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报告

编辑: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06    阅读:

关于当前大学生职业期望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

关于当前大学生职业期望的调查研究报告

姓名:杨清岚

摘要:大学生的职业期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也是高校就业指导的重要方面,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为深入了解我校本科生职业期望现状及特征,我于2015年5月在全校范围开展了“关于当前大学生职业期望的调查”,从八个不同维度探讨了当前大学生职业期望的现状。本次调查研究,旨在帮助大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期望,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同时对解决当前大学“就业难”及人才市场“招人难”的“双难”局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次调查以辽宁师范大学本科在校生为主要群体,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SPSS17.0软件技术进行数据定量分析,得出统计分析结果,并根据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这对于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职业期望,提高就业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期望;研究

1引言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引导机制,树立正确的职业期望对于大学生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期望作为影响就业的一种重要因素,在正确、合适的期望下,能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因此进行关于当前大学生职业期望的调查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主要以管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SPSS17.0数据分析软件对于问卷输出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交互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信度检验、效度检验以及回归分析等,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维度下当前大学生职业期望状况,探讨当前大学生的职业期望是否存在需要调整的不合理状况,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给出相应的建议。

2文献综述

我国对于职业期望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内容主要涉及与职业期望相关的职业理想、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等。1979年,韩进之对我国青少年的职业理想进行了调查,并把青少年职业理想的形成归纳成三种发展水平;1984年,吴增基的“大学师范生择业倾向调查”和驼风的“师专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过程的调查和研究”,探讨了大学生的职业期望;20世纪80年代初,金一鸣、冯伯麟等人分别对上海和北京的中学生进行了有关职业选择调查,冯伯麟并于1987年利用库德职业兴趣问卷对北京892名高中学生进行了测试;20世纪90年代以后,青年职业价值观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果:1992年谢小庆等编

制成“BEC职业兴趣表”并用于职业指导;1994年赵世明编制了职业定向系统(COS),用于大学生及成人的职业指导;1999年,方俐洛、凌文栓、白利刚等人发表《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探讨了不同的职业兴趣和环境对人的职业价值观的影响;于海波、张进辅研究大学生职业选择时发现经济收入成为90年代大学生择业标准的最重要因素,丁雪红1998年的研究也证明大学生择业时最关心的职业外在动机是物质利益的因素,凌文轮教授1999年的研究结果中“收入高”也被排在了最前面,表明90年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取向最注重经济收入的因素。进入21世纪,大学生择业标准经济利益与自我发展并重,大学生择业观趋向成熟。2001年,吴谅谅、李宝仙发表《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并将大学生职业期望因素分为声望地位和稳定性因素、内在价值因素以及外在价值因素四个部分,于玲玲的《中专生职业期望研究》比较了在校生和往届生职业期望的差异;2000—2002年,浙江大学的龚惠香等人对研究生职业价值观进行系列调查研究,包括男女研究生职业价值观比较、女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的演变研究以及研究生职业价值观性别差异的现状及演变;2003年郭辉在《中医药大学生职业期望与个人评价、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中讨论了不同性别、专业大学生的职业期望的现状;2004年乔世东发表《城市低学历待业青年的职业期望研究》,找出城市低学历待业青年的职业期望态势以及影响其职业期望的因素;2005年杨克旭硕士论文《理工科重点大学毕业生职业期望与实现度研究》探讨了不同学校层次和专业的大学生的职业期望与实现度的差;2007年王锐在其论文《大学生自我评价、社会支持对职业期望的影响研究》以及2008年李飞的硕士论文《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职业期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市部分高校为例》对大学生职业期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探讨。 3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相关概念界定

职业期望。研究者对职业期望的定义比较统一,在他们看来,职业期望也称职业意向,也就是对某项职业的期望,即希望自己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倾向,它是个体对某一职业的渴求与向往,是个体对待职业的一种态度和信念;它是职业价值观的外化,同时也是个体人生观、世界观的折射,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对职业期望的认识,主要强调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态度倾向,态度是对某一事物所做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而职业期望是对某种职业的评价;第二,稳定性,稳定性是态度的特征,职业期望是比较稳定的职业信念;第三,方向性,职业期望强调预期职业目标,它是职业追求的方向标,但不强调获得职业目标的结果;第四,理想性,强调希望从事的具体职业,使预期的职业带有理想化的色彩。

3.2相关理论阐述

由于学者们的职业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他们的职业期望理论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

(1)金兹伯格等人(Zinzberg,Ginsburg,Hernia1951)的职业发展理论模型。他们认为职业发展包括三个阶段:①幻想阶段(11岁前);②尝试阶段(11一l8岁);

③现实阶段(18一20岁)。在尝试阶段,青少年学会以个人能力为核心,增强自己感兴趣方面的能力,开始了解职业价值,并在考虑个人及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统整与职业选择有关的资料,确定未来职业方向。

(2)塔德曼和哈瑞(Tiedeman、Hara1963)的职业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生涯发展的历程事实上就是个人所做一连串抉择的总和。他们认为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可以分为预期和实践两大时期,其中预期时期需借助丰富多采的探索活动来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世界,并逐渐建立一种个人与工作协调统一的状态。

(3)霍兰德(Holand1966、1973)的个性类型与职业类型学说。霍兰德的职业选择学说为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霍兰德将职业的选择看成人格特征的表现,并提出了现实型、探索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习惯型六种人格类型和与之相应的六种职业环境。

(4)霍波克(Hoppock)提出了职业选择必须适合个体需要的理论。霍波克认为不同社会群体中的不同个体,由于其家庭背景、所受教育和个人状况不同,他们的职业期望也各不相同。如有些人择业主要是为了满足个体的基本需要,而另一些人则为了发展和完善自己、为了充分施展自己的潜能。一个人的需求层次越高,他就越重视选择职业是否能符合个人的发展,对职业的期望往往也越高。

(5)塞普尔(suPer1957、1963)提出了职业发展的自我概念理论。塞普尔认为人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并且前一阶段发展任务完成与否,影响到后一阶段的发展情况。他认为职业选择可分成五个基本阶段:形成期(14一18岁);探索期(18一20岁);建立期(21一24岁),相当于大学;维持期(25一35岁);巩固期(35岁以后)。塞普尔于1957年提出了人们在择业时最重视的15个条件。后来,金耐(Kinnance)等人1961年将其缩减为独立性和多样化、工作条件和同事、社会和艺术、安全和福利、名望及创造性等6个维度。1982年拉斯堡(Lar。ebeau)则抽取了名望、利他、满意、个人发展等4个因素,总的来看,他们倾向于把职业期望纳入个性(人格)的范畴。

4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4.1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分四个步骤对辽宁师范大学大学生的业期望进行研究。

第一,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深入了解有关职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理论、职业期望数据的数学计算分析等和当前大学生职业期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对策;

第二,在研究问题确定之后,通过文献回顾,参考并借鉴成功经验问卷,归纳出可直接应用到研究报告的各因素,形成可测量题项;

第三,通过对毕业生问卷调查及访谈,对比实际就业数据,依据职业期望的相关理论,总结出大学生在职业期望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四,综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期望理论,对大学生在职业期望及心

态上所存在的问题做出诊断,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此外,为了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对于研究题项(变量)的测量都依据相关文献和具体情况而产生的,其中尽可能采用经过实证信度与效度良好的问卷。若问卷不能全部测量所提问题,则依据文献对于概念的定义进行测量项目的编制,对问卷进行修改形成可测问卷。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结构框架如下图所示:

表1本报告框架结构图

4.2问卷构成

本问卷包括9个部分,共32个题项,经过测试需要约10分钟的时间完成。问卷首页简要地介绍了调查目的、调查要求和调查单位。正文的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由性别、专业和年级三项构成;第二部分为对工成就感的期望(Q1~Q4);第三部分为对工作独立性的期望(Q5~Q8);第四部分为对社会地位的期望(Q9~Q12);第五部分为对工作变异性转状况的期望(Q13~Q16);第六部分为对经济报酬的期望(Q17~Q20);第七部分为对安全感的期望(Q21~Q24);第八部分为对人际关系的期望(Q25~Q28);第九部分为对利他主义状况的期望(Q29~Q32)。具体构成来源见表2。

表1 问卷测量构成

本研究选择辽宁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作为调研对象。此次问卷从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管理学院、数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以及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大一~大四的学生中随机抽取100个调查对象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问卷92份,其中有效问卷86份,有效率86%。

5 数据统计与分析

依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交互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采用的软件是SPSS17.0。具体分析如下: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3显示了3项测量指标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这些结果反映了被调查对象的的基本状况。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关于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报告 第二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13~2014学年上学期)【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报告】

学 院: 经济学院

专业年级班级:金融学2012级四班

指导教师: 李文生

目录

1、邹小婷.关于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于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来自2013年福建省福州市各大高校的实地调查

邹小婷 3126409032

前言

高校毕业生是重要的人才资源,然而随着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急剧膨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从教育内部分析,就业难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与高校专业设置调整相对滞后、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等诸多方面。大学生就业状况已经成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推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此前,我国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符合‘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四化标准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可见,就业难的问题严峻而紧迫。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14年2月8日、9日、10日,笔者以我省福州市4 所高校(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阳光学院、闽江大学)的2013年夏季毕业班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此来了解福建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发展情况。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为载体,采用自行编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通过随机调查, 让他们自行填写,并向福州市8所就业指导机构发放问卷8份。向4所高校学生发出100份,随机抽取100名学生调查,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8份,回收问卷96份,其中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89%,问卷容量为108。

经统计结果显示,61%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大多数学生在半年内才找到工作,约占47%。结果也显示很多人对自己毕业后能够很快找到工作的自信度均偏低,非常自信的仅占8%,分别有47%

的认为一般般和31%认为没自信。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就业状况落实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落实率最高,均为86.2%;其次是专科生,为79.7%;本科生的落实率最低,为67.4%。67%学生认为高学历者更容易就业。同时,在调查的学生中各有38%和42%认为职业的高低好坏和岗位的薪酬高低较为重要。他们在应聘时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比其他条件约高出25%的比例。

二)调查问题分析

1、在校期间很多学生并未对自己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导致立即就业形势困难

很多学生认为走入社会脱离校园这还是很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因此,在刚踏入大学时,他们整日沉迷游戏,自甘堕落,消磨了大把美好时光,在大学四年既没有认真学习基础知识,又没有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等到临近毕业才开始醒悟过来,但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在大学他们没有做好完整的规划,没有压力感与观念,因此在愈来愈激烈的人才市场,他们无法找到合适的岗位。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82%的学生并未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打好规划,其中35%的认为有没有规划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未来的发展谁也说不准,就因为这样的想法,他们空虚的度过了本该努力的时光,错失了培养发展自己的舞台。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了个人的综合能力,没有基础知识,没有任何社会经验,我们终将被紧迫的就业市场淘汰

2、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调查显示,42%的毕业生认为薪酬高低是自己选择岗位的考虑的一个很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薪酬高低成了评判工作好坏的标准,然而由于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激增,很多公司对于新手的工资并没有很大提升,好的工作工资高的岗位也越来越高。因此很多毕业者自信心开始被打击,失去了继续找工作的热情。其次,很多求职的毕业生不顾自身的条件,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数据显示有65%认为不愿意或者实在没办法才选择去小乡镇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同时,多数学生一味追求高福利好待遇。据统计,38%的被调查者对于职位,例如政府单位很有偏向。

3、各企业选人挑剔,严格的要求阻碍了多数求职者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很多企业为了装门面,对于博士硕士生优先入取,让刚毕业的大学生失去了竞争机会。企业注重学历也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问题,尤其是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当今社会来说。据调查,68%的毕业生认为企业在招人的时候注重个人文凭的高低。同时,企业人士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及"能力不足"也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这与大学生的选择有一定区别。大学生更倾向于"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及"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是困扰他们的主要因素。

尽管高学历对于找工作是个很大的优点,但是由于博士硕士数量也是每年都在不断增长,因此,很多企业要求求职者应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或者专业技能,而不是仅有的基础专业知识,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在我们调查的问卷中也发现,大于60%的毕业生认为公司在应聘时注重个人的社会经验以及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这将对越来越多缺少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由于缺乏实地操作。很多中的他们拥有优秀的专业成绩,动手能力却远远落后。

4、就业政策不够完善

我国缺乏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发展促进体系,如全国性的大学生就业信息数据库、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信息、大学生就业力评价体系等等。同时缺乏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等全民参与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这就导致了大学生自主创业偏少,工作岗位竞争激烈。据统计,约有67%的毕业生认为当今企业注重学历,学历越高,提供的职位也就越好,然而显然这就对那些学历并不是很高但是综合能力很好的人来说是极不公平的,那么社会也就会错失一名具有极大潜力的人才。目前就业市场上,现行政策很少关注大学生的职业的导向、社会交际的培养,这就导致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

三、解决对策

(一)坚持科教兴国,促进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制定职业规划

全国高校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施予学生压力,适当开展讲座,向他们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应加大职业指导的力度,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一定的了解和目标。同时,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职业规划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所有学生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

关于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认识和期望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报告 第三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认识和期望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3年6月10日到3013年6月22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多种倾向,深度挖掘对其产生影响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以期引起调查双方对择业问题的反思,提前作好心理准备以应对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学校就业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调查任务:准确、系统地收集大学生的各种就业倾向,包括就业倾向的地区、企业性质、工作类型、工资要求等等。也希望通过对这些源于大学毕业生内心深处的资料的分析,能为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以及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的部门提供一定的借鉴。

调查结果阐述

一、 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

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8.6%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的就业状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从社会的情况看,冷门专业的学生比热门专业的学生更加关注就业前景。

二、 对工作环境和月薪的期望

大学生在求职中将工作的稳定性作为就职单位的首选,有超过78%的被调查者把毕业后出去工作作为自己的首选,因为他们期望自己能有在自己的工作中立足;有63%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比较重要的,而并非非常重要,当中有五分之三的被调查者将“有发展潜力的工作”排在首位;还有,超过80%的被调查者认为如果对本专业没有发展的空间,他们都会选择转行;由此可见,大学生在求职中更关注工作的稳定性,而对专业优势的发挥和今后的发展空间等问题考虑不多。另外,有约70%的被调查者选择月薪在2000-3000元之间,只有30%的被调查者选择的月薪为1000-2000元之间或者3000元以上。由此可见,大学生们对工资的期望值较为客观。

三、 就业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以下方面,声望地位稳定行因素(城市位置与社会地位),71%的被调查者选择毕业后在城市工作,而则有25%的被调查者选择毕业后在自己的家乡工作,说明大城市吸引着大部分工作者的目光。内在价值因素(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61%

的被调查者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工作,说明就业者在意自己从业的工作的发展潜力。外在价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因素的选择情况,发展空间、兴趣爱好成了大多数被调查者的首选,接下来依次才是薪水高低、城市位置、社会地位,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在调查中还发现被调查者中有83.3%的被调查者认为“前途”比“钱途”更为重要,60.3%被调查者愿意充当“鸡头”也不愿意当“凤尾”。以上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更注重工作的内在价值。

四、就业指导

总体来看,有43%的被调查者对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就业没有打算,这说明,学校就业部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的服务水平展现出了低水平服务,所以,就业指导部门和相关老师的工作水平及服务质量,以及就一人中心的服务项目和方式尚待进一步提高,需增强服务意识。

在调查大学生是否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时,58%的被调查者是对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是持不确定态度,这说明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非常不到位,无法令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怎么让学生作出就业决策。

目前高校的职业指导服务项目还比较少,时效不大。在校大学生们已经普遍认为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她们也非常需要就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而目前高校的就业工作还停留在生源信息录入核对、就业政策咨询、毕业生遣派等常规工作上,对学生的职业辅导、咨询、有效就业信息的提供等方面的服务有待全方位的展开。

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大学生要成功地进入就业市场,必须依靠自

身的不断发展、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从上面四方面的分析表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呈现一下特点:

(一)多数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较低;

(二)大学生自我认识不够,绝大多数人没有明确目标;

(三)大学生对社会人才的需求了解甚少,另外,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不足,学生了解就业相关信息的渠道较少;

(四)大学生的职业期望更注重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因此,我们认为,根据上述特点,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大学生应该及早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建议对策

一、致广大大学生朋友的建议:

(一)大学生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生大厦的基础,大学三年是大学生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刻,所以大学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人品人格,树立远大理想,为因自己的存在而使他人活得更好而努力。

价值观是支撑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决定着人类行为的取向,决定着人们的什么样的心态和旨意去开创自己的新生活,因而它对于人类的生活具有根本性的导引意义。通俗的说就是你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是一般意义上的品德、品格。你是否热爱生活?热爱他人?你是否诚信、敬业?你是否尊重和关心你的同事和客户?你是否拥有社会责任感和慈善意识?······企业以及社会会根据你的价值观来判断你这个人可用不可用、可大用还是不可大用。

(一)大学生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做一个具体的规划。 大学生要转变择业观念。根据本次调查,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都表现出高度的理性,如在其择业标准的选择、对求职现状的认知以及对就业难原因的分析等都蕴涵着较高的合理性成分。但是,由于自身及其他方面一些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不少不切实际的地方,二这些观念确实与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形成了较大的差距。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劳动密集型是其突出的经济增长特征。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就业结构性难题是突出的,不可能提供足够的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而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由过去的精英型向大众化

关于大学生就业意愿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报告 第四篇

关于大学生就业意愿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发放问卷 调 查 人: 调查分工:团队合作

一、调查背景分析:

随着近年各大高校扩招,全国总体就业压力严峻。再加上近年来金融危机的冲击,无疑给竞争日益激烈的大学生就业带来更多的不利。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就此,我们九人组成一个团队用问卷形式对杉达学院的同学做了一个不完全的调查,问卷的问题极具代表性,对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二、调查目的和意义

最真实的掌握在校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就业观,了解他们的就业意愿,就业期待,影响他们就业的各个因素,以及他们为此做出的准备。

帮助大学在校生了解同阶段人群的就业趋势,为高校提供有关有价值的信息,提高高校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准确性,有效性。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调查与统计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抽样调查的方法和问卷法。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时采用的是个别发送法。

四、调查对象和范围

本次调查以杉达大学学生(大一、大二)为主体,包括了各学科专业男女生。在其中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

五、调查实施过程

a.为了此次调查的顺利及结果的准确可靠,我们调查小组的成员都一起进行讨论,充分的明白了问卷每一道题的意义和要求。

b.调查采用的是自填问卷法,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采用的是个别发送法,即调查小组将问卷印制好后,派调查员依据所抽取的样本,将问卷逐个发送到被调查者手中,同时讲明调查的意义和要求,请他们合作填答,然后收取问卷(大部分为由被调查者当场填写,当场回收)。

c 回收问卷493份,回收有效问卷421份,有效回收率85.4%。

六、调查分析

【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报告】

在所有的调查人数中,由于学校晚自习自习主要是大一、大二学生,所以大三、大四抽样为少部分(大一:189人 大二:147人 大三:85人)。其中男女比例较为平均也和学校男女比例相适应。

1、你是否打算从事与你专业相符的工作?

有29.39%人选择了从事与其专业相符的工作,49.50%的人选择了不从事本专业的工作,11.11%选择了不确定。这说明了有一半的同学觉得自己能够从业的范围比较广泛,不仅仅限于自己的专业。也从侧面说明了大学的学习给大学生拓宽了眼界,而不是限定在某一个领域。

2、您希望在哪种单位就业?

选择在私营企业工作的有12.12%,选择国有企业的有23.23%,选择外资企业的有24.24%,选择政府机构11.11%的有,选择无所谓的有29.30%。这组的数据较为平均,这说明了我国各个事业企业或者是公务员等岗位都是比较吸引大学生的,并没有出现争抢铁饭碗或是挤破头皮去外企的现象。

3、您认为您所读专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选择很好的有34.34%,选择一般的有59.60%,选择不清楚的有6.06%。这说明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对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不是十分明了,九成多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的就业潜力还是有一定的认知的,不论对错,至少他们在自己的心中对本专业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根据自我经验评估就业前景。这说明了大学生将来都能较为明智地选择就业。

4、您对未来月薪的期望是?

选择两千元以下的人数是0,选择2000~3000的有34.34%,选择3000~5000的有39.40%,选择5000以上的有26.26%。这说明了大学生对于将来的收入的底线是两千元,也充分的说明了大学生都梦想将来能找到一份高薪水的工作,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不过有梦想才能有成功。

5、在校大学生认为理想的就业地区

大学生理想的就业地区【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报告】

经济发达地区仍为大学生首选

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最受大学生青睐,分别占被调查大学生的22.35%和21.01%其次

的选择是京津唐和回家乡的比例分为14.79%和13.28%,还有11.93%的大学生选择了华中地区,而选择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共只占到6.89%。另外选择出国的占5.71%。

调查显示,大学生理想的就业地点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同时也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而选择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比例非常小,另外,也有部分学生选择“回家乡”发展,这显示,在就业形势并不良好的大环境下,华中科技大学大部分在校生对就业地区要求仍然较高,这直接导致了东部沿海地区人力供给的相对过剩;而对于广大中部、西部地区来说,人力资源供给相对较少,对人力的需求相对不足,区域性人力供给矛盾显著。人才的地区供需矛盾十分严重。

6、在校大学生认为影响大学生就业期望的主要因素

影响大学生就业期望的主要因素

【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报告】

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就业更加关注与自身发展提升相关的因素,对就业的方向问题较为谨慎,多数会结合自身特点和专长来选择。这表现在影响大学生就业期待的因素较大比例集中在“个人兴趣”(38.00%)和“与自己的专业或专长有关”(25.50%)两个选项上,还有两个选项也同样不容忽视,即“行业热门程度”(21.00%)和“家人期望”(9.17%),这显示,大学生的就业观中仍存在部分非理性因素和功利色彩,部分人热衷于涌向所谓的热门行业,而忽略自己的长处及这些行业到底是否符合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还有人比较在意他人的看法,或受部分传统观念的影响,尽力使自己符合家人的期望。绝大多数大

学生的就业期望从自我角度出发,很少受到家庭和自我以外的因素的干扰,例如“导师的影响”(2.83%),“男(女)朋友的影响”(1.50%)。

7、在校大学生认为影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

影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

大部分大学生在面对这个问题上比较冷静成熟,能客观的分析自己的不足和欠缺,31.03%的人认为自己“实际能力不足”,22.40%的人认为自己“对社会缺乏了解”。

也有部分人的想法与教育体制改革的部分内容相吻合,即认为“专业构成与社会需求不协调”(13.93%),这种吻合一定程度上客观的反映了现实,某些专业的设置单纯的求新求奇,不考虑实际需要,专业课内容设置不合理,与真实需要相脱节。

一些人认为是就业培训和求职方法限制了自身顺利就业,如“缺乏就业指导”(8.45%),“求职方法技巧欠缺”(9.32%)。说明高校的就业指导亟待加强,以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还有人认为是信息的不对称和缺乏相关必要准备,如“对招聘单位岗位信息缺乏了解”(6.15%)和“对招聘单位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5.86%)。这反映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缺乏有效的了解和沟通。

8、在校大学生认为的解决当前就业难的主要办法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报告 第五篇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社会调查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成绩:

摘要

根据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多方面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人才的增加,使得大学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许多人才市场经常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08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加从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形势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201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

【形势】

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

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形势依旧不是很好,虽然今年第

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现状】

典型现状1:“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 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2.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 图1 高校毕业生折线图 单位(万)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1998年85万人,到2010年,应届毕业生630万,加上往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已突破7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然而全国大学生就业率只有68%左右。

实践调查

为更好的了解大学就业问题,我们特此对就业问题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见附表一),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调查目标:了解在线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时间:2010年12月20日2010年12月31日

调查对象:湖南工学院专南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形式:走访、问卷调查以及专家的数据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6份(有14份问卷没有作答的或者没有按照要求作答,视为无效问卷)。数据仅供参考。

就业形势分析调查如下:

对问卷反馈的数据可以做出结论:52.33%的大学生觉得现在的

  • ·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大学生自身素质调查报告(2016-08-28)
  • ·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与大学生自身素质调查报告(2016-09-07)
  •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支部纪检委员述职报告【6篇】
  • 巡察整改报告范文(通用9篇)
  • 被巡察单位党组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企业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2022年范文(...
  • 2023年个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 被巡察单位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关于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整改落实...
  • 学校德育工作亮点汇报(通用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