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江西省农业厅赴山东考察报告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7-11    阅读:

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报告
江西省农业厅赴山东考察报告 第一篇

赴山东寿光学习考察报告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市设施农业快速健康发展,充分挖掘我市蔬菜产业在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市场供给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推进我县蔬菜的产业化、标准化进程,加快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提高我市“菜篮子”保障供给能力。10月24日-11月7日,由市委、市政府组织,市农业局牵头,带领我市高台、临泽、甘州、民乐4县区50名种植大户和相关农技干部赴山东省寿光市进行了为期15天的考察学习。考察学习期间,由山东省寿光市农业局退休农业推广研究员王中春、刘明杰给我们进行了温室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和丰产栽培技术讲座,并参观了山东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园、“全国蔬菜批发十强市场”之一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农民在温室种植的茄子、辣椒、丝瓜、黄瓜,大棚种植的南瓜、甜椒、韭菜、西瓜,露地种植的红萝卜等现场,聆听了寿光菜农的详细介绍,对寿光蔬菜产业的组织、生产、初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和温室蔬菜的种植技术及种植效益情况有了全面了解。

总的感觉是该市农业经济,特别是蔬菜产业十分发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发展以蔬菜产业为龙头的农村经济经验对于拓宽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的视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辖14个乡镇、街道,耕地135万亩,人口108万。近年来,该市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连续十届跨入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目前位居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第67位,农业增加值列全国第19位,是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200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8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24.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7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00多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36元。

二、寿光市在蔬菜生产中的的主要做法:

(一)、狠抓蔬菜生产,按照区域化、规模化的原则规划生产基地,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

【江西省农业厅赴山东考察报告】

寿光人种菜有着悠久的传统,上个世纪80年代初,寿光市率先试验成功了冬暖式大棚蔬菜,推动了一场遍及全国的“绿色革命”。寿光市是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也是被国家命名的唯一的“中国蔬菜之乡”。 蔬菜常年种植面积达到了80万亩,生产各类蔬菜40亿公斤,其中大棚蔬菜面积达到40万亩,无土栽培蔬菜发展到5000亩。目前,全市共推广应用蔬菜生产新技术24类300多项,引进荷兰、以色列西红柿、日本伊丽莎白甜瓜、韩国苦菜等30多个国家的蔬菜新品种500多个。可谓品种繁多,种类齐全,竞争力较强。种植地多集中于南部土地肥沃的

乡镇。每个标准蔬菜大棚年纯收人可达2-3万元,彩椒等稀有品种年纯收入可达近20万元。寿光市种植蔬菜收人超过当地农业收入的70%。蔬菜产业近年来逐渐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现代化加工、市场化运作的方向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寿光具有国家及省市级蔬菜标准化养种植示范基地785个,无公害蔬菜57类,绿色产品20个品牌。

由于寿光市确立了60万亩土地全面生产绿色食品蔬菜,对生产资料要求特殊,必须实行专供,因此,集团公司专门成立了优质蔬菜种苗公司,建立了专门的种苗繁育基地,育苗工厂,并与外商合作,积极筹建生物肥工厂、生物农药工厂,确保搞好蔬菜的产前服务;二是与省农业厅合作建立绿色食品蔬菜的质量检测、监督机构。既可以制约基地内菜农的生产经营行为,确保蔬菜质量安全,又可以控制基地外生产经营者的假冒行为,维护绿色食品蔬菜的声誉,还可以找出生产中影响质量达标的关键因素,科学指导生产;三是建立了专门的生产技术服务组织,负责推广应用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技术及其它先进的农业科技。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在这方面他们大量引进高科技人才,进行绿色食品蔬菜研究、推广和应用,使寿光市首批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准许在寿光蔬菜产品上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二)、发展蔬菜加工,成立净菜即“放心菜”加工包装公司。

2008年以来,净菜的市场需求趋旺,他们抓住有利时机,

组织成立山东省洛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洛城特菜配送中心等蔬菜加工经销企业,努力提高蔬菜档次和市场竞争能力,对蔬菜进行精细包装,拉长其保质保鲜期。全力开拓大中城市超市市场和以单位为主的群体消费市场,收到较好的效果。

近年来,寿光市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已兴办以蔬菜加工为主,规模较大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4家,年加工能力达80万吨,产品除销往全国各地外,还出口至日、韩、香港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年完成农产品出口10多万吨。

现在,市场上交易的80%以上的蔬菜都是经过分选、净化、包装的,这不仅红火了加工业,还从源头上减少了城市蔬菜垃圾。同时,还进行净菜和出口菜加工,联系专门的包装箱、包装袋生产厂家,共同联手,大量使用防伪包装和环保新包装,进一步提高了整个产业综合效益,同时也带动了包装箱、包装袋生产厂家的发展,拓宽了人们就业渠道。

(三)、拓宽销售渠道,建立畅通的销售网络和流通渠道,即建立专门的绿色通道。

1995年6月,国务院批示建立了寿光至北京“绿色通道”,此后又相继开通了寿光至哈尔滨“绿色通道”及海上“蓝色通道”和现代化、信息化的“网上通道”,这些通道的起点都是寿光蔬菜批发市场。

为把全国著名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建设好、管理好,达到“万

商云集,菜如轮转”,以流通促进产业化发展的境界,他们狠抓了市场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在市场硬件上,实现了市场全封闭微机化管理。在软件上下大力气对全体市场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管理素质,建立了经济民警中队,负责维护市场交易治安秩序,定期对市场进行交易秩序和治安秩序集中治理整顿,严厉打击欺行霸市等不法行为,维护“公平、公正、安全”的交易环境,极大地促进了蔬菜流通的发展。该市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流通,先后在市区建设了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在8个乡镇建设了10个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全市农贸批发市场发展到26个、集贸市场186个。其中,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总资产达到了2.5亿元,占地600亩,是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化龙头市场。2008年交易量16亿公斤,交易额30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在旺季到来时有近1.5万人在市场交易。

2003年,寿光市还投资4000万元兴建了国内第一家蔬菜电子拍卖中心,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日交易量达100多万斤,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蔬菜交易电子化。目前,寿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和中转站。寿光蔬菜市场之所以发展为闻名全国的大市场,关键是政府重视,坚持引导与规范并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票据、统一结算,做到了公开交易、平等竞争、自由议价的市场服务宗旨。 目前,该市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辐射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城市。同时,他们开通了寿光到北京、哈尔滨、

市人大赴山东华东等地学习考察报告
江西省农业厅赴山东考察报告 第二篇

【江西省农业厅赴山东考察报告】

市人大赴山东华东等地学习考察报告

为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做好我市人大监督工作,日前,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同意,常委会非驻会委员分成两组,在副主任陈敏标、吴森的带领下分赴山东、大连和浙江、上海等地学习考察《监督法》实施情况。这是本届市人大常委会首次组织非驻会委员外出学习考察,也是市人大常委会紧密联系非驻会委员,加强自身建设的具体体现。委员们普遍反映,学习考察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启发了思维,增强了做好我市人大监督工作的信心,取得较好效果。现将两组学习考察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宁波等地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监督工作重点。

沿途各地人大常委会都始终遵循党的中心工作就是人大的中心工作这一指导思想,积极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抓大事、议大事、管大事,严格按照《监督法》的要求认真开展监督工作。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市委“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今年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点。同时,他们还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加强了对物价、产品质量、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教育就业等问题的监督。济南市人大常委会也紧紧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监督工作,如围绕工业强市战略和城市建设工作,对节能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开展了执法检查,对棚户区改造、水污染治理等工作进行调研和视察,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议意见和整改要求,促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二)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夯实监督工作基础。【江西省农业厅赴山东考察报告】

各地人大根据《监督法》的要求,对以往制定的有关监督工作的制度、法规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规范,制定出台了符合《监督法》精神的规章、文件,不仅实现了监督工作的平稳过渡,也确保了监督法的顺利实施。【江西省农业厅赴山东考察报告】

(1)制定监督法实施意见及其配套措施。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监督法》的实施意见,从把握精神实质、明确监督内容、健全监督机制等八个方面对贯彻实施《监督法》作出明确的规定,细化了实施《监督法》的具体措施。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严格遵循《监督法》的原则和具体规定,并结合人大监督工作实际,不仅出台了贯彻实施《监督法》的若干意见,还陆续制定了《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执法检查的规定》、《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处理办法》、《关于加强为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报告、议案服务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配套文件。这些文件对人大监督工作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依法规范监督工作、实施好《监督法》奠定了良好基础。

(2)规范梳理工作文件。针对《监督法》的一些新规定、新要求,济南、青岛、杭州、宁波等地统一调度,明确分工,要求各专门委员会和有关工作厅(室)对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清理。凡是符合《监督法》规定的,总结提炼进一步深化、细化;凡是不符合《监督法》精神和规定的,进行调整、规范和修正,坚决统一到《监督法》要求上来;凡是《监督法》有规定但还没有做的,就今后如何做及如何做出成效提出具体意见和方案。这样既保证了监督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与《监督法》的要求相一致,又实现了制度上的平稳过渡和顺利对接。

(3)完善监督工作制度。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监督工作流程,明确规定监督工作各个环节及其责任部门、工作要求等,一目了然,操作方便。上海闵行区推行公共预算审查监督制度,囊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查和预算执行监督全过程,尤其是加强预算执行的跟踪问效,有效地规范了预算行为,强化了预算监督。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制定了《关于贯彻实施<浙江省各级人大常委会规范性备案审查规定>的意见》、《关于确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部门及其职责的意见》,对备案审查时间、备案材料、受理机构、审查程序及审查时限等作出了细致规定,规范了备案审查工作。

(三)勇于创新,改进方法,增强监督工作实效。

2015赴上海市、山东省学习考察报告
江西省农业厅赴山东考察报告 第三篇

赴上海市、山东省学习考察报告

按照省委部署,12月6日至12日,由法棠同志带队,13个市(地)和20个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省委省政府学习考察团,赴上海市、山东省学习考察。通过走访沪鲁个市、县(区)及个企业和单位,切身感受了两地的巨大发展变化,学习了好经验和好做法。通过对比,进一步增强了推进我省快发展、大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上海、山东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沪鲁两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一)发展速度快。2015年,上海市、山东省实现gdp分别达到6251亿元和12436亿元,位于全国第7位和第3位,同比分别增长11.8和13.7,分别实现连续12年和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2833亿元和4701亿元,位于全国第5位和第2位,分别增长22和22.7。

今年1-9月,上海市、山东省实现gdp分别达到5305亿元和10575亿元,分别增长14.2和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2513亿元和4596亿元,分别增长23.2和26.6。原创:

今年1-10月,上海市、山东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959亿元和678亿元,分别增长25.2和16.6。

(三)开放步伐大。2015年,上海市、山东省进出口额分别实现1123.5亿元和446.4亿元,位于全国第3位和第5位,分别增长54.7和31.6。上海口岸外贸进出口额达2015亿美元,增长41.2;上海集装箱吞吐量达1128万标准箱,成为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目前上海累计批准外资项目3.5万个,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超过5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入驻上海达28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79家。山东省累计批准外资项目4.3万个,外商直接投资474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山东达110多家。

今年1-10月,上海市、山东省进出口额分别实现1306.5亿美元和488.6亿美元,分别增长43.6和37.1;山东省实际外商直接投资88亿美元,增长56.8。

(四)内在活力强。到2015年末,上海市大中型国有企业完成改制面达72.4,国有经济比重由90年代初的71.9下降到48.4;非公有制比重由90年代初的3.9上升为35.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7;在沪外商投资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400亿元,增长56。山东省有86.7的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9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95国有中小企业实行了多种形式改制;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3;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全年完成增加值594.7亿元,增长44.5。

(五)发展后劲足。2015年,上海市、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为2452.1亿元和5326.7亿元,分别增长12.1和51.7,山东省亿元以上大项目1868个。今年1-9月,山东省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04.5亿元,增长48.7。【江西省农业厅赴山东考察报告】

2015年,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2980.6亿元,比上年增长43.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6.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山东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实现增加值809.4亿元,增长23.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9.6。

(六)居民收入高。2015年,上海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4867元和6654元,均位于全国第1位;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400元和3150元,均位于全国第8位。到2015年末,上海市新增就业岗位46万个,城镇从业人员582.3万人,职工年平均工资27304元;山东省城镇实现就业再就业105.0万人,在岗职工人数757.8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567元。

今年1-10月,上海市、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3965元和7822元,分别增长12.9和12

2015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江西省农业厅赴山东考察报告 第四篇

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海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联合考察组2015年9月29日)

一、基本情况

应台湾有关方面邀请,2015年9月12日至19日,省农业厅组织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人员、休闲农业企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共19人赴台湾考察学习培训。在台期间,考察团分别参观了台北农产品运销公司(中原食品工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台一教育休闲农园、阿里山有机茶叶农场、台南走马濑休闲农场、台南莲花生物科技公司、台南兰花生物科技休闲园区、立康生物科技健康养生有限公司等,听取了台湾企业负责人介绍,并进行意见交换;拜会了台湾休闲农业学会段兆麟博士,参加了段兆麟博士关于“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实践”的培训。活动期间,还与台湾农会、休闲农业协会有关人员、高雄市议会议员等相关人士就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休闲农业用地、休闲农业资金筹措、休闲农业等级评定等问题进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农产品产销体系、台湾农会的作用与地位、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情况等。

培训考察期间,全体人员不仅认真参加有关培训,虚心学习台方经验,而且不断探讨新问题,提出发展新思路。同时,我们与台湾有关企业进行对接,磋商加强琼台农业合作的有关事宜,台湾有关方面建议在海南 “冬交会”上增设台湾休闲农业专馆和农产品加工品专馆,展示台湾农业发展经验和成果,并洽谈投资海南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相关项目,进一步推动琼台农业交流合作。通过培训考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达到了学习交流、(

二、主要收获

1、了解了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历史

80年代初,台湾开始推广以观光、休闲、采摘为主要内容的观光农园。台北市政府率先在木栅推行“观光茶园”计划,标志着政府部门正式开始辅导休闲农业。到了80年代后期,政府又着力推行“农业+旅游业”性质的休闲农业。1990年台湾农委会设立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了对休闲农业支持力度。1992年台湾农委会颁发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规定面积50公顷以上为设置休闲农业区的条件,并编印指导教材,成立相关团体,此后,台湾休闲农业开始蓬勃发展。短短20年时间,台湾农业逐步从传统的种植农业到种植加观光农业,再发展到现代的种植加观光加休闲度假的农业结构,使农业的功能进一步得到了拓展。

休闲农业是台湾近二十年才涌现的一种新兴的农业经营发展形态,它对突破农业发展瓶颈、提高农民收入及繁荣农村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思路,是利用农业及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乡村变成具有教育、游息、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生活空间,满足现代人对休闲生活日益扩大的需求。历经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模式,主要有乡村花园、农家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和牧场以及市民农园、教育农园等,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不仅有上规模的农耕田园、渔业风情、森林旅游、乡野畜牧活动,还有别具特色的农耕教育、生态保育、民宿体验、乡土民俗等休闲活动项目。

【江西省农业厅赴山东考察报告】

其中台南走马濑、台一等规模比较大的休闲农场是最具代表性的类型。台湾休闲农业是由有一定规模的农场主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坚实的第一产业和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业基础上,农业生产需要拓展和发展之际,由农场主和农业生产者自然转向而成,即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如台南走马濑农场,经过被台南农会称之为走过“五级农业之综效经营”才达到如今的规模的,即一级农业:牧草苗圃;二级农业:牧草加工品;三级农业:农业休闲及农场游憩;四级农业:农业体验为主题和农业科教;五级农业:创意性产业及文化展演。依据2015年台湾休闲农业学会进行全面性调查统计的结果,台湾休闲农业的产业规模为1244家,平均每个乡镇市区约有3.8家,提供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休闲农业年产值达到18亿元人民币,已成为台湾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业的主题代表。

2、总结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1)管理机构完善,政府支持力度大。

台湾休闲农业由“农委会”主管,“观光局”和“经建会”协同管理,在“农委会”下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处,各县市也相应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机构,从上到下形成了休闲农业管理和辅导体系。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法规,编制和审批规划,安排资金补助和贷款,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检查和评估,加强与旅游部门的联系等。经“农委会”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受优惠政策,并由“农委会”拨出专项经费,经费一般用于修建从主路到农场的支路、水电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农园、科研、展示厅、科普教育以及组织文化宣传等方面的补贴。

(2)法规制度完善,保证有序发展。

为保证休闲农业有序发展,台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90年代初由“农委会”颁发的《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主要法规内容包括:休闲农业区设立的基本条件(如实施主体、面积、经营内容等)、休闲农业辅导办法、休闲农业标章核发使用要点、休闲农场设置管理要点等。观光局出台了检查评证许可,对休闲农业开创开办实行验证许可制度。台湾经过土地改革后,农民的土地大多都是私有化,农场主在自己的土地上经营休闲农场,经营项目经过台湾农委会的严格审批后,休闲农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允许占项目建设总面积:一般来说一些小规模的采摘、休闲型的占5%左右,综合休闲类型的占10%左右,农委会认定的大型示范企业占20%左右。2001年又出台了“国民旅游卡”消费政策,设立国民休闲消费特约店,鼓励和支持把政府公务活动安排到休闲观光农业点,同时把公务员的年休假制度与到休闲观光农业消费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够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使游客享受法规赋予他们的优惠,拉动民众的旅游消费,另一方面又能够使休闲观光农业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休闲农业快速发展。政策还规定把休闲农场作为中小学生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基地,有计划安排中小学生到休闲农场学习和体验生活。

(3)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的作用。

为了加强对休闲农业的指导、服务和管理,台湾于1998年成立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协会是由休闲农业经营业主组成的人民团体,是联结产、官、学界的桥梁,兼负着休闲农业发展的使命。协会接受“农委会”委托,致力于休闲农业的法规制定、资源整合、资讯传递、产业辅导、行销推广、环境保护及农村文化的传承、发扬等工作,促进休闲农业产业化,提升休闲农业竞争力,扩大农村就业机会。在开展具体工作中,协会制订出各种辅导策略及执行方案,协助辅导从事休闲农业管理及服务人员,提升经营企业的服务品质、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推动整合营销等,同时肩负起社会教育的责任,对整个休闲农业产业的规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高度重视休闲农业规划和检查评证。

台湾对休闲农业进入门坎要求非常严格,2015年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已达到1244家,但经过农委会、观光局准设许可的只有456家。“农委会”与协会合作推动休闲农业的检查和评证,并颁发认证标志。“农委会”规定,对准备发展休闲农业的景点,需聘请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与评估,通过详细的规划设计,并由乡村社会、社会心理、民俗文化、景观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园艺环境工程、旅游观光、农村建设、地政等各个方面有关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组成“休闲农业咨询小组”,执行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决策咨询。台湾休闲农业检查评证分别以核心特色、园区规划、创意运用、解说与行销、组织与人力管理、环境与景观管理、社区参与、观光资源等八项进行评证。对获得评审核定的休闲农业区,均由“农委会”认定挂牌经营,并提供资助经费,用于相关设施的配套建设。台湾对休闲农业发展既持鼓励支持态度,又强调法制管理,使企业依法经营,既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又限制和制约了一部分人利用休闲农业的名义,进行超范围建设和经营,有力地保证了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5)系统开展休闲农业宣传促销活动。

台湾较重视对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和品牌打造,各旅游景区企业则密切配合,形成高效率的旅游营销网络。通过网络信息,游客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了如指掌”。台湾休闲农业网站内容主要有:新闻发布、景点介绍、游区地图、旅游路线推荐、住宿餐饮服务、留言系统,乃至网上定房、定门票服务等。促销手段也较为多样化,在机场、车站设置统一识别标志的旅游服务中心,向游客推介旅游路线、景点;利用国际互联网开展旅游宣传和电子商务;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编印“台湾休闲农场”观光旅游地图,各景区点都有自己编印的主题特色宣传画册。

(6)强化园区产品深度开发与推广。

台湾休闲农业十分注重企业园区的产品开发,根据企业的特点特色研发出自己的主导产品、系列产品、创意精品,如中原食品工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蔬菜、水果系列产品、台一教育休闲农园的蜂蜜系列产品、阿里山有机茶农场的茶系列产品、走马濑休闲农场的牧草系列产品、莲花生物科技公司的莲花系列产品、兰花生物科技休闲园区的兰花系列产品、立康生物科技健康养生有限公司医药系列产品等,食品、用品、药品、保健品、旅游纪念品,让游客目不暇接;做工上乘、质量保证、包装精美、携带方便,使游客爱不释手。企业本着一乡一品牌一产业的经营理念,成功深度挖掘企业产品、研制、开发,增加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带动了商品的发展,延长了产品链条,增加了企业收入,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

(7)注重景点导游培训。台湾休闲农业十分注重对景点、产品导游的培养,景点和产品解说是台湾休闲农业的一个亮点。

不论你是10人的游览团,20人的游览团,还是30人的游览团,景点导游总是十分负责任的尽情解说。矫健的身板,热情的笑脸,丰富的知识,清晰的吐字,纯正的台音,流利的话语,娴熟的解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跟游客互动,为游客服务,随时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台湾休闲农业的导游是农会要求企业选派到专门的培训机构严格培训,取得导游证书才能上岗的。台湾休闲农业景点经久不衰,除了严格精致的管理之外,还与能拥有一支训练有素本领过硬的景点导游是分不开的。

三、启示与建议

纵观台湾休闲农业20多年的发展经验,结合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起步建设阶段,相比之下,得到一些启示与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是做好海南休闲农业的前提条件。

台湾政府部门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宣传,包括政策宣传、景点整体形象宣传、休闲旅游线路宣传、特色产品宣传等。建议: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加大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宣传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2)完善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是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台湾休闲农业从起步、发展、壮大到今天的强大,每一步都是在“农委会”、“农会”以及“休闲农业协会”的引领、监督、呵护下完成的。我省虽然率先于全国成立“省休闲农业发展局”,但仍然挂牌省乡镇企业局,大部分市县都没有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建议:省政府将省休闲农业发展局作为省农业厅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配备专门的工作班子和人员,专门负责全省休闲农业发展行政管理工作。省农业厅可成立“省休闲农业管理服务中心”负责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发展规划等事业性的工作,市县各级政府部门成立相对应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工作班子和人员,专门负责休闲农业行政管理工作,打破目前市县休闲农业管理职责不明,分工不清的局面。同时加快成立“省休闲农业协会”作为政府联系企业的纽带和桥梁,加强行业的自律,共同推动休闲农业发展。

(3)制定政策法规,规范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为保证休闲农业有序发展,台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内容包括:休闲农业区设立的基本条件,休闲农业辅导办法、休闲农业标章核发使用要点、休闲农场设置管理要点等。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从一开始就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政策法规,当务之急是省政府应尽快出台《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若干意见》,从企业基本条件、土地使用、资金扶持、税收缴纳、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人员培训、经营管理等方面给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范和优惠扶持。土地使用,是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首要条件,在用地上建设硬性设施占地比率,要借鉴台湾的经验,不同类型分别对待,适当放大比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土地使用用途要借鉴台湾的做法,做出在不改变土地使用用途硬性规定的前提下,租赁、承包期可适当放宽到50年。资金投入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保证,借鉴台湾休闲农业资金投入与资金投入使用办法,建议海南政府部门设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发展基金,每年投入一定资金用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补贴。

(4)做好发展规划是稳步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

台湾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与台湾政府部门长期注重休闲农业的规划是密切相关的。目前,海南休闲农业仍处在自发发展的起步阶段,与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初期相类似。因此,建议借鉴台湾经验,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作全面调查研究,摸准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优势、潜力和特点,理清发展思路,编制全省近期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将纳入国际旅游岛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市县也要根据本地区的优势特色做好规划工作,形成省、市县、乡镇三级一体的规划蓝图。策划规模项目,突出特色,合理布局,避免雷同,避免走弯路,稳步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5)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是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由于起点不同,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方面要借鉴台湾的发展经验,另一方面是发挥自己的优势:

一是201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指出“积极推动热带特色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制定实施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支持计划,建设示范基地,拓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空间”,是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好机遇。

二是海南省委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打造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实施“绿色宝岛大行动”,“建设美丽乡村”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最好的切入点。

三是自然环境优越,区位优势突出,农业发展条件良好;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完备;民族文化丰富,海南有汉、黎、苗、回、壮等37个民族;旅游业发达,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力支撑。

四是文明生态村建设比较完善、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

五是奇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源泉资本。总之要充分挖掘利用各地区各市县各乡镇独特品牌优势,打造“一乡一品牌一产业”,“一县多品牌多产业”的格局,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气候中,抓住机遇,突出特色,快速发展。

(6)以“农”为本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

台湾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规定,规划休闲农业区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我们考察的台湾企业,无不是以发展农业为依托的。建议海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做好定位,以农业为本,以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为目的。发展“三生”(生产、生活、生态),服务“三农”(农村、农业、农民)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根本,单有“休闲”,没有“农业”,不是休闲农业。要充分利用各种农业资源,采取“公司+农民”、“公司+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发展农业生产,调整结构,促进增长、增加收入,同时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实施“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新格局,实现共赢。

(7)坚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从80年代发展至今天,台湾休闲农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除了有一个强有力的严密的管理机构,一套切合实际政策措施支持以及一个因地制宜的合理规划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台湾休闲农业始终坚持了可持续发展,坚持自己的特色,坚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坚持以创意产品支撑。因此,建议海南定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一定要与大宗鲜活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区别开来,突出创意产品,在精致品牌特色上做好文章。继续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评定活动和休闲农业创意产品大赛等活动。

(8)建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才培训体系。

借鉴台湾休闲农业产学研相结合和人才培养的做法,建议各级主管部门要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和经营人才的培养,重点加快创业型人才培训,将休闲农业技能人才培训纳入阳光培训工程,组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与服务知识、风土人情知识、诚信意识及行业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提高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整体素质。

(9)加强两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互动交流。

台湾发展休闲农业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刚起步的海南休闲农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学习借鉴。建议:一是同台湾休闲农业协会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双边交流。邀请台湾的专家学者和经营者来琼指导和交流,同时派遣我方不同层次的团体、人员赴台考察学习,研究借鉴台湾成功的经验,指导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二是策划建立若干个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项目,引进一批有经验有实力的台资企业投资创业,以点带面推动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三是建议每年的“冬交会”邀请台湾相关休闲企业参展,让海南人民感受和认识台湾休闲农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四是制定有关政策保证台商在海南投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权益,在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通关检验检疫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政策,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来琼投资台商提供更多方便,从而加速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台湾休闲农业联合考察组:邢诒铁、张洪波、张洪溢、文彤明(执笔:文彤明)

2015年9月29日

2015省农村新闻宣传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江西省农业厅赴山东考察报告 第五篇

文章标题:省农村新闻宣传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湖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也是我国新闻业最为发达的省(市)之一。在省委宣传部和省农业厅的指导与支持下,我们最近对湖北省农村新闻宣传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深入到钟祥市、郧西县、浠水县、宜昌县几个有代表性的县(市)农村进行考察。我们的结论是:湖北农村新闻宣传工作发展步伐较快,形势较好,对湖北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面对21世纪农村发展的需要出发,目前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相应的对策,使全省农村新闻宣传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湖北农村新闻宣传工作的现状我们这里所说的“农村新闻宣传工作”主要指县(市)以下的新闻宣传工作以及省地(市)新闻媒介对县(市)以下的广大农村所进行的新闻宣传。研究的重点是县(市)报社,县(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在农村的宣传情况及其实际效果。报纸是农村新闻宣传最重要的工具。湖北省是报业比较发达的省市,有一个非常完整的面对农村进行新闻宣传的报纸体系,主要有《湖北日报》、《湖北农民报》、《湖北科技报》、《农民之友报》,此外有各地(市)报,但最为主要的还是县(市)报。湖北省是县(市)报最为发达的省(市)之一。早在1956~1958年,全省各县相继办起了县报(1968年经济调整时全部停刊),粉碎“四人帮”以后,湖北省在全国最先恢复了县报。截止目前,全省共有县(市)报45家,其中有正式刊号的22家,期发行数51.5万份,县报工作人员约1000人。县(市)报总数在全国居第5位,仅次于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广播是湖北农村新闻宣传最为普及的工具。1980年以前全省尚无一家县(市)广播电台,现在全省有县(市)广播电台58座。有县、区、乡、镇广播站1974个,比1980年减少458个。拥有为广播服务的中短波发射台、调频发射台123座,比1980年增加103座,广播农村人口覆盖率为64。全省农民拥有收音机1005.85万台,比1980年增加6.8。全省广播节目总套数78套,比1980年增加11套。平均每天播音616小时,比1980年增加525小时。农村广播队伍达3000多人。电视是农村最受欢迎的宣传工具。现在全省有电视台56座,其中县市电视台40座,农村电视机拥有量79728万台,比1980年增加797,电视农村覆盖率达63.5。全省电视节目总套数58套,比1980年增加57套,平均每周播出总时数2661小时,比1980年增加2649小时,其中农村专题节目播出总时数28小时,比1980年增加27小时。在地市县电视台工作的总人员2338人,占全省电视工作总人数的85。

“六五”到“八五”期间,全省累计广播电视固定资产投资额达3.52亿元。先后完成龟山广播电视发射塔、4条微波干线(全长2000公里,有98个站)、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等主要工程,使全省广播电视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二、湖北农村新闻宣传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在省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全省农村新闻宣传的指导思想明确,即紧密联系我省农村工作实际和广大农民的思想、生活实际开展新闻宣传工作,为当地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当地农民服务。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全省农村新闻宣传的内容比较集中:1.突出农村中心工作的宣传紧跟党委、紧跟中心工作,为当地党委中心工作服务,这一点在全省各县(市)报社,县(市)广播电台、电视台非常明确。正因为如此,各县市党委认为,当地的报纸、电台、电视台至今仍是他们得心应手的宣传工具,对当地的新闻宣传工作比较满意。2.突出党的农村政策的宣传农村政策宣传在整个农村新闻宣传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各县(市)报、电台和电视台联系当地实际开辟专栏和专题节目,宣传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党的各项农村政策。如重视农业、办好农业的政策,农村产业调整的政策,党和国家的粮、棉收购政策,党的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带动大家共同致富的政策,等等,效果较好。例如,关于我省农业产业化方面的新闻宣传成效就十分显著。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民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之后的又一新的创举,是促进农村经济“第二次飞跃”的战略选择。我省是全国较早大规模宣传农业产业化的省市之一。《湖北科技报》早在1996年3月1日就开展这一宣传,先后分为三大战役,到目前先后发表农业产业化的社论、消息、通讯、照片近200件。其中社论《以科技进步推动农业产业化》(载该报1996年12月31日头版)获1996年度湖北新闻奖一等奖。《襄阳日报》在1997年7月进行了“九龙闹襄阳”的系列报道,对全县农业产业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再如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这个政策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地县(市)报、台均联系当地实际进行了有效的宣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1997年,襄阳县28个乡

2015关于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江西省农业厅赴山东考察报告 第六篇

文章标题:关于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农业局

(2015年5月)

根据省农业厅通知要求和市委领导批示,为掌握全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进一步加快鲁南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我们组织专门力量,采取全面统计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就全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一、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全市国土面积1.1万KM2,总人口8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6万人,耕地783万亩。201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8亿元,占鲁西南五市的29.5%;粮食、棉花、油料、水果、肉类产品、淡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395.14万吨、15万吨、27.8万吨、152.08万吨、75.35万吨、30.92万吨,分别占鲁西南五市的25.2%、34.7%、16.7%、18.1%、32.2%、55.0%;农民人均纯收入4590元,列五市第三位。——是山东省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和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微山麻鸭、金乡大蒜、鱼台大米、北方落叶大乔木的集中产区,常年粮食产量占全省的1/10,淡水产品产量占全省的1/4。——也是全国最大的大蒜种植、淡水产品养殖和味精、氨基酸、淀粉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经济占比水平,决定了——在鲁西南五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核心作用。近年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着眼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和理念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推进战略,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推进力度,全市农产品加工水平快速提升,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生产基地不断膨胀,龙头带动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据调查统计,到2015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85家,年销售收入达到369.7亿元,实现利税33.8亿元,出口创汇4.34亿元。其中,规模较大、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较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各类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达到64家,企业员工6.13万人,拥有固定资产85.67亿元,销售收入达到212.76亿元,年出口创汇2.51亿美元,实现利税18.86亿元。年销售收入和出口创汇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量的57.5%和57.8%。按加工原料来源分类,其中粮食加工13家,棉花加工5家,油料加工3家,瓜菜加工8家,造纸和木材加工7家,畜禽产品加工12家,乳制品加工3家,水产品加工3家,中药材、食用菌、甜叶菊、杞柳等其它加工10家;按级别分类,其中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18家,市级40家,市级以下4家;按销售收入规模分类,1200-5000万元19家,5000-10000万元13家,亿元以上32家。从调查的情况看,全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农产品加工领域不断拓宽。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食品加工为主导,以油料、棉花、畜禽产品、水产品、木材加工为骨干的农产品加工经营格局。农产品加工领域不断拓宽、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由过去以粮食、棉花、油料为主的种植业领域,逐步向瓜菜、畜禽产品、乳制品、木材、水产品以及中药材、食用菌、甜叶菊等特种种植和养殖大农业领域拓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由初级产品、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系列加工延伸。像蒙牛、维维、华龙、华丰、正龙、白象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集团,已进入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二是农产品加工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推进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加快发展,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加工规模不断膨胀。全市64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平均固定资产规模达到1.34亿元,平均销售收入达到3.32亿元。以菱花集团、雪花生物化工公司为主的玉米系列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玉米56万吨;以鲁王集团、利生集团、鲁宝集团和华龙集团、白象集团为龙头的小麦系列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小麦120万吨;以利丰公司为主的淀粉系列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淀粉7万吨;以华仙公司、奥星公司为主的甜叶菊加工企业,年生产甜菊糖1000吨;以兖州绿食品公司、邹城呱呱鸭制品公司为加工龙头的肉鸭加工企业,规模快速膨胀,加工能力迅速提升,年宰杀分割肉鸭3200万只。兖州市绿源食品公司今年投资1亿元新上年加工4000万只肉鸭生产线一条,使肉鸭年加工规模达到6000万只,年销售收入可达到7亿元。三是农产品加工水平不断提升。立足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着眼市场需求,企业不断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术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支部纪检委员述职报告【6篇】
  • 巡察整改报告范文(通用9篇)
  • 被巡察单位党组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企业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2022年范文(...
  • 2023年个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 被巡察单位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关于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整改落实...
  • 学校德育工作亮点汇报(通用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