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报告 >

2016,人口结构

成考报名   发布时间:09-06    阅读:

2016-2022年中国人口市场深度调查报告
2016,人口结构 第一篇

2016-2022年中国人口市场深度调查

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2016-2022年中国人口市场深度调查及发展前景预测

报告

【出版日期】2016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报告编号】R410511

【报告链接】/research/201604/410511.html

报告目录:

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37‰,死亡人口97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比上年提高0.29个千分点。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66703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6(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5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0%,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1866万人,减少109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全国居住

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98亿人,比上年末增加944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53亿人,比上年末增加800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70万人。

2015年中国总人口数量超13.6亿人 60周岁老龄人口2.1亿。 中国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人口市场深度调查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中国人口行业市场发展环境、中国人口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人口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人口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中国人口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人口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人口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人口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2016届人口增长
2016,人口结构 第二篇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下图为某国甲、乙、丙、丁四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国死亡率最低的时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

【2016,人口结构】

A.甲→乙→丁→丙 B.甲→乙→丙→丁C.乙→甲→丁→丙 D.丁→甲→乙→丙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回答3~4题。 3.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 B.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 C.丙地人口严重老龄化 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2015·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5~6题。 5.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6.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2015·上海卷)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7~9题。 7. 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2003年 B. 2008年 C. 2010年 D. 2012年 8. 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A.基本稳定 B. 逐年增加 C. 先增后减 D. 整体趋减

9. “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期影响可能是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11.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当总抚养比≤50%时称为人口红利期。下图是我国沿海某省2000~2010年抚养比变化。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省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的时间为( )

A.2000~2002年之间 B.2004~2006年之间C.2006~2008年之间

D.2008~2010年之间

13.该省( ) A.人口出生率上升 B.养老保障负担加重 C.工业化水平降低 D.企业“用工荒”加剧

下图为 2009 年俄罗斯的人口金字塔图,其中人口总数约为1.4亿,人口死亡率为 15‰。读图完成14~16题。 14.2005 年至2009 年俄罗斯的平均人口出生率大致为( ) A.8‰ B.12‰ C. 16‰ D. 20‰

15.与俄罗斯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 )

A.印度 B.美国 C.德国 D.肯尼亚 16.图中 20~30 岁人口比重大,其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稳定,政策鼓励 B.经济发展快,生活水平高 C.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 D.与 45~55 岁的人群有关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最不明显的城市是( ) A.a B.b C.c D.d 18.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城市的养老服务应该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B.b城市的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C.c城市劳动力不足,容易出现“用工荒” D.d城市要注意发展一些需女工较多的轻工业,以平衡男女比例

我国准备有条件放开二胎生育,某大学生根据调查数据(政策改变后生育率为原生育率的1.4倍左右)设计了人口政策变化前后的人

口增长数学模型。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甲中正确表达了政策改变后劳动力(15~60岁)增长(比重或人口数)的是( ) A.模型1 B.模型2 C.模型3 D.模型4

20.图乙中模型一、模型二分别是政策改变前、后的人口抚养比(非劳动力人口数/劳动力人口数)变化模型。说明人口政策改变后( )

A.劳动力数量变化最快 B.劳动力负担一直增加

C.低龄人口增长较快,导致前期负担加重 D.劳动力人数增加,抚养比立即减小 读某国194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完成21~23题。 21.图示时间段内,该国人口最少的年份是( )

A.1940年 B.1985年 C.2000年 D.2012年 22.缓解该国目前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①鼓励生育 ②推迟退休 ③提倡早婚 ④吸引移民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3.该国最可能位于( ) A.非洲 B.北美洲 C.欧洲 D.南美洲

下表为2010年四个省份地理数据统计情况。读表判断第24-25题。

【2016,人口结构】

24.①、②、③、④四个省份对应正确的是

A.①浙江、②海南、③青海、④河南 B.①青海、②浙江、③海南、④河南 C.①海南、②浙江、③青海、④河南 D.①浙江、②青海、③河南、④海南 25.下列关于各省的说法不正确的

A.①省份人口年增长率大主要是外来人口迁入造成 B.②省份第三产业比重最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C.③省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D.四个省份中①省份老龄化程度最重

2016届人口专题练习
2016,人口结构 第三篇

人口专题练习

图2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 2.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 图2示意4个国家人口的性别一年龄构成。读图2.完成3~4题。

3.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

A.①③④②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

图9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A.乙城市圈70年代 B.乙城市80年代 C.甲城市圈90年代 D.丙城市圈90年代

6.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商 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 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素质低 B.人口老龄化 C. 就业压力大 D.人口增长快 8.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 B.能源短缺 C.水土流失 D.淡水匮乏

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圈4),完成9~10题。 9.可知该市

A. 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 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 近郊区人口净迁人量最大

10. 可推测该市

A. 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 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 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 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读图完成11~12题 11.1951——2000年,该国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12.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13.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读右图,

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 B.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

C.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 D.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

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6、图7回答14~15题。

14.图6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A.人口素质下降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 D.劳动力成本下降

15.图7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16—17题。【2016,人口结构】

16.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17.该城市是 ( )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

18、右图是某地人口年龄金字塔图,造成该地人口年龄金字塔出现一对“翅膀” 的原因( ) A.大量老人和少年儿童迁往外地 B.年轻夫妇多不愿意生孩子

C.有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该地就业 D.中年人多外出打工

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图7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9~20题。【2016,人口结构】

19.图7所示人口增长状况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老龄人口增多 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D.人口密度变小 20.伴随图7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 A.商业用地减少 B.居住用地扩大 C.交通用地减少 D.工业用地扩大

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右图,回答21~23题。

21.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A.10% B.20% C.30% D.40%

22.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60年代初期 B.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后期 23.1961~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C.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D.进入郊区化阶段 表1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24~25题。

24.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25.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 26.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

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2016人口试题(2016、3、4)
2016,人口结构 第四篇

高一地理必修2单元测试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图1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1~2

1.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

上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1982~2007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完成3—4题。

3.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抚养压力最小的是

A.1982年 B.1992年 C.2002年 D.2007年

4.导致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原因有【2016,人口结构】

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②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

③外来青壮年的大量涌入 ④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3(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3(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5 ~6题。

5.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6.不同的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图4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4,完成7~8题。

7.下列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图4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

是 ① ②

③ ④

A.① B.② C.③ D.④

8.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读图完成9-10题。

9.图5为2012年我

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10.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 D.广西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

图6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

题。

1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

A.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

1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图7)。完成13-14题。

图7

13.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

A.Ⅰ、Ⅱ、Ⅲ B.Ⅰ、Ⅲ、Ⅱ C.Ⅱ、Ⅲ、Ⅰ D.Ⅲ、Ⅰ、Ⅱ

14.三类区域中( )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17题。

图11

15.据图判断,第三次人口普查以后我国人口增幅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繁 B.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C.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 D.人口大量外迁

16.我国目前的人口再生产基本属于( )

A.原始低增长阶段 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 D.低速增长阶段

17.现阶段中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E2016 焦作地区人口结构问题
2016,人口结构 第五篇

E题:焦作地区人口结构问题

多年来实施的严、紧计划生育政策对控制人口增长起到关键作用。在优生优育政策的指引下,我国人口质量显著提高,但也带来了不利影响,生育率偏低、男女比例失衡、人口老龄化情况严重等问题。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放开“二孩政策”。早在20年前,我国某些地区已经开始试点“二孩政策”。例如:1985年以来,山西翼城一直是二孩政策的试点地区之一,那里既没有出现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婴儿性别比也处于国际正常水平。

查阅相关材料并收集必要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如下问题。

问题1:对焦作地区人口数据如人口数量、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年龄结构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首先掌握本地区人口基本情况,研究其变化规律。

问题2:建立人口结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并选取几个国内其他具有代表性的省(市、县),对这些地区的人口结构进行评价分级。并结合你的模型给出当前焦作地区评价等级。

问题3:假设焦作地区不实行“二孩政策”,预测该地区未来20年的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假设焦作地区实行“二孩政策”,给出二孩政策下最优出生率,使得该地区未来20年的人口结构更加合理。

问题4:二孩政策下,预测焦作地区未来10-20年按年龄划分的人口结构。

问题5:假如全面放开生育政策(不限制生育数量),在国民经济运行稳定的基础上预测焦作地区未来20年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

●【往下看,下一篇更精彩】●

最新成考报名

  • 党支部纪检委员述职报告【6篇】
  • 巡察整改报告范文(通用9篇)
  • 被巡察单位党组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企业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2022年范文(...
  • 2023年个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 被巡察单位工作汇报材料集合5篇
  • 关于2023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整改落实...
  • 学校德育工作亮点汇报(通用9篇)