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台州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编辑:lin13459411179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3-06    阅读:

台州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台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工作回顾和“十二五”发展成就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政府认真落实市四届四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新布局,围绕打造“一都三城”新目标,着力实施十大行动,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稳中有进、民生福祉增进、社会和谐稳定。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和统计分析,出台工业、外贸、房地产等系列稳增长政策,深入开展“五帮一化”活动,联系帮扶企业“四个全覆盖”。实施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推进“打霸拔钉、清障护航”行动。加强要素保障,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9.5%,居全省第1位,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万余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5万亩。加大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生态环保等项目投入,沿海高速、杭绍台高速PPP项目引进社会资本41亿元,引进央企国企及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5个,“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增长80.19%。生产总值增长6.5%,财政总收入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与质量和民生相关的指标增长较快,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1.1%,居全省第3位,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1.58%,居全省较低水平,金融生态良好,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9.6%,分别居全省第1位和第3位。

  (二)千方百计调结构。首创科技大使制度,在德国、以色列设立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引进北大、清华、浙大共建研究院、科技园,建立楼友会·台州众创空间和台州众创联盟北京、上海、杭州中心。引进“国千”专家7名、“省千”专家11名、“500精英计划”人才130名。设立转型升级产业基金、产业并购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入选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数、国家质量提升示范项目数、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项目数、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特色基地数、“浙江制造”认证企业数均居全省首位。新增上市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0家,直接融资271亿元,增长94.8%。启动“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建设50个小微企业创业园。建筑业增加值增长9.3%,全省5个“鲁班奖”我市占2个。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2.0%和28.4%,天台山、神仙居景区同时跻身国家5A级景区行列。浙江中非国际经贸港落户。获批省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市。网络零售额增长45.7%,形成淘宝村42个、列全国第5位。启动特色小镇培育创建“621”工程,3个小镇被列为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单位。生态循环农业加快发展,“肥药双控”扎实开展,创新农作制度示范乡镇建设深入开展,创建示范性家庭农场19家,建立股份合作农场56家。市粮食储备配送中心基本建成。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714艘,积极做好渔民养老保障和转产转业工作。

  (三)持之以恒抓改革。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小微企业信保基金积极发挥作用,海峡两岸小微金融发展论坛成功举办,浙江(台州)小微金融研究院成立运行,小微金融指数发布运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成为一项国家战略举措。积极打造“五张清单一张网”,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发布实施,调整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219项,在全省率先实行“一照一码”、“五证合一”和行政事业单位收费清单管理,政务服务网建设有序推进,首批12个部门26个事项实行“网上申请、快递送达”服务。国资国企、县域经济体制、环保审批、综合行政执法、户籍制度和不动产登记等改革稳步推进。仙居县域绿色化改革试点启动实施。宅基地确权登记率达94.22%,村经济合作社股改率达100%,新增乡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122个。

  (四)坚定不移优环境。深入开展“三改一拆”,加大连片拆违力度,整治“两路两侧”乱点2214处,创建无违建乡镇(街道)56个。强势推进劣Ⅴ类水质断面三年削减计划,基本完成2个省控断面消劣任务,500项“五水共治”工程加快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投资完成率122%。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交通治堵深入开展,新增公交车100辆、停车位2.8万个,打通断头路15条。“四边三化”扎实开展。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六大行动计划,推进重污染高能耗企业整治提升和污染减排项目建设,化工恶臭整治成果得到巩固,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0.1%。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生态市通过验收。中央商务区东北角五幢大楼建成投用,台州银泰城一期工程、万达广场主体工程结顶,集聚区“月湖绿岛”核心区、黄岩新前城市新区、江北商务区、黄岩综合客运枢纽中心和路桥飞龙湖、商贸物流片区等加快建设。推进74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新建成21个美丽乡村精品村。

  (五)尽心尽力惠民生。完成十方面民生实事。实现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职工养老保险、“老农保”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开展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缴存工作,建立“基本医疗+大病保险”保障模式。新增城乡社区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779家,居全省前列。新创建108所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与北师大合作举办附属台州高级中学,学校主体工程建成,台州学院椒江校区二期完成,台州电大新校园建成。“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稳步开展。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3部文艺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台州乱弹折子戏登上央视春晚。农村应急广播建设实现全覆盖。成功举办首届台州国际马拉松邀请赛。移民创业致富奔小康做法全国推广。低收入农户人均现金收入增幅达21.6%,居全省第1位。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气象、档案、地方志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老干部、关心下一代、慈善工作不断加强。

  (六)从严从实强法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省委巡视反馈意见15个专项整改行动,抓好专项审计意见的整改落实。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319件、市政协委员提案292件,满意(包括基本满意)率均为100%。出台重大行政决策工作规定,注重发挥决策咨询作用。坚持每季度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出台行政应诉办法。深入开展“百日维稳攻坚大会战”等专项行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反恐防暴,圆满完成维稳安保任务,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数分别下降2.37%、20.51%。“六五”普法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有序推进,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经验全国推广。开展千件信访事项督查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下访接访、包案破难。12345政府热线积极受理解决群众诉求。推进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治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刚刚过去的一年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顺利收官。

  过去五年是经济运行较为稳健、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五年。经济增长速度虽然从高速增长转到中高速增长,但仍保持稳走向好的总体态势。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3558.13亿元,年均增长7.5%;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539.78亿元、298.02亿元,年均增长11.7%和12.6%;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7520.2亿元,年均增长2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6.68亿元,年均增长13.7%;进出口总额211.66亿美元,年均增长4.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266元、21225元,年均增长10.1%和11.6%。

  过去五年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五年。三次产业比重由6.6:51.4:42.0调整到6.5:44.2:49.3。“国千”专家达到28名,居全省前列。获得发明专利4226件,高新技术企业从101家增加到429家,多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36家上市公司成为引领转型的龙头,六大产业集群入选省级产业集群示范区试点,成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筑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成为建筑强市。省市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实现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跨越。农业“两区”建设成效明显,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59.53万亩、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36个,耕地保有量红线得到坚守。

  过去五年是一批重大项目取得突破、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的五年。“十纵十横”公路网基本形成,每百平方公里公路网密度由119.7公里提高到132.6公里。沿海大通道(74、75、76省道南延和椒江二桥)全面贯通,沿海高速公路建设全线展开,金台铁路破土动工,台金高速东延二期开工建设,杭绍台铁路列入国家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市域铁路通过工可评审,朱溪水库获省可研批复。台州客运总站、台州市恩泽医疗中心、椒江十一塘、临海南洋涂、玉环漩门三期、金清新闸排涝二期等一批工程相继竣工,三门核电一期、东官河综合整治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

  过去五年是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五年。城市化水平从55.5%提高到60.3%。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从116平方公里扩大到140平方公里,建成市科技馆、规划展示馆和博物馆,市档案馆成为国家一级档案馆,中央商务区、商贸核心区、绿心生态区、集聚区东部新区、黄岩高铁新区、路桥中央山周边区块加快建设,市区公交、交警指挥调度一体化顺利实现,“三区”融合加快推进,都市核心逐步显现。副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小城市和中心镇加快培育,4个中心镇成为省级小城市试点。“百千”工程成效明显,整治4143个建制村,建成94个美丽乡村精品村,3个村入选“中国最美村镇”,解决96.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培训25.7万农民。

  过去五年是环境质量大幅提升、生态文明扎实推进的五年。拆违9784万平米、三改8407万平米,“三改一拆”总量居全省前列。消灭4714公里垃圾河、整治435.31公里黑臭河,新增污水收集管网1186.7公里,获省首批“五水共治”“大禹鼎”。主城区基本告别化工恶臭,空气质量跃居全国前列。成功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新植树5300万株、新增绿化23.5万亩,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长潭水库连续55个月保持Ⅰ类水质。省级生态市、省级森林城市实现全覆盖。节能减排任务超额完成。

  过去五年是改革谋划众多、开放合作不断扩大的五年。七大领域200项改革全面推进,获批国家部委改革试点34项,省级改革试点62项。行政审批“1+7”系列改革全省领先,率先建成投资项目网上全流程联合审批系统。商事登记改革全国领先,净增市场主体24万户,其中公司制企业4.4万户。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和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公共资源配置差别化改革不断深化。台州湾产业集聚区东部新区启动区块基本成型,沿海开发大平台规模效应显现,头门港区开港,大麦屿港上升为国家一类口岸,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快,台州港口吞吐量达到6236.8万吨。进出口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经验全国推广。“浙商回归”工程到位资金909.02亿元。对口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扎实有效。

  过去五年是民生持续改善、市民获得感明显增强的五年。财政对民生投入1235亿元,年均增长18.3%,坚持每年为民办实事。新增就业人数40万人,新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0万人和115.2万人,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数26.8万人。发放慈善资金6.8亿元,帮助困难群众45.9万人。全面消除家庭人均收入4600元以下贫困户,欠发达县完成“摘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效实施,实现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全覆盖,义务教育完成率99.9%,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9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3%。医疗资源“三千提增计划”深入实施,每千户籍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从1.98人上升到2.63人,人口与计生工作长抓不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魅力台州”工程深入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建成628个农村文化礼堂。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和放心市场、快检室、阳光厨房建设全省领先。平安台州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扎实推进,“三严三治三强”工作深入开展,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社会应急联动体系基本建成,防汛防台公共规则有效实施。连续4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困难挑战众多,成绩来之不易。面对全球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我们稳住了阵脚,保持了发展,经济总量保持全省第5位,人均生产总值接近1万美元,并实现了一些事关台州长远发展的历史性突破:一是国务院决定建设浙江省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使我市小微金融创新实践具有了国家战略意义。二是坚持高水平规划和高起点建设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使我市有了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发展和对外合作大平台。三是头门港区克服重重困难建成开港,台州人民期盼已久的沿海高速公路、金台铁路终于开工建设,从而拉开了“一体两翼”市域大框架。四是市区公交、交警指挥调度实现一体化,内环快速路、商贸核心区等加快建设,“三区”融合有了实质性进展。五是坚定不移推进医化行业整治和转型升级,长期困扰主城区的化工恶臭基本消除。六是多城同创结出硕果,专项工作强势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克时艰、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外来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驻台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在台省部属各单位,向关心、支持台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还有不少问题,政府工作也存在诸多不足。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受全球贸易增长乏力、我市传统增长动力减弱等因素影响,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城市化率、研发经费支出占比等5个预期性指标未能如期完成,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二是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企业“低小散弱”的状态没有根本改变,科技、人才等高端要素支撑不足,新经济新动能培育缓慢、科技型小微企业占比不高,港湾资源尚未充分转变为现实生产力,重大基础设施和高端开放合作平台建设有待加快。三是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待进一步消除。中心城市带动力、辐射力不强,片区融合程度不高,“半城市化”问题比较突出,市域协同发展机制有待健全,生产力布局各自为战、缺乏整合,城乡统筹发展的制约因素还不少。四是民生短板亟待补齐。综合交通建设相对滞后,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安全生产等领域仍存在不少风险隐患,补足全面小康短板任务还很繁重。五是法治和作风建设需要加强。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待提升,一些部门和干部思想不够解放,改革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不强,懒政怠政依然存在,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认真加以解决,进一步做好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不辜负全市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二、“十三五”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

  “十三五”是充满机遇、充满挑战的五年,是台州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制定了《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经本次大会批准后,市政府将认真组织实施。

  “十三五”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为新使命,以“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为总要求,紧紧围绕“一都三城”战略目标,着力推动“三区”融合、“三市”同城、“三湾”联动、“三带”协同,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实现“四翻番”,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发展的主要目标。总体目标是拉高标杆、争先进位,确保实现“四翻番”,高质量构建经济发展新体系,着力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关键领域短板”三大历史任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目标:一是综合实力更强大,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区域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到2020年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生产总值超过5000亿元。二是城乡区域更协调,都市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都市区发展空间更加优化,中心城市功能显著增强,同城化效应更加凸显,市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产业分工合作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66%左右,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全国文明城市成功创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三是创新动能更强劲,国际智造名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转型升级组合拳打出新成效,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18%,迈入创新型城市行列,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四是开放平台更广阔,海上丝路港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沿海战略大平台建设卓有成效,港口建设和一体化改革加快推进,集疏运体系和港航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外向型经济发展平台加快建设,对外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水平进一步提升,国际国内市场空间进一步拓展,努力把台州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五是人民生活更幸福,山海宜居美城建设取得崭新成果。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5%,县县全面建成小康,不把落后的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带入全面小康。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全国领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黑臭河和地表水劣Ⅴ类水质全面消除,不把“脏乱差”环境带入全面小康,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普遍增强。六是治理体系更完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稳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市场机制更加完善,民营经济更具活力,民主政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平安台州、法治台州和信用台州体系基本建立,社会活力强、社会秩序优、社会风气正的现代化都市区风貌基本形成。

  开拓发展新境界,实现“十三五”目标,必须集中力量抓好既该干又能干成的大事,争做全省发展民营经济的排头兵,早日跻身全省经济总量的第二方阵,努力当好我省打造全面小康标杆省份的中坚力量。

  (一)着力推进三大历史任务。一是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台州民营经济再创新辉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台州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民营经济适应和引领新常态闯出新路,创建全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主要路径是实施“民企+创新驱动、民企+互联网、民企+资本市场、民企+兼并重组、民企+央企军企外企、民企+特色小镇”等行动,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持之以恒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全面提升民营经济整体竞争力。二是加快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升级版的互联互通。实施交通“百大项目、千亿投资”工程,深入推进“十纵十横”公路大布局,建设轨道交通体系,构建“三纵二横四支二轨”铁路网,加快形成市区“一绕三环三纵三横”路网,努力打造15分钟上高速和15分钟三区快捷交通圈、30分钟“三市”同城交通圈、1小时市域交通圈、通达杭宁温都市区1小时交通圈、长三角重要城市3小时交通圈。三是加快补齐关键领域短板,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市域中心城市首位度。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大力发展民办事业,加快教育、卫生、文体、养老等社会事业发展,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省教育现代化市和卫生强市、体育强市,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着力解决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平均数背后的大多数问题、指标外的群众真切感受问题,力求高水平、推进均衡化、增创新优势。

  (二)全面推进都市区建设。一是强化中心城市,推进“三区”融合。坚持“做强龙头、带动全市”,加快“双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都市经济,完善城市功能,丰满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质,推进市区一体化,增强集聚辐射能力。二是联动副中心城市,推进“三市”同城。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同城化为先导,推动中心城市和临海、温岭两个副中心城市同城化。临海推进千年古城新崛起,温岭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三是统筹“四县”,推进市县协同。引导玉环、天台、仙居、三门接轨都市区发展,形成层次分明、联系紧密、功能互补的都市区发展体系。玉环打造“海上都市、美丽玉环”,天台建设“中国名山福地”,仙居建设“中国山水画城市”,三门推动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四是建设小城市,推进中心镇发展。深化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实现由“镇”向“城”转变。五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农村建设转型,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示范市。

  (三)建设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省政府要求台州规划建设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一是按照“山海统筹、临港布局、拥湾发展、串珠成链”的整体思路,加大汽车、电力能源储运、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等临港大项目大产业的引进力度,培育发展高科技海洋产业和邮轮游艇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海运、港航服务业,推进港航服务区建设,构建以创新、开放、宜居、国际化为特征的现代湾区经济体系,逐步打造品质湾区。二是加快建立“三湾”联动的湾区经济发展机制,重点谋划港口联动、道路联动、产业联动、机制联动,努力将“三湾”打造成产业集聚区、科技引领区、众创先行区、生态示范区。三是启动湾区发展规划,保护湾区岸线生态资源。四是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深化与周边的合作开发,与宁波、温州合作建立推进三门湾、乐清湾开发建设机制。

  (四)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顺应信息化与工业化、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趋势,重点培育现代医药、汽车制造、高端装备、清洁能源、信息经济、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旅游休闲等八大千亿主导产业。二是顺应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发展趋势,重点培育航空产业、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新兴、时尚产业、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现代商务等八大百亿新兴产业。三是围绕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强化供应链,重点推进缝制设备、休闲用品、塑料模具、家用电器、服装鞋帽、再生资源、建筑业、船舶修造等八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振兴“一线四雕”等历史经典产业。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和云平台建设,推动“互联网+”和“+互联网”行动,以“互联网+”带动新兴产业发展,通过“+互联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弘扬传统工匠精神,打响“好产品台州造”,打造“中国制造”台州模式。坚持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提升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化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现代特色农业强镇建设,推动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运一体、一二三产融合,构建良种繁育、标准种养、加工储藏、冷链物流、品牌增值等农业全产业链,确保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五)打造六大发展平台。一是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一核、四区、多点”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在市区东西走向建设台州科技城,包括市府大道两侧12平方公里的科创服务区、开发区东扩区块13平方公里的孵化加速区和台州湾集聚区核心区27.7平方公里的月湖绿岛新区,形成集研发、孵化、加速和产业化为一体的创业创新走廊。二是产业发展平台。以港口集疏运体系为支撑,推动沿海产业带、城镇带串珠成链,推动三湾错位联动发展,以台州湾产业集聚区为重点,打造一批沿海高能级开放平台,形成以开放、宜居、宜游、国际化为特征的沿海经济走廊。以始丰溪、永安溪、灵江、永宁江、椒江两岸的开发与保护为重点,推进产业绿色化转型、水系生态化整治,实现流域内产业、城镇、环境良性循环发展,形成以生态引领、亲水宜居为特征的沿江经济走廊。以沿路周边区域开发为重点,以经济开发区、特色园区、服务业集聚区为创新平台,推进沿路市场、物流基地、城镇空间等合理布局,形成产业带、城镇带、市场带“三带融合”的沿路经济走廊。以5A、4A景区为骨干,合力建设“天仙佳配、长城作证”的旅游金三角,实施全市旅游景区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农业观光与体验、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生态经济发展,形成自然生态、绿色富民的沿山经济走廊。三是城市建设平台。建设以中央商务区、绿心生态区、商贸核心区、集聚区月湖绿岛为代表的城市发展平台,形成“一心六脉四组团”的城市布局。在商贸核心区形成15.74平方公里以商贸商业、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为主要功能的城市战略功能区。在台州湾产业集聚区形成62平方公里的东部新区,加快打造“产业集聚区、城市新组团、滨海生态城、休闲游憩地”。积极推进椒江两岸开发与保护,促进港口岸线功能优化,建设“都市滨江走廊”。四是港区开放平台。主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全省“五港一体”和“多湾联动”战略,完成台州港口一体化整合,加快以头门港区为核心的台州港综合建设与开发,谋划建设综合保税区和大陈岛国际邮轮港,推进国际性临港产业基地等开放平台建设。创建国家级对台交流合作试验区,把大麦屿港区打造成长三角地区对台交流合作桥头堡。五是特色小镇平台。推进特色小镇“621”工程,培育60个左右特色小镇,建设20个左右市级特色小镇,创建10个以上省级特色小镇,形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文化内涵独特、旅游功能明显、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小镇。六是绿色生态平台。把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保护力度,构建森林、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湿地公园、沿海防护林等多层次生态体系。

  (六)实施“万亿投资”计划。规划建设重大项目982个,总投资1.76万亿元,五年计划投资超9000亿元,总投资100亿元以上的项目32个。一要确保建成一批。建成沿海高速公路、杭绍台高速公路、金台铁路及头门港区支线、台金高速东延二期、台金高速市区连接线、内环快速路、三门核电一期、仙居抽水蓄能电站、栅岭汪排涝调蓄工程、东官河综合整治工程、吉利V汽车生产基地、跨境电子商务园区、中央商务区城市综合体、绿心生态区植物(雕塑)园、飞龙湖生态区、高铁新区、台州技师学院、浙东医养中心等。二要加快在建一批。加快建设商贸核心区、集聚区月湖绿岛、洪家场浦排涝调蓄工程、绿心生态养生园等。三要突破开工一批。开工建设杭绍台铁路、市域铁路、头门港区二期、台州新机场、杭绍台高速公路二期、上三高速东延、朱溪水库、供水三期、中车配套产业园、航天科技无人机生产基地、液化天然气接收储运、九龙抽水蓄能电站、青龙浦排涝调蓄工程、台州现代职业教育创业园区、台州大剧院、椒江南岸综合开发工程等。四要谋划储备一批。做好沿海高铁、衢丽台铁路、台州市综合交通枢纽、核电关联产业园、台州湾综合开发等前期研究。

  (七)全面深化“5+4”重点改革。一是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为统领,深入推进政府、经济、城乡、生态、社会五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增强转型发展动能,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的发展,打造活力台州。二是以国家赋予台州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快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民间投资创新综合改革试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等四大国家级改革试点,抓紧抓实改革方案、行动计划制定,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以更大的责任担当落实落细改革举措,为全国改革创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八)优化五大发展环境。一是优化人才人文环境。深入实施“千人计划”和“500精英计划”,构建“领军人才+团队人才”集群模式,健全产业集聚人才、平台成就人才、环境留住人才的人才发展体系。大力发展各类众创空间,完善项目全程孵化服务,形成完备的创新创业生态链。加快提高文化发展指数,弘扬“和合文化”独特魅力,树立都市文化理念,培育城市人文精神,提升市民素质,增强文化软实力。二是优化金融等要素环境。加强资金、土地、水资源和环境容量保障,争取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超过9000亿元、贷款余额达到8000亿元,上市公司达到60家以上,融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造田造地7.5万亩,盘活存量土地3万亩,新增水库供水能力2亿立方米,让好企业好项目获得好资源,得到好发展。三是优化政务生态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务生态环境清单化、标准化、信息化、法治化、科学化建设,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四是优化信用法治环境。深入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创建全国信用建设综合示范城市,全面提升社会信用水平。强化法治思维,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全面依法治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五是优化绿色生态环境。划定生态红线,加快建成覆盖全市环境优美的绿道网、景观带、致富线,系统治理水环境、大气环境、城乡环境,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现美丽建设全覆盖。

  三、2016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建议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货物出口总额保持适度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为实现今年目标,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市四届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扛起改革新旗帜、强化创新驱动、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推动城乡区域协同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中求进优发展,统筹兼顾促协调,做强实体拓市场,守牢底线保平安,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为“一都三城”建设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重点抓好以下六项任务:

  (一)强化创新驱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科技创新。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大创新投入,研发经费支出67亿元。完成台州科技城规划设计,启动孵化园及公共服务区建设。加快浙大台州研究院智造研究院建设,实现北大台州科技园、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台州创新中心科技园、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台州分院落地。建立科技指导员制度。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启动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完善“人才项目+民企民资”创业合作模式,高标准创建“500精英计划”创业园。探索在高等院校设立创业班,与阿里巴巴集团等合作搭建创客服务综合平台。

  推动产业升级。把工业转型升级作为重头戏来抓,制定“中国制造2025”台州行动计划。深化“四换三名”工程,加快培育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智慧管网等智造产业,深入实施传统产业质量提升工程。推进“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完成个转企830家以上,新增上市企业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0家以上,加快建设标准厂房,发展工业地产,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深化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推进电机及机械零部件、泵类产品国家检测中心建设,创建标准强市、品牌强市。积极引进和建设中车配套产业园、航天科技无人机生产基地、金属燃料电池加工基地和中德小微企业合作基地。实现吉利V汽车项目整车下线、巨科铝轮毂项目达产,推进杰克年产120万台智能缝纫机生产线投产。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进一步发展金融业,新增贷款450亿元以上,直接融资超220亿元,发展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规范发展民间融资服务,争取获批民营银行,谋划金融小镇。加快电子商务发展,争取列入国家跨境电商试点城市,进一步发展淘宝镇、淘宝村,建设区域电商物流综合产业平台。着力推动全域景区化,谋划打造沿海连岛旅游精品线,加快市绿心、大陈岛、石塘半岛、漩门湾、蛇蟠岛等旅游度假区建设,推动神仙居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临海桃渚景区创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支持临海、温岭等争创国家5A级景区,开展天台、仙居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争取纳入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会展经济。培育健康养老、时尚经济、科技服务等新兴产业。举办第18届全国设计“大师奖”暨“台州杯”创意设计大赛,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二)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主攻项目,重点实施“十大标志工程”,即杭绍台铁路、金台铁路、市域铁路、沿海高速、杭绍台高速、台州新机场、商贸核心区、台州科技城、台州大剧院、栅岭汪和洪家场浦排涝调蓄工程。全面推进沿海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完成形象进度43%以上。开工建设市域铁路、杭绍台高速、台金高速市区连接线、温岭泽国至玉环大麦屿疏港公路、朱溪水库、供水三期等。路泽太高架、三门核电二期争取开工。加快建设金台铁路、台金高速东延二期、仙居抽水蓄能电站、甬台温天然气(成品油)管道一期、栅岭汪和洪家场浦排涝调蓄工程、东官河综合整治工程等。建成104国道大溪段、40省道仙居段、60省道天台段等公路项目。杭绍台铁路通过工可评审,加快推进前期。力争东海油气田登陆项目落户,继续努力争取台州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展杭绍台高速二期、通用机场、上三高速东延、液化天然气接收储运项目、青龙浦排涝调蓄、九龙抽水蓄能电站等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滩涂围垦,加快南洋涂吹填等工程建设。加大岸线规划和修复整治力度,实施“百里固堤”工程。建立重大项目例会制度,及时研究项目推进工作。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推广PPP模式,推进产业基金实质性运作。积极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争取围涂土地垦造耕地比例达到30%,加快“三改一拆”拆后土地利用,推进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增效,加快闲置土地消化利用。

  着力推进“三去一降”和扩大内需。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有序推进燃煤锅炉等落后产能淘汰,有效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以及破产清算等实现市场出清。化解房地产库存,调控土地供给量,加快城镇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推动符合条件的开发项目向众创空间和楼宇产业转型。推进住房征收市场化安置,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建立经济风险预警机制,主动释放信用违约风险信号,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防范企业资金链、担保链断裂风险,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落实好“营改增”扩围、资源税从价计征、调整消费税、出口退税等减税政策和“五险一金”精简归并政策,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电力价格、社保费用和企业财务费用、人工成本、物流成本。适应和引领消费升级,积极发展信用消费、租赁消费和养老养生、休闲旅游、文化体育等新型消费,留住高端消费,拓展农村消费市场。

  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借力“义新欧”专列平台和浙江5个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支持企业参加60个境内外重点展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从商品出口向“商品+服务”出口转变,积极发展运输、建筑等服务贸易。支持企业设立公共海外仓、体验店。争取列入国家市场采购政策试点。加快浙江中非国际经贸港建设,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助推中小企业加大出口。大力推动国际并购,参与国际产能合作。优化进口结构,加强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能源资源进口。提升进出口企业诚信建设水平。

  (三)不断深化各项改革,扩大开放合作

  扎实推进各项改革。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常务会议精神,制定实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方案,抓好支持小微企业提质升级、完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健全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和保险机制、完善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等八方面改革任务。推进国家民间投资创新综合改革试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深化“五张清单一张网”建设,推进行政权力事项不断规范、运行流程更新优化,建立责任清单动态完善机制,对核准目录外的投资项目实行备案管理,建成市县两级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强化专项资金管理绩效,推进权力网上运行、事项网上办理、证照网上申请,推行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信息化、高效化。深化商标权质押登记改革,建立商标融资交易平台,推进动产抵押、股权质押改革。稳妥实施环保机构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推进环保审批、网格化监管、企业自行监测等3项省级改革试点。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机构,推进转制脱钩。加快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深化要素配置差别化改革,加大垄断性价格改革力度,推行阶梯式水价、气价。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实行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推进市区一体化改革。加快综合执法体制、不动产统一登记和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赋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大力推动开放合作。推进湾区经济试验区建设,推动台州湾产业集聚区由拉框架、打基础向兴产业、聚功能转变,加快东部新区建设,创建民外合作产业发展大平台。台州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头门港区口岸开放步伐,做好头门港区综合保税区申报准备前期工作。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椒江、临海、温岭、玉环、天台公用型保税仓库建设。加快对台经贸合作区、海峡两岸(玉环)商品交易物流中心建设,继续努力申报大陆居民赴台湾自由行城市。加强与世界500强、央企、军企的战略合作,深入实施“浙商回归”工程,构建市县联动招商大格局。树立“留住企业就是最大的招商引资”理念,千方百计留住专注实体经济的好企业,留住上市企业募投的好项目。深化区域合作,继续做好对口援助工作。

  (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台州

  推进都市区建设。树立城市“精明增长”理念,全面开展总规修改,实施“多规合一”。中央商务区建成中央生态公园,推进天盛中心、刚泰中心、腾达中心建设。商贸核心区推进银泰城、心海生态文化园建设,启动台州金属大厦等项目。绿心生态区飞龙湖基本形成,植物(雕塑)园加快建设。集聚区加快“一湖三园一基地”建设,形成月湖绿岛空间形态,实施台州湾湿地公园、体育公园项目,开工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推进新前城市新区、江北商务区核心区块、高铁新区建设。加快路桥商贸物流片区建设。推进环白云山和星明工业小区改造。加快建设内环快速路、开发大道东延、聚洋大道等,开工建设现代大道,建成台州大道。争取台州火车站获批始发站。完善市区椒江两岸规划,加快江滨公园西延东进,有序推动椒北开发。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编制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强化城市公共管理,保障供水供电供气和交通救援、安全避险等有序运行。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加快城中村改造,完善公交线网、停车楼场、过街天桥、景观照明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市区有机物循环利用中心,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县域城市特色化发展,推进小城市和中心镇建设。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注重特色和质量,力争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5个。

  加强农业农村工作。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全产业链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建设、品牌建设,加快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农作制度示范乡镇创建。实施农业“两区”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7.2万亩,启动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业强镇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深化与省农科院科技合作三年行动计划。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农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构建“三位一体”农合组织体系。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和远洋渔业,推进渔场修复振兴,严防“三无”船舶反弹,加快标准渔港和渔港经济区建设,推动水产品加工业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群化。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开展“清洁家园”活动,推进美丽乡村精品村、历史文化村落创建,建成20个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民宿经济,推进乡村旅游休闲业提档升级。积极培育“台州师傅”、“台州农民农艺大师”,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制定实施新一轮“811”美丽台州建设行动。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重点环境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加快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和公共机构节能。巩固电厂、热电厂脱硫脱硝成果。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市。启动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推进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提高建筑节能综合效益,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加快仙居国家公园、省级绿色化改革试点,推进永安溪绿道生态经济带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设。完善长潭水库生态补偿机制,申报椒(灵)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省级试点。系统推进专项组合拳。深入开展“五水共治”,大力推进劣Ⅴ类水质断面三年削减计划,重点完成3个省控和5个市控劣Ⅴ类断面削减任务,提高截污纳管质量。巩固重点行业整治提升成果,深化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确保耕地利用安全。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打造滨海生态走廊。完善“三改一拆”长效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无违建县(市、区)创建。推进交通治堵,新增停车位1万个,提升公交运力。深化“四边三化”行动,推进沿道、沿河、沿山园林绿化。

  (五)加大民生补短力度,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实现“基础教育重点县”摘帽。继续实施学前教育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办好北师大台州附中和浙师大附属幼儿园,兴建开发区国际学校、集聚区月湖小学等。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启动建设台州技师学院和台州现代职业教育创业园区。加快高校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设,抓好台州学院椒江校区三期工程、台职院和台科院二期工程建设,创办台州老年开放大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双下沉、两提升”制度,深入实施分级诊疗、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推进“医疗一卡通”,制定健康台州行动方案,加强重点传染病、慢性病防控,加强心理咨询辅导,加快市妇女儿童医院、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提增医疗资源“三千”指标。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切实提高人口素质。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城市文化公园、企业文化俱乐部、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建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重点抓好市级两大新闻集团的改革发展,加快筹建台州大剧院,推进台州老粮坊文创园建设,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加强本土文艺人才培养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积极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和临海台州府城世界文化遗产,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举办第二届台州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和第二届全市体育大会。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认真做好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工作,做好档案、地方志和气象工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再就业工作。实施医保阳光智能监管,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大病保险。促进市区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强化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完善最低工资保障机制,健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提升托底型养老服务功能,真正发挥城乡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作用。加快养老综合体建设,促进医养融合发展。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发展普惠型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建设社会福利机构,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发扬慈孝文化,发展慈善事业。高度关注最困难群体、因灾因病返贫群体和困难家庭下一代教育,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全面推进移民创业致富奔小康行动。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平安台州”建设,完善社会矛盾多元化解体系,加强治安要素动态排查管控,全力做好G20杭州峰会安保维稳工作。推进基础信息化建设,建立精准化打防犯罪机制,全面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信访源头管控和程序改革,破解难题,着力提高信访工作水平。启动“七五”普法工作,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切实改变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等陈规陋习,进一步限制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直选,规范开展农村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政务服务热线整合,建设统一的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建成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完善各级应急预案体系和演练机制,提升市县两级社会应急联动工作水平。推进食品药品、特种设备“智慧监管”系统建设,启动实施食品检测资源市区一体化建设,申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建立健全征信体系,定期集中发布侵权、劣质、失信“黑名单”。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推进交通安全打非查违治乱工作,深化“一老一少”场所、居民出租房、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整治,确保安全生产“三项指标”下降。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升海防有效防控管理水平,再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运用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等手段,不断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效能。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领域和范围。推进各领域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等环节政务公开,支持公众全程参与和监督。落实政府新闻发言人和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入第三方评估,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提案,认真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主动接受司法监督和公众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严禁法外设权、扩权。及时制定政府规章,严格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加大公开听证力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决策咨询、法律顾问等作用。强化行政监察,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健全重大决策失误责任倒查机制和追责制度,完善纠错问责制度。

  推进政风改进常态化。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市委相关要求,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坚持零容忍惩治腐败。强化“实绩论英雄”导向,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加强政府效能建设,加大问效问责力度,严厉治庸治懒治散,严惩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

  为民办实事(另发)

  各位代表,事业在新理念指引下发展,梦想在不懈奋斗中绽放。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台州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振奋精神、只争朝夕、苦干实干、奋勇争先,为实现“十三五”宏伟蓝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 ·小学资产清查工作报告范文 模板(2015-07-31)
  • ·工作报告范文(共8篇)(2015-08-31)
  • ·大汉控股集团工作报告(2015-09-09)
  • ·大汉控股财务工作报告(2015-09-09)
  • ·与会区人大代表们这样评价政府工作报告 (2015-09-10)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支部纪检委员述职报告【6篇】
  • 巡察整改报告范文(通用9篇)
  • 被巡察单位党组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企业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2022年范文(...
  • 2023年个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 被巡察单位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关于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整改落实...
  • 学校德育工作亮点汇报(通用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