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环境现状报告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04    阅读:

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环境现状报告 第一篇

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民的关注。环境问题也随着恶化。美好的环境有助于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我们身体健康也有着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才选了调查环境这个问题来研究,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对环境状况有一些帮助,也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要保护环境。希望尽我们所能的提出几条建议,改善环境,尽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一、调查目的

当今境污染时人类面临的一大严重问题。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排放的固体废弃物超过30亿吨,废水6000—7000亿吨,排放废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近4亿吨。因环境污染造成上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成千上万的疾病和死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每年废水排放量360亿吨,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严重污染。据调查523条河流中有436条受到污染;在47个有地下水的城市中受到不同层次污染的有43个;在2亿城市居民中仅有1/2能获得安全的饮水,而农村中仅有1/7人口能得到安全饮水。我国每年排入大气的粉尘约2000万吨,二氧化碳1500万吨,氮氧化物400多万吨,大气中有害物质含量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此外我国每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高达7亿吨,占用了大片土地,造成污染。此次调查,通过分析环境污染的现状,找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了关于环境保护的几点对策,撰写此篇调查报告。 二、调查途径

(一)公众方面的调查

公众对于环境保护态度总体上是积极负责的。如;90%的公众对于“迅

速增加的汽车所排放出的烟尘与其所带来的迅速、快捷相比微不足道”持反对意见,62%的公众认为“农业烧荒”会引起大气污染。当时当环境保护与公众的切身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公众的分歧就显示的比较明显了。如塑料会产生白色污染的问题,人们在认识上是十分深刻的。82%的公众认为:塑料袋对环境造成污染,应该回收,但在使用上却只有4.2%的人选择“坚决不用”,应为这样污染的是环境,方便的是自己。此外据观察和调查,我们发现:公众对于环境保护个人的参与行为还比较积极,但对于制止他人的环境污染问题上,表现出的积极却并不多。如看到他人浪费水时不到5%的公众会加以制止,而对于乱扔垃圾一事加以制止的人就更加的少还只有2.5%。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公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又一次体现出来了

(二)企业方面的调查

说起污染,我国的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性污染,即企业。因此我们认为企业方面的调查时十分必要的,他不仅对于环保政策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决定环境和经济发展能不能齐头并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份面向211个企业发放的2000份,回收率高达86.7%的问卷中我们也许能对此有一个比较初步的了解。在样本中,囊括了轻纺、冶金、橡胶石化、能源、建材、机电及其它汗液分别占25。1%、7.1%、12.3%、4.7%、9.0%、26.5%和15.2%。按区域划分,商业、住宅区占22.2%。工业区占56.6%,农业区占14.4%。重点体现在老厂较多,污染大户多;城区企业多,国营企业多。此外据了解大多数企业。

都存在污染,其中冶金、能源、轻纺、建材是污染大户。

此外据了解自2007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1.7%,比2001年提高了6.5个百分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86.3%,提高了25.0个百分点;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为88.1%,提高了37.9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2.1%,提高了10.0个百分点;“三废”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到1351.3亿元,提高近3倍。这应该算得上是一个飞跃吧。

企业的环保状况还体现在各企业环保人员的状况,据我们调查表明211个企业中,有121个企业拥有专职环保人员131人,平均每个企业一人。此外我们还对环保装置的运行进行了调查表明:“基本正常,无障碍”的占71.0%(全国平均数为50%);“有时出故障”为24.1%;“经常出故障”的为4.3%,而环保装置主要出现的问题为费用不足,专业人员少,故障率高以及其他问题。 (三)政府方面的调查

1979年9月,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和颁布了建国以来第一部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把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方针、任务和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逐步走上法制轨道,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法制体系开始建立。之后,国家陆续颁布了许多重要的环境保护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情况制定和颁布了一批环境保护条例。把环境保护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环境法律体系,严格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保证环境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二十世纪80-90年代,我国的环境立法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90年代,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的成立,加快了资源环境立法的进度。到目前为止,制定了8部环境保护法律、15部自然资源法律,制定颁布了环境保护行政法规50余项,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近200件,军队环保法规和规章10余件,国家环境标准800多项,批准和签署多边国际环境条约51项,各地方人大和政府制定的地方性环境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共1600余项。国家颁布了《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为消除放射性废物、医疗废物环境安全隐患奠定了法律基础。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系的环境法律和标准体系,这些法律法规,对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限制破坏资源环境的活动,加快治理污染的进程,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此外我国政府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国家积极开展环境执法大检查,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国的环境执法工作正在逐步形成以集中式执法检查活动为推动,以日常监督执法为基础,以环境监察执法稽查为保证,以公众和舆论监督为支持的现场监督执法工作体系。国家对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等法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推动重点地区的污染治理。实施关停“十五小”企业,检查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流域限批,提高执法效果。总体来说,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环境执法工作不断得到加强。截止到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国家、省、地、县四级环境执法体系,拥有环境监察机构2954个,环境监察人员5.7万人。通过标准化建设,环境执法能力和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三、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一)规划不当,矛盾较多

规划不合理导致区域功能混乱,是许多环境污染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我县的武溪、浦市两镇较为突出,白沙镇部分区域也有存在。常见规划不当的现象有:城镇小型加工厂与居住区之间没有缓冲区,小型的加工厂安插在居民楼,居住区中开办有污染的饮食娱乐服务企业,这样往往易造成企业虽经规划部门批准且达标排放,但周边群众环境质量却无法得到保障

(二)老污染治理欠帐多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环境污染整治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离我们经济社会日益发展,老百姓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还相差很远,老污染纠纷的处理还存在较多的遗留问题,并且深层原因涉及到移民、国企改制等问题,情况较为复杂,这也是污染纠纷的一个特点。

(三)以邻为壑,地方保护

一些地方在规划中,仅仅考虑了如何避免功能布局对本地居民的污染影响,而无视对相邻区域可能造成的危害。受害地政府对排污单位鞭长莫及,排污地政府受利益驱动对污染问题是能拖则拖或仅做出象征性的处理,而上一级环保部门在协调处理时往往难以决断,导致不少跨界污染纠纷的出现。比如我县的饮用水

源保护区受到辰溪钒厂直排废水的严重威胁问题,峒河水质污染问题等等。

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环境现状报告 第二篇

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民的关注。环境问题也随着恶

化。美好的环境有助于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我们身体健康也有着很重要的因

素,所以才选了调查环境这个问题来研究,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对环境状况有一

些帮助,也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要保护环境。希望尽我们所能的

提出几条建议,改善环境,尽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一、调查目的

当今境污染时人类面临的一大严重问题。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排放的固体废【环境现状报告】

弃物超过30亿吨,废水6000—7000亿吨,排放废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近4

亿吨。因环境污染造成上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成千上万的疾病和死亡。我国作为

一个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每年废水排放量360亿吨,导致地表水和

地下水严重污染。据调查523条河流中有436条受到污染;在47个有地下水的

城市中受到不同层次污染的有43个;在2亿城市居民中仅有1/2能获得安全的

饮水,而农村中仅有1/7人口能得到安全饮水。我国每年排入大气的粉尘约2000

万吨,二氧化碳1500万吨,氮氧化物400多万吨,大气中有害物质含量远远高

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此外我国每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高达7亿吨,占用

了大片土地,造成污染。此次调查,通过分析环境污染的现状,找出造成环境污

染的原因,提出了关于环境保护的几点对策,撰写此篇调查报告。

二、调查途径

(一)公众方面的调查

公众对于环境保护态度总体上是积极负责的。如;90%的公众对于“迅速增加

的汽车所排放出的烟尘与其所带来的迅速、快捷相比微不足道”持反对意见,62%

的公众认为“农业烧荒”会引起大气污染。当时当环境保护与公众的切身利益相

冲突的时候,公众的分歧就显示的比较明显了。如塑料会产生白色污染的问题,

人们在认识上是十分深刻的。82%的公众认为:塑料袋对环境造成污染,应该回

收,但在使用上却只有4.2%的人选择“坚决不用”,应为这样污染的是环境,

方便的是自己。此外据观察和调查,我们发现:公众对于环境保护个人的参与行

为还比较积极,但对于制止他人的环境污染问题上,表现出的积极却并不多。如

看到他人浪费水时不到5%的公众会加以制止,而对于乱扔垃圾一事加以制止的

人就更加的少还只有2.5%。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公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

思想又一次体现出来了。

(二)企业方面的调查

说起污染,我国的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性污染,即企业。因此我们认为企

业方面的调查时十分必要的,他不仅对于环保政策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决

定环境和经济发展能不能齐头并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份面向211个企业发放

的2000份,回收率高达86.7%的问卷中我们也许能对此有一个比较初步的了解。

在样本中,囊括了轻纺、冶金、橡胶石化、能源、建材、机电及其它汗液分别占

25。1%、7.1%、12.3%、4.7%、9.0%、26.5%和15.2%。按区域划分,商业、住宅

区占22.2%。工业区占56.6%,农业区占14.4%。重点体现在老厂较多,污染大户

多;城区企业多,国营企业多。此外据了解大多数企业都存在污染,其中冶金、

能源、轻纺、建材是污染大户。

此外据了解自2007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1.7%,比2001年提高了6.5

个百分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86.3%,提高了25.0个百分点;工业粉尘

排放达标率为88.1%,提高了37.9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2.1%,

提高了10.0个百分点;“三废”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三废”综

合利用产品产值达到1351.3亿元,提高近3倍。这应该算得上是一个飞跃吧。

企业的环保状况还体现在各企业环保人员的状况,据我们调查表明211个企

业中,有121个企业拥有专职环保人员131人,平均每个企业一人。此外我们还

对环保装置的运行进行了调查表明:“基本正常,无障碍”的占71.0%(全国平

均数为50%);“有时出故障”为24.1%;“经常出故障”的为4.3%,而环保装置【环境现状报告】

主要出现的问题为费用不足,专业人员少,故障率高以及其他问题。

(三)政府方面的调查

1979年9月,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和颁布了建国以来第一部

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把我国的

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方针、任务和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标志着我国环

境保护事业逐步走上法制轨道,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法制体系开始建立。之后,

国家陆续颁布了许多重要的环境保护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

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情况制定和颁布了一批环境保护条例。把环境保护建

立在法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环境法律体系,严格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保

【环境现状报告】

证环境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二十世纪80-90年代,我国的环境立法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90年代,全

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的成立,加快了资源环境立法的进度。到目前为止,

制定了8部环境保护法律、15部自然资源法律,制定颁布了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50余项,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近200件,军队环保法规和规章10余件,国家

环境标准800多项,批准和签署多边国际环境条约51项,各地方人大和政府制

定的地方性环境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共1600余项。国家颁布了《放射性污染防

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为消除放射性废物、医疗废物环境安全隐患奠定

了法律基础。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系的环境法律和标准体系,这些法律法

规,对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限制破坏资源环境的活动,加快治理

污染的进程,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此外我国政府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国家积极开展环境执法大检查,执法

力度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国的环境执法工作正在逐步形成以集中式执法检查活

动为推动,以日常监督执法为基础,以环境监察执法稽查为保证,以公众和舆论

监督为支持的现场监督执法工作体系。国家对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

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等法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推动重点地区的污染治

理。实施关停“十五小”企业,检查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流域限

批,提高执法效果。总体来说,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环境执法工作不

断得到加强。截止到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国家、省、地、县四级环境执法体系,

拥有环境监察机构2954个,环境监察人员5.7万人。通过标准化建设,环境执

法能力和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三、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一)规划不当,矛盾较多

规划不合理导致区域功能混乱,是许多环境污染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我

县的武溪、浦市两镇较为突出,白沙镇部分区域也有存在。常见规划不当的现象

有:城镇小型加工厂与居住区之间没有缓冲区,小型的加工厂安插在居民楼,居

住区中开办有污染的饮食娱乐服务企业,这样往往易造成企业虽经规划部门批准

且达标排放,但周边群众环境质量却无法得到保障。

(二)老污染治理欠帐多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环境污染整治得到了很大改善,但

离我们经济社会日益发展,老百姓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还相差很远,老污

染纠纷的处理还存在较多的遗留问题,并且深层原因涉及到移民、国企改制等问

题,情况较为复杂,这也是污染纠纷的一个特点。

(三)以邻为壑,地方保护

一些地方在规划中,仅仅考虑了如何避免功能布局对本地居民的污染影响,

【环境现状报告】

而无视对相邻区域可能造成的危害。受害地政府对排污单位鞭长莫及,排污地政

府受利益驱动对污染问题是能拖则拖或仅做出象征性的处理,而上一级环保部门

在协调处理时往往难以决断,导致不少跨界污染纠纷的出现。比如我县的饮用水

源保护区受到辰溪钒厂直排废水的严重威胁问题,峒河水质污染问题等等。

(四)环保法律法规不完备,界定困难

首先,污染纠纷的内容呈现复杂化的趋势,而法律规定不全面,如在居住区

内禁止建设饮食娱乐服务项目的规定,在商住楼是否适用?建筑噪声和夜间施工

管理在乡镇和农村无法可依等;其次,标准空白现象较多,如光污染等;再次,

环境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如对环境污染损害缺乏经济赔偿的处理程序和计

算标准等。同时,环保部门还缺乏必要的强制执行手段。

四、环境保护的发展对策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我县的经济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施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改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把社

会稳定、环境质量等纳入考核内容;要逐步树立环境质量也是政绩的观念,不单

纯以GDP论发展。

(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以满足居民不断提高的对生活环境的需要为出发点,科学制订城市总体规【环境现状报告】

划,逐步推进城市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做到新区开发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功

能布局统筹兼顾;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保障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协调推进。

(三)建设集中工业区,集中污染,综合治理,并适度对区内群众进行迁移

可以有效地整合污染治理、生活后勤服务等资源,以较底的成本化解矛盾纠纷,我县大力兴建的武溪工业园区则是解决矛盾的最好实践。

最后,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也无论是家庭,国家,还是世界,环境永远是我们的朋友,善待朋友,就是善待我们自己。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了很多环境问题,也希望我们的调查能给环保局敲一个警钟。也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保护我们的环境,善待我们的家园。

2016区当前经济运行状况分析报告
环境现状报告 第三篇

区当前经济运行状况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等各类不利因素影响,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全区经济保持了总体运行平稳。

【环境现状报告】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工业经济指标回落较明显,与今年一季度相比,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基本持平,经济发展稳步前行。1-5月份,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利税同比分别增长6.8%、-5%、0.3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3%,市民、农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8%、14.3%,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4.4%,国地税税收同比增长6.4%。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全区整体经济运行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三平稳、三提高、三下滑”。

(一)“三平稳”

1、工业生产稳定,重点企业平稳发展。自去年提出发展特色工业、生态工业以来,全区工业生产在低迷的外部经济环境下依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1-5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39亿元,同比增长9.5%。50家重点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9亿元,同比增长5.1%;10家龙头企业中华成集团和金晶集团总产值分别增长9.38%和12.36%。

2、消费品市场发展平稳,餐饮消费有所回落。1-5月,限额以上法人单位零售额同比增长16.1%。从商品分类零售情况来看,吃穿类消费稳定,同比增长13.9%;家具、珠宝首饰零售增速明显提高,增速分别为17.3%、83%;汽车类、油气类销售稳步增长,增速分别为23.3%、17.5%。受国家厉行节约一系列规定实施的影响,全区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速明显放缓,1-5月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4.48%,比去年同期低8.4个百分点,特别是原山旅游宾馆、环球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等以公务、会议接待为主的住宿餐饮服务单位受影响较大。

3、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今年全区夏粮总产1.3万吨,同比增长1.4%,单产224.9公斤,增加10.7公斤,增长5%,农业生产形势稳定。新农村建设也扎实推进,全区农村通水、通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1-5月,全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同比增长25.4%。

(二)“三提高”

1、固定资产投资提高快。1-5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87.3亿元,同比增长19.3%,增速较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大项目对投资拉动作用明显,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85亿元,同比增长19.65%,其中:5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投资增速高达32.3%,为全区投资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居民收支提高,消费价格高位徘徊。1-5月份全区市民、农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87%、14.3%,消费支出分别增长13.8%、17.4%,收支持续较高增长,跑赢了其他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今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在103%以上,主要是食品价格指数较高,在107%左右。5月份食品价格较上月下降1.8%,但1-5月份食品价格指数仍然达到了107.3%。

3、金融、财税增长势头高。5月末,全区存款余额231.35亿元,同比增长15.63%,增速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储蓄存款168.42亿元,同比增长15.46%。全区贷款余额128.48亿元,同比增长13.57%,增速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1-5月份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3亿元,同比增长14.4%,国地税税收8.3亿元,同比增长6.4%,税收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5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5个百分点。

(三)“三下滑”

1、工业经济效益下滑。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低迷影响下,全区工业经济效益出现了明显的萎缩和下滑。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0.15亿元,同比下降5%,实现利税31.94亿元,同比增长0.4%,利润、利税增幅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了16个百分点和8.3个百分点;50家重点企业利润、利税也分别下降18.35%和7.78%。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达到5.93%,同比上升了2.25个百分点,亏损额达1.17亿元。

2、三产投资下滑。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呈二产增速高,三产下降趋势。1-5月份,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3%,其中:第二产业投资56.08亿元,同比增长42.5%;(

3、外贸进出口下滑。随着国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形势复杂,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明显增多,全区外贸经济下滑幅度较大。1-5月份全区进出口总值2.2亿美元,同比下降13.8%,增速比去年全年低2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1.7亿美元,同比下降16.3%,比去年全年低23.2个百分点。

三、下半年经济形势预判

目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贸易战此起彼伏,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经济发展持续低迷,甚至有的专家认为中国经济进入了慢车道。目前来看,下半年经济惯性减速的因素多于加速因素,经济明显复苏回升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虽然目前经济处于低迷状态,但短期内大规模危机发生的概率较低,经济“黄金发展期”的长期有利因素没有变,只要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经济政策的力度和节奏,立足自身产业发展现状和特色优势,强化内涵,提质增效,经济运行情况将会好于上半年。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支部纪检委员述职报告【6篇】
  • 巡察整改报告范文(通用9篇)
  • 被巡察单位党组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企业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2022年范文(...
  • 2023年个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 被巡察单位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关于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整改落实...
  • 学校德育工作亮点汇报(通用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