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云南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08    阅读:

2014-2019年云南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云南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第一篇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2014-2019年云南旅游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报告

【出版日期】2014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报告编号】R243548

【报告链接】/research/201405/243548.html

2013年云南旅游经济指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呈现出“海外市场稳中有增、国内市场持续增长、旅游总收入快速增长”的良好局面。全省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533.5万人次,增长16.5%;接待国内旅游者2.397亿人次,同比增长22.1%;全省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111.24亿元,同比增长24.1%。全省旅游业对交通运输业、住宿业、餐饮业、娱乐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分别达到416.8亿元、375亿元、315亿元、122.9亿元和439.6亿元,游览花费达到275.9亿元,产业综合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云南旅游业已经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和民营等多种资本参与的开发建设模式基本形成。

当前,全球旅游重心正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旅游需求迅猛快速增长,云南旅游业已到历史性战略发展机遇期,云南省政府提出将要把云南建成中国的旅游强省,并在体制机制、资金、政策及土地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来加以推进。

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4-2019年云南旅游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报告》共十五章。首先介绍了云南旅游相关概述、中国云南旅游市场运行环境等,接着分析了中国云南旅游市场发展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云南旅游重点区域市场运行形势。随后,报告对中国云南旅游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云南旅游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云南旅游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云南旅游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

第一章 旅游行业概述

1.1 旅游行业概念阐释【云南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1.1.1 旅游行业的定义

1.1.2 旅游类型的划分

1.1.3 旅游产业的特征

1.2 旅游行业重要地位

1.2.1 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2.2 中国经济发展的先导部门

1.2.3 中国战略性支柱产业

第二章 2011-2014年云南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

【云南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2.1 经济环境分析

2.1.1 国际经济对旅游业的影响

2.1.2 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现状

2.1.3 我国货币金融环境分析

2.1.4 云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2 社会环境分析

2.2.1 云南人口环境情况

2.2.2 云南旅游资源情况

2.2.3 云南旅游消费特征

2.2.4 云南生态环境状况

2.3 交通环境分析

2.3.1 云南旅游交通网络构成

2.3.2 云南旅游交通网络布局

2.3.3 云南旅游交通网络可达性

2.3.4 云南旅游交通网络的优化

2.4 产业环境分析

2.4.1 中国旅游业迈入新时代

2.4.2 中国旅游产业运行现状

2.4.3 中国旅游消费价格现状

2.4.4 中国旅游环境状况概述

第三章 2011-2014年云南旅游业政策法规分析

3.1 2011-2014年中国旅游业政策背景分析

3.1.1 近年旅游业政策综述

3.1.2 旅游业重点政策解读

3.1.3 旅游业相关政策分析

3.1.4 我国旅游业发展规划

3.2 云南旅游业的法律体系

3.2.1 旅游综合立法

3.2.2 旅游配套法规规章

3.2.3 与旅游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3.3 2011-2014年云南旅游业重点政策动向

3.3.1 2011年国家政策的明确扶持

3.3.2 2012年底规划打造昆玉旅游带

3.3.3 2013年重启旅游电子护照项目

3.3.4 2013年通过建设旅游强省意见

3.3.5 2013年推进十大旅游项目建设

3.3.6 2013年推动民族旅游村寨建设

3.3.7 2014年出台旅游业监管新措施

3.3.8 2014年云南新旅游条例将施行

3.4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

2016-2022年中国云南旅游行业分析及市场深度调查报告
云南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第二篇

2016-2022年中国云南旅游市场

深度调查研究报告【云南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云南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云南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2016-2022年中国云南旅游行业分析及市场深度调查报告

【出版日期】2016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网 址】/b/lvyou/O79847HFYF.html

报告目录:

旅游业又被称为“无烟工业”、“朝阳产业”,云南省因其复杂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性的民俗文化,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2014年,云南省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85亿人次,同比增长16.3%,其中海外旅游者525万人次,同比下降1.6%;国内旅游者2.8亿人次,同比增长17%。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650亿元,同比增长26%。旅游对交通运输业、住宿业、餐饮业、娱乐业、商品零售业的贡献分别达523.38亿元、470.64亿元、395.38亿元、154.23亿元、551.73亿元,游览花费达346.36亿元,旅游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提升。根据旅游强省发展目标,到202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5亿人次和旅游总收入达8500亿元。

云南省旅游业分年度总收入(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云南省统计年鉴2014》

2013年2月,云南省旅游局正式更名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同年6月由省政府直属机关转变为省政府组成部门,标志着旅游业在云南省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认可和强化,实现旅游事业管理向旅游产业发展转变,为打造旅游强省、建设大旅游产业提供制度保障和体制支撑。2014年,云南确立了大旅游产业发展战略,通过打破传统的一二三产业界限,整合资源、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把云南旅游产业打造成集农业、工业和相关服务业为一体、产业增加值超万亿的大旅游产业,着力打造“一心六区九廊”空间布局。按照大旅游产业规划,预计到2020年,云南大旅游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1万亿元左右,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左右,占GDP比重13%,旅游业将成为云南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

2015关于发展农业旅游的调研报告
云南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第三篇

所谓农业旅游,就是指利用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活动、田园景观及农村文化等资源,经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而成的适合广大民众体验农业与休闲游憩的一种新兴产业,是将生产、生活及生态结为一体的旅游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追求旅游需求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的理念深化,农业旅游的市场前景日益广阔,开发农业旅游的条件日趋成熟,发展农业旅游的成效日益凸现,它必将成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因此,围绕“如何加快发展我县农业旅游”这一课题,我们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一些初浅的看法。一、关于我县发展农业旅游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我县发展农业旅游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在动力和现实条件。从调研情况看,归纳起来其有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性”上:(一)、从宏观形势看,发展我县农业旅游具有必然性。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必然性涵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是必然性的具体体现。农业旅游的兴起,看似偶然,但其实质是必然的。现阶段,我县发展农业旅游,其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际、国内的成功经验。发展农业旅游最早起源于欧洲,目前欧美、日本、台湾等国家或地区非常盛行。我国珠三角地区是发展农业旅游起步较早的地方,在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始兴农业旅游,到今天为止,广东省颇具规模的农业(农庄)旅游景区达到100多家。长三角地区的农业旅游发展迅速,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的典型。江苏南京把农业旅游开发作为跳出农业抓农业的新思路,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型、民俗文化型等各种类型的农业旅游模式,2015年农业旅游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达3.48亿元;浙江临安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度假村和“农家乐”旅游度假区,2015年250余户农民共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000万元;上海南汇的桃花节每年一届,2015年4月光9日一天就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其中,仅南汇桃花村就达1万人次;浙江余姚的杨梅节今年开游一周就吸引3万游客前去品梅观光。山东地区的农业旅游也很成功,如山东枣庄、临沂出现的一批万亩规模的石榴园、梨园、枣园、板栗园、银杏园等。上述这些成功案例为我县发展农业旅游提供了有益启示,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二是现阶段人们旅游需求的必然选择。向往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是人的一种天性,也是人们追求美的一种体现,更是人们出游的一种动力。近几年来,人们旅游消费的观念、消费方式正逐渐发生变化,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更加注重亲身的体验、参与,更加注重环境的要求,这种需求为广大农村蓬勃兴起的农业旅游项目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广大农村的不同地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习俗,而且,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产品品种更加丰富、特色更加明显,这为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旅游活动奠定了深厚的资源基础。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广大游客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诉求。据了解,西班牙有85的游客利用周末驾车前往100—150公里以内农场参与农业旅游活动。北京市有40.6的居民把中短途乡间旅游作为双休日休闲的第一选择。由此可见,发展农业旅游的市场前景非常乐观。三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附加值的必由之路。“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增加农民收入、而基础在于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回顾农业发展史,我国走了一条“以粮为纲——提高粮径比例——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路子,在每个阶段,对农民增加收入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但到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拓展农民增收空间。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发展农业旅游是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必由之路。发展农业旅游,可以加速推进农村非农化,实现一产与三产的有机结合,通过旅游,带动农村交通运输、商业饮食、文化娱乐、农产品加工,加快产生一批“离土不离乡”的劳动者,使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旅游服务业中去;据统计分析,农业旅游每增加1名直接从业者,就会增加相关从业者5名。发展农业旅游,可以大幅提高农业附加值,使农产品多项、多次增值,形成“农业养旅游、旅游促农业”的良性互动机制。据广东肇庆的广新农业生态园统计分析,2015年共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营业额收入达1500多万元,其中,农产品直接销售收入仅为20(二)、从我县农村、农业自身因素看,发展我县农业旅游具有现实性。我县是典型的平原江南水乡,农业基础比较扎实,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全省名列前茅。这为我县发展农业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有”:一是农业产业化有基础。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在“一优两高”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县初步形成了三条农业产业带,即以魏塘、大云为主的绿色

2016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调研报告:美丽乡村建设问题调研
云南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第四篇

文 由

公 文

网 g

o n

g

w e

n

. 1

k e j i

a n .

c o

m 收 集 整 理公文

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调研报告:美丽乡村建设问题调研

根据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树牢群众观点,坚定群众立场,密切党群关系,扎实开展结对帮扶、走访调研活动,我到联系点xx镇xx村进行了调研走访。通过与村干部、党员座谈,到群众代表家里走访,了解了xx村的基本情况,对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了初步认识,对该村下步建设我市“美丽乡村”试点村提出了建议。

一、村情概况

1、基本情况。xx镇xx村位于黄河小浪底大坝北岸,是小浪底大坝库区的第一个村,也是xx镇小城镇规划“两带三区”的黄河文化休闲区,全村总面积x平方公里,耕地x余亩,现有居民x户、x口人,x个居民组。该村“两委”干部x人,党员14名,其中女党员x名,高中以上学历x名,35岁以下x名,60岁以上x名,党员平均年龄x岁,村党支部曾获河南省五好党支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该村也先后荣获省级生态文明村、省示范性文化大院等20余项荣誉。近年来,该村瞄准建设“小浪底库区生态旅游第一村”的总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围绕水资源,立足生态做文章,已发展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典范。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元。

2、产业发展现状。该村是随着小浪底水库兴建而发展起来的典型移民村,是后靠安置村。依托水资源和工程建设优势,长期形成了水产养殖、机械运输、旅游服务“三产鼎立”的发展格局。一是利用水资源发展水产业。小浪底水库下闸蓄水后,xx村50%面积被淹没,形成了广阔水面,为发展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该村养鱼户近30户,网箱养鱼达到x余箱,主要是从事鲤鱼和鲢鱼养殖。二是借助区位优势发展运输业。由于地处小浪底坝系工程核心区的特殊地理优势,机械运输业发展很快。目前,该村有私人铲车7辆,挖掘机6辆,吊车4台,大型货运汽车22辆。仅机械运输业一项每年为村里带来x余万元的收入。三是挖掘旅游资源发展服务业。借助黄河小浪底国家级风景区优势,该村利用广阔水域空间和秀美风光,积极完善旅游设施,投资x余万元,修建黄河楼、巨龙亭、龙凤阁3座观光亭,建成xx码头,购置游艇、游船x条。十几户村民先后发展餐饮、旅社、超市、照相、出租车载客等与旅游相关的服务业。四是积极转移劳动力发展务工经济。为解决土地减少造成的劳动力剩余问题,该村积极与广州、云南等地企业联系,输出青壮年劳力x余人,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组装,月收入都在x元以上。剩余的留守妇女、年龄偏大、文化层次稍低的村民,大多在小浪底建管局从事保洁、物业管理等工作,务工经济已成为xx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全村128户,30余户从事水产养殖,x余户从事第三产业,还有一部分外出务工,基本形成了户户有项目、家家有产业的格局。

3、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该村抓住“百村富民”工程和生态村建设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改善村容村貌。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x余万元,建成村级文化大院,成为我市第一个省级示范性文化大院;投资x余万元建成了游园主体工程,高标准完成“文化一条街”建设;投资x多万元对休闲文化广场、小游园进行提升,修建“丹凤迎春”村标一座,实现道路、通信网络全覆盖。二是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积极进行土地流转,通过土地租赁、入股等形式,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现代观光农业,探索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之路。并筹资x余万元,实施引黄提灌工程,将x多亩旱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田,为观光农业发展提供条件。三是持续整治村庄环境。以生态村创建为抓手,先后投资x余万元,拆除破旧房屋、清除垃圾堆,规划建设村口游园,建成文化剧场、绿色休闲长廊等;投资x万元,安装路灯x盏,使大街小巷全部实现亮化;投资x万元,对庭院外墙进行统一粉刷,营造红瓦白墙效果;注重清洁长效机制建设,成立环卫队,做到垃圾日产日清,统一处理。

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民素质需要提高。xx村虽然富了起来,但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偏低,突出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不新。满足目前生活水平的村民多,追求高质量富裕型的少。二是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经调查统计:村民x人,其中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x%。三是技能型人才缺乏。具有一技之长的人约占x%,大多数缺乏致富本领,尤其缺乏非农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二)农民增收步伐缓慢。主要表现在:一是水产养殖品种单一。目前村里的水产养殖主要品种是传统的鲤鱼、鲢鱼,经济效益不高,便宜时价格仅x元左右一斤,可引进中华鲟、红鲤等名特优品种。二是种植业以传统农作物为主。大多数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主,经济效益低下。群众认为种粮食最可靠,思想不开阔。要围绕观光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流转土地,引导发展名特花卉、特色水果、生态观光农业。三是缺少带动农民致富的龙头企业。近年来,虽然持续招商,但收效甚微,没有引进一个像样的能带动农民致富的项目。

(三)环境问题不容忽视。xx村要建设美丽乡村,首先要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然而在走访中发现,塑料袋、粪便、建筑垃圾等随处可见,部分地方土地裸露,绿化不到位,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观光和人居环境;村里供排水管道缺乏统一规划,有生活废水乱排现象。

(四)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村里集体经济力量薄弱,基本上没有企业,经济发展受资金瓶颈制约明显。

三、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

xx村被列入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试点村,我就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定位、规划、建设、资金等方面谈一下个人的建议。

(一)立足水资源和区位优势科学定位。xx村地处小浪底景区,有山有水,不仅拥有一流的自然山水资源,而且具有浓厚的乡村文化底蕴,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已成为人们心驰神往的好去处。xx村可借助小浪底风景区的辐射带动力,大力发展集观光农业、休闲养生、旅游度假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只有明确自己的优势,才能定好位,定好位后,就瞄准这一目标全力建设。该村确立的“建设黄河小浪底库区生态旅游第一村”定位,方向准、目标明,以要围绕生态和旅游做文章。

(二)围绕生态和旅游编制规划。一个国家、地方的发展必须要有规划做引导,一个村庄要长足发展,同样需要规划,建设美丽乡村更离不开规划。要站位全市乃至全省沿黄旅游发展的大局中,去科学规划、超前规划。要积极与国内旅游业界的专业院所接洽,邀请专家实地考察,科学论证、广纳谏言,不惜代价编制规划。当前需要:一是确立规划先行的思想。按照“发展求特色,建设出精品,创新当尖兵”的总要求,因地制宜、科学地、高标准地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要充分认识xx村所在区域的自然和地理条件、历史和人文背景、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遵循自然规律,科学确定发展模式、建设规模,合理利用自然和文化遗产,形成自身的特色和周边旅游景点的互补融合。三是树立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恒心。在规划的指导下,有方向、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小浪底北岸新区和镇里的整体规划衔接,每家每户的建设要遵守村里的规划,统一标准、样式、特色进行,不能随便建设、违规建设。

(三)遵循自然条件有序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按照“遵循自然、量力而行、突出特色、分步推进”的思想,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建设。一是因地制宜。根据村里的地容地貌,依山就势进行建设布局,民房统一风格样式,不需要拆除统一成排字房;绿化要实事求是,不要过度追求高档名贵树种,要适应本地气候、土质条件,可以绿化梨树、桃树等林果树。二是量力而行。村里现有省级示范性文化大院、文化广场、游园、观光凉亭、文化一条街等,健身器材齐全,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减少不必要推倒重来的浪费。比如居民区较为集中连片,房屋规划建设风格也较为统一,就是2000年建设的房屋格局较小,外观老旧,可以借鉴外地经验,对民房进行立面提升改造。三是突出特色。立足该村地处小浪底国家景区的优势和鲤鱼养殖的主导产业,美丽乡村建设采取特色产业主导模式。重点是提升大河广场的黄河文化内涵,建设“黄河民俗文化一条街”,开发乘船垂钓、篝火晚会、民俗表演等旅游项目,通过渔家秧歌、祭河仪式、饮食习俗、渔民舞龙、大鼓、渔家号子等民俗活动,策划摄影比赛、烹饪大赛等,展示鲤鱼文化、烹饪文化、黄河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发展“农家乐”、“渔家乐”,加快推进黄河鲤鱼餐饮文化主题品牌建设,打造“黄河鲤鱼餐饮文化”特色村,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四是分步推进。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分成阶段,制定台账,责任到人。搞好宣传发动,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去规划建设。建设推进要根据条件情况,成熟一个,建设一个,推进一项,把好标准质量关。

(四)整合要素形成合力。积极探索,用好用活国家和市政府制定的旅游开发、土地流转、生态涵养等政策,加速要素的叠加和资金的整合。一是与农业综合开发结合。对山、水、林、田、路统一设计施工,搞好修路、绿化、土地流转等基础设施配套,引导农民进行多种经营,发展有前景的“农游结合”项目。二是与城镇化建设结合。统筹考虑规划建设集中居住区,利用小浪底北岸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争取供排水、垃圾处理、桥梁建设等基础建设项目,按照基础设施城市化,村庄建设景区化,景观建设园林化的标准建设。三是与生态环境整治结合。积极开展创建活动,持续整治环境,形成美丽乡村保洁的长效机制。四是与招商引资结合。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和生态项目招大商,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

文 由

公 文

网 g

o n

g

w e

n

. 1

k e j i

a n .

c o

m 收 集 整 理公文

2016关于岐山臊子面的调研报告
云南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第五篇

关于岐山臊子面的调研报告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开始迈向市场化、国际化,在社会化进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参差不穷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人们在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饮食文化。作为地道的关中一份子,谈到关中饮食文化就不得不说到面食。臊子面是陇东、关中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面食,历史悠久,尤以岐山臊子面最为著名。本文追溯岐山臊子面的渊源,研究其现状及发展瓶颈,以探求岐山臊子面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岐山臊子面、地域文化、发展瓶颈、前景

岐山臊子面顾名思义发源于岐山,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这种面筋韧爽口,料精味美,老幼皆宜,名噪三秦,誉满西北。

第一节 孕育岐山臊子面的地域文化

一、地理特点

岐山又名凤凰山,相传有一只凤凰栖息于此,起飞时鸣叫一声形成这座凤凰山,岐山县县政府所在地凤鸣镇正是由此而命名。

岐山县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境内,总面积达856.45平方公里,全县辖10镇。地处陕西关中西部,南接秦岭,北枕千山,中部为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南北狭长,东西较窄,境内山、川、塬皆有,渭河、韦水河穿境而过,形成了“两山夹一川,两水分三塬”的地形地貌特征。

二、文化特点

岐山地处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岐山是炎帝生息、周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享有“青铜器之乡”、“甲骨文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和“陕菜之乡”的美誉。岐山是民族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古代哲学宏著《周易》的诞生之地。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所包含的典章礼乐制度、道德行为规范,是中华文明、现代法制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源头。

三、旅游资源

【云南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岐山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浑厚的文化底蕴,主要旅游景观有周原遗址、周公庙、五丈塬诸葛亮庙、周原博物馆、冲凌霄汉的宋太平塔、崛山森林公园等。

周原遗址是周王朝最早的京城所在地。自汉代以来,在周原地区出土商周青铜器甚多,其中大盂鼎、毛公鼎最为著名,与外地出土的虢季子白盘、矢人盘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周原遗址文物遗存数量繁多,因之被称为“青铜器之乡”。 1982年,国务院公布周原遗址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周公庙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西北方向的凤凰山南麓,东、西、北三面环山,唯南边与平地相接。为纪念西周曾帮助武王灭商立国和辅佐成王平叛安邦的著名政治家周公姬旦,在此修建了周公祠。后经历代的修葺、扩建,形成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塬、后稷殿为辅,亭台楼阁点缀辉映的古建筑群。庙区东北角有一自然泉眼,其泉水数年一涌,数年一涸,水来则时泰岁丰,去则天旱不收,当地人称之为灵泉。 2016年5月,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周公庙景区发现周代高等级墓葬22座、贵族墓葬192座、甲骨700多片,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考古发现”。

位于三国古战场五丈原上的诸葛武侯祠,是全国四大武侯祠之一,五丈原是古代关中通往巴蜀的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为纪念诸葛亮,后人于唐初建庙,每年2月20日(古历)古庙会祭祀。其仅存的岳飞手书诸葛亮《出师表》被世人誉为书法、文章“双绝”。景区内还有闻名海内外的古战场遗迹--斜峪关、豁落城等10多处。现已成为陕西西部著名的涉外旅游胜地,宝鸡市“十大旅游景点”,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

第二节 岐山臊子面的发展

一、岐山臊子面的起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岐山县志》中,关于臊子面的记录有两条。第一条,相传文王姬昌在渭河畔狩猎,遇见一条蛟龙残害无辜,便除掉了恶龙。听说蛟龙的肉吃了可以驱恶除邪,延年益寿,于是让厨师将蛟龙剁方肉丁加上佐料烂成臊子,给煮好的面条浇上汤和蛟龙臊子。只吃面,不喝汤,再把汤倒进汤锅,如此循环不但将士们吃上了蛟龙面,就连当地乡亲也沾了光,品尝了鲜美的蛟龙面。从此,西岐人仿效这种吃法,将猪肉烂成臊子,浇汤而食,这就是世代流传至今的臊子面。另一条说岐山有户人家娶了个贤慧能干的媳妇,她做的面条家人食后无不称赞滑爽鲜美。后来,她的小叔做了地方官员,邀请同僚到家里做客。当人们吃了嫂子擀的面条后,赞不绝口。从此“嫂子面”便出了名。由于“嫂”与“臊”谐音,嫂子面便叫成了臊子面。

岐山文化馆李辛儒先生还专门写了一本小册子,书名叫《神来之食歧山哨子面》。据他考证,岐山臊子面起源于西周早期祭祀礼仪,源于周代尸祭制度的“竣余”礼仪,即先敬神灵祖灵,剩下的才轮到君卿,最后才是一般人。这种遗俗在岐山长期存在,不论谁家办红白喜事,第一碗臊子面先不上席,而由小字辈端出门外泼两次汤,象征祭祀天神地神,剩下的汤称“福把子”,泼向正堂的祖灵牌位,然后才上席,并按辈数和身份次序上饭。

二、臊子面的发展

自古以来在我省西府一带民间,生日做寿、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接朋待客都要以它款待客人,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被誉为“神来之食”。

1998年,周公庙附近民俗村8户村民,倚着优越的地理位置,首先办起“臊子面接待户”,并很快掀起一股热潮,臊子面接待户迅速发展起来,

岐山县北郭村支部书记郭拴魁告诉我们:“岐山臊子面真正以商品进入西安寻常百姓餐桌的历史,还得从改革开放算起。”如今,不仅出现在岐山周公庙和五丈原诸葛亮庙等景点附近出现了臊子面接待户,而且宝鸡、西安甚至在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都开设有岐山臊子面馆。岐山臊子面正在走向全国。

三、岐山臊子面的做法

岐山臊子面是很有特色的,面条是 薄、筋、光,汤味是 煎、稀、汪,味道是 酸、辣、香。综合北郭名俗村接待户介绍,做臊子面需要的主要食材有以下四种:

1、肉臊子

据北郭名俗村李婶描述:“猪肉要七分瘦三分肥,将肉切成小碎片,片要薄。入热油锅,但锅也不可太热,不断搅拌翻炒,大约三成熟加入一定量的姜沫,去腥翻炒,后加入适量的碘盐。当肉为六成熟时加陈醋,翻炒,七成熟时加入酱油,花椒等其他合适的调味品。当九成熟,加入适量红辣椒粉,搅拌,微炖一会,即可出锅。期间要非常注意控制火候和时间。只有火候控制住,肉鲜、嫩、辣,而油鲜红光亮而不是很辣。这即为肉臊子的最基本做法。”李婶还告诉我们:“这种方法揽出的臊子,可以放半年以上都不会坏,所以一次可以多做点臊子肉,以后要吃臊子面是就可以省去揽臊子。

2、入汤菜

根据时令菜选择底菜如夏天豆角、冬天红萝卜,切丁,加调味品翻炒待用。木耳用温水泡开后,切碎待用。 豆腐切薄片,入热清油,煎至蛋黄色,出锅,切成细小菱形状,待用。鸡蛋煎成蛋皮,切小菱形片,待用。 黄花菜用温水泡开,切成约1.5厘米,待用。 韭菜或蒜苗,以蒜苗最佳。洗净,晾干,切成细小片,留用漂菜。

3、呛汤

民俗村臊子面接待户创始人北郭民俗村妇女主任庞翠侠告诉我们:“配汤是臊子面的关键所在,所谓一碗面,七分汤,汤很重要。” 在锅里倒少许菜油后用大火烧,等油熟之后将备好的姜末倒入油中,然后在倒如食盐、调和面、在倒入食醋后,用勺子搅直至盐化开,再倒入开水后,用慢火烧,让汤继续翻滚,放入鸡精这样味道会更好。再将之前准备好的肉臊子和入汤菜适量放入汤中即可。

4、面

面有传统手擀面和机压面。手擀面,面要做到韧、劲道,沸水出锅有光泽。机压面多为结婚丧葬等亲朋较多时用,节省人力和时间。

面也分为好多类,如挂面、细面、窄面、宽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丰富,面的种类和口味也会越来越多。

第三节 岐山臊子面的现状及发展瓶颈

一、岐山臊子面的发展现状

1、由逢年过节到家常饭

过去,臊子面在岐山只是每当逢年过节,拆屋盖房,婚丧嫁娶,生娃做满月和招待至亲厚友时才能吃上。改革开放以来,岐山人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臊子面成为人们爱吃且百吃不厌的一种家常饭。

2、由家常饭推向市场,并迅速扩大规模。

周公庙附近的北郭民俗村是真正将臊子面这美味民族饮食文化发扬光大的,因此也被誉为“陕西民俗第一村”。民俗村臊子面接待户创始人北郭民俗村妇女主任庞翠侠是近些年对臊子面做出最大贡献的一个人。98年她第一个带领村民在家里卖起了臊子面,从最初的8户发展为现代的一大产业,而今已有十年,也正是因为岐山民俗村这十年飞速的发展,让臊子面香飘万里,名扬四海。现在在许多旅游区附近就有专门搞农家乐特色的臊子面,成为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城的新亮点、岐山旅游的新突破。

3、市场化,特色化、商标化

2016年,岐山臊子面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和中国烹饪协会正式认定为“陕西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为加快岐山的发展,将岐山臊子面作为品牌推广至全国,县政府向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申报岐山臊子面制作工艺及技术规程、岐山臊子肉标准,并于2016年5月1日得到批准。“岐山臊子面”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终于获得国家商标局通过,成为岐山县首个地方名吃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标志着岐山臊子面从此有了正式的“身份证”。

二、岐山臊子面的发展瓶颈

1、卫生问题

首先,吃臊子面最讲究的要数流水席,也就是说汤要循环回锅,象征年年有余。虽然汤锅在不停的沸腾,可以将一定的细菌杀死,但是也不能保证所有细菌都会在高温沸腾下死亡,所以这种习俗有一定的不卫生性。其次,臊子面接待户经营兴旺,在当地村民中引发了投资热,一些经营户质次价高,卫生差的现象屡屡浮出水面。如不规范管理发展,这流传千年的美食“名声”也许会毁于一旦。

2、特色制约发展

岐山臊子面具有“薄劲光酸辣香煎稀汪”的特点,其中“汪”要求汤料的油要多汤料的油很多,封住了汤的热气,即使数九寒天,也不容易放凉。“稀”要求每碗的面量要少,少到一口一碗。汪和稀导致成本过高,这也就是从古至今民间臊子面“回汤”的根本原因。所以特色也在一定能够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

3、制作工艺复杂

岐山臊子面的制作工艺比较繁杂,而且小吃原料醋是当地人自己根据先辈的酿醋技巧自己酿的,有一股独特的香味。没有专业的制作工艺培训,没有集中配送的小吃原料或者成品,臊子面只能是陕西的臊子面,一旦出省口味肯定改变,那也就不是岐山臊子面了,这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

第四节 问题解决措施及发展前景

一、如何解决发展瓶颈并进一步开发饮食文化潜力

1、早在2002年9月,该县就成立了“岐山县生态民俗园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区内开发建设和规范管理。但是并没有成立专门监管卫生的部门,在食品安全屡屡出现问题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严抓、严打、严防范,保证臊子面的卫生。

2、开设臊子面正规培训班,让从事臊子面饮食行业的人的到专业的技能和技巧的培训,开设网络教程,不仅可以有效利用业余时间,丰富业余生活,而且让人们坐在家里也能吃上正宗臊子面。可以说网络教程可以说是臊子面的发展新契机。

3、经过县政府的努力,“岐山臊子面”地理商标已成功获批,不仅有效地保护优质特色产品而且促进臊子面特色行业的发展。要做大臊子面产业,我觉得我们可以模仿沙县小吃、云南过桥米线等成功运营模式,采取企业化运作,走物料配送,连锁化经营道路,这样就可以使臊子面走出陕西,向外拓展市场,也可以保证出省臊子面的正宗性。

4、综合当地其他小吃进行捆绑的宣传,进一步加深岐山臊子面以及岐山特色小吃的印象。如岐山手工空心挂面、岐山醋、擀面皮、锅盔、岐山臊子等。除了传统的食用方法外,我们也可以迎合当今快节奏的生活,还可进行工业化生产,进行独立小包装,像方便面,将其调料进行包装后在大、小商超、卖场出售,这样有利于品牌的全国推广。

5、政府还应当就加快臊子面的发展不断地进行一系列宣传、政策扶持、资金筹措等措施。如参加“农高会”、“西交会”、“农产品展销会”,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营销半径。据了解岐山首届臊子面大赛圆满举行极大提升了岐山臊子面和岐山生态民俗园在国内的知名度。

二、岐山臊子面的发展前景

市场经济体制下,越来越多的陕西人走出家门,赴各地打工或创业,这为陕面走向全国打下了良好的市场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融通,岐山臊子面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能进行连锁化经营,陕西面食走向全国为时不远,因为它不仅是一种饮食,甚至代表着陕西这片历史厚土的独特文化底蕴。

“几千年来,臊子汤在岐山村村落落的面锅里翻滚着,岐山臊子更成为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这是日前央视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对岐山臊子面的描述。《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美食之间的结合竟有如此大的魅力,也进一步宣传了中国特色民俗小吃。我相信在此片的推动下,结合臊子面独有的特色,岐山臊子面一定能走出陕西,走向全国乃至更大的市场。

参考文献:

《宝鸡市乡镇企业志》 第七章其它服务业 第二节饮食业

《岐山县志》

《关于加快岐山臊子面产业发展的决定》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

2016旅游业市场状况调查报告
云南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第六篇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国面向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从国内旅游业的收入看,从1985年到1998年的

14年数据表明,除1989年外,13年都保持了两面三刀位数的增长速度。1999年入境过夜者2700万人次,外国旅游者人数可达840万人次,比1998年增长18%,比历史上最高年份1997年还增长1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可突破140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12%左右,提前一个实现“九五”计划指标,国内旅游蓬勃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国内旅游人次预计达7.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过2800亿元人民币,发挥了刺激内需,活跃市场,拉动经济的作用,全国国际国内旅游可突破4000亿元人民币,比1998年增长17%左右。

世界旅游组织预计国际旅游业前景继续看好,21世纪旅游业将成为世界头号产业,到2001年全球游客人数将达15亿,总收入将达2万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调查报告认为,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旅游业作为经济支柱的地位不会改变。就拿今年来说,旅游业在假日旅游等一系列旅游新产品的带动下,继续保持了去年以来的快速增长态势,据统计到2001年一季度为止,入境旅游收入增幅已连续五个季度保持在14%以上,旅游创汇比上年同期增长17%,增幅提高近

9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方面,由于旅游企业积极努力和节假日的延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张,来自旅游部门的初步预测,今年全国“五一”出游人数在4600万左右,出国游的为10万人,都大超过了今年春节和去年国庆的数量,其中北京市“五一”期间外出旅游人数达178万,外地进京的游客近300万。全国各条旅游热线、主要景区全部爆满,游人如织,就连以往相对清淡的宁夏沙坡头等西部地区景点也异常火爆。

虽然市场前景十分诱人,但是,我国的旅游业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首先,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其次,全国共有6000多家旅行社,但企业规模实力小,经营管理分散,体制不活,营销手段滞后,技术依托和网络化水平低,市场尚不规范,绝大部分的旅行社为“小作坊”经营方式,只有几个员工,服务质量低下,这些旅行社从表面上看隶属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关系错综复杂,国旅、青旅和中旅三家骨干旅行社也仅仅占30%的市场份额;再次,产品创新不足,小的旅行社没有能力开发新产品,大旅行社又没有动力创新,最后,在缺乏产品创新的情况下,当前的旅游业市场竞争是单一的价格竞争,这是一种低层次的恶性无序竞争,恶性价格竞争最终导致行业利益的损失和消费者所应享受的服务质量下降。

改变这种市场状况的唯一出路是产品创新,为未来投资。对于公司来说,就需要考虑改变产品创新周期。在传统的业务模式下,产品的提供基于物理网点,以点对点(人对人)的形式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需求分散,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制约了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销售,也就延长了产品创新周期和推广销售周期。我认为互联网提供了改变产品创新周期的可能,主要原因是通过互联网可以集中需求并迅速对需求进行分析并作出反应。集中需求能够产生规模效应,使需求在一个层面上表现出来,同时促使企业产生新的营销方式,实现了新产品的开发和迅速推广销售。

待加入WTO后,旅游业对外放,大量的外国公司必将踊入中国旅游市场,中国的旅行社将要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首先,进一步加剧客源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状况下的旅行社企业之间的竞争,使已微利经营的旅行社企业“雪上加霜”。其次,

外商投资旅行社具有多方面的利益优势,将吸引现有旅行社的人才,旅行社行业将出现“两极分化”,部分旅行社可能被挤出市场。其三,国外旅游企业无沦在经济实力、运作机制、人员素质的经营方式上,均远远强于国内公司,国内一些实力偏弱,机制落后、经营分散、没有特色的旅行社将面临淘汰。其四,外资旅行社对海外客源可以实施一条龙服务,以图独占全部利润,国内旅行社在海外组团的难度则会加大。最后,国外旅游电子商务的高度发展远非国内旅游业电子商务发展所能比的。所以,仅仅依靠现在旅行社传统的产品和营销、经营方式,将无法应对国外企业的竞争,必须尽快发展电子商务,改变原有的经营方式,开发新的产品,提高人员素质。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支部纪检委员述职报告【6篇】
  • 巡察整改报告范文(通用9篇)
  • 被巡察单位党组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企业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2022年范文(...
  • 2023年个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 被巡察单位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关于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整改落实...
  • 学校德育工作亮点汇报(通用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