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2015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8-12    阅读:

篇一:2015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
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园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5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行业发展调研

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56338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2015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行业发展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 1563381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6750 元 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4006-128-668、010-66181099、66182099 传真:010-66183099

Email: kf@Cir.cn

网上阅读:

ianZhuangFenXiQianJingYuCe.html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文化创意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势头强劲,截至2014年已有近2000个文化产业园建成,还有近万个正在筹建或直接更名的产业园区。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行业发展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认为:从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的原动力及其功能来看,目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主要有政策导向型、艺术家主导型、开发商主导型、资源依赖型、成本导向型及环境导向型六种。不过这六种类型有时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互相交叉和转换形成复合式的园区发展模式。

在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了各种问题。因此,在各园区发展中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商业模式。近年来已有部分园区在创新商业模式上有诸多积极的尝试,这些商业模式的创新,推进了园区盈利模式与投融资模式的多元化,也为园区找到了合适的运营方式。

《2015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行业发展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市场的分析由大入小,从宏观到微观,以数据为基础,深入的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园行业在市场中的定位、文化创意产业园行业发展现状、文化创意产业园市场动态、文化

创意产业园重点企业经营状况、文化创意产业园相关政策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园产业链影响等。

《2015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行业发展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还向投资人全面的呈现了各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司和文化创意产业园行业相关项目现状、文化创意产业园未来发展潜力,文化创意产业园投资进入机会、文化创意产业园风险控制、以及应对风险对策等。 正文目录

第一章 2012-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1.1 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基本特征 1.1.1 产生背景 1.1.2 概念界定 1.1.3 基本特征 1.1.4 产业链条

1.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环境要素 1.2.1 创业环境 1.2.2 资源环境 1.2.3 市场环境 1.2.4 人才环境

1.3 2012-2015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1.3.1 整体发展态势 1.3.2 运行特点分析 1.3.3 示范建设情况 1.3.4 经济社会效益 1.3.5 成功经验及影响

1.4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形态分布 1.4.1 园区总数及其分布

1.4.2 园区类型构成状况 1.4.3 园区区域分布格局

1.5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政策环境 1.5.1 产业政策综述 1.5.2 法规性文件 1.5.3 规范性政策 1.5.4 调控性政策

1.6 2015-2020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前景与趋势分析 1.6.1 发展前景预测 1.6.2 未来趋势分析

第二章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商业模式概述 2.1 商业模式理论研究 2.1.1 概念解析 2.1.2 要素结构 2.1.3 战略意义

2.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运营模式形成机理 2.2.1 外在动因 2.2.2 内在动因 2.2.3 综合分析

2.3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发模式分类 2.3.1 政策导向型园区 2.3.2 艺术家主导型园区 2.3.3 开发商导向型园区 2.3.4 资源依赖型园区

篇二:2015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
2015统计分析报告

2015统计分析报告

第1篇:统计考试统计分析报告

【2015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

一、K市2015年上半年CPI运行情况;2015年上半年,K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为10;上半年K市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指数为99、9%,环比;上半年K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指数为102、1%,累;2、1%,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与;上半年K市各月同比变动情况:;表1;从上表可看出,上半年1—6月

统计分析报告

(K市2015上半年CPI运行分析报告)

一、K市2015年上半年CPI运行情况

2015年上半年,K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为101、8%,同比上涨1、8%,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低于S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七涨一跌",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居住价格上涨2、2%;

上半年K市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指数为99、9%,环比下降0、1%;

上半年K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指数为102、1%,累计上涨

2、1%,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与S省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上半年K市各月同比变动情况:

表1

从上表可看出,上半年1—6月价格呈前高中低后高的W型走势,月度涨幅的高点出现在第一季度,1月份就达到上半年"峰值",随着新涨价因素的消失,以及平抑物价的各 项有关措施的有效实施,从2月份开始,物价逐步走低,4月份同比为上半年最低。 上半年K市各月环比变动情况:

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上半年环比价格涨少跌多,2个月上

涨1个月基本持平3个月下降,受节日等因素影响,1月份环比最高,随着影响上涨因素的消失,3月份也成为上半年年回落幅度最大的一个月,环比下跌1%。

二、影响K市CPI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2015年上半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7%,对居民消费价

格变化影响度为54、1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93个百分点; 衣着价格同比上涨0、9%,对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影响度为

4、8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8个百分点;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8%,对居民消【2015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

费价格变化影响度为2、8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5个百分点;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同比上涨0、9%,对居民消费价

格变化影响度为4、4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8个百分点; 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上涨1、4%,对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影

响度为8、3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4个百分点;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0%,对居民消

费价格变化影响度为7、9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4个百分点; 居住价格同比上涨2、2%,对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影响度

为18、5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2个百分点;

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6%,对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影响度

-1、1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02个百分点。(见表2、图1) 2015年上半年K市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比指数带动CPI涨跌幅度

及对CPI变化的影响度

表3

图1

(二)新涨价因素和翘尾因素对K市CPI影响

据测算,2015年K市全年新涨价因素为0、3个百分点,翘尾因素为1、2个百分点。受新涨价因素和翘尾因素影响,2015年K市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为101、78%,同比上涨1、78%。

三、食品价格对K市CPI的影响

上半年,K市食品价格在八大类商品服务价格中涨幅最大,对总指数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7%,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0、9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类价格有所下降,上半年环比指数为95、6%,环比下降4、4%。鲜瓜果类价格涨势较足,上半年鲜瓜果价格环比指数为103、9%,同比上涨3、9%。影响上半年食品价格指数上涨的其中一个因素是受春节因素影响较大,鲜菜鲜果价格涨幅明显,由于年初正值我国传统的春节期间,节日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再加上天气寒冷、成品油价格上调造成流通成本的

增高,鲜菜、鲜瓜果、水产品等食品环比价格均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如鲜菜类,2015年1月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1、1%,为上半年最高涨幅。

四、针对K市下半年稳定CPI的建议

一、应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明确价格异常波动的等级,完善价格异常波动预案,确保价格出现异动能够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稳定社会预期;着力贯彻各项调控物价措施的落实,继续重视和做好粮、油、菜、肉的生产供应。继续保持粮食丰收增产,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稳定生猪生产,保证食用油市场供应,提高应对气候等异常因素对生产、流通影响的能力。

二、加强对市场的监测,控制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操纵市场价格的不法商贩,确保2015年下半年商品物价不出现剧升;在推进改革资源型产品价格的同时,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居民收入,做好生活保障,应逐步探索建立居民价格指数上涨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相衔接的联动机制,力争将价格上涨给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

第2篇:2015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

一、药品流通行业发展概况

(一)发展概述

2015年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15年)》的指导下,行业结构调整效果逐步显现,发展方式不断优化,行业集中度和流通效率均有所提升,企业基于现代医药物流和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业务取得新突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规模与经济效益稳步增长,总体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二)运行分析

1、整体规模

2015年,药品流通市场规模稳步提高。全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13036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2607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2%,增幅回落4个百分点。

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63万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3107家,下辖门店15、26万个;零售单体药店27、11万个;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42、37万个。

2、效益情况

2015年,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873亿元,同比增长17%,增幅回落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02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回落0、5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6、7%,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平均费用率5、1%,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平均利润率1、7%,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3、销售品类与对象结构

按销售品类分类,药品类销售居主导地位,销售额占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的73、8%;其次为中成药类,占15、2%;中药材类占3、6%,医疗器械类占3、3%,化学试剂类占1、2%,玻璃仪器类占0、1%,其他类占2、8%。

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典型样本城市零售药店2015年品类销售统计,零售药店销售额中的药品(包括化学药品、中成药和中药饮片)销售占主导地位,占零售总额的77、6%;非药品销售占22、4%。

按销售对象分类,2015年对批发企业销售额为5620亿元,占销售总额的43、1%,比上年降低2个百分点;纯销(包含对医疗终端、零售终端和居民的销售)为7415亿元,占销售总额的56、9%,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

4、销售区域结构

2015年,全国六大区域销售总额比重分别为:华东39、2%、华北18、7%、中南20、7%、西南12、4%、东北5、3%、西北3、7%;其中华东、华北、中南三大区域销售额占到行业销售总额的78、6%,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2015年,销售额居前10位的省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山东、重庆、天津和四川,10省市销售额占全国销售总额的64、6%,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5、所有制结构

规模以上药品流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246亿元,占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的63、3%,实现利润115亿元,占直报企业利润总额的57、1%;股份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546亿元,占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的25、8%,实现利润59亿元,占直报企业利润总额的29、3%。此两项数字说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占居行业发展的主导地位。

6、配送结构

2015年,药品批发直报企业商品配送货值8087亿元,其中自有配送中心配送额占80、2%,非自有配送中心配送额占19、8%,非自有配送中心配送额同比增加1、6个百分点;物流费用96亿元,其中,自主配送物流费用占81、9%,委托配送物流费用占18、1%,委托配送物流费用占比与上年基本持平。物流费用占企业三项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额的16、4%,与上年相比降低了1、5个百分点,占营业费用的比例为30、5%,与上年相比增加了0、7个百分点。

7、行业资本运作情况

药品流通企业虽属于传统行业,但由于未来存在巨大的整合空间,所以资本市场也给予了较高的估值水平,剔除海王星辰、桐君阁和南京医药三只市盈率较高的公司之后,其余十二家公司的市盈率平均在35倍左右。

按照2015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计算,15家药品流通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和为1885、04亿元,其中百亿市值以上的企业有6家,分别是国药控股、上海医药、九州通、国药一致、华东医药和中国医药,其中国药控股和上海医药的市值超过400亿元。

2015年,药品流通上市公司的投资并购活动仍然十分活跃,并购企业数量达到66个,涉及金额54亿元,在医药类上市公司兼并重组数量上连续4年居首位。

8、对GDP、税收和就业的贡献

2015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3、44万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6、22万亿元。全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0%,均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

2015年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纳税额48、96亿元,全行业从业人数约为500万人。

二、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2015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

(一)药品流通市场规模增速趋稳

2015年全国总人口持续增长,自然增长率为4、92‰,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4、9%,人口结构的变化为药品流通市场的增长提供了稳定的市场环境。同时,2015年各级政府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者的每人每年补助标准由2015年的240元提高到280元,扩大了对这部分经济支付弱势人群的医疗保障程度,为药品使用提供了增长基础。基层医改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同时进行了配套的综合改革,初步建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有利于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医保对医药卫生支出的控制政策更加严格,基层医疗机构用药规模的增幅也逐步趋于稳定,药品终端销售将处于平稳增长的阶段。2015-2015年药品销售市场规模总体虽呈增长态势,但增速已从24、6%逐步递减到16、7%。

(二)大型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

从增长速度来看,前100位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1%,其中前10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9%,前50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9%,均超过行业增长的平均水平。

年度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的药品批发企业有12家,比上年增加2家;50-100亿元的有11家,比上年增加4家;10-50亿元的有75家,比上年增加1家。

从行业市场占有率来看,2015年前100位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为64、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前三位药品批发企业占29、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的批发企业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4、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50-100亿元之间的批发企业占6、4%,与上年基本持平,10-50亿元之间的批发企业占13、1%,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

(三)药品零售市场结构调整缓慢

2015年药品零售市场规模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但由于更多医疗机构实施药品零加成政策削弱药店价格优势、医院药房社会化低于预期、医药电商快速增长挤压市场空间等原因,使得药店传统业务增长空间收窄,零售市场规模扩张放缓。

据统计,2015年前100位药品零售企业销售额占零售市场总额的28、3%。其中前5位企业占9、0%,前10位企业占14、4%,前20位企业占18、5%,前5位企业、前10位企业、前20位企业以至前100位企业占零售市场总额比重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前100位药品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底线为1、32亿元,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16家,其中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有3家,30-40亿元的有4家,20-30亿元的有3家,10-20亿元的有6家。零售药店连锁率为36、0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四)现代医药物流建设投入持续扩大

随着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先后颁布医药物流的行业标准和新版GSP,2015年各药品流通企业继续加大在物流建设上的投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业务。据统计,直报企业自有配送中心数量同比增长8、4%,自有配送中心仓储面积同比增长9、9%。一些最新物联网技术和高位货架、PTL(Pickingtolight-电子标签拣货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高科技产品得到广泛应用。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九州通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大型企业,逐步建立起

全国医药物流分销配送网络;一批区域性龙头企业也同样拥有了区域物流中心枢纽及区域配送中心网络,最后一公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得以完善。

(五)创新型业务模式呈现多样化

面对市场高度同质化的竞争局面,药品流通企业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发展多种营销及服务模式。对上游供应商,提供个性

化和差异化服务,与其共同开发市场;对下游客户,开展医院药品供应链创新服务,采取提供增值服务、二维条码建设、药房合作等模式。同时,自身也发展了专业分销、高端药品直送、深度分销等商业模式。

据统计,2015年在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中,具有第三方医药物流资质的批发企业有80家;具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颁发的开展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确认文件的专业医药物流企业有62家;开展物流延伸服务的企业有51家;承接药房托管的企业有48家;承接医院药库外设的企业有14家。2015年8月,商务部组织专家遴选了47个代表性较强、效果较好的医药物流服务延伸项目,作为第一批医药物流服务延伸示范项目向全行业推广,引导医药物流服务延伸向更高层次发。

(六)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速

2015年是药品电子商务平台加速发展的一年。具有条件的一些公司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整合业务渠道,向供应链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实现了线上与线下业务经营的共同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具有互联网交易资质的企业共有202家,与上年末相比增加85家,其中B2B(与其他企业进行药品交易)53家、B2C(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138家,第三方平台11家。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中,拥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有53家,2015年网上交易额超过千亿元,其中B2B交易额占比超过90%。

三、2015年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2015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

进入2015年,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均面临增长放缓的压力,预测药品流通行业销售增幅将继续趋缓,行业微利化的特征将成为常态;但政府对医药卫生投入加大、全民医保、人口老龄化、单独二胎放开、慢病需求增大、人均用药水平提高以及大健康领域消费升级等利好因素,都会对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2015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保持持续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大中企业将继续加快兼并重组的步伐,批零一体化药品流通业态结构逐渐主导医药市场。同时,伴随着医药物流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药品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融合的速度将会加快。医药市场高度同质化的竞争局面,将倒逼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进入全面提升软实力的时代。

(一)企业的兼并重组仍将持续

2015年结构调整仍是行业改革发展的主线。药品流通行业主管部门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国发[2015]14号文)为契机,将继续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提高行业集中度,鼓励药品流通企业利用产业基金、上市融资、引进外资等多种方式加快兼并重组步伐,努力提高行业组织化水平,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同时,2015年6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既提高了对企业经营质量管理要求,增强了流通环节药品质量风险控制能力,又推动了大型医药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对小散企业的兼并重组。一些小散企业将被兼并,或被削减经营范围,或转型为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企业,或被淘汰出局,使得药品流通领域中散、小、乱等现象得到一定的遏制。

(二)现代医药物流网络将进一步健全

在商务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15年)》的引导下,随着行业集中

篇三:2015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
2015统计分析报告

第1篇:统计考试统计分析报告

一、K市2015年上半年CPI运行情况;2015年上半年,K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为10;上半年K市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指数为99、9%,环比;上半年K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指数为102、1%,累;2、1%,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与;上半年K市各月同比变动情况:;表1;从上表可看出,上半年1—6月

统计分析报告

(K市2015上半年CPI运行分析报告)

一、K市2015年上半年CPI运行情况

2015年上半年,K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为101、8%,同比上涨1、8%,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低于S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七涨一跌”,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居住价格上涨2、2%;

上半年K市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指数为99、9%,环比下降0、1%;

上半年K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指数为102、1%,累计上涨

2、1%,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与S省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上半年K市各月同比变动情况:

表1

从上表可看出,上半年1—6月价格呈前高中低后高的W型走势,月度涨幅的高点出现在第一季度,1月份就达到上半年“峰值”,随着新涨价因素的消失,以及平抑物价的各

项有关措施的有效实施,从2月份开始,物价逐步走低,4月份同比为上半年最低。

上半年K市各月环比变动情况:

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上半年环比价格涨少跌多,2个月上

涨1个月基本持平3个月下降,受节日等因素影响,1月份环比最高,随着影响上涨因素的消失,3月份也成为上半年年回落幅度最大的一个月,环比下跌1%。

二、影响K市CPI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2015年上半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7%,对居民消费价

格变化影响度为54、1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93个百分点;

衣着价格同比上涨0、9%,对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影响度为

4、8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8个百分点;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8%,对居民消

费价格变化影响度为2、8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5个百分点;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同比上涨0、9%,对居民消费价

格变化影响度为4、4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8个百分点;

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上涨1、4%,对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影

响度为8、3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4个百分点;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0%,对居民消

费价格变化影响度为7、9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4个百分点;

居住价格同比上涨2、2%,对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影响度

为18、54%,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2个百分点;

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6%,对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影响度

-1、12%,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02个百分点。(见表2、图1)

2015年上半年K市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比指数带动CPI涨跌幅度

及对CPI变化的影响度

表3

图1

(二)新涨价因素和翘尾因素对K市CPI影响

据测算,2015年K市全年新涨价因素为0、3个百分点,翘尾因素为1、2个百分点。受新涨价因素和翘尾因素影响,2015年K市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为101、78%,同比上涨1、78%。

三、食品价格对K市CPI的影响

上半年,K市食品价格在八大类商品服务价格中涨幅最大,对总指数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7%,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0、9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类价格有所下降,上半年环比指数为95、6%,环比下降4、4%。鲜瓜果类价格涨势较足,上半年鲜瓜果价格环比指数为103、9%,同比上涨3、9%。影响上半年食品价格指数上涨的其中一个因素是受春节因素影响较大,鲜菜鲜果价格涨幅明显,由于年初正值我国传统的春节期间,节日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再加上天气寒冷、成品油价格上调造成流通成本的

增高,鲜菜、鲜瓜果、水产品等食品环比价格均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如鲜菜类,2015年1月价格指数环比上涨11、1%,为上半年最高涨幅。

四、针对K市下半年稳定CPI的建议

一、应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明确价格异常波动的等级,完善价格异常波动预案,确保价格出现异动能够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稳定社会预期;着力贯彻各项调控物价措施的落实,继续重视和做好粮、油、菜、肉的生产供应。继续保持粮食丰收增产,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稳定生猪生产,保证食用油市场供应,提高应对气候等异常因素对生产、流通影响的能力。

二、加强对市场的监测,控制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操纵市场价格的不法商贩,确保2015年下半年商品物价不出现剧升;在推进改革资源型产品价格的同时,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居民收入,做好生活保障,应逐步探索建立居民价格指数上涨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相衔接的联动机制,力争将价格上涨给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

第2篇:2015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

一、药品流通行业发展概况

(一)发展概述

2015年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15年)》的指导下,行业结构调整效果逐步显现,发展方式不断优化,行业集中度和流通效率均有所提升,企业基于现代医药物流和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业务取得新突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规模与经济效益稳步增长,总体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二)运行分析

1、整体规模

2015年,药品流通市场规模稳步提高。全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13036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2607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2%,增幅回落4个百分点。

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63万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3107家,下辖门店15、26万个;零售单体药店27、11万个;零售药店门店总数达42、37万个。

2、效益情况

2015年,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873亿元,同比增长17%,增幅回落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02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回落0、5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6、7%,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平均费用率5、1%,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平均利润率1、7%,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3、销售品类与对象结构

按销售品类分类,药品类销售居主导地位,销售额占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的73、8%;其次为中成药类,占15、2%;中药材类占3、6%,医疗器械类占3、3%,化学试剂类占1、2%,玻璃仪器类占0、1%,其他类占2、8%。

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典型样本城市零售药店2015年品类销售统计,零售药店销售额中的药品(包括化学药品、中成药和中药饮片)销售占主导地位,占零售总额的77、6%;非药品销售占22、4%。

按销售对象分类,2015年对批发企业销售额为5620亿元,占销售总额的43、1%,比上年降低2个百分点;纯销(包含对医疗终端、零售终端和居民的销售)为7415亿元,占销售总额的56、9%,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

4、销售区域结构

2015年,全国六大区域销售总额比重分别为:华东39、2%、华北18、7%、中南20、7%、西南12、4%、东北5、3%、西北3、7%;其中华东、华北、中南三大区域销售额占到行业销售总额的78、6%,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2015年,销售额居前10位的省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山东、重庆、天津和四川,10省市销售额占全国销售总额的64、6%,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5、所有制结构

规模以上药品流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246亿元,占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的63、3%,实现利润115亿元,占直报企业利润总额的57、1%;股份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546亿元,占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的25、8%,实现利润59亿元,占直报企业利润总额的29、3%。此两项数字说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制企业占居行业发展的主导地位。

6、配送结构

2015年,药品批发直报企业商品配送货值8087亿元,其中自有配送中心配送额占80、2%,非自有配送中心配送额占19、8%,非自有配送中心配送额同比增加1、6个百分点;物流费用96亿元,其中,自主配送物流费用占81、9%,委托配送物流费用占18、1%,委托配送物流费用占比与上年基本持平。物流费用占企业三项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额的16、4%,与上年相比降低了1、5个百分点,占营业费用的比例为30、5%,与上年相比增加了0、7个百分点。

7、行业资本运作情况

药品流通企业虽属于传统行业,但由于未来存在巨大的整合空间,所以资本市场也给予了较高的估值水平,剔除海王星辰、桐君阁和南京医药三只市盈率较高的公司之后,其余十二家公司的市盈率平均在35倍左右。

按照2015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计算,15家药品流通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和为1885、04亿元,其中百亿市值以上的企业有6家,分别是国药控股、上海医药、九州通、国药一致、华东医药和中国医药,其中国药控股和上海医药的市值超过400亿元。

2015年,药品流通上市公司的投资并购活动仍然十分活跃,并购企业数量达到66个,涉及金额54亿元,在医药类上市公司兼并重组数量上连续4年居首位。

8、对GDP、税收和就业的贡献

2015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3、44万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6、22万亿元。全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0%,均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

2015年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纳税额48、96亿元,全行业从业人数约为500万人。

二、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药品流通市场规模增速趋稳

2015年全国总人口持续增长,自然增长率为4、92‰,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4、9%,人口结构的变化为药品流通市场的增长提供了稳定的市场环境。同时,2015年各级政府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者的每人每年补助标准由2015年的240元提高到280元,扩大了对这部分经济支付弱势人群的医疗保障程度,为药品使用提供了增长基础。基层医改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同时进行了配套的综合改革,初步建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有利于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医保对医药卫生支出的控制政策更加严格,基层医疗机构用药规模的增幅也逐步趋于稳定,药品终端销售将处于平稳增长的阶段。2015-2015年药品销售市场规模总体虽呈增长态势,但增速已从24、6%逐步递减到16、7%。

(二)大型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

从增长速度来看,前100位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1%,其中前10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9%,前50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9%,均超过行业增长的平均水平。

年度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的药品批发企业有12家,比上年增加2家;50-100亿元的有11家,比上年增加4家;10-50亿元的有75家,比上年增加1家。

从行业市场占有率来看,2015年前100位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为64、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前三位药品批发企业占29、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的批发企业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4、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50-100亿元之间的批发企业占6、4%,与上年基本持平,10-50亿元之间的批发企业占13、1%,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

(三)药品零售市场结构调整缓慢

2015年药品零售市场规模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但由于更多医疗机构实施药品零加成政策削弱药店价格优势、医院药房社会化低于预期、医药电商快速增长挤压市场空间等原因,使得药店传统业务增长空间收窄,零售市场规模扩张放缓。

据统计,2015年前100位药品零售企业销售额占零售市场总额的28、3%。其中前5位企业占9、0%,前10位企业占14、4%,前20位企业占18、5%,前5位企业、前10位企业、前20位企业以至前100位企业占零售市场总额比重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前100位药品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底线为1、32亿元,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16家,其中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有3家,30-40亿元的有4家,20-30亿元的有3家,10-20亿元的有6家。零售药店连锁率为36、0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四)现代医药物流建设投入持续扩大

随着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先后颁布医药物流的行业标准和新版GSP,2015年各药品流通企业继续加大在物流建设上的投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业务。据统计,直报企业自有配送中心数量同比增长8、4%,自有配送中心仓储面积同比增长9、9%。一些最新物联网技术和高位货架、PTL(Pickingtolight-电子标签拣货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高科技产品得到广泛应用。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九州通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大型企业,逐步建立起全国医药物流分销配送网络;一批区域性龙头企业也同样拥有了区域物流中心枢纽及区域配送中心网络,最后一公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得以完善。

(五)创新型业务模式呈现多样化

面对市场高度同质化的竞争局面,药品流通企业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发展多种营销及服务模式。对上游供应商,提供个性

化和差异化服务,与其共同开发市场;对下游客户,开展医院药品供应链创新服务,采取提供增值服务、二维条码建设、药房合作等模式。同时,自身也发展了专业分销、高端药品直送、深度分销等商业模式。

据统计,2015年在全国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中,具有第三方医药物流资质的批发企业有80家;具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颁发的开展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确认文件的专业医药物流企业有62家;开展物流延伸服务的企业有51家;承接药房托管的企业有48家;承接医院药库外设的企业有14家。2015年8月,商务部组织专家遴选了47个代表性较强、效果较好的医药物流服务延伸项目,作为第一批医药物流服务延伸示范项目向全行业推广,引导医药物流服务延伸向更高层次发。

(六)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速

2015年是药品电子商务平台加速发展的一年。具有条件的一些公司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整合业务渠道,向供应链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实现了线上与线下业务经营的共同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具有互联网交易资质的企业共有202家,与上年末相比增加85家,其中B2B(与其他企业进行药品交易)53家、B2C(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138家,第三方平台11家。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中,拥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有53家,2015年网上交易额超过千亿元,其中B2B交易额占比超过90%。

三、2015年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进入2015年,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均面临增长放缓的压力,预测药品流通行业销售增幅将继续趋缓,行业微利化的特征将成为常态;但政府对医药卫生投入加大、全民医保、人口老龄化、单独二胎放开、慢病需求增大、人均用药水平提高以及大健康领域消费升级等利好因素,都会对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2015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保持持续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大中企业将继续加快兼并重组的步伐,批零一体化药品流通业态结构逐渐主导医药市场。同时,伴随着医药物流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药品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融合的速度将会加快。医药市场高度同质化的竞争局面,将倒逼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进入全面提升软实力的时代。

(一)企业的兼并重组仍将持续

2015年结构调整仍是行业改革发展的主线。药品流通行业主管部门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国发[2015]14号文)为契机,将继续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提高行业集中度,鼓励药品流通企业利用产业基金、上市融资、引进外资等多种方式加快兼并重组步伐,努力提高行业组织化水平,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同时,2015年6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既提高了对企业经营质量管理要求,增强了流通环节药品质量风险控制能力,又推动了大型医药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对小散企业的兼并重组。一些小散企业将被兼并,或被削减经营范围,或转型为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企业,或被淘汰出局,使得药品流通领域中散、小、乱等现象得到一定的遏制。

(二)现代医药物流网络将进一步健全

在商务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15年)》的引导下,随着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和新版GSP的全面实施,现代医药物流进入建立体系、形成网络的发展阶段。具有实力的企业将继续加大在物流建设方面的投入,广泛采用先进物流设备与技术,提高流通效率,提升物流服务能力;一些全国性集团公司或区域性龙头企业将逐渐形成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及多仓协同配送网络,全力打造现代医药物流升级版的管理模式。同时,药品流通行业与信息、金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行业的跨界融合将筑就新的药品流通生态系统,开展医药产业链之间的服务延伸与合作,共同向安全、快捷、可及的现代医药物流保障体系和创新经营服务模式转型;第三方医药物流将快速发展,体现出专业化管理特色。

(三)零售企业面临新的市场机遇和挑战

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养医”,取消药品加成,降低终端药价,将使零售企业价格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弱化。而社区医疗与新农合这两大医改重点投入的医疗保障项目,也挤占了零售企业相当一部分市场。为在激烈的医药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医药零售连锁企业不断挖掘市场潜力,顺应消费升级时代消费者对品牌产品价值认同的理性回归潮流,各类零售企业加大品牌产品营销力度,不断创新服务内涵,着力加强个性化药学服务和高值药品直送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同时,围绕大健康产业开展多元化经营与服务也为今后零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四)电子商务将对行业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目前,互联网药品电子商务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各大药品流通企业普遍构建或整合集分销、物流、电子商务集成服务模式以及数据处理的现代化智能化服务平台,成为推动药品流通增值服务的新载体。在零售药店领域中,除网上药店销售逐年扩大外,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正在促进电子商务与传统零售药店服务模式的相互融合。

为支持互联网药品销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在研究出台《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将为互联网药品电子商务和传统药品零售业态的发展和格局调整带来较大的影响。

(五)人才队伍配备结构将出现相应变化

药品流通行业兼并重组和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行业人才需求的结构将出现相应调整与变化。从整体上看,行业人才队伍将向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的人才配备模式转变。药品批发企业在传统的岗位构成基础上,将大大增加对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特别是药品冷链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并更加青睐具有供应链管理意识的职业经理人、采购经理人和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网络信息处理技术人才。药品零售业态在继续吸引和培养大批执业药师从事药店专业工作的同时,开始注重营养师、护理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为开展多元化经营和为大健康消费群体提供有价值的人才储备。

第3篇: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一、党员基本情况

截止到XX年12月31日,我院共有党员总数1229名。其中,正式党员882名,预备党员347名;女性党员517名,占党员总数的42%;少数民族党员49名,占党员总数的4%。

从党员的身份来看,教职工党员391名(其中,教师党员192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123名);学生党员663名(其中,研究生党员63名,本科生党员578名,专科生党员22名);离退休党员140名;其他35名(已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关系未转走等)。学生党员在全体党员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3、9%,见附图1、

二、XX年发展党员情况

XX年我院共发展党员365名,其中发展教职工党员9名、研究生党员11名、本科生党员320名、大专生党员25名。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继续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发展本科生党员人数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7、6%;研究生党员人数为63人,占研究生总数的52、9%。二是积极做好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XX年我院共发展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6名,占发展教职工党员总数的66、7、

三、党员教育管理

我院党委历来十分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去年,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为契机,我院举办校、院两级专题报告23场,党支部集中学习108次,组织各种参观和实践活动23次,各级开展学习体会交流64次,各级开展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活动52次。在认真征求意见和深入谈心的基础上,全体党员认真撰写了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回顾了自己近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经历,查找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得我院党员的精神面貌焕发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四、近三年党员队伍状况分析

通过对近三年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院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1、学生党员数量合理,保持较高比例。

三年来,我院学生党员占全院党员总数的比例均在55%左右,本科生党员比例保持在10%左右,见附图2、

学生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主要是由于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党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精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从党建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积极分子培养、培训和党员教育工作。党委组织部和党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工作的几点意见》等一系列有关发展党员的工作制度,组织编写了《发展党员工作制度选编》,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新思路。党校进一步规范培训模式,实行两级党校管理体制,推动并开展了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分党校初级班、院党校高级班三级培训的模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2、教职工党员队伍逐年扩大,整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三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逐年增加,见附图3、截止XX年底,我院教职工党员总数为391名,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52、2%;其中,教师党员人数为192名,占我院教师总数的比49、0%。

XX~XX年,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人数由98人增加到123人,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6、4%提高到58、0%,见图4、具有高职称教职工党员人数由60名增加到65人,在具有高职称教职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9、7%提升到51、2%,见图5、

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之所以逐年增长,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原因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党委组织部和党校统筹规划,加大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力度,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上都做了较大的增加,形成历时两个月六个阶段的教育培训,为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保证发展党员质量,把好入口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党委组织部、党校定期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此外,每年在引进新教职工时,我院加强了对其政治素质的考察。

五、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根据党内统计分析所反映出的情况,我院今后党员发展工作的主要思路如下:

1、进一步推进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尽管今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但在发展教职工党员过程中所能考察的重点培养对象范围较小、选择余地不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做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工作的能力优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在与学术骨干谈话时显得能力较弱,从而导致了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相对学生发展党员工作比较滞后。因此,我院在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中,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高知识群体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中的党员发展工作。

第4篇:统计分析报告有哪些类型

由于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和作用不同,统计分析报告的类型主要有下列几种:

1、统计公报

统计公报,是政府统计机构通过报刊向社会公众公布一个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分析报告。一般是由国家、省一级以及计划单列的省辖市一级的统计局发布的。如《国家统计局关于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进度统计分析报告

进度统计分析报告主要以定期报表为依据,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影响和形成的原因()。如月度分析、季度分析和年度分析。从时间上看,它可分为定期和不定期的、期中的和期末的统计分析报告;从内容上看,它又可分为专题和综合统计分析报告两种。

进度统计分析报告必须讲究时效,力求内容短小精悍,结构简单规范,看后一目了然。

3、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综合统计分析报告是从客观的角度,利用大量丰富的统计资料,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模、水平、结构和比例关系、经济效益以及发展变化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所形成的一种统计分析报告。

4、专题统计分析报告

专题统计分析报告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专门的、深入研究的一种分析报告。它的目标集中,内容单一,不像综合分析报告那样,要反映事物的全貌。正因为如此,专题统计分析报告更要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领导和社会公众的需要灵活选题,做到重点突出,认识深刻。

5、典型调查报告

典型调查报告,是根据调查的目的、要求,有意识地选择少数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实际调查后所写成的报告。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是各级领导、各部门了解情况,指导工作经常采用的一种工作方法。习惯上称为“解剖麻雀”,统计上叫做典型调查。

第5篇:如何写好统计分析报告

写好统计分析,使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切实有效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是统计工作者一生都为之奋斗的目标。

统计分析,是一种高级理性思维活动。它是统计工作全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对统计资料进行调查、搜集、整理,感性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出产成品、精品的阶段,是统计认识的高级阶段。写好统计分析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统计文化的需要,更是统计工作者肩负的职责。统计分析研究,是以文字报告形式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找出规律,讲出道理,服务社会公众、服务领导,为决策者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并对未来一定时期做出科学的预测。

笔者认为写好统计分析,应符合4条标准,即:题目新颖突出、观点鲜明正确;内容详细具体、材料新颖充分;结构科学合理、层次分明清晰;语言简练通顺、用词通俗简朴。4条标准既是统计分析的要求,也是一般文章的要求,但作为统计分析,除此标准要求外,还必须在广度、深度和力度上作文章。

广度是指分析反映事物、现象的全面程度;深度指对事物、现象分析的深浅程度;力度指通过对事物、现象分析所掌握其规律及变化的准确度,从而确立观点,提出建议的准确性、针对性、实用性、价值量的大些统计分析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决定

于分析思路和表述思路,归结于写作思路。

所谓统计分析的写作思路,是指撰写者在一定背景下,通过对接触、感受到的统计资料所进行的高级理性思维活动的程序、路线及其轨迹。这种轨迹非指物理意义上的“形”为轨迹,而是指统计分析的结构、层次、布局以及通过语言文字描绘出来的思维运行轨迹。因此,虽说其表面“无形”,但实质为“有形”,即当一篇统计分析成文定稿之后,其写作思路——思维运行轨迹业已固定成形,具体显示在文章的内容范围、标题、结构、布局、层次、语言、词汇及运用顺序,它既可以体现出作者思维线路示意图,又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思维逻辑性的强弱程度。

思路的具体内容可分为思域、思路(总思路的具体细化)和思理。思域,是写作者思维空间及包括内容范围的形象比喻;思路,是对事物、现象分析表示的路标所向;思理,是作者对事物、现象理性认识的思维逻辑显示。把思域、思路、思理与广度、深度、力度相对应联系一起,即可得出一个结论:思域决定广度,思路决定深度,思理决定力度。统计分析的基本特征,就是用数字说话,依数成理是基础,依理立论是灵魂。所以,作者要做到思域宽广、思路深远、思理有据,其统计分析就会有广度、深度和力度。

综上所述,提高统计分析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必须在写作思路的培养锻炼上下功夫,达到升华和提高。

首先要对写作思路进一步加深理解。文中所讲思路“有形”,是指成文定稿的文章其思路可以显现成形。其实一篇文章的思路形成存在有初级勾画和完善精炼两个层次和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级层次,始于构思分析,经资料搜集、加工、选用,到产生观点、形成腹稿为终,这一阶段只是一种思维“勾画蓝图”,没有形成文章,其思路无法显现成形;

第二阶段为高级层次,它从开始动意分析,在初级层次基础上,经过由粗到细、由低到高、由劣到精的去伪存真逐步修正、完善精炼,到成文定稿为终,思路才可显现成形。

由写作思路形成的两个阶段、层次,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所决定,就为学习、培养、锻炼思路提供了机会和方法。其次,利用思路有形特征,以成文定稿的分析报告进行同类对比。

具体做法是选择同类型统计分析文章(本人、他人),按主题观点、内容、标题一一列出进行对比,从中进行思域、思路比较,看其宽广度和深远度,然后把是什么(现状特征及问题)、为什么(原因剖析)和怎么办(建议对策)联系起来,捉摸其思理强弱度。再次,在对比基础上对同类报告进行鉴别。鉴别是对比的继续深入,它是通过对比其差异分出好、中、差,然后着重于分析其差异,即为什么好或差,找出其因,明之其理。

具体方法有三,一是自我鉴别。

二是借助他人鉴别,就是对众所公认(评选鉴定)的分析报告,进行思路有形化,以评判者身份对其思域、思路、思理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以思维内容范围看其思域,以分析、表述的思维层次看其思路,以思维逻辑性强弱看其思理。

三是本人与他人联系一起,综合鉴别。

具体是将自认为质量水平高的满意之作,与他人评判结果联系一起,若是自我和他人评判一致,表明认识思维方法水平相同,或差别不大;若自我和他人评判结果反差,则要从思维方法水平的认识上找差距,分析反差,找出其因,达到鉴别提高。不论哪种方法鉴别,都要切忌简单的、不负责任的盲从和认同,否则无法取得鉴别的效果和作用。

最后,运用写作思路产生形成的两个层次,由无形到有形的特征,采用积累法。

具体步骤:一是将无形与有形思路比较分析。将自己写统计分析时,从资料搜集整理、加工选用到写作提纲形成以及草稿所有资料(包括统计数据资料、相关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报刊文摘、市场信息、基层素材、典型资料等)全部保存、积累起来,将不成形、不定形的思维过程与最后成文定稿形成的有形思路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总结一篇统计分析写作思路形成过程,通过总结达到提高。二是搜集积累本人所写统计分析(成文定稿),将有形思路作以纵向对比总结提高。

除上述4种方法外,还可采取联想法,即通过非统计分析文章,或他人的统计分析文章,将自己摆到作者的位置,以作者身份,去联想思索。这一方法关键是把自己融入文中,将本人写作方法及思路与他人作以对比,从中学习、吸收知识,使自己的思路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为此,很有必要多看、多学一些经济论文、文学作品,趣味性、娱乐性的长、中、短篇文章,借鉴他人思维方法及思路。只有经常学习、认真品尝,久而久之,必会对自己的写作思路有所启迪和帮助。

归结到底,统计分析的广度、深度、力度决定于统计分析写作思路,即思维活动过程。思维过程就是理性认识,感性升华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实践,所以只有在统计分析写作实践中,多学、多写、多想,并参考文中介绍方法,不断总结,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思路得到锻炼提高,从而保证统计分析具有一定广度、深度和力度。

第6篇:统计分析报告

本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升温,宣布交易案例数量898起,其中披露交易金额的案例739起,与上一季度相比,同比上升55、63%;披露交易金额390、01亿美元,同比上升16、34%。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已完成交易案例数量为495起,其中披露金额的案例415起,与上季度相比,上升66、12%;披露金额218、8亿美元,环比上升157、7%。2015Q2中国并购市场完成交易案例数量按行业分布来看,本季度中国并购市场交易完成的案例涉及21个一级行业,制造业是各行业中最活跃的行业。其中制造业、能源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并购数量分列前三位,分别为93、82和54起,分别占并购总量的16%,14%和9%。并购完成交易金额方面,能源及矿业、金融、房地产三个行业排名居前。从并购完成交易披露案例金额中,境内并购市场完成交易规模占比近7成。境内并购市场以138、05亿美元占比63%;出境并购以65、63亿美元占比30%;入境并购以15、09亿美元占比7%。1中国并购市场宣布交易规模分析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宣布交易案例数量898起,其中披露交易金额的案例739起,与上一季度相比,同比上升55、63%;披露交易金额390、01亿美元,同比上升16、34%(见图1)。

图12015Q1-2015Q2中国并购市场宣布交易规模比较

2中国并购市场完成交易规模分析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已完成交易案例数量为495起,其中披露金额的案例415起,与上季度相比,上升66、12%;披露金额218、8亿美元,环比上升157、7%(见图2)。本季度并购完成交易案例中,境内并购无论是从案例数量还是披露金额案例的交易规模,都在Q2中占有绝对优势。(见表1)。

图22015Q1-2015Q2中国并购市场完成交易规模比较3中国并购市场完成交易规模结构分析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完成交易574起,其中境内并购完成案例512起,占比89%;出境并购30起,占比5%;入境并购33起,占比6%。本季度中国并购市场披露并购交易规模218、77亿美元,境内并购交易达138、06亿美元,占比达63%(表2、1-1)。其中,2015年5月11日,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600188、SH)以37、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WhitehavenCoalLimited(WHC。ASX)的交易是本季度中国并购市场披露金额最大的一起案例。表12015Q2中国并购市场完成交易规模

2015Q2中国并购市场完成交易已披露金额的案例中,按是否跨境来看,境内并购案例数量以512起占比89%;出境并购案例数量以30起占比5%;入境并购案例数量以33起案例占

比6%(见图3)。可以看出,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境内并购趋于活跃,并购案例数量在整个并购市场中占绝对优势。

图32015Q2中国并购市场完成交易案例数量按是否跨境分布从并购完成交易披露案例金额中,境内并购市场完成交易规模占比近7成。境内并购市场以138、05亿美元占比63%;出境并购以65、63亿美元占比30%;入境并购以15、09亿美元占比7%(图4)。案例交易规模最大的几起案例都源于出境并购,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兖州煤业(600188、SH)以37、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WhitehavenCoalLimited(WHC。ASX)的交易的中国企业出境并购案例外,2015年6月17日,周大福代理人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金骏有限公司以1,944,800万港元的价格收购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318、SH)(02318、HK)3、44%股权案例是本季度交易金额较大的一起案例。

图42015Q2中国并购市场完成交易案例金额按是否跨境分布2015Q2中国并购市场完成交易案例数量按行业分布来看,本季度中国并购市场交易完成的案例涉及21个一级行业,制造业是各行业中最活跃的行业。其中制造业、能源行业和

房地产行业的并购数量分列前三位,分别为93、82和54起,分别占并购总量的16%,14%和9%(见图5)。

图52015Q2中国并购市场完成交易数量按行业分布并购完成交易金额方面,能源及矿业、金融、房地产三个行业排名居前。其中能源及矿业居各行业首位,并购金额达到72、05亿美元,占比达33%;金融行业并购金额60、44亿美元,占比28%居于第二位;房地产行业并购金额20亿美元,占比9%居于第三位(见图6)。2015年5月11日,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挪威联合集团(OSL:ORK)旗下子公司ElkemAS100%股权的交易是能源行业除兖州煤矿收购案例外交易金额较大的一起案例。金融行业并购完成交易金额较大,源于几起收购华夏银行的案例:2015年4月26日,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710,144、16万元的价格收购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0015、SH)9、54%股权;德意志银行卢森堡股份有限公司以559,464、47万元的价格收购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0015、SH)7、51%股权;首钢总公司以751,339、01万元的价格收购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600015、SH)10、09%股权,总金额达202亿元。

图62015Q2中国并购市场完成交易金额按行业分布

4中国并购市场交易规模趋势分析(略)可考虑移动平均、指数平滑、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法。

篇四:2015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
2016文化统计工作调研报告

当前文化统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改革思路

随着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文化统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化统计数据越发成为我们认识文化现状、研究文化问题、制定文化政策的重要依据。近些年来,全国各级文化统计工作者按照部党组的要求,紧紧围绕文化发展这个主题,依托“文化系统统计能力建设工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数据支撑。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统计基础非常薄弱、统计力量明显不足、统计管理比较滞后等因素制约,文化统计工作从数据质量到文化产品,从统计基础到统计制度都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需要重点加以改进和解决。

一、近年来文化统计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文化统计通过完善统计制度、优化统计软件、规范统计流程等工作,在统计制度改革、统计信息服务、统计基础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了文化统计工作反映文化发展、服务文化决策、引导文化实践的作用。

(一)指标体系更加完整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化、信息化等新兴技术在文化建设中的普遍应用,对现行的文化统计制度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在2016年、2016年和今年分别开展了三次文化统计制度的修订工作,在统计制度中增添了美术馆、动漫企业、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和产业示范基地等统计报表以及电子图书、实际拥有产权面积等统计指标,使统计制度基本涵盖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指标体系更趋于科学化、系统化,能够更加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当前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全貌。

(二)调查模式更加多样

为进一步增强统计数据时效性,有效提升统计数据服务文化管理决策水平,2016年在现行文化文物统计制度中,增加了7张文化文物主要统计数据快速调查表,数据实行半年度报送,包括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动漫企业以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内容。同时,结合业务工作需要,相继组织开展了全国美术馆、剧场等专项调查,形成了以年度调查为基础、快速调查和专项调查为补充的文化统计调查模式。

(三)技术手段更加先进

统计信息化是实现统计工作规范化、便捷化的根本,也是提高统计数据时效性的保障。为进一步加强文化统计工作,完善文化统计软件功能,2016年,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研制开发了“全国文化文物统计系统软件”。该软件操作界面简洁,极大减轻了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和工作管理水平。今年,我们还将在单机版的基础上研发网络版,将会实现数据的在线传输与储存,有效提升数据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四)制度建设更加完善

为进一步规范文化统计工作,加强文化统计管理,保障文化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2016年我们以部长令的形式正式颁布《文化统计管理办法》。该《办法》对管理体制、统计机构、数据质量等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重点对统计项目的制定和审批、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统计人员的设置与培训等一系列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文化统计工作,为我国文化统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五)数据质量更加准确

数据质量是文化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是衡量文化统计工作水平的根本标准。为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我们在工作中采取设置审核公式、加强审核力度等措施,将数据控制重点前移到基层填报单位,并在年报数据会审过程中,采取按文化发展情况分组交叉审核的方式,将一些经济情况类似、发展水平相当的地区分为一组,相互交叉比对审查,有效地确保了各省数据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文化统计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统计服务更加优质

通过创新性地开展统计分析研究和统计产品改版,形成了以《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国文化统计提要》、《中国文化统计手册》、《中国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为主打的系列产品。这一系列统计产品内容翔实,观点明确,形式美观,可读性强,在各部门统计工作中处于领先地位,对文化决策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特别是《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是文化系统第一本正式公开发行的统计分析报告,引起了业内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相关宏观管理部门的高度肯定,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今年,我们又在年报数据中选取部分核心指标,试编了《文化发展统计公报》,用数据向全社会直观解读文化改革发展成就,进一步提升了文化统计数据权威性和影响力。

(七)统计影响更加深远

近些年来,文化统计数据在体制改革、规划编制、经费测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文化统计工作也受到了部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近期,我们依托历年统计数据,联合国家统计局、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演艺设备协会等科研机构共同开展了“中国文化发展指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我国新建剧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在文化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其中,《我国新建剧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还得到了刘延东同志的重要批示,极大拓展了文化统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二、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文化统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体制机制、历史沿革、思想认识等多方面原因影响,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障碍。突出表现为三个不适应:一是统计任务与统计力量不适应。随着统计工作任务的不断加大,各级文化统计部门人员不足、素质不高、统计经费欠缺的问题越发突出;二是统计需求和统计水平不适应。随着文化内涵不断扩展,文化统计调查范围不断扩大,当前部分领域的文化统计数据还存在着范围不全、口径不一、质量不高的问题,难以适应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三是统计责任和统计服务不适应。当前统计服务还仅仅停留在数据年度比对分析的层面,没有对数据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难以充分实现统计数据研判发展阶段、预测发展趋势的作用。

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

文化统计工作是各级政府部门进行科学决策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指导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 由于统计观念和统计意识淡薄,一些单位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认为统计工作只是简单的数字加加减减,实质意义不大,甚至把统计工作定位为“闲职”,可有可无。

(二)队伍建设薄弱

据了解,在全国文化统计人员中,基本上均是兼职从事统计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前提下,兼顾统计工作,且不少文化统计人员工作变动频繁,专业素质欠缺,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专业性很难保证,统计报表存在迟报、缺报、误报等现象,严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三)业务经费欠缺

近年来,随着文化统计工作量不断增多,文化统计工作任务逐渐加大,文化统计工作专项经费不足的问题越发突出。据了解,目前统计培训、统计调研、统计监察等统计业务活动基本上均无专项预算,相应统计经费的落实也极其困难,严重制约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数据分析不足

由于各级文化统计人员大多为非专业人员,在统计分析能力方面较为欠缺,目前的统计分析多停留在统计数据的文字描述层面,深度分析、能够提出观点和建议的分析较少。而且,受编制少、软件对比分析功能欠缺等因素的限制,统计人员往往耗费大量时间在数据审核汇总上,难以抽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对数据进行挖掘,致使大量的数据失去了生命力。

(五)考核机制缺失

目前,文化统计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建立,地方各级统计人员报送数据、撰写分析仅仅凭借自身的工作责任心,容易形成“报不报送一个样,早报迟报一个样,数据好坏一个样”的“大锅饭”想法。加之目前各基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基本上均已合并,文化统计人员还要负责广电、出版和体育统计工作,据了解其他部门均已对数据报送情况、数据质量和统计分析撰写等内容开展考核评比工作,致使统计人员工作重心很难放在文化统计工作上,严重影响文化统计工作水平。

三、下阶段的工作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文化统计工作的主要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文化统计管理办法》,继续努力实施“文化系统统计能力建设工程”,通过建设文化单位名录库系统、文化统计信息化系统、文化统计分析监测系统和文化统计人才保障系统等四大文化统计系统建设,高质量完成各项统计工作任务,为新时期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统计保障。计划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文化统计工作力量

按照《文化统计管理办法》有关要求,一是督促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加强对文化统计工作的领导,健全统计机构,并把统计数据作为规划编制、资金下拨的依据,提高统计数据的权威性;二是进一步充实统计工作人员。要求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必须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各级地方文化行政部门承担统计职能的有关业务机构应当配备相应的统计人员;三是加大统计工作经费投入。要求各级文化行政部门保障统计工作所需经费,将统计培训、统计调研、统计监察等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部门预算;四是加强对文化统计人员培训工作。着重提高统计人员的数据加工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统计报告撰写能力,全面提升各级文化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五是建立文化统计工作考核机制。制定具体考核标准和量化指标,定期开展检查督导工作,提升文化统计整体工作水平。

(二)进一步改进文化统计工作手段和方法

一是加强调研,对文化统计的功能、组织方式、指标体系、调查方法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形成一套既满足国家和地方管理需要,又符合文化发展实际的统计调查制度和方法;二是针对文化领域不同门类的特点,探索运用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科学测算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三是拓展文化统计数据来源,加强与国家统计局、工商、税务、民政、商务等其他政府部门以及各文化行业协会、文化咨询机构的沟通、协调和合作,实现统计数据的共用共享。

(三)进一步加快文化统计信息化建设

一是根据文化统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目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尽快建设文化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缩短文化统计数据的采集、审核、汇总、查询、管理和发布的时间,有效提高统计数据采集效率,确保数据的时效性;二是利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积极推进文化单位名录库系统建设,全面准确掌握文化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有效避免调查对象的遗漏和重复,确保填报单位的真实性;三是加大对基层的扶持力度,适当配备信息化设备以改善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环境。

(四)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一是丰富完善产品。在进一步完善现有统计产品资料的基础上,尽快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文化发展统计公报》,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统计产品;二是提高服务质量。继续开展全国文化文物领域统计分析研究工作,提高《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质量,同时依托科研机构和各地统计人员,积极开展统计课题研究工作,提升统计分析的深度与广度;三是建立指标体系。研究建立反映文化发展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科学的测算,及时反映全国和各地区文化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升统计工作的在文化决策中的地位;四是加大宣传报道。充分利用纸质传媒、网络传媒等各种载体,加大对社会各界的服务力度,充分发挥文化统计信息的功能和作用。

(编辑:圆圆)

篇五:2015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
2015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第1篇:2015年度年报统计分析报告

根据西宁市2015年度人才资源统计及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统计年报资料显示,2015年西宁市人才资源快速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基本稳定,工资制度改革后收入稳步增长。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人才结构日趋合理、素质有所提升

一是人才总量稳步增长。2015年末,西宁市国有事业单位人才总量达到27558人,比上年末净增加1091人,增长4%。其中管理人才2897人,专业技术人才25271人。企业人才总量达到1518人,比上年末净增加287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33人,专业技术人才1039人(其中354人在管理岗位工作)。人才队伍的快速增加,得力于人才政策的落实到位,以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人才队伍的重视和保护措施得力。二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从专业技术人员的文化层次结构来看,本科文化程度的8818人,占30、3%。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129人,占0、44%。比往年均有所提升。三是人才队伍结构渐趋合理。西宁市现有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2130人、中级12324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各行业的分布状况,已由“点”状分布扩展并形成了“块”状分布的格局,初级人才偏多、中级人才偏少、高级人才缺乏的被动局面得到改观。行政单位5588名干部中,35岁及以下的占26、4%,36岁至45岁的占47、8%,55岁及以上的占2、6%,老中青梯次配备渐趋合理,干部队伍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

二、事业单位人员合理增长、行政人员稳中有降

2015年西宁市行政事业单位总数达1117个,年末职工总人数达41114人,比上年末增加923人。其中,行政机关单位345个,年末职工总人数达8377人,比上年减少112人。西宁市事业单位772个,年末职工总人数达32737人,比上年末增加1035人(主要是弥补长期以来师资力量不足,也是西宁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

机关单位年末总人数有所减少,在市、县、乡三级分布中主要表现在市、乡镇幅度大,县级基本持平。

2015年,西宁市市级行政机关单位有65家,年末职工总人数2559人,比上年减少93人;县级行政机关单位有246家,职工总人数4817人,比上年末减少1人;乡镇机关单位有50家,职工总人数有1001人,比上年末减少18人。行政机关人员队伍稳中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市级机关人员减少幅度较大,是当前西宁市政府机构改革、精减机构、减人增效的体现。

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完善、职工工资收入稳步提高

近年来,西宁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加了税源,地方财政收入有较大的增长。06年,西宁市在认真落实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措施的同时,普遍提高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抚恤对象抚恤标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等一系列措施。职工的工薪报酬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2015年西宁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年均工资达22853元,比上年增加了4040元,平均每月增加336元,增长21、4%()。其中,行政机关人员年均工资24853元,比上年增加6040元,增长32、1%;事业单位人员年均工资23457元,比上年增加4768元,增长25、5%。

在行政机关人员工资中,市级机关人员年工资达27278元,比上年增长31、7%,县级机关人员年工资24317元,比上年增长28、3%;乡镇机关人员年均工资21604元,比上年增长25、2%。

在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中,市级事业单位人均工资23551元,增长14、7%;县级事业单位人均工资23600元,增长27、1%;乡镇事业单位人均工资22901元,增长37、8%,位居首位。

2015年西宁市人才总量有较快的增加,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队伍基本稳定,职工薪酬收入稳步提高。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机关事业单位非正式职工仍然偏多

从这次年报中可以看出,2015年西宁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非正式职工总人数达524人,占全部人数的1、3%。比上年同期还增加386人。其中机关单位非正式职工有118人,占机关单位全部职工总数的1、4%,比上年增加76人。主要表现在区县机关拥有非正式职工非常突出,总数达到81人,占西宁市机关非正式职工的68、6%;事业单位非正式职工2015年达到406人,占事业单位全部职工总数的1、2%,比上年增加310人。非正式职工在单位的大量存在,说明单位机构改革中仍然存在着不完全彻底的现象,后遗症严重,特别是区县机构的人事制度改革任重道远。

2、公务员队伍年龄偏大、工资偏低

从西宁市行政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工龄统计表反映情况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年龄偏大,35岁以下的人员占比重不足27%。由于公务员制度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公务员队伍实行逢进必考的制度,加之行政机关由于有编制的控制,年青人进机关的难度越来越大。多数机关由于没有空编,长期无法招收年青人,少数机关进人也只是每年招1至2个,无法改变队伍的老龄化趋势。据统计,西宁市当前公务员年龄众数处在41——45岁年龄组中,年龄中位数处在42岁左右。

二是工龄偏长,工作年限在15年以下的人数只占26%,工龄年满30年以上的仍有22%。目前西宁市公务员队伍中工龄众数处在21-25年之间,工龄中位数在22年左右。

三是工资偏低,机关人员实发工资达不到统计年报人均水平。从年报中反映的人均工资,是各单位按档案工资标准上报的,多数单位实发工资达不到档案工资标准,许多政策加资的项目不能兑现。所以工资增幅相应较低,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差距。

3、人才总量还不足,特别是公有经济企业人才更显紧张

2015年西宁市人才队伍总量仅有2、87万人(只包括事业单位和国有经济企业),与210万人口的城市不相配比,并且人才主要分布在事业单位,占95、8%,而公有经济企业只占4、2%。在计划经济时代,人才队伍主要集中在企业,是西宁市人才的集聚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改组改制的冲击,前几年西宁市人才队伍出现过大量外迁的现象发生,特别严重的反映在国有企业人才流失。一方面原有的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大量向沿海城市迁移,另一方面企业又招不到大中专毕业生和吸纳优秀人才来青工作,造成西宁市的优秀人才队伍呈萎缩状况。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加之整个国民经济形势的好转,西宁市抓住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

,国有经济和社会发展迈入了快速稳定发展的轨道,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企业的搞活,从而企业人才外流现象得到了遏制,人才队伍又出现稳中有升的好趋势。虽然人才队伍遏制了减少流失的现象发生,但是西宁市人才仍然偏少

4、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紧缺,部分专业类别人才也十分欠缺。

西宁市即将建成复合肥、多晶硅高新技术企业急需一批领军的技术人才,但从人才资源基本情况统计表来看,博士学位以上人才为0,特殊专业技术人员也基本为0,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西宁的人才队伍中缺少这些优秀人才。同时,部分专业类别人才奇缺,如翻译人员、科学研究人员等人才奇缺。

针对西宁市人才队伍现状和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变化出现的情况,进一步更好地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保证西宁市的人事工作健康快速的发展,现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1、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西宁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动力源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竞争力,谁就拥有了发展。所以西宁的发展靠人才,人才资源靠开发,人才队伍靠建设。为此,建设西宁人才队伍,必须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既要快速培养本地人才,又要大量吸收和引进外地人才,这样才能快速地扩大和壮大人才队伍;二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满足各类专门人才需求相结合,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充分调动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三是做到用事业吸引和待遇留住相结合,重点解决西宁人才能用不能留的局面,既用激励机制,又用竞争手段来激活人才合理流动,做到良性循环。

2、加快公务员制度改革力度,充实和完善公务员队伍结构

针对当前西宁市公务员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现状,要从根本上改善和充实,做到精干高效的、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公务员队伍结构,必须从现在做起,加快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如制定符合身体欠佳和不太适应工作需要的中老年人退休的政策措施,腾出相应编制,用来引进大学生进机关,改善年龄结构,防止在机关出现年龄断层现象发生。

3、加大公务员工资改革进程,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目前西宁市机关公务员工资主要存在基数低、与外地差距大、不能体现绩效挂钩、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公务员工资的上涨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统一,不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在制定标准工资的同时要积极实施奖励措施,充分发挥和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打破多干不多得的“大锅饭”现象。三是要积极向外地市学习取金,吸取各地工资政策的好办法,尽量保证在一定范围内同类公务员工资的基本平衡。

第2篇: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一、党员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我院共有党员总数1229名。其中,正式党员882名,预备党员347名;女性党员517名,占党员总数的42%;少数民族党员49名,占党员总数的4%。

从党员的身份来看,教职工党员391名(其中,教师党员192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123名);学生党员663名(其中,研究生党员63名,本科生党员578名,专科生党员22名);离退休党员140名;其他35名(已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关系未转走等)。学生党员在全体党员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3、9%,见附图1、

二、2015年发展党员情况【2015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

2015年我院共发展党员365名,其中发展教职工党员9名、研究生党员11名、本科生党员320名、大专生党员25名。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继续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发展本科生党员人数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7、6%;研究生党员人数为63人,占研究生总数的52、9%。二是积极做好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2015年我院共发展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6名,占发展教职工党员总数的66、7、

三、党员教育管理

我院党委历来十分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去年,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为契机,我院举办校、院两级专题报告23场,党支部集中学习108次,组织各种参观和实践活动23次,各级开展学习体会交流64次,各级开展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活动52次。在认真征求意见和深入谈心的基础上,全体党员认真撰写了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回顾了自己近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经历,查找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得我院党员的精神面貌焕发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四、近三年党员队伍状况分析

通过对近三年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院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1、学生党员数量合理,保持较高比例。

三年来,我院学生党员占全院党员总数的比例均在55%左右,本科生党员比例保持在10%左右,见附图2、

学生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主要是由于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党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精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从党建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积极分子培养、培训和党员教育工作。党委组织部和党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工作的几点意见》等一系列有关发展党员的工作制度,组织编写了《发展党员工作制度选编》,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新思路。党校进一步规范培训模式,实行两级党校管理体制,推动并开展了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分党校初级班、院党校高级班三级培训的模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2、教职工党员队伍逐年扩大,整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三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逐年增加,见附图3、截止2015年年底,我院教职工党员总数为391名,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52、2%;其中,教师党员人数为192名,占我院教师总数的比49、0%。

2015~2015年,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人数由98人增加到123人,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6、4%提高到58、0%,见图4、具有高职称教职工党员人数由60名增加到65人,在具有高职称教职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9、7%提升到51、2%,见图5、

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之所以逐年增长,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原因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党委组织部和党校统筹规划,加大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力度,培训的内容和时间

上都做了较大的增加,形成历时两个月六个阶段的教育培训,为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保证发展党员质量,把好入口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党委组织部、党校定期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此外,每年在引进新教职工时,我院加强了对其政治素质的考察。

五、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根据党内统计分析所反映出的情况,我院今后党员发展工作的主要思路如下:

1、进一步推进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尽管今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但在发展教职工党员过程中所能考察的重点培养对象范围较小、选择余地不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做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工作的能力优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在与学术骨干谈话时显得能力较弱,从而导致了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相对学生发展党员工作比较滞后。因此,我院在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中,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高知识群体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中的党员发展工作。

第3篇: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

为全面掌握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状况,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要求,现将我局20xx年度能源消耗情况汇总分析,汇报如下。

一、能源消耗总体情况

20xx年,我局办公楼总建筑面积750平方米;用能人数80人,其中编制人数20人;公车总数1辆,为汽油车。能源资源消耗主要是办公及日常用电、用水,公车耗油等。

20xx年全年用电消耗37265、79千瓦时;用水消耗1195、85立方米;汽油消耗4878、89升。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为49、69度/平方米?年,人均用电量为1863、29千瓦时/年,人均用水为59、79升/年,人均单车耗汽油量243、94升/年。

二、能源资源消耗变动情况

经统计,20xx年能源资源消耗呈现“有升有降,总体下降”的态势。其中,人均用电量同比下降13、58%,人均用水量同比下降16、7%,人均车耗汽油量同比下降7、22%。

20xx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同比下降10、32%,实现局级用电、用水、用油能耗指标节约5%以上。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20xx年我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仍有差距。下一步我局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的成效。

(一)加大节能改造力度。加强对大能耗设备的监控,尽量减少使用并加大改造力度。严格执行车辆淘汰制度。加快淘汰高耗能的办公设备,完成节能灯管的更换,积极推进办公室资源循环利用。

(二)加强节能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公共机构节能的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适时举办节能专题讲座,提高节能管理能力,营造公共机构节能的良好氛围。

(三)深化机关节能管理。严格执行我局已有的各项节能制度规定,强化公务车节油、车辆维修、办公节电、日常节水、办公耗材、通讯和邮资、公务接待费用、差旅费用、会议费用、印刷费用及其它节能事务管理措施。

(四)完善节能考核评价。不断完善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切实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考核不达标的科室通报批评和问责。

篇六:2015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
2015需求分析报告

第1篇:软件需求分析报告

1引言

1、1编写目的

编写该文档是为了分析人工管理高校工资的流程,把人工模式抽象为可在计算机上处理的自动模式,对高校工资的科学管理进行分析与总结,便于开发小组成员对系统整体功能的认识,通过该文档,确定了系统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参考。需求分析是软件系统生存期中定义阶段的最后一个步骤。它作为整个软件开发范围的指南,是软件开发人员开发出正确的符合用户要求的软件的重点。编写本文档的目的是根据系统分析工程师和客户沟通的结果,对用户需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深入描述学校内部员工工资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确定本软件设计的限制和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本需求说明书的读者对象是工资管理系统开发的研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销售工程师等。(个性网名)

1、2背景

随着高等学校的快速发展,高校规模越来越大,教职工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高校工资管理更加的复杂,而工资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工资计算、发放、核算的工作量很大,一般不允许出错,如果实行手工操作,每月发放工资须手工填制大量的表格,这就会耗费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计算机进行工资发放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工资核算准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有关工资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服务于财务部门其他方面的核算和财务处理,同时计算机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事工资资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这就对高校工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来管理高校工资已经成为目前的趋势,使用计算机可以高速,快捷地完成以上工作。在计算机联网后,数据在网上传递,可以实现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劳动,规范数据管理行为,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高校工资管理系统便是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对工资管理所需的信息管理,不仅把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数据计算处理中解脱出来,而且优化了管理体系,使其高效化,简易化,智能化,也提高了透明度和互动性。

1、3定义

软件需求分析:软件开发期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有两个任务,一个是通过对问题及其环境的理解、分析和综合;第二个是完全弄清用户对软件系统的确定要求的基础上把用户的需求分析表达出来。

静态数据:系统固化在内的描述系统实现功能的一部分数据。

动态数据:在软件运行过程中用户输入的后系统输出给用户的一部分数据,也就是系统要处理的数据。

数据字典:数据字典中的名字都是一些属性与内容的抽象和概括,它们的特点是数据的“严密性”和“精确性”,没有半点含糊。

1、4参考资料

郑人杰。实用软件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史济民,顾春华,李昌武。软件工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郑阿奇。Delphi7实用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尚志宏,石蔚云。Delphi7全方位教程。航天工业出版社。2015

张虹。软件工程与软件开发工具。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

2任务概述

2、1目标

本系统的设计目标是能够对大中专院校的教职员工的基本信息和工资信息进行添加和修改,根据个人信息将工资分为职务工资,职称工资和其他工资。能够调整工资标准和员工信息,也能够调整其他工资项目,根据需要对教职员工基本信息和工资信息的查询,本系统能够生成各个月的工资表,能够打印报表方便保存和管理,还包括对系统的一些基本操作功能,比如为完善系统管理功能,增加工资系统用户管理功能,系统应该包括系统用户数据的添加,修改和删除。教职员工为系统普通用户,只能运行系统个人工资查询功能;系统管理员则能运行系统所有功能,从而有效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系统应该具有简单,易用,小巧,经典的特色,应该能够对高校工资管理进行优化,使其系统化,高效化,智能化。并保证工资管理的准确性,简易性,为学校财务人员提供便利。相应的需求如下:(情侣网名)

(1)员工基本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

(2)员工工资管理功能。具体包括基本工资和浮动工资的添加、修改、删除。

(3)工资的查询、发放与打印。

(4)员工工资上报银行。

(5)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部门的维护。

(6)数据的统计。包括员工信息和工资的统计。

(7)管理员的添加以及口令修改。

(8)登录信息管理。

【2015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

(9)调用系统辅助工具记事本和计算器。

为完善系统管理功能,增加工资系统用户管理功能,包括系统用户数据的添加,修改和删除。教职员工为系统普通用户,只能运行系统个人工资查询功能;系统管理员则能运行系统所有功能,从而有效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本软件系统的开发设计思想是:

1、系统应符合学校财务管理的规定,满足财务部门日常管理的工作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中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要求;

2、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既便于系统功能的各种组合和修改,又便于未参与开发的技术维护人员对其进行补充、维护;

3、系统应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及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备份等操作。

2、2用户的特点

本软件的最终用户是大中专院校财务部门,由于该事业单位的员工的学历、素质较高,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本软件需要至少一名系统管理人员,由于本软件系统的易用性,并不需要受过专业训练人员。

2、3假定和约束

由于本软件系统较小,且在Windows系统下开发,故在Windows环境下基本没有什么限制。

一个更为完善的工资管理系统,应提供更为便捷与强大的信息查询功能,如相应的网络操作及服务,由于开发时间和计算机数量有限,该系统并未提供这一功能。对信息的保护手段仅限于设置用户级别,以及提供数据文件的备份,比较简单,不能防止恶意的破坏,安全性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3需求规定

3、1对功能的规定

3、1、1功能模块及描述

本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如下,系统功能模块图如图3-1:

1)系统操作员添加以及密码修改模块

2)员工信息模块

3)工资管理模块

4)系统维护模块

5)数据统计模块

提示:在复制文档时,发现流程图无法在这里显示。

员工工资管理

工资的发放与打印

浮动工资的添加、修改

基本工资的添加、修改

工资上报银行

数据维护

部门的维护

数据库的还原

数据库的备份

员工信息管理

员工信息删除

员工信息修改

员工信息添加

操作员管理

操作员添加

修改用户口令

登录信息管理

学校内部工资管理系统

6)报表打印模块

7)系统登录模块

数据统计

员工信息统计

工资统计

打印报表

管理员打印单条工资

一般员工打印自己工资

系统登录模块

操作员登录以及一般员工登录

图3-1系统功能模块图

下面详细描述一下各个功能模块:

1)、员工信息模块

员工信息模块具有员工信息输入、员工增删、员工信息修改、打印功能,员工基本信息包括员工号、员工姓名、员工性别、所在部门、文化程度、银行帐号等信息。员工增删实现了对数据库中员工信息的增加和删除。员工可以通过员工号或员工姓名对员工信息进行查询,还可以导出为Excel电子表格或报表打印。(qq情侣网名)

2)、工资管理模块

根据员工的工资管理实际情况,本系统将工资结构分为基本工资管理和浮动工资管理两部分。该模块还包括工资的发放、查询与打印,其中有工资的计算。3)、数据统计模块

管理员在对员工信息和员工工资信息进行输入以后,在数据统计模块中可以对员工的信息和工资进行汇总。

4)、系统操作员管理模块

(1)添加管理员:只有管理员才可以对系统进行所有操作。一般用户只能查看自己的工资信息。

(2)修改管理员密码。

(3)登录信息管理:查看系统登录用户的信息和删除信息。

5)、系统维护

(1)数据备份:用户可以通过选择保存的路径把数据库保存在硬盘中,也可保存在软盘中。

(2)数据恢复:用户可以通过选择路径把数据恢复。

(3)部门管理:可以在该模块添加、修改、删除部门。

6)、打印报表

(1)打印单条工资记录:主要适用于管理员打印员工的工资信息。

(2)打印员工自己的工资信息:一般员工登录后可以打印自己的工资信息。

7)、系统登录模块

通过选择两种不同用户的权限进行登录,管理员可以登录并操作系统,而一般用户只能查看自己的工资信息。

3、1、2数据流图

《工资管理系统》软件的数据流图是比较清晰的,对各功能模块来说都比较有规律。但完整的图比较繁琐,各个功能模块的数据流图如下。

1。登录数据流图

用户名及密码

身份验证

登录失败

登录成功

管理员表

选择操作

添加

修改

2、人员管理

删除

员工表信息载入

3、工资管理

选择操作

工资添加

工资修改

工资计算

工资上报银行

工资表信息载入

4、工资查询

选择查询字段

输入查询条件

查询

显示

打印

计算

5、系统维护

部门表信息载入

部门管理

数据恢复

选择路径

系统数据管理

添加

选择操作

数据备份

选择路径

修改

删除

备份

恢复

打开

6、数据统计

选择操作

员工信息统计工作

工资统计

员工表和工资表载入

7、操作员管理

选择操作

添加管理员

修改管理员密码

登录信息管理

管理员表和登录表信息载入

选择操作

8、打印报表

打印单条工资记录(用户)

打印单条工资记录(管理员)

打印员工信息(管理员)

打印

3、1、3数据字典

名字:员工信息

别名:employees

描述:记录员工的个人信息

定义:员工信息=员工编号+姓名+性别+文化程度+部门名称+聘用日期+代发银行+银行帐号+备注

位置:输入到工资管理系统客户端

名字:管理员信息

别名:admin

描述:记录管理员登录账户

定义:管理员信息=管理员编号+管理员姓名+管理员密码

位置:输入到工资管理系统客户端

名字:员工基本工资信息

别名:basicwages

描述:记录员工的基本工资信息

定义:员工基本工资信息=员工编号+员工姓名+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养老保险

位置:输入到工资管理系统客户端

名字:员工浮动工资信息

别名:floatwages

描述:记录员工的浮动工资信息

定义:员工基本工资信息=员工编号+员工姓名+个人所得税+住房补助+保险费+生活补助

位置:输入到工资管理系统客户端

名字:部门信息

别名:department

描述:记录部门信息

定义:部门信息=部门编号+部门名称+部门电话+备注

位置:输入到工资管理系统客户端

3、1、4业务流程图

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如下图3-2所示:

图3-2系统业务流图

3、2对性能的规定

3、2、1精度

A。要按照严格的数据格式输入,否则系统不给予响应进行处理。

B。查询时要保证查全率,所有相应域包含查询关键字的记录都应能查到。因为通常有文件的记录会很多,所以本系统采用了两种方法进行查询:直接查询和模糊查询。

3、2、2时间特性要求

本软件在时间特性要求方面的要求是:由于本系统的数据库较小,所以程序在响应时间,数据更新处理时间上性能是比较突出的。而且也正由于数据量相对较少,故在数据传输时间和系统运行时间上表现的较让人满意。

一般操作的响应时间应在1-2秒内,对软磁盘和打印机的操作也应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

3、2、3灵活性

本软件系统在灵活性方面的要求比较简单,适用于大部分系统,满足高校内部员工使用的需求。对前面提到的运行环境要求不应存在困难。

3、3输人输出要求

3、3、1静态数据描述

1)管理员表

2)员工信息表

3)部门信息表

4)登录信息表

5)员工基本工资表

6)员工浮动工资表

7)工资发放明细表

3、3、2动态数据描述

输入数据:菜单选项,查找关键字,新建记录项。

输出数据:由查询关键字确定的数据库记录集合。

内部生成的数据:中间查询结果。

数据库描述

3、3、3数据库描述

本系统使用SQLServer2000数据库

3、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由于本软件系统用于对学校内部的员工工资进行管理,所以要满足学校内部使用的需求。

3、5故障处理要求

考虑到软件的范围不大,所以故障处理一般由操作系统完成,系统只要保持与操作系统的接口即可。只要操作系统没有大的故障程序一般是比较稳定的。考虑到用户对数据的安全性要求,程序可以有独立于操作系统之外的数据备份功能与过程,以及系统崩溃后的数据恢复功能,这点在数据库软件中已经达到了,只要稍微在其上再增加用户所需要的附加功能即可。

正常使用时不应出错,对于用户的输入错误应给出适当的改正提示。若运行时遇到不可恢复的系统错误,也必须保证数据库完好无损。

3、6其他专门要求

1)系统的功能实现情况:用户可在本系统下实现各种用户要求的功能。

2)系统的安全性:对于系统的重要数据都有密码保护,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3)系统的容错性:用户输错数据都有提示信息,具有较好的容错性能。

4)系统的封闭性:用户的封闭性较好,用户基本上在提示信息下输数据。

4运行环境规定

4、1设备

1、一台586以上的PC机

2、内存128MB以上

3、VGA显示器一台

4、采用菜单界面驱动方式

5、键盘、打印机(可根据需要进行配置)

4、2支持软件

1、Windows98以上的操作系统

2、Delphi7、0中文版

3、SQLServer2000数据库

4、Office2000以上的办公应用软件

4、3接口

硬件接口

本软件不需要特定的硬件或硬件接口进行支撑。

586以上PC机均可运行此软件。

软件接口

运行于Windows98及更高版本具有WIN32API的操作系统之上。

4、4控制

控制该软件的运行的方法:

由财务部门相关人员来操作完成该系统;

第2篇: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需求分析报告

1、计算机相关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

以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技术进步过程中发展最快、渗透性最强、应用最广的关键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新动力。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成为全球最具活力、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要迈上新台阶,目标是要使网络规模、容量位居世界第一。网络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普遍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为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地区和中低收入阶层参与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到“十五”末,计算机社会拥有量将越来越大,计算机技术的需求量将会随之增大,因而从总体来看,计算机方向的人才缺口较大。作为中职学校,必须了解市场、适应市场、依托市场和开发市场,才能培养出适应和满足计算机类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的人才。目前在人才需求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人才总量严重不足。根据信息产业部发布的关于计算机市场构成的报告,截至XX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777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0%以上,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即将进入国内市场的国际软件外包、国外通信运营商来说,计算机类的人才将会是他们在国内发展的首要选择。

人才层次结构不合理除高精尖专家人才外,电子信息企业还需要大批熟练操作的技术工人。目前,我国技术工人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调查数据显示,仅广东省技术工人缺口就有多万,全国的需求缺口更大。以软件企业为例,很多简单的编程工作,高中学历的人只要经过专业的软件职业培训,完全可以胜任。目前,我国基础程序员非常缺乏,一些基础性工作只能由本科生和硕士生完成,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这说明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奇缺。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才需求量大大提升。网络技术持续稳定发展,网络设备的生产、检修、网络建设、网站设计等相关行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社会对网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要求人才的素质不断提高,以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将越来越多。

2、被调查企业的分布情况

(1)被调查的企业近6家,其中有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单位(如电脑公司、软件公司)、服务类企业单位、制造业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及其它企业。从被调查企业的分布和性质来看,我们认为此次调查的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主要企业人才分析

首先针对主要企业人才需求我们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是网络公司的规模如何,主要的技术人员分为两类:网络工程设计人员和网络工程实施技术管理人员。一些规模较大的网络公司都是采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或者中学历的人才进行网络的设计工作,而聘用的中职生主要是进行网络工程的实施和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工作;而规模较小的网络公司则希望

招聘的人才最好具有网络设计和网络实施管理双重能力()。89、1%的企业认为聘用人才最优先考虑的因素需要团队意识、81%的认为需要职业道德、67、5%的认为需要专业知识;56、7%的企业对it类就业市场信息的了解主要通过各种媒体;70、2%的企业最希望的岗前培训方式是就地自己培训;普遍企业认为毕业生必须具备网络设备集成能力、网站管理能力、网络安全、系统安全保障;普遍企业认为计网中职专业课程至少应包括数据库开发、网页设计与开发、网络布线与工程、服务器配置、网络施工、网络管理与安全技术等课程;62、1%的企业认为中职学生工作起薪1200-1500比较合适;大部分企业认为有必要让员工继续学习,可不脱产培训。

此次调研涉及的用人单位主要是湖南省的大中型企业、计算机网络培训机构,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企业。

(3)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

一般企业认为毕业生在本专业知识方面知识基本恰当,能基本满足工作需要。但是对计算机类企业(如软件公司,电脑公司等)来说,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是有待加深加强的。另一方面沟通协调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计算机公司非常注重合作意识培养,本专业毕业生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欠缺。此外,在创新能力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对于发展迅速的计算机行业,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所以在校期间需要加强学生以上能力的培养。

(4)企业需求情况分析

①毕业生主要从事岗位

在调查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在网络系统平台搭建(windows,linux,unix)占10%,路由交换(网络设备)占15%,网络建设及管理约占20%,网络安全占15%,综合布线占10%,方案设计占10%,硬件维护、技术服务15%,有3%做普通技术工人。

②急需人才

目前企业急需的人才主要是(按先后顺序):网络系统平台搭建,网络设备,网络建设及管理管理,技术服务,硬件维护和产品开发。调研的这个结果对于我们以后开展教研教学,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指导学生就业都有了明确的导向。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支部纪检委员述职报告【6篇】
  • 巡察整改报告范文(通用9篇)
  • 被巡察单位党组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企业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2022年范文(...
  • 2023年个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 被巡察单位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关于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整改落实...
  • 学校德育工作亮点汇报(通用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