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反对错误思潮和言论承诺书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8-16    阅读:

篇一:反对错误思潮和言论承诺书
对当前社会七大错误思潮的评析及批判

20140413对当前社会七大错误思潮的评析及批判

——专访广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丁晋清

2014.04.13 14:29

来源: 南方网 作者: 记者 丁晋清 莫凡

字号:【 大 中 小 】 .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复杂的,尤其是思想理论领域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前所未有。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暗流涌动,此起彼伏,竞相发声。前苏联解体的殷鉴昭示,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正确认识当前的各种社会思潮, 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为此,南方网理论频道专访了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丁晋清,请他就目前国内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进行分析。

历史虚无主义违背客观历史事实,没有学术价值

记者:在短短60多年的时间里,特别是改革开放35年来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的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但就在这样的辉煌成就面前,历史虚无主义又开始在理论界活跃起来,企图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新中国历史。这股思潮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丁晋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是一般地否定历史,而是通过否定或者歪曲某些历史事件或人物,来宣传他们错误的理论观点。这一思潮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东欧巨变逐渐流行开来并蔓延到我国。

历史虚无主义在前苏联早已有之,至少可以追溯到赫鲁晓夫时期的苏共20大“秘密报告”;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历史虚无主义变本加厉,发展到批判和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否定列宁和十月革命。1988年前苏联教育部不得不取消当年历史课程的考试,1989年全部销毁苏联历史课本。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恶果是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夜之间灰飞烟灭。龚自珍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从苏联解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篡史亡国的轨迹。对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只有正确地认识党的历史,多学习多重温,坚定党的历史自信,心中会增添许多正能量,才能真正做到继往开来。

记者:历史虚无主义有几种体现?您如何评价?

丁晋清: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有如下三种体现:

第一,否定革命,认为中国革命完全是破坏性的和错误的。如胡诌“革命容易使人发疯

发狂,丧失理智”,“革命只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等。我们知道,唯物史观有个基本观点,即“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就会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为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当统治者无法继续统治下去、人民无法继续生活下去的时候,革命就不可避免地成为“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关键环节,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从根本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扫除社会发展的障碍,推动历史前进。在三座大山的重压之下,中国革命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可能有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当然,唯物史观在重视社会革命伟大作用的同时,也认为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但这决不能成为否定中国革命的借口。

【反对错误思潮和言论承诺书】

第二,否定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中国社会主义是早产儿”、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错误的。我们知道,人类历史发展是受客观历史规律支配的,是从低级向高级向前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由于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短短30多年就实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中国是完全靠自身的力量和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优势来实现飞跃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新的征程上,只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必将充分展现出来。

第三,歪曲党史,企图否定党史的主流和本质。一些“恶搞”党史的言论混淆是非,西方敌对势力把歪曲党的历史作为对我西化图谋的重要手段。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推进并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创造性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革命,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并推进了中国现代化。这三件大事,在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够完成。历史是人民写的,不是一小撮人能够否定得了的,因为它镌刻在人民的心坎上。

历史虚无主义企图篡改、歪曲、拼凑、裁剪或者“还原”党的历史,从根本上违背了客观历史事实,根本不是什么学术创新,没有什么学术价值可言。我们要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这是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

“普世价值”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记者:有人把民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人权等当成超越时空、超越国家、超越阶级的普世价值,并认为中国按照“普世价值”去发展才有前途。所谓的“普世价值”是否是永恒存在的价值?具有普适性?

丁晋清:这些提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错误的。

首先,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认识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实践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认识总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改变,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存在永恒不变的价值观念。民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人权都有历史性、地域性、民族性,根本不可能产生对谁都适用的、永恒存在的“普世价值”。

其次,“普世价值”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普遍性或与特殊性共处于矛盾的统一体中,并不能孤立存在。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普世价值”把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只看到事物的普遍性而忽视其特殊性,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我们反对“普世价值”的提法,就是既要看到事物的普遍性,又要看到事物的特殊性,并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

其三,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是普世价值。社会主义国家要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但不等于承认并接受普世价值。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因为市场经济是“普世价值”,而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和增强综合国力,更加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和向往,是人类在长期奋斗中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但这些都不是普世价值。社会主义中国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要优于和高于资本主义。揭露西方宣扬“普世价值”的政治企图,并不意味我们不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积极成果。

中国梦决不是“宪政梦”

记者:有网络公知和网络水军称西方宪政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制度架构,鼓吹“宪政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唯一出路,甚至存在中国梦就是“宪政梦”的误解。这是否值得警惕?

丁晋清:“宪政”概念来源于西方,本意是强调在政治生活中要遵从宪法的基本精神。但西方宪政的核心是私有制、多党竞选、三权分立和军队国家化、中立化。这是我们断不能接受的。

“宪政民主”论偷换概念。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时,强调其科学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的途径是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宪政民主”论匪夷所思地将中国梦界定为“宪政梦”,即只有实现宪政,才能实现中国梦,用“宪政梦”歪曲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不是什么“宪政梦”。

以宪治国不等于宪政。我们党历来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带头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十八届三中全会依然强调宪法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权威,但有些人把以宪治国误认为是宪政。“宪政民主”论有着确切的内涵,即多党竞选、三权分立这套把戏。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有利于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不能美化和神话公民社会【反对错误思潮和言论承诺书】

记者:近些年,一些NGO、民间慈善机构日趋活跃,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在公共事务上的公民参与度。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到鼓励合法有序发展社会组织。发展社会组织是否和建立公民社会是同样的社会建设愿景? 公民社会真的那么美好吗?

丁晋清:公民社会作为一个学术词语由来已久,在古希腊时已经存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波兰团结工会与政府的反抗与斗争对现代公民社会的兴起起了重要作用,发达国家对公民社会的关心也从此日益高涨,使公民社会理论逐渐成为西方学术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上世纪90年代起,公民社会理论在我国理论界开始流行。但公民社会理论光怪陆离,我们必须澄清其中的模糊观念和误解。【反对错误思潮和言论承诺书】

第一,不能把发展社会组织等同于建立公民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涌现出大量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八大鼓励合法有序发展社会组织,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的高度重视。而公民社会一般是指相对独立于国家与政府之外的民间力量。因此,不能把发展社会组织等同于建设公民社会,相反要切实规范社会组织管理,使社会组织成为各级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第二,不能美化和神话公民社会。有人把公民社会想象成净土、天堂,当然不排除有这样的公民社会组织。但在国外,并不是所有的公民社会组织都是这样纯洁、美好,也有假、恶、丑的一面。特别是一些劣质公民社会组织甚至和黑恶势力狼狈为奸、鱼肉人民,干绑架政府和民意的勾当。

第三,不能容忍在基层党组织之外建立新的政治势力。西方公民社会理论认为,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关系只能是一种对立关系,鼓励民间与政府的对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扶植了一大批亲西方的非政府组织,来对付与西方走不同道路的国家,在鼓动“颜色革命”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我国对公民社会理论和实践不闻不问,任凭一些人冲破法律底线搞各种各样的所谓公民行动、维权行动,就会把基层党组织和管理机构排除在基层群众自治之外,甚至对立起来,容易带来社会分裂和冲突。

新自由主义给许多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记者:上世纪80至90年代,新自由主义对西方国家的经济繁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从而对全球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主流观点认为新自由主义不是适合于所有国家的灵丹妙药,绝不能把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和政治主张照搬复制到中国。您认为呢?

丁晋清:新自由主义思潮起源于上个世纪30年代,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上个世纪90年代末和新世纪之初,特别是近年来,新自由主义思潮成为国内学术界和思想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新自由主义在政治理论方面强调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国家干预;在经济理

论方面强调 “自由化” 、“私有化”和“市场化”。持这一论调者,主张全球贸易和金融绝对自由化,反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反对公有制,特别是集中攻击我国国有企业,极力主张国企私有化;推崇“市场万能”,反对政府干预。

“自由化” 、“私有化”和“市场化”逆历史潮流而动。合作共赢是国际经济发展总趋势,新自由主义主张全球贸易和金融绝对自由化实际上是削弱一个国家的金融监管,危害国家的经济独立和经济安全,特别是金融安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引发西方国家严重的经济危机,严重破坏生产力,新自由主义主张全面私有化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运作一定时候必须利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对市场进行调控,新自由主义主张全面市场化,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可能做到。

新自由主义给许多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拉丁美洲国家、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西方国家自身深陷金融危机难以自拔,事实上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我国必须旗帜鲜明地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干扰,防止新自由主义的悲剧在我国上演。

事实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践中显示出巨大优越性。中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率先实现经济回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与西方国家经济复苏缓慢、美国政府停摆、欧债危机蔓延形成鲜明对比,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使经济充满活力,又积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盲目性,保持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统一。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

记者:最近一个时期,国内展开了一波对改革本身的争论,各种观点竞相发声。有人认为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偏离了社会主义轨道;鼓噪“政治体制改革滞后论”,认为按照西方模式和标准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唯一出路。怎么理解这股思潮以及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

丁晋清:这些论调,实质是否定中国的改革开放。对改革开放,我们应该这样认识:

改革的成就和功效不容否定。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从1978年至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568845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争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

篇二:反对错误思潮和言论承诺书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期末练习

2014学年初二思想品德期末练习(2015、1)

【反对错误思潮和言论承诺书】

和暗礁,看清风息风起,潮起潮落,顺利到达理想的彼岸。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A.习惯能让人终身受益 B.习惯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 C.好习惯使人受益一生 D.习惯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 2.右面漫画现象中的主人公如果是你同学, 你认为用下列哪些观点劝诫他比较好: ①自立自强 ②扶贫济困 ③无私奉献 ④勤俭节约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

美国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一个包,让他学会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自己拿。在中国,孩子都被宠着,每天除了上学听课,回家吃饭睡觉,其他的家长一手包办。根据材料回答3-4题。

3.材料主要反映了中美小朋友在_______方面的差异。

A.自主学习能力 B.动手实践能力 C.生活自理能力 D.适应社会能力 4.就此,有人认为中国的孩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你的观点是 A.正确,因为该能力是提高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 B.正确,因为该能力能使孩子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C.错误,因为孩子的第一任务就是学习文化知识 D.错误,因为有些能力长大后自然而然就有的 5.“虎头蛇尾”、“人云亦云”、“感情用事”分别体现了不良意志品质的哪些特征 ①盲从性 ②寡断性 ③动摇性 ④冲动性 A.①③④ B.③②④ C.②①④ D.③①④

6.梁鑫宇,一个刚刚入选第二届“全国十佳自强女孩”的14岁少年。一岁时,父亲离家出走,她和妈妈艰难度日:她用一双小手拾起一只只矿泉水瓶,也拾起希望。她说:“拾荒没什么丢人的,我很环保。”这告诉我们

A.逆境更容易成才 B.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挫折 C.人生难免有挫折 D.挫折能使每个人意志坚强起来

7.无业大妈苏珊走上英国达人秀的舞台,红透英伦。有人认为苏珊的成功奥秘是:“你首先要有想法,其次要有办法。”你认为 “首先要有想法”是指 A.要正确对待挫折 B.要有实际行动

C.要有人生目标 D.要正确对待实现目标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

8.

“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 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这是2012年感动 中国对“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陈斌强的颁奖词。对此,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 孝敬父母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B. 他自觉履行了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C. 他的孝行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D. 孝敬父母就是要在物质上赡养父母 9.《孝经》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这就是说

A

.能孝敬父母者,也会关爱他人 B.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C.父母之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D.关爱亲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0.下列对于逆反心理和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A.只要度过青春期,就能避免逆反心理的消极作用 B.对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不能一概说错 C.逆反行为是错误的,子女不应该反抗父母 D.逆反心理是正确的,子女可以反抗父母 11. 我们要热爱和尊敬老师,是因为 ①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是创造性的劳动 ②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③师生之间需要沟通 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2.陶行知说“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集中体现在

A.行为前的预见和选择 B.行为中的自律和自控 C.行为后的自省和负责 D. 认识、接纳与调控 13.巴尔扎克说过:“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

A.要敢于承认错误 B.要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 C.要自觉承担责任 D.要善于反思自己的责任

14.高一学生徐砺寒在2012年11月2日撞坏路边的宝马车后,没有逃走,在原处等待半小时,因

考试留下了附有联系方式的纸条。从徐砺寒的举动中可以看出他 A.是一个具有责任意识和能力的人 B.缺乏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C.是一个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D.年龄还小,其行为不受法律的约束 15. 右面漫画主要说明

A.网络比父母好 B.父母应反对孩子上网 C.父母应以正确的言行和方式教育子女 D.在我国,很多子女不孝敬父母

16.下列关于行为与后果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①只有个人的行为会产生后果 ②行为和后果具有一致性,有行为就会有后果 ③人们出于考虑,会做出不同的行为 ④一种行为可能会产生多种不同的后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17.对漫画《中国式过马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种做法很正常,合作就是力量

B.这种做法无可厚非,责任意识首先是对自己负责 C.这是一种从众心理,偶尔闯一次红灯也没什么 D.这种做法不对,我们应该明辨是非,遵守交通规则 18.2012年国庆长假,受首次高速公路免费及景点下调价格的

影响,出游的市民创历史之最。但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现象:拥堵的高速公路上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逆向行驶

时有发生;许多景点塑料袋、矿泉水瓶等垃圾随处可见。这提醒我们要

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②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③增强法律意识④提升道德修养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二、简要分析题 19.材料一:漫画

深夜,李明起床了,上网偷菜。 第二天„„李明:“我就是没错!”

(1)心理很清楚自己错了但就是不愿承认„„,这反映了我们的什么心理?如果任其发展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2)李明为了上网的事情和父母闹着别扭,非常烦恼,请你为解决李明的烦恼提建议。(4分)

20.材料一:我国古代把“孝”看成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 之行也”,“百善孝为先”; 201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 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为老年节。

材料二:李占彬,出生后两个月因急性肺炎救治不当,患上脑瘫,丧失了独立行走的能力。然而他一直怀揣着自己的文学梦想。“写作是儿子的梦想,他不能走我就背着他走,为了他的梦想,我会一直背着他走下去。”多年来李贵就是儿子的腿,为实现儿子的文学梦想四处奔走。近期,李占彬的自传《寻》获得全国优秀奖,被多家杂志及网络刊登。 (1)有人说:“讲孝道是传统美德,当代社会已经不需要了。”请说说你对这个观点的认识。 (2)“父母的背,托起脑瘫青年的文学梦!”很多人感动于这深深的父母之爱,请你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报答父母之爱?(6分)

21.李华考试作弊,班主任批评他说:“考前同学们都签了诚信考试的承诺书,你为什么不兑现呢?这次你一定要在班上好好检讨自己”,李华不以为然的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小题大做! ”。说完后,他摔门而去。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李华的言行进行简要评析。

22.14岁的南京中学生丁锦昊,在埃及具有3500年历史的卢克索神庙石壁浮雕上刻下“丁锦昊到此一游”几个字,此事经网友2013年5月24日曝料后,引发全国热议。25日,丁锦昊的父母主动致电媒体,向媒体传达孩子的歉意,称“我们向埃及方面道歉,也向全国关注此事的人们道歉!我们意识到了错误,请大家给个改错的机会。” 请从责任的角度对丁锦昊的行为进行评析。

23. 同学们发现学校周边有多家网吧、游戏室,台球室,有些同学禁不住诱惑,经常出入这些场所,增加了与社会青年接触的机会,招致了敲诈勒索。就这个问题,学校德育处主任说:我们加强了门卫值班管理和学生安全防范方面的教育,但学校难以对学生的校外言行进行监管;还有,面对一些社会问题,学校有时感觉“势单力薄”。派出所所长说:我们加强了对敲诈勒索学生行为的打击力度,但很多家长或学生不及时报案,给案件的调查、取证带来很大难度。请从承担责任角度联系材料说明老师、警察、家长如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反对错误思潮和言论承诺书】

24. 在光明中学校园网的论坛上,有以下一些帖子,请你根据帖子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在跟帖栏目

2)

班就“我与责任”为题,积极开展了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同学们通过上网看到了这则新闻:2012年7月21日,北京发生6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182人被困京港澳高速公路,生命受到威胁。60名盐城农民工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救出遇险者。陈文堂冒雨第一个跳入激流湍急的水中,把救生圈送到了被困者手上;杜金荣、李传根组织并参与救援,经受暴风骤雨的摧残,44个小时没有睡觉„„网友评论道: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国脊梁,中国良心!盐城农民工救人群体入选中国好人榜!

(1)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盐城农民工救人群体的壮举给我们哪些启示?

(2)农民工兄弟的义举释放的是“正能量”。“正能量”的释放有何意义?

(3家庭三个角度谈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初二思想品德期末复习学案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D C A D B C D A B C C B A C D D C 二.简要分析题 19.(1)心里很清楚自己错了但就是不愿承认„„,这反映了我们的什么心理?如果任其发展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①逆反心理 ②结果(危害):对自己:影响身心健康,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对家庭:影响家庭关系的和谐和幸福。

(2)李明为了上网的事情和父母闹着别扭,非常烦恼,请你为解决李明的烦恼提建议。(4分) ①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真诚地道歉 ②要尊重、理解自己的父母,体谅他们在关爱方式上的不当,学会换位思考,有话好好说;③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和方法,虚心听取父母的批评建议,主动和父母开展一些增进感情交流、心灵沟通的活动; ④努力学习报答父母,当与父母意见发生分歧时,不能回避、疏远和顶撞父母等。 20.(1)有人说:“讲孝道是传统美德,当代社会已经不需要了。”请说说你对这个观点的认识。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当代社会依然要讲孝道。(1分)因为:①父母赋予子女生命,抚育我们成长,不仅养育了子女的身体,还塑造了子女的灵魂;②“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做人的根本,孝敬父母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尊敬赡养父母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等。 (2)“父母的背,托起脑瘫青年的文学梦!”很多人感动于这深深的父母之爱,请你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报答父母之爱?(6分)

①孝敬父母长辈,就是要求子女对父母长辈履行应尽的义务,包括物质上的赡养,也包括精神上安慰和生活上体贴父母等。

②孝敬父母表现在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之中。

生活上:父母生病时,要悉心照顾,好好伺候;努力减轻父母经济负担,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生活上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学习上:努力学习,报答父母;

精神上:父母遇到烦恼时,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等。 21.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李华的言行进行简要评析。

①李华考试作弊不兑现考前承诺说明他不讲诚信,不能信守承诺,不负责任;②老师教育他时他不以为然,认为老师小题大作说明李华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和教育;③李华摔门而去说明他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④李华的行为还说明他不懂得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承担责任等。

22.请从责任的角度对丁锦昊的行为进行评析。

(1)①是缺乏责任意识的表现,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没有履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②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有行为就有后果。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每个人都有行动的自由,但是不得以损害他人的、集体的、社会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丁锦昊在浮雕上刻字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他国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我国的形象,还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

(2)①丁锦昊承认错误表达歉意体现了他有责任意识,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②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集中体现在对行为后果的自省及自觉承担应负的责任上;主动承担责任有利于我们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有利于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③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道德的、法律的责任,三思而后行,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3.请从承担责任角度联系材料说明老师、警察、家长如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不同的身分有不同的责任。①教师应承担教育和保护学生的责任;②警察应承担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③家长应承担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责任。只有各方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并相互配合,才能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4.(1)我们要诚实守信、勇担责任。

(2)我们应孝敬父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

(3)要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做一个挫而不折,积极进取的人;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要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25.(1)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盐城农民工救人群体的壮举给我们哪些启示?

我们勇于承担责任,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他人、社会负责,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富有爱心,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应该磨砺坚强的意志;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对他人、对社会有所奉献;应该尊重生命,呵护生命,用生命拯救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关心社会,亲近社会,自觉服务社会;等。

(2)农民工兄弟的义举释放的是“正能量”。“正能量”的释放有何意义?

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弘扬真善美,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有利于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等。

(3)分析以上信息,你认为被调查的大部分学生身上存在什么问题? 请分别从学生自身、学校、家庭三个角度谈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1)缺乏责任意识

(2)学生:树立责任意识;用实际行动培养责任心如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随手关水龙头、随手关灯等; 学校:加强宣传教育,表扬负责任的同学,鞭策不负责任的同学;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具备负责任的本领;改变评价标准,把学生是否有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作为一项评价学生素质的重要指标等;

家庭: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子女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让子女在家中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使他们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家长的言行是子女模仿的对象,家长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等。(从三个角度分别答出一点给2分,共6分,其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篇三:反对错误思潮和言论承诺书
2016关于宗教的承诺书

关于宗教的承诺书

根据县委乌党发[2016]58号文件,开展“抵制非法宗教活动、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主题活动要求,为了使我社区干部进一步认清非法宗教活动的危害和本质,自觉抵制并能够做到主动检举揭发非法宗教活动,特制订社区干部公开承诺及责任书如下:

一、社区干部要强化自学意识,强化党的民族、宗教和惠民政策的学习,自觉践行“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 开放进取”新疆精神。

【反对错误思潮和言论承诺书】

二、牢记党中央明确提出的“当前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这一重要论断。

三、认清非法宗活动屡禁不止,成为滋生暴-力恐怖犯罪的温床。利用非法宗教活动从事分-裂破坏活动,是当前民族分-裂主义的主要特点。她们披着宗教的外衣,利用群众朴素的宗教感情,煽动宗教狂热,鼓吹“圣战”,宣传分-裂思想,培植民族分-裂势力,干预司法、行政、教育、制造骚乱,哪里非法宗教活动猖獗,哪里就不得安宁。

四、在任何时刻都清醒地认识到:宗教信徒在宗教场所内或者个人按宗教习惯在自己家里进行的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都是合法的。

五、对发生在身边的符合“非法宗教活动26种”表现

特征的非法宗教活动要积极大胆及时举报,对宗教氛围浓厚、妇女带面纱、青年留胡须情况要及时上报。

六、严禁购买使用“古兰经电子点读机”和通过非法境外互联网进行学经。

七、严禁在假期纵容、引导子女参与诡秘的地下教经活动。

八、禁止在伊斯兰斋月期间封斋。

九、对以上行为和无端散步破坏民族团结、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论的人员按照程序法规严惩不贷。

十、以上承诺书要求社区干部确认了解并保证遵守。

乌什镇团结社区

承诺人(责任人):

签订日期:2016年 5 月 23 日

关于教师不参加宗教活动的承诺书范文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青少年的特殊使命,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要做表率。让我们大家同心协力,坚决抵制民族分-裂思想的渗透,牢固占领教育阵地。我校全体教师做出以下承诺:

1、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崇尚科学,宣传无神论,反对有神论和封建迷信;

2、我无论何时何地不做如下宗教活动:念经、讲经封斋、做乃麻孜、烧香、拜佛均视为参加;自觉践行“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本文由论文联盟#url#收集整理互助、开放进取”新疆精神;

3、我不允许向未成年人宣传宗教教义,不安排或纵容子女参加宗教活动,知道其他教职工或学生参加宗教活动及时向有关领导反映;不穿戴有宗教色彩的服饰;

4、我不传谣、不信谣、不上当;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事,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话;

5、我充分认识”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坚决同”三股势力”作斗争。

6我不阅读、书写、印发、销售、张贴、保管宗教语录、宗教书刊及宗教宣传品,不收听宗教广播;

7、我不向宗教场所捐款、捐物,也不能接受宗教教职人员赠送的礼品;

8、我如有违反以上条款,甘愿接受处罚。

承诺人签名:

去宗教极端化公开承诺书

为进一步维护学校政治大局稳定,整治违反政治纪律行为,有效遏制宗教极端化向校园的渗透与蔓延,本人向学校做出如下承诺,并接受监督检查。

1、我承诺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遵守校纪校规,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我承诺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离,在有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民族分-裂等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立场坚定。

3、我承诺自觉抵制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宣传品和非法宗教网络宣传和宗教极端思想向学校的渗透和蔓延。

4、我承诺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恐怖活动,对一切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反人性的暴恐活动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和打击。

5、我承诺认真学习领会自治区11号文件精神,坚决拥护自治区11号文件精神,不利用宗教进行有违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不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严禁在学校传播宗教思想、发展教徒,严禁在学校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举行宗教活动,严禁建立宗教团体和组织,严禁在校内外参加或组织参加任何宗教活动,严禁穿戴宗教服饰、佩戴宗教标志。坚决不迈进清真寺一步.

6.我承诺绝不在伊斯兰斋月期间封斋。

7、我承诺决不信仰任何宗教,不参加任何宗教活动,教育家人和亲戚朋友不信仰人和宗教。

8、我保证不在电脑上、网络中、手机平台上浏览、传播、制作、保存任何不良信息;保证不阅读、书写、印发、销售、张贴、保管任何宗教书刊及宣传品,不收听任何宗教广播。

9、我承诺在听到错误言论、看到校园里不正常情况和异常现象,看到穿戴宗教色彩服饰的师生或发现错误思想言论、有模糊认识的人员的时候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反映,遏止此类行为在校园扩散。

承诺人签字:

学生家长签字:

第 三 师 第 三 中 学 综治办、德育处

2016年1月1日

抵制三非去宗教极端化承诺书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郑重承诺: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和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自觉抵制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出版物、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防范封堵非法宗教网络传播为重点的“三非”(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宣传品、非法宗教网络传播)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坚决抵制“三非”和宗教极端化,大力消除各种宗教极端思想。 保证所有家庭成员和亲属不参与非法宗教活动、不接触极端宗教思想;保证所有家庭成员和亲属不收听、收看和传播非法反动宣传品,不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上传下载、制作传播有害信息和非法反动内容。

承诺人签字:

“抵制‘三非’、去宗教极端化”承诺书47

本人xx-x,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政治面貌,现任xx-xxx-x,本人现在此郑重承诺:

一、严守政治纪律,反对民族分-裂,牢固树立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阵地意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自觉践行?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 开放进取?新疆精神。

二、作为一名党员,要坚决反对和抵制任何名义进行的一切暴-力恐怖活动,坚决与暴-力恐怖势力作斗争。认真贯彻执行自治区11号文件中的有关要求,对冒用宗教名义进行非法活动的苗头性、倾向性信息,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对从事非法宗教活动的人和事,要勇敢地站出来,敢于制止和举报。

三、作为一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在校园里听到错误言论、看到不正常情况和异常现象时,及时纠正其错误观念并做到长期关注教育,并及时向领导汇报。在校内上穿戴宗教色彩服饰的学生、或发现有错误思想言论、有模糊认识的学生做出批评教育,长期关注并不定时的进行交流帮助思想政治意识的提高。

四、作为辅导员和班主任必须有效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经常做

好抵制?三非?、去宗教极端化、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应履行的职责,深入到班级、学生宿舍当中了解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向学生宣传主流思想,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发现任何问题及时系领导反映情况。

五、保证所有家庭成员和亲属不参与非法宗教活动、不接触极端宗教思想;保证所有家庭成员和亲属不收听、收看和传播非法反动宣传品,不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上传下载、制作传播有害信息和非法反动内容。

六、管好进校来访亲戚、朋友不从事宗教活动、不参加?三非?活动、不穿戴宗教服饰以及自觉服从校园稳定相关管理规定。

七、如果本人违反的上述承诺,将自愿接受组织处理。

承诺人:

xx-xx年xx月xx日

篇四:反对错误思潮和言论承诺书
2015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全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一种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为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的重大作用,需要精准把握它的根本性质,理论精髓,推进深读的方法。本文试就有关问题做点探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颁布于社会以后,由于“三个倡导”使用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范畴内涵的丰富性,文字表达的高度概括性;由于它作为全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涉及内容的政治敏感性;由于倡导的12个概念在东西方的通用性等多种原因,引起了种种议论。这些议论聚焦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质。概括起来有两大方面。一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混同于西方“普世价值观”。这方面的具体说法很多。比如,价值观没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分,不应以“中国特色”为由拒绝“普世文明”。所谓“普世文明”即“普世价值”。称“普世价值”反映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代表了“人类文明的主流”,“具有世界意义”。 还有人说,“官方将西方普世价值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重要理念都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共传统意识形态的一次大胆突破”。二是认为,表达核心价值观的12个概念未能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文字表述上的失误,等等。

质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者在性质和动机上是大不相同的。有的是蓄意混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观”的本质区别,所发之声是西方向我国植入“思想病毒”的表现。正如有学者评论的,他们意在培养和扶持“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的各类异己分子,制造混乱,搞乱人心;有的则是由于有关概念在东西方的通用,理论辨识难度增大,在一些学者中产生的误读;有的是一些学者出自责任心,怕在这个问题上误入西方“普世价值”的陷阱,提出的改进完善的建议。对具体对象必须具体分析,不可笼而统之,一概而论。

在价值观问题上,对国内外反社会主义势力来说,无论我们在理论上概括得怎样好,他们都会进行曲解,所以无需多费口舌同他们去辩论。我们的原则是,凡是反社会主义势力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本文需要讨论的是,一些同志为什么会在这个问题上产生误读。这里作出两点分析:

第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词作了孤立的、抽象的理解,忽略了它前面的定语:“社会主义”四个字。 列宁在《论民族自觉权》一文中曾提出一个重要方法论原则:“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1](P375)“社会主义”四个字的定语,就是从社会历史上和逻辑上把核心价值观提到了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从根本上破除了所谓西方“普世价值”的渗透。这类似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和谐社会和荣辱观,前面都有“社会主义”这个定语。在讲到四个现代化时,邓小平曾强调,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在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江泽民也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这四个字不是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点睛就是点明社会主义性质。这里也一样,12个概念表达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历史范围方面,是定位在中国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含初级的、中级的和高级的)。在逻辑方面,不要简单地孤立地认为,核心价值观是以12个概念自身为起点,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起点的。它凝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部本质内容。这个问题在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已经作了异常清楚的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含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很清楚,社会主义方向和根本性质是很明确的,表明我们的价值观绝不是超阶级的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视野中,价值观点和政治理念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紧密相连的。在某种程度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明确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正是社会主义道路、制度模式、社会关系在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表达形式。价值目标是党的基本路线确定的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价值转化。价值取向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本质的价值转化。价值准则是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规范及在其身上的落实。中国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坚守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的一体性。

第二,误读与忽略概念、范畴的具体历史性相关。任何一个理论概念、范畴都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其内容又有具体历史性。把握理论概念、范畴,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正确了解和处理好其相对稳定性和具体历史性的关系。明确相同的语词、概念、范畴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思想体系下,可以表达不同的内容。如:爱国观,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所表达的就是全体中华儿女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语言对祖国的一种共同情感和责任担当。到社会主义时期,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爱国观则获得了崭新的内涵,即实现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国际主义的结合。又如民主,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再如自由,对工人阶级来说,在资本主义雇用奴隶制度下,是出卖劳动力的自由;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摆脱了经济上的剥削和政治上的压迫以后,全面发展自己的自由。如此等等。沿用旧的概念来表达新的内容,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很通行的。马克思《资本论》的概念体系中,真正由马克思独创的概念并不多,大多是批判地借鉴、改造、加工前人的思想成果。这种情况,我们在毛泽东的著作中也可以列出很多,如实事求是、知和行的关系,等等。

这当然不是说12个概念已经十分完备、不需要进一步凝练了。如有学者所说,如果能够进一步提炼一个从思想内容到文字表述都能既明确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又为广大人民群众耳熟能详、广泛认同且没有歧义的观念的减缩本,就更为理想。事实上,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重大的理论问题和政治实践问题,精准概括本来就不可能一次完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精髓

以上说了我们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这里要说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关系。应该说,这个问题是很清楚的,马克思主义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又是其指导思想。但是,由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各个地方、单位多因地制宜,从群众的口味和需求出发开展活动,这些活动有些并非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直接挂钩,时间一长,容易使人产生错觉,似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是两件不搭界的事,淡忘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为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再强调两者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其命脉和灵魂,或理论精髓、精神内核自然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只不过采取了价值观这种高度浓缩的形态。

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包括十分丰富的内容。诸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即毛泽东用中国语言概括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独立自主的“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革命理想高于天;劳动伟大、劳动光荣,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等等。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即邓小平称之为“普遍真理”的思想原则,则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以贯之于以上述内容之中。十八大报告中“三个倡导”明确的12个范畴,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素,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价值观层面的展开,是体现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理论体系的高度浓缩的价值观念形式。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内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根本理念、精神内核。所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和做什么,都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另一个角度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践行,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科学坚持和正确运用。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读的方法

黑格尔有句名言:“方法不是外在的东西,它是概念的灵魂和内容”。提出和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说,意在强基固本,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读,要有强烈的主旨意识。

第一,要坚持阶级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观察政治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首先是阶级立场,进行阶级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读涉及敏感的政治问题,一定要把握好政治定位,注意阶级立场,做好阶级分析。之所以必须如此,是因为从国际方面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形态、两条道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特别是西方对中国的颠覆、分裂、西化一直没有间断过,价值观领域的斗争首当其冲。从国内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特殊形态存在的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必然表现为特殊形态的阶级斗争,这种斗争有时还表现得很激烈。这些都会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出来,反映到价值观的斗争上。面对这种现实,如果不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就不能分清事情的界限和本质。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无论采取怎样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者在思想上必须清楚,增强群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安全意识,提高其“三个自信”是根本,不能为娱乐而娱乐,更不能“去意识形态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要注重明辨价值观的性质。当今世界上没有超阶级的价值观,从主要的和基本的方面说,有的只是工人阶级的价值观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这两种价值观的斗争激烈而复杂,一定要划清思想界限。我们要始终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充分展现它的道义力量、真理力量,并用以教育武装群众。同时要看清、揭露西方国家鼓吹的“普世价值”的阶级性、欺骗性和侵略性,坚决破除所谓“普世价值”的渗透。

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要批判种种错误社会思潮。如除上述说的西方“普世价值”论外,还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西方新闻价值观、公民社会论,质疑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错误思潮。这些思潮包含着种种落后的、甚至反动的价值观。通过对它们的批判,有助于净化空气,以正视听,引导人们驱恶从善。

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要加大对工人阶级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我国工人阶级从来都具有走在前列、勇挑重担的光荣传统,我国工人运动从来都同党的中心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以往我们重视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是很必要的,以后也还要继续抓紧。但是要扭转以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对工人阶级武装不力的状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强对工人的宣传和教育,使工人阶级真正成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力量,并通过他们去引导、推动广大劳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总体解读和要素阐释相互支撑,互为推进。党的十八大倡导的三个层面、12个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整体。对它作深度挖掘,既要从整体上作综合的创新性研究,弄清三个层面、12个词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贯穿于其中的根本观念和精神内核,它同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主义、道路、制度之间的关系。又要对每一个层面、每一个概念作出科学阐释,弄清蕴含于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真谛,使整体要义和微观真谛的紧密结合,相互辉映,互为推进,更好地起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

第三,废除学究式的孤立研究方法。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P6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内核,它理应发挥促进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作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要废除学究式的孤立研究方法,把实践的观点提到首要的基本的地位,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原则,把解读和践行统一起来。具体说是,要从抢占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的制高点上,着眼于党中央提出并形成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通过教育引导、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途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之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之中,渗透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之中。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国家、社会、个人的追求,外化为全体中华儿女落实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自觉行动,转化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篇五:反对错误思潮和言论承诺书
2016提高基层干部思想觉悟作风建设演讲稿

现状分析总体来看,基层干部队伍作风主流是好的,能够不断解放思想,谋求发展的意识越来越强;能够发扬艰苦朴素,任劳任怨,克难奋进的精神;能够团结协作、清正廉洁;能够切合实际确立工作思路,定位比较准。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积极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一、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学习应景无实效。一是文凭高、水平低。不少干部特别是一些党政部门的干部,一味追求高学历,但实际的文化水平与该学历应具备的知识相差甚远。二是培训多、效果差。各种名目的培训一期接一期,但由于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简单落后,培训效果都不理想。培训者为培训而培训,只为完成一项工作,参训者借培训休整一下身心,结交几个朋友,联络一下感情。三是制度多、落实少。各地各单位一般都制定了中心组集中学习制度和政治学习日制度,但能够坚持学习的很少。有的甚至根本不学,制度只是做给大家看的一种形式和应付上级检查的一种摆设。四是要求多、兑现少。各级主管部门在学习方面对下级单位和干部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但督办检查指导较少,即使检查也不够认真,没有严格的考核兑现措施。如有的乡镇从2000年以来,每年几乎没有认真组织干部集中学习过一次,记录、体会、心得全是临时编出来,应付上面检查。

2、思想消极不进取。一是自以为怀才不遇,工作随随便便,甚至自我标榜政治上无所求,工作好坏无所谓,经常散布消极言论。二是好人主义严重,不愿说真话,不敢抵制和反对歪风邪气,不愿开展相互批评,随波逐流,明哲保身。三是对前途悲观失望,工作没有积极性。提拔无望的,工作得过且过;即将退出领导岗位的,时时告诫自己“栽花不栽刺”;已经改非的,很少有人关心,整日无所事事。四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安稳太平日子。工作低要求,安排了就做,没安排就拖,不动脑筋思考,没有长远打算,安于现状,安享太平。

3、工作漂浮不务实。一是夸夸其谈,坐而论道。思路、计划、措施都停留在嘴上,说起来头头是道,落实到实际中却百无一用。二是好练虚功,做表面文章。安排工作,照着本子念一念;调查研究,隔着玻璃看一看;接待上访,糊弄糊弄劝一劝。三是急功近利,沽名钓誉。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清贫,喜欢追求轰动效应,不着边际地宣传鼓动,不切实际地勾画蓝图,不顾群众利益地大搞政绩。有些地方乍一看是发展了、繁荣了,但发展繁荣的背后却是极其严重的“透支”,给后几任领导都造成难以解决和消化的各种矛盾纠纷。四是疲于应付,敷衍塞责。用会议贯彻会议,就文件落实文件,沉溺于文山会海,对群众急需解决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回避、推诿。五是做“官老爷”,高高在上。不深入实际,不调查研究,手脚不勤,拿文做武,出门必须要有车代步,发言必须要有人代笔,即使是个人的心得体会、述职报告之类东西,也要由办公室撰写。

4、奢侈享乐不自律。吃喝风、玩乐风、赌博风盛行。一些领导干部常年吃高档烟,喝高档酒,进高档娱乐场所,其消费与个收入相差很大;用公款相互宴请吃“磨盘餐”现象严重,自己人在一起比吃比喝比玩,哪儿有好吃的就吃到哪里,哪儿有好喝的就喝到哪里,哪儿有好玩的就玩到哪里,认为只要没有将钱装进自己的腰包吃点喝占无所谓;赌博现象十分普遍,打麻将、斗地主、炸金花不讲场合、不看对象、不选时候,谈论起来应和者众多,而且津津乐道、眉飞色舞。许多干部对生活领域中的腐败行为习以为常。有的领导上下班总是专车接专车送;有的单位负责人子女在十堰上学,一到周末就出公车到十堰看望,来回二三天,耗费公款上千元;有的干部赶时髦,手机一年换几个,话费实报实销,有些根本没资格享受话费的干部也能全额报销话费;有的虽然是贫困乡镇,送起礼来不含糊,逢到元旦、春节就去拉关系,用公款送人情,走上层路线,为自己将来铺路;有些部门权力过大,掌有实权的大小干部玩权弄权,吃拿卡要报,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5、纪律散慢不严明。干部“走读”现象依然严重,过去是领导干部“走读”,现在一般干部也“走读”,一天掐头去尾,有效工作时间所剩无几。机关管理松驰,干部上班时间打牌、下棋、玩游戏,部分县直单位11点以后办公室里就基本上找不到人,有的乡镇几个干部联系一个村,相互商量轮流驻村,结果一个也没下村,一个也没搞工作,安排的任务能拖就拖。民主制度形同虚设,有些乡镇和县直单位“一把手”借“民主”之名行“一言堂”之实。

二、干部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导致干部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学习引导不够,宗旨观念淡薄,官本位意识严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扭曲了人生价值取向,利己主义思想严重;执行制度不严,督办检查不到位,监督考评机制不健全,干好干坏都一样;腐败现象依然突出,特别是用人不当带来的错误导向影响深远。当前,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1、注重学习,强化教育。要学理论、学业务、学科学知识,强化对党员干部的宗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大胆改革学习培训方式,切实突出学习教育的目的。

2、建章立制,狠抓落实。要建立科学实用的学习制度,民主的用人制度,实事求是的绩效评价制度,勤政为民的廉洁制度,客观公正的奖惩制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加强督办检查,强化督办措施,定期通报各种不良行为,严肃查处各种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3、领导带头,率先垂范。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各级领导要在作风建设方面率先垂范,能从我做起,敢说“向我看齐”。要带头学习,带头深入基层,听真言、讲实情,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带头发扬民主,尊重民主,尊重民意,清政廉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执行制度的模范和表率。

4、加强监督,从严惩处。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规定,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定期召开党内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各执纪执法部门,在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的同时,要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坚决制止奢侈浪费,坚决查处违法违纪,力求查处一案,教育一面,规范一片。

三、在抓落实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1、用决策过程中的“唯实”,推动干部作风建设。首要任务就是作出符合本地实际的正确决策。决策正确与否,关键看是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唯实”。实践证明,制定决策的过程也是推动思想作风建设的过程。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做到“唯实”,一是用全面的观点来认识本地实际,力戒主观片面性。任何事物都是复杂的矛盾统一体,是由各个部分、各个环节组成的。一个地方的情况也是这样,既有现实因素又有历史因素,既有物质因素又有精神因素,只有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才能作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决策。二是用与时俱进的观点看待本地实际,力戒僵化的思维方式。一个地方的实际总是处于不断的的发展变化之中,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才能作出符合不断变化的实际的正确决策。三是用比较的观点分析本地实际,拓破封闭的思想观念。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就不容易把握本地实际,特别是不容易深入认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换一种眼光和思路,才能真正看清自身的优势和潜力所在,进而作出正确决策。比如,针对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支撑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不够牢固的实际,我们提出了“以工强县”、“旅游兴县”、“特色立城”战略,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全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用执行过程中的“务实”,推动干部工作作风建设。有了符合本地实际的正确决策,还必须发扬务实作风,真抓实干,把决策变成现实。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种务实作风,再好的决策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决策落实的过程也就是抓工作作风建设的过程。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做到“务实”,一是讲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不仅要看干了什么,更要看干的质量、干的效果。对情况不明、方法不当造成工作失误的,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对沽名钓誉,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坚决予以批评和处理。二是注重实干,坚决反对官僚主义。有效的办法就是“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领导干部作风正、重实干,群众就会跟上来,官僚主义就没了市场。三是讲究方法,提高工作效果。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头事倍功半。比如,在工作中应正确处理抓全局与抓典型的关系,避免工作“平面推”和“一窝风”的做法,从全局树典型、用典型带全局,既可以推动工作的开展,又能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第一公文网:

3、用实施工作过程的“求实”,推动干部作风建设。正确的决策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如何对待工作中的不足乃至失误,是对干部工作作风的考验。坚持求真务实,决策就能不断得到完善,推动工作开展;反之,不敢承认失误,不能及时纠正失误,工作就难以完善和落实。在实施工作的过程中做到“求实”,一是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坚持实践统一的观点,把实践作为检验决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凡是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就要坚持下去;凡是经过实践检查是错误的,就要坚决纠正。二是正确处理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坚持群众观点,善于运用群众的智慧丰富和完善决策的工作思路。领导干部要以基层为课堂,拜群众为老师,虚心接受群众的好建议,倾听他们的呼声。三是正确处理科学决策的与实践的关系,遵循科学规律,借助域外智力资源提高决策水平。近年来,我们先后从国家有关部委、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请了一批专家学者到县讲课,制定决策时都预先征求专家的意见,这不但使我们拓宽了视野和思路,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坚持在民主集中制原则下,靠集体的智慧求实工作。我们的工作是一个整体,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经验,只有实现优势互补,才能提高效率。

篇六:反对错误思潮和言论承诺书
2016政治小论文范文

第1篇:政治小论文范文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质量大提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由社会发展滞后向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突破性转变,国际地位与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然而,当我们回首过去,心中充满无限骄傲与自豪时,又是否清醒的看到了中国未来发展道路上的一些障碍呢?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大多数产品都比较单一,没有自己的技术品牌,面对原材料价格不断上行,同行业间日趋激烈的竞争,以及国内外的巨大压力,不少企业已经开始飘零不定。

美国《财富》杂志此前评选出的世界企业500强中,中国内地仅有11家企业“榜上有名”,而且多数属于电力、石油、银行等国家垄断性行业,不具备自己的品牌;在2016年公布的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中,中国大陆仅一个品牌入选。

然而,“MadeinChina”却已深入世界每个角落,并逐渐占据了各个生活场所。所谓的“中国制造”指的是通过为别国的品牌、用别国的技术、替别国公司做加工而赚取微薄的收入和利润,还有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拥有自己的品牌,但所使用的核心技术是别国的。但随着科技水品的不断发展,“中国制造”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了。在中国制造迫切需要确立核心竞争力,成为“中国创造”。毕竟,仅仅是制造而没有创新,制造就没有生命力。

中国之所以仍处于“不发达”阶段就是因为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高,所以要摆脱“不发达”阶段,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就必须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而大力发展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科技落后的局面。

我国已经从低成本时代向高成本时代过渡,因而企业也必须由“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而“技术优势”的核心就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只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中国才能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要真正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脚步,真正参与分享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蛋糕”,我们必须拥有创新能力,并以此向经济价值链的高端发展,最终加入科技创新国家之列。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要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而努力.

第2篇:孙中山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贡献

摘要:在寻求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孙中山以其杰出的理论和不懈的实践不仅影响了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的历史。实现以自由、平等、宪政民主和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现代化是孙中山现代化方案的核心。孙中山不仅精心设计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理论方案,而且切实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伟大进程,对中国政治现代化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关键词:孙中山;民权主义;政治现代化;民主共和国

鸦片战争以来,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以与西方列强比肩而立,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和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从早期的地主阶级改革派龚自珍、林则徐、魏源,到办洋务的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再到维新派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这些“睁眼看世界”、“卓然识大势”的少数“先知先觉”者,或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或办工厂、设学堂、建海军,或呼吁“商战”进而提出全面变法改良主张。至五四运动,人们寻觅现代化强国之路的内在冲动愈加强烈。在寻求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孙中山以其杰出的理论和不懈的实践不仅影响了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的历史,他的三民主义理论以及《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等,构成了近代以来至他为止的最为完整系统、兼具中外精华的中国现代化蓝图,化作了整个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矢志不移的宏伟目标与社会实践。在孙中山的现代化方案中,实现以自由、平等、民治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现代化是其核心内容。孙中山不仅精心设计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理论方案,而且切实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伟大进程,对中国政治现代化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一、精心设计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理论方案

反对封建专制政治,建立民主共和国,是近代中国民主运动的主题,也是实现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根本目标,主权在民是其合法性依据,民主共和是其最高形式。这与中国传统的“君权神授”、“主权在君”的君主专制有天壤之别。

1.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制

中国古代是一个高度集权的专制社会。君主集政治、经济、军事诸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尤其是在秦汉以后,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政体不断发展和强化,皇权专制越演越烈,到明清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造成君主专制的恶性发展。进入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根源,进而不同程度地提出了政治变革的主张或方案:龚自珍倡导“更法”[1];魏源力主“变古今官家之局”[2];王韬强调“变法自强”必须首先改革政治,认为“君主立宪制最合于中国”[3];郑观应、陈炽、陈虬、何启、胡礼垣都主张“开议院”[4];康有为、梁启超提出了君主立宪的全面方案。然而,他们又都认为,中国民智未开,不可立即实行。

孙中山旗帜鲜明地提出以革命的方式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明确提出了“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目标。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鲜明提出:“所谓国民革命者,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即皆负革命之责任”,“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选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5]68-691906年12月21日,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了《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的演讲

。他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颠覆君主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是“政治革命的结果”。[5]741912年1月,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表示:“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国家之本,在于人民”。[5]82-83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孙中山勾勒出的现代民主政治的完整轮廓。

2.否定君主立宪制,批判民智未开论

针对中国人“缺乏共和知识程度”的谬论,孙中山通过比喻予以批驳:“今使有见幼童将欲入塾读书者,而语其父曰:‘此童子不识字,不要使之入塾读书也’,又通理乎?惟其不识字,故须急于读书也。……故今日中国之当共和,犹幼童之当入塾读书也。”[6]155-156民主政治并非上天先赋,要靠全体国民共同创造(

3.抨击军阀暴政,倡导“人民独裁”

他在分析民国以来军阀暴政原因时指出:“八年来之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步,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地底陈土的缘故。”[6]423什么是“地底陈土”?武人、官僚、政客是也。“须先搬去这三种陈土”,方能使“国基巩固”。[6]157在论及苏俄政体时,孙中山指出:“近来苏俄新发明了一种政体,……是‘人民独裁’政体……当然比较代议制政体改良得多。”[6]722

4.指出西方政体之不足,独创“五权分立”之政体

孙中山并不盲目崇拜西方民主政体,他敏锐发现西方政体并不完善,“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行,适成压迫平民之工具”[6]707。“吾人今日当造成一最新式的共和国”[6]764,以防“少数人所得而私”。为了使人民真正掌握国家政权,孙中山提出,人民不但要有选举权,而且要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为了弥补西方“三权分立”的不足,他发掘中国传统政治资源,创造了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的政体。对此,孙中山颇为自豪地说过:“五权分立”,“不但是各国制度上所未有,便是学说上也不多见,可谓破天荒的政体。”[5]81

5.改“官治”为“民治”,倡导平等与自由

中国传统社会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即“行政权力支配社会”[8]693。而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君主专制国家的从上到下的大大小小的各级官吏。换言之,中国古代实际上是一个官吏主宰的社会,官吏掌握的行政权力覆盖了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此即孙中山所说“官治”。如何“移官治为民治”[9]924?孙中山主张实行普选制、政党政治和权能区分,力主“地方自治”。实行“民治”,其前提条件必须是人人平等和自由。他说:“四万万人一切平等,国民之权利义务,无有贵贱之差,贫富之别。”[9]319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人民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居住、信仰之完全自由权。”[10]124一方面,平等、自由有赖于民主制度的保障;另一方面,平等、自由又巩固了民主制度,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切实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伟大进程

孙中山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家,更是一个伟大的实干家。他不仅描绘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蓝图,而且身体力行,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呕心沥血,终生奋斗,切实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伟大进程。

1.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体和资产阶级民主政府

孙中山在1894年上书李鸿章呼吁改革遭到拒绝后,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首先,在组织上先后成立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以领导革命。1894年,孙中山成立了兴中会这一革命组织。1905年,他又将各革命团体联合起来,成立了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组织——中国同盟会,确立了同盟会的纲领,创立了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其次,在政治思想上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进行论战。孙中山一针见血地指出,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的走狗,只有推翻清政府,“兴民权,改民主”,中国才有出路。他认为改良派维护君主政体,反对共和,实为“中国之罪人”。通过论战,革命派取得了思想上的领导权,从而使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最后,在军事上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于1906年发动了江西省萍乡县和湖南省浏阳县、醴陵县一带的农民和矿工起义,起义队伍发展至3万人。1907-1908年,同盟会在广东、广西和云南接连发动了六次武装起义。1907年,还在安徽、浙江发动了起义。1911年4月,孙中山又发动了震动全国的广州起义。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是,革命党人前赴后继流血奋斗的精神,坚定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志。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成立。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改元建历、剪辫易服、保障人权、解放贱民、废除刑讯等37项法令,并在各地得到程度不同的推行。黄炎培在《我亲身经历的辛亥革命事实》中回忆说:“辛亥以后,(1)很少见口头上、书面上被称或称人‘大老爷’、‘老爷’、‘少爷’;(2)‘磕头’、‘三跪九叩’、‘打请安’都没有了;(3)男子一律剪辫子,女子裹脚从此解放了……(4)鸦片一时没有消灭,但较辛亥以前渐减。”[11]68孙中山在南京还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一律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有请愿、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辛亥革命的一大政治成果。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暴力手段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专制制度,颁布了具有革命性、民主性的《临时约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体和资产阶级民主政府,这是中国政治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从此,民主思想深入人心,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迈出了艰难的步伐。

2.反对军阀独裁统治,捍卫民主政体

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职位后,残酷压制民主势力,建立独裁统治。他派人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以流氓手段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总统。袁世凯当选总统后,又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1914年5月,他废除《临时约法》,公布反动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并把总统的权力扩大至无限,实行专制独裁统治。1915年12月,袁世凯经过“筹安会”的所谓“公民请愿团”活动,公然恢复君主制,自称“中华帝国皇帝”。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孙中山的愤怒和反抗。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1916年5月9日,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痛斥袁世凯“解散国会,公然破毁我神圣庄严之《约法》,诸民权制度,随以俱尽”,表示“决以一身奋斗,报我国家,乃遂组织中华革命党,为最严格之约束,将尽扫政治上、社会上之恶毒瑕秽,而后复纳之约宪之治”,号召人们“除恶务尽,对于袁氏必无有所姑息”。[5]100-103在孙中山的推动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稍后,黎元洪恢复了《临时约法》和国会。

1917年7月1日,张勋拥溥仪复辟。孙中山在上海召集革命党人和军界人士开会,严正声讨复辟势力。后来,孙中山又掀起了护法运动。

历史证明,孙中山反对军阀独裁统治,捍卫民主政体的行动是坚决的、一以贯之的。

3.直接促发国民革命,将民权置于法律、宪法之上

20年代初,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共同发动了旨在“扫除”建立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障碍”的国民革命。“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耕者有其田”成为国民革命的最强音。这是一场空前的社会运动,自由、平等、民权已经深入到农民心中,成为一种“最时髦”、运用“最广泛”的学说,甚至路上碰见不肯让路的地主,农民都会愤然喝道:“土豪劣绅,晓得三民主义么?”[12]172正如有专家所说:“新三民主义的普及促发了大革命,在几千年封闭落后的中国农村中普及与宣传了现代化理想与具体目标,为中国现代化的全面展开在相当程度上奠定了社会基础。”[13]

4.甘当“公仆总统”,图谋民生幸福

孙中山当选总统后,从不把自己看作是高人一等的大人物,始终以“人民的公仆”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临时总统府举行的就职典礼上庄严宣誓:“倾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就职典礼结束后,孙中山不顾冬夜寒风凛冽,亲自送各省代表至大堂外,大家几次劝他留步,他盛情地对各省代表们说:“民国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总统是人民的公仆,各位是主人的代表,我应送至阶下。”在封建专制制度刚被推翻,中华民国宣告成立的第一天,作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破天荒地提出了“总统是人民的公仆”这个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至理名言,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空前壮举,它开创了革命领袖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新纪元。

孙中山还身体力行“人民的公仆”。一次,孙中山身穿便服到临时参议院参加会议,被门卫拦住了。门卫不认识他,对他说:“你知道吗?今天大总统要来!”孙中山和蔼地对门卫说:“大总统不过是众百姓的一个公仆,他是人,我也是人,进去看看有什么不可以呢?”门卫仍然不让进去,孙中山先生在无奈之下拿出自己的名片。门卫看后,慌忙赔罪。孙中山先生和蔼地说道:“你不要怕,我不会责备你,只要你晓得,总统和百姓都是一律平等的道理就行了。”当时,有很多人都想亲眼见一下这位“公仆总理”。扬州有一位肖姓老人,专程来南京探望总统。当他见到孙中山先生时,急忙行三跪九叩之礼。见此情形,孙中山立刻上前将老人扶起,请老人落座,并对老人说:“总统在职一天,就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扬州老人点头称赞,并问:“如总统去职呢?”孙中山先生朗然答道:“总统离职以后,又回到人民队伍,和老百姓一样。”[14]

三、深刻影响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历史功绩

孙中山的政治现代化理论及其实践,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在这些深刻影响中,以下两点尤为突出:

第一,批判和废除封建专制主义,使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并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孙中山对专制主义的批判是毫不留情的。他尖锐指出:“夫中国专制政治之毒,至二百余年来而滋甚”[5]82,痛斥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制不是爱国,而是“祸国”。他以西方进化论为武器,论证民主取代专制,乃时代之大势,不可逆转之大潮。他认为,事物的新陈代谢、除旧布新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政治制度的变革也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必然。辛亥革命一举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即宣布:“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一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第五条)自此之后,虽然有袁世凯公然恢复君主制,自称“中华帝国皇帝”;张勋冒天下之大不韪,拥溥仪复辟;段祺瑞假共和、真专制,但由于民主观念的普及,全国人民集合在孙中山张扬的民主旗帜下,与袁世凯、张勋、段祺瑞之流展开坚决的斗争,一切倒行逆施无不以失败告终。袁世凯宣布帝制后,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蔡锷在云南发动起义,组织“护国军”,全国人民反袁高潮一浪高过一浪。内外交困之下,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在绝望中死去。张勋复辟丑行上演了仅仅12天,就在一片唾骂声中草草收场,溥仪再次宣布退位。孙中山先生曾说过:“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政治上,这个“大势”就是民主化的历史必然趋势。

孙中山的政治现代化理论还深刻地影响了南京国民政府。无论是政制、党制如五院制、“以党治国”、地方自治等,还是军政、训政、宪政以及反对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理论上均出自孙中山的初衷。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异化,如民权主义变成了yī dǎng zhuān zhèng的独裁统治。但是,毋庸讳言,孙中山的政治现代化理论在相当程度上被国民政府加以实践,从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第二,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文明,借鉴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开启了中国特色的政治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国是一个专制主义传统影响极为深厚的国家。从夏朝始,中国就走上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道路。夏商西周春秋时期,中国实行的是宗法等级制的君主专制政体;战国秦汉以后,中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政体。梁启超在论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时曾有愤青之语:中国万事不进,而惟有专制政治进焉!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相比,中国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显然落后了,并且导致了宋元明清时期发展的迟滞与近代的落后挨打。用西方的民主制度取代中国实行了数千年之久的专制制度,成为救亡图存的首要前提。为此,孙中山远涉重洋,系统考察欧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主张将最民主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要从最高尚的下手,万莫取法乎中,以贻我四万万同胞子子孙孙的后祸”[7]282。在通过反复比较后,他将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制约体制引入中国政治架构。但是,西方的三院制毕竟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为此,孙中山又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适合中国国情、并在中国行之有效的科举考试、监察言谏等制度精华,并加以现代性改造,从而开创了考试院、监察院与立法院、行政院、司法院相辅相承、有机统一、中西合璧的五院体制。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政治民主化、政治现代化理论的态度是一贯的。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高举民主的旗帜,将自己领导的革命称之为民主革命。1937年10月,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一文中明确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的原则和目标,将新中国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谓“共和国”,就是同君主相对立的国家,即民主的国家。还制定了体现共和精神的《共同纲领》。1954年,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宪法充分体现了民主的原则。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以及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等著名论断。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监督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正在将孙中山开创的中国特色政治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

历史是一条不断发展的长河。今天的历史是昨天历史的发展,也是未来历史的起点。在这一连续发展的长河中,后人总是在不断地超越前人,这种超越当然是建立在对前人历史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正如毛泽东所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12]522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今天,总结孙中山政治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借鉴其政治现代化方案与实践的成败得失,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大势与现代化视角重新审视孙中山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历史性贡献,可以更好、更快地推进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第3篇:政治小论文范文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改革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对外开放是以洋为中外的原则来批判继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要改革。

总结历史的经验,旧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已形成了一个以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总额在世界上的位由1978年的32位跃升到1999年的第9位;从利用外资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国,也是连续6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坚持对外开放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实行对外开放,我们要特别注意增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把握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在加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决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青少年更要加强政治、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增强识别真、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第4篇:从野蛮资本主义到道德资本主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发展

[摘要]本文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入手,说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构成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限制,而资本主义经济则力求开辟新的空间突破这种限制,当新的空间被资本开发殆尽时就会出现严重的全局性危机。文章回顾了20世纪资本主义通过资本输出、国家干预、经济金融化等几个阶段突破基本矛盾的限制,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通过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与世界战争、70年代滞胀和当前的金融危机一次次对资本主义发展构成新限制。文章认为当前危机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发展空间开发殆尽的结果。今后,资本主义只有找到新空间才能获得新一轮发展。

自2016年7月开始出现的美国“次贷危机”,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已经酿成严重的金融危机,它不仅严重威胁到美国金融体系的安全,而且已经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使美国乃至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又一次走上衰退的道路。从当前各种主流的观点来看,这次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失误、世界金融体系存在着重大缺陷以及监管不足等。但是,如果把它放在资本主义长期的发展历史来看,可以发现此次金融危机不只是所谓的金融监管与金融技术问题,而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作用下周期性危机爆发的一个突破口。这次危机的特殊性也反映出,它不同于传统的每隔十年左右爆发一次的常规性周期性危机,不能简单地设想危机之后资本主义又重新回到原有的方式。此次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上的特殊产物,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推动下向前发展的逻辑结果。因此,这次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未来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这一判断启示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我国应当对过去十几年的经济发展和运行方式进行重大调整,以适应新阶段上的外部环境。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

当前正在发生和蔓延的美国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新形势下的特有运动方式和必然结果。这里我们首先简单回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结构与特征,然后分析20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通过这些分析说明资本主义长期发展中矛盾的积累与当前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结构及其内在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它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商品经济普遍化并成为社会物质生产乃至整个经济生活的一般形式;第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两个基本特征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以及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具体矛盾。

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物质生产乃至社会经济生活的一般形式。这一特征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物质产品取得了与其使用价值的自然形式不同的价值形式。价值形态的物质产品,尽管使用价值各异,但都是作为价值存在的,这就使它们具有统一的、共同的性质,从而增强了不同的使用价值之间的可互换性和财富的流动性。价值的货币形式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体现,成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直接追求的东西。因此,商品经济成为一种直接为取得货币的经济活动。从商品经济本身的规律来讲,价值是劳动产品在商品经济生产关系下所取得的社会形式,货币不过是价值形式演变的最终结果。因此价值只能由劳动所形成,货币也不过是人类一般劳动的代表。从人类整体来说,价值、货币的源泉只能是人类的劳动。

价值形式虽然赋予社会财富的可互换性和流动性,但这并不是无条件的,它们必须是建立在合理的社会分工及劳动在各种生产上按比例分配的基础之上。政治经济学认为,价值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这里所指的生产关系也包括社会生产者建立在合理物质需要基础上的劳动分工比例关系,“合理”与“比例”产生于人类社会对物质产品的各种需要。应该指出,人类社会对物质产品的各种需要总是会带有强烈的社会生产关系的烙印,因此,所谓“合理”与“比例”也体现特定生产关系所派生的特有需要。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社会需要中包含着许多事实上不合理的内容。

价值形式所赋予社会财富的可互换性和流动性只有在货币形式上才能成为现实,因此,劳动产品作为商品生产出来,虽然取得了价值的性质,但并未直接取得被社会所承认的货币形式。因此,它们还必须经过那“惊险的跳跃”。

以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使占有社会生产条件的资产阶级能够通过控制和支配他人劳动来占有社会剩余产品。资本主义经济的这一特征,使得占有和掌握社会生产条件的阶级——资产阶级可以人为地把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生产的工人阶级的消费控制在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水平,从而使社会形成大量的社会剩余产品。同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商品经济的普遍化使得剩余产品采取了剩余价值的形式。马克思说,“生产剩余价值即直接从工人身上榨取无酬劳动并把它固定在商品上的资本家,是剩余价值的第一个占有者,但决不是剩余价值的最后所有者。以后他还必须同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执行其他职能的资本家,同土地所有者等等,共同瓜分剩余价值。”[1](p651)剩余价值的占有与分配形成了十分复杂多样的经济范畴与运动形式、运动机构。

资本主义经济的这些特征使它与生俱来背负着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运动又产生出以各种具体形式存在和运动着的具体经济矛盾。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只有建立在社会化生产力基础上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化的生产力形成了生产之间的广泛联系,这一性质要求社会从生产的整体关联性出发,理性地处理生产中人与自然之间、生产与消费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妥善处理的关系内容也在日益丰富。然而,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部分人对物质生产过程及其结果的控制,使得社会生产不是按照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安排,而是按照少数人控制他人、占有他人财富的利益要求来安排的。生产的商品形式使价值与货币成为追求财富的直接目标,占有剩余价值成为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内容。价值、剩余价值作为独立的范畴,它们的存在与运动使生产活动可以超越其物质形式的限制,获得了一种巨大的弹性。也正是生产的商品形式,价值作为生产的直接目的,也使人们看不清甚至看不到价值生产背后的物质联系,使价值拜物教成为根深蒂固的普遍观念。生产服从于少数人追求剩余价值的目的,使资本主义生产内在地具有危机的倾向。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危机成为现实,这时,尽管社会已经掌握着巨大的生产力,但是却不能用来为社会成员生产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劳动者与生产条件分离,物质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

资本主义生产领域的剩余价值生产赋予了生产条件以及财富的一般形式——货币以资本的属性,这样,即使不在生产领域也可以通过价值形式实现对生产条件所有权的控制,来占有生产领域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货币的资本属性不仅产生了借贷资本,而且进一步发展成虚拟资本、土地价格乃至众多的价值增值工具。它们的运动远离生产领域,但是它们却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实际物质财富的运动,从而产生了在金融领域触发危机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以上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征,仍然是当前波及全球经济危机的深层原因。二战后,资本主义进入了和平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作用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矛盾中发展演变,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和特征,这些新现象与特征赋予了当前金融、经济危机的具体原因与形成逻辑。

2.二战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逻辑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不是像西方学者想象的是一种按照常规运行、永恒不变的生产方式,而是一种不断发展、变化、成长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它发展变化的基本推动力。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基本逻辑是,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对资本主义生产形成限制,而资本主义则是利用它自身结构所提供的手段、机制不断创造新的活动形式、扩充新的活动领域,用以暂时突破在原有运动形式和领域内社会基本矛盾给予的限制,其结果是使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运动的新形式、新领域进一步展开。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垄断资本主义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垄断加剧了社会基本矛盾,导致各国竞相通过资本输出缓解国内市场矛盾。资本输出一方面扩展了资本的增值空间,使它们可以利用海外资源获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销售市场以带动商品输出。因此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成为20世纪前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特征。这一阶段,虽然垄断已经形成并成为社会经济中的突出现象,但是笃信自由市场的新古典经济学仍固守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理念,推崇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政策,使得社会经济矛盾最终以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爆发为结果。

二战后在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吸取了20世纪前期无政府状态的世界经济格局下各国互相倾轧、以邻为壑、两败俱伤的教训,试图建立一个有管理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由于战后初期美国在各方面的实力雄厚,使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秩序——“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秩序为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推动了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挤压下难以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继续扩展的空间。因此,出现了战后最初20年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期间,不仅世界市场在扩大,而且各国经济在生产领域的联系日益增强,出现了经济国际化的趋势,成为后来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有管理的世界经济秩序所带来的外部稳定只是在一定时期内提供了资本主义经济扩展的空间,但是它并没有改变以追求剩余价值为基本目的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基本矛盾及各种具体矛盾。在新的扩展空间使用殆尽的时候,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引发的各种具体矛盾便以新的形式重新激化起来。

到20世纪70年代,此前20余年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结束,进入了一个矛盾凸起的新阶段。在前20多年中有管理的世界秩序下形成的资本主义经济成为新阶段的逻辑和历史起点。

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突出表现在,资本的增值和积累更多地在货币金融领域寻求突破,使得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也更多地在这一领域展开。这一特点源自世界货币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一种带有强烈世界倾向的经济,需要有恰当形式的世界货币作为价值在世界范围的运动载体和一般代表。马克思认为,在世界市场上只有黄金才能充当世界货币。然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上,世界经济的形成总是与那些具有强大势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霸权与扩张联系在一起的,随之,这些国家的货币在世界上也就占据了世界货币的地位,客观上执行着世界货币的职能。这种情况使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经济状况、经济政策的结果会通过世界货币的职能扩散到其他国家乃至全世界。更进一步说,他们可以利用货币、金融手段创造有利于己的资本积累方式,并把自身内部的矛盾、危机转嫁给其他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1971年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黄金是世界货币的价值基础,美元承诺兑换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基本固定的汇率。黄金作为货币的价值基础,对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任意增发货币的行为形成约束力量。1971年至1973年的美元危机导致美元与黄金脱钩,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解体,世界货币进入了浮动汇率的时代。在这个浮动汇率体系中美元仍处于中心地位,但是,由于世界货币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基础,使得美元纸币的膨胀失去约束,给以后的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马克思说,“商品流通领域有一个口,金(或银,总之,货币材料)是作为具有一定价值的商品,从这个口进入流通领域的。这个价值在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即在决定价格时,是作为前提而存在的。”[1](p140)然而,在黄金非货币化以后,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进入商品流通这个口时,却不是作为有价值的商品进入的。这样,它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即在决定商品价格时就失去了必要的前提。这就为以后的通货膨胀、虚拟资本的膨胀开了口子,开辟了资本以金融形式获取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的新天地。

资本是一个运动中的价值,然而这个运动只有通过货币形式才能明确地表现资本的增值,因此,马克思指出,货币资本的循环是资本运动最典型的形式,“从价值生出剩余价值,不仅表现为过程的开始和终结,而且明显地表现在金光闪闪的货币形式上”。[2](p68)20世纪70年代世界货币领域发生的变化,也使资本的增值过程、增值方式发生了变动。在货币失去相应的价值基础以及浮动汇率制度下,“价值革命”①出现的机率大大提高。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只有在资本价值增殖时,也就是在它作为独立化的价值进行它的循环过程时,因而只有在价值革命按某种方式得到克服和抵消时,才能够存在和继续存在。”[2](p122)20世纪70年代以后,没有价值基础的货币使产业资本的循环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增强。但是,这种不确定性却给金融资本带来了获利的机会,由此引起资本市场繁荣并向全球扩展。

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这一基本性质,使生产的无限扩大与广大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始终困扰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只有市场不断地扩大,资本积累才能顺利进行。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性质决定了它不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来扩大市场,而是采取扩充信贷的方式来刺激市场的扩大,维持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正常进行。这种方式在扩大市场的同时也为金融垄断资本利用货币、金融手段赚取剩余价值提供了机会。与此同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使美元的发行失去了黄金的价值约束,适应金融垄断资本的需要,没有价值基础的美元纸币大量发行,为金融垄断资本提供了廉价的资金来源。因此形成了20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经济的金融化、金融的全球化的显著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蓬勃兴起,使金融垄断资本进一步将货币、金融手段赚取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的活动在世界范围展开。当代金融垄断资本利用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在世界范围内榨取剩余价值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第一,那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需要有广阔的市场,而美元的世界货币和国际储备地位,使得美国市场成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产品支撑自身经济的重要去向。这样,美国就可以在国际贸易中,以廉价美元购买别国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人民花费实实在在劳动生产出的物质产品,通过巨额贸易逆差无偿占有提供产品的国家人民的剩余劳动。另一方面,它可以通过国际融资的形式向世界出售没有相应实际资产做保证的债券收回美元以维持其国际收支。第二,利用自己在国际经济中的霸权地位,迫使持有大量美元储备国家的货币升值,实现对别国剩余劳动的最终无偿占有。第三,过量发行的美元也通过贸易途径把通货膨胀输出到其他国家,使对它具有贸易顺差的国家增发货币,形成这些国家的货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局面,从而给经济增长带来严重的困难。第四,利用投机手段制造国际金融危机,无偿占有别国社会财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性货币危机、金融危机频频发生,尤其是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给这些地区的经济带来严重损失。

所有这些都反映出,世界资本主义在近几十年通过全球化的经济联系,运用各种市场经济机制,通过货币、金融手段把全世界置于它的剥削之下,成为资本积累新的形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二、20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矛盾诱发当前的危机

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对资本积累的制约使它不可能长期无限制地发展下去。20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资本力求通过创新突破既有限制获取新的积累空间,同时新形式的资本积累又使社会基本矛盾以新的限制形式出现的历史。当前,由美国次货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就是近三十年来资本在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道路上进行积累所走到的一个新的极限。

1.当前的金融危机是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积累空间开发殆尽的结果。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精巧、隐蔽的剥削方式,它以价值的形式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这就使得对剩余劳动的占有突破使用价值的界限具有无限性。价值的货币形式掩盖了价值的源泉,使资本可以通过对货币的创新,以流通的方式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货币变革使世界货币脱离其价值基础仅成为一种纯粹的价值符号,由此开创了经济金融化的时代。在经济金融化的时代,借贷资本成为垄断资本占有剩余价值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金融垄断资本又在金融市场上不断地对信用工具进行花样翻新,在扩大贷款对象和贷款规模的同时,通过创新信用工具,收回货币资本并转嫁金融风险。信用工具的创新又使资本市场上债券价格不断涨落,为投机性金融资本获利带来新的机会,使资本可以既远离生产活动又能更加迅速、便捷地赚到钱。对此,《资本论》早就指出,“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地患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中介而赚到钱。”[2](p67-68)但是,近十几年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狂想病却不完全与马克思所说的那种周期性的狂想等同,这一次不同的背景在于,第一,经济的全球化扩大了剩余价值的源泉,不仅本国的工人阶级,而且世界工人阶级特别是工业化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人阶级,都在为世界垄断资本提供着剩余价值。而金融垄断资本所要做的只是按照市场的规则,利用商品价格、利率、证券价格等的变动,通过货币金融的方式把剩余价值据为己有。第二,货币性质的变化使得美国无节制地大量发行货币,用以购买发展中国家人民辛苦劳作生产出的物质产品,并凭借美元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以出售债券的形式重新占有货币资本。这些变化,使得资本的金融投机行为不再被看做像马克思时代那样由于经济的繁荣、生产的高涨所派生出的现象,而是被看做资本通过创新已经找到了一个可以使自己增值和积累的新领域。因此,金融投机活动不再是“周期性”的狂想,而是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持久地加以开发。

经济的全球化和货币性质的变化形成了金融垄断资本获取剩余价值的新机制。虽然剩余价值的源泉存在于生产领域,但是对于剩余价值的占有却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最为基本和原始的形式是马克思所讲的通过生产直接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除此以外,它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被资本所占有。例如,它可以以低于价值的价格出售商品转移到买者手中,这又通过降低劳动力价值形成有利于资本的收入分配。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国际垄断资本通过对外投资的利润、不等价交换,以及各种虚构的服务收入等方式占有剩余价值,形成发达国家金融垄断资本盈利的来源。在金融市场不断翻新的情况下,金融垄断资本又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将剩余价值形成的剩余资本加以集中。金融垄断资本又进一步利用集中起来的剩余资本发放贷款,并再发行证券以集中货币资本。

但是,贷款对象的扩大必须以生产领域的相应发展为前提,而生产的扩大又必须以市场的扩大为条件。经济的金融化并未消除社会基本矛盾对资本积累的根本限制,而当代金融资本突破这种限制的方式则是通过扩大贷款来强行地扩大市场。在此,所谓的“金融工程”为扩大贷款对象开发出种种技术手段,例如,美国金融资本创新出“次贷”、“Alt-A”、选择性可调整利率贷款等贷款形式,诱使人们借款消费,以扩大剥削对象。然而从本质上讲,借贷资本收入的最终源泉只能是生产领域形成的剩余价值,发放消费信贷所获取的利息收入事实上也是间接来自于剩余价值。因此,当金融垄断资本将既有的剩余价值源泉开发殆尽,转而将非剩余价值收入作为攫取对象时,危机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可见,当前的金融危机是资本对于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形成的增值与积累新领域开发殆尽的结果,不能被看做是一次常规的周期性衰退。据此推测,此次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节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有资本增值方式的重大调整才能实现。

2.当前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危机的措施及其本质。

当前的金融危机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带来严重的困难,直接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生存,并已经对生产领域造成危害,因此,近几个月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台救助措施,通过巨额政府支出拯救那些陷入金融困境的金融机构。就现有的资本主义运行结构看,这些措施是使资本主义金融体系解脱困境所必须的,不如此它们就直接面临着崩溃的危险。但是,也应当看到这些措施即使奏效,所能够解决的也只是当下金融体系因债务链断裂出现的流动性不足的问题。马克思指出,“货币流通的缓慢则表现这两个过程分离成互相对立的独立阶段,表现形式变换的停滞,从而表现物质变换的停滞。至于这种停滞由什么产生,从流通本身当然看不出来。流通只是表示出这种现象本身。一般人在货币流通迟缓时看到货币在流通领域各点上出没的次数减少,就很容易用流通手段量不足来解释这种现象。”[1](p143)目前各国采取的向金融体系注入资金的求助方式,正是基于马克思所提到的这种错误认识。根据前面的分析,危机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流通领域流动性缺乏,相反,长期以来美国联邦储备实行低利率的政策为美国金融注入了大量的资金,有力地支持了虚拟资本的膨胀,使金融垄断资本迅速地积累。当前危机的真正原因在于膨胀起来的虚拟资本找不到足够的剩余价值源泉继续支撑现有的金融方式的资本增值。因此,当前的救助措施只能解救金融体系的当务之急,并不能彻底解决当前的危机。

当前主流观点认为,此次金融危机直接原因来自于华尔街的“贪婪”加之金融当局“监管不力”,尽管这种看法仍停留在对直接现象的观察,它也反映出人们对自20世纪90年代逐步兴盛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放松管制”、“解除监管”政策的反思。从当前的救助措施来看,它仍是维护金融垄断资本利益的一种措施。本质上看是资本主义政府用劳动人民创造的财政收入来维护金融垄断资本所构造的价值增值体系。而正是这种价值增值和资本积累方式走到了自己的尽头。由此可以设想,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容许的范围内,危机过后如果资本不能开辟新的增值领域、找到新的增值形式,那么资本主义就只在一定时期内以一种“有管制的资本主义”的形式存在和发展。因此,靠财政手段的救助只能解决当前的燃眉之急,只有采取必要的调整,建立真正为实际经济运动服务的金融体系才有可能使资本主义摆脱当前的危机。

第5篇:政治小论文范文

关于思想品德,我有太多感触了,总而言之:思想品德离不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源于生活。

一天我和我的朋友去一家外国快餐厅里吃东西,我上完洗手间洗完手出来,我没有烘干我的手,而无意识地把手的水甩干。此时,原看似高尚的两名中年妇女贸贸然摆着凶恶、狰狞的面目冲着我,破口大骂道:“你怎么做人的啊!一点思想品德道德都没有,中国礼仪最基本的礼貌都不会,你有没有家教的你!你以为我们会怕你吗?我们两个也可以把你打败吧!你以为你年青就够我们打吗?…”她们口若悬河地说,说得很暴力,我在一开始就已经连声说:“不好意思,真不好意思!…。”觉得很突然,一时反应不过来,随声便道歉。她们的话过于极端了,已经不是教育和提醒人的程度了,已经论到我终身、家人及我的自尊和原则去了……

我没有和她讲任何道理。第一,我有错在先。第二,因为我知道和她们讲道理是徒劳的,何况她们的声音也掩盖全场。第三,我尊重她们,我尊重和我母亲同辈以上的人。就算真的谈到要打要怎样的,我自身条件也是比她们好一点点,可谁会如此不理智呢?

我自认倒霉走了,她们仍然在大吼大叫……

我觉得这是关乎一个人素质的问题,她们已经谈不上是有良好素质和良好思想品德的人了,动不动就要动粗似的,内在的品质掠夺了她们那高尚的外表,思想过于极端化了,很不理智,意气用事,体现出一种很小气、斤斤计较的内在,这种人是很少接受过优良教育的,没有经过过教训,往往得意洋洋,占着自己是本地人就歧视我们这些外来人士。

还有一次,在我骑着单车在上学的途中我似乎听见有人叫我,便回头瞄瞄,却忘记顾着看路,前面的的士突然停了下来,我“嘣”地一下撞上去了,我的单车把他的车壳撞凹了,我也伤了。

他先是送走了客人,看见我在地上,皱着眉头地问道我:“啊!小妹妹!你有没有受伤啊?还好吗?”我完全惊呆了,我本身已经做好道歉和赔偿的准备了,可他却第一时间问我的伤势,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感觉,都关乎到思想品德中。

我被他大量的品质所感化,他不但不怪罪我,还关心我,我实在是惭愧。

一个人的内在不是表现在他的外表多么做作,而是发自内心地表达出来,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就体现在这里。

第6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依法治国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把政治文明作为独立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文明形态,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目标,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丰富和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也是我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正确理解和认识政治文明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生产关系决定社会阶级关系。社会政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使社会阶级关系和体现这种阶级关系的社会制度和运行机制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文明形态,具有历史性、阶级性,进步性、民族性和兼容性五种基本特征。

当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政治文明的一种新的发展产物,他既具有政治文明所包含的内容、特征及本质,也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首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先进政治意识.它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形成开放、民主、和谐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人民团结、政府廉洁高效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其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和精髓是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小平同志曾指出:“继续努力发扬民主,是我们全党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坚定不移的目标。”党的十五大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是否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关系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和精髓。第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标志是依法治国。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更谈不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依据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主要为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理论、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理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理论等,这些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显著特征,也表明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巨大的作用。

一、全面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1毛理论指导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国际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存在以及两种制度间的对立和矛盾,在不同政治文明间的反映,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日益加剧,国内政治文明方面存在制度优越但体制不够合理、权利真实但法制不够健全、形式多样但机制不够完善、有物质保障但发展不平衡等诸多不足,体现在现实经济生活领域表现为:国企改革一直不能取得突破,党在农村政策在一些地方执行中出现偏差,政府职级转变步履艰难,许多改革方案在执行中严重走样,腐败现象和社会不稳定因素有增无减,等等。出现这些总是有多种复杂的原因。笔者认为,从人类历史不断发展的观念、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出发,在经济全面提速的同时,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我国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经济发展是政治发展的驱动力,政治发展又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党在新的阶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反对脱离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而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但是并不认为把政治体制改革放在可有可无、完全被动的地位,甚至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指出:“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常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这说明若不想触动政治体制,单纯就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已经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

2、近年来,我国的腐败现象大有滋长蔓延之势,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制度建设滞后,体制有缺陷。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碑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从根本上扫除腐败现象,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经济全球化浪潮必然对世界各方面各领域带来影响和冲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也面临挑战。苏东剧变表明,传统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必须重新认识和选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开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文明的发展道路。目前,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最大的政治挑战,就是西方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企图使我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防止西方资本主义的“西化”、“分化”,就必须改革和调整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法律等各方面的体制,这给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人世之后,pTO规则对各成员方面的政府行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每一成员要享受WTO的权利,同时这些原则、协议又要求对zhèng fǔ 部门的职能、管理法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和改造,增强政府改革的透明度,以保证政府为市场和企业提供公平的游戏规则。

5.我党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研究和探索,实际上已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到了议事日程,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文明观,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了研究和探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社会主义文明比资本主义文明具有优越性为出发点,以一种忠诚的精神来捍卫社会主义文明,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宝贵的}S。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休.通过历史的反思,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文明不是建立在纯粹的精神理念之中,而必须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为基础.以这一理论逻辑为起点,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文明的基本内涵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文明的前进方向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的根本标志是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文明的价值取向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立了不朽功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依据世界多样化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解决各种新问题过程中,又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提出了社会文明应该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奋斗目标,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制度创新为行为导向的社会主义文明观。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文明观的思考和实践,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文明观,翻开了科学社会主义文明理论的新页。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是当前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物质文明搞上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目标,体现我们党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致要求,繁荣和发展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体现。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发展,倡导政治文明建设,是新世纪的新理念,是中国社会不断进步的体现。因此,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将最大程度地维护和巩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问题,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

多年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应该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一个新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一个根本问题,从“六个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这三者的有机统一。十六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纳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的重要目标之一,即通过政治文明建设所实现的小康社会必须达到这样的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政治文明建设必将大大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化、法制化建设,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任务,因此把握这一根本问题在于认识、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在实践中坚持和正确贯彻并不断改进。

1.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的地位,源于党的理论、纲领和组织上的先进性,源于中国近现代各种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源于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的历史选择。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江泽民同志也指出:”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按照这一要求,一方面要以改革的精神深人探讨党的领导和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探讨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形式问题,解决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之间权力体系并轨的问题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在权力机构框架内进行的问题,使党的领导和人民执掌国家政权更好地统一起来增强实效,更有利于党领导和支持人民直接参与国家政权管理和监督国家事务。另一方面党要按照宪法的规定,使自己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使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的方式和程序变成国家的意志,逐步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政治民主化。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它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广大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体现着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根本原则和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当前,实现人民当家作主,除了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种必要的机制和法律保障之外,还要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逐步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范围,使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政权意识、公民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

3.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实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翅步的重要标志,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依法治国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群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和程序化。

在依法治国的问题上要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不断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自主权划分和管理制度,健全责权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同时还要增强司法过程的透明度,让人民能够真正行使监督的权利。另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培养人民群众的法治、法律意识,增长人民群众的法律知识,使人民掌握法律的武器,并学会运用这个武器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使党和国家的权力配置、运行机制和相互作用达到更为科学合理,就必须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要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党执政的方式继续完善,人民的权利进一步实现,法律法规不断完备,各种监督渠道畅通并发挥作用。

二是要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标志,也是重要保证。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的同时,实行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相结合,发挥舆论监督,拓宽监督的渠道,增加公开性和透明度,并在制度和法律上加以保障。

三是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她的地位和权利范围,势必也影响着社会民主的发展程度,所以党内民主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具有很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要以形成“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为进一步健全和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目标,使党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应有的体现和保障,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民主建设。

四是要大力提高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水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求公民要有较高的民主素质和现代化政治文化氛围,要不断加强科学文化教育,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和法制精神,使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深人人心。

五是要迅速发展基层民主二基层民主是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广泛实践,要健全全民民主选举制度,不断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实行政务和财务公开,让群众参与并适时予以监督推进基层社会生活的民主化。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支部纪检委员述职报告【6篇】
  • 巡察整改报告范文(通用9篇)
  • 被巡察单位党组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企业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2022年范文(...
  • 2023年个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 被巡察单位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关于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整改落实...
  • 学校德育工作亮点汇报(通用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