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山西宗教信仰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05    阅读: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本地宗教信仰调查1.doc
山西宗教信仰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第一篇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本地宗教信仰调查

调研简报(含调查材料、结论、建议等)

今年暑假我对农村的宗教信仰情况做了一些简单的调查。我国是个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我所调查的105人中,有50%以上有信仰宗教。教徒中60%以上为妇女,特别是中老年妇女。她们绝大部分信仰道教和佛教。以下为具体情况和分析:

一、 本地宗教信仰状况

道佛两教相互交融相存,其中佛教占信仰人数中的五成,道教占信仰人数中的四成,其他为一成。只有少数人信仰其他宗教,在其他一成人中,一人信仰天主教,2人信仰伊斯兰教,道、佛两家庙宇遍布居民区周围,香客络绎不绝。

二、 产生信仰的原因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信奉道佛两教,农村,缺乏知识的地方,依然保留着这一传统。绝大多数人入教的动机是为了得到平安,因此,大多数人认为信教后自己及家人身体有好转,或做生意顺利,孩子读书有成。这部分人就最为虔诚。此外,农村思想文化地建设跟不上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是道、佛两教信仰在本地日益壮大的客观原因。在调查的已婚女性中,没有发现丈夫或其他家人反对的现象。教徒及家人普遍相信:一人信神明,全家可得福。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是比较匮乏的,他们由于收入水平比较低,费方面的投入就不够,占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最大比例的开支就是教育和医疗,教育是帮孩子缴学费,医疗支出则是指生病以后的治疗费用,这一部分在许多农民家庭中是比较小的,有了感冒发烧等小毛病许多人还是选择硬撑着或吃点便宜药,有了大型疾病则会更多地偏向于寻求民间偏方,像一些巫术、宗教等带有治病方面的宣传就很容易取得他们的信赖。

三、 道佛两教对本地产生的影响

有人觉得信教以后心里踏实了,有了安全感,也不再为一些鸡毛蒜皮,邻里纷争这类事生闷气了,精神有所寄托,身体也好了,心胸变得开阔了。我看到他们性情都比较平和,精神也比较饱满,心态乐观,这种精神面貌的养成与宗教信仰有一定关系。

道佛两教还结合本地风俗习惯,定制了一些俗语,大多劝人和睦相爱,不要贪财耍滑; 教人信神明则得福。其中也有一些提到爱国、爱教、走正道。语句通俗易懂道理浅显明白。对于改善家人及邻里关系有莫大的帮助。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固定的模式虽说是只为了生计,但难免有所怨言,而道、佛两教则为他

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当然宗教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封建迷信的思想,会毒害农

村人本就不强大的灵魂。又有教徒对道佛两教的过分信赖,生病了,溺信于一些没有科学根据的药方。而且长期的对宗教的极度信仰会导致精神上宗教依赖症,例如在调查中有一妇人,不论何种情况下,总是叨念她的天地神明,每逢初一十五必定回去烧香拜佛,假若错过了,她根本没法下地干活,总觉得心里缺了点什么。

四、建议

农村宗教信仰带有较强的功利性色彩,再加上边缘化等特征,这决定了宗教信仰对农民的影响总体而言是很有限的,从而形成了信仰的群体性特征——大多数都是妇女和老人,而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男性信教的比重并不大。政府要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农村的精神文化是相当贫瘠的,相比于城市。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势在必行。否则,就会出现信仰的真空,引起不必要的后果。政府也要加强科学宣传力度,反对封建迷信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处理好农村宗教问题归根到底是

为正确处理好宗教与社会主义农村政治和经济制度、与人民政权、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正确引导广大信教群众在宪法、法律和政策的范围内进行宗教活动,这既关系到宗教能否与社会和睦共处,也关系到宗教能否如他们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去“有益社会,奉献人群”。努力培养新一代爱国宗教人士,通过他们去影响和团结广大信教群众,使信教群众爱国守法,抑恶扬善,与不信教群众和睦共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多作贡献;要鼓励和引导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发扬光大爱国传统和教义、教理中有利社会、有利人群的成分,消除旧社会遗留、掺杂的封建因素及有违农民传统优秀品德的消极说教,使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民族利益,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关于汤河镇宗教信仰的社会调查报告
山西宗教信仰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第二篇

关于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广大农民

【山西宗教信仰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宗教信仰状况的社会调查报告

信仰是人类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活动和精神现象,是人们对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生活的前途和命运、人生的状态和归宿等等的超越性的把握和持有;它是统摄整个价值观念的核心,支配并集中体现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根本上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社会活动。社会转型期中国人的信仰处于困惑、缺失甚至危机状态,这是各种社会失范问题的总根源,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创建。目前,农村地区人口仍占我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切实掌握广大农民的宗教信仰状况及其思想动态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缺少权威的调查,现在农村地区宗教信仰如何,我们还存在盲点。日前,我利用寒假机会,对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宗教信仰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撰写如下报告:

一、汤河镇概况

汤河镇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境内东部。辖38个行政村,人口

4.58万人,民族多为汉族,回族、壮族等其他少数民族极少,且零星分布,面积52平方公里,地处平原。东临沭河,汤河纵贯全境。工业基础薄弱,农民大都以农业种植、手工业加工和外出经商、务工为主,经济欠发达。

三、历史宗教文化

本区历史上曾深受道教和佛教文化的影响,解放前后,寺庙分布较多,很多村庄也因寺庙而得名,如朱井寺村等。文化大革

命中寺庙多被破坏,其后并未重建,目前全镇已无寺庙。

三、调查背景

目前,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各种地下宗教、邪教力量和民间迷信活动正在快速扩张和“复兴”,一些地方农村兴起寺庙“修建热”和农民“信教热”,正在出现一种“信仰流失”。农村地下宗教活动泛滥,封建迷信活动猖獗是当前一个带有倾向性的社会现象。地下宗教、邪教力量和民间迷信只是我国农村“信仰流失”一种,属于普化宗教的范围,而相对普化宗教,制度宗教也是“信仰流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中国究竟有多少人信教?有多少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目前各方统计数据差别很大,而这些数据的真实获得又对我国重大政策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最近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一次重要会议上讲“要加强对宗教现状的调查研究、加强基层宗教工作”。说明宗教数量多少已引起我国中央高层的重视。

目前我国这方面的数据的确特别混乱,权威性调查数据主要有以下三种:一个是我国官方公布的数字,一个是华南师范大学所做的一项“当代中国人精神状况调查”、一个是由密西根大学在世界范围内所做的world value survey其中有关中国的宗教状况调查。

(1)官方的宗教数量统计:1亿

我国官方对我国信教人数公布的数据是1亿,其中佛教信徒有1000万人,占全国总人数的8%;第二宗教是道教,但是没有公布具体数据;其次是伊斯兰教。这一数据是被引用的最多的数据,同时这一数据也是被质疑最多的数据。政府宗教部门统计的是在册的信众人

数,但是我国许多信徒并参加教会活动而只是在家中进行教会活动,这样这一部分人就很容易被漏掉。另外,在统计过程中很多时候是通过教会组织对统计部门的报告得来的,但是由于经过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以及我国对宗教政策的怀疑,很多时候教会组织不愿真实的公布自己教徒的数量。如刘志军对山西一个教会的访谈中,一基督教教父就坦言,他们在上报教众的数量的时候一般都是要折扣50-70%的。

(2)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是教育部于2003年12月立项的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它是对中国人精神生活所做的一个国情调查与研究,已进行的相关的抽样调查遍及全国众多省市、自治区,对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状况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该课题调查过程中,专门有一部分是对“当代中国人宗教信仰”的调查,该调查始于2005年暑假,调查对象是中国大陆地区16周岁以上人口,共发放问卷50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0多份,回收率高达91.2%。该调查由华东师大社会学系的调查中心操作,样本覆盖全国31个省区,是完全的随机抽样。

2007年第6期的《瞭望东方周刊》刊登了其部分调查结果——在年龄为16周岁以上的中国人里,具有宗教信仰的人数为31.4%。如果按照目前的人口比例来推算,中国具有宗教信仰的人口约3亿。这一数字大大高于以往常说的“约一亿多人信教”。这一结果还指出,中国主要的宗教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佛教,这五大宗教的人数占了中国信教人数的67.4%。其中佛教、道教和对龙王以及财神等传说的崇拜者等有2亿,占了所有新教人数的66.1%。天主教有

1600万,基督教4000万(占所有信教人数的12%)。这一结果被china daily以及bbc、美联社等国内外主流媒体所转载。但是,可惜的是在现有的所公布的资料中,对于该调查得抽样方法以及抽样步骤介绍还不是很够,因此对于其样本的代表性我们目前尚不能做出有效的判断。

(3)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 survey):比例没有我们想象的大。

该调查在中国所使用的问卷语言是中文,其调查对象是18岁以上的成人,18岁以及18岁以下的并不在调查对象之列。从1990年开始,该调查在中国共进行了两次调查,调查时间分别是1990年7月1日到12月31日,2001年3月18日到6月25日。

该调查的样本是通过多层随机抽样获得的,首先将各省根据其经济情况分为三类,然后在每一类抽取一定的样本。然后在每一个省内,随机选择20个样本点,每个样本点选择5个人作为调查对象。个体的抽样是按照城乡、性别、年龄、职业和教育程度进行的。最后的样本选择是男性占60%和女性占40%,以及城市占70%和农村占30%。最后的样本规模是1000人。

该调查结果表明1990年中国有4.7%的信教者,非信教者占48.7%,无神论者占41.6%。据此比例可以计算出我国1990年信教人数为53734人,非信教人数有56406人,无神论者有48743人。2000年中国信教比重有了很大的增长,其比重达到了13.7%,比1990年增长了191.49%。非信教者比重也所有增加,达到了55.3%,无神论者与

此同时也有了很大的下降,只有24%。按照这些比重可以计算出我国2000年信教人数为17364人,非信教人数有70578人,无神论者有30829人。

利用这一调查结果来计算估计我国信教总数有着一些很明显的问题。一是年龄选择的截尾性,二是男女抽样的选择不具代表性,三是城乡样本的选择的偏差。另外,该调查也存在衡量指标选择的问题。

四、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以走访调查为主,问卷调查为辅。其中共发放问卷100份,收起98份,两份问卷因被调查人外出,未能收起。调查对象为汤河镇各自然村的村名(全为汉族),年龄均在16岁以上。调查时间约前后持续一周左右。

五、调查结果 本地区农民主要以信奉民间宗教、基督教、佛教、三种宗教为主。调查表明,“信财神、观音或其它中国民间神灵”,亦即信仰中国民间宗教的比例最高,达到10%。基督教比例次之,大约占到8%,基督教堂数目异常多,各自然村均有分布,只是在规模上有算差别。基督信众以中老年人居多。佛教比例最低,大约占到5%,目前镇内已无寺庙存在,佛教信众多定期到外县寺庙进行礼佛。佛教信徒年龄分布较基督教年轻,以中年人居多,年轻人极少。另外民间宗教信众与另外两种宗教有所重和,信仰民间宗教人员除中老年人外,年轻人有较基督教和佛教有增加。

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报告
山西宗教信仰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第三篇

我校大学生宗教信仰个案调查报告

组 长:

小组成员及学号:

许佳琪09064633

班 级:

时 间:09064629 09064641 09064628 国贸092 2011-5-28

我校大学生宗教信仰个案调查报告

一、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由我小组成员在课间和课后进行,选择调查对象时使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在大二年级国贸班进行。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则强调客观问题和主观问题相结合,以客观问题为主的设计方法。

二、小组分工

王阳升:调查问卷设计、制作PPT、撰写社会实践报告。

赵安文: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实地走访相关宗教场所。

许佳琪:实地走访相关宗教场所,PPT展示。

汪重人:整理、统计回收的调查问卷,查阅资料。

三、样本选择

在调查期间,我小组在国贸班共发放了60份调查问卷,实收58份,回收率约97%,其中男生21人,女生37人,团员52人,预备党员3人。

四、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在设计上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 学生基本信息调查: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级、政治面貌。

 大学生信仰与不信仰宗教的原因及对宗教的认识。

 对身边亲人、朋友宗教信仰态度问题。

 对宗教、国家、科学三者之间关系的认知。

五、问卷发放和回收

此次调查中使用的问卷发放和回收方式为现场发放,现做现收。

六、调查结果与分析

摘要:宗教是一种与特定的时代相联系、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和丰富内涵的社会性的精神现象和文化现象。在宗教世俗化、现代化进程中,宗教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日渐突出,信徒的组成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近年来,呈现出从农村到城市、从弱势群体到强势群体、从老年人到青年人甚至在校大学生的迁移和扩散的趋势。大学生宗教信仰是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论文调查了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和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分析了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行为的影响,提出了如何正确对待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引

导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基本方面。

关键词:调查 宗教认知 信仰态度 大学生

1、我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

统计中显示,有宗教信仰的学生为6人,约占调查总人数的10.34%,所信仰宗教为佛教和基督教,其中,信仰基督教的学生为5人。大部分大学生不信仰宗教,且认为人生不需要宗教信仰的学生占到不信教学生人数的51.72%。在实地采访中了解到小学阶段开始有宗教信仰的占33.3%,中学阶段开始的占50%,大学阶段开始的占16.7%;有时参加宗教活动的占50.0%,经常参加宗教活动的占33.3%;大部分大学生不信仰宗教,且认为人生不需要宗教信仰的学生占到不信教学生人数的51.72%。有31%的学生认为共产党可信仰宗教,36%的学生认为不可以,抱无所谓态度的有33%。大部分信教学生认为信教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没有冲突。【山西宗教信仰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由此可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我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比例仍然比较大,部分学生的信教虔诚度还较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2、大学生宗教信仰的主要原因

(1).有家庭信仰背景是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原因,占到50%。大学生通过家庭接触宗教,并对其有直观 的了解,成为家族宗教信仰的继承者,延续者。另外,还有3人是由于朋友宣传和迷信而信仰宗教的,这需引起注意。

(2).自身原因。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后接触到全新的社交圈子,并独自面对学习生活、个人生存、就业创业等方方面面的激烈竞争,部分大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不适应这种生存竞争机制。如果再缺少来自学校、家庭及身边人的关爱,他们就会失望、自卑,转而会相信这是命运的安排,会把虚幻、超现实的宗教当成为他们最有效的心灵避难所。在影响他们信仰宗教的原因中,仅次于“家庭因素”影响的是占到33.3%的“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可见,大学生宗教信仰在很大程度上,有其不同于社会其他阶层的特殊性。这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3)受亲戚朋友宣传影响。调查学生中有13%受过宗教宣传。

3、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

(1).人生观,价值观。认为宗教对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积极影响的占信教人数的50%。66.7%的信教学生认为宗教可以在个人身上体现出爱,能够把爱传递给别人。宗教教义中某些方面劝导人积极向善,要有爱,与中华传统美德相吻合。但须注意的是仍有个别学生把其当做内心空虚时的心灵寄托。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对待爱更加大度,包容,心态上更加平和,对现实中的一切更能坦然接受。特别应看到,大部分信教学生认为宗教在个人身上体现出爱,能把爱传递各别人。但在自我陷入绝望时,信教学生较不信教学生更易走向极端,这一点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2).社会行为。有58.3%的不信教且有信教亲戚或朋友的学生认为能从信教的人身上发现爱和宽容 ,可见信教对人的社会行为有积极的影响。但宗教在约束大学生的不良行为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当信教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各种困惑和障碍时,可以通过与神沟通得到慰藉,使自己超然于现实之外。然而,正是宗教宣扬的“神的安排”,很容易使一些人陷入迷途,把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于神,只凭信心等待结果.从数

据也可发现问题,约33.3%的信教大学生认为宗教可以消除内心空虚,是心灵的寄托。

3、研究总结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的认识到:第一,宗教中有相当一部分教义教规与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要求相容,这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行为的影响,具有积极作用,我们不能把大学生中个别宗教徒与绝大多数非宗教徒的差异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更不该强迫大学生宗教徒改变自己的信仰。但宗教的消极作用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需要我们进行科学分析和正确判断。尤其在当前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图谋“西化”“、分化”、“分裂”的严峻形势下,应努力提高大学生的识别能力和抵御能力,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第二,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核心在于“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以及“追寻自己的信仰”,其中精神寄托是最为根本的。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大学生理性关注宗教,帮助大学生在人生信仰、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信仰。第四,对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需求,应当探索建立有效途径,使得爱国宗教团体能进行正面引导和发挥积极作用。

七、我小组成员对此次调查感想如下:

1、对于大学生信教现象日益突出的情况,我们要有一份清醒的认识,既不能惊慌失措,一概否定,也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

2,大学生宗教徒皈依宗教大多是在追求某种精神性的东西,而不是着重于某种现实性的需要。更多是出于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求,出于对心灵慰藉的探寻,出于对自己原有信念的怀疑,出于对现实生活的困惑。

3,大学生不仅把宗教的理念和教义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而且对待人生和社会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改变。更多是通过理性的思考,从宗教中找到了生命的本源和人生的价值。一旦认可某个宗教,宗教神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便成为他们思想的内核,并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4,我们认为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视野宽广、求知欲较强的一个青年群体,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也难免会受到宗教的影响。因此,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辨析科学与宗教的区别,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5,我们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是两种不同的信仰,中国的共产主义与信仰宗教是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共产主义是马克思经过长期的探索而创立的体现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世界观、价值观; 而宗教是以“神不灭”为中心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国家既要尊重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自由,又要站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加强社会主流价值观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正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这就要求国家加强信仰教育的针对性,要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引导单纯追求自我实现的大学生重塑自身价值观。

山西、河南一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山西宗教信仰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第四篇

关于嵩县饭坡乡老年人

生活状况的调查

组别:山西河南一组

组长:卫 杰

组员:卫 杰 张晋玮 郭政兵 郭原通 杨振昱

高子昂 马晓天 罗亚琳 谢冠宇 李 洁

指导老师:黄建华

前言

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中国社会正出现所谓“未富先老”的现象,为了了解当前中国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我们选择了嵩县饭坡乡作为调查地点,简单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生存现状。

调查概况

调查内容:嵩县饭坡乡农村老年人居住和健康状况

调查对象:

为辅

调查方法:问卷法,访谈法任务分工:

调查方向

调查结果

一、经济生活

(一)赡养方式

鉴于当今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受到广泛关注,我们特别选取了老年人的被赡养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中,我们并没有得到数目等同于问卷数的答案数量,以下的分析仅针对于已得到的数据。

有44%的老年人反映并没有得到固定的且长期的赡养。这一群体中的老年人普遍为没有子女,或者是有子女但在外打工没有经济能力提供稳定的赡养。有大约26%的老年人有得到来自于子女的赡养金,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那些子女外出打工,经济状况良好或者子女出门,但相距较远的老年人中。这一部分老年人一般和老伴居住,健康状况不算很糟糕,可以自理。也有老人说到子女给予的资金一般是够用的,仅用来支持日常开支,但一旦家里有了急事,急需用钱,就显得很窘迫。有17

%的老年人表示自己有子女在身边照顾,也会收

到赡养金。像这种情况,主要是夫妻一方打工,而另一方在家照顾老人。有大约13%的被访者表示自己有儿女亲自赡养,也就是像未分家,老人的一切支出都由儿女承担。上述的后两种情况出现比例减少的一部分原因是本地区外出打工人口还是比较多的,且青壮年劳动力占了绝大多数。

(二)主要收入来源

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关于收入的问题。此问题在调查是出现了一些问题:①选项并不全面。例如忽略了有老年人经营小本生意的情况;②多选的情况使得答案的数量并不具有对于全部调查对象的代表性,这个会影响到调查的真实性。

本地区老年人的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将近40%的受访者是靠着社会保障维持生活,这些老人普遍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家中无法提供充裕的收入,属于贫困人群。20%的老年人的收入主要是来自于子女的给予,他们的子女定期会给他们一定数量的钱,老年人用这些来度日。仅有6%的老年人作为退休人员可以领到退休金。34的老年人给出了其他答案。这些老年人中又有近70%的收入是来源于农业劳动,很小一部分是仍在打工或是经营小商店的老年人。听一位在建筑工地上干活的爷爷说,他是闲不下来,所以出来干活的。一些老年人不愿意闲着,即使是小工作也可以做。农村的老年人不在乎收入多少,他们在意的是有没有活干。

(三)月支出和消费方向【山西宗教信仰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在调查过程中月支出一项不是很好做,许多老年人未填写,或是不清楚,在有些老年人只给出了年支出,对此,我们将一些年支出数据按照平均数计算得到月支出。

四分之一的老年人月支出稳定在300元以下,这些支出主要是用来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加有少量零碎支出。35%的老人的支出是在300~1000元的范围内的。这一部分老年人的支出中,医疗保健支出就占到了很大比例。月销在1000元以上的大多为身患重病的老年人,医疗费用非常昂贵,给老年人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文化生活支出占的比例很小,的确,在这么一个贫困的地方,大比例的发展资料消费是不太可能的。

关于经济生活方面的建议,我们将在“城乡对比”一目中具体阐述。

二、文化与健康

(一)身体状况:

从整体来看,有大约20%的老年人身体状况很好,大约31%的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好,大约37%的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差,大约13%的老年人身体状况很差。其中身体状况很好的老年人群体和身体状况很差的老年人群体所占比例约为33%,身体状况较好和身体状况较差和身体状况很差的老年人群体中,“三高”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所占比例最大,各约为18%。这部分群体中的大部分老年人有着不太健康的饮食习惯,只有一小部分是家族遗传,其次患耳聋这一疾病的老年人所占比例约为9%,然后患胃病这一疾病的老年人所占比例约为7%,老年人患其余的疾病的都不足5%。可见本地区的老年人总体身体状况不算太坏。

(二)娱乐活动:

有大约52%的老年人从不参加老年娱乐活动(这里的“老年娱乐活动”指去老年娱乐活动中心所进行的活动),有大约30%的老年人偶尔参加老年娱乐活动,只有大约18%的老年人经常参加老年娱乐活动。的确,在这物质生活还不太能满足的地方,经常参加老年娱乐活动的老年人所占比例是不会太高。

(三)个人爱好:

山西省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山西宗教信仰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第五篇

对运城市家庭收入分配情况

的调查报告

家庭收入分配往往是一个很模糊的数字,绝大多数家庭没有相应的详细的账簿。柴米油盐的花费极为琐碎,组建一个家庭往往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一个家庭的构成,感情是内在,而物质是基础。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学校与社会的过渡阶段考虑这些问题也许太早,可是能事前有个清醒的认识,能够加深自身的理解。在今后面临此类问题时不会盲目。【山西宗教信仰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为此,我组对运城市居民收入分配情况进行了如下调查:

一、调查目的

掌握运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和支持,了解运城市居民生活水平。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运城市本地居民

【山西宗教信仰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运城市各街道随机选择本地居民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全市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收回92份,回收率达92%;

四、调查时间:2011年02月8日――――2011年02月10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针对运城市居民的家庭人口、收入、支出和生说质量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共向投资者提出了7个问题。(见附一)

六、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如下表:(见附二)

调查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的世纪,随着运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人民生活稳步提高,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都享受到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成果,特别是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随着居民收入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转变,消费结构日趋合理;膳食更加营养健康;衣着消费追求时尚、品牌、个性化; 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现代化,居住条件更趋完善; 交通、通信消费趋向现代化; 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个性化消费也受到重视。改革开放,在给人们物质富足的同时,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工作之余,尽情享受生活,或外出参观浏览,饱览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或锻炼身体,健身健心;或参与娱乐活动,放松身心;国家实行黄金周给居民精神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更多时间上的保证,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为居民出行提供了硬件上的支持,一票通的实行,为我市居民共享旅游资源,领悟根祖文化,陶冶情操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是由调查结果我们同时可以看出运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偏大,尤其是近年来这一差距呈持续扩大的趋势,对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经讨论,我组成员认为应从和谐社会的构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以保持必要的收入差距作为经济激励的主要手段,同时,针对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好就业、社会保障等事关大多

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七、调查人员及其分工

小组成员:

小组组长:

调查主题:

问卷设计:

问卷调查:

数据整理:

数据分析:

资料补充:

调查报告: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支部纪检委员述职报告【6篇】
  • 巡察整改报告范文(通用9篇)
  • 被巡察单位党组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企业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2022年范文(...
  • 2023年个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 被巡察单位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关于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整改落实...
  • 学校德育工作亮点汇报(通用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