正伟:我心里就在想,多放一点,多赚一点,这样的想法,谁知道一下子放多了,底下水坏掉了,黑鱼在底下过冬,它在底下没办法生活了。

  鱼塘里,四大家鱼都生活在上层,因为数量太多,它们排出的粪便严重污染了塘底的水质。

  几个池塘出了问题,朱正伟忙活一年却几乎没有黑鱼卖。过去拉鱼认识的几个经销商都找到他,他都拿不出鱼来。可这时,却有养殖户带着自家黑鱼找上门来了。【网上有黑鱼销路吗】

  原来,村里人看朱正伟靠养殖黑鱼赚了钱,都开始跟着他养,可大伙养出了黑鱼却找不到销路,这时,朱正伟多年跑市场积累下来的销路派上了用场,找上门的养殖户都靠着他把黑鱼卖了出去。

  2013年,朱正伟重整旗鼓,不但再次混养180亩黑鱼和四大家鱼,还成立了黑鱼养殖合作社,做起了黑鱼经纪人,专门牵线将当地老百姓养出的黑鱼卖给各地经销商。

  他叫郝明湖,2015年12月10日,记者跟随朱正伟来到他的鱼塘,今天朱正伟要帮他销售一万多斤黑鱼。现在是黑鱼销售旺季,养殖户都希望能早点卖掉鱼换钱过年,想卖鱼的人多,他们常常要面临被杀价的状况,可对于朱正伟,他们却格外信任。

  养殖户:他的门路多,人平时讲话算数,讲出來价钱不变。不像其他贩子,和你讲了比方说(黑鱼)十元一斤,等他到你这边,(就变成)九元五角(一斤)。那我们不就受损失了吗。

  朱正伟:对。

  记者:他不会这样?

  养殖户:他不会假,对,我们供给他几年了。他肯定适当赚一点钱,替我们负责一点。

  人人都知道朱正伟靠卖鱼能赚钱,然而着这钱却并不好赚,鱼还没装,养殖户郝大哥就嚷嚷起来了。

  郝明湖:昨天人家那个车子来,还8元一角、两角每斤。

  朱正伟:你瞎说啥,打样我们肯定要打,上次就差二两三两。

  原来,朱正伟前一天和他说好了价格每斤八元,但每条鱼的平均重量要达到两斤半,少一两就要在价格上减掉一角钱。可今天到鱼塘,朱正伟却发现黑鱼都比较小。

  朱正伟:市场上卖的时候也要分大小的。

  记者:市场上卖的时候大小价格不一样吗?

  朱正伟:不一样,相差到3元钱左右。

  如果小的黑鱼太多,经销商肯定亏本,朱正伟说,这种砸招牌的事情,他肯定不能干。可另一边,养殖户的利益他也要保证。

  为了公平起见,朱正伟提出随意捞上来两筐黑鱼,称重之后点数量,算一个每条鱼的平均重量,价格该是多少就是多少。他说只有这样才能一碗水端平,经销商和养殖户都不吃亏。

  经销商:20、22、24。

  果然,鱼的平均重量达不到两斤半。

  经销商:(平均重量)两斤一两,二斤一两哪里行。这鱼不打样,不知道,这相差多了,相差四两。

  大叔:那你昨天怎么没给我打样(就收走了)?

  朱正伟:昨天有两斤三两多。

  大叔:甭管两斤三两还是多少,你昨天也没有打样。

  原来,前一天,朱正伟也帮郝大叔拉走了一车鱼,因为鱼的条形比较大,朱正伟没有打样,就按照八元拉走了。今天,郝大叔怎么都不肯接受每斤要减掉4角的价格,他说,眼前这个网箱里的鱼比塘里的大,如果都按照塘里鱼的大小定价,他就吃亏了。可如果按照大鱼算价格,经销商就要亏本。

  这下,三个人都僵在塘边。

  眼看天就要黑了。朱正伟左右周旋,他想出了一个方法。【网上有黑鱼销路吗】

  按照三个价钱来。

  那就三个网箱不一样价?

  对,他说这个大,那我们就再(量)一下这个大的(平均重量)就行了。一样的。

  最终,大鱼按照8元的价格,而小鱼则便宜一半多,这下,两边都接受了。

  忙到夜里12点多,养殖户终于拿到了钱。这也是朱正伟给他们的保证。出鱼就能见到钱。

  2015年底,又有不少养殖户找到朱正伟想要学习技术跟着他养黑鱼,朱正伟每天忙的不落脚,却总说自己特别有干劲,他说,自己赚到钱,感觉很好,带别人一起赚钱,感觉更好。

上一页  [1] [2] 

篇二 网上有黑鱼销路吗
董倩:微山湖养乌鱼和麻鸭年赚千万

女老板放弃事业,远赴新疆为儿治病

  董倩是山东微山县鲁桥镇六村人。丈夫郑忠诚是镇政府一名普通工作人员,育有一双儿女。儿子五岁时,患上了造血功能性障碍贫血。丈夫的工资根本无法支付高昂的医药费。董倩只好做起贩卖鲜鱼的生意。

  那时她常划着一条小船,到微山湖买鱼,拿到城里去卖。微山湖因电影《铁道游击队》而闻名全国。这里水质极好,以盛产乌鳢而闻名。乌鳢俗名黑鱼,属于名贵淡水鱼类,素有“鱼中珍品”的美誉。短短两年时间,董倩就成了鲁桥镇卖黑鱼最多的人。

  1992年,当地依托湖区资源优势,兴起了乌鳢养殖热。此后每年都有几百万公斤的乌鳢成鱼上市。因为对外缺乏宣传,乌鳢没什么知名度,外地客商不来收购,本地需求量又非常有限,导致经销商压级压价现象严重,而且外卖赊欠太多,使养殖户蒙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挫伤了当地农民养殖积极性。有一天董倩带回一个叫周友明的南方客商,他是武汉水产市场上专门销售黑鱼的一位经销商。出乎意料的是,来了大买主人们的态度却非常冷淡。原来,不久前,当地的乌鳢养殖户被一个外地经销商骗走价值100多万元的鱼,大家都还为被骗的事情揪着心。

  当时的行规都是赊欠,经销商卖了鱼再给养殖户钱。无奈之下,董倩决定自己担保收鱼往武汉送。她跟周友明商量,赚了五五分成。丈夫听后大吃一惊:“你简直不想活了,给人家做担保,一车鱼就是20万,万一受骗,看人家不把你的家给抄了!”可董倩还是铁了心要干。 

【网上有黑鱼销路吗】

  她收了一车鱼运到武汉。车刚开进水产市场,涌上来的人群就把董倩和司机团团围住。问董倩什么价?每斤18元。那些人当时一听这个价格,就赶快抢鱼。转眼间所有的乌鳢就销售一空。

  靠着这一车鱼,董倩打开了武汉市场,还与周友明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件事,让她在鲁桥镇名声大振。从此养殖户不仅有了销路,每户一年还能赚三四万。之后,董倩注册了公司,2002年又注册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乌鳢商标。董倩逐渐成了济宁市最大的黑鱼经销商。

  然而此时,董倩儿子的病情却突然加重,她到处求医问药。2003年年底,董倩听说新疆天山有一个老中医专治这种疑难杂症,夫妻俩决定赌一把。董倩把生意放下,一家四口远赴新疆给儿子治病。

失子破产,面对1000万毫不动心

  为就近照顾儿子,董倩在天山北部玛纳斯河流域,承包了一个水库干起了水产经营。后来孩子病重,资金不足,董倩的丈夫就去卖血,董倩则冒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夜里批发羊肉,白天到居民区去卖。3年后,儿子病情恶化,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董倩回来后几个月没有出门,她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当时董倩身无分文,连一些过去关系非常好的老板都不理她了,见面都躲着走,都害怕她问自己借钱。真是人情薄如纸啊!

  就在董倩万念俱灰的时候,突然有人找上门来要购买她的“微山湖”黑鱼商标,出价20万元。她难以置信。自己花2000元钱注册的商标,竟然有人愿意出价20万元来买!这是怎么回事呢?董倩想试试这个商标到底能值多少钱。她通过济宁的一家商标事务所,把那个商标放在网上公开出售。没想到短短几个月,价钱一路从50万元飙升到160万元,500万元,800万元。上海一家公司志在必得,居然出1000万元!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微山县,谁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微山湖?这个面积相当于欧洲小国卢森堡的中国第五大淡水湖,景色秀丽,水质一流,它出产的各种鱼蟹等品质极好,商标也因此含金量极高。但这次她说什么也不卖。

  消息传出,立马轰动了整个微山县。“1000万到手,一辈子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了,还瞎折腾个啥!”人们一时议论纷纷。董倩想,自己手上的黑鱼品牌就是一个无价之宝,如果二次创业,肯定能创造出比一千万更多的财富。

  2007年,董倩用从朋友那里借来的20万元,承包了500亩水面,养了5万多只麻鸭。麻鸭是全国四大名鸭之一,是微山湖区长期培育的优质畜禽。用它加工做成的香酥鸭、荷香妙龄鸭已畅销国内外。

  难道董倩要放弃养殖乌鳢,放弃自己的品牌吗?其实当时因缺少资金,董倩的二次创业也只能从小做起。养麻鸭成本能小一点,也见效快。经过一年的繁育,她的麻鸭蛋就开始上市。她当年赚了近100万元。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开网店流程及费用
  • 开淘宝店卖什么最赚钱
  • 如何开好网店
  • 互联网投资项目
  • 无锡网络创业培训班开班
  • 网络创业的四种思维
  • 网络创业需谨慎,朋友圈卖烟也违法
  • 怎么靠流量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